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高考】

涂序新一:2010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之死

  【背景素材】
  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给该博士口头承诺,却未能履行。这位博士在遗书中说,“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
  【相关材料】
  意外的抑郁
  他遗书里说当初决定下得草率
  无从考证涂序新博士是否也有相似的心理落差。据他的亲属转述,他告诉家人,工资是按副教授资格发放。
  涂博士出事前,他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进行,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8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涂博士的学术潜力已经部分得到了证明。用Google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可以搜到他发表的6篇学术论文,其中3篇发在SCI核心期刊。涂的研究,集中在岩土工程的计算方法和模型领域。在国内大搞工程基建的背景下,应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在芝加哥朋友眼中,涂博士对人热情宽厚开朗,对学术潜心追求。高中同学在回忆时,也无法把他和焦虑联系起来,在没有丁俊晖的年代里,只有小混混才打桌球,而涂博士的桌球技术是那一帮同学里最好的。
  可以确定,即使焦虑过,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9月11日,他还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然而6天后的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留下6页遗书,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猜测
  职称与坠楼
  网络盛传浙大曾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学校认为指责不合常理。
  从9月11日填报申报副教授信息到9月17日跳楼,涂博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的死,最初是由分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治安工作的派出所介入调查的。记者咨询了杭州公安局西湖区分局政治处,一位负责人告知,两天后,派出所询问了他的朋友、亲人、邻居、学校,警方排除了他杀嫌疑。
  9月底,建工学院的网站上挂出了涂博士的讣告,解释了涂博士的死因———“因病”“坠楼”。浙大说,这是最后的调查结论,目前善后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学校没有具体解释“因病”和“坠楼”为何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这涉及涂博士的个人隐私。
  涂博士死后,各种猜测仍然在网络上发酵。有归因于学校,有归因于家庭,有归因于博士的心理素质。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揣摩、猜测。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
  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
  建工学院党政办公室科长金卫勇告诉本报记者,涂博士出事后,他们专门查看了学院和他来往的E-mail,都是“教职”字样,没有出现“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朱晓芸向记者介绍,“教职”的意思是,涂博士在海外有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经历,按惯例一进校就至少是讲师。至于能否拿到副教授职称,则要看9月的评定。浙江大学一年有两次高级职称评议,第一次是5月的特评,专门针对海外归国人员,第二次是在9月,针对全校教职员工。
  但不知何故,涂博士没有报名参加5月的特评,一些信息表明,他认为参加9月的评定更有把握。
  而涂博士“因病坠楼”正好发生在9月职称评定期间,距离他填写申报信息不到6天。舆论普遍猜测,他的死是否和提前知道了评选结果有关,是否有人提前找他谈过话。
  学校有关方面否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建工学院说,9月上旬只是报名,工学部还没有公布文件,确认评选标准。
  工学部是由土木、材料、环境等工科院系的资深专家组成,是相关院系高级职称评定的责任机构。岩土所所长陈云敏正好在这个机构担任副主任。他也否认有人能左右评选结果,他说,职称评定是民主评议,不是谁能说了算。
  至于是否有人在职称评定前后找涂博士谈过话,已无法考证。人事处说,参评应该是涂博士的权利,谁能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参评?令他们感到惋惜的是,按照涂博士的条件,评副高职称并非没有把握,或许按正常的程序他是能评上的。
  9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抑郁症,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他说,我只想安静地离开。
  不知何故,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涂序新二:2010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之死(5)

  一个留学生眼中的涂博士之死
  曾几何时继中国男足以后,又一个词汇开始臭了街,那就是大师。真不知道这么多的大师怎么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也不知道大师和小姐那个族群的人数更多一些。无论看什么节目,新闻总是无可避免的出现一批大师专家的。恭维人的话我们是最不吝啬的,我们可以称任何一个认识的人为大师,只要他不认是在骂街就行。可怜的涂博士如果他留在清华读博士只怕最少也会被强行的贯上一个专家的头衔了吧,没办法谁让他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关系网呢。这年头那些狼们都被喜羊羊们给玩死了,何况只是一头狼呢?所以说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还是至理名言。
  的确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这样抛下了老母妻女是有不妥之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人一生所学到头来却无用武之地那是什么一种感受呢?而这种情况学历越高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如他遗书上所说的“残酷、无信、无情”的环境,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事情的真相我们谁都说不清楚,不过按照他这样的心态来想一想,空有一身的抱负,却无立锥之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报国无门古来有之,这样的人在历史真的太多太多了。当然了他的压力还不止于此,家里的亲戚朋友怎么看呢?清华高材生,西北大学博士,到头来收入还不如很多普通的本科生。人可畏的地方不是说看不起你,而是把你辛辛苦苦数十年的努力践踏的一文不值,那就等于他一半的人生已经被完全否定了,那么他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如果他能在浙大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估计他也不至于如此的,正如我上面说的,他的回国不是单纯的为了钱。他想忠孝两全,所以选择了浙大,而结果是两难全。
  我也归国在即了,并且从小就做梦有一天走上讲台,所以涂博士的死对我的触动非常的大。我没有他那样高的才华和学历,而且金钱对我来说只要能够养妻活儿也就足够了,至于买私家车这些事情我是没有考虑的,但是我会要求一个靠近双亲的能够发挥地空间,最少让我知道我还是有点用处的,虽然这可能也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
  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可是往往有傲骨的人死的会比较快一些,与其苟延残喘的活不如痛痛快快死,大抵这些有傲骨的人是这样想的吧。如果他一个人的牺牲可以换回些什么也是值得的,只怕是不过增添了一些唏嘘而已。还好我没这样的傲骨,不然估计我就是跳了也不会有什么人来报道,那就太不值得了。
  海归博士自杀仅仅是“水土不服”?
  9月17日凌晨的事情。清华大学毕业生、美国西北大学博士、浙江大学教师涂序新,在回国三个月以后,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让人们特别难以接受的是他的死亡方式:从自己居住的大楼跳下(据《南方都市报》10月22日报道)。
  涂序新的死,当然会有他个人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性敏感,也可能因为一直在学校读书,是尚没有踏入社会的“半成品”,常人可以忍受的“压力”,在他那里就不堪重负,更有人认为,杭州高昂的房价逼死了涂序新。但是,涂序新事件尚未平息,湖南大学又有一海归博士归国一年后自杀,与涂序新不同,这位海归月收入过万,而长沙每平米四千多元的房价,与杭州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不能不让人反思更多。事实上,在同学的眼里,涂序新性格宽厚、热爱生活而且对社会抱有理想,拥有人文关怀:涂序新拥有清华法律学士学位,在海外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参与知识分子社会责任之类的讨论。这样一个人会走上自杀之路,是否可以佐证:一个执着学术,天资聪颖又有社会关怀的人,是特别不适合在中国高校里生存的,是特别容易罹患抑郁之疾的?
  会有人问,既然中国大学官僚化严重,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那为什么涂序新不换种工作?或者,他为什么不重回美国继续自己所钟爱的学术研究?此类问题,不能说全无意义,对于涂序新本人,如果早些时候有人如此指点迷津,可能不至于走上绝路。但是,事情还有另一更为根本的层面,即使涂序新不死,在大洋彼岸实现了幸福生活,其他有志于在国内高校谋生的学者,会不会依然苦苦挣扎在“残酷”的学术圈?让我们不要想像什么诺奖了,先让这些人能够心理健康,有足够的空间生活下去,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吧。
  所以,最需要改变的,并不是涂序新的脆弱,而是涂序新遗书中所说“现实:残酷、无信、无情”的国内学术圈,是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和运作规则,是已经丧失需要重新呼唤的大学灵魂。不妙的是,这些将一位优秀人才推向死地的因素,已经成为不少学界中人不予批判反而加以认可的“常识”。
  希望这些人的死亡是改变的开始。在涂序新们自杀的时候,朱清时先生主持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在南中国运作,其教授治校、去行政化等等理念,似乎预示着一个安心学术、潜心研究的环境在未来有可能出现。虽然朱先生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更像与风车作战的勇士,而且这个未来究竟有多遥远也不得而知,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人们会对涂序新的死亡产生另外的理解:他纵身一跃,宣布了中国教育必须“改变”,虽然艰难,却是迫在眉睫。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10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