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高考】

(1) [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大全素材:描写理想的成语


  壮志凌云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志在四方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有志之士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雄心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唐虞之治〖解释〗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生死不渝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求志达道: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解释〗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梦见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道合志同: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2) [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大全:七纵七禽


  【注音】qīzòngqīqí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出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解释】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亦作“七纵七擒”。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七纵七擒

(3) [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高考常见两用成语举隅


  【洋洋洒洒】①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等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如:裴先生讲古汉语,例句张口就来,洋洋洒洒,学生们十分钦佩。②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如: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一针见血】①比喻说话、写文章等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如:他的言论真是一针见血。②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如: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粗枝大叶】①形容简略或概括。如:没有时间了,我只好粗枝大叶地跟你说一说了。②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如:做数学题绝对不能粗枝大叶,否则必然出错。
  【秀色可餐】①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如:小芳艳丽动人,秀色可餐。②山林花木非常优美。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狗尾续貂】①封官太多太滥。如:一个只有20多名员工的单位,居然有8个副主任,真是狗尾续貂。②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也用作谦词。如:“读了书稿,有些想法,写了上面这些话,算是狗尾续貂,放在后面吧。”
  【铤而走险】①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如:小王赌输了钱,他就铤而走险入室抢劫。②情况危急时采取的非常措施。如:两个入室歹徒穷凶极恶,他也只能铤而走险,拿起菜刀与坏人拼命了。
  【平易近人】①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如:伟人们往往平易近人。②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另眼相看】①指看重和优待。如:他真是个难得的人才,难怪领导要另眼相看。②瞧不起、歧视。如:对后进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能另眼相看。
  【粉墨登场】①指化装上台演出。如:小熊猫穿上裙子,背上书包,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粉墨登场了。②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如:李鸿章虽暂时被压制,但终究又粉墨登场,大权在握了。
  【登峰造极】①技艺好到了极点。如:杨丽萍的舞蹈艺术,可以说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美妙无比。②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如:身为人民公仆的张二江,鲜廉寡耻,贪污受贿,损公肥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平铺直叙】①说话或写文章时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简单而直接地叙述出来。如:叙述者置身于作品之外,对已往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容易把往事平铺直叙地说出。②没有波澜。如:这篇文章平铺直叙,读来感觉索然无味。

(4) [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高考易错成语500例(1-50)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7) [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高考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梳理
  1.考点诠释
  2008年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2.考查重点、难点
  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平时学习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从2007、2008两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难点主要有: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金题透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从所选的几个词来看,均为“常见”。A项“檄”作为名词,当“文告、文书”解,古文中比比皆是,“檄文”更是我们所熟悉的词,而其作为动词解释的时候却不太常见。该题正是从这个角度设题,“檄”在这里做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其实,如果读过《儒林外史》,“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一句中的“檄”就是“用檄文征召、声讨”意思。还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也是这个意思。其余几句,“喻”当“开导”讲,同“谕”,有“晓谕”一词佐证;“稽”当“查考”讲,有“稽查”一词佐证;“杜”当“制止”讲,有“杜绝”一词佐证,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这几项的解释均正确。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山东卷)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解析】联系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词作动词,“饵”作名词“饵料”常用,但在此句中,作名词解释不通,结合语境推断,可知这个解释是准确的。B中“值”是“逢着”、“遇到”,如:“值河间岁试。”(诸葛亮《出师表》)我们现在还常说“正值……时候”。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解释也是准确的。C中的“恶”读“wù”,是疑问词,一般作“哪里”、“怎么”用。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恶”作“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D中的“颐”有两个意思,“脸颊”和“保养”,如“颐指气使”、“颐养天年”,根据语境很容易判断只能做名词“脸颊”解释。
  【答案】C
  难点攻略
  文言文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出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常见的推断方法有:
  1.语法推断法。即考查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部使者檄刚抚定”中“檄”所在位置应该是动词,因此可以推断解释为“文告”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中的“计”应该作动词谓语使用,意思是“为……考虑”,而后面的解释为“计策”,可以推知是错误的。
  2.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中“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一句,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的句式,下句的“令名”是“美好的名声”,根据“名利双收”的意思,可以推知上句中的“贿”为“利”之意,这也是“贿”一词的本义,而选项中解释为“贿赂”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意,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
  3.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4.联想推断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中“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中的“稽”可以联想“稽查”一词,为“查考”之意;“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中的“杜”可以联想“杜绝”一词,为“制止”之意。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休复执论”中的“执”可以联想成语“各执一词”,为“坚持”之意,2008年高考山东卷“汗交颐不少休”中的“颐”可以联想成语“大快朵颐”,为“脸颊”之意。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相信你的文言文阅读会取得好成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同“影”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征伐
  D.真黄山绝胜处胜:优美的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宠辱:偏义复词,屈辱
  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报告
  C.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追逐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3.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3)求,无乃尔是过与()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得”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写出下列句中“得”的意思。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也,世居京口。父虔之,轻财好施,位江夏相。康祖便弓马,膂力绝人,以浮荡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12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