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中西助理】

易中天品人录篇(一):品人录读后感600字

【篇一:《品人录》读后感】
书名深深的吸引着我的目光,印在我的脑海里时常不能离去,以至于我时常会想起那书应该不错,事隔多日,才向我的同事借来这本书《品人录》一览。
在写这部书读后感之前,我想写写我以前对学习的感受,以前对书没有感觉,看全的书没有一本,想来也挺惭愧的,都不知乱费多少光阴,儿时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也抛于脑后,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除悲伤”也没把它放在心上,一心只顾着玩,满脑子的是那部电视剧里的打斗场面,有时也蛮让人讨厌的,专门制造桃色新闻,说某某同学花前月下谈论着什么,时不时的搞搞恶做剧,让人哭笑不得。自从踏入社会的好长些时日也在虚度光阴,根本也没想到自已以后的发展路程,更没有想到知识的重要性,一心想着的是她,想到怎么讨好她,怎样才能让她开心,怎样才能让她接受我……等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就这样过罢,反证自已还年轻,从来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想来这跟当时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又加上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过。
如今我换了个环境,看到我与别人的差距,我虽然说什么也是大专生,可是在我的同事眼里我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从谈吐里我知道我的知识面非常的狭窄,我也是人啊!怎么就不如他们呢?当然我不能就这样自甘堕落,现在悔时还不晚,我现在只要把过去的补回来,跟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才有资格同他们谈古论今,所以啊我必须得学会看书,并且还得爱上看书,只能这样才能让自已进步;只能这样才会缩短与人的差距。
顾名思义《品人录》是写关于古人的故事,通过作者的理解和诠释,鲜明的刻划了古人,从全面的历史资料加上作者的分析,从面使得本文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我相信很多人看来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了,仁都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我读完此书之后的感觉吧,前车之鉴,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当我看到武则天这一节时,从中不能不提到李治,没有李治也就没有武则天的今天,在书中作者把他刻划得淋漓尽致,怕老婆是他最大的破绽,故此武则天才会凌架于皇帝之上,也许历史也是盟盟之中自有天数,其中的奥秘无人知晓。然而古人玩弄政治的手段真让人目瞪口呆,为了自已的一已私欲,而不故亲人,朋友……不达目的誓不罢修,真所谓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想必他们活在一个仇恨之间,也不知他们累不累,如今我们看来是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领域。虽然如今没有战火连绵,但是如今的生活也是到处洋溢着血腥味,少了几分和谐和感情,这也许是人类进化论吧!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社会向前迈进时人类也跟着社会的进步随之进化,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再此我就不做太多的论述。说到底只有一句话:“通过本书让我明白的很多,但是只能意授不能言传。”
【篇二:品人录读后感】
以前我总觉得研究历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历史的事实真相总是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录》才豁然开朗。有人说易中天的《品人录》缺乏历史的严肃,但在我看来他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还原历史的真相。
《品人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品述几个朝代中的代表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邦、项羽、曹操。
刘邦,也许是小时候对刘邦的了解不够深入,总觉得刘邦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因为他害死了曾经亲如兄弟的项羽,惨死在乌江里。后来才逐渐懂得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刘邦是一个心高志远的将相之才,虽然有很多行为不雅,但是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刘邦与项羽相比更加的冷静理智,这恰恰在那年代是非常需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杀死自己的敌人也无可厚非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当上了汉高祖,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从小耳熟能详的西楚霸王,以前看到项羽总是抱着一颗怜悯、惋惜的心情,感觉他的江山被他的结拜兄弟夺取,最后被逼得乌江自刎,《品人录》却告诉我,项羽之所以失败,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项羽的性格原因,鸿门宴上有机会除掉刘邦,却有着与刘邦的“妇人之仁”,而且生性多疑,刘邦懂得如何利用人才去建立自己的汉朝王国,一个冷静、有大智慧,一个生意多疑,感情用事,有妇人之仁,什么样的人才能成王,也就显而易见了。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家,他拥有极大的度量,拥有自己的雄才伟略,精力旺盛、才智过人是一个全能型人才,他做事谨慎又仔细、小心,虽然在很多方式上我不敢苟同,但是和以前尽是骂声相比,很多人对于曹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我愈发的佩服曹操,他的才能、才干在当时的年代几乎无人能及,就连诸葛亮也忌惮三分。所以后人评价才曹操是三国乱世之中的能臣,是三国乱世时代中的枭雄。
历史的真相总是充满着复杂和神秘,《品人录》揭开历史真相,使我对三大人物的了解更加深。虽然他们最终都逃不过生老病死,但正如书中所写的,不管是刘邦、项羽、曹操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具备了英雄的本色,只是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英雄,刘邦是时代造就的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而曹操则是具有雄才伟略的“枭雄”。人们对于英雄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篇三:品人录读后感作文】
《品人录》一书也是在管理学的课堂上,李敬教授向我们推荐阅读作品之一。太太没有等到我在网上订购,就直接去了定王台书市把书买了回来。在《科学社会主义》课堂上,人去大半,所剩的同学多数在与周公密会,我端坐一天(当然也入乡随俗地小睡了一会),把这本书快速啃完。并不是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不尊重,对老师我们也尽可能地去尊重(他的湘音我只能听懂四分之一,本地同学能够听懂一半左右,但是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只是整个过程实在是枯燥乏味,《品人录》也具有阅读的趣味性,所以这一天的课堂也过得很有收获。
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专项分析,是评价员工的胜任素质,通过访谈和归纳分析来掌握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要具备哪些重要的素质,以使其绩效卓然超群。《品人录》就像是对中国历史中的一些成功人物进行胜任素质分析,虽然作者没有进行集中归纳,搞出一个“中国成功政治人物胜任素质模型”出来,但是一般读者倒还是可以从书中领略一些成功人士的胜任素质。一如刘邦,一如曹操,一如武则天。对成功要求迫切的人就一定要读一读了,因为要求迫切,所以看书的时间一定不太多,所以短小精悍的此书正好合适。但是,他们仅仅只是成功人士,并非是英雄人物。在我心中,英雄人物要有正义感,要有牺牲精神,还要有大智慧。基于这一些观点,他们也不过是一些可以盖棺定论的名人而已。
《品人录》明显比《品三国》好。后者是谐趣类的读物,而前者相比之下更具有思想深度。但是这个深度仅仅只是作者本人的思想深度,远不及黄仁宇、吴思等对历史的探思层次。《品人录》对专个名人的讲述,限于篇幅只点到为止,所以宽度也不够。所以本书的目的性很明显,仅仅只是展露作者的思想境界而非展现名人全貌。易中天的火爆也反映出他一如书中的人物一样,仅仅只是一个成功人士(从穷教授到名嘴也不简单),但决不是一个可以值得景仰的大家。
在我三十岁以前,读历史书的时候每每总是会情绪低落,心中充满着悲愤。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把家中的一套《历史在这里沉思》反复看过多遍,总是叹息不断。但是总是又爱看,看书时的情绪反倒比平时的情绪来得激烈和丰富一些,人生的很多悲喜在书中就已经体会过了。我想,我表面乐观、内心悲观的两重性格,也许就是在这些时候形成的吧。中国历史中灰色和黑色的东西太多,也没有真正可以值得去崇拜的历史英雄人物,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人生没有方向,内心有太多的毒流无处发泄。我们的“三观”教育里只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从“我”出发,我看世界、我看人生、我看价值,却没有一个如何看“我”的自我观。中式教育都只讲要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却也不讲如何剪裁自我、批判自我,有一些忏悔和反醒的方法,把思想上中的毒排放出去。
现在再看历史作品,心态平和了许多,一半是麻木,一半是清醒。麻木是因为看多了,见怪不怪了;清醒则是因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时地,应该对着自己的内心说上一句:“我他妈的少人模狗样地装算!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玩意儿!”天知道30多年以来我的思想中过多少毒,没有去忏悔和反醒,还昂头挺胸地向着历史的黑暗跑去,把那里当成成功者的天堂。
【篇四:《品人录》读后感】
最近刚读完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品人录》,当我合上最后一页,细细地回想着读过的每一个章节。其实人们总是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这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品人录》从文化的角度品评了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风格。易中天先生新颖的评说以及生动的文笔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中国文化诗性智慧的一种表现,而《品人录》则生动有趣地为我诠释了诗性智慧的真正含义,《品人录》真的是一本滋味十足,令人百读不厌的好书,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读书感受与心得吧!
读完这本书,其实最多的感受是有关制度的问题。人们都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工具和道具,《品人录》通过对特定历史环境的分析,发现有些帝王的“喜怒无常”也是有章可循的。比方说,曹操爱才有妒才,容人有整人;武则天打心底里讨厌酷吏,但出自政治上的需要又不得不与“小人”搅在一起,这种两难的境地都促使他们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同时专制政治还使人们对人格追求的热情度大大下降,但是,在口头上却要信誓旦旦,小人必须全部得而诛之,结果却留下许多高尚的记录。这些记录为后人提供了发问的机会,然而,追问有时却徒然。比如说:不懂政治、意气用事的海瑞除了作为清官和硬汉名垂史册外,并没有实现什么。再不可能做到限制权力的专制体制下,他清除腐败重振道德注定是不现实的。还有就是不想做“等闲之帝”的雍正费尽心力聚敛起来的江山财富,到头来还不过是为了子孙的挥霍和贪官的贪墨做了基础。
对于以上阐述人物们的悲剧,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身处在如此一个专制体制的社会,身处在如此一个文化传流时代,尽管他们个个才华出众、胆识过人,但凭单枪匹马,是终究不能战胜文化与制度的。
品完那一个个历史人物,我发现中国历史就是一个大戏台,可不知何时戏台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何时会出现红脸和黑脸,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何方神圣。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的“善报”,往往也意味着下一次“厄运”的降临。
【篇五:读《品人录》有感】
易中天先生用一种幽默的表现手法去讲述历史,讲述人性,将项羽、刘邦、曹操、武则天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尤如他们亲口在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
易先生用得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我们可以和历史人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易先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看似随意的品评中,包含了他自己对于这些人物的深入剖析和解读,细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下面几点感想:
首先,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叫出来名号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暂且先不管这一笔是红色还是黑色,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就说明他们一定有过人之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十分明确的剖析了这些人物的性格及他们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比如说项羽和刘邦,处在同一时代的他们更有可比性,以前项羽给我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霸王”,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书中提到,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性多疑,且有妇人之仁;而与项羽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刘邦则不光是依赖自身的武力,而是懂得怎样去利用手下的人成就汉朝的霸业,相比之下,刘邦的方法显然要聪明得多。从中得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启示我觉得就是如何利用好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强,也毕竟会有限,只有把团队的力量利用好,学会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协调好自身和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能量。
其次,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武则天,书中讲述了她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宫女变成权倾天下、中国第一位女皇帝,这中间的过程其实很复杂,但经易先生的评说,我觉得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纵观她一生的权力争夺生涯中,无论她处于什么样的权力等级上,她所做的事情全都是求以“稳”字,形象地说就是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脚代表能力水平,而鞋代表着所做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一定会力不从心,也就是“大”了,反之,如果”“鞋”小了,那么前进的步伐必然就会变慢,正是由于武则天能够不断适应自己的能力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目标,所以她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成就。敢于在适当的机会去煅炼自己,这样才能更快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第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易中天先生对历史人物的敏锐和细心。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记或都历史类的书籍,我之前也读过一些,而易先生的书在于能够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让我们了解人物的性格,通过某一件小事情反映这个人物的处世态度。易先生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事物应该进行反反复复地细节上的分析,从每一处细节上来发现问题。
【篇六:读《品人录》有感】
这几天在看完奥运会节目后,回到属于自己的床上时,感觉都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老公那里的世界暂时还不可能真正属于我,紫色蚊帐里的那个小桌估计每天晚上也在期待着我的抚摸。
从央视易中天品三国开始。我就觉得他真的是个大师,把人性和历史都研究的很深,很透。这个品人录记录的是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还有雍正的故事。每个历史人物的描写在大师的笔下都是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项羽的自刎乌江,曹操的奸雄形象,武则天一代女皇的狠毒,海瑞清官的不易,雍正英明的寂寞。通过一些事情和人的对比,让我看到了各种不同伟大人物身上所有的气质,个性,特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这特质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凡成就一番事业或者坚持自己原则的人都是要做出很多牺牲的,有失必有得。特别是做一个对别人有影响力的人。现在这个社会,至少在中国还是单元化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他所取得的财富和名利。所以即使想过平淡的生活,在这个物质社会,我们时刻都要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激情和斗志,未来父母和家庭有个更好的品质生活而不断努力,取得进步!小玉儿,命运只会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相信女人不是天生的弱者,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大集体里吸取大家的精华。相信你在内务岗位上一样可以做的很出色。不善于表达和思考是由于积累太少。以后要多写多想。有没有主见只有自己清楚。
【篇七:读《品人录》有感】
有幸拜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读到《雍正》一章,不禁浮想联翩。让我浮想联翩的有三件事:一个是康熙和雍正对八阿哥允

易中天品人录篇(二):这件事令我高兴作文

【篇一:这件事令我高兴】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一件事最令我高兴,那就是在去年暑假的一场微不足道的足球赛。
“喂,你也来踢足球吧!”我一听就知道是桑根源又来找我踢足球了。我一跃三尺高,便跟着他匆匆跑向了我们自己“创造的”秘密基地。
到了场地之后,我们匆匆做了分工,便开战了。我是前锋,理所当然我的球技是差不多的。不多说了,马上开战!
球刚一发出来就被我截下了,我踢着球就朝对方球门跑。对方几个人急了,就冲过来围攻我。这时我把球传给了左锋张书乐。只见他马上就跑向球门了,又有几个人扑了上来,把球给抢走了。这时只见队长来了个回旋铲,一下就把球抢了回来,对着对方的球门一脚劲射。“好啊,进球了!进球了!”我们全队的人都一起欢呼起来。
下半场开始了,我一开始又把球传给了中锋陈雁宇。只见他正思考往哪里跑时,对方几个人已经冲了上来。我便对他大叫:“往禁区跑!往禁区跑!”可是已经晚了,球已经被别人抢走了,一脚射向我方球门。在这危急关头我方守门员“饿虎扑食”把球给拦了下来。“嘟嘟!”一阵哨声响起,“时间到,1:0,蓝方获胜!”“耶!我们赢了,我们胜利了!”我队球员都皆大欢喜。一场球赛便在阵阵欢呼声中结束了。
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也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一场足球赛。
【篇二:这件事令我高兴】
这个星期天爸爸得知我的数学考试来了个两连冠,决定给我十元钱让我随便花。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是一位小小枪械模型收藏家。我已经有两杆长一米多的大枪,还有几十把小枪。一想到能用这十元钱为我的收藏夹里再添加新的一员时,我恨不得用世界上最快的速度飞到玩具店,去买到我心爱的枪械。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拍拍我的肩膀说:“儿子,赶快换鞋,我开车带你去买。”听了爸爸的话,我高兴地蹦了起了,然后在爸爸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说:“爸爸,你好伟大呀。”
过了几分钟,我们便来到学校门口的玩具店里。我仔细地瞅着货架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小枪。心里盘算着买什么样的枪既能让我满意,又不超资。过了一会儿,我终于看上了一把金黄色的小步枪。“老板,那把金色的小枪多少钱呢?”我迫不及待地向老板打听价格。“最低十二”老板说。“可以少一点吗?”我小声地商量着。“不可以。”老板斩钉截铁地说。这可怎么办?于是,我跑到小卖店门口把这些告诉了爸爸。爸爸见我一脸的不高兴,便说:“儿子,这有什么呀,爸爸再给你添两元钱,不就行了嘛。”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乐不可支地跑回店里对老板说:“老板,我就要那把金色的小枪。”我付了钱接过枪,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如获至宝似的。
一走进家门,我就打开包装,开始安装这把精致的小枪。我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的进行着,最后该安枪架了,无论怎么安,这把步枪都不能稳稳当当的架在那里。我又把说明书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终于找出问题出在哪儿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就这把步枪安装好了。然后我又把它摆放在枪械家族中,感觉它格外耀眼。看着这把金光闪闪的小枪我心里乐滋滋的。
【篇三:这件事令我高兴作文】
“何忆南,优星、优星、优星、一星,吴雨伦,100分,全对!”全班一阵惊呼,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全对,我有些自豪得上了讲台,拿了那张全对的卷子,回到座位上,我看了看那卷子:优星、优星、优星、二星。令人高兴也令人目瞪口呆,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比我们班的数学天才何忆南和王信杰的分还高。
下课时,我听到有人议论纷纷:“这次吴雨伦竟然一百分,比何忆南和王信杰还高,不大可能吧。我觉得他的卷子朱老师批错了吧?那么就是他作弊,抄何忆南、王信杰的卷子,不可能全对。”我听着这些话,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没想到,我们班竟然还有人怀疑我,那我要不要去向朱老师求证一下呢?中午去吧。
一天中,最炎热的中午一下子就到了。吃完饭之后,我拿着卷子,大步流星地走向老师的办公室,叩开了办公室的大门,见到了朱老师,就心直口快地把内心的疑问统统说出来了:“朱老师,请问我真的是一百分吗?是不是您批错了?”朱老师一边理他的桌子,一边慢条斯理地对我说:“其实你不要着急,我知道我们班有些人议论纷纷,不要担心,你的成绩是真实的,我没有批错。你不要不相信,这次数学卷很简单,三班有好几个人都全对,有某某、有某某、有某某,还有某某。”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舒服地呼出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也放下了。太阳那金色的阳光射在我眼前,我自信地走出了大门。
这就是令我高兴的一件事,也希望大家不要怀疑考试全对的同学,他们的成绩是名副其实的。
【篇四:这件事令我高兴】
每当我和李景瑞探讨三国历史时,他总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一大堆,好象肚子里有说不尽的学问。我非常羡慕他,想和他一样满腹经纶。便问:“李景瑞,你从哪儿学来这么多历史知识呀?”李景瑞笑了笑,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易中天品三国》说,就是它。
我回到家,就想让老爸也给我买一本。老爸说要买就买一套“易中天系列,但又说他最近手头紧,让我再等上几天,一发工资,立刻兑现。我当时高兴极了。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买书的那一天。
那天是个礼拜六,我一大早就叫醒爸爸,连饭都没有顾上吃,就拽着老爸出门了。一路上我脚下生风,拉着爸爸的手小跑前进,嘴里喊着“快点,快点!”我和爸爸赶在书店上班前跑到公园路龙门书店,等门一开,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书架前,一眼瞅着了我盼望了已久的《易中天品三国前汉风云人物前传》、《易中天品三国》上下册。我如获至宝地把三本书捧在胸前,用手把书封皮上的灰尘擦了又擦,爱不释手。擦完灰尘,我迅速随便翻了几页,三国人物和故事就映入眼帘,把我引入了乱纷纷的三国时代。难怪李景瑞讲起三国妙语连珠,兴趣昂然,滔滔不绝。
这时老爸走到我的身后,他发现我对这套书爱不释手,如醉如痴,他就故意看了书背面的价钱,故作惊讶地说:“我的天,这么贵啊!我没带那么多钱,咱不买了!”一听老爸不买了,我兴奋的情绪一落千丈,心情非常沮丧和郁闷。我说爸你说话不算数,我以后再也不相信你了。爸爸看我失望的表情,哈哈大笑,他说我逗你小子玩哩,专门来干啥来了?然后他从书架上又取了一本《易中天品人录》,作为对我刚才情绪沮丧的补偿。我顿时心花怒放,高兴地跳了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看,爸说别看了,回家了坐下来认认真真去看。走在路上看书不安全,对眼睛也不好。我对老爸做了个鬼脸,“你不是经常对我说要珍惜时间吗?”爸爸笑着说“你这坏小子!”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就捧起我心爱的书一字一句认真读了起来。从此以后,我对读历史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历史知识也逐渐丰富了。
【篇五:这件事令我高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登上五指山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半年。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那是今年的“五一”劳动节,这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为了磨练我的意志力,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并邀上我的小伙伴们一同去登五指山。我们准备了一些野餐用的食品,便出发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五指山脚下。抬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五指山,我们大声呐喊:“五指山,我来征服你了!”便兴高采烈地向五指山发起了“进攻”。刚上山的道路还比较宽敞、平坦。可是到了半山腰,道路就变得又窄又陡,更加崎岖不平了。而且,道路中间和两旁都会有一些“拦路虎”——倒下的树干和斜伸出来的树枝。没办法,我们孩子们只能钻过去,而大人们只需稍稍抬腿就能跨过去。离山顶不远了,而我却想退缩了:唉,离山顶还有多远啊!我们还是回去了吧!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句民间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加上伙伴们的鼓励,于是,我又鼓起了勇气,顽强地向山顶慢慢走去。由于道路湿滑,我不时就会摔一跤。但是我都咬紧牙关挺过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一会儿,我也登上了山顶。山顶上烟雾缭绕,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呢!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一路唱歌,一路欢笑。这次登山让我明白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易中天品人录篇(三):易中天经典语录

1、要不开个主持人培训班算了,现在媒体都是弱智。
2、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3、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当被困境所逼,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中,就会逼出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人都是有惰性的,要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挑战性了。不是有很多“逼你成才”、“逼你成功”的例子吗?
4、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5、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6、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7、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8、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留全发的。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副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9、夹起尾巴做人,埋下头去读书。忘乎所以,最好倒霉的是你自己。
10、“尽管在学者眼中,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No、1,但是一般老百姓还是认水浒、三国。你看,各行各业供的祖师爷,都是三国、水浒里的人物——强盗,拜宋江为祖师爷;小偷,拜时迁(--!)……剃头的拜关羽……财神也是关羽……依我看关羽迟早会成为婚介行业的祖师爷,因为关羽对于爱情是有追求的。他和刘备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在攻打吕布之前,对曹操讲:打下吕布后,你要把某某嫁给我。曹操同意了……曹操一看:国色天香!近水楼台我就先得月了——占为己有了。结果弄得关羽很郁闷…”
11、人家捐没捐款关你什么事啊,你就偷人家东西嘛,还要讲大道理,还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你恶心不恶心,酸不酸啊,虚伪不虚伪啊!”
12、人们对嬴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
13、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14、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15、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6、姑娘是娇客,面子大着呢!
17、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18、不是有句话:“是金子总要发光”,是人才总会有慧眼识别的。也不要因为怀才不遇而郁闷。一个人做人和做事的态度和能力,时间久了,会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步改变那种旧式的用人模式,能者上,庸者下的新型模式在逐步形成,是英雄总会有用武之地的,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发现的机会和过程。
19、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20、君王治天下,只需按一下。
21、“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留全发的。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副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22、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23、昔日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碰千杯知己少。
24、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主持人问我:你自我意识了50多年,自我确证了50多年,应该给自己一个说法了吧?我不想这么早就给自己写“悼词”。不过他要问,那就说吧!我给出的说法就是,我好歹还是一个好玩的人。
25、怀才与怀孕一样,时间长了别人就能够看出来。
26、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27、姑奶奶厉害啊,我们说一个女人厉害,管她叫姑奶奶;说生了个女儿厉害,管她叫小姑奶奶、
28、人都是逼出来的。
29、诺,相当于现在的OK。
30、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3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胡说,不瞎说,保持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述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这就像烧菜得加胡椒、味精等调料一样,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
31、若是走错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32、老实说,我年轻的那个时候比今天还物质。为什么那时候更物质?因为那时候没有物质,穷得你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下顿就很重要。
33、我不敢说别的大话,但是有两句话我确实做到了。我想把这两句话送给大家,就叫做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
34、这就话虽然有点过,但很有道理。要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忙,离不开社会和各个环节的支持。要大的成功就需要大的动力、大的压力和大的竞争。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就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的去拼搏。有时候,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没有比战胜自我更困难的了。只有战胜自我,才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
35、“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36、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37、“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38、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39、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时得到的支持,哪怕这种支持微不足道,哪怕这种支持来自非常卑微的人。不!正因为支持者是那样卑微,这种支持才弥足珍贵。
40、过去的人注重情义、讲义气,不是有“仗义疏财”这个词吗?对朋友不惜钱财,只讲义气。知己交心千杯不醉。但现在世态炎凉交心的少了,有时竟千杯过后无知己。过去有“桃源三结义”,现在却有亲兄弟形同路人。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一份信任、缺少了一份情义。不过在这次汶川的大地震中,还让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人间的情义。人生没有朋友是孤独的、不完整的,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尽量的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忌;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冷淡;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友爱,少一份憎恨,珍惜我们拥有的缘分吧。
41、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42、这是两个极端,人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现时,往往展现出特别脆弱的一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感觉万念俱灰,时不时的有很多人得了现代病——抑郁症。失败时不能万念俱灰,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得意时不能踌躇满志,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创造辉煌的人生。
43、让你有小成就的是朋友,而使你有大成就的是敌人!
44、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45、成功需要朋友,更大成功需要敌人!
46、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胜自己,一个人的成功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
47、刘邦:“当将军还不行,那就让他当大将军。”
48、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弹琴,认为是计,说“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
49、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50、当我服从自己的内心最强烈的冲动的时候,不管她的结局是什么,不管将来我会吃多少多少苦,我无怨无悔。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所以,我到今天还很二。
51、舅老爷和姑奶奶,谁的面子大?
52、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53、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54、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55、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56、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57、姑奶奶厉害啊,我们说一个女人厉害,管她叫姑奶奶;说生了个女儿厉害,管她叫小姑奶奶。
58、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59、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60、那个封印就在手里磨阿磨,磨阿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
61、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62、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63、图书馆是纸糊出来的啊?
64、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65、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66、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
67、可以说,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68、你为了要到这人间来走一遭?什么动机啊?
69、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胸中容不得尘埃。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流入海洋的,难道都是纯净的矿泉水?自然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正由于这种混杂,海洋才成其为海洋。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70、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71、人生这个大舞台,每个人演绎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角色,不管演的好与否,每天都是直播,没有彩排,没有修正的机会。所以更要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疼爱孩子、体贴爱人、善待朋友。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重来,只有人生和时间不可以重来。
72、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73、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74、“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要立新君就立自个儿嘛,干嘛立别人,多此一举嘛’”
75、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
76、什么叫“不务正业”?什么叫“正业”?你说你去讲一个不是你专业的课,你就叫“不务正业”?那叫“不务专业”!
77、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78、要不开个主持人培训班算了,现在媒体都是弱智
79、那种用手摸精装书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么?
80、刀是不能随便出鞘的,出鞘是要见血的
81、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82、“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83、我跟你说,现在的人不弱智都当不上领导!
84、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这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呀?
85、“袁绍要另立新君。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86、人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每个选择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那么就得立即停止,进行分析和调整,再从新开始。就比如人走路选择错了方向,不停止前进,就会距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远,永远也不达目标。人没有完美之人,也总是难免犯错误的,发现错了就及时改正,就是一种进步。不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那就不可救药了。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87、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
88、“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89、我那个时候既不高也不富也不帅——身高一米六九,收入仅够糊口。虽然问个不休,谁都不跟我走。
90、难道孙坚求婚时是这样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上你的妹妹,驾着你的马车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绿油油的麦子,它长在山坡坡。你活着的时候不捐款,你死了含个珠子干什么?”
91、天下有钱有权人总成眷属。
92、人生与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93、现代的人好象特别脆弱,报纸上天天报道众多名人得抑郁症,这些人一定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
94、尤其是当我们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心存敬畏,要知道上天在看着我们,你不要得意忘形。
95、“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96、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97、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是变得越来越势利、越虚伪,爱情也是越来越无足轻重了。现在有的女孩,贪图虚荣、贪图享受、贪图坐享其成,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宁可嫁一个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岁的有钱而没有情的人做老公。这样的婚姻没有感情的基础,也不会甜蜜到哪里去,只是一个需求关系。也不都是“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而“天下有情人”也大有人在,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不是上演了一出出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吗?人间还有真情在。
98、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99、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00、是善待自己。简简单单最纯、平平淡淡最真。
101、我就没听过评书!
102、简单地说,崔琰是死于他的忠诚正直,孔融是死于他的不识时务,祢衡是死于他的狂妄悖谬,杨修是死于他的自作聪明。崔琰死得最冤,而祢衡死的最没价值。
103、刘邦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那倒也是可能的!
104、人生和爱情一样,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105、过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已少。
106、“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107、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108、我觉得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首先得是人。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做什么视野,而在于你是不是在做一个人。当你做人的时候,如果你服从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冲动,何必在意人们怎么评价?何必在意人们说你是不是刷存在感呢?
109、人生有许多机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来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是戴着面纱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清,那得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识别能力的,不然,再好的机遇也会和我们檫肩而过的。很多人就是等机会过去了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还得机会也和我们无缘了。爱情应该是两颗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不是时时都能有心灵的碰撞的,所以“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往往是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过去了才追悔莫及。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

易中天品人录篇(四):易中天语录

1、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2、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3、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5、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6、要不开个主持人培训班算了,现在媒体都是弱智。
7、刀是不能随便出鞘的,出鞘是要见血的。
8、难道孙坚求婚时是这样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上你的妹妹,驾着你的马车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绿油油的麦子,它长在山坡坡。你活着的时候不捐款,你死了含个珠子干什么?
9、我跟你说,现在的人不弱智都当不上领导!
10、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11、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2、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13、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14、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晁错说:“那不管啦,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我们就搞他一下!结果两个人一看,还真反哪!
15、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6、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17、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1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19、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20、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21、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22、哪有说大侠用斧头的,或者是两把铁锤,这不成体统。所以说剑是很高贵的。
23、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24、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25、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26、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弹琴,认为是计,说“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
27、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28、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留全发的。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副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29、图书馆是纸糊出来的啊?
30、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31、人家捐没捐款关你什么事啊,你就偷人家东西嘛,还要讲大道理,还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你恶心不恶心,酸不酸啊,虚伪不虚伪啊!
32、我就没听过评书!
33、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那倒也是可能的!
34、你为了要到这人间来走一遭?什么动机啊?
35、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36、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37、舅老爷和姑奶奶,谁的面子大?
38、诺,相当于现在的OK。
39、刘邦想“对啊,这个时候不能骂韩信哪,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经骂过了呀。”继续骂:“混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要当就当个真齐王,干吗当假的呀!
40、“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41、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要立新君就立自个儿嘛,干嘛立别人,多此一举嘛。
42、“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43、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44、袁绍要另立新君。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45、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这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呀?
46、姑娘是娇客,面子大着呢!
47、姑奶奶厉害啊,我们说一个女人厉害,管她叫姑奶奶;说生了个女儿厉害,管她叫小姑奶奶。
48、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49、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50、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51、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52、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53、君王治天下,只需按一下。
54、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

易中天品人录篇(五):《品三国》读后感

当我们再把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的鬼话讲出之前,前面还要小心翼翼地加上“在旧的封建等级制度里”的时候,似乎我们正沐浴着无比明媚的阳光,然而“追求幸福”的人们当真就能在这每个人都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里自由的呼吸吗?这显然不是嘲讽,这是一个笑话,一个掩耳盗铃似的自欺欺人。
我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读到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的。而在此之前“魏晋风度”于我还只是一个美而玄妙的形容词组,如同一幅古朴的画作挂在某个历史长廊的壁龛里,神秘而遥远。易中天先生让我认识到了我当初的”好的制度能否撑控在好的人的手里是个棘手的问题”的问题显得既愚蠢又幼稚而天真。是易中天先生让我认识到我的视角与位置存有问题,那就是:君主制的泥潭。而这种体制下的监管失灵与卑躬屈膝以及迎合献媚才是不治与无治的根本。
也是在今天,当台湾的百万民众走向街头反腐倒扁的时候,又让在座的各位见证了和平静坐“嘉年华”般温情反腐的新模式,不得不令人感叹这一文明的进步与理性的发展下的又一束暂新的曙光。让斗争来得不妨再游戏些,不妨再诗意点儿吧!
当“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成为一种迫切所需时,学术的力量就弱之又弱了,正像易先生本人所说的那样:“一个新制度的建立决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时间的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看来,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曹操”似的实干家,而非是文人相轻的百般叫骂。在张艺谋以华丽的《英雄》的巨作来展现帝王君权之威慑起,至今电视机里满频道皆是长辫子与黄马褂的乱窜之景之时,易中天能于侃侃而谈中注入“德治”与“法治”的利刃之锋芒,并且又是如此的成功,将一种思考化作万般春风细雨,洒向华夏一片春绿,无论形式还是方式都不能不让人佩服与敬重,我自喜爱这种滋养,我期待着下集尽快出版,我喜爱这种方向的引领与指向,也希望它能在它本应的土壤中自由成长。

易中天品人录篇(六):读城记读后感

【篇一:读《读城记》有感】
易中天教授的书,每本细细品读来都意味深长而又不缺乏灵动鲜活,其中《读城记》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足不出户的人可以细细品读,走南闯北的人更需要读他几遍,来尽情融入新的城市中。
《读城记》中共写了七座城市,易中天打头就开始写北京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更是历史文化积淀之地,在这里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有货真价实的人文古迹,特别是胡同和四合院,处处都溢出北京人的乡土情结。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鲜活,博大而有精深,迷人而又神秘的城市。接着他又写了上海滩,之所以称之为滩,是因为他依靠着黄浦江,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开放,在旧社会,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有着迷人的魅力和惊人的潜力。在国人的努力建设下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城市。上海既是冒险家,革命人士所痴迷热衷的港湾,也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商贸、工业和航运中心,更是文化精英和艺术家所积聚的地方。易中天先生把里面一个个地点,一段段时期的景象绘声绘色地记录在书里使你在书中也能领略到一二分上海的魅力。接着,易中天教授又写了鲜活灵动的广州,魅力温馨的厦门,豪迈奔放的武汉以及意气风发的深圳,为我们展现了各地的自然与社会美景。
记录一个城市,当然少不了记录这个城市的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的风俗都孕育着不同人的性格和品质。易中天先生利用他那双智慧的双眼看透了每一个地方人的善良的一面。北京人有着外强中干的性格,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高雅的审美观念。他们热爱生活,坦诚做事,不愧为首都人的代表。上海人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准确的志向与价值观,他们精明,讲究,追求高的生活品味与生活质量,但也不乏一些缺点,算计、小气、自私充斥着他们的灵魂。所以在读者品读易中天先生的作品时,也会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特性来做出改善和提高,这也正是这本书意味深长的所在之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人的直爽。在书中记叙到:“一到盛夏之夜,武汉的街头巷尾,便摆满了竹床,男赤膊女短裤,睡满一街,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可见,武汉人的那股子爽朗与坦诚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子中去。我也在努力学习像武汉人一样用坦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达观开朗的继续我的人生。
城市中真的隐藏着许多我们并未知晓的有趣故事,如果你想足不出户而遍览全国,就去细细品读这《读城记》。
【篇二:读城记读后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我是信的,我想江南养不出安塞腰鼓,山东也供不出妈祖。但看时代流转,一个城市养一方人,倒是有趣的紧。
几环高价,就能区分出一个不同的人群,强烈的认同感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易中天用理性的分析,感性的人文来诠释一个个城市。放慢脚步看看旁边的人,才恍然间有一种:啊,好像是这么回事的感觉。
要说情绪最波动的时候还是读自己的城的感觉,一条条读,一条条往自己身上比对,对上了纠结、对不上气恼,气自己也气易中天:你到底认识几个上海人是这样的,我从三姑搜索到六婆完全对不上号啊。尤其是上海男人那一段、气结:我爹可男人了,在外叱咤风云,在家温和体贴,络腮胡子一脸还硬生生一副儒商气质,去你的娘娘腔,去你的小白脸,我爸把我妈和我养的可水灵了,你们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边腹诽,一边又去翻了龙应台的《啊,上海男人》。
文中男人低声下气到可悲,材料大多道听途说,夸张到让人觉得是挖苦。这态度好像不端正啊?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上海男人群起而攻之的首要原因吧。我眼中的上海男性,我觉得,爱他们的老婆,可以为她们做牛做马得劳累,但不会如文中践踏自己的尊严;他们可以拎一条带鱼,但不会把自己整成豆芽菜;他们不屑于大男子主义,但不会满足于小女子情怀。大男子主义我们家族中是一句挖苦,标配的还有一对白眼。只有傻瓜才会将性别视作为什么可供自豪和自居不凡的东西——世界上不就是除了男便是女的两种性别?
当然气完还得继续读,读完了又发笑:易中天说的是大部分人眼中的上海人,我一个个体,若是与“上海人”一模一样,那才是一种悲哀吧。毕竟作为一个个体,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为其他人眼中那个“上海人”气急,我的朋友们知道我先是“我”再是“上海人”便足矣,其他的,确实,“关你什么事”即可堵了他们的嘴。
读城记,读的是大多数“同类们”身上都有的一股气,这是一个“同类”的证明,与出身无关,举手投足间的“气”,暴露了我们的城市。
但那又如何,在“什么什么人”之前,我先是我自己。
【篇三:《读城记》读后感作文】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人与人的差异,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同城市的人就像城市里涌动的血液,不同的血液为白纸一般的城市注入它特有的活力与性格。久而久之,城市都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背景文化、家庭出身、性格特点等等。每到一个城市,就像在和一个个性色彩鲜明的人在对话。当然,因为种种原因,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一定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与不同的城市进行对话,其实书也是个窗口。在易中天的《读城记》里,我借助书这个平台,与各个易中天眼中的城市对了次话。
第一个和我交谈的是北京,一个可爱的双面的北京。在易中天的笔下,北京是个说老不老、说小不小的城市。奇怪吧?我也奇怪。也许只有城市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说它老呢?因为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首都,在岁月这坛老酒的沉淀过后,它便有了像老人一样的威严,不言而喻的威严。老人,总是历经沧桑的。经历了中国无数次变革之后的中国,现在记忆力还剩下点儿什么吧?是的,不过那些完整的并不多,也只有天坛、故宫、长城等了。那剩下的支离破碎的呢?它们呀,散落到记忆深处去了,散落到北京人儿的性格里去了,也散落到快要消逝的老北京文化里去了。不过似乎一直没破碎的,是北京人的豪爽,是北京人的不修边幅,是北京人的大气,是北京人的礼貌。不过已经破碎的,是过去的封建思想,是过去的帝王统治。是啊!作为一个人,总有些记忆要被抹去,总有些记忆要增添进来。于是,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与老中国紧紧相扣的新中国。汽车、飞机、地铁等都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人人的生活幸福美满。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新中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飞跃。在这里,我要对易中天先生说的北京人“为了追求大气豪放的效果”而弄得“衣衫褴褛胡子拉喳,身上贴着假胸毛,胳肢窝火臭等”进行质疑。因为我也去过北京。也许是因为北京的读城记是易中天很久以前写的吧!我在北京所看见的北京人和其他地方人一样,出门也会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不过有一点儿倒是真的,就是北京人还是那么热情随便。我和妈妈在北京时,遇上了妈妈的一个朋友,请我们吃了北京烤鸭后就热情地“哎,我送你们去宾馆吧!”,到了宾馆以后就“我干脆不回去啦!跟我老公打个电话,今天晚上我就住这儿啦!”
第二个与我交谈的是上海。我就住在上海,与上海交谈得也不少,所以读起书来也倍感亲切。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样两个话题:“小乐惠”活法和上海男人。第一个话题说是小家子气,实际上就是精明。上海人的精明不是远近皆知?一看这个:“不合算!”一看那个:“不合算!”手头上的钱都计算着用。关于这点嘛,我对大人倒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作为孩子的我倒能对孩子的精明发表一下本人的看法。说实话,对于我们来说,精明倒并不是那种要省钱之类的,就纯属好玩儿,也算是另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游戏规则”这样的东西。同学们在小卖部里买东西吃都要“实惠的”,每次都要在里面呆上很长时间进行货物对比。小卖部的老板嫌我们烦,每次把钱刚一交到老板手里就说:“等等!你看好哦!我这包零食没拆,我要换成那包!”当然咯,也只有小卖部才经得起这样一番折腾。不过呢,往往都是挑了又挑的零食买到手,夹在手臂中间不肯吃,说是“很贵不舍得吃。”,到头来一到家还准备跟谁分享一下的时候却发现零食早弄丢了,这么戏剧性的情节恐怕也只有发生在咱们身上了。再有一个就是上海男人。上海男人总给人的印象是“怕老婆”的主儿。关于这点儿我也有点儿小想法。实际上我们都说男人和女人都是平等的,可是为什么每次我们说起老婆怕丈夫都不以为然可是一旦丈夫怕老婆我们都大呼小叫认为是不可理喻甚至把它当作笑柄呢?上海男人对老婆百依百顺难道不是他为自己的另一半能过上好的生活而做出的努力吗?这样的做法也毕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啊!再说了,我们也不能以偏盖全啊!现在,上海的夫妻之间大多不也都平等了吗?我个人同易中天的想法一样,“男人的力量首先在于人格,人格的力量又在于一团正气。”当然咯,上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非常现代、非常商业化。确实,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由鳞次栉比的大楼组成的外滩,一个又高科技就成的上海;而那些上海曾经有过的风土人情,也快要在现代的脚步声中消逝。
下一个与我谈话的广州真是个怪人,有嘛吃嘛,完全是吃遍天下无敌手嘛!真是恐怖!不过那儿的方言倒是挺有趣儿的。你猜“吾该晒”和“湿湿碎”什么意思?哦,难住你了吧?竟然是“谢谢”和“不用谢”!
成都嘛是快乐的天堂。茶馆泡泡,火锅吃吃,岂不美哉?书中我还看到了他们发明的讽刺文革时期没什么电影可看的段子,从里面不难看出成都人说话的哲学:“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莫名其妙;日本电影,内部买票。”
武汉就是凶了点儿,不过他直率的性格倒是挺可爱。
深圳挺有趣儿,应该属于“混血儿”吧!
厦门呢,是个温馨的地方,鼓浪屿的“张三疯”奶茶铺千万不要错过哦!
读城真有趣儿!通过书来读城更有趣儿!你通过书这个窗口读完了城,某天还可以再打开窗口会会老朋友,接着与他聊。今天你读城了吗?
【篇四:《读城记》读后感】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的”。因此,就像喜欢品评人物一样,人们也喜欢议论城市。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
这,便是易中天先生写的《读城记》的卷首语。我想,从这一大段(还并未摘录完)的文字中,人们便可把此书所讲的内容知道得十有八九了,是的,这就是一本专门为城市而写的书。这本收中介绍了中国七个主要城市,具有特点的城市的历史沿革、建筑文物、风土人情之类,令人读之回味,越读越想读,也越读越爱读。那独到的见解,灵动的语言,以及那颇有深度的眼光,都得以令人惊叹源来,城市也可以这样读啊!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讲的那样“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读城,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的确,说起城市,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也确实是这样的,对于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也确实,每到一个城市,去打探一下它的历史沿革、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品尝一下那里的吃食,在街面上逛街,学几句方言民谚歇后语之类,好好鼓品味、品读一下这个城市,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再来看看这本书的另一个闪光之处——便是易中天先生对那七个城市的独特评价了。首先自然是北京城了。他评说:“北京是城”。“北京城很大很大”。“北京城大得你不知何读起”。是的,北京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大得让人“找不着北”,也大得让人平白觉得它多添了几分威严和霸气。而上海,则是“有着非凡的气派”的城市。广州,拥有着特殊的活力,“广州很活很活”。“文广州的活力让人惊异”。接着是厦门,厦门不仅是最温馨的城市,而且它“很美很美”,“厦门岛的美丽举世闻名”,令人惊异。然后是成都、武汉、深圳……每一个城市似乎都拥有着一种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色彩,就像世界上的很多花都不尽相同一样吧……
其实,总而言之,“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读城就像读人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个性,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如果你有条件,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也不妨读读这本《读城记》。
【篇五:读城记读后感】
听说易中天,是因为在学生中流传《品三国》;认识易中天,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走进易中天,实在是无法抵御作品的诱惑。于是,在硬着头皮读完《品三国》后,开始捧起他的又一部力作《读城记》,从此便沉浸其中。
我是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专职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深深知道,学生对于真实的渴求,有时候,育人无需大道理,只要你和学生同频共振,大家的共鸣还是很多的。正因为如此,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学生,我认为,不管小小年纪的他们是否能真正像易中天一样解读我们生活的城市以及熟悉和不熟悉的城市,我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懂的,甚至于我还开玩笑说,这也是素读。以下就是我的读书心得,当然,我也曾和学生热烈讨论过。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
在易中天的《读城记》里,我和学生借助书这个平台,与易中天眼中的各个城市对了次话。
首先当然是北京,一个可爱的双面的北京。在易中天的笔下,北京是个说老不老、说小不小的城市。为什么说它老呢?因为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首都,在岁月这坛老酒的沉淀过后,它便有了像老人一样的威严,不言而喻的威严。老人,总是历经沧桑的。经历了中国无数次变革之后的中国,现在记忆力还剩下点儿什么吧?是的,不过那些完整的并不多,也只有天坛、故宫、长城等了。那剩下的支离破碎的呢?它们呀,散落到记忆深处去了,散落到北京人儿的性格里去了,也散落到快要消逝的老北京文化里去了。不过似乎一直没破碎的,是北京人的豪爽,是北京人的不修边幅,是北京人的大气,是北京人的礼貌。不过已经破碎的,是过去的封建思想,是过去的帝王统治。是啊!作为一个人,总有些记忆要被抹去,总有些记忆要增添进来。于是,这样一来又有了一个与老中国紧紧相扣的新中国。汽车、飞机、地铁等都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人人的生活幸福美满。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新中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飞跃。早在20年前,我就到过北京,在登上长城的一刹那,胸中涌起的是那样强烈的自豪和骄傲,我相信这样的感觉人人都有。
第二个是上海。张家港就在上海边上,由于我和学生与上海接触得也不少,所以读起书来也倍感亲切。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两个话题:“小乐惠”活法和上海男人。第一个话题说是小家子气,实际上就是精明。上海人的精明不是远近皆知?一看这个:“不合算!”一看那个:“不合算!”手头上的钱都计算着用。关于这点嘛,学生们说了,精明倒并不是那种要省钱之类的,就纯属好玩儿,也算是另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游戏规则”这样的东西。现在孩子们在小卖部里买东西吃都要“实惠的”,每次都要在里面呆上很长时间进行货物对比。小卖部的老板嫌他们烦,每次把钱刚一交到老板手里就说:“等等!你看好哦!我这包零食没拆,我要换成那包!”总之,上海的风土人情最为经典。
还有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厦门等等。
我和学生都觉得,读城真有趣儿!通过书来读城更有趣儿!你通过书这个窗口读完了城,某天还可以再打开窗口会会老朋友,接着与他聊。特别是孩子们的Q友有的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地区,这本书因此成了我们之间更为牢固的联系纽带。
两周,我们都读完了这本书。我们经历了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即便你不能完全理解,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在那个你自己也不曾注意的一瞬间,就表现出来了。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人与人的差异,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同城市的人就像城市里涌动的血液,不同的血液为白纸一般的城市注入它特有的活力与性格。久而久之,城市都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背景文化、家庭出身、性格特点等等。每到一个城市,就像在和一个个性色彩鲜明的人在对话。当然,因为种种原因,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一定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与不同的城市进行对话,其实书也是个窗口。
那么,我们继续读书吧,读可读之书。我们一定要记住: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腹内的诗书会成为你的底蕴,让你美得耐看,美得持久弥新,让你美丽一生。
【篇六:《读城记》读后感】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前言。
的确,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都有它经久不衰的缘由,经过一个城市,可以打探到它的历史沿革,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的吃食,学几句方言民谚歇后语,与之长身笑迎。真是春天到洛阳看牡丹,秋天到北京看红叶,冬天到哈尔滨晒太阳,而夏季到台北看雨,既然有孟庭苇的盛情邀请,何不潇洒走一回?只可惜身边少了一样,就只好到易中天教授的书中去领略他们的与众不同,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灿烂。
走过北京城,来到上海滩,踏进广州市,游过厦门岛,迈进成都府,跨过武汉三镇,伴着春天的故事,歌唱深圳特区。感受“大气醇和”的北京,“开阔雅致”的上海,“美丽温馨”的厦门,“洒脱闲适”的成都,“生猛鲜活”的广州,"豪爽硬朗"的武汉,真是详尽,历史、地理、人文、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城市面貌、甚至人的性格等都描绘得活灵活现、酣畅淋漓!我想,能这样写城市其实真的很难很难,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原谅我所做的,原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读城不易,说城也难。不但不易清,而且一不小心,没准就得罪了谁谁谁。如果真有什么得罪的地方,我也要请这些城市的人海涵。因为对于本书所写的这些城市而言,我都是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的感觉总多少有些隔膜的,尽管外地人也有外地人的优势,——不在庐山之中,也许反倒看得庐山的真面目。"不得不佩服易中天教授的学术精神。
一本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一本充满文化魅力的书,同样演绎了经典的曲目,但愿北京人的大气、平和;上海人的精明、理性强;广州人的拼搏精神;厦门人的豪爽、大方;成都人的悠闲安逸;武汉人的韧性、有蛮劲儿;深圳人的年轻有为能为我们演绎更精彩的时代之曲。
想了解书中精彩最好还是亲自一睹为快,本人愿意将书与你分享,“与人玫瑰,手留余香。”愿书香伴随你我!
【篇七:《读城记》读后感】
看了易中天教授的几本书。其中我觉得《读城记》是一本饶有趣味的书。走南闯北的人不妨一读,足不出户的人更可以细读。走南闯北的人读它,因为自己对某个城市已经有了印象,再听听易教授的说法,不禁津津乐道、忍俊不禁;足不出户的人读它,等于跟着易教授去旅游,长了见识,见了世面。
一、城市的魅力
《读城记》共写了七个城市,从目录的标题上看,对各个城市的总结就很到位。
易教授把北京称作为“北京城”。所谓“城”,就是古代的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大夫采邑。北京曾经是辽燕京、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的京城。北京更是新中国的首都,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信息等各种中心于一身的全功能城市。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城。是城就有城墙,有城墙就有城门。北京的气派是大,有容乃大。而且大气,是王者之气。北京的胡同特多,而且起的名都透着一股乡土情结的亲切感。例如:米市胡同、酱坊胡同、盐店胡同、豆芽菜胡同、狗尾巴胡同等等。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又鲜活、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的城市,北京是全国人民心中向往的首都。
上海则称为“上海滩”。什么是滩?滩没有圈子,是一个开放的格局。是滩,就很开阔,没有边际,气度非凡,海纳百川。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旧社会,上海滩的名声不好,被称作“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场所,但上海又是工人阶级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商贸、工业和航运中心,又是文化精英和艺术大师群英荟萃的地方。上海是中西两大文化浪潮冲击积淀的产物。上海一旦崛起,全世界都将刮目相看。
广州称作“广州市”。如果古都是“城”,那么商埠便是“市”。专门用来做交易买卖的地方,叫作“市”。广州商街林立,生猛鲜活,广州的活力让人惊异。
厦门是个“岛”。厦门岛的美丽闻名遐迩,“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成都是“府”,而且是“天府之国”。这里一马平川、良田万顷、草木常青、渠水长流。物产之丰富,生活之便利,更是首屈一指,号称“锦城”。
武汉为“镇”,“武汉三镇”。它有三座城镇组成——武昌、汉口、汉阳。武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两江交汇、三镇雄峙、九省通衢的地方,这里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具有特殊的优势。
深圳的称呼很特别,称作“深圳特区”。二十多年前,一位伟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产生了一个“春天的故事”。深圳很年轻,它充满着青春气息。
北京“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深圳“朝气蓬勃”,本书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灿烂辉煌的城市画卷。
二、人群的风采
读城,其实读的是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北京人可贵的,是他们的贵族精神。所谓“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贵族精神其实无关门第和血统,也无关身份和地位。贵族精神多半是在优势的文化教育环境中熏陶出来的。北京是中国最大最高贵的城市,北京人当然会有贵族精神。北京人有大气也有霸气。霸气中又充满着官气和痞气。北京人幽默诙谐,会说话,会“侃大山”。有一则笑话:北京的一个小伙子因为交通犯规,被警察扣住不放,情急无奈之中,竟冒出这么一句话:“您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结果围观者哄堂大笑,警察也只好放人。
上海人精明,做任何一件事情,划算不划算,是上海人决定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上海是个对外窗口,因此上海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讲究遵守法则。很多外地人都认为,上海出台的各项政策,是最为合理、平等和具有操作性的。这也是上海最有希望的特点所在。上海人的生活质量是比较高的,上海市民在生活中讲究“小乐惠”。上海人爱说一句话:“关侬啥事体”,这是一种“滩涂意识”,是个体独立人格的“不可入”和自由意志的“不可犯”。上海的人实在太多,所以上海人的活动空间很挤(比如说住房),其实上海人的很多毛病(比如说“小气”、“自私”、“惟我优越感”、谈恋爱非得“逛马路”都是被逼出来的。
北京人把所有的外地人都当作“下级”,而上海人则都称外地人为“乡下人”。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
成都人爱“摆龙门阵”。摆,也就是“铺开来说”的意思。于是,摆龙门阵,非得上茶馆不可。有句老话,叫作:北京衙门多,上海洋行多,广州店铺多,成都茶馆多。在成都人看来,赚钱固然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生活的目的。应该抓紧时间享受生活,而不是抓紧时间赚钱。钱嘛,够用就行了,享受生活则没有够,因为那要到生命结束的一天。成都的女娃娃嘴巴工夫好。你不留神踩了她的脚,她会说:“咦,怪事,你是三只脚咋个?牛都过得倒你过不倒?”她要是踩了你的脚,也有说法:“挤啥子挤啥子,进火葬场还要排队转轮子的么,瓜不兮兮的,出得倒门出不倒门?”你说是和她吵还是不和她吵呢?就连气候也影响着人的脾气和秉性。武汉的天气冬天奇冷夏天奇热,武汉人性格中就有了几分韧劲和蛮劲,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一到盛夏之夜,武汉的街头巷尾,便摆满了竹床,男赤膊女短裤,睡满一街,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武汉人敢骂、敢哭,还敢打人。在生命的劲歌里,武汉人坦诚、直爽、可爱、达观。
深圳是全国惟一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深圳有两大特点,一是这个城市的人都很年轻,二是他们都讲普通话
三、文化的传承
易中天教授在书中写道,读城,说到底是读的文化。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说到底,也就是文化的差异。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说得白一点,就是“活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活法。这些活法,就构成了文化。读城,也就读人,读文化。
从历史和地域两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大略可以分为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两大系统。北方文化又称中原文化,细说则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等。再往远说,还应该包括西域文化、蒙古文化。南方文化则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和闽台文化等。上海,则是海派文化。其中,影响最大者,则是中原、荆楚、吴越、巴蜀这四大文化,它们气质不同,风格各异,精神有别,既对峙冲突,又渗透交融。
弘扬民族文化至关重要。要继承和借鉴各个城市的文化遗产,就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廓清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赋予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取其精华、剔其糟粕,鉴往而知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会使一个城市充满活力。只有敢于并善于大胆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才能使城市保持蓬勃生机。如果拒绝与其他文明交流,拒绝接受外来的有益东西,结果只能是停滞和落后。
【篇八:读城记读后感】
易中天把广州定义为:怪异的城市,即使是广州引以为傲的”吃“,也是有其怪异之处。
《读城记》之广州市,第三部分“广州是个大市场”有言:“广州不但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也是一个”吃东西的地方“,要不然怎么说”食在广州“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全国各地都有好吃的东西,并非只有广州才是”食的天堂“。事实上,除”食在广州“外,也还有”吃在成都“、”吃在扬州“等说法。但在我看来,成都、扬州等和广州相比,还要略逊一筹。这不仅因为广州的菜肴和点心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做工精美、品味极高;也不仅因为广州人什么都吃,——”草原吃羊,海滨吃蟹,广州人吃崩了自然界“;还因为只有广州,才二十四小时都在吃。
这让身为传统广州人的我,深有共鸣。
偶尔路过北京路,心血来潮想去吃一碗传统的云吞面。
可惜当我穿街过巷,走到那个曾经熟悉的位置之时,却发现人去楼空,取而代之仅有一家连锁云吞面店,满大街都是一样的门面,一样的气味,于是一直记不住名字。
旧爱已去,不复存在。物是人非,却能够成为真正的新欢么?
广州的云吞是一绝,某种程度上,是老城市的招牌之一。
有道是:“食在广州”。云吞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传统的广州云吞面,由三个部分构成:
汤。猪骨,大地鱼,虾子,慢火熬制,缺一不可。有别于时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日式拉面的猪骨浓汤,白嫩如牛奶温和,云吞面汤满溢着缥缈的香气,清澈却不失浓郁,锅盖未掀,香已四溢,引来邻里街坊的称赞。
云吞。在别的地方,云吞或者会被称为“馄饨”,“抄手”,只是“云吞”于我而言,却是无可取代的名称。不同于北方缠绵厚重的饺子皮,云吞皮薄如蝉翼,爽口滑溜,甚至有人用之替代腐竹去煮糖水。传统的馅料,应该是精肉包一点肥肉。精肉味道浓郁,配以一点肥肉的香气四溢,在云吞皮包裹的小小世界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云吞必须现煮,水要沸腾,云吞如果鲜活的金鱼,在锅中自由翻滚。时限也是一门学问,短一分,封口处会硬得难以下咽,长一分,又会因为表皮破损而流失味道。
面。一般是店家自制的竹升面。长长的擀面杖,有力的双臂,一次次的添加面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取代它的地位。粗犷豪放的刀削面不行,温和细软的日本拉面不行,同出老城一门的沙河粉也不行。只有它才是云吞的完美情人,是汤的最爱,为你演绎什么是珠联璧合。
这些并非最好的元素。有人或许会用简单的猪骨汤和鸡汤替代大地鱼汤;云吞在香港的发展,也在馅料中添加了虾仁等海味;面已经可以流水线生产,店家不必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但是,传统元素组合出来的特定味道,还有随之带来的回忆,却是无可替代。
老字号,家家户户有着独特的味道,哪怕只是些许的不同,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分辨。或许也是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在吃,能够辨别出十数年来,味道的细微分别与变化;新式的云吞面店却不同,尽管有着精致的造型,上好的材料,流水线生产以及上餐的速度,但是,永远都是一样的味道。
然后,老字号一旦改头换面,一旦推倒重建,一切都会不复存在。传统的招牌产品高成本,高耗时,低消费,如果推出新产品,没有说服力,做得不好相当于自毁招牌。那么,他们如何与流水线生产的,价格与洋快餐平起平坐的连锁店呢?
老字号,并非一成不变。他们也会扩充店面,添加设备。他们的价格也会随之提升,只是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幅度。他们依然蜷缩在旧城,不为人知的角落,却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他们坚持的是,安稳,平淡,充满回忆的街道,满怀人情味的旧街坊,以及慕名前来,满足离去的人们,偶尔带来一细新鲜感与活力。迁徙不适合他们,他们离不开老城的回忆和人情味。
老字号的存在,终究是依存于城市的文化底蕴。何不尝试把老字号看作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与城市标志,而不是纯粹的商业角度呢?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yiyaokaoshi/17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