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期货】

一:[夜雨寄北赏析]风飘调远,蕴味深长-李义山《夜雨寄北》的解读


风飘调远,蕴味深长-李义山《夜雨寄北》的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
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    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    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义山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提及义山诗作,读者往往因其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的确,读李商隐的诗,常令人置身于氲氲氤氤的审美氛围,得到美的感悟,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正如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是什么,我理解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同样,《夜雨寄北》也是这样一首难解之诗。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是一首“半托香奁,以寓感愤”之作。下面,笔者不惴浅见,对《夜雨寄北》作出管解,就请于同仁方家。
新批评学派在解读诗歌时,推崇一种重视文字自身作用的“细读”方式,他们认为,文字是篇什根基,文字的选用、取舍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意图。首先,我对本诗简予“细读”:
1、“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2、“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3、“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4、“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这一首诗,单从字面而解,亲切明快,不过写出了设想归后向那人谈及此时此地的情形,结构上回环对称,殊不难解。但是,由于这首诗缺乏时空转换的限制,颇乏伦次。同时,也由于本诗主体的隐在性,使诗具有了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这首诗读起来,写的是什么,让人感到摸头不着脑。
这首诗究竟应作何解呢?
古人论诗的“含蓄”,常以“风调”而论,“风飘摇而有远情,调悠扬而有远韵”,这是对“含蓄”和“风调”的准确诠注。窃以为,义山此诗,应是有所寓托的。
义山宗“李”,虽不是皇室后胄,却常常攀龙附凤地标榜“家在山西”,且时时流露出一种“系本王孙”的优越感,但结合义山后来反差天渊的畸零不遇的命运--夹身于牛李党争,遭受排挤打压,以至坎坷失意,沦落终身--来观照本诗,是极为合适的对应参照。
作者当时幕居东川,落拓困顿,和故交新贵云泥分隔,冀望于有人为之援手,这是人之常情。诗首之“君”字,究系何人,不得而知,也许确乎有过关心他的友人寄书探问,也许是臆想中对令狐等掌权者垂询的深切渴望。我觉得二种理解都可以成立。“未有期”三字则满怀着无奈失助的感喟。第二句则点出了寓地巴山,描绘了绵绵的巴山夜雨,盈池的雨水难道不正是诗人神驰长安的象喻。义山曾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高远报负,而长安,正是诗人欲回的“天地”。第三句超越时空,遐思重逢故人的情景,事实上,这正是他蛰伏内心深处重获知遇的梦幻。第四句再次强化巴山苦况,结合前述,用意甚明。
总之,义山在本诗中将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满怀希望和虔诚地投寄于能够给予其全部生命和事业当权者。因此,本诗应理解为一首“风调”“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爱情诗或思友诗解。
 

二:[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译文


  《夜雨寄北》
  作者:(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⑴期:期限。
  ⑵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⑶池:水池。
  ⑷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⑸却:还,再。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三:[夜雨寄北赏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

四:[夜雨寄北赏析]淅淅夜雨,触动了我的心灵_800字


  空灵灵的夜,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
  人们被这悄悄落地的雨点惊了一下,于是,路上便不再有悠闲漫步的雅士,不愿被这清逸如羽的雨点沾湿的人们,加快了回家的步伐。空灵灵的夜,变得渺远,绵长。静默在夜雨中的房屋合成了连音壁。
  我,在这夜雨的包裹之中,站在雾气蒙蒙的窗前,手指在窗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圈,似乎想要将有关的记忆套住。处在夜间,窗外一切姹紫嫣红的景象不复存在,白天喧嚣的大千世界仿佛消失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夜雨,限制了人们的活动,所以呆在静谧的环境中想象,总是特别渺远,特别专注。一个又一个的圈划去了一层水雾,不久第二层雾气笼了上来。站在窗前,仿佛看不到什么影象,但事实上,人们能够看得更加遥远。
  其实,夜雨的情景并不多么美。逼仄的环境,泥泞的道路,纷落的花瓣……然而,夜雨中走向自身,走向淳朴,走向宁谧的诗意一刹间纷纷涌向心头。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变堪称其中典范。正是这种深沉的不透风的包裹中,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美才更加触动我的心弦。卖炭翁依旧在茫茫白雪上穿行,与夜雨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上的街市一刹间变得单纯而稚气,夜雨中迷惘的朝天空寻觅的我向空际敞开了心扉。《雷雨》中错位的爱情悲剧正是《葬花吟》诉说的相通境界。
  其实,夜雨中的期盼并不渺茫。等待的人们望着远方渐欲逝去的光亮,心中轻射出企求的哀怨,。黛玉梦中醒来,抱着宝玉去前留下的木船含泪吟诉;李清照“人比黄花瘦,载不动许多愁”思念丈夫的悲戚情怀,嫦娥思夫君之心,愤然吃下仙丹弃下人间而去的可惜可叹可感,《大唐歌妃》中许合子与伊梦荷生死离别的浩然天地之合,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期盼许仙的绝世情缘,毛主席忍受失子之痛葬儿弃地的百般惆怅与无奈……
  其实,夜雨中的想象并不空虚,只是看你的心境怎样。
  空灵灵的夜,我的思绪得以释放。我凝神静静地享受着独处的宁谧,我伫足默默地品味着栖宿的玄秘,我的心被感动着,被启蒙着。
  是夜雨,触动了我的心灵。
 
    南仓中学初一:项欣茹

五:[夜雨寄北赏析]夜雨碧桃_1200字

  昨夜雨密风不骤。几天闷热,夜雨突袭,凉爽之气特别惬意。正是浓睡的好时候,一向不饮,哪来朦胧醉意,残酒上头。无须问,也没有卷帘人。早晨起来,绕桃园转两圈,绿叶青枝依旧。我没有居士的愁思,也没有易安的才情,但此情此景,我猛然间想起一个词——夜雨碧桃。
  前些天上网,无意间浏览到宋代阴阳家邵康节的四字断终身。我本来不信这一套。试想人的一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祸福荣枯,悲欢离合,是是非非,曲曲折折,哪能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呢?但看到其间花开莺老、明月梅花、鹤影松轩、雁飞芦台,无论意境或韵味都十分美好,不由得多看几眼。所谓的四字断终身,原来是根据每个人生日的干支,取干的五行查出所在的月份和时辰,再对照所给的固定格式,便得出对应人的四字谶语。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一类。出于有趣和好玩,我如法炮制,给自己也查一下,结果便是“夜雨碧桃”四个字。
  说句实在话,我也不理解“夜雨碧桃”这四字蕴含的深刻含义。不过,见到“夜雨”,倒让我想起了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句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论如何说,这知时而降、润物无声的细雨,该不是什么坏东西吧?可是转念一想,同是大诗人的李商隐也有一首写夜雨的诗,叫做《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不知道诗人最终有没有与妻子西窗共剪、大话巴山,但千里之外的那晚雨下不停、彻夜未眠的情景是何等的孤独与凄凉啊?同是夜雨,同是客居,同是诗人,甚至同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一个是“大李杜”中的老杜,一个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感受竟有这样的不同,不禁让人对夜雨产生了怀疑。
  我知道碧桃,远不是眼前这绿枝碧叶间闪烁的点着胭脂的桃子,它是传说中天界西王母娘娘的蟠桃。当年大闹天宫的猴子,招安后做了个齐天大圣。弼马温的差事,让它不少糟蹋这据说吃一口就能长生不老的宝物。虽说碧桃是用来享受的物件,但它毕竟来源于天界,或多或少带些仙气,绝非等闲之辈。况且生活中,人们常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园里抬死人”,可见,桃子是一种营养丰富脆甜可口为人爱吃的水果。不论有没有仙气,只要有利于人,桃子就应该是挺不错的好东西吧。
  夜雨碧桃,好像出自谁的一首诗,记得其中有“碧桃溪上蓝桥路,寂寞朱门闲院宇;粉怎墙疏竹弄清蟾,玉砌红蕉宜夜雨”这样几句,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一个女子的爱慕之情。如果单就“夜雨碧桃”这四字看,仿佛给人一种宁静清凉、高远空灵的感觉。人和物都是自然之子,物喻人,人同物,原本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尤为迅速,为人的成长和成才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夜雨碧桃”四字又怎能断定人一生的命运呢?
  但愿夜雨应时而下,但愿碧桃永存人间。人生在世,能利天下乃幸福之事,何乐而不为?
    五年级:白羊咩

六:[夜雨寄北赏析]雨夜感怀_1200字

  一
  半夜醒来,屋外起了连绵的轻响,我知道,又下雨了。
  下雨的日子,心情总是格外淋漓,善感。或许,人的心情被打湿了吧,记得有首歌名叫《潮湿的心》。卧枕听雨,有一种别样的感动和温馨。
  一夜连绵的春雨,明天,小巷深处该许又有杏花的叫卖声了。哦,那印像来自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杏花的叫卖声穿越千年,飘过季节的河流向我涌来。小巷尽头烟村几处,烟村里杏花几缕。粉色的杏花在春雨的洇润下,定是更加清新婉约。一如清纯素雅的江南女子。
  二
  听着屋外雨打青瓦的轻响,十多年前的往事恍若昨天。那时我在城里读书。每逢下雨的日子。常有落寞的感觉袭上心头。折磨得人憔悴不堪。后来,读到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才悟到,那种情绪,其实是一种寂寥之美。那悠长而寂寥的雨巷,那蒙蒙飘坠的银丝,那擎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满怀怅然的心情,漠然走向小巷的尽处。那丁香一样的色彩,丁香一样的眼神和心情,从此定格在我记忆深处。也从此,我懂得了,我的心性深处有着与雨割舍不断的联系。
  三十年代,戴望舒的那首《雨巷》,不知浸润过多少读者的心扉,同时我也理解了诗人那个年月里迷惘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无奈与伤感。
  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的一首《夜雨寄北》,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离愁别绪。巴山,雨夜,诗人滞留秦巴山中,却设想着日后与故人重逢的喜悦景况。屋内诗人孤灯独坐,屋外是萧萧秋雨,秋池水满,怎个大唐帝国许是都在雨的浸润之中。窗棂外,萧萧雨声充塞怎个天地,试想,满溢的池水中。根根残荷挺立,片片枯叶浮于池面,窗口那盏孤灯淡淡的微光,氤氲在雨雾里,在这寂寥的夜,各外醒目,仿佛昭示诗人的落魄与孤寂。
  四
  听着屋瓦上细碎的雨脚声,那位旷世的才女走进我的心域。堪可叹,国破家亡,她孤身一个弱女子流落南方,丧夫之痛,改适之苦,种种灾难致使她憔悴成了风中的一朵黄花。借酒释怀,然而更添愁绪。一夜风雨,海棠花满地狼籍,诗人卧中便知“绿肥红瘦”,卷帘的丫头又哪知这位奇女子的无限哀愁。“寻寻觅觅”,到头来依然“冷冷清清”以至于“凄凄惨惨”。在那样一个秋日的黄昏,大雁飞过,牵动诗人愁怀。往日的和美,今日的伤痛。“怎一个‘愁’字了得”。更哪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双溪的舴艋小舟又哪能载得起这位才华横溢,美颜无比的女子的无限哀愁?
  五
  诗人蒋捷的一首《听雨》,解读了游子一生的漂泊与心情。少年轻狂,不识人生多沧桑,千斤买笑,醉卧红楼,那叫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人到中年,万事缠身,肩头多了几许责任,奔波于世事的风雨中,心已沧桑可,而志气却更豪壮。壮年,听懂了雨,那是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几分苍凉,几分悲壮。人到老年,万事皆定,心情复归平静,对生命世事的理解更趋成熟,不过也多了几许无奈与凄凉。“老年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任介前点滴到天明。”
  六
  雨哟,无论你温婉还是奔放,无论淋漓还是缠绵,我都对你倾注了生命的挚爱。你一如一个性情多变且善解人意的竟灵,浸润过古今多少优秀的灵魂。
  雨哟,我读懂了你,你也融进了我。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1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