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写作翻译】

指导的近义词篇(一):在写作中同义词的选则使用


  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
  一、意义
  1、适用对象、情景不同。例如:领略/领会,均含理解、认识、体会之义。但“领略”着重感性体验,适于具体事物,如风光、风味;而“领会”则重于理性了解,适于抽象事物,如内容、道理、意思、心情等。
  2、词义轻重不同例如:阻拦/阻止,前者着重拦截,不让顺利通过;后者干脆使之停止行动,份量比前者为重。
  3、适用对象范围不同例如:节约/节俭,前者可言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的节省;后者只限于生活俭朴,用钱节制。
  二、色彩
  1、褒贬色彩不同例如:偏向/倾向,前者贬义,后者中性。
  2、形象色彩不同例如:祖国/江山、联系/挂钩,每一组的后一个词,都带有那个概念的形象感觉。
  3、语体色彩不同例如:脸蛋/面庞、呼扇/颤动,每一组前为口语体,后为书面语体。
  三、用法
  1、词性有别例如:拘谨/拘束,均为形容词。但后者可作动词,有限制、约束意;前者没有这种用法。
  2、构词能力有异例如:生命/性命,前者有构词能力,如生命力、生命线;后者没有这种能力。
  3、语法功能不同例如:充足/充分,均可作定语。但后者还可作状语,前者不能。

指导的近义词篇(二):高考同音近义词辨析180组


  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5、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如:你~把作业完成。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的过程。
  6、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7、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8、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9、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10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11、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12、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下来。
  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地迈着步子”。
  14、出身: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生下来,侧重于自然属性,如“~~于20世纪初”。
  15、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稳健”、“为人~~”。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认真,从不马虎”。
  16、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17、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8、伺候[ci。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9、次序:先后顺序。
  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20、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21、大事:重大或重要的事。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
  22、大义:大道理。如“微言大义”。
  大意:主要的或大概的意思。
  23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24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
  25反映:*反射*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26、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27、分辩: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分辨:区分辨别。
  28、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不切实。
  29、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服法:认罪。(“伏罪”、“服罪”是同义词)
  30、伏帖:*心里舒服*顺从
  服帖:*顺从*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伏贴:紧贴在上面,动词。如“~~在他身上”。
  (辨:表示顺从、驯服时,服帖、伏帖通用。但表示舒坦时用伏帖,表示妥当时用服帖,如“把事情办~~”。
  31、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5、感奋:因感动、感激而兴奋、奋发。
  感愤:有所感触而奋慨。
  36、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
  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37、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
  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辨:表示武术用“功夫”,在时间和本领上两词通用,但“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或造诣。)
  38、过度:形容词,过分。
  过渡:发展变化到另一阶段。
  39、轰然:大声。
  哄然: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40、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
  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4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42、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
  43、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44、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45、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
  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46、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47、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48、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
  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50、校正:校对更正文字、位置上的偏差和错误。
  矫正:纠正生理毛病和错误偏差。
  教正:客套话,让人指教。
  76、入骨三分:只用于形容对反面事物的揭露深刻尖锐。
  入木三分:既用于反面揭露,又用于对正面事物的议论深刻。
  77、申明:郑重申说理由,含解释辩白之意。
  声明:公开宣布或表明立场、态度,名词、动词。
  78、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胜地:名胜之地.
  79、时世:时代或社会。如卜“~的变迁”、”艰难~”.
  时势:时代潮流或趋势.如”为~所迫”。
  8O实验: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证。
  试验: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
  81十足:(1)成份纯(2)十分充分.
  实足:确实足数,如“分量~”、“~年龄”、“~25O人”。
  82熟悉:侧重知道得详岣细、清楚,多适用于知识.
  熟习:侧重于技巧掌握得熟练。
  83题材:作品的材料内容.
  体裁:作品的表现形式.
  84提词:给演员提示台词.
  题词: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
  85体形:身体形状如“体形匀称“.
  体型:身体类型,如特殊体型。
  86停止:不再进行.
  停滞:受阻碍而不能顺利发展。如”~不前”.
  87、提名:被定为侯选人.题名:写上姓名。如金榜题名。
  88、推托: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脱:推卸责任、错误等,侧重推的结果.
  89、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
  蜕化:(1)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
  (2)变质、腐化堕落。如”~变质”。
  90、委曲:(1)曲折,如”河流~”(2)事情的底细.
  委屈:受到不应有做待遇而心里难过.
  90、无礼:如“傲慢~”、“怠慢~”
  无理:如“~取闹”、“~拖延”、“~摧残”
  91、降伏:使驯服.主语为使别人顺从的人.
  降服:驯服、投降。主语为屈服的人。
  92、萧萧: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潇潇:风雨急骤或飘落.
  93、协调:形容词侧重步调一致,有条不紊.还可以作动词用。
  谐调:侧重比刚例匀称,常用于声音、颜色、气氛等。
  94、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如心律不齐。
  心率:心脏跳动的频率,如心率太快.
  95、刑罚:依照刑法对违法者施行的强制处分。
  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96、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凡说“同等~`~”一定是“学力”。
  学历:学习经历,指持有何级学校的文凭.
  97、迅急:快而急迫.
  迅疾:仅指速度快。
  98、徇情:为情自杀。
  殉情: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99、严整: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
  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
  100、扬扬:~~得意、沸沸~~、纷纷~~、喜气~~
  洋洋:~~得意-~~洒洒、~~大观、喜气~~。
  101、一齐:同时各自发出
  一起: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例: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滚,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开放
  102、疑义: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
  异议: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103、以至:(1)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2)表示上文情况的结果。
  以致;表示上文情况造成的不好的结果。
  104意气:(1)意志气概,如~~风发(2)志趣性格,如~~相投(3)主观情绪,如~用事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
  104、看中;经过观察,感到满意,不能加很字。
  看重;看得起,看得很重要,可以说成很看重
  105、意旨;意图,意向,目的。
  意志;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106、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隐瞒不说
  107、盈利;中性,获取利润。
  营利;贬义,谋取私利。
  108、幽雅;环境幽静雅致。优雅;举止言谈有风度。
  109、允许;应允并许可。容许;容忍许可。
  110、不止:表示数量茫围超出
  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111、淹没:(大水)漫过,盖过。如:河里涨水,小桥都~了。
  湮没:(一般随时间的流逝)埋没。如:人类有多少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
  112、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如:这些年他为全家~四处奔波。
  生意:商业经营、买卖。如:~兴隆。
  113、神智:精神智慧。神志:知觉、理智。
  114、范围:上下四周的界限(相对具体)。如:~已经有些不清了。
  范畴:强调学科领域,范围。(比较抽象、概括)。如:应该在哲学~内考虑这个问题。
  115、权利:权力、利益。如:要保护伤残人的合法~。
  权力:强调强制性,支配性。如:~过分集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容易滋生腐败。
  116、凋敝:生活事业衰败。如:民生凋敝
  凋零:(1)草木凋谢零落。如:秋风扫过。万木~。(2)衰落。如:家道~
  117、激励:激发勉励,使振作。(一般指精神)如:雷锋精神~着几代人。
  鼓励:鼓动激励,使人向上。(由人发出这个动作)如:是他~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18、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话、道理等)。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如: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
  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招领~
  119、徘徊:来回走动(一般有心事)。如:他长时间地在公园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如:在月光下~
  120、妨害:有害于(强调结果)。如:吸烟~健康
  妨碍: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如:随意摆摊设点会~交通。
  121、点染:点缀、修饰。如:几笔~便使画增色不少。
  渲染:(1)用色彩、语言的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如:诗中~了一种安乐祥和的景象。(2)夸大。如:这部作品过分~了战争的恐怖。
  122、界限:(1)不同事物的分界,同“界线”。如:划清~
  (2)尽头处,限度。如:殖民者的野心是没有~的。
  界线:两个地区划分边界的线。如:球场~。
  145、间隙:指空隙。如:她利用开会的~,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间歇:动作、变化等有规律的停止。如:这是一处~性喷泉。
  146、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如:无论别人的批评多么刺耳,多么让人难以接受,都应当洗耳恭听,殊不知这些忠言往往是正确的、~的。
  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如:她为人非常~,真让人接受不了。
  147、误解:错误地理解。如:这种奖赏不要~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曲解: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如:你这样分析课文,实际上是~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148、捉摸:猜测,预料。如: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
  琢磨:思索,考虑。如:仔细~一下应对措施。
  149、整顿:使紊乱变为整齐,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如:为了净化整个音像市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最近~了一批音像批发集散地。
  整治:(1)整理,修理。如:利用农闲,县里发起了~河道的活动。(2)惩罚,打击。如:~不法之徒。
  150、领略:了解情况,认识意义,辨别滋味。如:这一节《琵琶行》的欣赏课,使我感受了琵琶女的幽怨之情,~了白居易将音乐形象具体化的高超笔法。
  领会:对事物了解并有所体会。如:他及时~了经理的意图,把这个人支走了。
  151、行迹:意为行动的踪迹;形迹:指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可指痕迹、迹象,如“不留~”。
  152、隐晦:意为(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不容易懂。
  隐讳:指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如:他从不~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53、修养:(1)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如:他的文学~很高。(2)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的态度。如:这个人很有~。休养:指体力方面休息调养。
  154、做客:指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
  作客:是客居的意思,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他乡等。
  155、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的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如:山谷~、人心~。振荡: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156、克服:指用精神力量战胜或抑制什么;克复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157、事务:所做的或要做的事情。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如:他为了做好公司里的~,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事物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哪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
  158、委屈:指受冤屈;如:无缘无故遭到训斥,他感到莫大的~。
  委曲:(1)指曲折。如:河流~(2)事情的底细。如:细说这件事的~。
  159、临近邻近
  两者都表示靠近、接近。表示时间接近时,只能用“临近”,表示地点接近时,如果表示的是接近的动作,也只能用“临近”,如:经过三天的紧张跋涉,我们终于临近了目的地。如果表示的是接近的状态,两者可通用,但“临近”侧重表示甲方以乙方为参照,甲方靠近乙方,如:他住在临近太湖的一所疗养院里。“邻近”表示一般的接近,如:我国东部跟朝鲜接壤,跟日本邻近。无参照意味。
  160、收集:使聚集在一起。(多指现成的)如:他把散落在地的材料~起来。
  搜集:到处寻找使聚集在一起。如: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心血,~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161、狡辩:狡猾地强辩。如: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但是他还在为自己~。
  诡辩:主要指一种论证方法,貌似合理。如:“白马非马论”是一种~的论调。
  162、里程历程过程
  “里程”可指具体的路程,如“往返里程”,“历程”不能用在此意。“里程”还可指发展的过程,而“历程”指经历的过程,区别在于:在时间不明确时,或是将来时用前者,如:革命的里程;学生们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如果是表示过去的句子中,要用后者。如: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过程是指事物进行或发展而经历的程序。如:思考~。
  163、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用后者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不能用“国是”。
  164、渊博:学识深而广。如:想想看,哪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学问~积极劳动的人呢?广博:范围大,知识多。如:他知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
  165、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非常认真细致)如: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鉴别:一般用来指判别事物的好坏。如:在选择读书时,我们首先要~书的好坏。
  166、大事:大规模致力于或大力从事。如:对~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宜作冷静分析,相反,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可以添购一些。
  大肆: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如;希特勒~鼓吹的“种族优胜论”,是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
  167、铲除:用工具除掉,对象可以是草、土石等具体的东西,也可以用于抽象的对象。如:要想彻底解决足球比赛中的“黑哨”问题,必须~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根除:连根拔除,对象一般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等。如:要~这种丑恶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168、因缘:泛指缘分,指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也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如:诗人余光中的名作《乡愁》,许多人耳熟能详;至于他与东南大学的一段~,却知者甚少。
  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如: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后来成就了一番好~。
  169、保证:担保(做到),名词或动词。作动词时后不能带名词性短语。如:~完成任务。
  保障:对已有事物加以保护使不受损害。如:~公民合法权利。
  170、包含:里面含有。如:这段话~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
  171、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如:打击~。
  抱负:远大志向。如:从小树立远大~。
  172、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写作方式。
  变幻:不规则的改变,强调不固定。如:国际形势风云~。
  173、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如:日本~教科书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怒。
  窜改:改动文字。如:不要随意~古人的诗句。
  174、反映:(1)反照,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本小说真实地~了现实生活。(2)把客观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向上边~。
  反应:(1)事件引起的意见、态度、行动。如:听了这次报告,你有什么~?
  (2)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如:发生热核~。
  175、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如:~放牧是导致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转入另一阶段。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176、沟通:使双方能通连,一般指情感或物质等。如:~两国的文化。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如:他与不法分子~大肆侵吞国家财产。
  177、检查:(1)为发现问题用心察看。如:~作业。(2)检讨。如:写份~交到办公室。
  检察: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如:设置~机关。
  178、工夫:时间,时候。如:他花了几天~学会了打字。
  功夫:本领,造诣。如:他的诗~很深。
  179、交代交待
  “交代”有三个意思:1、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2、嘱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3、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政策”、“~问题”。“交待”意思同“交代”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了。
  180、接受:容纳不拒绝。如:要虚心~批评。
  接收:收受过来。如:~会员。
 

指导的近义词篇(三):2010高考近义词考点知识清单


  一、命题特点
  1、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通过对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的辨析选择运用恰当的词语。
  2、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对词语运用恰当与否作出正确判断。
  3、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对词语解释恰当与否作出正确判断。
  4、以主观题型出现,要求考生对语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作出正确修改。
  5、以往多是单独命题,近年则多与虚词结合在一起命题。
  二、解题方法点拨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会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三、近义词辨别例析:(√是正确选项)
  (一)感情色彩:
  例: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窜改:一般地改动成语、对联等(中),选“篡改”
  1、因此,地区合作、(沟通√、勾通)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勾通:勾结连通(贬)沟通:使两方能通连
  为了更好地沟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市政府近日设立了热线电话。
  2、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乞求、祈求√)龙王降雨,保佑丰收。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祈求:恳切希望
  3、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陶√、熏染)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熏陶:好的影响熏染:贬
  4、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以致)从前神话、科幻作品中的一些难以实现的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以至:表中性的结果;程度的加深、数量的增加以致:坏的结果
  5、我们不但应该对媒体(大肆、大事√)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多作冷静分析,相反,对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应该添购一些。
  大事:大力从事(中)大肆:无顾忌(做坏事)
  (二)语体色彩:
  例:中国政府一再(声明√、申明),一定要如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选“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正式场合)
  1。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品位甚高,所以我经常光顾。×
  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
  (三)程度不同:
  例: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问题,但语言表达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疏忽)的一条。
  忽视:无意的疏忽;疏忽:有意不放在眼里,选“忽视”
  1、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误解√、曲解)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误解:理解不正确曲解:错误解释(故意地)
  2、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声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决不能和台湾进行官方接触。
  申明:郑重说明(理由)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我再度申明:出版这本书,不是为了几个钱,而是为了难以忘怀的大山情,请大家理解我。
  3、在美国的默许和(纵容√、怂恿)下,沙龙政府把阿拉法特封锁在斗室之中,切断他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及国际社会的联系。
  纵容:不加制止怂恿:鼓动别人做
  4、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收集、搜集√)到的。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花费一定心血)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这一家的小夫妻是喝咖啡的爱好者,平时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咖啡来品尝。
  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搜集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
  5、县教委编发的《简报》,已按时(呈报、报送√)县委、县政府以及县里其他局(委)等有关部门。
  呈报:报告上级报送:报告上级,送达(平级)
  6、看到经过了(鼎盛、全盛√)时期的古典文学作品已经不再有往日的辉煌,正在一点点地被其他形式的作品侵蚀。
  鼎盛:正当兴盛全盛:极其兴盛
  (四)范围不同:(搭配习惯)
  例: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祛除√)疾病。
  祛除:除去(疾病、邪魔);驱除:赶走,除掉。选“祛除”
  1、国际泳联宣布,将在4月初于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实行、施行√)尿检和血检相结合的药检手段。
  施行:按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法令、规章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执行
  实行:用行动实现(纲领、政策、计划)
  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施行手术。
  2、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权力、权利√)得到树碑殊荣。
  权利:权力和利益权力:对事物指挥、支配的力量
  3、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条,(包括√、囊括)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囊括:全部包括与“绝大多数”矛盾
  4、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体恤、体察√)民情。
  体察:体验、观察体恤:同情、照顾可搭配“百姓”
  5、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屯聚√、囤聚)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屯聚:聚集(人马)囤聚:储存聚集(货物)
  6、现代人时常这样欺骗自己:明明是孤独,却要用另一种可怜的方式(掩盖、掩饰√)着,不能坦然面对。
  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掩盖:遮盖;隐瞒
  7、依我看,你们出版的这本书编辑体例毫无新意,显得十分陈腐。×
  陈腐:陈旧腐朽“体例”只能“陈旧”,不能“腐朽”
  8、修复二环路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实验√、试验)区,以为北京市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9、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质疑、置疑√)的事实。
  置疑:怀疑(常跟否定词连用)质疑:提出疑问
  10、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推托)。
  推脱:推卸(责任)推托:借故拒绝。因为前句有“以任何理由”
  (五)词性不同:
  例: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
  “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形容词后应跟名词,所以选“品位”
  1、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填补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开支,导致通货膨胀(加剧√、急剧)的现象在拉美国家间蔓延。
  加剧:动词急剧:形容词
  (六)可抓住不同的语素分别组词:
  例: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反映、反应√)很冷淡。
  “映”:映照;“应”:回应。这里讲女儿对母亲的回应,用“反应”
  1、张雨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简洁、简捷√),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捷:快捷洁:清洁思路应该用“快捷”,语言才搭配“清洁”
  2、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防御√、抵御)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
  防:防备抵:抵抗前面陈述的“爆发”,所以用“防御”更好
  3、谁会成为内地版《射雕英雄传》中八支歌曲的演唱者,6月将见(端倪、端详√)。
  详:详情倪:眉目
  4、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查访√、察访)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查:调查(案情)察:观察(民情)
  5、经由冯雪峰(引见√、引荐),我拜访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
  见:见面荐:推荐此处是“使彼此认识”,用“见面”就可以了
  6、该报在征文(启事√、启示)中明确规定,投稿截止日期是6月5日。
  事:事情(招领启事、寻人启事)示:给……看,启发
  7、做生意必须合法经营,并照章纳税,决不能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来(营利√、盈利)。
  营:谋求(强调目的)盈:获得(强调结果)
  8、2000年秋季,高中教学将使用重新(审定、审订√)的教材。
  审定:审查决定(计划)审订:审阅修订(书稿)
  9、一个人应该从多方面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但首先要做到的是(品行√、品性)端正。
  行:行为性:性格“行为”跟“端正”搭配

指导的近义词篇(四):高考实词复习指导

  重点难点梳理
  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词语使用含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正确使用词语,就实词而言,要以准确理解词语本身为基础,包括词语的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的适用范围、语体的差别等。这种理解,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记住某个实词的词典意义,而是能够将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它在实际运用中的动态意义。
  从高考来看,2007年以前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上,侧重于考查辨析、判断或选用近义词的能力。2008年对实词的考查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语境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这类试题出现在试卷中,它要求既理解词语的本意,又注意词语的色彩,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这两种考查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沿用。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 B.塑 铺 像 画
  C.塑 摆 像 贴 D.雕 摆 呈 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解答时应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词义、词性、词语的色彩(褒贬)等选定最合适的词语。“呈”强调具有了某种形式,“像”有仿佛的意思,根据语境,应用“呈”。“贴”与“耳朵”搭配,准确地表现出“耳”的形态。据此分析,可运用排除法,确定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A
  例2.(2008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运用的能力。考生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词语的本义的理解,还要注意词语的色彩,注意词语搭配。C项中“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或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培育”与“两岸的乡村和城市”不能搭配,可改为“哺育”,用其本义“喂养”。“传续”是“继承”的意思,用在A句中恰当。“沉浮”在B句中是形容鼾声的时大时小或时隐时现,所以恰当。“涵养”在D句中是“修养”的意思,使用恰当。
  【答案】C
  例3.(2007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监测”意思侧重在测量上,而“监控”意思侧重在实施控制,依据语境中的“低于国家标准”,可知是测量结果,故选“监测”。“擅自”比“私自”程度更重,带有较强责备的感情,更合乎语境。“充斥”用于不好的东西,和后面的“饱满的生气”不搭配,故选“充溢”。
  【答案】C
  难点攻略
  正确使用实词的解题方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语法方面思考
  ①看词性是否误用。例如:“启示”与“启事”,“启示”是启发的意思,属动词;“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属名词。
  ②看成分是否搭配。例如:“违反”与“违犯”,“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相搭配;“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相搭配。
  ③看词义理解是否准确。例如:“坚苦”与“艰苦”,“坚苦”是坚忍刻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2)从修辞方面思考
  ①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例如:“增加”与“加”,“减少”与“减”,用哪一个,要考虑前后文音节的搭配协调。
  ②看感情表达是否恰当。例如:“烦扰”与“烦恼”,“烦扰”指搅扰或因受搅扰而心烦,如“我实在不忍心再烦扰他”;“烦恼”指烦闷、苦恼,如“自寻烦恼”。又如:“语重心长”与“苦口婆心”,前者指言词诚恳,情意深长;后者指劝说不辞烦劳,像老太太一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③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例如:“散步”与“溜达”,“谈话”与“聊天”,使用时要注意语体风格。
  ④看用语的轻重或重点是否合理。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之意,但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又如:“暴发”与“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⑤看陈述对象是否适用。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赠给自己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果用于别人就不恰当了。又如:“度过”与“渡过”,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用于指空间。
  ⑥看遣词用语是否搭配。例如:“调节”与“调剂”,“调节”是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调剂”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或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调整,如“娱乐可以调剂生活”。再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可以与“礼物”、“意见”搭配,而“交流”常与“经验”、“思想”搭配。
  ⑦看适用范围是否合理。例如:“窜改”与“篡改”,“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又如:“变换”与“变幻”,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用后者,如“风云变幻”,不能写成“变换”。
  (3)从逻辑方面思考
  ①看词语方面运用是否合理。例如:“勘误”与“刊误”,前者指列举更正书刊中的错误,后者指修改。
  ②看前后关联是否恰当。例如:“卑劣”与“恶劣”,前者指性质严重,后者多指行为。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如“品性恶劣”。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 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 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 机体 固守 B.领悟 肌体 固守
  C.领略 肌体 恪守 D.领悟 机体 恪守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没有大度 的气量;言语刻薄,则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将割伤自己。
  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等巨幅标语在北京的广场、街头 在目。
  ③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 ”,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宽容 显然 博彩 B.宽容 赫然 博弈
  C.宽厚 赫然 博彩 D.宽厚 显然 博弈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 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 ;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③有趣的是,民众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当 ,这种青天大老爷的形象会被民众传诵成一种固定的脸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
  ④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需要面对整个天空做一次灵魂的深呼吸,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 我们琐碎而陈旧的生活。
  A.焦躁 纹理 顽固 拂拭
  B.躁动 波澜 顽劣 拂拭
  C.躁动 波澜 顽固 擦拭
  D.焦躁 纹理 顽劣 擦拭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 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在被 扫荡了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 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而在经历了无数次屠杀、迁徙与战乱的中东,两河文明也已支离破碎,许多种语言的发音和文字的形态,我们已经无法想象。
  A.流失 饥饿 悼唁 B.流逝 饥馑 悼唁
  C.流失 饥馑 凭吊 D.流逝 饥饿 凭吊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并从中 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结余 遴选 B.回避 节余 遴选
  C.规避 节余 筛选 D.回避 结余 筛选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温家宝总理郑重 :“这不是针对某国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②解决经济生活当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
  ③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要在 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遵循三个原则。
  A.表明 调整 遵守 B.申明 调整 恪守
  C.表明 调控 恪守 D.申明 调控 遵守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电脑的,因此操作起来不免不熟练,我们如果就这样责备他未免太不讲道理啦。
  B.阿富汗在历史上备受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因此阿富汗人民多年来承受了多方面压力。
  C.澳门市中心的邮政大楼,一身简朴的灰色,屹立在市中心70多个春秋,华人建筑师陈煜培先生匠心独运的设计与周围精巧而鲜艳的葡式建筑搭配,既美观大方,又有诗意。
  D.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决心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学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只有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换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
  D.由于伊拉克战争的拖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迅速下降。这反映出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担心大大增加。
  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当今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低俗化现象,那些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是否应好好反躬自省,悔恨自疚?
  B.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诸多隐忧,在21世纪都将会一步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
  C.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有天神相助。
  D.3月23日上午,560多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济南市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重托,走进了庄严的舜耕会堂,参加十一届五次市政协会议。
  1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由节气演变为风俗,演变为节日的,在二十四节气中也只有清明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明节也是人性美好的体现,它不是过给自己的节日,是寄托给先人、亲人的怀念。
  B.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IT市场并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很多IT的基础产品都在中国制造。我们的很多客户都已落户中国,希望在中国建厂,将使我们与客户的联系更紧密。”
  C.2007年2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连日遭暴雨袭击引发水灾。有关人士认为,城市规划欠佳是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大规模砍伐森林,忽视环境保护,也是导致水灾发生的原因。
  D.由于美伊关系前景不明朗,国际油价近日连破新高,又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捉摸。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日本首相安倍访华,显示了日本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B.3月26日开幕的“中国年”活动将组织近200项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以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改革进程。
  C.大量的阅读使余秋雨获得了优良文化的滋养,这种积累是他后来进步成长的土壤,也是他成为著名学者的首要条件。
  D.对高考改革的批评,不应该导致对以往30年高考改革整体成就的负面评价,更不应该轻易地得出高考功过的简单结论。
  答案
  1.C(“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意为领会。“机体”具有生命个体的总体,也叫“有机体”;“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固守”指主观固执地遵循;“恪守”指严格遵循。)2.B(宽容:动词,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宽厚:形容词,(待人)宽容厚道。赫然:形容词,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显然:形容词,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博弈:动词,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彩:名词,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3.C(①“心在野外,心在路上”表现的是一种喜欢旅游、闲不住的心态,“焦躁”指的是因着急而烦躁,文中没有“烦”之意,“焦躁”不合语境;“躁动”有“不停活动”之意,所以恰当。②“波澜”更显历史的动感,照应“跃动”。③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中的“历代”等字眼可知,本句重点在说明民众对青天大老爷的崇拜经久不衰,不易改变,是一种“顽固”的表现;“顽劣”意为“顽固无知”或“顽皮不顺从”,语境中不存在“顽皮”或“无知”之意,所以不能用“顽劣”。④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一般用于“轻轻掸”的语境中。原句的意思是要改变“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用在这里有擦亮生活之意,故选“擦拭”。)4.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考查辨析近义实词的能力。“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句中说失去的是“中国的文化资源”,这当然是有用的东西,所以用“流失”。“饥饿”,形容词,饿;“饥馑”,名词,书面色彩重,指饥荒,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句中讲的是非洲大陆的饥荒情况,所以用“饥馑”。“悼唁”,悼念死者并慰问死者亲属;“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句中宾语是“古代文明”,自然应用“凭吊”才搭配得当。)5.C(“规避”,设法避开;“回避”,让开,躲开。“节余”,因节约而剩余;“结余”结算后余下。“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6.B(申明,郑重说明;表明,表示清楚。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恪守,严格遵守;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7.D(“悬壶济世”指行医,不能用于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A项,“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皆合语境。B项,承受:接受、经受;备受:经受得很多,比“承受”的数量多且程度深。皆合语境。C项,匠心独运:独特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一般用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此处是建筑艺术构思,适用。)8.B(“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应改为“变幻”,不规则的改变。)9.A(“自疚”指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应用“自咎”,自己责备自己。)10.B(根据前后句意分析,“希望”应改为“因此”。)11.D(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与后文语意有重复,应改为“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NextPage]
 
  重点难点梳理
  2008年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词语使用含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正确使用词语,就实词而言,要以准确理解词语本身为基础,包括词语的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的适用范围、语体的差别等。这种理解,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记住某个实词的词典意义,而是能够将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它在实际运用中的动态意义。
  从高考来看,2007年以前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上,侧重于考查辨析、判断或选用近义词的能力。2008年对实词的考查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语境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这类试题出现在试卷中,它要求既理解词语的本意,又注意词语的色彩,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这两种考查形式,在今后的高考中仍会沿用。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 B.塑 铺 像 画
  C.塑 摆 像 贴 D.雕 摆 呈 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解答时应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词义、词性、词语的色彩(褒贬)等选定最合适的词语。“呈”强调具有了某种形式,“像”有仿佛的意思,根据语境,应用“呈”。“贴”与“耳朵”搭配,准确地表现出“耳”的形态。据此分析,可运用排除法,确定题目要求的答案。
  【答案】A
  例2.(2008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运用的能力。考生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词语的本义的理解,还要注意词语的色彩,注意词语搭配。C项中“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或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培育”与“两岸的乡村和城市”不能搭配,可改为“哺育”,用其本义“喂养”。“传续”是“继承”的意思,用在A句中恰当。“沉浮”在B句中是形容鼾声的时大时小或时隐时现,所以恰当。“涵养”在D句中是“修养”的意思,使用恰当。
  【答案】C
  例3.(2007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监测”意思侧重在测量上,而“监控”意思侧重在实施控制,依据语境中的“低于国家标准”,可知是测量结果,故选“监测”。“擅自”比“私自”程度更重,带有较强责备的感情,更合乎语境。“充斥”用于不好的东西,和后面的“饱满的生气”不搭配,故选“充溢”。
  【答案】C
  难点攻略
  正确使用实词的解题方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语法方面思考
  ①看词性是否误用。例如:“启示”与“启事”,“启示”是启发的意思,属动词;“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属名词。
  ②看成分是否搭配。例如:“违反”与“违犯”,“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相搭配;“违犯”指违背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相搭配。
  ③看词义理解是否准确。例如:“坚苦”与“艰苦”,“坚苦”是坚忍刻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2)从修辞方面思考
  ①看音节配合是否协调。例如:“增加”与“加”,“减少”与“减”,用哪一个,要考虑前后文音节的搭配协调。
  ②看感情表达是否恰当。例如:“烦扰”与“烦恼”,“烦扰”指搅扰或因受搅扰而心烦,如“我实在不忍心再烦扰他”;“烦恼”指烦闷、苦恼,如“自寻烦恼”。又如:“语重心长”与“苦口婆心”,前者指言词诚恳,情意深长;后者指劝说不辞烦劳,像老太太一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③看语体风格是否适宜。例如:“散步”与“溜达”,“谈话”与“聊天”,使用时要注意语体风格。
  ④看用语的轻重或重点是否合理。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之意,但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又如:“暴发”与“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⑤看陈述对象是否适用。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赠给自己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果用于别人就不恰当了。又如:“度过”与“渡过”,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用于指空间。
  ⑥看遣词用语是否搭配。例如:“调节”与“调剂”,“调节”是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调剂”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或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调整,如“娱乐可以调剂生活”。再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可以与“礼物”、“意见”搭配,而“交流”常与“经验”、“思想”搭配。
  ⑦看适用范围是否合理。例如:“窜改”与“篡改”,“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又如:“变换”与“变幻”,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用后者,如“风云变幻”,不能写成“变换”。
  (3)从逻辑方面思考
  ①看词语方面运用是否合理。例如:“勘误”与“刊误”,前者指列举更正书刊中的错误,后者指修改。
  ②看前后关联是否恰当。例如:“卑劣”与“恶劣”,前者指性质严重,后者多指行为。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如“品性恶劣”。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 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 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 机体 固守 B.领悟 肌体 固守
  C.领略 肌体 恪守 D.领悟 机体 恪守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没有大度 的气量;言语刻薄,则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将割伤自己。
  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等巨幅标语在北京的广场、街头 在目。
  ③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 ”,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宽容 显然 博彩 B.宽容 赫然 博弈
  C.宽厚 赫然 博彩 D.宽厚 显然 博弈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 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 ;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③有趣的是,民众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当 ,这种青天大老爷的形象会被民众传诵成一种固定的脸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
  ④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需要面对整个天空做一次灵魂的深呼吸,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 我们琐碎而陈旧的生活。
  A.焦躁 纹理 顽固 拂拭
  B.躁动 波澜 顽劣 拂拭
  C.躁动 波澜 顽固 擦拭
  D.焦躁 纹理 顽劣 擦拭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 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在被 扫荡了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 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而在经历了无数次屠杀、迁徙与战乱的中东,两河文明也已支离破碎,许多种语言的发音和文字的形态,我们已经无法想象。
  A.流失 饥饿 悼唁 B.流逝 饥馑 悼唁
  C.流失 饥馑 凭吊 D.流逝 饥饿 凭吊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并从中 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结余 遴选 B.回避 节余 遴选
  C.规避 节余 筛选 D.回避 结余 筛选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温家宝总理郑重 :“这不是针对某国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②解决经济生活当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
  ③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要在 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遵循三个原则。
  A.表明 调整 遵守 B.申明 调整 恪守
  C.表明 调控 恪守 D.申明 调控 遵守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电脑的,因此操作起来不免不熟练,我们如果就这样责备他未免太不讲道理啦。
  B.阿富汗在历史上备受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之中。因此阿富汗人民多年来承受了多方面压力。
  C.澳门市中心的邮政大楼,一身简朴的灰色,屹立在市中心70多个春秋,华人建筑师陈煜培先生匠心独运的设计与周围精巧而鲜艳的葡式建筑搭配,既美观大方,又有诗意。
  D.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决心做一个悬壶济世的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重返学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只有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换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
  D.由于伊拉克战争的拖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迅速下降。这反映出人们对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担心大大增加。
  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当今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低俗化现象,那些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是否应好好反躬自省,悔恨自疚?
  B.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诸多隐忧,在21世纪都将会一步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
  C.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藐视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有天神相助。
  D.3月23日上午,560多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济南市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重托,走进了庄严的舜耕会堂,参加十一届五次市政协会议。
  1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由节气演变为风俗,演变为节日的,在二十四节气中也只有清明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明节也是人性美好的体现,它不是过给自己的节日,是寄托给先人、亲人的怀念。
  B.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IT市场并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很多IT的基础产品都在中国制造。我们的很多客户都已落户中国,希望在中国建厂,将使我们与客户的联系更紧密。”
  C.2007年2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连日遭暴雨袭击引发水灾。有关人士认为,城市规划欠佳是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大规模砍伐森林,忽视环境保护,也是导致水灾发生的原因。
  D.由于美伊关系前景不明朗,国际油价近日连破新高,又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捉摸。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日本首相安倍访华,显示了日本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B.3月26日开幕的“中国年”活动将组织近200项活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以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改革进程。
  C.大量的阅读使余秋雨获得了优良文化的滋养,这种积累是他后来进步成长的土壤,也是他成为著名学者的首要条件。
  D.对高考改革的批评,不应该导致对以往30年高考改革整体成就的负面评价,更不应该轻易地得出高考功过的简单结论。
  答案
  1.C(“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意为领会。“机体”具有生命个体的总体,也叫“有机体”;“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固守”指主观固执地遵循;“恪守”指严格遵循。)2.B(宽容:动词,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宽厚:形容词,(待人)宽容厚道。赫然:形容词,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显然:形容词,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博弈:动词,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彩:名词,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3.C(①“心在野外,心在路上”表现的是一种喜欢旅游、闲不住的心态,“焦躁”指的是因着急而烦躁,文中没有“烦”之意,“焦躁”不合语境;“躁动”有“不停活动”之意,所以恰当。②“波澜”更显历史的动感,照应“跃动”。③由“为历代人津津乐道”中的“历代”等字眼可知,本句重点在说明民众对青天大老爷的崇拜经久不衰,不易改变,是一种“顽固”的表现;“顽劣”意为“顽固无知”或“顽皮不顺从”,语境中不存在“顽皮”或“无知”之意,所以不能用“顽劣”。④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一般用于“轻轻掸”的语境中。原句的意思是要改变“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用在这里有擦亮生活之意,故选“擦拭”。)4.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考查辨析近义实词的能力。“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句中说失去的是“中国的文化资源”,这当然是有用的东西,所以用“流失”。“饥饿”,形容词,饿;“饥馑”,名词,书面色彩重,指饥荒,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句中讲的是非洲大陆的饥荒情况,所以用“饥馑”。“悼唁”,悼念死者并慰问死者亲属;“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句中宾语是“古代文明”,自然应用“凭吊”才搭配得当。)5.C(“规避”,设法避开;“回避”,让开,躲开。“节余”,因节约而剩余;“结余”结算后余下。“遴选”选拔人才,泛指挑选;“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6.B(申明,郑重说明;表明,表示清楚。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恪守,严格遵守;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7.D(“悬壶济世”指行医,不能用于企业家援助那些失学儿童。A项,“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皆合语境。B项,承受:接受、经受;备受:经受得很多,比“承受”的数量多且程度深。皆合语境。C项,匠心独运:独特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一般用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独特构思,此处是建筑艺术构思,适用。)8.B(“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应改为“变幻”,不规则的改变。)9.A(“自疚”指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应用“自咎”,自己责备自己。)10.B(根据前后句意分析,“希望”应改为“因此”。)11.D(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与后文语意有重复,应改为“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指导的近义词篇(五):高考作文高分秘笈: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高考专题辅导:表达之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指的是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要做到语言通顺,就要尽可能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准确,就是要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用词造句要合乎事理逻辑,要仔细地区分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要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简洁,就是简练、干净、明白、晓畅,就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文约事丰;生动,就是活泼优美、感染力强,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遣辞造句要有形象性和新鲜感。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前后照应,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没有颠倒重复、混乱不清的毛病。
  “结构完整”,就是文章有头有尾,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上下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布局周密合理,有过渡有交代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
  语言通顺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写作语言的规范、准确、连贯和得体。
  1.语言规范。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2)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以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加到全体人员身上。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作文高分秘笈: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指导的近义词篇(六):高中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
  (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3.审话题
  (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可叫“话料”,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没有约束性,只有启发性,例说性——所以才叫举一反三的“一”;没有材料或提示语也可以命出话题作文的,如:请以“欣赏”为话题……
  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抛开话题,只注意材料,那么,很多写作的新空间将不能涉及,不会涉及,不敢涉及,是很可惜的;甚或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话题规定范围。
  话题只是严格规定了范围,一般不规定立意、文体、题目等。话题是最大开放中的最小约束,审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要通过它明确话题的范围和指向,以便准确地打开思路。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审题主要是找范围限定——“镣铐”,立意则是“镣铐”下的“跳舞”;审题须追求“准”与“切”,立意须追求“活”“深”“新”!
  因此话题作文要注意:
  ①不能偏离话题。
  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作文涉及面广,可以有多种立意,可以设置出多个中心,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是一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
  ③切入口要小。因要让几十万、上百万考生可写而给的话题,可写的范围是很广的,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一个考生最多不过千字的作文能写的就只能是话题下的一个小点或一个小侧面了,切不可贪大求全。
  (3)话题范围宽泛。
  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话题固然是写作的核心,而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话题规定着写作范围,但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它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使考生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重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未写。
  因此,要善于追求可写的广阔新空间!形象地说,话题作文能“戴上它轻松的‘镣铐’,跳出你潇洒的‘舞蹈’”。
  4.审“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为“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必须一一符合。

指导的近义词篇(七):高考前的动员会之英语演讲稿_1500字

  
高考前的动员会之英语演讲稿
  各位领导、教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会议是为了迎接2010年的第一场战役,也就是第一次质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迎接高考。现在,英语学习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一个瓶颈阶段。不少高三学生虽然努力学习英语,但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学习方法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制定计划。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已的学习,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也不会感到盲从。
  二、专心听课。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上课是学生进解和掌握基础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同学们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力争在课内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三、及时复习。知识贵在落实,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理解和记忆,系统在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即知识迁移的目的。
  四、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英语是一门记忆很强的学科,要大量积累词汇。很多同学最烦记单词,总是抱怨记不住,以致于丧失了信心。这是因为你没有了解到记忆的规律,没有掌握记单词的技巧。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1。及时记忆法,要求上课时认真听讲,争取趁热打铁,当堂记住。
  2。联想记忆法,如bridegroom和bride。有room的是新郎
  3。分类记忆法,把单词分门别类,如动物、植物类。
  4。感官记忆法也叫运动记忆法。尽可能发用多种感官,耳听、口读、
  手写、眼看、心记等。
  5。构词记忆法,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和合成等记忆单词。
  6。情景记忆法,把某个单词放在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中去记忆。
  7。比较记忆法,反义词、同义词、同音词。
  8。拼读记忆法,读准单词的发音是记住单词的前提,拼读记忆首先要
  求把单词读准确,充分认识单词的读音与拼写之间的关系。如enthusiastic
  9。循环记忆法,任何先进的单词记忆法都必须进行反复记忆。学了可能会遗忘,为了防止遗忘,一定要不断发进行阶段性复习。可以把单词和重点句子写在长片上放在口袋里或贴在桌子上、放在枕头连随时记忆。有些单词不是你记不住,而是你重复的次数不够多。
  五、培养良好的语感。什幺是语感?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那幺,怎样培养语感呢?
  1。从听力训练开始,在听力方面,一是听课文录音带,去感知模仿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二是听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及原声电影等,三是认真对待我们平时的听力训练,要沉着、冷静、细心,抓关键词,瞄准下一个句子和题目。
  2。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捷径。主要是多读课文及听力教材,要将一个单词读准,一个句子读顺,一篇文章读烂,平时朝读时要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地读。通过诵读,同学们可对文章的语意、语法、语气、语调、节奏、重音了然于心。
  3。要进行广泛阅读。阅读是吸收语言材料的最好途径,实践证明,学生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越大,阅读理解能力便越强。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和学习的乐趣。阅读的数量多了,一些常用词汇、句式结构自然在脑子中形成了印象,也就逐渐形成了语感。现在我们每天至少应阅读一两篇文章。
  4。多积累多写作是培养语感的必经之路。在平时写日记、周记,考试时尽量使用通过积累的高级词汇和句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六、要注重课本,排查要点,各个击破。这几年高考中都有课文中的原句子,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课文中的命题胚胎。
  七、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俗话说“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也就是要讲究一个“勤”字,做到天天读,天天背,天天练,天天总结,养成一种好习惯,这样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八、要提高自已的应试素质,把平时的考试当作高考,把高考当作平时的考试。
  九、相信自己,强烈的自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的致胜法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一定要珍惜时光,找准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最大限度开发你的潜力,你是最优秀的。
  最后请大家用最大声、最清晰、最流利的声音用英语说:‘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湖北省监利县新沟中学高三:李明辉
 

指导的近义词篇(八):08高考人大附中权威教师冲刺辅导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教育频道的视频访谈,我们本次访谈的主题是:2008年高考语文名师冲刺辅导,在距离高考还不到80天时间,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沈献章老师,首先欢迎沈老师的到来,请和各位网友打一个招呼。
  沈献章: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接受人民网教育频道的视频访谈。
  主持人:沈老师,目前全国大概有10多个省份考生拿到考试说明,现在考生最关心如何根据考试说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语文复习,我们在人民网教育频道的网站上征集了不少网友的提问,下面就先请您就这些提问给我们一一作答。这个阶段考生非常关心是下一个阶段我们复习应该从哪下手,如何能够把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利用好?
  沈献章: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做到明明白白的竞争者,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就是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知己”,就是说,高考的知识点我是否掌握了。这每一个考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和解题技巧我是不是具备了,我们头脑里要想,我不能带知识的盲点进考场。第二,这时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进入高三以来几次通考,本校的模拟考试,月考最重要的学习板块,这时我们要汇集起来,认真回头,另外每一次练习要回头梳理,把历次综合联系放在一起看。对答好高考这张试卷意义重大。温习时,不仅要查补知识方面的缺漏,还要方法技巧、审题得失、规律把握,速度的掌控以及时间的分配和认真总结。第三,要构建知识的网络。因为网络化的学科,是最便于提高学科能力的。它的特点是能够归纳、概括有条理,它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最快的提取,又可以最容易的最牢固的记忆,因为它是理解性的记忆。在使用时,容易由外界信息来组合,很快从大脑里把信息提取出来。因此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知识网络化,使知识点上挂下连、前后贯通。
  主持人: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很悠远,所以成语的数量相当庞大,我们有一些考生在解答成语题时,觉得记忆非常困难,有一种“大海捞针”的感觉,现在时间不多了,他们想知道,作这种题有比较好的方法吗?
  沈献章:成语是我们高考必考题,它是最有语文特色的,但是成语也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纵观全国十几年考试的难点,我们从六个方面特点,我们应该从六个方面来准备成语:一个是高考命题常常出在词意理解的错误上,在这个方面设置题,大多不是使用频率很高,也不是非常生僻,就是说限于常用和非常用,因为中学生掌握的成语有限,所以考到的成语不一定是你熟悉的。你看这样一个句子,“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杯弓蛇影”用到这个句子里是不一样,因为“杯弓蛇影”是把杯子里的蛇影错当做毒蛇,疑神疑鬼,它的同义词是庸人自扰,也并不是无中生有。所以这个成语,大家对这个真正意思是理解错了。
  主持人:是不是因为口语中,不是很常使用这样的成语,由于这样的现象导致同学们遇到这种成语时,感觉到比较生疏?
  沈献章:我们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要积累,积累阅读也好,积累多时,你调用时,你就方便了,而且也准确了。
  第二个特点,高考命题常常考查的感情色彩的错误的认识。在成语里有很多成语意思是相近,但是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表示肯定和赞许,有喜悦的色彩,这是褒义词,有的表示否定或者贬斥,有厌恶的感觉,感情色彩不同,使用场合不同。因为成语在感情色彩上,细微的差别出题人会设计陷井。比如说“无所不为”、“处心积虑”、“趋之若鹜”这些都是贬义词,“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有一年全国高考题出这样一个题,“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那几个人就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这个意思是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用雨后春笋形容造假者多,这就不恰当了,因为这是褒义词,他是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不能有来形容反面事物,后大家忽略了雨后春笋的感情色彩,就是因为他说食品场就多了,仅仅从多的角度来理解雨后春笋,而没有从感情色彩上理解,就落入陷井了。
  第三个特点,命题人常常成语适用对象上设置错误,因为有一些成语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使用范围上有细微的差别,或者使用对象上有差别。有的成语的意义轻,有的重。有的成语只可以跟这类词语搭配,有的跟那一类搭配,有的只适用于人,有的还可以适用于物,有的可以在所有的语境中使用,有的是只可以在一定语境中使用,如果不了解这些,在解题时就会容易出现差别。比如说“美轮美奂”,只可以形容建筑物,比如说赤手可热是形容气焰神圣,地洗心革面是针对人的,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继续向高层次、高水平攀登。这个成语就用错了,因为“洗心革面”是清除内心的罪恶,单从革面两个字感觉是改变刊物的质量是说得过去,但是整个成语意思来讲,就用错了,以因为洗心革面是彻底的悔改,刊物决定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这个对象是刊物,刊物不是人,它更没有悔改之意,所以这个成语用到这里就错了。
  我们既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同时还要看成语放在语境里是不是恰当。
  第四,望文生义的错误。比如说“不刊之论”,考生看,就是认为不能刊登的意思,其实这个“刊”不是刊登的意思,是修改的意思,古人的话,是把字写在竹简上,写错以后,弄刀把木简一削就可以了。这个刊右边是“干”右是立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橡皮擦,是修改的意思。“首当其冲”、“万人空巷”、“釜底抽薪”,都是这样从字面理解就错误了。最近我们海淀区考了一个题目,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收入差别过大,以至公司出现骨干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才力量不丰厚的公司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公司的发展。釜底抽薪的字面意思出古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地方不是解决问题了,在这个语境里是一个雪上加霜。骨干员工跳槽了,本来就是工人少,又有人走了,的确是“雪上加霜”。
  第五个考查的成语错误是容易混淆的错误。比如说应接不暇,和目不暇给,这两个成语,非常容易混淆,应接不暇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一个是形容人事很多,应酬不过来,而目不暇给是形容东西多,眼睛看不过来,这个意思跟前面的第一层意思有相近,而跟应付不过来有差别比较大的意思,比如说耸人听闻和害人提问,耸人听闻是故意夸大,而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都支社会上发生坏事,这样的成语特别容易混淆,所以考察时要放到一起用心比较,看他们细微的差别在哪。
  第六,我们语言逻辑上的衔接错误。运用成语不仅要弄懂词意还要符合语法的规范和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就前后矛盾,或者照应不当,我们在应用成语上常常犯逻辑上的错误,所以命题上常常从这个方面来设置陷井。比如说,有这样一句话“对新教材的修改,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全当是抛砖引玉吧”“抛砖引玉”是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这是谦虚的话,因为这是放在首先发言的场合,引出别人的意思,这时,是别人说完了,你最后说,还存在什么抛砖引玉呢?
  主持人:还有一些考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一些疑问,比如说接下来请沈老师说一下诗歌鉴赏题的备考和建议?
  沈献章:我认为是三懂,一个是要读懂诗,二是要看懂题。三是要懂表达。就是说人家从哪个方面来提问,我来从哪个方面回答。
  读懂诗,就是说要注意抓诗歌的密码,我们说密码就这么几点,一个是题目,比如说,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也感”这个标题是这首诗的诗眼,一定要从“观书”这个题目上,来理解这个诗的意思,不看标题,单看诗歌内容,就很难抓住一个主题,就是抓不住要点。所以要看标题。
  第二,抓注释,这样是命题,特别是为学生提供理解诗歌内容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肯定是在解题上对我们有帮助,比如说有一年高考题是,《塞上闻笛》中的“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这里的“梅花”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的梅花,不是植物梅花。
  第三抓诗眼,比如说“一上高城万里愁”这个“愁”是这个诗的表现手法。比如说比喻,拟人、双关、烘托、寄景,抒情。
  第五抓意向,它实际上这是约定成俗的,比如说“鸿雁”、“杜鹃”、“杨柳”、“菊花”,一看“鸿雁”,我们就知道是书信的意向,“杜鹃”一般是跟悲哀联在一起,“杨柳”是送别,是依依不舍,“菊花”是高洁的。
  主持人:您能不能就诗歌的鉴赏常见体形给我讲解一下?
  沈献章:我们要读懂试题有这么几点,一个是问“是什么”,就是要求回答,使用到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了什么道理?,比如说,《观书有感》有两首诗,这两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这两首诗各蕴含怎样的读书道理,这是直接题问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要结合具体的分析来解说,比如说,有一年高考题,是考王维的一首诗,问第三句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前诗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两个字是诗眼,第三问是这样描写好在哪,这就要求分析表达效果了,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常常是,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提问你就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法来讲它的好处。第四是怎么样,要求从手法角度来回答,比如说怎么表达。
  我们搞清楚前两个读懂诗歌,知道它怎么出题来考察,就是应该我们如何在回答问题,就是懂得表达,懂表达,不举一个例子,《咸阳城西楼远眺》第二、第三联更是被人称道,这首诗是千古名篇,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妙处。二三两联,诗歌的内容我们应该说是回答这两联在景物描写上,颇具暗示性,并且寄托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总说,这两联如何把景和情结合在一块,第二联是写风云变化,风声雨来,预示着社会动荡的暴风雨即将横扫晚唐。三联是写清宫汉阙,满目凄凉,鸟在凄凉的悲鸣,这时风、雨、太阳落山,鸟鹊躲藏起来,这都宣扬一种悲苦和惊慌不安的情况。我们知道,他写的是什么景,这个景里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借这个景物的凄凉,抒发对晚唐满腔的凄凉之情。
  主持人:在考生的答题过程中,他们觉得阅读是特别难以拿分的大项,但是在这个题中是不是也规律可遵循,是不是可以给介绍一下。
  沈献章:现代文阅读要抓规律,抓住规律才抓住要害。我可以用五个方面概括,第一个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考生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把全篇文章认真读一下,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这样从总体是把握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来看待这篇文章。大凡高考命题,总会是在主旨的考查上设置题目,有的是直接考主体,有的是间接考,有是放在选择题,有时主观题,所以把握主旨是最重要。
  主持人:这是第一遍读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吗?
  沈献章:对,第二,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我们在第二遍读文章时,较划分层次,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如果有中心句你要画出来,如果这个段里没有中心句你认为是什么,你就简单写两个字,旁边,做一个旁批,把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勾画出来。也许高考题不直接涉及这块,但是划分思路,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主旨的把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综观全篇,划分层次,理清读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够解答后面的题目。如果我们把个事做好了,做后面的题就顺风行船,事半功倍,问题是我们有很多考生,看题,看文章觉得耽误时间,拿到文章,就走马观花看一遍,似懂非懂,就急于做后面的题,看到题干时,做着,一个是费时费力,我认为这是“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常常耽误时间。
  主持人:这个划分层次,和理清思路是不是也在第一遍读文章时,想抓住主旨时就开始做的工作。
  沈献章:对,要同时进行。
  第三,开始涉及到考题方面,筛选讯息,准确摘选,我阅读文章是把文章内容看得很清楚,这时五一看题干里,就很容易和前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看题干,题目设计什么段落,什么区域,我们就要找的对应的这些词语和语句,阅读题义一般是从文章中抽出几道题,所以答案是从显文里找,只要我们认真揣摩上下文眼,准确抓住关键的语句,大多数的题目,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抠出来的。
  主持人:您说在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在原文中找一些段落,这种寻找的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从中怎么读,有没有速读的方法?
  沈献章:第一遍读文章比较细致,文章的内容和要点心中有数,或者已经做上记号,这时看后面题时,很快就可以联系在前面,一看这题是什么意思,什么信息,很快就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和句子,而且筛选细节这个题,应该说比较简单,命题人不会设置很大的障碍。
  第四,要归纳整合,引申转换,这是难度最大的最大题,要求考生整合信息,要么要求我们概括归纳,甚至分析评价,这个比筛选信息难度大得多,比如说信息整合,对信息,在原文中,不是说是现成让我们一言看出来,可能是散在全文中,有时是隐性信息有时是显性信息,有时要找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时在文章中没有现成,这需要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有一些要点,还要进行引申转换进行表述,所以,现代文大阅读,在这两个题上,应该说是一个难度最大的,我们不求得满分,但是可以得70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2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