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汉语四六级】

童趣文言文篇1:童年趣事_500字


  童趣在春天,那是一缕长长的风筝线,牵着童年的欢声笑语;童趣在夏天,那是一根长长的竹竿,鱼虾螃蟹的四处“逃亡”,是小河记录了童年的无忧无虑;童趣在秋天,那是一条金色的路——枯黄的叶子铺成的小道,谱写着欢乐的诗篇;童趣在冬天,那是一个温暖的火盆,和小伙伴们围在一起听大人讲故事,那跳动的火焰见证了童年的专注与认真。
  呵,童年多像巧克力盒子啊,吃完了巧克力,却仍有余香留在盒子中——那,就是所谓的童趣,在记忆的园子里,总怒放着最靓丽的花朵。
  童趣,不是一本难懂的《红楼梦》,而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格林童话》,你看——
  闯了祸,面对爸爸妈妈的斥责,爷爷奶奶总是最有力的“挡箭牌”,糖果和零食总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受了委屈,自己的“小天地”里总是最能安抚我们那颗受伤的心灵的“心理专家”;要是听了鬼故事,黑暗与寂寞中总留下我们的哭闹与恐惧……
  哈哈,童趣就是这样简单,如果童趣是复杂的《文言文选集》,那童趣便是生动有趣的彩色插图,不必费力地去解读,只需在看插图个“咯咯咯”的笑声中,悄悄地走进“文言文世界”。
  你吃到童年的那份“山珍海味”了吗?你还咂咂嘴,回味无比吗?
 
    广西贺州八步区二小五年级:灰色头像s

童趣文言文篇2:新课标七年级文言文通假字一览(上下册)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童趣文言文篇3:中考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中考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即通用,“假”即假借,在具体语境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通的词来代替,这就是通假。在阅读过程中,通假字的读音按本字的读音读,词义按照本字的含义理解。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就通“慧”,译为“聪明”。学习文言文,掌握常见的通假字方法有两个:一是要充分利用注解,对一般通假字,教材注解中都已注明;二是要注重梳理积累,掌握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常见通假字。为便于同学们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集录如下: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论语》十则)
  4、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论语》十则)
  5、是知也。知,通“智”,智慧。(《论语》十则)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山市》)
  8、尊君在不。不,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9、日板仲永环渴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10、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木兰诗》)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句末语气助词。(《孙权劝学》)
  1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坐,通“座”,座位。(《口技》)
  15、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两小儿辩日》)
  16、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狼》)
  17、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18、八分有奇有,通“又”。(《核舟记》)
  19、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2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古时对男子的美称。(《核舟记》)
  21、左乎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通“举”,荐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2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25、皆披文身。文,通“纹”。(《观潮》)
  2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2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马说》)
  29、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30、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马说》)
  31、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32、其真无马邪邪,通“耶”,相当于“吗”。(《马说》)
  33、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34、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5、百废具兴具,通“俱”。(《岳阳楼记》)
  3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37、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陈涉世家》)
  3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陈涉世家》)
  39、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陈涉世家》)
  40、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
  4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唐睢不辱使命》)
  42、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与,通“软”,疑问语气词,吗。(《唐睢不辱使命》)
  43、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隆中对》)
  44、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出师表》)
  4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余数。(《出师表》)
  4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抵御。(《公输》)
  47、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
  48、吾请无攻宋矣无,通“毋”,不要。(《公输》)
  49、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0、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阻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2、入则无法家拂土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鱼我所欲也》)
  5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55、孰视之,自认为不如孰,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
  56、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愚公移山》)
  57、寒暑易节,如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愚公移山》)
  58、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童趣文言文篇4:[PK赛]关于前行的作文:人生的前行之路_1000字



  回首过去,令我惊叹的是我已经前行了十年。
  十年看似漫长但我在这些年里头却过得十分有意义。因为为了心中因年龄不断增长而不断改变的目标,我一直不畏艰难险阻地前行着。
  随着心中的目标一一在我面前实现,我总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些什么,与此同时,我也是满怀期待地迎接着新事物的到来。无论时间的年轮如何乏味地自转着,我总是忘不了——
  小学时的我是那么的天真活波,日子过得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在课堂上,听老师同学们讲故事;学唱歌谣;学画画;在课后,就三五成群的到操场上玩耍:老鹰捉小鸡;跳飞机;丢手绢,不一会儿操场上就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多么快乐的时刻啊!转眼间,我就成为了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这一年可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玩了。为什么呀?因为我早已为自己的前途定下目标——考上一所重点的中学。这也算是我在人生前行路上的一大转折点吧!这不,我每天早早就到学校开始一天新的学习之程,晚上也是丝毫不敢懈怠自己,开起夜车来在题海中遨游。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我镇上颇有名气的中学,在喜悦之际,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充满无限童趣的小学,迎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毕竟是前行路上的另一站,中学对于我,这个还尚许保留一些爱玩之心的女孩,顿时使我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语文大幅度的文言文;数学繁琐的问题;英语数不尽的单词;生物地理的会考;还有体育的考试……我曾经多次反问自己:难道我的前行之路就要在此终止了吗?难道我是一个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人吗?难道我比不上那些跟我同龄的人吗?还是我天生就比人笨?不,这不可能!我相信只要我肯吃苦,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于是,我每天都比别人早起,背文言文;背单词;在周末,把玩的时间都用在解决数学的问题上……我很高兴,你知道吗?我竟然从第一次的第十一名进到了班上的第五名,我成功了!看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话是正确的。
  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最重要的中考我居然失利了。这对于满怀信心的我无疑又是一次大大的打击啊!我人生的前行路上又被一个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搬还是不搬”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最终我毅然选择了要把这石头搬到山底下去。因为下一个目标就在不远处……
  人生的前行路在我眼中是永不会因外界的一草一木而终止的,只会因我的努力而愈闯愈宽敞,明亮,直至通到我最终的目标——每个人都向往的大学!
    广东惠州惠阳区大亚湾第二中学初三:李海秀

童趣文言文篇5:用时间与空间画出来的路:作文讲评《我的路》(二)


  我们继续讲《我的路》,再看一遍原文: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这两天,我们对本文进行了比较细的分析。可以说,小作者写得非常好!主要的看点集中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大气开阖、变化多样的景象。上午我们讲了一个“正话反说”的技法,现在再来简单地讲一下文中的其它优点。
  对称的运用: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对称句;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对称句,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对称的季节来写。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对称句,分别以早上与晚上两个时间段来写。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对称句,分别写小鸟的叫声与树叶的拍手声,两种声音。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对称,是文章表达的主流,是文章表达的主干。从《诗经》开始,一直到诸子百家、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现代小说,无不如此。再看一看《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也无不如此。有些人会讲,这是不是八股文?我们提个问题,问一下自己,你见过八股文吗?连什么是八股文都不知道,然后就说这是八股文?如果这样来下定论,那岂不是连《古文观止》都要被扔进垃圾箱?
  我们再用“六根六尘”的方法来看一下本文:桃花满目的小山边——色法;流水淙淙的小河边——声法;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色法;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触法;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意法;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声法、意法通用。由此,我们也可以为本文下一个结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觉(触觉)、言之有意。本文小作者的文字,就像为我们画了一幅画一样!在这幅画里,有形象、有色彩、有声音;有露珠给我们“清凉”的感觉;还有树叶拍手给我们带来的想象。这样就写出了趣味!
  讲到这里,我们顺带分享一下,今天一位妈妈(也许是爸爸)的心得:
  贵阳-奥:最近因为老师的课,都觉得自己的文化提高了,学校出来这么多年都没有再学习,都觉得自己成了半个文盲,看到要写什么东西都头疼,最近听老师的课后,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在单位上要写个东西也容易了。
  分享这个心得的目的,是为了回应一些妈妈的疑问。有的妈妈说,现在讲的都是低年级的作文,能不能讲一些五六年级的作文。我们这个群,自讲作文以来,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作文不分年级、岁数。在我们的新书《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中,也讲了另一个观点——小作文,大道理。这两个观点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的选材,大都是小学生的、低年级的——这是小作文。但我们讲的方法、技巧是不分年级的,是去掉现象看本质的——这是大道理。换句话来说,好比是建房子,小作文,建的是小房子;大作文,建的是大房子。但建房子的方法——作文的思路、技法是一样的。
  前不久,我们对名家名作的分析,现在对小朋友的作文进行的点评,其思路、技法、原则都是一样的。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是“老先生”的区别,我们要本着不破不立的态度来学。既然,我们以前固有的一些想法、经验,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提高作文,那我们就要破除旧有的观念、经验。刚才这位妈妈通过学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一位新朋友),她尚能把讲的小学生的东西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何况什么五年级六年级呢?
  我们接下来讲解正文。讲正文的原则是重在过程,重在突出、体现技法,技法本身不存在什么嫩不嫩、老不老的问题。孩子的这篇作文,首先要肯定,相当好、相当棒!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下提升,只是从纯技法上来讲的,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技法运用的不同效果,而不在乎是不是有童趣。提升的结果并不重要,正如我们一贯讲的,红烧肉最后的味道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观摩到了红烧肉的烧制过程。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本段中有一个小小的硬伤,作文的题目是《我的路》,但是“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从文字上看,似乎没有写路,与“路”这个主题还离得远一些。当然,我们从文中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文意,这个问题,当是作者笔力不够所致。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讲了一个集中主题的大原则,就是: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主题。这样,就起到了一个轮辐向心、主题集中的作用。本文中的主题是“路”,所以,我们描写的词也好、句也好、段也好——这些轮幅,要向着主题——轮辐向心。就好像自行车的轮子一样,那些条辐是散的,但又是散在中心的。所以,把对景的描写、季节的描写,我们还要回归集中在路上。我们试着来提升一下,把这条路体现出来: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在这条路上,春天的时候满山苍翠。树绿绿的,草绿绿的,路也是绿绿的。
  夏天的时候,绿色的路有了花的妆点,路边开满了数不清的野花,这里有三星,那里有两点。这里生一丛,那里开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丰富的路。
  秋天,这条小路上有红叶点缀,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
  冬天的路,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
  在点评文中,我们多次运用了对称,运用了意法。我们在发现孩子亮点的前提下,顺着小作者的思路去扩展延伸。比如小作者原文中这一段没有用到意法,那我们就用一些意法。这样的运用,实则就是给大家展示——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比如原文中:秋天红叶点缀其中。我们就运用一个意法,去问孩子,秋天里,点缀着的红叶像什么呢?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再如,原文中冬天的路是这样写的: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我们就可以问孩子,雪纷纷飘下,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呢?于是就可以引导孩子写出: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由此,我们把刚才的一个小硬伤——写景与路的主题离得有一些距离,现在集中到路上。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春天的路,是绿色的路;夏天的路,是有花妆点的路;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是热情的路——上午我们讲到的正话反说);冬天的路,不是寂寞的路。是不是处处都体现了轮辐向心——路?
  我们再看下一个自然段: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基本的小硬伤与前文一样,写的是景,似乎没有与路紧扣上。那我们就来提升一下:早晨的路,会有露珠滴落在树叶上,洒在草丛里。早晨的路是清凉的路。在这里,我们多加了一个对称句“洒在草丛中”,来体现露珠无处不有。同时,大家试着读一下,这样的对称句,还起着增强节奏感的作用——朗朗上口。下一句:傍晚的路,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这条路又是安静的路。
  我们接着往下看: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地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们前面分析过,这里对称用得好!声法与意法用得好!我们还可以再用一些对称的思维,让空间里的因素更加丰富。前面我们针对的是“时间”,现在我们略略在“空间”增加上一点东西:这条路上有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还有彩蝶在伴舞;有树叶拍手的声音,还有清风在低声地交淡。
  最后,我们按着“抬头收腹”的原则收一下尾(因时间关系,就不细讲了)。原文是: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我们收的尾是:很开心能有这样一条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欢这条路。
  我们从字数、立体性、生动性、对称性等各个方面,来比对一下原文:
  我的路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郁郁葱葱的上山的小路上,春天满山苍翠,夏天满花遍野,秋天红叶点缀其中,冬天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
  早晨,露珠滴落在树梢,觉得很清凉;傍晚,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现在山里很安静。
  我喜欢我的路,里面有小鸟欢快的唱歌,树叶拍手的声音。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歌声陪伴着我上山的小路。
  我的路(非常老师修改版)
  我的路不在桃花满目的小山边,也不在流水淙淙的小河边。我的路在上山的小路上。
  在这条路上,春天的时候满山苍翠。树绿绿的,草绿绿的,路也是绿绿的。夏天的时候,绿色的路有了花的妆点,路边开满了数不清的野花,这里有三星,那里有两点;这里生一丛,那里开一片。夏天的路,是色彩丰富的路。秋天,这条小路上有红叶点缀,红红的,像燃起的篝火,秋天的路一点也不冷。冬天的路,会有雪花纷纷飘落在树梢上,像小精灵悄悄地落下,一点也不寂寞。
  早晨的路,会有露珠滴落在树叶上,洒在草丛里。早晨的路是清凉的路。傍晚的路,小草、花儿和大树妈妈的孩子都进入了梦乡,这条路又是安静的路。
  这条路上有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还有彩蝶在伴舞。有树叶拍手的声音,还有清风在低声地交淡。
  很开心能有这样一条陪伴我上山的小路。我喜欢这条路。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9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