【www.lexiangwang.net--精算师】

篇一:[淡极始知花更艳]各色人等齐相聚,煞是热闹_1500字


  合上书,脑海中一幅幅画面渐渐涌现。想起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盛败,想起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想起“金陵十二钗”最终收入“薄命司”,我不禁声声长叹。
  贾宝玉,无疑是书中第一男主人公,然而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其他古典小说不同的富家公子哥儿。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罢了。”这是一种反封建的观念。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宝玉的观念完全否定了这个观点。他同情丫鬟们,照顾她们。平儿被贾琏凤姐打骂时,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香菱的裙子出问题了,他让袭人把裙子给香菱换……当然,他并非是贾政等人眼中的好色鬼,这一切并非出自男女之情,而是一种怜悯,一种发自内心又不求回报的爱心。同时,贾宝玉厌恶讲仕途经济的人,但他却能和戏子交朋友;他甘愿把房门关起来,在怡红院内,开辟一个新天地……这一切的一切看出,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在两百年前的清朝,这是一个新分子,一个崭新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精神支柱,是他的知音。她家爵位世袭三代,到她爷爷时,皇上加恩增袭一代,到她父亲时没有了爵位,可以说,她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她是作为一个亲戚住在贾府的。而自林如海死后,她已经一无所有,实际社会地位与香菱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比香菱多了个外婆,依仗着外婆,继续过着小姐的生活。然而,外婆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说不定哪天就归西了。那自己该怎么办?香菱被人卖做妾,自己不是也有这种可能吗?好不容易有了宝玉这一个知音,换来的却是没有希望的爱情,最终泪尽夭亡。
  她的一生都十分悲苦,身份低于贾府,爱情饱受挫折,不被他人理解,又被疾病无情地折磨着……她的一生,便像她的《咏菊》中所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尽管她满腹才情,却无法改变命运!林黛玉的悲苦与无奈,正体现了当时无数闺阁少女的悲苦无奈。喜欢一个人,却又无法说出来,不主动去争取,只能等待家长安排,最后阴阳相隔,这,或许是时代的必然吧。
  对于主人公之一的薛宝钗,我好生赞赏却又好生叹息。赞赏的,是她的才高八斗,她浑厚端庄的“蘅芜之体”;叹息的,是她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就是女工也还是第二件了。”这般有才学之人,竟是视读书写字为无德之事!可悲啊!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她抽得的签是牡丹。的确,在旧时人的眼中,宝钗的确是“群芳之冠”。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语说出宝钗的性格特征:她住的蘅芜院冷冷清清;她的穿着单单调调,所用具是冷色;她吃的药叫做“冷香丸”。无疑,她是一个“冷人”,就如她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也形象地体现出她的过分随时和罕言寡语吗?或许现在很多人并不喜欢她,总认为她和黛玉在争“宝二奶奶”之位,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她是个实在的人,对任何人,包括黛玉,从她好心送燕窝就看得出这一点。她的问题就在,她是个封建主义者,是一个被封建道德观包围的少女,她一心一意地推崇封建制度,像贾母和王夫人一样。她想要宝玉和封建制度相结合,然而,她失败了,宝玉结婚后始终不爱她。
  《红楼梦》中,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不是上面三位,而是丫鬟晴雯。
  晴雯是怡红院中的大丫环之一,她是作者描写的处于奴隶地位的丫鬟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一个。她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是赖大家的买来当礼物送给贾母的。书中作者为晴雯花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个片段都很精彩。晴雯的性格是阳光的,她不像黛玉那样,精神上那么悲苦,也不像袭人那样悲屈,对待王夫人那样可以要她生,也可以要她死的主子,她不屈服。她始终以一颗平等无邪的心对待宝玉,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可以说,晴雯是大观园内唯一一个野性未驯的丫鬟,果然,她也是最悲惨的一个牺牲者。晴雯之死,或许是《红楼梦》中最缠绵悱恻的片段了,它不仅写出了真情,更是在控诉这个社会:袭人和宝玉是有私情的,但却大受王夫人的赏识;晴雯完全是清白的,却被骂作狐狸精,在她“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之际赶出大观园,当晚就悲惨地死去。晴雯的死,代表了封建社会许多无辜者的惨死。
  《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读之,让人回味无穷。正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六年级:施瑜宁
 

篇二:[淡极始知花更艳]你不知道的事,至尊红颜_3000字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碾,我把萧再叹。
  繁花应季而落,经纶一世供养,爱与乐一同沉睡,美人颜失去了光泽。
  比如你,人声杳杳,了却踪迹,说不出的如诗落寞。
  一
  梦开始,我走到前排的一刻起,楼外飒飒秋风,到处站着美的身影。
  你是一髻自然的卷发,天生的白皙皮肤,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具色彩的一个。
  我感觉第一次见你的时候,飞花掉落在我头上,生成美丽的截图。
  到后来,不经意的时候,回首彼岸,突然发现光景绵长。
  二
  月色之下,你隔帘瞧样,折扇成诗。
  薄雾冥冥,我登楼眺远,遍起平沙。
  你在我书桌的正前方,没有淡妆洗面,也没有浓抹弯眉,有的是沉浸在大书中的喜颜。
  你没有精心把弄的玉鉴匣,只一卷天马行空之书,便在整个课间了无牵挂。
  笔触飞轮般转动,那时的你,和卿不一样,只是在醉眼大书轶闻。
  三
  放花无语立斜阳,松违常日自纷纷。
  一段周日的光景里,你我蓦然同在一处,遗忘了几个下午,斑驳的阳光里,是两个人的嘻笑追逐。
  不是长发及腰,却有乌发弯眉。
  那时的我也许不曾料到,这个你,原来要和我走很长的路。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最美的风景。
  四
  伤流景,临晚月,人间留不住远处行人。
  有人问我时间的定义,我内心则是苦苦地摇晃。
  我尝试过描写它,拣不尽的寒窗过往,遗落角落的旧苑风景。
  自然,我也体味过你的身影。
  分班前的几天,没有人注重着告别,但我却记得,有两个人,寻求过我的评价,一个是你,一个是卿。
  五
  合掌芷兰,花苞已落。
  一朵朵蒲公英向远方散去,这便是此刻最大的离殇。
  高一的季节,是烂漫与放纵的。游玩是我们的专属,追逐也是我们信守的准则。
  分班后,衷心于轩窗外成对的徘徊教众,领略过身旁飞舞的纷纷羽毛。
  那时候,你和萌的线条那么清晰,至今想来仍是朗朗上口。我知道,那叫一种相逢,一种修炼而得的缘分。
  六
  寄得佳肴填满肚,未料小径逢见君。
  在红尘急波里摆渡,就不能忘记填饱肚子的使命。
  我那时整个在放纵,穿梭于大食堂升腾的袅袅热气,清浅处,总会降临意外的惊喜——那就是你。
  每次看到熟悉的你时,我都会邪恶地拿起武器,向你发射密集的子弹,枪林弹雨中,每每都是你疮痍的景象。
  让子弹飞会儿?我不要,机会岂能错过。
  七
  荒乱岁月民搁浅,早有苦娃败亡国。
  我听闻,你的班集体解散,你听任命运的安排,将自己的名字书写在了群魔乱舞的

篇三:[淡极始知花更艳]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着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一、人物简介
  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鼻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着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

篇四:[淡极始知花更艳]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一、人物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存诗1900首。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个人履历
  范成大父早亡,母:78岁身亡,父:46岁因病身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三、历史年表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出生。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迁正字。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皆称便。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金大定十年闰五月,孝宗遣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成大以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孝宗不许。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陈良佑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至金则密草奏书,具官更定受书仪式事。入见之日,成大既进国书,复出奏书,金廷上下为之纷然。既而成大归馆所,世宗遣伴使宣旨取其奏。九月,成大返宋。金世宗复书拒宋所请,只许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任建康(今南京)知府,至淳熙十年(1183)离任。在建康任上,"秦淮调拨军储米20万石赈济饥民","将富余的财政收入为下户代缴秋苗和丁税",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逝世。
  四、相关荣誉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

篇五:[淡极始知花更艳]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一、生平简介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一说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遂宁)人,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因上书言事被武后赏识,授麟台正字。曾多次上书论政事,官至右拾遗。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不久应试得中进士,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干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青年时期,他任侠使气,政治热情很高,“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十七、八岁开始折节读书,二十一岁入京,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二十四岁中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任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分裂的战争,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其时,他写下许多诗篇,反映边地人民的痛苦,抒发报国壮志无法实现的悲愤。东征之后,辞官回乡,后被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今存《陈伯玉集》。
  陈子昂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其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武则天时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上承贞观、永征,下启开元、天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由一个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女人统治,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女皇帝,这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了重重阻碍。她一掌权,就开始打击关陇贵族,扶持庶族地主势力,为他们打开了入朝做官的大门。而且,她还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提拔人才,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也给地位低微的陈子昂提供了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陈子昂对武则天是忠心耿耿,坚决拥护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时期是在文学上酝酿着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以前的文学多追求形式和技巧,脱离现实,内容贫乏,文风浮糜。而唐初,由于六朝诗风相沿已久,积习已深,再加初唐百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日趋荒淫享乐,他们需要一批御用文人来替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样,助长了浮糜文风的发展。这期间,虽有魏征、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等有识之士指出弊病,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过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是不够彻底的。时代呼唤彻底的改革者,陈子昂异军突起,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有传。
  相关事件
  (一)
  陈子昂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二)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2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

篇六:[淡极始知花更艳]风雨后的花朵更鲜艳_800字


  学校的广播操比赛在掌声中结束了,我们班的同学还在为刚才的表现懊恼不已,因为我们只夺得了第三名,许多同学并不满意这个成绩,但是练习广播操的这段时间,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
  几周前,我刚刚开始学习做操时,动作非常生疏,也跟不上节拍,常常做相反的动作,别人都学会了,我还有两节不会做。广播操比赛的日期渐渐临近,我只好在家里“加班”练习,跟着电脑视频一遍遍地做广播操,弄得满头大汗。离比赛只剩一周的时候,我们在体育课上加紧练习,认真的做着每一个动作,环环紧扣,因为我们想要展示自己的风采,展示109班的风采!
  今天,我们期盼已久的列队广播操比赛开始了!我们班抽签抽到了第4个上场,在准备上场时,我看到前三个班的同学一个做得比一个好,其中一个班还获得了92.8分的高分,我的信心渐渐减弱了,但我想起了前些时候我们训练时的场景,我们109班不会比别人差!109班永不言败!我挺起了胸膛,大步向前走去,我是109班的一份子,我一定要问班级争荣誉。我们的队伍走到主席台前,立定、向右转、向左看齐,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散开后,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我们随着音乐做起了广播操,我的心里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毕竟这是我们一个月的努力啊。预备节和第一节还不错,第三节时,我的眼镜开始往下滑,好像要掉下来,我害怕极了,要是眼镜掉下来肯定会影响动作的整齐,我稍微耸了耸鼻子,使眼镜往上挪了挪,保证它不会掉下来了。之后的几节广播操,我认真的做着每一个动作,在跳跃运动时,我的眼镜又要掉下来,还好快结束了,跑步带出之后,我才扶好眼镜。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即盼望着分数,又怕听到分数。好像过了很久,评委才读出分数:93.8分!我们欢呼雀跃,我们已经战胜了自己!
  虽然我们在这次广播操比赛中没有得到一等奖,但是,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欢乐,同时,我们明白了:风雨之后的花朵更鲜艳!
 
    廊坊四中初一:谭逸萌

篇七:[淡极始知花更艳]抚菊清清花淡影影_200字

  玻璃杯里,杭菊花飘在水上,单瓣黄蕊;白色的菊花在水中沉浮不定,一束暖昧的阳光折射直玻璃杯,几朵菊花淡淡的、朦胧胧的……
  听说只有寂寞的人才能喝出杭菊花的真正味道;端起杯,抿了一口,苦苦的、涩涩的,这是寂寞的味道嘛?不是,咽下水,嘴里有股菊花的淡香,感觉如甜……;望出天空,心中豁然开朗,这是菊花的味道。
  虽然我没喝出寂寞的味道,但我喝出了杭菊的自然味。
  原来用不同的心情去喝茶,能喝出不一样的感觉。

篇八:[淡极始知花更艳]寂寞梨花情_2000字


  春天,一场花的盛宴。春宴一词送给它最合适不过。你瞧,迎春开了,玉兰开;桃花开了,梨花开。春光灿烂,灿烂的是人间三月的天,四月的雨,还有春回大地的花。绿油油,白寂寂,黄灿灿,粉艳艳。春风暖人,春花醉人。
  白玉兰抽出绿叶,红玉兰开。桃枝钻出叶,柳叶满枝头。花朵是春天的宠儿,赶着趟,你来我往,你去我回,生怕错过花期。春天是绿,是粉,是黄,是白……她最美丽,最朝气,最青春。
  惆怅了白玉兰的凋零,伤感了桃花的短暂。猛然发现,忽如一夜的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对梨花,一直没有热爱之心。远远地看,苍茫的白,惨淡淡。春天是绚烂的。这白,白得的确不像玉兰冰清玉洁,不像西府海棠高雅华贵。都说白,纯洁,干净。可梨花的白,白中似乎带着尘,轻轻一碰,白色的粉末轻舞飞扬。梨花,白的压抑,无奈,伤感。也许,是这白不够沉稳的原因吧。
  傍晚,独自在河岸行走。河水绿如翡翠,在夕阳中缓缓流淌。喜欢水的绿,温婉中的软,柔得妩媚。岸上的柳在暖风中摇曳,同样的绿,不一样的是色,层次分明,浓淡相宜。再配上岸上的白,的确是不错的景致。
  我寻了梨花而去。未到梨花前,已然望见了草地上的落英。白,指甲盖大小的花瓣,一个个散落在草坪上。草地白绿相间。驻足观望,哦,好大的一片梨花树。“梨花淡白柳深青”想着苏轼《东栏梨花》中的诗句。站在树下,隐秘的风飘来甜甜的梨花香。我望着这春天的花朵,这儿一簇,那儿一团,挂在树枝间。花朵娇嫩美丽。黑色的花蕊,丝一般支棱在花瓣中间。花瓣简直不可触碰。娇柔的花朵,哪里招架得住一阵春风。风柔,花瓣落,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第一次走进梨花,第一次赏她,猛然发现,这花的确是个尤物。梨花带雨,用来形容漂亮女人哭泣的容颜,还真准确。
  花瓣雨,是花瓣从空中凋零的飘逸之美。唯美的意境,充斥人们美好的遐想。在梨花园中漫步,在花瓣雨中行走,风吹梨花,花瓣纷飞,那才是雨。小,白,多,轻,柔,凉,密。那雨是伤感的哭泣。点点泪,滴滴情。
  梨花是伤感的花。白居易曾用“一枝红艳露凝香”形容杨贵妃牡丹花容之美,而用“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她泪流满面,痛苦的心境。梨花,是等待,是别离。
  刘方平在《春怨》中这样写道“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夕阳西下,落日黄昏,满窗的灿烂,是伊人归来的时候。然,只换来,金屋藏娇,独守空房,静守流年的寂寞。梨花的灿烂,还没有为他开,就老去了容颜。一首春怨,一声叹息,一帘寂寞。深宫中的女子,倚靠窗前,望日落,盼君来,想着心事,用丝绸的帕子,擦着泪滴。庭院深深深几许。院中的梨花开了,谢了,一年又一年。想的人儿至今还没有出现。深宫虽好,寂寞难耐,对于美若天仙的女子,不能不说是残酷的等待。后宫佳丽三千人,得到赏识,遥遥无期。地上凋零的哪里是花瓣,分明是女子破碎的心。
  梨花的花语,纯真的爱,守候,分离。任何的花语都是人们根据花朵的秉性赋予。梨花的弱不禁风,赐予她爱的孤寂。“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春来,芳草萋萋,独上高楼,遥望远方,盼着远方的他归来。日日的思,夜夜的念。鸟鸣,惊了心,滴了泪。
  一样的黄昏,一样的梨花,一样的寂寞,一样的守候,一样的春愁闺怨。中国古代的女子,就是这样,以寂寞之心,孤苦之意,守着忠贞。梨花,熬过漫长冬季,终于等到了春暖花开。盼来的却是等待,在等待中逝去了容颜。生命最光鲜的时候,浪费过去。叹漫长守候,叹深闺寂寞,叹容颜老去,叹远方的你,不知思念的浓。
  梨花的轻,薄,像极了那些哀怨的女子,命是薄的,情是重的。难怪诗人笔下以梨花书写愁苦之情。元稹的妻,那个叫韦丛的女子,大家闺秀,守着元稹,放下千金之身,受尽尘世之苦。等待他与自己相守,安享流年。等来的却是病中,元稹与大他十一岁的薛涛诗词酬唱。那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的妻,十二年的婚姻,守了九年的寂寞。等来的是柳永在烟花柳巷与歌女一段段爱恋。湘灵,白居易一生深爱的女子,为他守着爱情,等来的是终身未嫁,孤独一生。
  梨花的惨白,注定爱寂寞。花瓣薄如蝶翅,注定青春短暂,红颜易逝。梨花是深闺中的女子,等,盼,老了容颜,短了命。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无论是清朝的晓寒图,落花独立图,芭蕉仕女图,还是柳下佳人图,都是以孤独女人形象出现。寂寞中的女子,不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就是梨花满地不开门。本以为,闭门不开,锁住了寂寞,实际不然。现实中的门易锁,心里的门难封,只留下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暮春,绿肥红瘦,空山念远。人生的短,与其感叹,与其在外寻花问柳,倒不如赶赴家乡,怜惜那个为你守候,等待你的人。她的花容为你开,她的爱情为你守。她愿,执子之手与尔偕老。怜惜值得怜惜的人,不要让爱你的人等待,不要与疼你的人分离。相爱容易,相守难。守着你的女子,最值得你用生命爱一生。
  在梨花树下行走,闻香,赏花,想人。蓝天下,梨花怒放。“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暮春时节,一场春宴,一年繁华,过眼云烟。人生能有多少这样最美的季节?
 
    初一:冬的温度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0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