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

  摘要:众所周知,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现状堪忧的今天,需要各位英语教师们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出发,帮助中学生确定语义、培养他们消除惯性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阅读理论与实践

   阅读不仅是初中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探索优化阅读教学工作质量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并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尤为重要。而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语境理论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其实通过英语语句的内涵与含义、情境等重要因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内在含义及言外之意,这是促使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一、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清楚知道词语和语法知识,在学习英语学科上的重要性,但是无论他们掌握了多少词汇量,依旧无法避免文章中出现生僻字词的现象。而遇到生僻字词时,很多学生都会停下阅读,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这些陌生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便导致阅读时间的大量浪费。然而,若是学生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去思考,则便会知道文章通常都会利用上下文段来解释这些重点词汇,所以只要他们通过语境来合理推敲词汇含义,则必定可以完成高效阅读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词义理解能力。其次,语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惯性思维模式。由于受到中文母语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陷入“母语式英语”的惯性思维陷阱中,特别是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惯有思维来曲解文章词义与中心思想,采用中文思维模式去答题,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必定会有所下降。对此,教师要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联系文章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句意语境的思维习惯,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去掌握文章语义语境,例如从创作背景、作者背景、当地风俗背景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进一步消除不同语言间跨地域不良惯性思维的影响[1]。

   二、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

   1.阅读教学前介绍文章背景信息

   文章背景信息是创设良好语境的前提条件,亦是引导学生从语境角度去阅读文章的必经途径。对此,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本文章前,多花费一两分钟的时间来向学生讲解文章的背景信息,介绍西方文化与文章创作的背景知识,如此便可以令初中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文章写作风格与创作背景知识,以便他们可以根据这些背景信息来理解句意、明确中心思想,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采用英语思维及西方语言习惯来展开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成为语境的“创设者”,让他们在课前便收集好文章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如此他们才能通过语境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Theseasonandtheweather》这一篇文章中,教师要提前鼓励学生收集好喜欢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资料,并与其他小伙伴讨论这些国家常见的季节性文化活动。随后,在正式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文化展示”的主题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文化活动信息,如有学生分享:“Christmasisinwinter,itisasgrandandlivelyastheSpringFestivalinChina.”还有学生说:“EasterisanimportantholidayintheWest.Itisasymbolofgrowth.”如此一来,在这次主题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提前了解文章背景信息,不仅有利于之后的英语阅读情境学习,还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2]。

   2.结合现实生活确保语境的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是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这是为了确保初中生可以将从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实践学习能力。对此,在语境理论下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资源来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将自身情感投射到阅读学习过程中,最终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语境的实效性。而选取的生活资源,教师要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社区、社会以及学校等资源着手,如此便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阅读语境的真实性,促使他们明确英语阅读学习并非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而是真真正正从他们的学习需求与现实需求出发,如此便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实用主义理念,进一步端正他们的英语学习态度、消除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例如,在《OurLocalArea》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创设相应的英语语言阅读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详细的学校地图,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词汇来标注地图上的各个建筑物,如教学楼——teachingbuilding、操场——playground、食堂——diningroom等。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采用“therebe”句型、或“in”“nextto”等方位介词,来表述学校各个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如此一来,在生活资源创设的语境下,学生都十分积极地開始了阅读学习探索之旅,进一步锻炼了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境理论支持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消除惯性思维,以及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采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及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学习语境和情境,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他们阅读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烨.浅谈语境理论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22):134-135.

   [2]林慧娟.语境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217-218.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2

        摘要:现实军事问题,是新形势下军事实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军事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应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以深厚的知识基础作支撑,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功能。

  关键词:军事理论;研究;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也是被人类军事理论发展史所印证的一条规律。我们应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军事理论研究观念,以渊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投身到军事理论研究事业之中,努力实现军事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功能。

  一、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军事理论研究观念

  军事理论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它包含多重向度。从世界观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军事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军事认识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体现了解决军事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们常常在已有的军事学科体系内转圈子,或者重述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军事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是什么,前沿在哪里,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领域提不出任何新的问题。国际数学权威希尔伯特认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够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中止。同样,离开问题不会有军事理论研究,离开军事理论研究便不会有学科的创立和发展。现实中的军事问题虽然只是军事运动过程中的个别事物和特殊表现形式,但如同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一样,“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认为,“科学在其发展中在任何时候都遇到问题,而且问题总是最先出现的。”可见,问题是认识之始,是理论研究的关键和中心。从现实中存在的军事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假设的辩护或检验,是军事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然而当前,有些人认为理论研究不如实践创新操作性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甚至认为理论研究并不重要。这些人体会不到理论研究的价值功能所在,问题也恰恰出在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不能直指问题要害上。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以来,每当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理论咨询的明显滞后;每当军事变革向前迈出一步,我们就会深切感受到理论准备的严重不足。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新的军事实践为军事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重大现实军事问题,是新形势下军事实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军事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牛顿看到苹果落在地上,不是捡起来把它吃掉,而是提出一个人们未曾想过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他提出并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并创建了新的物理学学科。在军事理论研究活动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成功的军事理论研究活动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对军事领域重大问题的鉴别力。不存在没有问题的完善的军事理论体系,只存在不值得我们为之发现问题的军事理论体系。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军事理论体系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严整、完备和无矛盾。如果有人说我军现有军事理论不存在什么问题的话,这一判断必定是基于以下三种可能之一:第一,我军现有军事理论不存在什么值得我们去发现、思考的疑难、问题,这一判断直接否定了军事理论研究的价值;第二,我军现有军事理论存在重要问题、疑难,但我们缺少在其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或能力,这一判断意味着对我军军事问题理性思考能力的怀疑;第三,既存在着问题,我们也觉察到了问题的存在,但由于缺乏理论勇气,不公开我们所发现问题。这可能就是我们在军事理论研究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弊病。这种弊病隐性地支配着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在不自觉中放弃了发现问题、责疑问难的权力。如果继承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理论价值同时又不否认自身的思想能力,那么,第三种情况可能是导致当前军事理论研究缺乏问题意识、缺少对我军现有军事理论做进一步创新的原因。

  当前,对待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存在着这样一种简单化的思路:军事思想是如此伟大绝伦,对于后人,就只能是去努力宣传它、实践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样的思想理论最终只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理论宣传工作只是在增加该理论的话语权力,理论研究则是要激发其内在活力。那么,军事思想的内在活力是什么呢?不仅在于其理论本身,更在于其中所包含的问题,问题本身的质量孕育了其理论的生命活力。在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传入中国之初,许多人要么成为其理论的宣传者、鼓吹者,或者成为理论运用上的“机器人”、甚至是奴隶。但却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中国革命实际问题进行发展创新。正是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中所包含的重大问题(思想史上的大师恰恰是提出问题的大师),才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名篇,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我们决不能因为崇拜某一人某一学说而丧失自己的批判精神和理论勇气,应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把军事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新的境界。

  三、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

  以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底蕴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军事理论研究以问题为中心,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要以深厚的知识积累作基础。说:“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万石焉,学问亦然。”在个人认知的每一步,个人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知识存量能够增强个人与团体改变环境的能力。因此,理论研究应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知识越丰富,认识问题就越深刻、发现问题的视野越广阔。如同德鲁克认为的,知识创新几乎从来没有建立在一种知识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多种不同知识汇聚的基础上。军事理论研究显然亦不例外。知识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知识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知识能力范围规定理论研究的能力边界。一位哲人曾用一大一小两个圆说明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指出“知识的拥有量与发现问题的范围和能力成正比。”因此,做学问须先有学问。“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韩愈这句话有两层道理:一是自己真正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二是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研究前人提供的知识,从中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借助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知识来“打磨”自己论题这块璞玉,最后使之成为一个工艺精品。在开创历史的创新中,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位居首列。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写出伟大的著作,也是得益于大量的知识积累。马克思仅为写资本论,就读了1500多册书,抄了数千印张的笔记。在信息社会,知识军事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知识总量的增加速度已远远超出以往时代。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时涌现。这种知识的快速更新,对于知识积累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信息时代,以问题为中心创新军事理论,不仅要“厚积”,而且要“快积”,迅速提高我们在军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军事理论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定发.新世纪中国军事科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J].中国军事科学,2004(3).

  2、葛东升.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繁荣发展[J].中国军事科学,2005(3).

  3、卡尔・波普尔著;查汝强,邱仁宗译.研究的逻辑[M].科学出版社,1986.

  4、张占军.从酝酿到发表[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5、DrucherP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acticeandPrinciples[M].Harper&RowPublishers,1985.

  6、StehrN.KnowledgeSocience[M].SAGEPublicationsLtd,1994.

  (作者单位:熊伟,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张前程,乌鲁木齐边防干部训练大队)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3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经济理论,指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物力资本体现在物质产品上,人力资本体现为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随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赫曼森教授在《人力资产会计》中指出人力资源作为最有效的经营资产应该纳入财务报表,首次引入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可以说,人力资本理论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研究人力资源会计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在实务界至今没有得到运用。长期以来会计学者过分强调人力资源计量的作用,而忽视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目前尚未融入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症结在于相关基础理论供给的严重不足这个关健(杜兴强,李文,2000)。面对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困境,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回顾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一一人力资本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人力资源的英文表述为HumanResource,而人力资本的英文表述为HumanCapital。两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而又具有不同属性。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一词最早见之于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管理实践》,其含义是指企业员工天然拥有的、并可自由支配的各种能力与技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人力”指人的劳力,人的力量。“资源”指物质资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徐国君教授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脑力和体力的天然来源。张丈贤教授指出人力资源是人口经济学的一种表述。人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人口作为生产者就是劳动力,也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些概念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侧重于反映人的自然属性。

   (二)人力资本

   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理论界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它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体。也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后所形成的企业的一种资金来源。它在性质上近似于实收资本。当劳动者即人力资源的载体成为某企业的成员时,与法定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物质资本相对应,形成了有技能的、有产出价值的“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确立了人力资源的权益。我国学者李建民教授认为人力资本应该是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强调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方面。而根据张文贤教授的研究,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其最大的特点是“永久的会自行增大价值”(西斯蒙第)。

   根据以上概念,人力资本侧重于反映人的社会属性。首先,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不能脱离劳动者而单独存在,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人们不能让渡其所有权,只能让渡其使用权。其次,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资本,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可变性,管理者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本效用的发挥会产生很大影响,它有可能会不断增加,亦有可能贬值,且其损耗过程是不可见的。再次,人力资本具有地域差异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在地理上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我国,西部的人力资本显然不如东部具有更大的优势。总之,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于其所依从的经济实体,离开一定的经济实体,人力资本的价值将荡然无存。

   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威廉・佩第和亚当・斯密时代。据考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佩第于1676年把作战中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的损失进行了比较,首次运用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给出了“资本”的定义,并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指出,固定资本不仅包括机器、工具、建筑物、改良的土地,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大卫・李嘉图把这一思想推到那个时代西方经济学可以达到的最高点,指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在每个人身上固定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到了19世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一书中也指出了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认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认为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智力,能够使人获得发挥他们潜在能力所需要的起码的知识。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希尔认为任何可以带来收入的财富都是资本,并专门阐述了人力资本概念。到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问题时发现,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中除了物质资本与劳动数量的增长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评价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作用,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也因此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他指出,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质资本已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才是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

   在同一时期,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一书当中。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F・丹尼森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舒尔茨的观点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时产生的大量未被人们认识的、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加以解释的余数,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三、我国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

   我国人力资本思想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武。据饶淑华、张文贤研究,《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篇》提到,“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亦即精通用兵之法的优秀将帅,是掌握人民生死命运的人,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孙子兵法》第五章《势篇》曾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说明人力资本的重要,即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作战态势上,而不苛求自已的部下,因而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才来利用,以创造有利的态势。同样,企业若能知人善任,就能使自身处于有利的地位。

   人力资源会计引入我国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围绕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展开,有的学者提出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认为人力资本与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同属于智力资本的范畴。智力资本强调与组织有关的人力资本的能力。张文贤教授则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认为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李本光(2004)就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思考,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力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和人事管理学。尽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同样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本,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资本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本所不能代替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这一观念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启示和结论

   在世界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的作用初见端倪。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已不再取决于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资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对人力资源进行持续、有效的投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世界经济的竞争已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了人力资源的竞,人力资源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明显。通过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回顾以及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理论正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虽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理论本身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如对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的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要打破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困境,将其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反映,不仅要解决计量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解决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进而寻求理论和逻辑一致的研究框架。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4

  摘 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一、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体量小便于制作、传播从而等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微课融入到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从中得到益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视频学习是一种灵活自主式的学习,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遇到听不懂的,可以多次重复观看,疑问解决了,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微课学生才愿意认真学习,才能让军事理论微课的优势得以发挥,这就需要定期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如果有的内容已经与现实不相符合了,就要及时进行更新,对于国际战略形势等内容变化较大的部分,每半年就需要检测是否需要。为保证微课的质量,需要有一支精干的教学团队合力构建精品军事理论在线课程,同心协力设计、开发、维护课程,才能保持课程的强大生命力。 (三)组织高水平师资团队,打造系列精品微课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3)授课教师要充满感情,这样才有激情、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思考,也就是说微课不但要实现知识内容的可视化,而且还要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4)教学内容尽量用情境的方式带入,教学重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这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重要方法;

   (5)微课学习的设计不能仅限于微课视频的时长(如5分钟-8分钟),还要在视频内或视频外附上问题、练习的设计,进而使学生在微课视频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有深度的、连续的学习过程;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3]马雯瑫.基于SPOC平台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4):98-100.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5]崔永霞,朱贞翊,陈芳媛.基于微课的素质教育新模式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8-40.

   [6]石虎.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1-31.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5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我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预先研究的内涵与特点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二、预研项目申报立项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专家引领,团队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学家/专家以及领军人物等专家作用,积极推荐并争取机会参与各上级机关部门的预研中长期规划、项目计划与指南编制等工作,在专家带领下开展相关预研项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技术及市场、计划、财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攻关团队,各司其职,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再次,找准关键点,注重细节。针对机关发布的指南规划与项目需求,一是要认真研究找准关键点,仔细发掘其真实核心需求,论证为达到该需求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路径,分析预估项目难点与风险性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三是尽可能多与上级机关、项目需求单位及相关专家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三、预研项目管理

  由于预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慢,预研项目立项后,为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相应成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转变重研制轻预研的思想,加强对预研项目的投入。一是人员配备上,应根据项目类别指定相应的专家指导,安排专业技术领域骨干参与预研项目,避免项目中途人员频繁变动,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培养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我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瞻.科技预先研究的管理措施[J].科技与管理,2004,(3).

  [2]安波,等.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5).

  [3]魏俊峰,等.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6

  摘要:军事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国家荣誉感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庞大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存在政治站位有待提升、课程认识不足、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等问题。对策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课程认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课程考核新体系,促进军事理论课改革,保证课程有序、高效地开展,并将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问题;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92-03

  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在教育领域促进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现代国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科學规范教学内容,强化科研创新。2019年1月,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和国家教育督导体系。随着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成效已势在必行。如何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达到国防教育的目标要求,需要我们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当今教学现状,结合网络教学新形势,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重塑教学体系。

  一、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政治站住不高,军事理论课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者认为普通高校不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对开展好军事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穿插引导,弱化了日常管理和督导,导致教学管理、督导机制不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多数授课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军事理论课培训和部队生活经验,对军事理论课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缺少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军事缺乏具体感受,在课堂授课时存在知识盲点,只能照本宣科,难以进行课堂引导和知识延伸,教学效果不好。大部分学生因“专业课至上”的功利心理,导致他们忽视军事理论课育人作用,课堂学习只限于“被动应付”和“浑水摸鱼”,没有认识到军事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整体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的综合素质教育课。

  (二)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军事理论课大纲要求课堂教学要保证基本概念“准”,基本原理“透”,基本范例“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学必须由专业化师资力量来承担。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军事理论课通常由人文社科类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兼职老师承担教学工作,因缺乏系统、规范的军事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匮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在职称评定和晋升上只能挂靠其他学科类别,导致任课老师对职业发展的认同感不足,“学科边缘化”感受强烈,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军事理论教学主要以“粉笔+教材”、“合堂+视频”的灌输性课堂教学为主,即使少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也均以讲授型为主,“探究式”“引导式”“合作式”少有涉及。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编排形式单一,内容滞后,缺乏军事前沿和热点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专业背景差异,真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堂教学活动偏少,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实效性难以保证。

  (四)教学考核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要通过纸质测试结合平常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即便是网络平台学习考核也是以试题测试为主,考核模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缺少过程性考核,难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对国家、社会的热爱程度给予客观评价,考核结果片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即使发现教学问题,也很难及时进行修改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一)提高政治站住,加强课程认识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是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培养学生大格局思维、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四个自信”,提升国防教育成效的作用。将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督查体系,严格依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保障教学设施与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成立独立的军事课教研室,健全军事课教学管理机制,构建任课教师培训和思想政治引导体系,加强授课老师对军事理论课认识,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学生认识不足的问题前期加强课程开设利他性讲解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依托公共必修这一特点发现和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点,兼顾个性化施教,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军事教学实践,减少枯燥知识点罗列,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和重要性认识。

  (二)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确保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针对缺乏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来源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师范类大学与军事院校联合开设军事教育专业的规划,增加面向地方就业的军事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高校在做好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招聘的同时,选拔军事素养高、思想觉悟高、教学能力强、德才兼备教师向专业军事理论教师转化;以及接收既有专业的军事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军旅生活、工作经验的转业军官来校任教。更重要的是构建完善的军事理论课培训、考评体系,通过军校进修、课题研讨、驻地部队见习、以老带新等方式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针对军事理论课教师,制定专门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形成规范的晋升机制,给与应有的职称、职务待遇,增加职业发展认同感和幸福感,保持专业教师队伍稳定性。通过建立与奖金挂钩的教学考评,增加授课老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坚持“引进来”的战略,通过加强与驻地部队、军事院校的交流合作,把具有丰富军事实践和理论经验的军官或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吸纳到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队伍中来,打造专兼相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多措并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军事理论课单纯依靠网络平台学习或者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诉求问。需充分借鉴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理论,运用大数据、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手段,选择更容易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网络平台学习、线上交流互动、线下“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困惑的、整合性的学科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在线精品课程的学习分享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一流教师的优质资源,享受军事专家的讲解,通过军事专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点多面广”的军事理论知识相串联。学生通过难点、热点问题网络社区互动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加以教师针对性的引导,形成自身理论认识,同时辅以电子军事模拟和试题闯关测验等模块锻炼,在提高学生兴趣,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实现“玩中学”和“比着学”。针对学生基础和专业背景的不同,通过对学生课件学习和测评数据的智能监测和分析,兼顾学生个性化差异,判断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其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机结合,根据学生个体之间掌握理论知识程度的不同,适时推送不同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借鉴“翻转课堂”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彻底翻转,即课前学生带着学科问题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将知识主线的教学改造为问题主线的教学,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论题争辩、边体验边讨论、互动交流等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深度体验,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以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创建“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例如:伊拉克战争分析学习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有目的地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战争场景或者氛围中。根据学生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形成课程争论焦点和难点,再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解答来正确的解剖战争背景,掌握作战指挥背后的思路方法,分析高新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等。在“翻转课堂”沉浸式、投入式学习中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知识学习帮助者、问题的解惑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理论信息的加工者,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国际斗争形势,掌握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战争本质,形成个体军事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

  在新生军训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利用爱国教育基地和军事纪念馆开展爱国、拥军传承教育。二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军事技能实训,如军事搏击操训练、校内定向越野、军被大赛、校外素质拓展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三是邀请军事教授或专家,以“70年国庆阅兵军事武器讲解”“国产航母建造”等“中国故事”为主线进行专题讲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军、校联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队发展,开展国防和军事科技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军事理论教学成效。

  (四)探索考核新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通常把学期考核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直观评价,为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我们在传统考核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网络平台成绩考核(35%)、平时成绩考核(20%)、实践考核(20%)和期末考核(25%)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在大数据的分析下以学生参与网络课件学习、讨论、测试数据为基础界定网络平台成绩。以课堂纪律、表现、随堂测试成绩等界定平时成绩,以爱国主义情感和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等综合界定实践考核,以期末试卷或论文成绩界定期末考核成绩。以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情感与知识相结合,考核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客观、公正评价学习成效,完善军事理论课程评价体系。同时教师可实时根据网络平台数据和学生課堂、实践表现等及时获得教学情况反馈,发现教学问题,立刻进行修改和对教学过程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成效。

  三、小结

  军事理论课教学对于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军事理论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但目前在具体学校教学中各种不足和矛盾依然普遍存在,教学《大纲》要求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鉴于目前现状,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从思想、行动上重视军事理论教学,不断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开拓思路,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军事理论教学在育人体系与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7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卓有成效。但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防教育学学科正处于创生阶段,因此深入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对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方法论与一般方法层面初步探讨了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一、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二、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三)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融合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形成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 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三、结论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09.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9]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8

        【摘 要】信息化平台的实践探索,通过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力争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实现精品目标。

  【关键词】军事理论;网络课程;信息化

  全面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有效推进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同时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设,将改革的理论化为实践,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恰逢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校课程建设资助立项,要求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师资队伍;精选优化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健全的课程教学规范和课程管理制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完整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课程资源库,笔者想通过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使优秀教师以一当十;既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又有效推动师生互动;既能进行第一课堂教学,又能开拓第二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时代性。于是笔者决定着手开始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设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一)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传统课程的电子版,而要充分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对教育技术影响最深的有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时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诸要素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而应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好它们的顺序;教师不要把媒体仅当作单向传播的工具,而应主要作为情境创设、情感激励和认知的工具。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要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要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要善于把媒体作为一种探索、发现的工具以及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讨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当代大学生对军事科学极感兴趣,要想学好军事理论,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然而传统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防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难以适应现代化条件下军事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因此引入网络技术、探索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建设网络课程的意义

  1.开辟教育新阵地、新模式

  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平等交流,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发性的教育空间,原来教育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现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

  2.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主体地位空前突出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自主化成为一种趋势,自主选择教育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激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创造性

  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在瞬间完成,这就使学生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活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从而增强了培养创造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和优化了学生的智力和心力。

  4.促进终身学习

  军事理论网络教程中大量使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犹如身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课程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满足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心理需求,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构建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探索

  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主使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结构,一步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教师信箱或本网络课程提供的其他相关主题网站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网上答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就在学习者和教师的交流或者在协作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在网络教学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情感互动情境,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应在统一技术规范指导下,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一)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

  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体有三点:一是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本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其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其生理发展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其个体的心理变化开始向形成稳定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在外部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自主性强、选择性强、具有探索性和多元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已基本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并且学习目的明确。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基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备网上浏览、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以上共性外,还有一些特征:具有爱国心和责任感;女性偏爱英雄人物,男性则对战史、战例、武器兵库、时事热点具有浓厚兴趣,并有很强的表达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知识广博等等。

  3.收集教学素材 以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理论教程》、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以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收集各种与军事教育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媒体素材。来源主要为大型网站门户:TOM环球军事、新浪军事、中国军事、兵器知识、中军网、搜狐军事频道、CCTV军事频道等,并参考一些已发行的教学视频软件。

  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学生自主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4.选择开发工具

  本网络课程直接选用由南京大学天空教育根据大多数多媒体课程教学特点开发的通用网络教学网站――天空教室,该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制作功能、在线多媒体编辑功能,在线作业功能、学习资源组织功能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基础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期开发,不断积累教学内容,使网络教育的功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具体设计

  1.版面结构

  本网络课程采用结构清晰、简单易懂,便于使用者浏览的左右框架结构,左边是二级目录,点击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则可在当前页面的右侧浏览具体内容。此结构也方便浏览者掌握所处位置,寻找所需信息。同时考虑到长时间浏览易觉疲劳枯燥,因此选用蓝白基调,总体感觉轻松典雅。

  2.教学资源简介

  本系统大体上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我的桌面、我的课程、我的博客、我的网盘和成员服务。用户在网络课堂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用户界面。选择我的课程进入课程管理,选择需要实现的功能:资源、答疑、讨论、作业等。

  在课程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资源建设是重点。主要分为以下9个方面:

  课程介绍:展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本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种类和手段类型,让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大纲:详细列出各章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进度,便于学生自学。

  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军事知识、军事历史、军事将领、国防法规、军事标识、武器装备等阅读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视频资料:上传了55部军事题材的记录片、电影等。

  多媒体课件:将各章节多媒体课件上传共享,便于学生下载。

  作业习题:列出各章节参考作业习题,供师生选择。

  考核办法:介绍本课程作业、考试规定。

  参考网站:列出36个军事资讯网站和13个军事论坛网站。

  三、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

  制作完成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后,向试验班级下达《关于<军事理论>课程实施网络教学的通知》,告之学生本学期《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可以自由上网,进入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平台,自主阅读、交流;通过网络发布作业,学生一律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军事理论》课程作业专用纸(复印、打印无效)完成作业。面授辅导时,学生需按照课程表排定的时间到教室集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平时作业和面授辅导的考勤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学期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形式为书面、开卷。

  集中面授时,教师改变以往灌注式教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网络课程中制作好的大量图像和视频进行演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更集中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自学时,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靠自己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演示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布置学生学习主题和参考文献、网站,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通过天空教室课程管理中的用户统计,了解学生在线时间长短、关注度等自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为更好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与使用率,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和对部分班级学生的访谈调查进行统计研究。

  1.学习时间和频率

  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管理下载了登陆用户名及在线时间和登陆次数进行汇总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每次上网浏览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登陆次数达到5次以上,说明学生对这种学生方式比较感兴趣,也比较认可,主动自学的动机较强烈,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也存在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或是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和自身的信息素养。

  2.学习内容

  从各模块访问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资源的点击率最高,其次是任务、答疑和讨论。分析其原因,各模块的点击率跟学生兴趣、作业布置、知识点的重要度等有关。

  多媒体课件的点击率比较低,而视频资料的点击率则很高。通常学生会有选择性地将自己感兴趣的课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作为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参考资料,而下载电子教案则是为了省去做课堂笔记,方便考试复习。视频资料普遍受学生欢迎,这也是笔者事先预料到的结果,在后续完善中,笔者计划还将上传40多部优秀影像资料,力争达到100部。

  电子教材中点击率最高的是武器装备,最低的是国防法规。这说明学生更关注与现实更密切、具体的东西。由于制作时间紧,笔者整理的武器装备仅限图片、主要技术参数、研发过程等介绍,学生提出要增加战场表现的具体实例,这也是今后需完善的一个方向。 网络课程的交流信息主要集中“讨论”和“答疑”两个模块。学生会自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交流的欲望十分强烈,留言版、讨论版每天都有学生发言、讨论、浏览。不过从统计结果看,真正参与讨论的人少,看热闹的过客多,而且与学习无关的帖子也不少,尽管交流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工具,但仍需要教师今后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

  3.对部分学生的访谈

  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几次集中访谈,学生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全面。他们认为这种网络学习形式较以往课堂学习有很多优势:界面设计直观、醒目;课程内容充实;资源丰富,尤其是视频资源;课程交互形式多样;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迷航现象。有些学生建议对不同要求的知识内容要以不同符号突出显示,以便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求尽量简单,突出重点;对于交互也要遵循简单的原则。网络课程有一定的生命力,对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扩大协作学习规模、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对教师的促进体现

  授课教师每周三下午集中备课,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使用教学平台的得失,交流授课心得,提出改进建议等。通过定期交流,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们觉得这种教学方式适应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为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个人综合的发展,很多教师纷纷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研究学术动态。授课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研究,纷纷撰写教学心得论文,在学期末学生教学评价中,各位老师也取得较以往更高的得分。

  四、未来展望

  通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笔者发现师资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精选,师生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都极大吸引了学生。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Elaborate Course)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培养和建立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开发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才质量。

  由于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得较晚,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意义重大:既可以促进专家教授亲自走上讲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又能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免费公开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更多师生共享借鉴;通过建设网上教育基地进行专题教育,开展热点讨论,实现教育的网络渗透;网上社团、第二课堂便于学生自我教育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志翔,毛丹.单独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夏侃.交互式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6,8(4).

  [3]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9

  摘要:《军事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学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

  1.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教育对象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本质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1]没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就不可能有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在国防领域的集中体现,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积极的国家认同感、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所在。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国民思想教育。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性。[3]国防教育是增进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手段。

  3.国防教育影响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意识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国防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国家观念。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国家意识,因而就不可能产生爱国情感;没有国防观念的提高,就没有国家观念的强化,因而就不会有爱国主义的升华。[4]历史证明,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二、《军事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五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

  1.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战争和炮火的洗礼,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国防意识欠缺,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其国防意识和爱国、卫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一方面,对国防事业认知更为积极,情感更为热忱深厚。大学生爱国、卫国、强国的激情更为高涨,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防实践,无论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呈现出十分积极的变化。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尤其是几次大阅兵,使大学生对国防实践情感的认同与体验更为深刻、强烈,而且更具后续影响力。

  2.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要系统讲授军事理论课,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心理准备。

  三、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加强国防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夯实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国防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爱国事迹,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这正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的素材。通过国防历史文化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尤其是国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这些正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的共同底蕴。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蕴藏在国防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它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让他们接受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观念。

  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爱国主义信念。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播放国庆大阅兵、军事演习等纪录片,深刻阐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展现强大的武装力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振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从世界军事形势和现代国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例中,可以看到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国难史、民族屈辱史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中国国防史和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列举丰富的事例、战例,尤其要对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那段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分专题进行讲解,并辅以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这些都将促使他们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军事理论》中的战争史教育,大学生能更直接更集中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灾难,也曾战胜过无数次灾难,更深刻地感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6]

  2.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军事理论教学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把一些战例和相关事例作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其次,要抓住侧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中国国防部分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最后,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首先,从军事教育的性质上看,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军事学研究的是战争,战争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本身就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战事、沧桑满目的国家,任何一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都足以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其次,通过学习军事思想,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和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树立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责任感。最后,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和周边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能使学生了解到我军现有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3.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军事理论》课要增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增强其国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讲授我军武器装备,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部队或军队院校,参观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加强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坚持理论教学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相结合,如讲授近代国防历史时,可播放《甲午海战》等经典影片;讲授高技术战争时,可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片,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影片,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吸引力;提倡教学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就台海局势的现状,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统一思想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设立军事爱好者QQ群,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文荣.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J].国防,1996,(9).

  [2]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J].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10,第2版:163.

  [3][4]王联斌、汪安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5,(5).

  [5]刘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世纪桥,2007,(11).

  [6]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0

  【摘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及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的现实意义。先大概讲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再具体从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这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后,说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即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的各方面来进行阐述。并且,关于采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对待毛泽东军事思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现实意义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伴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声名鹊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外学术界对之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长期以来,经久不衰。

  一、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人民战争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2.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

  2、人民军队思想

  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了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其建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这支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着广大人民利益而建立、而战斗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2.这支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也执行工作队、生产队等革命政治所要求的其他任务。

  3.这支军队作为忠实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工具,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兵权只属于党,决不属于任何个人。

  4.这支军队实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5.这支军队实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建立自觉的严格的纪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这支军队要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7.这支军队要加强教育训练,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大力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新的技术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政素质。

  8.这支军队要加强军事科学研究,注重把自己的战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中国现代的军事科学。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2.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城市和地方的夺取或保守是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

  3.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

  4.实现歼灭战,必须审慎地选择打击方向和攻歼目标,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5.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6.力求主动,力避被动,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应慎重初战。

  7.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勇于近战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善于利用作战间隙休整部队,以利再战。

  8.立足现有装备战胜敌人,同时注重从作战缴获中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装备。

  9.把对敌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重视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军事打击的强大压力下开展有力的政治攻势,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敌人。

  10.大力组织支援前线,搞好后勤保障,切实做好人员和各种物资的动员补充工作及医疗救护工作。

  除了以上三点,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战争

  观及方法论,即毛泽东军事哲学等等。毛泽东在集中全党智慧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时,除了马列主义原理的指导外,确实批判地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家的思想,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兵学《孙子兵法》,列宁的军事著作《国家与革命》,《战争论》等等。毛泽东军事思想可谓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啊。

  三、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指出: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整个世界的军事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种种疑问:今天,信息化已经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否还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1、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思想及其战略战术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有些人认为人民战争思想已经没有指导意义,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围绕着人民战争思想展开的,其战争观和方法论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础。坚持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信息化战争已经来临的今天,战争的正义性仍然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带有决定意义的条件。美军入侵越南,除了原子弹外,所有的先进武器都用了,但失败了;苏军入侵阿富汗也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同样失败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性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胜利重要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人民完全不支持萨达姆政权。当然,我们也绝不能低估信息化武器的作用,但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若没有人们群众的支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片面地从战争的表面来看是不是人民战争,而应该看战争是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广大人民参加战争的内容、形式也可能随着战争形态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并没有减弱人民战争的作用。

  既然,在当今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具有巨大的作用,那么,我相信,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三湾改编开始就从政治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还阐述了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建军原则,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虽然学术界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在人民军队已夺取了政权的条件下,不宜再用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来概括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的职能,主张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表述来替代;人民军队的宗旨也应重新定位,应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但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理论,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不能动摇的,这一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是不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的。

  3、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很多,但核心的思想有两条:一是发展核武器,打破核讹诈;二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毛泽东对发展我国的核事业一直很重视,毛泽东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关于发展核武器的思想是:(1)我国一定要发展原子能事业;(2)自力更生,大力协同;(3)尊重外国专家,但也不能当贾桂(即奴才);(4)坚持防御方针,保卫世界和平。除了关注原子能事业外,毛泽东还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早在1950年9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毛泽东认为军队的建设要以“世界型”为客观标准,要求军队的现代化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毛泽东还提出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现代化,军政素质现代化,指挥机构现代化,军事理论现代化。毛泽东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当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科学领域的先进地位,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思进取。这里至少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待毛泽东军事思想搞“过时论”是不实事求是的但采取“两个凡是”或“顶峰论”的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本身是个动态的发展体系,其中某些具体的军事方针过去是有效的,在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展的今天就不见得有现实意义。(2)对于毛泽东晚年偏离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些思想,我们要有自己的分析。总之,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和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注重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1997年版

  (2)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1993年·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

  (4)朱柏清.《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日南国》.2008年9月(总第103期)

  (5)罗雪萍.《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1

  又一批莘莘学子踏入了西安工业大学的校门,真正的向高中生活挥手告别,去融入这样一个新的环境。在这里,重新认识到了应该怎么去面对一个现实的社会,怎样去与人交流沟通,经过一学期的在校学习,一点点的熟悉了这里,也熟悉了这种生活方式。2009年春季,这一学期,我们开了军事理论课,让我们在认知自己认知社会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祖国在社会上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军事究竟在世界上是怎样一个排名,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要去学习并且学好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总,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肩负着振兴中国,保卫祖国的重任,并且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能够在第一时间成为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

  为期不长的军事理论课,从多个项目中,让我们对当代国内以及国际军事情况,都有了初步了解。

  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的国防建设。主要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国防概况;中国的武装力量体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中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国防法规;国防精神。

  (2)军事思想概述。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外国军事思想。

  (3)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主要讲授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格局,世界军事形势势的演变,当前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况,世界主要国家的防务政策,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势力与国家安全等。

  (4)军事高技术。主要讲授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讲授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用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研制峙中的新概念武器技术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5)高技术局部战争。主要讲授高技术局部战争概念,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样式,新“三打三防”,人民防空以及如何迎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挑战。

  对中国而言,拥有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国,自古就涉及到了战争,就涉及到了军事,再逐渐为现代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当代则是以现代化战争为主流,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而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的战争,也就是我们军事理论中所提到的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信息化战争,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提出要打高技术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成果的验证,所以战争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我个人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变化,主要有这么几个大的因素。先是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对战争形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今天讲的信息化战争,是受信息时代推动。二是科学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向来是推动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发展和变化的助推器,是原动力。我们都知道,没有核技术就没有核武器,没有核武器也就没有火箭部队和导弹部队,当然也就没有核作战理论。另外一个动因就是军事变革的孕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要求编制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编制体制的改变,也要求军事理论进行创新,进而要求整个军队进行变化,这样的一切变化就构成了今天所面临的军事局面。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军事理论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毕竟祖国的一个时期,我们将成为主宰,学习军事理论,提高自身军事思想,时刻做到有能力在危急时刻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也需要通过军事训练去提高自身外在的攻击防御能力,由内而外,综合提高。这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2

  摘 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一、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体量小便于制作、传播从而等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微课融入到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从中得到益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视频学习是一种灵活自主式的学习,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遇到听不懂的,可以多次重复观看,疑问解决了,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二、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微课学生才愿意认真学习,才能让军事理论微课的优势得以发挥,这就需要定期对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如果有的内容已经与现实不相符合了,就要及时进行更新,对于国际战略形势等内容变化较大的部分,每半年就需要检测是否需要。为保证微课的质量,需要有一支精干的教学团队合力构建精品军事理论在线课程,同心协力设计、开发、维护课程,才能保持课程的强大生命力。 

      (三)组织高水平师资团队,打造系列精品微课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3)授课教师要充满感情,这样才有激情、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思考,也就是说微课不但要实现知识内容的可视化,而且还要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4)教学内容尽量用情境的方式带入,教学重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这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重要方法;

  (5)微课学习的设计不能仅限于微课视频的时长(如5分钟-8分钟),还要在视频内或视频外附上问题、练习的设计,进而使学生在微课视频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有深度的、连续的学习过程;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3]马雯瑫.基于SPOC平台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4):98-100.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5]崔永霞,朱贞翊,陈芳媛.基于微课的素质教育新模式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8-40.

  [6]石虎.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1-31.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3

  【摘要】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融合了全球新军事革命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内容,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军事科技应用;既涉及军事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又涉及工学和理学。

   【关键词】军事理论高校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61-01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2.构建互动式、典型性案例教学法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构建个性化、多样化专题教学法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4.构建问题型、讨论型启发式教学法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5.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6.建设集授课、自学、交流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网站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7.结语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目前已经逐渐象征着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此来促进引导部队把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逐渐对外公开,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努力的完善。文章对我国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主要方法,并对不同定价模式的选用提出依据。

  [关键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装备

  1前言

  目前,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对于我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军队装备技术的升级,国防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我国国防技术在创新方面的标志,因此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定价模式进行研究,来促进指导对国防知识产权实践定价的工作。[1]对国防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的估价,对于我国军队国防科技水平的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直接影响到国防知识产权的各方利益。有效保障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合理性,对于军队装备的研发、运用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对装备价格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以及对定价模式的分析

  21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其定价管理的相关研究没有全面进行,不够完善。针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方法相对来说也不够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家各个单位方面的标准没有得到统一,这对于实际的定价工作来说极为不利。

  对于知识产权的定价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知识产权的转让方面。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在转让运用状态下进行评估定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由国家出钱投资进行开发,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对此具有无偿使用的权力。所以在这方面的估价上,相关持有该知识产权的单位应当将此知识产权无偿转用给国家相关单位部门。[2]②对于其他单位自主投资研发而形成的知识产权,在转让过程中需要双方对此进行协商,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一次性的定价,或者是从相关的产品销售而获得的收入中收取额定的比例,这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得较少。③对于知识产权的创造单位,其坚持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对外进行转让。

  22对我国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模式的分析

  国防知识产权的相关定价,应当取决于该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上,对其进行价格评估工作应当建立在其价值高低的基础之上。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相关知识产权的定价评估发展滞后,通常情况下,因为知识产权不是实物,仅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对其进行定价工作充满了困难。知识产权本身具有一定的壟断特点,并且对经济、技术、管理以及法律等因素都有所涉及,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困难。[3]对于知识产权的定价工作来说,要注重其未来的收益,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不应当是对其研发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进行评估,而是要对其潜在的价值进行评估,正是这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使得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也存在了不确定性。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定价方法是沿用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这些方法自身在进行评估工作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样也为知识产权的定价带来了困难。

  3我国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模式

  31成本定价

  成本法是将知识产权在过去以及现在所耗费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的技术经济资料作为定价依据,以此来对相关国防知识产权进行价格评估。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对以物化劳动作为主体的装备进行定价,定价过程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不过该方法对于智力劳动形成的国防知识产权定价并不完全适用。国防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往往和其研发的成本之间联系不大,知识产权是一种创新研发而得到的结果,其实际运用带来的效果与其在研发过程中投入的成本是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的。[4]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很有可能对创新过程投入了较高的成本而没有实际得到相应的成果,也有可能没有进行较多的成本投入而得到了创新成果,因此依靠成本来对智力劳动形成的知识产权进行定价是极为不准确的。

  32市场定价

  市场法是根据目前市场中已经存在的价格来进行判断,或者是以相似的技术经济资料作为依据来进行价格评定。对于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分析,要将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相似技术作为参考,评估对该知识产权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有效对知识产权定价进行调整,确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国防知识产权定价。不过这种方法

  在使用是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市场中必须要存在相关类似的技术参考资料,同时对价格影响的因素要足够明确而且可以量化处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对国防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才算是合理科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3收益定价

  收益法是对知识产权在未来存在的收益进行合理评估,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折算,最后评估出该知识产权的总体价值。这种方法的定价值取决于知识产权在使用后而产生的收益来决定,对其研发投入的成本不予考虑。[5]该方法在使用时应当对预期的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同时知识产权的拥有者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然而国防知识产权的价值未必是由市场收益而决定的,其研发的目的往往并不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市场经济收益,而是以提高军队武器装备作为研发创新的目的,因此收益法在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方面并不是十分适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国防知识产权的合理定价对于提高我国国防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目前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管理模式上相对滞后,对相关定价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研讨,针对于我国的国情现状,来选择适合我国的定价方式,科学合理地对国防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定价,促进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07.

  [2]姜洁.论效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6(3):34-35.

  [3]郭金林.企业产权契约与公司治理结构一演进与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90-100.

  [4]王桂月,王树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12):194-196.

  [5]郑绍钰.武器装备建设面临自主知识产权不利环境分析[J].装备学院学报,2016(3):34-36.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5

       【摘 要】信息化平台的实践探索,通过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力争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实现精品目标。

  【关键词】军事理论;网络课程;信息化

  全面加强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对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一直在思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有效推进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规范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同时针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设,将改革的理论化为实践,在课程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恰逢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校课程建设资助立项,要求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课程师资队伍;精选优化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健全的课程教学规范和课程管理制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完整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课程资源库,笔者想通过校园网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使优秀教师以一当十;既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又有效推动师生互动;既能进行第一课堂教学,又能开拓第二课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时代性。于是笔者决定着手开始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设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一)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传统课程的电子版,而要充分体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对教育技术影响最深的有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时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等诸要素的关系。教师不应把学习者看作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而应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好它们的顺序;教师不要把媒体仅当作单向传播的工具,而应主要作为情境创设、情感激励和认知的工具。而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要理解各部分的内容,还要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习者要善于把媒体作为一种探索、发现的工具以及与同学或者老师交流、讨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

  当代大学生对军事科学极感兴趣,要想学好军事理论,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然而传统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防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难以适应现代化条件下军事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因此引入网络技术、探索教育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建设网络课程的意义

  1.开辟教育新阵地、新模式

  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由上网,平等交流,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发性的教育空间,原来教育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现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

  2.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主体地位空前突出

  网络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教师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调整和更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自主化成为一种趋势,自主选择教育内容、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激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创造性

  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在瞬间完成,这就使学生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活跃,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从而增强了培养创造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和优化了学生的智力和心力。

  4.促进终身学习

  军事理论网络教程中大量使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犹如身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课程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大大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满足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心理需求,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构建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探索

  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自主使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结构,一步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教师信箱或本网络课程提供的其他相关主题网站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网上答疑、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就在学习者和教师的交流或者在协作小组中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中进行。这样就可以在网络教学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情感互动情境,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应充分体现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应在统一技术规范指导下,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

  (一)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

  建设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国防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体有三点:一是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本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大学生,其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其生理发展已接近或完全完成,其个体的心理变化开始向形成稳定的个性发展,具体表现在外部动机趋弱、成就动机增强、自主性强、选择性强、具有探索性和多元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已基本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并且学习目的明确。另外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基本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备网上浏览、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以上共性外,还有一些特征:具有爱国心和责任感;女性偏爱英雄人物,男性则对战史、战例、武器兵库、时事热点具有浓厚兴趣,并有很强的表达欲;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知识广博等等。

  3.收集教学素材 以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军事理论教程》、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蓝本,并收集各种与军事教育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媒体素材。来源主要为大型网站门户:TOM环球军事、新浪军事、中国军事、兵器知识、中军网、搜狐军事频道、CCTV军事频道等,并参考一些已发行的教学视频软件。

  在军事理论网络课程设计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学生自主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4.选择开发工具

  本网络课程直接选用由南京大学天空教育根据大多数多媒体课程教学特点开发的通用网络教学网站――天空教室,该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制作功能、在线多媒体编辑功能,在线作业功能、学习资源组织功能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基础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二期开发,不断积累教学内容,使网络教育的功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具体设计

  1.版面结构

  本网络课程采用结构清晰、简单易懂,便于使用者浏览的左右框架结构,左边是二级目录,点击一级目录下的二级目录,则可在当前页面的右侧浏览具体内容。此结构也方便浏览者掌握所处位置,寻找所需信息。同时考虑到长时间浏览易觉疲劳枯燥,因此选用蓝白基调,总体感觉轻松典雅。

  2.教学资源简介

  本系统大体上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我的桌面、我的课程、我的博客、我的网盘和成员服务。用户在网络课堂首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用户界面。选择我的课程进入课程管理,选择需要实现的功能:资源、答疑、讨论、作业等。

  在课程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资源建设是重点。主要分为以下9个方面:

  课程介绍:展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本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种类和手段类型,让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大纲:详细列出各章节学习重点、难点及教学进度,便于学生自学。

  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军事知识、军事历史、军事将领、国防法规、军事标识、武器装备等阅读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视频资料:上传了55部军事题材的记录片、电影等。

  多媒体课件:将各章节多媒体课件上传共享,便于学生下载。

  作业习题:列出各章节参考作业习题,供师生选择。

  考核办法:介绍本课程作业、考试规定。

  参考网站:列出36个军事资讯网站和13个军事论坛网站。

  三、军事理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

  制作完成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后,向试验班级下达《关于<军事理论>课程实施网络教学的通知》,告之学生本学期《军事理论》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可以自由上网,进入军事理论网络课程平台,自主阅读、交流;通过网络发布作业,学生一律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军事理论》课程作业专用纸(复印、打印无效)完成作业。面授辅导时,学生需按照课程表排定的时间到教室集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平时作业和面授辅导的考勤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学期结束时,学校统一组织考试,考试形式为书面、开卷。

  集中面授时,教师改变以往灌注式教学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网络课程中制作好的大量图像和视频进行演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更集中的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自学时,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靠自己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演示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布置学生学习主题和参考文献、网站,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可通过天空教室课程管理中的用户统计,了解学生在线时间长短、关注度等自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在线回答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为更好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与使用率,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系统分析和对部分班级学生的访谈调查进行统计研究。

  1.学习时间和频率

  笔者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管理下载了登陆用户名及在线时间和登陆次数进行汇总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每次上网浏览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登陆次数达到5次以上,说明学生对这种学生方式比较感兴趣,也比较认可,主动自学的动机较强烈,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风格。也存在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或是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和自身的信息素养。

  2.学习内容

  从各模块访问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资源的点击率最高,其次是任务、答疑和讨论。分析其原因,各模块的点击率跟学生兴趣、作业布置、知识点的重要度等有关。

  多媒体课件的点击率比较低,而视频资料的点击率则很高。通常学生会有选择性地将自己感兴趣的课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作为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参考资料,而下载电子教案则是为了省去做课堂笔记,方便考试复习。视频资料普遍受学生欢迎,这也是笔者事先预料到的结果,在后续完善中,笔者计划还将上传40多部优秀影像资料,力争达到100部。

  电子教材中点击率最高的是武器装备,最低的是国防法规。这说明学生更关注与现实更密切、具体的东西。由于制作时间紧,笔者整理的武器装备仅限图片、主要技术参数、研发过程等介绍,学生提出要增加战场表现的具体实例,这也是今后需完善的一个方向。 网络课程的交流信息主要集中“讨论”和“答疑”两个模块。学生会自发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学生交流的欲望十分强烈,留言版、讨论版每天都有学生发言、讨论、浏览。不过从统计结果看,真正参与讨论的人少,看热闹的过客多,而且与学习无关的帖子也不少,尽管交流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互动工具,但仍需要教师今后加强管理、监督和引导。

  3.对部分学生的访谈

  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几次集中访谈,学生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全面。他们认为这种网络学习形式较以往课堂学习有很多优势:界面设计直观、醒目;课程内容充实;资源丰富,尤其是视频资源;课程交互形式多样;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迷航现象。有些学生建议对不同要求的知识内容要以不同符号突出显示,以便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求尽量简单,突出重点;对于交互也要遵循简单的原则。网络课程有一定的生命力,对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扩大协作学习规模、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对教师的促进体现

  授课教师每周三下午集中备课,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使用教学平台的得失,交流授课心得,提出改进建议等。通过定期交流,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们觉得这种教学方式适应科技信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仅为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个人综合的发展,很多教师纷纷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教育理论,关注学生心理,研究学术动态。授课教师十分注重教学研究,纷纷撰写教学心得论文,在学期末学生教学评价中,各位老师也取得较以往更高的得分。

  四、未来展望

  通过军事理论网络课程的建设,笔者发现师资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精选,师生课内课外的互动交流都极大吸引了学生。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说明,精品课程(Elaborate Course)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指导思想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培养和建立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开发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才质量。

  由于军事理论课程开设得较晚,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建设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中意义重大:既可以促进专家教授亲自走上讲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又能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免费公开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更多师生共享借鉴;通过建设网上教育基地进行专题教育,开展热点讨论,实现教育的网络渗透;网上社团、第二课堂便于学生自我教育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志翔,毛丹.单独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3).

  [2]夏侃.交互式教学法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运用[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xx,8(4).

  [3]刘浩波.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6

  摘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产生缘起于古希腊时期的广场政治,后来逐渐由一体走向分離。当代许多学者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重点着眼于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梳理,以及该理论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殊不知,理论之争往往不仅仅在于两个理论之间的单纯对立关系,而是由其背后多个理论相互支撑的理论群进行博弈的结果。双方此消彼长,更能顺势者方能占据上风。自由主义自古至今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他相关理论并驾齐驱的。

   关键词:国家;社会;自由主义;法团主义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035-0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政治哲学从规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生活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如何扮演的问题;政治科学则从经验分析出发,对国家和社会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进行了不断的探讨。笔者认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论争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论争息息相关,如何认识并把握其内在规律对提高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一、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状况简述

   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颇多,观点多与学者自身研究背景相关。王建生在《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1]中从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分别来论述每个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其中,前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由“一元论”转向“二元论”;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复杂,“对立性”与“同一性”并存;到了后工业化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理论体系。庞金友在《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2]中提出了国家路线和社会路线是研究近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两条路径,这两条路线的极端形式分别是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主张的消极国家观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具有温和性的国家社会关系。罗兴佐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3]中探讨和区分了中国在1949年前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李世书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4]中对国家和社会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然后通过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比较,得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由同一走向分离的结论。连朝毅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调适及其发展辩证法》[5]中提出治理理论致力于探索和开拓一种调适当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新样式,但治理理论下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共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能式微。黄冬娅更偏向抗争政治的研究,她在《国家如何塑造抗争政治——关于社会抗争中国家角色的研究评述》中主张将抗争政治研究中的国家区分为“稳定的政治结构”“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变化的政治背景”这三个概念层次,进而讨论这三个概念层次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笔者在借鉴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进行了仔细的爬梳,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

   (一)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起源

   在古希腊时期,由于城邦功能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国家与社会的划界尚不明确。古希腊的城邦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城市,它是一个政治实体,以神庙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独立的城堡和周围的村社组成。彼时,国家与社会功能尚未剥离,对于生活在城邦中的公民而言,城邦兼具着国家和社会两种属性。一方面,公民依赖于城邦提供的稳定和安全的环境来维持生存;另一方面,城邦是公民阶层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公民在此参与公共活动。在城邦中,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于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顾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6]316。因此,在古希腊,义务优先、道德至上是公民身份最显著的特征。理想的好公民必须把公共事务放在第一位,将公共利益置于私利之上,并通过承担公共职位、参与公共事务来体现自身价值。

   (二)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古希腊将参与公共事务看作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情况在古罗马时期大有改观,古罗马将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视为公民的权利,这种转变归因于古罗马时期更加注重法律的传统。随着古罗马不断扩张而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在帝国内部事务的处理上也更具复杂性。第一,公民身份的划定问题。由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帝国的公民身份由平民扩展到被征服的外邦人群体,最后演化成了具有一种普适性的身份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罗马的文化更具包容性。第二,民主的实施情况。随着新征服外邦人口的不断注入,公民阶层不断扩大,继续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已达不到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成效,于是在古罗马时期由间接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公民不再像古希腊时期那样注重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转而把活动视角由公共领域转入私人领域,去争取各种权利,并最终在法律层面上得以保障,这是古罗马时期国家与社会逐渐分离的源头。由于国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与社会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分化,并在启蒙运动时期完成彻底分离。

   三、国家与社会关系背后的理论之争

   (一)国家社会关系与自由主义的演进历程

   尽管自由的概念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就已存在,但是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却是近代以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自由主义的历史演进中,不同的思想家们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自由主义的这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保守自由主义或者称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自从自由主义诞生之后,它的命运就同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古典自由主义中的社会本位思想

   在启蒙运动之后,国家与社会彻底地完成了分离,同时期的自由主义也进入了古典自由主义阶段。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思想家有洛克、亚当·斯密、边沁、密尔等,其中,在许多西方政治哲学史家的笔下,洛克被推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人。古典自由主义者们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提出了“有限政府”的观点,提倡消极自由。其中,洛克通过从自然状态推导出社会契约理论,从逻辑上确定了国家的消极地位。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为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保护社会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政府的合法性仅仅在于不违背社会成员的意志、不掠夺和侵吞公民的个人财产。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则通过倡导“自由放任主义”发展了洛克的经济自由思想。古典自由主义在国家与社会完成分野之后,不断加剧着社会相对于国家的分殊性。 2.新自由主义与国家适度干预

   古典自由主义提倡的“消极自由”在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适应资产阶级新的政治要求,于是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应运而生。新自由主义是英国哲学家T.H.格林、霍布豪斯、凯恩斯等人对古典自由主义所做的修正和改造。T.H.格林对自由主义做出新的解释,他认为自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或能力,人们依靠这种力量去做值得做的事或享有值得享有的东西。自由不仅仅是个人不受国家与社会的压制和奴役,更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新时期英国人应当实现的、最理想的自由。他主张国家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增强国家权力,扩大国家干预范围,压制可能侵害个人自由的行为,才能促进个人能力的发挥和自由的增长。因此,国家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T.H.格林的政治思想被凯恩斯所借鉴。凯恩斯对以往美国放任自由的政策提出质疑,并且建议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途径去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并进而提出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国家在这一阶段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3.新古典自由主义与国家角色的衰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自由主义提倡的国家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思路解决了自由市场的失序局面,从而缓解了自由资本主义引发的经济危机。但后期“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进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福利国家中的平等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惰性问题,这使得人们对新自由主义进行重新审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自由主义应势而起,开始诊断这些复杂问题。新古典自由主义的诞生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思想家们对国家大规模掌控经济的“极权主义”的焦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福利国家引发的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的担心。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哈耶克、诺齐克等人。其中,哈耶克提出“在安排我们的事务时,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力量,而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这个基本原则能够做千变万化的应用”[7]。

   (二)多元主義与法团主义之争

   除了与自由主义的发展并行不悖之外,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背后还有一对相互竞争的理论——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多元主义为社会主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认为社会在与国家的互动中占据着更加主动的地位。在多元主义者看来,政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而非国家,社会由自愿者利益集团组成,这些利益集团自身不图谋组织或取代政府,但它的积极行动对政府构成压力[8]3。法团主义则代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国家立场。持法团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国家始终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元主义假设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它甚至无法自行解决社会分殊权利的众多冲突。因此,法团主义建构的前提,是利益团体的分化,它是对利益团体政治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整合方案[8]175。

   从表面上看,法团主义似乎是为了完成多元主义假设下的“第三重目标”即“使利益集团能够有效地影响国家政策之方向”而生,因此有人说“法团主义是多元主义的变体”。但是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多元主义是社会独立于国家地位的主动性行为,而法团主义则强调社会是在国家的整合和控制下被动参与的一部分,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家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四、结语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迈克尔·伯恩哈德根据国家与社会力量强弱的对比提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一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二是强国家——弱社会模式;三是弱国家——强社会模式;四是弱国家——弱社会模式。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一般只是拿强国家——弱社会或者弱国家——强社会这两种理论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进行两者之间的对立研究,这种研究带有一种明显的零和博弈的视角,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力量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仔细斟酌,这种思考是带有缺陷的,它把国家与社会置于相互冲突的位置加以讨论。

   但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潜在的互动关系,如马宝成提出的“互强型的国际与社会关系”[9],可见二者既可以相互促进,也能相互制约。国家与社会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将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反之,国家与社会关系处理不当反而会危及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因此,有必要认识和把握国家社会关系背后的理论并加以合理利用,方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达到国家实现高效治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生.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流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J].天津社会科学,2006(6).

   [3]罗兴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4).

   [4]李世书.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05(12).

   [5]连朝毅.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当代调适及其发展辩证法——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范式的“治理”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6(2).

   [6][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闫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张静.法团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马宝成.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村级治理的模式选择[J].政治学研究,2004(6).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17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3-0020-02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一、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增强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2]王伦,柳炳祥,汪国昌,等.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对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5(32):293-294.

   [3]马淑君.浅析军事理论学习对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培养[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0-72.

   [4]付强.强化军事理论课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使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7-129.

   [5]沈莉萍,张伟东.大学生德育路径研究:基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视角[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9-41.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7]陈石军.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科教导刊,2016(9):68-69.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lunwen/42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