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投资项目】

古代的字怎么写篇(一):古代的书信格式


古代的书信格式——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就是封好扎好的意思,后来用封泥把信封好,再在封泥上盖章,表明这封信没有被拆开过。封泥上的文字就是现在的文字学家研究的封泥文字。
在中国古代的书信中?最著名的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从这些书信里可以看到比较规范的书信格式和用语,这些书信都成了书信礼仪的典范。彭教授还介绍了在魏晋就出现了专门记录书信礼仪的文献《书仪》。
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古代的字怎么写篇(二):写给屈原_与古人对话作文700字


那是你么?长长的宝剑佩在腰间,高高的帽子戴在头上丁当作响,衣带随风而舞,衣袖迎风飘动……
那一定是你,屈原。
你站在江边,独自伫立,江风吹起了衣衫,你瘦削的身体更显单薄了。而对着滔滔的江水,想起了怀王,想起了破败的楚国。
多想再“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呀,可是再也不能回到朝廷里了。国君已去,奸佞当道,满腹才华,一腔热血,却再无用武之地。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
你也曾官居显赫,出号令,对诸侯,帝王倍加青睐。
你也曾遭谗言,误正听,帝王疏远。
你也曾被贬官,远离朝野;被诋毁,流放到江边。
你的脸色更加憔悴了。踱步江边,往事就如这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你想起剖心明志的比干丞相,也想起了自己的境况,可是你没有逃避,也没有隐居,只想洁身迎战污浊之世,荣与辱,成与败,一切都将过去,惟有那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不变。
面对江水,你释然了,你解脱了。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你要以江水洗净这身上的污浊,洗净这从尘世带来的污浊,还你一个清白之躯。
那一刻,岸边的风为你呜咽,天上的云也为你流泪。这一刻,已成为永恒。
你跳了下去,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再也没有回头。
你终于告别了这尘世,终于得到了解脱,再不用为国事操劳,再不用被凡事所困。
你的肉体虽已沉入江中,你的灵魂却活了下来。
有人说,你成了仙,到了蓬莱;有人说,你得了道,上天成了星宿。那些是人们的传说,我坚信,你一定还会在江边,在楚国的故土……
岸边的兰芝草依然浪涛滚滚,只是少了一个吟诗的人。
千百年后……
三闾大夫的故乡,三闾大夫最后的归宿,都成了人们找寻屈原遗迹,凭吊历史伟人的去处。
到端午节时来看一看吧,我们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只能以此来表达我们的哀思。
你该安息了,昔日的荒芜之地已成了鱼米之乡,昔日的战争动乱已变成了天下太平。看到这一切,你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哦,屈原。你伫立江边……

古代的字怎么写篇(三):元宵节习俗_写节日传统的作文500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15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