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教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的简称是团委,是中国共青团的组织之一,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团课教案(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团课教案篇1

  一、“五四”运动系列活动

  1、集中宣誓仪式

  内容:组织全体团员面对团旗集中宣誓。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学习先辈的光荣传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2、开设团课活动

  时间:4月-5月

  内容:利用团课,了解共青团创建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创始人,了解团组织演变过程。确保团课内容新颖,团员受教育面达到100%。团课教案要做好整理工作,每次团课做好记录。

  3、开展“我为团旗添光彩”实践活动(详见通知)

  时间:4月25日

  内容:组织全体学生去琅琊台和金沙滩一日游。

  4、开展“五四”精神征文活动(详见通知)

  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

  内容:以宣传、弘扬“五四精神为主要内容,表达青少年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对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本次征文活动。

  二、“我是团员我光荣”主题活动

  (一)宣传教育阶段(4月上旬至5月下旬)

  1、结合团组织提出的要求,查找在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做好摸清“家底”团情调研工作。

  2、利用专题会议、团课、黑板报、墙报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让每一名团员充分认识到“我是团员我光荣”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3、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

  4、发展一批新团员,利用团课进行培训,4月底进行宣誓。

  5、做好“十佳共青团员”评选工作。

  (二)规范提高阶段(6月上旬至10月中旬)

  1、利用团课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学理论、知团情”活动。举行庆“十一”合唱比赛活动,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2、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和广播体操比赛等体育活动,提高同学们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团员在青少年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名团员要成为先进思想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和实践行动的模范,培养自身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1、认真总结工作成果和存在不足,看团员意识是否有明显提高,教育活动是否落实到实处,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整改。

  2、广泛开展“四评”活动。即:团员个人开展自评,团员之间开展互评,团员对团支部工作和团干部进行评议。

  3、建立学习教育制度、团员考评激励制度、团干部考评制度、团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4、认真总结提高。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经验教训等问题。

  5、继续做好年终“十佳共青团员”评比活动。

2023年团课教案篇2

  要求了解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日,总书记致信给中国青年群英会时谈到的“四个新一代”,并掌握它的具体内容及深远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四个新一代”的具体内容。

  难点:掌握“四个新一代”的思想内涵与深远意义。

  三、教学内容

  (一)“四个新一代”提出的时间。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日,总书记致信给中国青年群英会。信中在表达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殷切期望时谈到了“四个新一代”。

  (二)“四个新一代”的具体内容

  “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三)“四个新一代”的思想内涵与深远意义

  “四个新一代”通俗易懂,但是,把“四个新一代”并排联在一起,使人们感到个中沉甸甸的份量,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更显得非同寻常。媒体报道,胡总书记“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在群英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讲的是信念问题。崇高理想,离不开坚定信念。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离不开坚定信念。信念之重要,决定着一个青年一个官员的政治选择、工作责任感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在人们记忆中,雷锋之所以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源于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在人们眼前,22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践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取得理论创新重大成果的海军教授方永刚,也是缘于“坚定信仰党的理论”。

  而今,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崭新的环境,也有着崭新的奋斗目标,既需要中央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需要广大党团员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不移。

  “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讲的是品德问题。看一个青年有没有发展前途,其德行就是一面镜子。品德低下、意志薄弱难成为社会有用之辈,难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今,在某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年品德问题也成了老一辈担忧情结。什么“一年土两年洋,三年不认亲爹娘”,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什么“今夜不设防”等等就常常成了老一辈茶余饭后的诟病。数字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共青团员7349.6万人,这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树立高尚品德不仅事关青年的精神面貌,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希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曾有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种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不辜负是老一辈的期望,那么,首先就要树立高尚品德,知荣知耻,让老一辈放心,让人民满意。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讲的是学识问题。知识就是力量,人们已耳熟能详。但什么是知识,社会需要什么知识,却有着不同的见解。记得,开国领袖毛泽东在1941年11月31日致信远在苏联的岸英岸青兄弟中,谈到“多向自然科学学习”的要求;而在1942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时,又提出“你学的只是书本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另一所大学,这个大学,过去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见《毛泽东书信选集》)在这里,毛泽东既讲书本知识,也讲实践中的知识。“知识丰富”,需要博学钻研,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升华。而今,某些青年自以为进入大学之门就显得高人一等夸夸其谈,这其实也是一种虚浮表现。胡总书记强调“知识丰富”无疑包含着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两个层面,反映着务实精神。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讲的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空前的伟业,没有现行的经验可鉴,需要开拓;推进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墨守成规是干不成事的。胡总书记把开拓进取视作“新一代”的新要求是高瞻远瞩的。这是因为,惟有解放思想坚持推进改革才能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而时下,一些地方反映出来的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以及某些地方政府滥占耕地屡禁不止等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改革不到位问题。而在一些地方,改革成了一些人们尤其是官员的避忌词,担忧改革危及自己的仁途。“开拓进取”,就要求解放思想,对这些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能从体制上进行突破,使社会主义事业生气勃勃像泉水喷涌。

  四、课堂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新一代”。“四个新一代”,寄予着中央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在纪念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际,胡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意义深远。

  五、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学习心得。

2023年团课教案篇3

  你好,中国共青团

  ——小学生团员知识第一讲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团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团的认识。

  2、了解共青团的创建以及发展过程,为入团做准备。

  3、认识团旗、团徽、团员证,能够知道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活动以竞赛的形式展开,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要求学生找关于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少先队队旗

  师:同学们,这是一面我们非常熟悉的旗帜,他的名字叫?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

  出示共青团团旗

  师: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旗帜吗?

  生:中国共青团团旗。

  师:说到少先队,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可你知道中国共青团吗?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特别的组织,和他说声:你好,中国共青团(学生齐读)

  师:我知道大家课前都做了一定的预习,那么我就来考考大家,让我们来一次比试吧,就分两大组,比比哪一组知道的团知识最多,怎么样?

  二、比一比:

  师:我先来说说比赛规则吧,比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比赛中来,但记住文明比赛,一定要举手后才能回答。听清楚了吗?我们开始吧!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课件同步。

  (一)必答题

  1、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团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留团察看,(开除团籍)。

  3、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5、(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7、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9、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10、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二)抢答题

  1、团的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建设。

  2、团的基本任务:(说出重点即可)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

  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3、团的定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4、团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答对三条即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3)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4)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

  (5)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

  (6)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5、团的性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三)附加题:中国少年先锋队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分不出胜负的情况下,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工作。共青团要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保护和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教师总结

  分出胜负进行师生评价。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总结: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通过自己的课前预习,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活动中,大家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也是想成为一名优秀团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学一学:

  师:知道了那么多团知识,让我们近距离来看看团的标志吧。

  出示团旗、团徽、团歌等图片。

  先由学生自由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一)团旗的诞生和象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亲自审定,并经党中央批准,于1950年5月4日由团中央委员会公布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团旗为长方形,它的长与高之比为3∶2.通用的尺度有三种:

  (1)长288厘米,高192厘米;

  (2)长192厘米,高128厘米;

  (3)长96厘米,高64厘米。

  团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团的重要会议以及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其具体使用方法是:

  (1)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团员大会、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的会场,可以悬挂团旗,也可以同时悬挂党旗。团旗和党旗同时悬挂时,党旗应挂在面向的左方,团旗挂在面向的右方。

  (2)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在重大节日期间,共青团各级机关门口,只悬挂国旗,不悬挂团旗。

  (二)团徽的设计、内容和象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党中央审定批准,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都为金色。

  团徽的使用规定:

  (1)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会场,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会场,可以悬挂团徽。共青团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机关的会议室,可以悬挂团徽。团委机关门口,不悬挂团徽。

  (2)团的省级以上委员会以“共青团号”命名的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可以悬挂团徽。

  (3)共青团各级组织在自己颁发的奖状、奖旗、奖章、证书、光荣簿和其他荣誉性文书、证件上,在团的报刊上,可以加印团徽。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可制成徽章,颁发给共青团员佩戴

  (三)团歌的确定和内容。

  2003年7月22日至2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确定为团歌。

  团歌适宜在以下场合及范围使用(演奏或演唱):

  (1)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中央全会;共青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全委会。

  (2)基层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团员大会。

  (3)基层团总支、团支部团员大会。

  (4)各级团组织举办的各种大型集会和团的集体活动。

  (四)团员证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

  团员证制度是共青团组织以团员证为媒介进行团员管理的一项组织工作制度,由团员证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构成。

  (1)团员证。团员证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团籍证明。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员证内容包括:团员自然情况、团籍注册、团的组织关系转接、团员荣誉记载、超龄离团、备注,并附有团费收缴卡。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是团员使用团员证和团组织实施团员证管理的原则规定。

  团员证的主要功能是:

  (1)证明团员政治身份;

  (2)接转团员组织关系;

  (3)方便团员参加团内活动;

  (4)进行团员团籍注册;

  (5)作为团员超龄离团后的永久纪念

  四、说一说:

  师:知道了这么多团知识之后,可能有的同学要想了:我们现在还是少先队员,还小呢,团离我们还远着呢。真的是这样吗?环顾下你的四周,其实团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哦(指指自己)我就是一名团员,在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青年老师都是共青团员哦。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下和团员老师的故事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说了这么多团员故事,同学们,你们想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吗?那你知道该怎样加入中国共青团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接收团员必须严格履行下列手续:

  (一)申请入团的青年应有团员两人介绍。

  (二)介绍人应负责地向被介绍人说明团章,向团的组织说明被介绍人的思想、表现和经历。

  (三)要求入团的青年要向支部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入团志愿书,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委员会批准,才能成为团员。被批准入团的青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取得团籍。

  五、师生总结:

  教师提出希望:

  1、对待学习要尽心尽力。做到: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

  2、以诚恳的态度主动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努力向团组织靠拢。

  3、要严于律已、努力自省。我们要有较高的自我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反省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和修正,争取更大的进步。师:今天的团课第一讲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我们的同学能牢记以上几点,尽早向团组织递交申请,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2023年团课教案篇4

  一.活动背景

  因为有爱我们相识,因为有爱我们相聚。爱是一个善意的眼神,爱是一声亲切的问候,时间会流逝,但爱不会;爱很渺小,爱又很庞大;小爱治家,大爱治国,博爱治世,爱无处不在。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爱的身影,她携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流露在五星红旗的一角,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游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心因爱而相连,爱因美丽而被传颂。我们要寻找爱,发现爱,传递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有责任将爱进行到底。为此,我团组织部决定在本部举办一次以“爱如此美丽”为主题的团课。

  二.活动主题

  爱—如此美丽

  三.活动目的

  1.展示并传递山西工院的爱,让爱充满整个山西工院,演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进一步增强全系学生对爱的理解与感受,将爱进行下去;

  3.丰富我院校园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4.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5.增加学生会各部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大家变得更加团结;

  6.为校园营造一种助人为乐的氛围,提高我院学生对爱的认识。

  四.活动口号

  你我相知相爱让爱充满人间

  五.组织形式

  本次团课由建工系分团委发起,团组织部策划承办,各班将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名单统计并上报。

  六.参与对象

  建工系老师、系学生会副部以上干部、团组织部全体部员及各班代表。

  七.前期宣传

  1.由建工系团总支向系学生会副部以上干部、团组织部全体部员及各班代表下达通知。

  2.出版报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八.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4月7日晚8:00

  活动地点:图书馆704

  九.主办单位

  建工系分团委

  十.承办单位

  建工系团组织部及兄弟各部

  十一.主持人

  男主持人:李向阳

  女主持人:常睿华

  十二.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白引出团课主题

  2》手语操小虎队《爱》(苗永清、常睿华、胥茹、刘浩、李浩东、冯书明)

  3》同学自由发言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受(王琪、王晨晨等)。

  4》激情演讲《爱如此美丽》(李浩东)。

  5》独唱《母亲》(韩志鹏)。

  6》同学自由发言由母爱而联想到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由此而联想到的对祖国的爱,对工院建设示范院校的爱(李培基、高倩倩、侯俊杰等)。

  7》吉他演奏,两人合唱《丁香花》(刘雨、李向阳)。

  8》主持人总结

2023年团课教案篇5

  [关键词] 公共管理类专业;团队合作;合作能力;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5-0025-05

  0 引言

  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取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二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学习[1]。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弥补本科生培养中实践环节训练的不足。案例教学十分契合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还需要将其培养成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社会,不仅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多存在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这种现实现象直接造成了其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不足,而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结构正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必备素质。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联系近年来承担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尝试探索了一套基于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1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在解释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之前,必须首先对什么是案例教学加以界定。所谓案例教学,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的教学形式[2]。基于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所谓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指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以团队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教学组织者通过有效的案例开发和教学模式设计,把学生的关注力集中到教学案例所确定的主题上来,形成一个团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以及教师与团队、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充满互动和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在其享誉教育界的《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五品”目标,即努力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和发奋好学的“尊严”,诱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的“活力”,造就学生自负其责、自作选择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学生团结、友爱、协作的“集体感”,开启学生洞察事物的专注“意识”[3]。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践行上述“五品”的要求。因为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充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课堂互动性强,便于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活动,更能实现对集体责任意识的培养。其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1)团队是课堂活动的基本单元。团队是由多个学生个体元素构成的集合。团队作为课堂活动的基本单元,实际上是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组织化和扩大化。在课堂上,学生被分成几个既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集体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必须依赖于团队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有两大特点:一是较高的互动性。团队合作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与单个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团队以及学生团队之间的互动,因此互动性更强,互动的水平更高;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公共责任感。责任感是合作精神养成的基础,也是合作能力生成的动力机制。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知识人”,还要培养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所在团队的责任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体责任意识。

  2)以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该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样以团队集体表现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表现,而且要取决于团队的整体表现。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单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依赖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该教学模式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同时,还通过教学过程的程序和内容设计实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管理、组织领导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等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均需要以团队为单元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4)案例是教学的主线。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学案例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普通的案例教学不同,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不仅要再现一个过去的情景,案例的选择还要具有较大的争议性,要保证学生在阅读案例后能形成发散性的观点,问题的设计也要能形成争锋相对的焦点。争议性是案例设计的必备要素,这就对案例的选材、案例问题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5)教师是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在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案例的提供者、教学规程的设计者,更是案例教学实施中的控制者、倾听者、沟通者和引导者,同时还是案例教学效果的总结和评价者[4]。能否实现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将学生的个体行为引导到增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来,这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挑战。

  2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实施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1)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核及评价标准犹如一根指挥棒,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以团队为考核单元,将课程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50%(学校规定15%~50%),以各个团队小组的课堂表现为评分依据,根据分组情况,团队第一名得满分(50分),其他团队依次根据课堂表现成绩占第一名的比例确定相应成绩,所有团队成员成绩相同;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50%,成绩根据每个同学实际得分评定。除此之外,为了鼓励课堂表现特别突出的团队成员,特设附加分,满分10分,附加分从严控制,主要在于克服集体消极情绪,激发个体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全班同学(30人左右)自由组合分为4组。课堂教学中设定评委团,由教师和4个小组组长组成。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主题选择,每次或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周3次)课堂教学结束时,评委团根据每个团队小组在本次或该阶段的综合表现进行投票,评选出本次或本阶段案例教学优秀团队,每个评委拥有1票(不准投给本组),小组得1票计1分。教师提名最佳个人,每次得1分,每次课堂教学每组不超过1人。本门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班长汇总课堂教学成绩,排出名次,分别给出各个小组的最终成绩,并给出最佳个人加分成绩。团队集体表现和最佳个人附加分相结合的课堂成绩评判方式,一方面强化了团队的集体意识,要想在学业总评中取得好成绩,单凭个人的突出表现还是不够的,必须带动本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于团队集体的责任感,有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个体积极性。

  2)教学案例开发。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5]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能否具备一套适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知识结构、兴趣取向并反映实践热点、典型事例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就案例来源看,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符合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教学设计的需要。学生自编案例是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

  为了整合团队力量,激发合作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案例设计中坚持了如下原则:(1)案例应具有争议性,没有明显一边倒的结论。比如农业税的存废问题,适合教师做案例分析,但不适合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学,因为废除农业税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是明确的,现在已没有讨论存废的必要;(2)案例设计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且在案例教学的安排上要与理论学习相一致,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不能脱离理论分析而泛泛议论;(3)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应该是一段时期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今后分析同类问题的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选择。基于上面的课程目标和案例开发原则,以笔者承担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教学为例,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等教学方法。表1列举了案例教学中几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

  3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设计及实施步骤

  不同的案例主题和教学方法应用,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略有差异。下面笔者分别以上述4组案例为例,对论辩式、体验式、角色扮演、汇报式4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及要点进行介绍。

  3.1 论辩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借鉴辩论赛的组织模式。“撤点并校”案例选择的背景主要是源于2011年以来的连续性校车安全事件,由此延伸到对校车安全背后的“撤点并校”政策的分析。所谓“撤点并校”,指的是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该项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政策执行结果却不理想。随着校车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普遍对“撤点并校”政策持否定态度,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应该挖掘校车安全问题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全面评价“撤点并校”政策。观点的争议性非常切合论辩式教学的需要。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教师通过案例背景介绍,补充学生对该案例认识的不足,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辩论做铺垫;(2)案例材料阅读。案例中提供了近年来几起校车安全事件和媒体报道中关于“撤点并校”的评论。虽然课前已经阅读过案例,通过课堂的临时快速阅读,能够使全体同学进一步明确教学主题,聚焦注意力;(3)小组代表发言。正反双方代表开篇立论,陈述本方观点和论据;(4)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同学围绕辩论主题展开充分辩论。教师在该阶段要控制好论辩秩序和讨论情绪;(5)评委团提问。未参与本次讨论的同学就正反双方的论辩观点进行提问,可以指定相关同学回答;(6)评委团投票。评委团投票确定优胜方,教师提名最佳个人;(7)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讨论的要点、重点、亮点、争议点进行点评,教师只是对讨论过程和观点进行复述和点评,而不是简单给出对或错,目的在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提升环节。

  3.2 体验式教学模式

  该种类型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对案例素材有切身的体验。大学生均经历过高考,也即将面临就业。通过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及亲友之间的交流,他们对高校扩招政策比较了解,对就业前景更是十分关心,因而能够有话可说,畅所欲言。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教师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实施进程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该政策有个立体式的了解,启发学生思考。在本案例教学中,明确两组同学重点思考高校扩招政策的积极影响和高等教育带来的收益,另外两组同学重点思考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问题和高等教育付出的成本;(2)案例材料阅读。案例中列举了近几年来重庆、福建等地区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案例,引入学生对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思考;(3)小组内自由讨论。该阶段主要集思广益、凝练观点,为小组代表发言提供素材;(4)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分别就各自组承担的任务做主题发言;(5)观点补充。在该阶段教师要发挥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和引导各小组对各自和对方的观点进行补充,并就案例材料中设计的思考题进行提问;(6)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讨论的焦点、亮点、争议点进行点评,并给出自我观点和分析。

  3.3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对案例素材要求较高,所选案例必须人物、事件具体。孙志刚事件人物角色明确,主要有孙志刚本人、同事、警察、收容所人员、定点医院医护人员、记者等。故事情节清晰,从进入收容所到被殴致死,相关部门撒谎,再到记者披露真相,这其中情节异常复杂,暴露了收容制度的严重弊端。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案例背景介绍。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孙志刚事件的整个过程,并从政策角度启发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2)角色模拟表演。每组同学分别在对孙志刚事件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孙志刚事件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孙志刚事件有更加直观的了解;(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分别畅谈对孙志刚事件的认识;(4)案例分析。案例材料围绕孙志刚事件的起因、过程、披露以及城市收容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城市救助制度出台的原因及意义等设计了系列问题。在该阶段,主要围绕案例材料和案例问题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终结的理论对城市收容制度终结的影响要素等进行深入分析;(5)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的角色模拟、案例分析过程等进行总结点评,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政策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4 汇报式教学模式

  对于热点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汇报式的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同学在课下充分收集相关材料,编写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汇报答辩的形式,强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户籍制度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从媒体上可以收集到丰富的相关资料,学生也能感受到户籍制度带来的问题,而且户籍制度涉及的面比较宽,影响比较大,因此适合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该问题。

  该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命题。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需要,为每组同学提出案例研究命题;(2)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以团队小组为单元收集材料,集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提供一套因户籍制度带来的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的案例材料,分析户籍制度的利弊;(4)答辩。教师和同学向汇报小组提问,可以指定汇报小组任一同学回答,以检验团队小组其他成员对案例的理解情况;(5)总结点评。教师对本次案例汇报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点评,并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全面分析案例材料。

  总之,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论辩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观点交锋、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案例讨论中先后发言者的难度差异;体验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案例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经历,学生有话可说,更能激发其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体会深刻;汇报式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学生对案例掌握深入,能够慷慨陈词。

  4 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基于合作能力培养的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是笔者近年来承担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专题案例课程教学的心得和经验总结,目前仍然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实施本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和能力素质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氛围方面的变化如下:

  (1)课堂出勤率大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病事假等特殊情况,几乎没有同学缺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而是作为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承担着对团队和团队其他成员的责任,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的作用,因而都能自觉出勤,杜绝了无故旷课的情况;

  (2)学生参与度明显增强。参与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自愿参与是精力投入的一个表现;二是高频率的发言,学生高频率的发言表明学生将注意力和关注点聚焦于案例并且富有成效地投入了讨论[6]。在教学中,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学们能够慷慨陈词,发表见解;

  (3)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走出了三尺讲台的限制,围绕教室进行“旅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互动性明显增强;

  (4)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的笑声明显增多,心情愉悦有助于积极参与;

  (5)问题讨论的延伸程度明显增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思维得到激活,提出了许多超出案例材料本身的有价值的新观点、新见解。

  其次,在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实现了如下能力素质的提升:(1)通过以团队为单元开展教学活动,以小组整体成绩作为个人学业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通过小组内讨论、情景模拟表演、主题发言、自由辩论、观点总结等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有效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效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团队合作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学生对团队的责任意识不强,精力投入不够,影响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也引起团队其他同学的不满,这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及时发现、有效沟通,这也更加印证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紧迫性;二是课程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卷面笔试考核作为必选项的硬性规定(目前规定不低于课程总评成绩的50%),对于专题案例教学课程,学生的学业投入主要集中在课堂讨论活动中,笔试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此类课程可以考虑取消或者降低期末卷面考试的比重;三是受制于课程考核成绩必须呈正态分布的硬性规定,在小规模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加工处理”后的课程考核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实际学业投入度和能力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endangdaquan/37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