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标准员】

名家美文推荐篇1:《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1500字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1500字
一直把汪曾祺当作某个衡量标准。看得懂的和看不懂的,欣赏他的和欣赏不了他的。当然,这个分类并不影响我对一个人的感情。我的未来老公也不一定非要看得懂他的文章。只要他们精神上有共通点就好。比如对生活和小人物的爱。其他只是一个人的补全成分,造就了每个个体,在同样人性的基础上。
要回国了,事也烦。找房子搬行李等注册搞SNCF结束这里的caf银行警察局资料。啊,都要在下周五天里搞完。担心。
晚上上厕所时拿起马桶水槽上的汪曾祺散文选,随手翻到一页,是篇名为《继母》的随笔。开头提到林则徐的女儿嫁沈葆桢,病笃,自知不治,写了一副对联留给丈夫和女儿: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后有汪回忆起的一部与后娘有关的评剧小戏《鞭打芦花》。剧的大意是闵子骞的后娘对其刻薄,给他缝芦花填的棉袄而厚待自己的两个儿子。其父知后怒,欲休妻,闵子骞跪在雪地上求情,说了一句话: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再说到继母难当,继而探讨到与怎样做继母相通的问题,该怎样做人。我们的伦理道德该怎样取得。
最后他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如果一个时代没有道德支柱,只剩下赤裸裸的自私和无情,将是极其可怕的事。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个时期,无有例外。对于今天我们的时代,它的最坏处也许就在道德支柱的崩塌。
相信每个尚存头脑的中国人都会同意,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伦理正在沦丧的时代。人类公认的美德正在一丝丝从饱受现实压迫的中国青年身上消失。也许他们有意也许是无意,其最可怕之处在于这已变成一个社会现象,由不得个体挣扎。
有人说,我们的民族整体素质和道德观念从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摧毁,以后再也没能恢复过来。今天的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遗祸。
这个想法的对错偏激程度我们无从得知。不可否认,那个十年,毁掉的不仅仅是一批当时的人才,更是当年正处于建立人生观世界观阶段的青少年们。甚至可以说对于已经成熟的老一辈来说,文革也许只是一个考验,一个锻炼了他们意志的残酷的游戏,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认知能力的青少年也是我们如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们来说,their minds had been seriously damaged (想到了我一度想找她拼命的李少红导演,李阿姨,我不怪你被那个时代撞了脑子,就算红楼梦在你脑子里是本坏书,是封资修遗毒,你犯得着这么多年以后还要翻出来把她糟蹋一番你才心满意足么,你个脑袋被门夹了的,你快去找琼瑶阿姨玩去好吗,拍拍她的剧本,皆大欢喜。何苦来在今天的九零后小弟弟小妹妹们本就不发达的认知能力上再踹上一脚呢!),而这样的我们的上一辈,对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no one can tell.
也许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缓慢版本的时代。The worse is we haven\"t anymore faith. 我们丧失了道德,也没有了信仰,剩下的只是生存。在一个狭小阴暗的生活空间里的生活。唯一还清醒着的还有抗争意识的青年大多也只能在网络这个相对宽松的平台上活跃着并被敏感词着。没有了主流社会的支持,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有言说,一个民族最危险的信号就是她的人才大量流失。已至“大量”,就不是因为这个民族贫穷或战乱等客观原因了,爱国之士不乏其人,一个民族,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了道德与信仰。华罗庚五零年毅然 放弃优异待遇回国时,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为了扶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而十年后,他黯然对夫人说: “我想自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道这句话还有没有印在今天的语文课本上,就算印着,又有几个中学生能看到心里去。而“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感怒”,又有几人体会到其怒。
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个好人不得生存,明理之士人人只求自保,无理之人日日唯思寻乐的社会,汪曾祺的担忧不知几时便会得到验证。
好在他已经看不到那一天了。经历了那个荒谬而血腥的十年之疮,再经历一个缓慢腐烂流脓发臭的时代,我可不想我的汪爷爷受此折磨。他的心,就好像他自己说过的,是脆的。咦,这不就是我爸常用来形容我的一句话, 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你坏透了你。
说真的,老汪同志,我很想你。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1500字
汪曾祺何许人也?似有耳闻。语文老师推荐的。理由?文风质朴,文笔清淡,值得好作空话、大话的“我”品味。
借来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的确富有生活气息,只是,味道似乎不浓。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搁置了下来。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来汪的散文集,随意翻至了《西山客话》。读着读着,眉头不再紧锁,嘴里也不再抱怨了。完全被朴实文字里所描绘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干株。一千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观了。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弄楼一侧有一棵玉兰。八大处只此一棵,据说是明代所植,高与楼齐,开花时瓣如玉片,蕊似黄鹅,一树光明。” ……
原来质朴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绘出如此绚烂的画面,原来用我们的双眼可以发现如此光彩的美景。
看!汪老这样写——“西山多隐士,绝世遗名,只求执守真我。在八大处山庄怡居或小憩,做一个闲人,晨起拾级登山,暮看夕鸟投林,春花秋月,兴衰荣辱,存乎一心,然则‘清冷之状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身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淡泊宁静,心止如泓,非但抛却都市繁嚣陆离,更能忘象见性,俨然小隐于野。”
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恍然大悟,沉静的心也似那寂静的夜一般清澈悠远。
自那以后,我开始乐于读汪老的散文。与老人家一起品味生活,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个吃客,我暗想,坏笑。你看他那不滞于形的文字竟能让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www.99zuowen.com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调。
汪老用无华的文字回忆着一位位故人,却又那么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出富有个性的人物。看他在《赵树理同志二三事》中有这么一段——“赵树理同志担任《说说唱唱》的副主编,不是挂一个名,他每期都亲自看稿,改稿。常常到了快该发稿的日期,还没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经过初、二审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点的,就丢在一边,弄得满室狼藉。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编辑部发出。他把这种编辑方法叫做‘绝处逢生法’。”
人物形象,贵在形似又神似。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欢赵树理先生,也就更喜欢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风格,以平淡致远见长。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浓起来了。
有人会说,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恰是以下两点:其一,文字不求矫揉造作,文风平易近人,一扫靡艳之风。其二,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要常葆乐观从容之心态,能懂得以包容之心话“家常人生”。
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与他的“家常文章”啊。
《汪曾祺散文》读书笔记1500字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夏天》
如此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文笔有几人写得如此惬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读汪曾祺的散文,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爷般呆在架子上。
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带来的感觉享受。读汪曾祺的散文处处可见这样的文笔,行文中透着淡泊宁静,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写出不同的韵味。
如自1938年9月,日军飞机濒临昆明进行空袭,狂轰乱炸,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亦有被炸毁的,造成人员伤亡。汪曾祺正在西南联大学习,当时师从沈从文,后来写得小说受其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西南联大当时集中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著名教授和专家学者,如对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颇有研究的陈寅恪,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卓有贡献的冯友兰,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专长的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柳无忌、叶公超、吴晗、钱穆、钱端升、张奚若、费孝通、罗隆基、潘光旦、贺麟、陈岱孙、王力、吴宓、闻家驷等。在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中,这段时间是惨淡动荡的。然而在汪曾祺关于这段时间回忆的散文中,却透着生活的情趣。如《跑警报》:
跑警报大都没有准地点,漫山遍野。
说是漫山遍野,但也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古驿道的一侧,靠近语言研究所资料馆不远,有一片马尾松林,就是一个点。这地方除了离学校近,有一片碧绿的马尾松,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软和,空气好,——马尾松挥发出很重的松脂气味,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松树上面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都极舒适外,是因为这里还可以买到各种零吃。昆明做小买卖的,有了警报,就把担子挑到郊外来了。五味俱全,什么都有。最常见的是“丁丁糖”既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形的铁片揳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
在极度动荡恐慌中,居然能感受到松脂气味、阳光、蓝得要滴下来的天空。这让我感叹汪的心境何其淡定。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大波大浪。文革中,汪曾祺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正因为有这份超然,他的所作所为便不难理解了。他是唯一敢于在江青面前翘着二郎腿、抽烟的人。其中脍炙人口的“人一走,茶便凉。”便出自汪曾祺之手。汪曾祺渊博多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我对于汪曾祺的了解,始于读他的一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其中:“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这话让我深受触动,父子之间能做到这样少见。这让我对汪曾祺的文章有了兴趣,于是到书店去搜寻,遗憾而归。只好在网上断断续续的看。学校读书协会买了一批书,其中便有《汪曾祺散文集》,书拿到手中,如获珍宝,细读之后,忍不住想写感想。没有想到,动手写时,却顿顿卡卡总是词不达意,意犹未尽。看到极美的风景时,我们总是会感叹词汇的缺乏,似乎任何词语也表达不出此时的美。读到一本好书,也是这样的感受:任何评价都是多余的,任何词语都不能精确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微尘见世界,我只能这样说。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名家美文推荐篇2:读《绍兴名人故事》有感1000字


翻开《绍兴名人故事》之序页,一段优美的文字进入了我的视线——绍兴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稽山,泱泱鉴水,注定了这是一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几千年来,在这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有饱受磨难的圣人虞舜,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这些故事有些是我以前知道的,但更多的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我们绍兴曾出现过那么多的名人,而从他们的故事中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读书,宁愿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马寅初为读书而抗争的故事。马寅初的父亲是位酒坊老板,他看到儿子天资聪颖,就希望他早日继承家业,多读书反而无用。但马寅初却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愿只做一只井底蛙。每次父子俩谈论这件事意见不合后,脾气暴烈的父亲总会鞭打马寅初。而马寅初终因受不了不能读书的事实而跳河自杀,幸得父亲好友相救又支付他的所有读书费用,他才如愿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之后,去美国留学,最终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
读完了这则故事,半晌,我都无法言语。马寅初读书意愿之强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也引发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学习观。马寅初不能读书宁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来的钱全用在了我身上,兴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www.99zuowen.com我还不领情,觉得这是我应该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对于读兴趣班,我认为父母是在扼杀我的精力和童年,却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上也是三心二意,对于老师和父母反复指出的缺点——不抓紧时间、动作慢,也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或者听的时候觉得惭愧,有道理,却从未真正想过如何从根本上改正这个缺点,让自己更进一步!
对比马寅初,我羞愧难当,恨不得有道地缝能让自己钻进去,对自己的一些情绪与做法产生了深深自责。有许多次,兴趣班我都不想上,特别是冬天,觉得起床既冷又麻烦,还不如躲在被窝里既暖和又舒服。究其原因,是我根本没有一颗渴望获得知识的心。富足的生活让我安逸,更让我懈怠。我吃穿不愁,更得垄望蜀,追求名牌,一切都因虚荣心在作怪!同时,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让我产生一种为老师学为父母学的心态,而不是自觉主动地投入,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读了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不光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更催我奋进, 给我激励。也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能出生在这个尊重知识的年代,一切以知识为上,以知识为重。我更庆幸能出生在绍兴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身边曾出现过如此多的名人贤达,他们的行动感染着我,他们的精神滋养着我。我能感觉到他们期待的目光正热切地注视着这块土地,注视着他们的子子孙孙,怎样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请相信我们,绍兴这个古老的城市在我们的手中,必将焕发出更强烈更迷人的光彩。而我们这一代,会在绍兴名人精神的激励下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名家美文推荐篇3:《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但却总能触及人的心弦。让人有所感悟。让疲惫、烦躁的心总能得到找到一处最宁静最温馨的港湾。总会在心灵最阴霾时刻寻到风雨过后的阳光。她教给我们爱,同时教给我们理性,面对残酷的世界阴暗面与不可理喻的社会黑暗角,我们应当怎么样的调整自我的心里,正确的看待,走向光明与灿烂。累了、倦了、厌了,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找到合理的途径,给心灵放个假。我们都是可以的,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未来的。毕淑敏教给我勇敢,赋予我理性。
最喜欢《素面朝天》。毕老师用“素面朝天”的文字拌着“素面朝天”的感情,搅和成一碗对着天空的白皮面。吃下去,就是“素面朝天”里朴实真诚、醇正柔和的美丽。“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是的,她用一支里面装着黑墨水的塑料杆子,告诉我们自然的女人淳朴馨香,还带着春天小雨的细腻和夏天阳光的温暖;她用一些能够复制的语言,像一个朋友从容温和地聊天,教给我们自然的美丽,甚至把自然种进我们的心田。这篇文章代表着她本人真实的品质与文风。
毕老师的散文不仅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甚至带上一些不易察觉的威严。在《婚姻鞋》中,她通篇只打了一个比喻,但就只这一个,不仅生动地诠释了婚姻,郑重地提醒了读者,还严肃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现代婚姻中存在的问题。不合适的婚姻就如同不合脚的鞋。而现在恰恰很流行一些又华丽又锋利的鞋。女孩们宁愿忍痛被割伤,暗暗抽搐嘴角,偷偷掩面而泣,也不愿放弃金光闪烁、鲜花掌声中袅袅起舞的辉煌。但我相信,这些“宁愿坐在奔驰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现代女孩们,如果读了《婚姻鞋》,一定会低头思考,再抬头,用纯洁的眼光去寻找真正的爱情。因为文中隽永的笔调,深刻的立意,引人反思,发人深省,坚定有力地揭开那些纸醉金迷的外壳,露出里面折磨人痛苦的深根。她像一个果决深沉的领路人,将我们带到一大片野花盛开的田野,并告诫我们远离那些制造假花的塑料工厂。
如同夏日海边温和湿润、沁人心脾的风,毕老师的散文是亲切动人的。平淡如水的文字和芬芳若兰的意味有种让人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把读者的心拉过来。《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简单的笔调议论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母亲打孩子。但她说出了这个“打”里埋藏的一个女人细腻温柔的爱,一个母亲辛酸而幸福的无奈,一个妈妈真实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个母亲,但我从此理解了母亲从前的训斥与巴掌,看见了她成雪的发丝,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属于所有父母的那片热切的期待。
“浓淡由他冰雪中”是用来形容老梅的。我并不觉得毕老师的散文完全像老梅,但她的散文绝对拥有那种浓淡由他的超然气质与浑厚内涵。她的散文就像整个自然,无形无声包含一切,每一个转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纳着天然的清新之气,净化着读者的思想和心灵。
浓淡由他是作文、做人的一种美妙境界。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最近看了一本叫《毕淑敏散文集》。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与事实相连接,对我有很大的启迪。虽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数不多,也不是很长,但都对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教育,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有的故事教育我们怎样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们认识错误的态度,有的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其中有几篇我记得很清楚,印象特别深:《青虫之爱》讲的是有一个妈妈,她从小就特别怕虫子,对虫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小孩从妈妈的头发上拿下一个毛毛虫,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应就是像以前一样要昏倒,但因手里抱着孩子,为了不让孩子摔倒和受惊吓,她硬撑着没有倒下,这是她第一次这么近观赏虫子,也是第一次把虫子捏在手上。这是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
还有一个故事《提醒幸福》,让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笔钱或是得到什么贵重的礼物,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于幸福。幸福会借着它们的衣服,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很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会像幸福这边倾斜,因为它是有生命的黄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张知识的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而闹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堂堂。
妈妈话语:昨天开学了,今天正式上课,吃吃玩玩睡睡的日子再一次告一段落。www.99zuowen.com,寒假里老师布置写两篇读后感,这两天不算很忙就抽空传上博客。垚垚对写博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打字传博的任务就落实到垚妈的身上(义不容辞啊!)。
刚看到这篇读后感时就发现水平不同凡响,比起上一篇就好像出自两个手笔,不用想就能知道一二,肯定是摘抄了文章中的一小部分,果不其然。其实抄袭并不可耻,如果能够铭记在心为我所用,那就是读书的正真所求,希望垚垚同学能够多多看书充实自己,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哦!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打开《毕淑敏散文集》,习惯性的随便翻了几下,不免觉得欢喜,毕竟是散文,不长,正适合我。因为我看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喜欢短小精悍,也许与本人性格有关:不把简单的复杂化,更要把复杂的搞简单。譬如一些所谓的名著大作,其内容多多,五花八门。最终尾处让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长篇大论。说是别人舞文弄墨吧,又让人觉得自己有嫉贤妒能之意图,话又说来,名人们不都是这样成为名人的吗?此时,顿觉自己妒贤之嫌更为凸显。说句题外话,我最佩服的名人有两种:科学家、体育竞技者。
《毕》的首篇《有爱的日子》我读了两遍,现在的孩子确实如此。很多少爷、小姐身在乐中不知乐,还说父母太狠了(当然是个别,却在蔓延中),咎其原因,毕淑敏作了分析,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A学、B学、现有事例、自己亲历道出了爱在孩子心里的暗淡。又读了几篇,写下了稍稍感触:
一、爱如空气,亦然无色无味,却能让人觉触。
夏天,有风的饿时候,我们更觉一阵凉爽,那时由于空气流动;冬日,有风的时候,我们便觉十分凛冽,那也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大都不喜欢夏日无风,冬日风起,不怕,现在有了新产品——空调,夏天,依然凉风阵阵,冬日却也暖意融融,不过又有了新产品——空调综合症。
说来道去,还是大自然的空气好,顺其自然,热了我会扇扇;冷了我会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风不是一种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吗?冬日有风,长发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飘悠,不是一种异样、更独特的美吗?
爱如空气,仍无色无味,何必去刻意改变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爱如空气,也许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触不到。
我们说空气无色无味,我说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气色,空气味。为何呢?既然无色,为何它能遮挡我的视线?味有酸、甜、苦、辣、咸,空气呢,只是我们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为何嗅不到,原因很简单,人打一出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空气,可以说是无时不刻,有味也会变无味(正如在厕所里呆上半年),已全麻木。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若从两个中间选一个更重要的要数氧气了,爱就是这样,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忽略了二氧化碳。众人皆知,无二氧化碳何来之氧气,也许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苦与甜……
爱如空气,本有色,本有味,为何不好好感触呢?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19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