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统计师】

柯岩风景区篇一:游水乡绍兴

  游水乡绍兴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绍兴古称“山阴”)王羲之的这句诗是绍兴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在这次暑假,我随衢州晚报小记者去绍兴柯岩采风活动后的感受。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会稽山为主,有香炉峰、秦望山、百尖岗、舜王山、石旗峰等。北部多江河湖泊,据统计,绍兴境内大小河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而绍兴景观之美,却更在人情,生活之情。山明水秀的自然美景,以及纯朴真挚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历朝历代的无数名人,所谓钟灵毓秀。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我发现的“三大之最”更是水乡绍兴风土人情的最好诠释。
    第一乃名士书画之最。在鲁镇风景区,有一座中国书画家陈半丁的纪念馆,陈半丁,名年,字静山,号半丁,浙江绍兴柯桥人,是我国现代中国画坛上的大师。最初师承吴昌硕、任伯年,且于海上诸多画家都有获益,来京后复溯源青藤、白阳、八大、南田及扬州诸家,最终合成一家之法。其笔墨、意境得文人之雅和“金石画派”遗风,题材和用色上汲取世俗民间富贵吉祥之趣,所作潇洒清秀、刚健阿娜,迎得了各个阶层的喜好,是20世纪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著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存世。鲁镇的商业街里,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有祥林嫂找儿子阿毛、假洋鬼子、抢亲……。在柯岩风景区内,还有座“名士苑纪念馆”那是一座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教育基地,里面挂满了李白、王羲之、贺知章、陆游、戴琥、汤绍恩、徐渭、姚长子等著名英才的平生著作。周恩来则在“名士苑纪念馆”前的石碑上写下了“我是绍兴人”五个烫金大字,绍兴作为全国“名士之乡”更形象地被表达了出来。
    第二则是岩石文化之最。沿着柯岩的石板路前行,只见一石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石柱上丰下削,高达30多米,底围仅4米,最薄处不足1米,石柱上有清光绪年间所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这便是有“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之美誉的柯岩。岩石中间盘坐着一尊弥勒大佛,这座佛高20多米,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开凿于隋朝,用了一百多年才雕刻而成。此佛别具一格,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个身高1。20米人往来自如,据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语,就是由这个大佛而出的。本来,弥勒大佛身上还披着一件金光闪闪的袈裟,可惜在战国时期被人盗走了,要不然我还能大饱眼福呢!
    其三当然是酒文化喽!举世无双的绍兴酒可以说是世人皆知,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绍兴酒是用精选糯米和鉴湖水酿制而成,味香醇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绍兴葫芦醉岛的“品酒馆”里至今还珍藏着1903年和1927年酿制的百年花雕酒。这里的百姓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产生了许多酒俗,绍兴的酒俗与酒习旧时常与封建礼教迷信结合在一起,今天用现代的观点来分析、观察这些丰富多彩的酒俗与酒习,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人们善良美好的祝愿,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种真、善、美的品格。绍兴的酒现在仍盛传不衰。有的酒俗与酒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酒俗和酒习,有婚嫁酒、生丧酒、岁时酒、时节酒、生活酒……
    绍兴的乡土人情和水乡风光情趣盎然,现代风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着丰厚的人文修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百年水乡的缩影。
    指导教师:杨水莲该同学在到绍兴参加小记者活动时,观察得较细致,积累了一定素材,描写也较仔细.

柯岩风景区篇二:游绍兴兰亭

游绍兴兰亭
“走喽,去兰亭喽!”一阵欢呼声从车里传出来。这是我们小桔灯师生们的心中所想。今天小桔灯开展了“跟着课本游绍兴”的活动。上午去了柯岩,拿在去的方向是——兰亭!大概行了二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兰亭风景区门口。
我们买了票,进了兰亭。刚进兰亭,印入眼帘的都是碧绿、挺拔的竹子。一条弯曲的小路,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竹海”当中,别有一番情趣。弯曲绵延的小路尽头,一切都开阔起来。眼前不单单只有绿色,尽头有一个池塘,在岸上几只大白鹅昂着它们高贵的头,王羲之生前最爱大白鹅,因此,他的一个女儿就叫爱鹅。池塘的对面,有一块碑,上书“鹅池”两字,这块被还有个深远的来历呢:有一天,王羲之得知有一户人家养了只大白鹅,他就不辞辛苦赶来观看。有一天,老妇人说让王羲之写“宝贝大雄鹅”几个字,后来老妇人又让他写“殿堂”二字,王羲之写完“殿”字,发现不对劲,就停了笔。妇人急忙抢字,王羲之只抢的“贝”字,后来“鹅”字落在了鹅池之上。后来,王献之整理的时候,把“池”字写了上去,就变成了今天的“父子碑”。
走过鹅池的“父子碑”,在路旁的一个三角亭里,赫然立着一块碑,是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兰亭”碑。兰亭这个景区名可能是根据这块碑而命名的。但是在文革期间,这块碑没能逃过噩运。被一双“黑手”砸成三块,扔进了如今“兰亭”碑后的池塘里。文革结束后,一批保护文化遗产的青年来到池塘把这三块碎片从塘底找出来,粘合成一块碑,可惜,这块碑还是缺少了一部分。
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兰亭”碑后,眼前赫然出现了几个水缸和几块石板。这里就是王羲之让王献之写完十八缸水的地方。站在缸前,还能感受到王献之勤学苦练的样子,在水缸的后边,有一块“太”字碑,听说“太”字的“大”是王献之写的,那一点是王羲之随意一点点上去的。
在纪念馆旁边,就是王羲之和友人们“曲水流觞”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他们创作了三十多首诗,词,也就是在这里,王羲之借着酒力,一气呵成了一篇著作——《兰亭集序》。站在溪边,依稀能看见王羲之当年与友人“曲水流觞”、喝酒作诗的影子。
出了兰亭,我们就去鲁迅故里,在车上我还是忘不掉兰亭,“书圣”的故居!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21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