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法律硕士】

一:[思是什么结构]国富论读后感四篇


国富论读后感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读《国富论》有感

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立者。该书初版于1776年,与美国的《独立宣言》同年发表。

亚当·斯密被奉为“经济学之父”。而《国富论》在其成文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先后赢得了无数荣誉:“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0本书之一”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甚至认为“从最终效果来看,这也许是迄今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

更为众多经济学家所“迷惑”的是,亚当·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这本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们今天经济活动和经济研究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在《国富论》里,亚当·斯密在否定重农主义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分工和贸易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并界定了君主或国家的职责和收入来源。全书分为5篇,作者在《导论及全书设计》中说,“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所讨论的,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具体而言,第一篇讨论的是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以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讨论的是资产的分类、性质、储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罗马帝王衰落之后,欧洲农业发展所受的制约及其农村的衰落,和商业城市兴起的实际,探讨了财富增长的不同路径。第四篇则在此基础上,从当时最受推崇的重商主义开始,论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体系的后果。第五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方向和收入来源。

亚当·斯密在论述所有问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总是被他或隐或显的提及: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这应该就是现代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来源)。斯密在全书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斯密在书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页)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作者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作者在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作者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第339页)。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第309页)。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斯密主张限制国家干预经济。国家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国家安全、环境的和平安全、个人公平竞争,并避免各种垄断。换言之,国家应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7.政府的开支。政府的开支体现着政府的责任,政府的开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维护国家尊严。在论述“建立和维持不能为个人带来利润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时,斯密还特别详述了“为社会商业提供便利”和“促进人民教育”的开支。

8.国家有支出就要有收入,收入主要来自赋税。斯密否定了旧重商主义所谓国家应该储存大量金币的做法,也否定了国家靠经营专属于自己的公共资本或土地以获取收入的做法。他认为那样“看似对人民个人无损,但其实是对全社会造成了损害。”他主张为社会全体利益考虑,“不如拍卖王室领地,分配给人民”。而君主的收入则由人民提供其他收入来替代。换言之,“人民必须从自己私有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缴给君主或国家,以弥补公共收入。”

9.赋税四原则:1公平2稳定3征收便利4遵守经济原则,避免妨碍人民经营和给人民增加更多负担。

读罢此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亚当·斯密建立在大量的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严密论证,开创了经济学科的理性思辨传统。真不愧是经济学科的“奠基”之作。国内经济学家,哪怕是一些权威学者(诸如吴敬琏、张维迎、樊纲之流),都应该好好的首先继承这个传统,其次才是其思想和观点。当然,国内也有一批斯密忠实的学生,仍然在世的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秦晖、人大农发学院院长温铁军,天则经济研究所创办人矛于轼,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等,他们脚踏实地搞研究的精神是值得人尊敬的。

国富论读后感

人总是有种惰性,能躺着决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读书也是这样,能看视频的懒得看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看《三国演义》不看《三国志》,而愿意听易中天来说三国,易中天还算一个不错的学者,但于丹亵渎了《论语》还不够,还要去玷污《庄子》,实在是让我想抓狂。这可能都是因为现代人的惰性吧,宁愿吃别人嚼过吐出来的东西,而不愿意自己去亲自品尝吧。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爱读书,但总是只看一些畅销书,对于一些经典,总是躲开绕开,其实我自己也经常这样,以为自己看了不少书,但有重量的,够分量的实在有限。即使看了,但总是乱乱的收获不大。这就太可惜了,如同春天播种了,夏天施肥了,惊叹着秋天灿烂的麦浪,而忘了去收割。虽说以前也写过一些书评,但都只限于粗略的感想,而没有消化性的分析。所以,这种习惯必须改掉,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那就从经济学的开山祖师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开始吧。

今晚(09年3月13日),终于把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看完了,翻到最后几页时,还隐隐然依依不舍。这本书我看了挺长时间,断断续续的快两个月了,看的挺细,一想到斯密几乎花了30年时间的积累,整整写了8年,我这么快就看完,实在过于仓促。真所谓,“看书难,写书更难”。这本书值得我,值得每一个经济学人每年都看一遍,找到来时的路。

我看的这个版本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版本了,商务印书馆出的,译者是郭大力和王亚南,总计约60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是72年一版一印,是我去年8月在南岭书市时买的,好像是花了5元钱吧,实在是太值了;下册是从图书馆借的,74年一版一印。

没能找到英文版,但从中文版看来,可以说全书字字珠玑,实在达到了“字不得减”的境界,这可能与译者也有关吧,这本书早在1931年就由郭王二人翻译过了,65年又加以修订,所以非常好,郭王两人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前辈,现在厦门大学的WISE指的就是“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此乃题外话了。英文版日后一定要想法弄到,某新版本的译者在序言中说,他实在是太惊叹斯密的文笔了,所以我的好好学学,说不定还是我英文写作的典范。

也许本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态去看的,也许如钱钟书说的信而好古,“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后来看到哈耶克[1]在《自由宪章》中这样的一段话才觉得道出实情,我们在看古人的作品时,总是感到“英雄所见略同”,其实使这些略同的观念早就从古人以来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这本书也让我不断的惊叹,难怪连一向在经济学界以个性著称的弗里德曼都在斯密的坟前喃喃自语,我们一直没能走出先生的思想范畴,却时不时的走错方向。

在阅读时,我脑海中不断翻腾的经济学概念几乎一一的都能从这找到出处,虽没有后人的修饰,精确,但基本思想是一样的。但也许这还不是最终的来源,也许压根就没有来源,“真理具有朴素性,一旦说出来,人人似乎觉得无需证明”。斯密将西方几千年的经济学思想做了一次梳理的功劳还是无人能及的,如同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所谓集大成者就是这样。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到英国去,能到斯密的坟前拜祭一番,表达我无比的敬意。

这本书分为序论和正文五篇:

第一篇主要讲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包括分工的研究,货币的起源及效用,商品价格的组成,劳动工资,资本利润等这基本囊括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面。由于1776年之际,农业占国民财富的主要部分,所以第十一章“论地租”占了非常大的篇幅。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大派可能就是这里的一章节,比如杨小凯[2]的超边际分析学派,基本思想就是多第一章“论分工”的细化研究,杨小凯非常看重分工,斯密也很看重分工,认为分工是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而且指出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也就是市场越大,分工越细。市场的本质在于交换,用后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术语来说,就是交换能够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能够达到互利。(说到这,我要感谢一些李嘉图,感谢一下曼昆,就是因为这个“比较优势”的感念,才让我彻底决定转向经济学,因为它解决了困扰我的一个问题“共产主义的可能性”,有了这个“比较优势”,我就找到了彻底否定“共产主义”的武器了,此乃后话,以后详述)。

看完这章,我联系中国的情况,产生一个想法:60年代初大饥荒,所谓的自然灾害,之所以为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其实最大的祸首就是对于市场的破坏,对市场的割裂,这当然只是我的猜测,我还需要数据来验证,这就留待研究生时再研究吧。但这话题可能有点敏感,有点危险。关于市场的割裂,其实在明朝也是非常严重的,明初,朱元璋称帝后,他非常害怕像他一样的农民来反他,于是在各地都派有驻兵,他想了一个贻害无穷的招数——各地驻军的供养由附近的人民供养。这表面上看来能够减轻人民的负担,但由于失去了牵制驻军的力量,所以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苦难,更严重的是阻碍的市场的发展,使中国从此进入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科学科技史》的数据表明,宋朝末年,也就是清明上河图画的那个时代,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人均产值也是后代的元明清所没能超越的。民间传说,朱元璋仇视商人,杀了鼎力资助过他的沈万三。有点研究,但我坚信,市场的扩大会促进分工的细化,分工的细化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地租这一块,由于大陆受马克思的毒害实在是太深,有必要重新构建地租学说,特别是中国现在已开始恢复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不然将来意识形态将会是一个莫大的阻力。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这一篇讨论了资本,对资本进行了分类,后来的李嘉图,以及马克思继承他的分类方法。对资本不是我感兴趣的,其中我尤其对于“利息”感兴趣,似乎所有的文明都对这样

下册明天就要完了,先写完下册吧:

下册比上册更有意思,更好看更好懂些。主要侧重于现在的制度经济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其中系统的讨论了政府的各种职能,驳斥了当时流行的,现在仍然存在很多人的脑中的“重商主义”的观点。“重商主义”认为,黄金白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所以国家应该尽量的积累黄金白银,这样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贸易保护主义,鼓励出口,压制进口。

这一点,不知道何时也不知不觉的成为渗透中国人血液的观点。也许源头可以从历史书上找到,近代史上我们会看到“出超”“入超”这样两个概念,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老师似乎都隐隐约约向我们灌输这样的一个观点:“出超比入超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会这么的热衷于“创汇”,以至于现在都有不知道该怎么花的钱。这是好吗?一点都不好,隐患无穷,我真担心中国会成为这次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大概花两年时间就能走出危机,而我们中国也许至少的花三年,我甚至有时悲观的认为,中国走不出去。当然也许是我自己情绪低落时的悲观判断吧,因为一个人都世界的判断往往不是在于这个世界客观是怎样,而是在于这个人对自己的信心。因为我忽略了中国人不可思议的忍耐力,不可思议的惰性,经济学上可以称为粘性。

今年是个敏感的年份,我也得小心自己的言论,说不定那天就被人叫去“喝茶”,当然我写的东西,看的人还是很有限的,可能除了我自己之外,不知道还会有谁,不管哪,那就自己玩吧,象兰晓龙说的“我从来就在和自己玩”。还是回到斯密吧,第七章“论殖民地”尤其精彩,说说当时的背景吧,作者写到这时大概是1775年,要知道1776年就是美国发表《独立宣言》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是以为,北美的那帮人肯定是数典忘祖,居然干预反叛自己的国家。但斯密居然能够站在一个很客观的角度分析这个新新政府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趋势,对这个政府更多的是持宽容的态度,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这世界有太多的巧合,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和《独立宣言》的发表无疑也是一个巧合,更巧合的是,《国富论》几乎是这个新兴国家的治国纲领,更准确的说是后面《美国宪法》形成的思想基础。从而也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可谓人类伟大的杰作。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对“司法”和“教育”的论述尤其精彩,提出了法庭也应该想商店一样引入竞争机制,而不能以地域来进行垄断。这样如果各法庭就会迫于生存压力而会做出相对公正的判断,如同我们的宋朝时“包青天”那样,就因为大家觉得包拯的断案具有相对的公正。这对中国当下的司法尤其具有参考性,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出现很多的人民有冤无处诉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要“上访”的缘故,人民已经很没有安全感了,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什么“躲猫猫”,唯有叹息。

关于教育,我实在也有太多的想说的,教育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部分,而我们居然能够想出教育产业化来,实在是用卑鄙下流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我们的教育支出从来就没有超过国家岁入的3%,2007年占2.09798%,2008年占2.607%,教育法都规定了至少4%,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台湾达到9%——12%,可见我们口口声声喊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政府实在是太......很多人觉得我们的教育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尤其是高等教育,由原来的入学率3%提高到20%,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近30年来,我们的大学数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不断的减少,我们不过是将原来的“中专”提升为“大专”,将“学院”变为“大学”,高中以上的学校数量反而可能没有增加。这就如同说在鱼缸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不断的往鱼缸放入更多的鱼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动不动就是好几万人,比人家一个国家的人可能还有多,一个国家大了可能不是坏事,但一个学校大了,绝对不是好事。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详加论述吧,这里面牵涉到独立办学的,没有言论自由,没有结社自由,中国的大学是不能走上独立的,也就是没有出路的。这个问题日后必将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二:[思是什么结构]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就是我们人生中的绊脚石,而我们有时会将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但是.......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困难太大而放弃。可是自己想过没有,如果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思考一会,在思考一会,可能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在数学课时,我们经常遇到难题,而我们刚刚遇到不会就放弃,想过没有,如果自己多想一想,多换个思路来思考一下,或许......而我们自己,刚刚遇到不会的就去问老师,问同学,这样对自己来说,没有一代女用处,反而只会对老师对同学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如果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数学课上,不仅不用去麻烦别人,也会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思维越来越开阔。考试时,思考一会,在思考一会,这道题也许就会被自己攻破,被自己拿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诗句中一样。当初孔子在齐国纳谏齐王,但是齐王拒绝了他,在鲁国、楚国也是如此。可是孔子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己创立私塾,传播儒家思想,从而成为了儒家创始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孔子的经历可不正是如此么?
1951年,英国女医生弗兰克从自己拍摄X射线衍射的照片中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她为此深入研究,可遭旁人质疑,于是她放弃了研究下去。而后来两位科学家对这项研究有了重大发现,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他们却比弗兰克晚了两年。弗兰克就是这样,面对旁人的嘲讽,怀疑,她选择了沉默,若连对自己的信心都没了,何谈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们来说有着用之不尽的作用......

三:[思是什么结构]苏州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天下
   还有四十多天,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就要在苏州古城拉开帷幕了,对于这座早在1997年便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留下名字的城市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是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那么今天,我就带您去领略一下苏州园林的典雅。
  苏州园林大部分属于私家花园,占地面积都很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无穷的景深,让游人观赏到错落有序的景色,苏州园林在造园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它们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看上去就在园中的百寺塔其实却在离拙政园足有三里远的地方。从园子到塔之间的三里,被称为“空中视线走廊”,因此它绝对不能遮挡景色。绿化工人自发修剪树木自然使这条走廊更加悠远而清晰了。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它们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我们的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意味着我们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我们《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要做好未来的工作,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的是要通过保护使得古典园林,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有续利用,能够传之于后世。使“苏州园林甲天下”,……能够使世遗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到这是真正的到了中国,真正到了苏州。
  6月28日,快来吧!让世界了解苏州!
 
    指导教师:奚赳
 

四:[思是什么结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正当全党、全国和全军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学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十分及时,非常必要,这对把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初步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良多,不仅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具有权威性,而且内容全面系统,表达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是一本以创新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读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读本》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正如《读本》所说,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读本》进而把科学发展观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阐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读本》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辅助材料的《读本》,理所当然的要把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本质内涵列为重点内容,并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给予回答和阐释。
  《读本》首先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要害,言简意赅,通俗精当,对人们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大有帮助。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念的新贡献,也是为亿万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所作出的新建树。《读本》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共2页,当前第1页1


发送本文到微信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下一篇:军旗飘飘读后感




easyzw_A_D("pc_easyzw_3");

五:[思是什么结构]秘密证人


根据美国电影《秘密证人》改编。

罗克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圣地。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水,松软的沙滩,品种繁多的飞禽,丰盛的水果,吸引着成千上万来旅游的人们。岛上盖了许多豪华的别墅,以供游客住宿。

男孩子德罗就是在这个海岛出生的,他长得健壮,聪明又有主意。一年前,,因为父母离婚了,他随着妈妈迁居到大陆上学念书。但是他生性爱大海,喜欢海岛,怀念童年时代的小伙伴,更想念还在海岛上工作的爸爸。他爸爸叫桑地,是岛上的着名律师。所以一放暑假,德罗就收拾好简单的行装,一个人乘上轮船,飘过蔚兰色的大海,奔向海岛。无数洁白的海鸥在大海上翱翔,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欢迎德罗的到来,使他心里充满了欢快的感觉。

轮船靠岸了,在熙熙攘攘欢迎的人流中,德罗没有看见爸爸熟悉的面孔,他感到有点失望。他背上旅行袋,边走下船边想:爸爸是岛上的律师,也许又是什么要紧的案子使他无法离开吧!

“德罗,长这么高啦!”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使他惊喜地抬头寻找,哦,原来是尤尼斯阿姨来接他啦,德罗呼唤着她的名字,奔过去向她问候,他俩一边寒暄着,一边走向自家的小汽车。

德罗问:“尤尼斯阿姨,爸爸怎么不来接我?”

“你爸爸太忙,正在帮助一个从大陆来的凯蒂太太办离婚手续。来吧,上车!”尤尼斯阿姨招呼孩子上车。

“又是打离婚!”德罗嘀咕着上了车。汽车沿着绿树成荫的海滨公路飞奔而去……这时,岛上的警官接到轮船的报案,他赶到船上来,检查食品储藏室的玻璃门。这扇门不知何时被砸碎了,有人进了储藏室偷走了一些食品。这会是谁呢?难道这批来度假的旅游者中间已经混进了不良分子?警官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回到自己家,爸爸还在桌了伏案工作。他转过身来,这是一个相貌堂堂、精明强干的男子汉。他欣喜地看着儿子:“怎么,不想和爸爸拥抱?”

父子二人亲切地搂在一起。爸爸马上提议:“咱们先去洗个海水浴!”

“好吧,我去准备一下。”德罗来到自己的房间,正在收拾衣物,突然阳台外边的门响了,他正感到惊讶,只见童年时的小伙伴———女孩子杰尼,象个野小子似的从门外跳进了屋里,向他问候:“德罗,你可来啦!”

“杰尼,你好!”杰尼是个圆圆脸,蛮可爱而又爱幻想,能说会道的姑娘。

杰尼招呼朋友:“快,我带你去认识一位新朋友!”

德罗歉意地:“不行,请原谅,爸爸要跟我去游泳。”

可巧,桑地律师接到警官的电话通知,要去处理一个紧急案子,不能陪他去游泳啦,只好改天再去。

杰尼高兴起来:“那咱们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冒险的,你准满意。”

德罗只好听从了杰尼的安排,他俩骑上自行车沿着环岛公路,一直驶向怪石嶙峋的岛屿北端的海滩。杰尼向他介绍说:“这个流浪者叫柯德,是个很勇敢的人,他走遍了全世界,专门研究鸟类,又爱画画,他什么都懂。”说着她领上德罗来到一座结构奇特的草屋前,指了指,“看,这就是我帮柯德搭起来的印地安人居住的草屋,他从6月份起就住在这儿,研究全世界的鸟类,走,咱们进去看看。”

起先,德罗还有点犹豫,杰尼硬把他拽了进去。草屋里十分零乱,东西乱摆,墙上挂满了各种鸟类的图画。德罗一边观赏着这些画,一边问:“这个柯德靠什么生活呢?”

杰尼说:“靠交换生活,他经常把自己的画去换吃的。”

“啪!”一只死海鸥扔到德罗脚边,吓了他一跳,抬头一看,是个严肃而显得深沉的青年站在草屋门口。

杰尼忙介绍:“柯德,这是我的朋友———德罗!”

柯德好象没听见,只顾理自己的思路:“全都得被害死,你们看,这就是海水受到污染,把鸟毒死了!太可惜了!孩子,记住,没有鸟,就没有人类!”接着,他又给两个孩子介绍了一些鸟类的知识和趣闻,使德罗对他产生了好感。

回家的时候,杰尼一路上给好朋友讲着岛上的新闻,分手的时候,她用神秘的语调告诉对方:“今晚10点,你到码头的棕榈树下来,我带你去看新鲜事。”

德罗问:“这么晚,你爸爸能让你出来吗?”

杰尼的爸爸是个警官,自从妻子去世后,他经常酗酒,晚上经常喝得醉醺醺的,那里还顾得管女儿。所以杰尼总是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到了晚上10点,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德罗瞒着爸爸,从窗户爬到屋外,骑上车赶到了会合地点,杰尼早就在那儿等着他:“我知道你会来,走吧!”

“你到底要带我上哪儿去?”

杰尼向他解释:“我想要当个作家,去揭开这个海岛上的一切秘密,把这里的人都写到我的书里面去,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秘密。”

在夜幕的笼罩下,她把德罗带到了一栋栋豪华的别墅跟前,他俩隐藏在花园的花木丛中,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金壁辉煌的餐厅里举行的盛宴,可以看到明亮宽敞大厅里的舞会,可以看到赌兴正浓的男人们,也可以看到绵绵细语的情人们的幽会……杰尼津津不味地观看着,还给伙伴一一讲解着里面某些头面人物的隐私。德罗对这些毫不感兴趣,他执意离开这里。杰尼无奈,只好陪他回去,同时邀请他明天一道去登本岛的最高峰———鹰头崖,可以在崖顶为老鹰拍照。

起先,德罗并不想去,可是经不起杰尼软磨硬泡,只好勉强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杰尼就背着旅行袋兴冲冲地来邀请德罗。她趁着德罗拿用具的时刻,将餐桌上的桔子装到了旅行袋里。德罗觉得不可思议:“你这是干什么?”

杰尼笑笑:“不是我要,是给柯德的。你忘了他说过的话,食物是大家的,可以随便拿。”

德罗虽然不赞成这观点,可也没有说什么,就跟着好朋友一道出发了。

这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德罗、杰尼和他俩新结识的朋友柯德会合在鹰头崖下,这崖虽说不太高,却很陡。三人做了准备,杰尼在前面,柯德中间用一根登山绳系着德罗,一起向崖顶爬去。一边爬一边欣赏着四周围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爬到了半山腰,他们停下来喝水休息。柯德取出一架十分昂贵而又精巧的照相机,四处拍照。

德罗有点奇怪,问杰尼:“他这么穷,饭都吃不上,怎么会有这么高级的照机?”

杰尼认为德罗问的可笑:“他朋友可多啦,别人送他的呗!”

休息片刻,他们继续攀登,坡更陡,更滑。德罗在大陆住久了,登山的能力不如他俩,连连叫苦,不愿再往上登了。由于精神不集中,德罗脚下打滑,直往崖底出溜,吓得他脸色发青,大喊“救命!”

杰尼回头鼓励他:“德罗,别怕,坚持住,柯德会救你的!”

柯德返过身下去,好不容易才抓住了下滑的德罗,最后,杰尼在崖上拽着,柯德在旁边扶着,才把气喘嘘嘘的德罗拖上了崖顶。柯德开玩笑地说:“德罗,我救了你的命,你可欠了我的情!”

杰尼也一个劲地感谢柯德。

当天晚上,德罗他俩精疲力尽回到杰尼家。杰尼是个勤快的姑娘,为好朋友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德罗津津有味地吃着,杰尼还夸耀说:“我们是真正的美食家。”吃完晚饭,杰尼还负责给爸爸管理的县监狱里的犯人送晚餐,她很乐意替爸爸做这些事。因为妈妈死后,爸爸成了“邋遢鬼”,就爱喝酒,什么也不管。杰尼知道爸爸的心情不好,所以也不去责备他。

德罗随着杰尼给犯人送晚饭。晚饭送进牢房后,杰尼边门都不锁就走了,德罗提醒她锁门。她竟说:“他又不是杀人犯,怕什么,开了门他也逃不出去。”

德罗直摇头,无法理解杰尼的行为。

杰尼又带德罗去岛上最高级的一座别墅,观看人们的私生活。杰尼告诉他:“这栋别墅让凯蒂太太租用了,她是从大陆来的,很有钱。你到后边看,我在前边看,一会儿咱们交换情况。”

德罗无精打采地来到别墅的后院,无意中他竟发现自己的爸爸和一位年轻而苗条的妇女在幽会,这使他大吃一惊,睁大着惊恐的眼睛望着,望着……当杰尼从他身后过来,问他看见什么景象时,德罗突然发起怒来:“游戏该结束了,偷看小姐!”说完,扭头就走。

杰尼不知道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追上去质问他。德罗说:“我再也不愿意跟你去看这些无聊的玩意,你这傻瓜!”

杰尼也火了:“你才是傻瓜呢,连这都不敢看,算什么男子汉?”

结果两个小伙伴闹翻了,好几天都不来往了。

德罗心里闷闷不乐,成天郁郁寡欢的神态引起了爸爸的关注,便提议和他一道乘游艇去海上兜风。可是德罗不想去,爸爸问他有什么心事,可以谈谈嘛!

德罗却用不信赖的目光望着对方,反而问爸爸:“你有什么心事,能告诉我吗?”

爸爸感到很奇怪,坦诚地告诉儿子,自己没有心事,如果有也会告诉他的。

儿子更加不信任爸爸了,只说了一句:“我想知道你所有的秘密。”便悻悻地离爸爸而去。

德罗感到无聊,便一个人来到柯德的印地安草屋前,看到他正在整理自己的物品,好象要出门的样子,便问他:“怎么,你要离开这里?”

柯德望着蓝宝石般的大海,告诉德罗:“我要乘船到南美去,准备在船上当水手,用工钱顶船票。”

德罗问:“你喜欢动荡不定的生活?”

“是的,我是个鸟类学者,只有走遍全世界,才能实现我的研究目标。我又爱画画,老呆在一个地方,就产生不了新的灵感!”

碰巧,杰尼也来了。可是她和德罗彼此都不说话,气氛显得很紧张。柯德就劝说他们:“你们是从小就在一起长大的好伙伴,多么可贵的友情啊?干嘛为了一点不愉快的事就吵架呢?你们看那些海鸟,叫声多么响亮,也许是吵架吧?可它们永远不分离,永远亲密地生活在一起。”

杰尼终于主动地先向德罗伸出了友谊之手,两个少年朋友的手紧紧地重新握在一起,重归于好了。

傍晚,当德罗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里时,已是华灯初上。屋里只有尤尼斯阿姨在准备晚饭,她告诉德罗:桑地先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在两小时前去了大陆了。

德罗问:“是凯蒂太太的案子吗?”

“可能是吧,你爸爸是她的委托人,正在帮她打离婚呢!吃饭吧,孩子,不要去管大人的事!”

德罗心神不定地吃着晚饭,一点味道都品尝不出来,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匆匆地吃完了晚饭,跟阿姨打了个招呼,推上自行车,独自一个人来到那栋凯蒂太太租用的豪华别墅前。他悄悄地潜入院里,藏身在密密的矮树墙后,透过玻璃窗望进去,果然又看见了爸爸和那个年轻漂亮的凯蒂太太在谈话,双方表情都很激动,隐隐约约可以听见他们激烈争吵的片言只语。

桑地挥着手说:“你怎么可以这样,你还没离婚呢,这样做,你要失去4万多美元的。”

凯蒂太太却扑到桑地身上,紧紧地抱着他:“不,我什么都不要,我只爱你,只需要你!”

桑地推开她,并且狠狠地给了对方一个耳光,凯蒂用双手捂着脸,抽泣起来……德罗看呆了,也吓坏了,连忙离开这里,骑上车赶回家里,他不敢从大门进屋,便用绳子从窗户里爬回自己的房间。站在窗前,他久久地凝望着远处灯光辉煌的别墅,百思而不得其解:爸爸和凯蒂太太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第二天一清早,警官就急匆匆地赶来德罗家,向桑地律师报告了惊人的消息:凯蒂太太晚天夜里已经被人杀害,屋里的金银珠宝也全都被盗走了!

德罗听了这个消息,简真惊呆了,连爸爸离开屋子都没有感觉。直到杰尼来招呼他去参观凶杀现场,他才逐渐清醒过来。只听见杰尼喋喋不休地告诉他:“验尸官说,她搏斗得很厉害。床上到处是血迹,墙上都是指纹迎…这可是岛上发生的第一次凶杀案,我一定要写到书里面去,咱们快点走,去晚了,连尸体抬出来都看不见了!”

两个小伙伴来到豪华别墅跟前,这里已经围得水泄不通,当地的警察正在屋里处理善后事宜。当警察抬着尸体出来时,德罗实在不忍心观看,便独自离开了人群,当他走到别墅后墙时,忽然看到自己的爸爸正在一间小屋里翻看着一些信件,他的脑子不禁轰响起来:难道爸爸真是杀人凶手?这太可怕了!

这时,流浪汉柯德出现在德罗的身后,觉得他神情有些不正常,便搀扶着他离开了这里。

杰尼又跟上去,自作聪明地分析着案件:“杀人凶手准是她丈夫,因为他想和凯蒂离婚。”

柯德规劝他俩说:“人应当热爱生活,不要伤害他人,就是一只小昆虫,也是一个生命,不能伤害。”

这天晚上,德罗正在屋里看书,看到苦恼的爸爸正在书房中徘徊,便主动要给他做晚饭,可是爸爸却不想吃。儿子问桑地:“爸爸,你想谈点什么吗?”

爸爸的心情烦躁地拒绝了儿子的请求。德罗只得反唇相讥:“爸爸,你还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吗?你没有秘密?”

爸爸脸色很难看:“别担心,没什么秘密!”说着就径直走到厨房去煮咖啡。

德罗趁机拿过爸爸的公事包,翻出了一包私人信件,想从其中揭开凶杀案的迷雾。正巧爸爸走回来,责问他:“这是我的私人信件,你怎么可以随便翻动!”

“我要帮助你,是你偷了凯蒂太太的信件,我全看见了!”

“啪!”爸爸一气之下,给了儿子一记耳光。

德罗受到了很大委曲,独自一个人跑了出去。

也就在这天夜里,柯德由于饥饿,竟然偷偷地潜入一家黑人的私人住宅。当他正在窃取食品橱中的花生酱时,被屋主人发现,男主人立即用长枪瞄准了他,不准他动一动;女主人马上打电话通知警察局,警察赶来把柯德拘留起来了。

第二天,警察又去柯德的印地安草屋内搜查,看到里面有他画的许多图画,经过对他的身份的调查,发现他这个没有职业的流浪汉,竟然有高级照相机,实在无法理解。于是警察局认为他是杀害凯蒂太太的重大嫌疑犯,准备开庭进行审理。

杰尼知道了这消息,十分吃惊,她出于对柯德的友情和同情心,跑去请求德罗,要他向桑地先生求情,做柯德的辩护律师,认为这才能使柯德获得赦免。由于德罗已经怀疑是自己爸爸杀害了凯蒂,他想爸爸肯定正要找一替罪羊来掩饰自己的罪行,怎么可能为柯德辩护呢,所以他没有答应杰尼的请求。

开庭前夕,警官再次到凶杀现场去观察分析,意外地在一间小房间的房门后边,发现了柯德画的一张老鹰飞翔的油画,这更引起了警察局的重视。杰尼却向爸爸解释:柯德经常拿自己的画去换食品,也可能跟凯蒂太太交换过。警官并不相信女儿的解释。杰尼救朋友心切,便直接去找德罗的爸爸———桑地律师,求他为柯德辩护。杰尼还告诉律师,上次爬鹰头崖时,柯德救过德罗的性命,德罗是欠了他情的。

德罗接受了杰尼的请求,终于到狱中去看望柯德,向他了解情况,特别要他证明自己在凶杀的那天晚上,他在干什么?柯德只说自己在草屋里睡觉,却提不出证明人。

桑地律师告诉他:“你的处境很不利,你必须事事都要有证明!”

桑地律师回到家,德罗竟来说服他:柯德没有杀人。德罗还编了一套谎话,证明凶杀那天,自己、杰尼和柯德在一起游玩。爸爸对儿子的行为十分气愤,责令他不许再插手这件事。

德罗闷闷不乐地来到厨房,问尤尼斯阿姨:“如果你知道世界上最坏的秘密,怎么办?”

尤尼斯阿姨认真地告诉他:“我的找个合适的人告诉他!”

阿姨的话使德罗受到了启发,他马上蹬上自行车,赶到杰尼家中,把她叫到窗前:“我告诉你,是我爸爸杀了凯蒂,我亲眼看见他们在一起吵架,吵得很凶,我爸爸还打了她一个耳光。他怎么会帮助柯德呢?咱们得马上想办法,把柯德放出来!”

这真是睛天霹雳,使杰尼十分震惊。于是她和德罗策划了一个营救柯德的计划,准备当晚立即行事。

夜深了,没有月色也没有星光,海岛的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两个孩子的紧张活动。

德罗从爸爸的书桌抽屉中取走了游艇的钥匙,他悄悄地把游艇架驶到一处僻静的港湾,然后登岸骑上自行车来到印地安草屋前等候柯德。

杰尼的爸爸又喝得烂醉如泥。杰尼便乘机取走了他的钥匙,装着送晚餐的模样,打开了关押柯德的牢房,让他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和德罗会合。柯德十分感谢杰尼的救命之恩,要带她一道走,去周游世界。杰尼告诉他:“不行,我的躺在你的床上,装成熟睡的样子,才好蒙骗警察。”

柯德告别了杰尼,拼命蹬车来到会合地点。

德罗焦急万分:“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快点,慢了就逃不出去了!”

柯德却说:“别急,我还得带走点东西。”说着,他急冲冲地来到草屋后边,挖开了草丛中的地洞,从里面取出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手提包。当他抓着提包,赶回来准备骑车逃跑时,慌乱中不慎将手提包掉在地上,“哗啦”一声,手提包打开了,撒了满地的金银珠宝首饰。柯德慌了,急急忙忙地将这些珠宝重新装回手提包,边装边说:“这些全是我的,是我拿画交换来的!全是我的!”

德罗惊呆了,倾刻间他恍然大悟,惊叫起来:“原来你就是凶手!”说完,他调转车头就跑,柯德哪里肯放过,骑上车就追,两个人在寂静而又漆黑的街道上追逐,追啊追,眼看着柯德就要追上德罗了,德罗伸腿一踹,把旁边柯德的车蹬翻在路边,柯德大叫一声,倒在地上,但他立即挣扎起来,继续追赶德罗,一直追到德罗的家。

“爸爸!爸爸!”德罗呼叫着,在屋里寻找着爸爸,希望得到他的保护,但是屋里空无一人,爸爸哪儿去了?

原来警官发现女儿放走了柯德后,立即打电话把桑地律师叫去,他们正在一起耐心地说服杰尼,让她讲清楚事情的真象。

起先,杰尼态度十分固执,什么也不肯说,只是一再强调:“德罗没有危险,你们放心好了。我知道谁杀了凯蒂太太!”

警官很吃惊:“你说什么?这可不能乱说!”

杰尼用仇恨的目光望着律师:“就是你,桑地律师是杀人犯!”

桑地律师很气愤,但还是耐心地告诉杰尼:“你要相信我,我是爱凯蒂的,但是这事要保密,因为她正在办理离婚手续,这事你爸爸全都知道。”

警官严肃地告诉女儿:“你们什么也不了解,柯德是从大陆逃来的,他杀过三个妇女!”

这下杰尼惊呆了,用哭腔问:“那德罗一定很危险了?”

警官问:“快告诉我们,柯德在那儿?德罗在哪儿?”

杰尼哭了,这才讲了他们俩的计划。于是,警官马上开了警车去码头寻找德罗他们……这时候,杀人犯柯德已经撞入了德罗家,将他牢牢抓装现在你得乖乖地跟我走,一齐乘游艇回到大陆!”他扭着德罗的手,离开家,往码头走去。当他们快到码头时,看到了警车停在那里,德罗刚要呼救,却被柯德捂着嘴,押解到附近的一栋高楼里。德罗挣扎着,不停地和坏蛋搏斗着。当他俩上到楼顶,德罗狠狠地咬了坏蛋一口,趁他疼痛松手时,德罗跑到长廓的窗前,冲着下面码头旁的警车大叫:“救命,这儿有杀人犯!”

警车旁的人们全听见了,德罗的爸爸闻声立即冲进高楼,沿着楼梯轻手轻脚地上到楼顶。

这时,杀人犯柯德已经重新把德罗抓住,把他拽到窗台上,冲着楼下的警官们大喊:“你们全走开,全撤出去,不然我就把这孩子推下去!”

楼下的警察顿时怔住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杰尼更是吓得脸色苍白,为自己好朋友的生命十分担忧。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桑地律师来到凶手的背后,轻轻地对他说:“柯德,不要难为孩子,放了他,我发誓,让你离开海岛!”

“不!你们全滚开!我要先登上船,才能放下孩子!”柯德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突然脚下一滑,竟从窗沿上滑了下去,只剩下一只手抓住窗栏杆。桑地律师敏捷地冲上去,一把抓住差一点也滑下楼去的儿子,先将儿子从窗沿旁抢救下来,紧紧地搂在身旁。

当律师正要伸手去拉吊在半空中的柯德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一只手抓不住窗沿,终于滑脱下去,只听见他:“氨地一声惨叫,这个罪大恶极的杀人凶手,终于掉到楼下活活摔死了!

这场惊心动魄的经历,使德罗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眼泪汪汪地望着亲爱的爸爸,只说了一句:“我对不起你!”

爸爸也内疚地说:“我也对不起你!我应该相信你!孩子!”

德罗深情地说:“爸爸,以后再也不保密了,好吗?”

“再也没有了!”爷儿俩紧紧地依偎在一起,透过窗子向远方望去,海湾静悄悄地,一片灯火阑珊……

六:[思是什么结构]怎样写人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23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