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翻译资格】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1):三国演义翻译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_3000字

  董卓正想杀死袁绍时,李儒阻止道:“不行,大事还没有定下来,不能轻举妄动。”袁绍拿着宝剑,告别百官出去,从东门跑回冀州了。董卓对太尉袁隗说道:“你侄子没有礼貌,我也只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宽恕了他,废立皇帝的事情怎么样?”袁隗回答道:“你说的非常对。”董卓又说:“再有人试图阻挠废立大事,直接军法处置!”大家非常恐慌,都说道:“听你的。”宴会结束后,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道:“袁绍这一去,怎么样?”周毖回答道:“袁绍愤愤而去,如果太急,一定会发生问题。而且袁绍他们家四代立下恩德,底下的学生和旧臣遍布天下,如果收集豪杰,聚齐大部队,英雄就会起来,山东就不会是你的了。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的位置,那么袁绍会高兴于免罪,必无后患。”伍琼说:“袁绍擅长谋略,却无结论,不足为虑;还不如给他一个郡守,以收买民心。”董卓听从了他们的进言,第二天便命人策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十五时,董卓请皇帝来到嘉德殿,召集文武百官。董卓拔出长剑,对大家说:“天子现在孱弱,不足以君临天下。现在我们请命:废皇帝为弘农王,奉陈留王为皇帝,让皇太后主持政治。”说完后,董卓便命令左右扶皇帝下殿,卸下他的符玺,让他往北面长跪。皇帝和太后都哭了。大臣们非常悲痛。
  在下面的一位大臣这时大叫道:“反贼董卓,敢逆天而为,我要替天铲除此逆贼!”说完,举起手中的简章,朝着董卓砸去。董卓大怒,让武士立刻拿下,原来这位大臣是尚书丁管。董卓命令将他拉出去斩了。丁管骂不绝口,至死脸色不变。
  董卓请陈留王登上殿堂。群臣贺喜完毕后,董卓命令扶何太后和弘农王和原皇帝妃子唐氏入永安宫,封锁宫门,禁止一切大臣进入。可怜的少帝四月登基,九月就被废了,只做了五个月的皇帝。而董卓所立的这个陈留王刘协,字伯和,是灵帝的二儿子,也就是献帝;这个时候只有九岁。改年号为初平。董卓登上相国之位,上朝时可以带剑穿鞋子,威望无比。
  李儒劝董卓要使用名流,以收买人心,因此推荐了蔡邕的才华。董卓命令蔡邕上任,蔡邕不干。董卓大怒,让人对蔡邕说道:“你要是不来,我就干掉你全家。”蔡邕畏惧他,只得上任。董卓见到蔡邕后,大喜,蔡邕一个月就升迁了三次,最后成为了侍中。
  在陈留王登基,成为汉献帝后,董卓又命令李儒设计,在所谓的“寿酒”里掺毒,逼弘农王和太后还有唐妃饮下。毒死了弘农王和唐妃,太后不从,李儒便把太后扔下了楼,直接摔死了太后。这样一来,董卓更加骄横跋扈,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虽然越骑校尉伍孚试图刺杀董卓,但事情败露,被董卓处死。
  眼看着董卓就要把这个国家祸害完了,这时,在渤海的袁绍给王允写了一封密书,让王允找机会干掉董卓。王允虽然也早已想干掉董卓,为国除害,但苦于没有计谋,只能干等着。一天,王允看见自己的老班底聚在了一起,便以自己过生日为由,召开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王允突然大哭,大家都惊讶地问道:“你今天过生日,为什么大哭呢?”王允说道:“其实今天并不是我的生日。只是想要和大家谈一下,怕董卓怀疑,才这样说。现在董卓弄权,江山社稷不保。遥想以前汉高祖诛秦灭楚,才打下了这一片江山;谁想今天,就要丧在董卓之手,这是我哭的原因。”于是大家都哭了起来。然而,有一个人却大笑道:“大家晚上哭到早上,又从早上哭到晚上,难道能够哭死董卓?”王允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王允大怒道:“你祖辈都是汉朝官,今天不想想怎样报国而反笑?”曹操回答道:“我不是笑什么,我只是笑大家没有一个方法去刺杀董卓。我虽然不怎么样,但愿意砍下董卓的头,悬挂在城门上,以答谢天下。”王允便和曹操单独在一起,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曹操回答道:“最近我屈身而效命于董卓,其实是想乘机干掉他。现在董卓非常信任我,我因此可以经常靠近董卓。我听说你有一把七星宝刀,我愿意借这把宝刀入相国府里刺杀他,虽死无怨!”王允说道:“你果然有刺杀董卓的心思,天下所有人都非常高兴!”于是亲自斟酒给曹操和,曹操倒酒立下誓言,王允便取下七星宝刀,给了曹操。曹操藏好刀,把酒喝完,便起身和大家离别。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聊完了才散去。
  第二天,曹操便带着宝刀来到相国府,问道:“丞相在哪儿?”旁人回答道:“现在丞相在楼阁里。”曹操便径直而入,看到董卓坐在船上,吕布站在旁边。董卓问:“你为什么迟到?”曹操回答道:“因为我的马瘦弱,跑得慢,所以来晚了。”董卓转身,对吕布说:“我有西凉进来的好马,你去牵来一匹,赐给曹操。”吕布接到命令,便出去了。曹操心里想道:“董卓死定了!”便准备拔刀,刺下去。但是,他害怕董卓力气大,不敢轻举妄动。董卓胖,不耐于在床上坐,便躺了下去,脸朝里面。曹操又想道:“现在董卓死定了!”急忙抽出报道,准备刺下去,突然,董卓看见镜子上,曹操正在拔刀,赶紧回身问道:“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要回来了。曹操非常害怕,便拿着刀跪下,说道:“我有一把宝刀献给你。”董卓接过七星宝刀,一看,这把刀长约一尺,镶嵌着七颗星星,非常锋利,果然是一把宝刀;便递给了吕布,收下了这把宝刀。董卓带着曹操出楼阁看马,曹操答谢道:“愿意借来试骑一下。”董卓就让他骑。曹操一上马,就赶紧跑向东南。
  这时,在吕布的指点下,董卓也发现了曹操似乎要刺杀他。这时,李儒也过来了,他也认为曹操是要刺杀董卓。于是,董卓让四个小卒去催曹操,去了很久,四个小卒回来说道:“曹操没有回家,而是出城了。”董卓大怒,命令贴出通缉令,捉拿曹操。一旦捉到曹操,赏一千两黄金,封万户侯,窝藏曹操的人同罪。
  曹操逃出城后,奔向谯郡。路经中牟县,被士兵抓住,带给县令看。曹操说:“我是商人,复姓皇甫。“县令端详了一下,说道:“我之前在洛阳求官的时候,曾经认出你是曹操,怎样隐蔽!先把曹操抓起来,明天押送至京城领赏。“士兵们赐给曹操食物,便离去了。晚上,县令悄悄放出曹操,拉到后院审讯;县令问道:“我听说董卓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自取其祸?”曹操说:“你要是抓到了我,就赶紧拿去领赏,不要多问!”县令喝退左右,对曹操说:“你别小看我。我不是常人,奈何没有遇到好宗主而已。”曹操说:“我祖辈都是汉朝的官员,如果不想着报效祖国,和禽兽有什么不同?我屈身效命于董卓,想要趁机干掉他,为国除害。现在事情没有完成,这是天命!”县令说:“你这一走,想要去哪儿?”曹操说:“我要回到乡下,发诏书,召集天下诸侯兴兵,讨伐董卓,这是我的愿望。”县令一听,便亲自解去捆在曹操身上的绳子,说道:“你真是一个忠义之士!”曹操问他的姓名。县令说道:“我叫陈宫,字公台。母亲和妻子都在东郡。今天被你的忠义感动了,我决定弃官,和你一起逃跑。”曹操大喜。晚上,陈宫收拾路费,与曹操一起换衣服,各背起一把剑,骑马朝东郡奔去。
  走了三天,到了成皋地区,天色已晚。曹操指着森林深处,对陈宫说道:“这里有一个人,叫做吕伯奢,他是我父亲的义兄,我们可以去那里投宿一宿。”陈宫表示同意。于是,两人便来到了吕伯奢的家里,见到吕伯奢。吕伯奢对曹操说:“我听说你的父亲已经逃往陈留了。今天晚上你们两个可以在这里住一晚上。”说完,便对陈宫说:“我去西村那边筛酒来给你们喝,等我回来。”
  曹操在吕伯奢家里坐着,突然听见了磨刀声,还有人说:“绑住再杀了,怎么样?”曹操这时说道:“完了!如果我们不先下手,恐怕会被抓住。”于是便与陈宫一起拔剑直入,把一切能够看到的人都干掉。一连干了八个人。搜到厨房下,却看见他们绑住了一头猪。陈宫说:“你想太多,误杀好人了!”两人赶紧离开,正好碰见了吕伯奢。曹操说道:“看你后面是谁?”吕伯奢一回头,曹操就挥剑干掉了吕伯奢。陈宫大惊道:“刚才只是一个误会,你现在又为什么?”曹操说:“吕伯奢一回到家,看见被干掉这么多人,怎么会罢休?如果来追,我们就完了。”陈宫说:“这是不义的行为!”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无话可说。
  夜晚,两人行了数里,终于找到了客栈投宿。喂饱了马,曹操先睡了。陈宫想道:“我以为曹操是一个好人,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狠心之徒!如果留着,一定是大祸患。”便拔剑想干掉曹操。要想知道曹操性命有没有保住,请看下回分解。
    五年级:何俞君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2):《三国演义》片断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条,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二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是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  马  徽  再  荐  名  士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名言】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匆以善小而不为。——陈寿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刘玄德三顾茅庐(“草庐”写成“茅庐”也对)。    2、兴复汉室。    3、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②稳重、顾全大局。③莽撞或鲁莽、直爽。    4、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②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5、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 、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3):《三国演义》读后感_3000字

  一.司徒王允
  说起司徒王允我便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他是姓司徒,还是姓王?据我了解在当时司徒是官名,司徒与司空,司马为三公!其中的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但在查阅百家姓后,其中也有司徒这个姓……为表示尊敬,我就暂且称他司徒王允
  公元184年,全国各地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农民起义,率领重兵讨伐黄巾军。司徒王允初次领兵打仗,便充分展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文韬武略。计杀董卓可谓功不可没
  但司徒王允拒绝了董卓余党李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4):四大名著故事梗概_750字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水浒传》故事梗概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大大小小的战争,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表现出作者罗贯中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红楼梦》故事梗概
  《红楼梦》主要讲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精彩生动的描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世态人情。
  点评:
  以上四则故事梗概都是我国古典名着的精华,体现了梗概的简、实、真的特点。一本几百页的书,通过简短的一百多字,将其精华展示给读者,既抓住了重点,又反映了主要内容,还表达了读者对其故事或人物的价值观和态度。
 
    五年级:1239524380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5):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6):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独坐 一作:独上)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赏析】 组诗《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其一】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7):2013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已发布)(12)



  (2)
  ①猛浪若奔、
  ②苔痕上阶绿、
  ③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更着风和雨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3)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参考答案】
  (1)做标记
  (2)通"贴"
  (3)给予
  (4)竭尽、用尽
  (5)意动用法,以……为亲
  【注】文言文实词解释考点,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如"故人不独亲其亲"的第一个亲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是名词,亲人。
  【备考建议】可以说近六年来中考文言实词的考点都没有变化,重点集中在上述四种实词类别,建议同学们有目的地做好归纳,针对性复习。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阅读
  题号
  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
  9词语解释选择题3分
  10句子翻译主观题4分
  11内容理解选择题3分
  9.【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备考建议】理解、记忆常考文言实词,注意课下的注解。
  10.【参考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备考建议】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留、补、调、删、换。
  11.【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备考建议】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到选项出处,再仔细对比分析。
  古诗词鉴赏
  题号
  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
  12(1)词语解释主观题2分
  12(2)思想感情主观题3分
  12.【参考答案】(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即可。
  【备考建议】本词选自九年级上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因此同学们在复习古诗词时要回归课内,关注课下的注解。
  (2)【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题答题步骤:
  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
  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
  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备考建议】古诗词的思想感情题,既要求考生要理解诗句的内容,也要求结合诗句,知人论世,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文阅读
  题号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
  13内容理解选择题3分
  14观点提炼选择题3分
  15词语含义主观题4分
  16概括题主观题4分
  17开放题主观题4分
  四(一)《三种诸葛亮》
  13、【参考答案】B
  【解析】题干"比较多的是……"与原文意思不符,以偏概全。文章第二段,"比如在云南……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文章第四段,"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14、【参考答案】A
  【解析】
  B、第七段第二行,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
  C、偷换概念,"误用马谡使长亭失守"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
  D、与原文不符,"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宁可多一些时候的诸葛亮倒也不坏"……"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13、14题【答题思路】
  ①直接根据中心论点找出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如13题A选项文章开头就有提到。
  ②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与原文不符。比如13题B选项中的"比较多"就属于以偏概全。
  ③注意论点论据与材料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偷换概念。
  15、【参考答案】两个"诸葛亮"不一样:
  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答题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论点,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思考。注意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一般是由点到面的,因此阅读时注意将深入挖掘。
  16、【参考答案】
  (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答题思路】
  1,注意分值,判断答案大致有几点内容。一般3分3点、4分两点。
  2,根据文章内容,按照"谁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进行概括,注意信息不要遗漏。
  3,注意扣题。题目问"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因此回答时应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17、【参考答案】
  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答题思路】围绕"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结论会有所不同"这个观点,结合文本,简要展开讲述,最后总结。格式:总(观点)+分析(结合文本)+总(重述观点)
  【变式题型】①你同意文中"……"观点吗?为什么?
  ②你身边的人是否能做到……(文中提及内容)?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③文中有两种以上观点,问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④通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某一句、某一段的感悟联想。
  记叙文阅读
  题号
  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
  18概括内容填空题4分
  19内容理解主观题4分
  20开放题主观题4分
  21形象分析主观题4分
  22写作手法主观题4分
  18.
  【参考答案】①舍钱救猫②归还猫意外获支票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概括内容的结合。难点在于准确精炼地将对应情节概括出来,考生易错点在于将每个情节独立概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最终导致前一情节与后一情节没有直接的联系。
  19.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关系熟络有默契,但是店主同时又非常敬重老人。
  【解析】本题考点是细节描写的作用,透过细节看人物的关系。本题难度较大,用准确的词语形容两人的关系不容易。
  (2)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①我仅仅用了100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②店主说"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③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提取与推断的能力。难点在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4分)
  【参考答案】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节间的逻辑联系,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难度在于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易错点在于考生往往忽视联系上下文。
  2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我"是一个崇尚精神但又不拒绝物质、矛盾、有侥幸心理的人。如文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我吃惊地扬起眉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救猫是出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想过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所以当店主给"我"支票时便是"吃惊"。而"扬起眉毛"则表现了"我"的惊喜。当"我"知道买船需要2500元时,又侥幸地打电话给银行查支票是否有用。
  【解析】围绕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在于准确地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22.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
  【答案及解析】本题相对较开放,围绕"出人意料"的写作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即可,如文中店主告诉我们老人"精神错乱",结尾处交代确是"经营大部分木材"的富有老人;被认为"无效"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本题因出人意料的情节较明显,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分析过于简单,没有将"出人意料"表现在哪分析清楚。
  第三部分、写作
  题号
  知识点考察方式分值
  23命题作文主观题60分
  请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考阅卷老师人手一份!这个重要的表格,就是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从这个表格中,聪明的你都知道我们的中考作文都是怎么构成了吗?60分的作文满分分别由内容(25分)、语言(25分)、结构(6分)以及文面(4分)综合得来的。那么接下来,周彤老师将从这四大方面来为你分析今年的中考作文。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8):《三国演义》简介_65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就是我将要给大家介绍的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的真实写照。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讲述的是在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汉献帝时期国力衰微,“江东猛虎——孙坚”之子孙权,汉献帝的重臣曹操,还有刘备分别建立了吴、魏、蜀。北有曹操,西有刘备,东有孙权,形成了三国分争天下的形式。但各个国家的君主态度却不一样,魏国的君主曹操对老百姓实施暴力,因此不得民心,而西蜀君主刘备对人民的态度却是和颜悦色,深受百姓爱戴,也招来了两大闻名军师:卧龙——诸葛亮的称号、凤雏——庞统的称号,还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将才不是战死就是病亡。可曹操的赤胆忠心之将夏侯

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篇(9):《三国演义》读后感_400字


  三国中最让我佩服的便是“美髯公”关羽了。有道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真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就是这个好汉,因屡战屡胜,竟在老百姓的心中神化了,流芳千古。他那铮铮铁骨、忠心事主的精神千古留存,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更显出他的形象高大威猛,英勇无敌。读着过五关斩六将这一章回,我的心里仿佛显现出这么一幕:关羽一个人一匹马一柄刀,身后护着刘备两位嫂嫂,身前是重重围兵,只见他大喝一声,犹如天神下凡,刀光剑影下,倒下了一个个敌人……我读得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三国那个时代,同关羽结个拜把兄弟。
  三国中我最崇拜的便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他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计退五军都是《三国演义》里的精华之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这章了。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历史上能有谁像诸葛亮,一介文士却能在刀枪剑戈间谈笑声风,掌控大局?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3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