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博思】

关于性的网站篇(1):中国诗歌的暗示性_2000字

  中国诗歌相比于外国诗歌,最广为认知的区别便是它的暗示性了。
  早在《诗经》出现,文字刚刚成熟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能用“赋比兴”的手法将像“求子不得,辗转反侧”、“宛在水中央”的心情,用雎鸠的叫声和穿过茫茫蒹葭,道阻且长来委婉地表示出来。后世的田园诗、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讽喻诗、言志诗无一不继承发扬了这一特点。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钱钟书如是说。中国诗人暗示的方法之多,题材之广,实在不是我所能掌握的。因此,我只想从“意象”这一角度,浅析中国诗歌的暗示性。
  意象对于诗歌的作用,表现最直接的是它能够构建一首诗歌的基调,也就是为诗里其他的内容烘托出一个特定的氛围。这种作用很像我们打出租车的时候,往往一进入车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太一样的氛围。如果司机非常沉默寡言,车里没有任何背景音乐,我们就会感受到压抑的气氛;反之,如果司机很热情,车里放这轻松的音乐,车里的气氛就是温暖的。意象也是如此。举个粗糙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山、水、禾苗、人家几个词并排放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的连接,我们也能联想出一幅山野乡村的景象,而且,禾苗的嫩绿,山间清新的空气,流动的水,劳作的人会使这个景象显得欣欣向荣,营造了一个很轻松、欢快的氛围。意象所营造的这个特定的氛围十分关键。如果此时诗人处在我们上述的那个山野乡村中,他的心情多半和那个很轻松欢快的氛围一致,而不太可能是阴郁痛苦的,除非他再用转折的诗句。
  因为这个氛围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甚至暗示了诗歌的内容,进而暗示诗歌的主题。
  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正是用意象暗示情感的好例。“古道”见得坎坷“西风”见得强劲而寒冷“瘦马”见得贫而无力“夕阳”见得光热微弱“断肠人”见得失意致及。几个词创造了一幅失意的断肠人骑一匹体弱的瘦马,顶着风,在被踏的坚硬却不够平坦的古道上缓缓前行,在微弱的夕阳下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的图景。那作者的心情大概就像骑马人那样凄凉、失意,感到希望的飘渺,但又隐约觉得内心中有东西在呐喊。能够将这么丰富的情感如此精炼地表达,意象的暗示真可谓功不可没。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情感不用意象,我们尚且还可以表述,但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情感,不用意象来暗示,几乎是无法表达的。“向晚”给人一种淡淡的压抑;“古原”给人一种旷野沧桑之感;“夕阳”灿烂迤逦而宏大,使人流连;“黄昏”太阳光热渐收,让人感到消逝的哀伤。由于他通篇没有提到任何其他的人,我们就会觉得是他独行到一片古老的原野上,夕阳将天、古原与他都染成金色;他静静地矗立在那片高原上,看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蒋勋先生将这解释为孤独。可是这好像也不是一般意义上脱离人群的孤独,是另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孤独。意象在此诗中构建了一个我们在生活中体验过的场景(可能不是完整的,而是由一些碎片式的场景拼凑起来的),从而在相似的情景、氛围下,引发我们自己体验过的情感,来暗示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把丰富、含混的情感精准地传达给读者。
  至于意象暗示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例子也非常多。
  譬如从屈原起,香草、美人就成为忠臣、君王的代名词,常用于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又如梅、兰、竹、菊,出现这些意象是,诗人往往要咏物抒怀,暗示自己高尚的情操。
  不过我认为用意象暗示诗歌的内容和主题,用得最好的,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单从题目上看,春、江、花、月、夜五个词本身就营造了一个静美的意境。但这远不是春、江、花、月、夜这些意象的用意。事实上,春、江、花、月、夜指的是分别关于它们的五个主题。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主题是月、江、春。从它们的使用频率上也可以看出来——月12次,江12次,春4次。这三个意象其实分别可以传达很多种情感,表达很多个主题,但张若虚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挖掘了它们的哲学意义。
  月、日、星辰之类的天体,在古人心中都是非常神奇的,它们是永恒的,地球上的一切千变万化似乎都与它们没有关系;它们又是遥不可知的;可是它们又是那么地迷人。特别是月亮,那样皎洁、明净。基于这种认识,月亮很容易使人在凝视它的时候,唤起对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它的起源?那种深远的遐想。因此月在此是可以暗示本源与永恒的。
  江的暗示性也是类似的。那滔滔的江水展示着人类不可企及的大自然的力量。人在大江大河面前,才真正会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而这种超凡的力量似乎永远不会消失,好像从“时间”诞生开始,就已经开始拍击着,并且将持续到永远。在华夏民族没有到达青藏高原之前,更是不知这种力量的源头。孔子的一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更是把这一意象引向了对于人的生命短暂的哀叹。所以,“江”在此也能够暗示本源和永恒,并且可以暗示人的生命易逝而江水永恒的主题。
  “春”在此既暗示了“青春”这个主题,也暗示了“绚烂”。“春”和皎洁的“月”组合在一起,减淡了“江”所带来的哀思,达到了哀而不伤的效果。
  我觉得“月”“江”“春”三个意象的独到运用是此文能够以单篇压倒全唐的重要因素。
  钱钟书用这样一段话来阐述中国诗的简短,我想,用在意象之于中国诗歌的暗示性上,倒也贴切——“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意象正是这样用寥寥数语创造无穷的意蕴的。

关于性的网站篇(2):人与其性_650字


  人,一个由猿猴所进化而来的物种。一个经历了数十亿年的蜕变数十亿年的纠错,改正而化来的物种,或许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但这是事实么。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人的感知世界,精神海洋。都注定人会是一个感性的生物。而这一点又被称之为人性,
  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同样,它也成为了人致命之缺点之一。
  由此可知,人性决定了人的一生也决定了其处事待人的方法。
  但每个人诞生于人世时,并无人性之分。而最终导致差异的原因我认为是外界的环境所造成的
  何为外界环境?无非就是家人,亲友等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父母的教育
  有一句话叫三岁定一生这句话难道不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么,人的性格,在出生时就如同是一把泥,而将之塑成型塑成什么型塑的好不好都是由父母的教育决定的如果一个家庭中父夜不归宿,终日鬼混,母亦红杏出墙,不知廉耻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怎么会不受任何影响呢而在这种不负责任的家庭中又怎么能培育出一个国家栋梁呢。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有这么一部分天之骄子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无论外界条件如何他们总能废寝忘食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这些无疑是世世代代人们所传颂的英雄。
  这个世界同样也是平衡的有那么一群人同样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出身极好即使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却给予了其极大地关爱努力将他们塑好但是烂泥扶不上墙他们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终将辜负其父母辜负社会成为社会的蛀虫成为上帝造人过程中的败笔
  没错人性是有缺憾但正是这缺憾造就了我们的七情六欲让我们可以感受这人间冷暖感受这个谜一般的。
 
    初三:

关于性的网站篇(3):性子急的小狼_500字

  小动物们正在游戏,小狼想玩荡秋千,可是,有好多人排着队那。性子急的小狼特别着急,他想:不行,我得冲上去。实在是太慢啦!然后他(呼——)一声冲上去。可是——竟然被刚荡下来的小猴弄伤了。
  这次是小狼在玩皮球,不小心把皮球拍到了马路上,急性子的小狼直接冲上去,(丝——)幸好司机停住了,否则,小狼就会被压死了。
  这次是乘公交,看着长长的车队,小狼又着急了。直接跑到公路上(滴——)小朋友,你们猜猜怎么样了?
  小狼的腿受伤了,他再也急不起来了。
    四年级:李李

关于性的网站篇(4):让人性的光辉尽情闪耀_1500字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只不过是一个为生计而忙碌的小民,没有诗人那种伟大的境界,但这几天,一股莫名的情绪在我心里流动,令我不自觉地惦念着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5月12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热泪冲破自己尘封已久的眼睛,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同胞灾难中的感同身受,让所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了哀伤的眼泪。
  “他们的灾难,是为而你发生。”这句哲人说的话,在安定年代人们或许未能深明其中真义,但在多灾多难之秋,隐晦在深处的人性光辉便会骤然闪耀,指引着人们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举国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民众身上凝聚,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民众心里蔓延。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杂音,只有逝者默念,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的声音;这个时候,神州大地处处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动作,传递着同一种心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献上一点爱心。而在灾区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更是让我淆然泪下,这一次是因感动而流泪。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在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救援人员发现一位教师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还活着学生,望着已经遇难的教师而哭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师的名字——谭千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心中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淌。
  在绵阳的一个援救现场,一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战士们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几乎等于送死。但几个战士还是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一个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这样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在那片神伤的天空中吹奏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而在同一片天空下,神州大地上全国民众守望相助的悲悯情怀、以及传递着温暖的行动,同样令人触动。灾难后,我们看到平时锱铢必较的出租车司机们,放下手中生意,自发地奔赴灾区帮助救灾;我们看到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工来到献血屋前排队,“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没有钱就‘出点血’。”;甚至以拾垃圾为生的老婆婆都要为灾区捐上自己辛苦赚来的一元几角钱……谁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减弱,谁说我们的国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温总理那悲切而坚定的脸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充满温情而又坚毅性格的最好体现。有了这种性格,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灾难不能战胜的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如我们栖居的地球那样,表面坚冷,内心炙热。发生在灾难背后的一幕幕温情故事,告诫着我,不要再为自己的冷漠,找个“世界冷漠”的理由;不要再让自己的麻木,找个“生活奔波”的理由。因为这个世上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就像太阳,不管晴天雨天,都会从东方升起。我们唯一要做的,是拨开天空的乌云,把阳光当成温暖我们每一颗心灵的永恒力量。让隐晦在深处的人性光辉尽情闪耀吧!无论是安定年代,还是灾难年代。

关于性的网站篇(5):写作,进行深入性的思维


  今晚讲课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深入性的思维。
  如何进行深入性的思维。关于这个话题的缘起,是因为白天讲课时讲到了“写大以小”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想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讲这个“小”的问题,既关系到写作,也关系到观察,更关系到人的思维。对于大人而言,关系到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对于孩子而言,关系到思维训练的方式、方向。
  随意问几个问题,大家可以试回答,这相当于孩子在问我们问题,我们应如何回答。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汽车?汽车为什么会动?
  刚才有妈妈回答:因为有轮子,所以汽车会动。那么,如果没有发动机,只有轮子的话,车会动吗?如果有汽油、有发动机,但没有人开,汽车会动吗?有汽油、有发动机、有人开,但没有路,能开吗?所以,我们刚才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苹果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我们怎么样来为孩子说明一杯水是甜的?我们可以在一杯水里放上一勺糖,如果觉得不甜,可以加上一勺;如果还觉得不甜,再加上一勺……一直加到感觉甜为止。那么,什么是甜呢?我们换一种试验方式,或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原来我们在一杯水里加了两勺糖,感觉这水是甜的,现在我们问:如果加一勺是甜的,加四分之一勺呢?加八分之一勺呢?只加一粒呢?只加半粒呢?
  通过刚才讲的几个例子,我们再回到常人的思维上来。一般而言,我们常人的思维总是比较倾向于大的、明显的,会往大的、明显的、粗的、大体的、粗放的地方去想,而很少会往小的、细的、精微的地方去想。比如,写作文的时候,写山,一般我们会往大的去写,写群山环绕,写崇山峻岭,写天高云淡,这是一个往大、往粗去思考的方向。那么,如果往细、往小、往精微去写呢?我们可以写山中的小树、山中的小鸟、山中的小花、山中的小溪,甚至我们还可以写小溪里的小鱼、水花。这是我们今天在讲《江冷楼前水》时提到过的。
  我们在那篇《大兴安岭》的文章中可以见到: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我们也可以在《七月的天山》里见到: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刚才大家讲到要慢慢消化,那么我们就来消化消化。怎么来消化呢?再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吃的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刚才有妈妈回答:是香喷喷的。这个回答,基本是错误的。因为香喷喷是嗅觉。也有的妈妈讲:是基本没味的;有一位妈妈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来讲:米饭是碳水化合物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所以是甜的。《中庸》里面有一句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大体的意思是说:人没有不喝水吃饭的,但是没有多少人能知其味了。这绝对不是笑话。
  我们不从理论上去讲什么碳水化合物与唾液酶的化学作用,要从深入处去体会:吃一口米饭,放在嘴里细嚼慢咽,那一定是甜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吃不出甜味了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却不知饭味了呢?因为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们的耳朵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甚至是我们的大脑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只会感知大的、粗的、明显的东西,我们生活的节奏是快的、紧的,思维的方向也是大的、粗的。我们通常都在讲“慢工出细活”,也在讲“萝卜快了不洗泥”,但我们真正地去理解过“慢”吗?我们要求孩子们多观察、勤思考,但我们真正地让孩子们懂得平心静气、凝神静虑,往细微处想过吗?
  有一些孩子可能在学习书法,我们兴许会让他多写多练——这是一个粗放的思维。我们是否让学习书法的孩子停下来,让他盯着字贴,看着字体的结构,甚至对着一横一竖,认真地看上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呢?如果家里有字帖的,现在可以把任何一本字帖找出来,或是我们当下就问一下孩子,毛笔字体中的“王”字或是“三”字的三横是一样的吗?我们再去看看毛笔字的“日”,中间那一横,可以写成一点吗?我们再看看毛笔字“中”的一竖,必须写在正中间吗?我们再看看毛笔字的“口”字或是“田”字,是四四方方的吗?
  刚才,我们讲的是书法。现在我们来问,花开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通常会看到花开花败,但我们真的让孩子看到花开的样子了吗?比如说,现在春天了,北京的迎春花开了,今天的花与昨天的花,有细微的区别,我们让孩子看过吗?再往更细微处来看,我们让孩子们看过这一个小时的花,与下一个小时的花的区别了吗?有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真的看过——从甚深处体会过桂花落的样子吗?我们通常总是会从大处去看,而几乎忽视了从小处、从精微处观察和思考。
  我们再举个例子,《三字经》里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初”是什么意思呢?刚才有妈妈回答,是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这个答案,具有代表性、广泛性、普遍性,但还没有从甚深处、精微处去思考。刚生下来的叫人,那么还没有生下来——还在妈妈肚子里,在生下来那一刻之前,是人吗?这个思维的方向,与先前我们讲的水杯里加一粒糖,是一样的。那么,胎儿十月叫人,九个月的时候是不是人呢?八个月的时候是不是人呢?七个月的时候又是不是人呢?以此类推,人之初的“人”,什么时候是人,什么时候又不能称其为“人”呢?他们的界限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这里,仅从字义上做一些讨论。我们先来理解“人之初,性本善”中的这个“性”。用中国文字的音、形、意中的“形”来解,性是一个“心”加上一个“生”。故知,是“生心之时”为性,有性便为人。简单讲,就是有意识的时候,便可称其为“人”,这是简单讲的。我们甚深地去理解、去思量,就会把问题看得更透一些了。
  刚才有妈妈问到了这个问题:“善”字的解释,应该不仅仅是善良吧?那么,我们就简单地回答一下。在《三字经》中,有一句话: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我们读书,有没有往甚深处想过,为什么把“马牛羊”放在一起,为什么把“鸡犬豕”放在一起?只有深入地去想,才会有深入的问,才会有深入的得。马牛羊是上三品,鸡犬豕——猪的意思,是下三品。过去祭祀是用上三品的。同样,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习俗成语中去体会:龙马精神——不用扬鞭自奋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五羊开泰,这是上三品。上三品就有好的意思。下三品:偷鸡摸狗、鸡鸣狗盗、笨猪,不好的意思都给了下三品。进而深入地讲:上三品,就有着尊贵美好的意思(辞不能达意)。
  所以,我们来看中国字就有意思了。美好的“美”,上面是头羊;善良的善,上面也是一头羊;“义”的繁体字,上面是头羊,下面是个“我”。这个“善”字,刚才有妈妈讲不是“善良”的意思了,说得很对。这个善,我们从深处来讲,可以说言不能尽意,它含有了尊贵、高等、完美、周全的意思。故而词语的发展,就有了完善——完美之意,就有了善良——良是优的意思,所以就有了完美,而不是简单的善良的意思。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又要深入地来讨论另一个问题:“知识”与“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从感性上来讲,比如说烧开的水很烫。这个烫,可以说是一百度,是沸腾的,是冒气的。思维的方向、学习的方向,往粗、往大、往理来讲,就是知识。但是,这个“烫”如果没有触摸过、没有被烫过,那是不能体会的。被烫过的人跟没被烫过的人讲烫,那是永远也讲不清的;没被烫过的人去理解烫,无论用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术语,也是不能究竟的。没有被烫过的人,永远沉浸在知识中,而被烫过的人,确是实实在在地体会了烫。前者是知识,后者是知道。知识是别人的,是把别人的东西,装进了自己记忆的大脑。但正如把别人的东西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样,无论如何是别人的。而“知道”,不用记忆,从来不用想起,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是自己的。由此,往甚深地想,我们让孩子学习了多少属于别人的知识,让孩子掌握了多少属于自己的知道。
  我们在这个群讲作文、讲对称、讲结构、讲“头身脚、帽衣鞋”、讲六根六尘、讲作文八法,有些妈妈听了一天、两天,感觉明白了,但这个明白只是“知识”,没有甚深的思考、体验、行动,怎么能有“知道”呢?如果说考试,来填空:六根()(),相信大部分听过课的都能填对,但是运用起来呢?那就不好说了。问题在于前者是知识,后者是知道。“知识”是把别人的东西记在大脑里,“知道”是把别人的东西换成了自己的能力,这绝然是不一样的。换成自己的东西,唯有一法——行动,变成自己的体验,再把这个体验转换成能力。就如我们知道了烫的科学意义之后,还要用手去碰一碰、触一触一样。为什么我们读了好多的书却百无一用呢?问题在于思维的方向,有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常的思维,是从大处看——读万卷。其实不然,核心在于往精微处入手——去“破”一卷。吃十碗饭不消化,不如喝一碗粥,好好地消化一下。
  在这里还要纠正一个知识,“读书破万卷”不是说读万本书。过去的书是一卷一卷的,一本书有好几十卷。比如我们现在读的《论语》,在过去会分成好多小册子——卷。如果我们粗粗地按一本书二十卷来算,一万卷最多也就是五百本书。所以,我们有些妈妈让孩子拼命读书,读一万本,那是一个误区。《庄子》里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用有涯对无涯,贻也。简单的意思是说,知识是无穷尽的,人生是有长短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无限的知识,是很笨的,是会贻误人的。不能“知道”只去“知识”,那就是会浪费时间,害人不浅,耽误功夫的,只有当你“知道”的时候,才是“一经通、经经通”的时候。如果只是知识,即便读了万卷也通不了,读万卷是贻也。所以,我们要讲深入一门,深入一门就是要“知道”。“知道”就是从细微处,从精微处思考、体会、感悟。
  《金刚经》的开经偈是武则天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第一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讲要从深处、从微处、从妙处去体会,去思考、去观察,如果不能从深处、从微处、从妙处去体会和思考,那只不过是五千多字的知识罢了。同样的,我们在学经典的时候,那怕就是学《三字经》、《千字文》,不从精微处体会,那背会了又怎么样呢?知识罢了!“知识”只能应对考试,但应对不了生存。而“知道”是一种能力,可以应对生存,考试又何在话下呢!
  想一下,我们为了求知,浪费了多少的时间与精力;我们不去求道,浪费了多少的时间与精力。而当我们面对孩子什么都知,而什么都不能的时候,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时候。孩子们对知识了解得头头是道,有什么用呢?知识只是记忆,久了会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过去学了很多的知识,但大部分还是会忘记的原因。但“知道”不是记忆,而是能力。就如我们学会了游泳,就再也不会忘记;就如我们学会了开车,就再也不会忘记一样。只要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方向是从精微处入手,对孩子的思维从细小处入手,从知道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冲知识的方向浪费,相信孩子一定是优秀的。写作如此,思维如此,读书如此,学习也是如此。观察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重新回到《中庸》的那句话来,孔子为什么会讲: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因为他知道了,所以处处是道,吃饭喝水都体现了细微的“道”的道理。

关于性的网站篇(6):今天,让我们来谈谈性_1500字

  应该说,我11岁的儿子属于“天真烂漫“型,换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早熟的孩子。但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意识到,有些敏感的问题该让儿子理解了。
  那天晚上,放学的儿子进门就发布新闻:”妈妈,我们班一个女生病了,身上全是血。“我一愣,随后就表白了:那一定是女孩子的初潮。“是吗?”我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切,尽管我非常关心儿子对此事的反应。
  “真的。”儿子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反应,继续滔滔不绝的讲:“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站起来,哇白裤子上全是血。老师赶紧把她叫出去,让她回家去看医生,你说,这病够厉害的吧?”“嗯,应该由家长处理。”我故意轻描淡写地回答,脑子里却飞快地分析者,看来老师对这个问题,出于各种考虑采取了含糊其辞的处理办法。儿子快进入青春期了,也应该面对两性的话题了。我知道儿子班上有生理卫生课,但我知道很多学校都是在临近毕业时,分别给男女生上课,才会提到男女不同的生理特征。我曾经采访过中小学生青春自护营的活动,知道对孩子的成长回避两性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我得找一个适宜的时机。
  机会很快就来了。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去商店,服装柜台上挂出的胸罩,引起了儿子的注意。儿子夸张的说:“哇!好无聊,什么都往外哇。”我故意说:“周有什么?一件内衣而已。”儿子又低声问我:“妈妈,女生都戴这个吗?”我一想,这倒是个适合的机会便拉儿子在店堂内的椅子上坐下说:“因为U女生和男生的生理状况不同,所以各自所需的东西也不同。”
  儿子两手在胸前一摆说:“我不知道,您这儿也是鼓鼓的。那我I什么我小的时候,你这儿有奶,现在没有了?”
  “这个嘛,也是一种生理现象。一个女生做了妈妈,她自己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就有了奶,用来为宝宝。”
  “那么我们班的女生,将来也生宝宝,也有奶吗?”
  我笑了。“对,那可是需要好多年的,要等她们变成大人。”
  “我们同学的妈妈说,女生发育早男生发育晚。什么事发育?”
  “这是一个挺大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心理、胜利的发展吧。要成为大人,你的身体骨骼还得长,你的知识还得增加。”
  儿子仰起脸来望着我,有点忸怩地说;“妈妈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电视上老说‘防止侧漏,一脚可安心睡到天亮’,是给你们女生干什么用的?”我笑了,知道儿子一定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因为他曾在家里见过卫生巾。当时当时面对他好奇的提问,我只是金蛋的说;“是妈妈用的。”就把那包东西藏了起来。现在应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孩子认识到男生女生不同的生理现象是正常的。
  我轻声告诉儿子;“那是指卫生巾,是女生专用的一种卫生纸。女生长到一定年龄会有月红,女生月红期间需要用卫生巾。”
  “月红是不是流血?”儿子强者问。
  我点点头说:“是。”
  “那么什么会流血?”
  “具体的原因现在妈妈也说不清。但是这种流血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男生长到一定年龄,就会有突出的喉结一样不影响身体健康。具体的知识你们将在生理课上会学到。”
  “噢”儿子竟犹未尽,忽然有想到一个关乎自己形象的问题,;“那男生关心女生的事,是不是会然别人笑话?”
  我肯定的说;“我觉得不会。你们开设生理课不就是为了学习生理知识吗?再换句话收,如果一个男医生只了解一个男生的生理特点,那他怎么给女病人治疗?”
  看着儿子纯净的目光,,我在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走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对自己的身体或生理现象越来越关注,开始朦朦胧胧的地意识到自己与异性不同。我觉得只要做家长的不神神秘秘的,遮遮掩,就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坦然面对生理和性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川广安广安区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初三:梅显华2012

关于性的网站篇(7):哲理性段落摘选_1500字


  
  1、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2、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丰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我们自己吧!
  3、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牵引千条江万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向着同一个既定方向前行的,则只能是那众望所归的大海。召唤一只鹰飞翔的,可能是它寻觅着的一个瞬间目标,而召唤所有雄鹰、鲲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越征途的,则只能是那博大、高远的蓝天。驱走一片黑暗的,或许是一束烛光,而驱走整个世界黑暗的,则必定是那普照人间的太阳。
  4、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5、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6、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7、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缎带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8、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9、在各种生命力中,惟有安静最具影响力。阳光静静地普照大地,人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响,但是它却带给人无限的祝福和行善的能力。地球吸引力也是沉默无声的,它没有机器的嘎嘎声,铁链的铿锵声,也没有引擎轰隆的噪音,然而它却操纵着宇宙的星球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不已,夜晚,露水悄然而降,润饰每一株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使他们焕然一新。电的本源不是轰隆的雷响,而是无声的闪电。大自然的奥秘隐含在安静之中,巨大的力量常常无息地进行。自然界的奇迹都是在静谧中酝酿。宇宙的巨轮无声地运转。我们处在这个嘈杂的时代,如果想保持圣洁,每天必须有一段孤独安静的时刻。

关于性的网站篇(8):古怪的性子,可爱的爷爷_250字


  在家里,有一位一向以自高自大为名,死不服输为荣的“傲老头”——我的爷爷。他可是老大,上官爸爸妈妈,下管我和老弟。难道就没有人管他了吗?有,就是奶奶。可他要是用起了吹牛皮一招,奶奶也束手无策。被逼无奈,奶奶也只好直接戳破他的牛皮。
  今年暑假,我和弟弟搭便车回家,爷爷接到消息后,可兴奋了,连忙骑上他的宝马(自行车)赶来接我们。其创造了一个笑话我们做的是便车,他还以为是马车,因此就骑着他那自行车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并没有和我们擦肩,而是山路去了。
  爷爷自高自大,爱吹牛的性子闹出不少笑话。可正是这样,我们才觉得爷爷真是可爱。
 
    二年级:快20020312

关于性的网站篇(9):高贵的人性_1200字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写,明明我的笨笔写不出二爷爷的“美”,我的拙舌讲不出二爷爷带给我的心灵的颤抖。我不确定,也许是为了弘扬人性美吧,因为我确信,我真的看到二爷爷的身上闪着高尚人性的光辉。
  我的二爷爷是一个命运坎坷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他却像春天的细雨,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二爷爷生下来便瞎了一只眼,平常那只瞎眼总是像蚌壳一样闭得紧紧的,可一旦睁开,那里面绝不是蚌壳里珍贵的珍珠,而是一颗令人感到恐怖的眼珠子,仿佛动一下便会从眼眶里脱落。二爷爷不能说话,却是后天导致的。据说二爷爷小时候生了大病却没钱看医生,在他病好之后就再不能开口说话了。平日里他总是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加上他的动作来跟我们交流。大家都不太能理解他想要表达什么,时间一长,他自然没有了可以沟通的人,只能一个人种田、卖菜,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他的孤独。
  虽然二爷爷身体上有残疾,但我觉得他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着一个最美的灵魂。
  我还清楚地记得:二爷爷突然情绪激动地喊着咿咿咿,与此同时还不管不顾地扔下手里的农具,飞快向前跑去。那是农忙的黄昏,二爷爷吃力地挑着担子从田里回来,汗水一滴一滴地从他的脸上滑落。这时,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原来是几个孩子在池塘边玩耍,有个孩子掉进了水里……
  有一次邻居家盖房子,二爷爷主动请缨去邻居家里帮忙挑了一个月的砖头。那段时间二爷爷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先去田里施施肥,除除草,干完所有农活,再去邻居家里帮忙。一个月辛苦下来,二爷爷不但没有半句怨言,甚至邻居要给二爷爷工钱时,二爷爷连一丝犹豫都没有就拒绝了这笔对他来说不知要种多少田才可能赚到的钱。
  二爷爷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的朴实。二爷爷没有伴侣,也没有孩子,因为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一个又穷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哪怕那个男人是“最美”的人。家人们便时常记着给二爷爷送点东西。但二爷爷从没有白收过我们的东西,无论你给他什么,他总会给你送些他自己种的绿色蔬菜,送点绿色水果,或是更实用的大米。不必说逢年过节,哪怕平常时候,我们也常收到二爷爷的礼物。也许很多人都不能想象,一个自己十分勤俭节约,在他的饭菜里几乎不曾尝出过肉味,在他窄小的房间里除了小小的黑白电视和早已罢工的快要被载入历史的冰箱外再也找不出第三样电器的人,能够每年如一日地给人以恩惠。哪怕这份恩惠很小,但他代表的那份情意,在我们心里重千斤,远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掉下台阶摔破头,缝了好几针。那时爸爸妈妈忙得根本没空陪我打点滴,我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诊所里。这时,我眼角余光处出现了一个人,我惊喜地抬起头,以为妈妈来看我了,却是二爷爷提着一袋水果走进我的视线。
  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二爷爷是一个身体健朗,乐于助人的朴实的老大爷,但我的心告诉我:他只是一个充满不幸的人,老人。他也渴望身体健全,渴望家的温暖,渴望养饴弄孙,渴望老有所终。只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渴望的一切都不过是海市蜃楼!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老去。但他没有抱怨,他只是用他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爱去爱他身边的所有人。他用他高尚的人性,抹去一切的不幸,只剩下帮助他人的快乐。
 
    高二:小滢

关于性的网站篇(10):2016高考热点时事: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19日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止去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并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平台,创造新的业绩。
  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络欺诈,或淫秽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迎合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等等。对于这样的不法商人,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广大网民应自觉行动起来,加强监督、加强举报,发现一个,举报一个,曝光一个,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得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
  我们不仅要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2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