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招生考试】

北京工商大学--学校简介

    1
历史沿革与现状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机械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分属于原轻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北京商学院创建于1950年,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中央商学院,1960年改名为北京商学院,先后隶属于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招生,主要为商业服务业培养经济、商务、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所轻工业高等学校。1970年迁入陕西省咸阳市,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原址重建,先后隶属于轻工业部和中国轻工总会,主要面向轻工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迄今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八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合并组建后,的北京工商大学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由单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7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经全体委员投票确定: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校现有9个学院、1个系、1个教学部、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研究基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8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6个;2003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核批准,学校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单位,2004年起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14名,硕士生1255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11975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5679名。
     学校总占地面积84万平方米(合1266亩),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7亿元。图书馆馆舍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馆藏中外文图书203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60多万种,另有中外文报刊2600余种。“十五”时期以来,全校思想统一,抢抓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完成了阜成路校区改造和良乡校区一期等北京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良乡校区新建面积达24.59万平方米,2004年10月,近8000余名学生顺利入驻,良乡校区的建成,为莘莘学子的健康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矗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7人,其中高级职务教师占48%;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8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师5名,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3名;有11个科研团队跻身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行列。
    
    2 人才培养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势学科为主干,走多学科协调发展之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探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7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启动“新世纪十大教改工程”,明确培养“厚基储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2006年9月,学校召开了以加强实践教学为中心内容的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我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2008年12月,学校召开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质量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内容的第三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教改的总体思路和5大任务。
     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9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27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
     2007年,学校文科实践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会计学全英语教学实验区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 科学研究
     学校积极推动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科技工作,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7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0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图书奖1项,国家期刊奖1项,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项,获奖数量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学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2008年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
     近三年,学校共出版学术著作473部,发表论文3400篇。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塑料》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些刊物学术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多次获奖。
    
    4 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的综合优势,积极服务区域和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近五年,科研成果转化率持续上升。孙宝国教授的肉味香料香精成果已转让全国41家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孙家跃教授的光电功能材料研究成果,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刘载文教授开发的北京西客站铁路信息自动化系统与北京市楼宇控制系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填埋渗透液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北京市污水处理系统;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已在北京地区成功运行了十个黄金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校利用在区域和行业领域长期积累的学科优势,先后为国内几十家企业集团提供金融、财务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学校在流通、消费和物流领域的科研成果已在北京市通州、密云、怀柔等区县以及广东、河北、山西等省的流通市场和物流规划建设中得以采用;学校流通业基地研究团队的丰硕成果为首都商务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理论支持。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芬兰、瑞典等国的52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师生交流的合作关系。2005年,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委托,学校成功举办 “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系列报告会。同时,学校还开辟了国外实习的新途径,先后派遣多批次学生赴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进行国外考察实习,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6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建设,重视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通过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强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2007年11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会研究确定,学校通过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评定结果为“优秀”!
     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贾庆林、刘淇、陈至立等先后到校视察指导工作,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经常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当前,适逢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谋划“十二五”美好未来的关键时期,北京工商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求真、立德、勤奋、创新”的校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北京工商大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办公室2009年3月16日更新)
    
    

院校地图

北京工商大学所在的位置:

北京良乡高教园区(良乡校区)海淀区阜成路11号(东校区)33号(西校区)

所在省份:北京

所在城市:北京市

联系电话:010-68984711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26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