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报告】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_1500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括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清晰而凝练,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新认识,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立了更加严整的理论指南。它的成型、培育和践行,必将潜入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深处,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往复传承的价值传递效用。
  通过学习思考,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主导性。在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我国各族人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
  2.共识性。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然需要最大限度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的基本路径,能够将伟大实践、创新理论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接受的全局性、整体性特征,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必然产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巨大合力。
  3.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以忠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为前提,同时兼顾了其内容涵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个倡导”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是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以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4.导向性。“三个倡导”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反映了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说“三个倡导”具有导向作用,犹如一座标杆、一面旗帜,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凝聚人心,汇集民智,把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三个倡导”突出了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与人们的民族情感相融合,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人民对核心价值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6.时代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其凝练表达必须忠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发展和进取的主题。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和时代主题。比如“富强”,就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发展进程中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心愿和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精神的“精华”。
  7.传承性。“三个倡导”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不能割断,也割不断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是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然要烙上中华文化的精神印记,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中汲取精华。
  8.实践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精英价值观,而是大众价值观;具有生存意义的支撑,是全体人民的价值导引。因而要有广泛的认同性与实践性。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9.包容性。“三个倡导”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包容和整合大多数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要有能力和气度在与其他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中,不断提升其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10.操作性。“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完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理论形态和长远目标向公民道德要求、行为准则以及现实阶段目标的转化,简洁明快,琅琅上口,便于传播,让民众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向德荣)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二):《青春正能量》读后感_80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青春正能量》的书。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十二个方面来写的。
  当我读到第二章——民主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俗地讲,民主的基本权利,是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集中体现。
  民主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的民主政治既坚持了民主的普遍价值和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所在。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引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当我读到第七节——公正时,有自己独特的感概。顾名思义,公正即公平正直,也包括公平正义、公正廉洁以及公正有信等含义。
  在以前,很多人因为亲戚关系走后门,也就是说,那些人拥有特权。现在可不同,政府正在努力实现零特权的世界;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
  我觉得: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和基本特征,就像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引领我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同时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决定以后做人做事一定给别人公平,也给自己一个公平。
    六年级:张紫琪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六):2009年最新入党志愿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来的历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上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我国新的发展时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指引正确的路线。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能正确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文化,坚持以民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目前是一共青团团员,身为一名中国人就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作为一名青年我时时刻刻都不会忘记这些教诲。     人民需要党,党也需要人民。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奉献我的一切!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不做侮辱祖国的事,不出卖自己的国家,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不搞封建迷信的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会牢牢记住我是一名中国人,是一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我会在现在和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我会在努力工作,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在社会中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并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以我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七):政治学习心得_1500字


  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听了郭老师的深入独到的讲解,使我收获很大,思考颇多,范文之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要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党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与时俱进,把党的理论建设同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党的指导思想解析中,王老师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给学员们讲解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依据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领导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还研究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状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划时代的新内容。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20世纪初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成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学习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全党越来越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指导思想正确,就可以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指导思想失误,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种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党的思想和政策,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坚信党的指导思想,对党的指导思想,相信不相信,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根本前提,不然不应准许入党,更不能叫合格党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认真学习当的知道思想,不仅要学习党的知道思想还要达到真懂得目标,我们不能仅仅把指导思想的理解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在真学、真懂之后还要学会运用党的指导思想,把指导思想真正转化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实践成果,我坚信只要坚持这四真,我们会更早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高一:谢桂煌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八):高中社会主义价值观手抄报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图片及资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篇(十):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endangdaquan/9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