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乐学园】

清明节的谚语篇(1):关于清明节的谚语

1、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3、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4、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5、清明到,麦苗喝足又吃饱。
6、大麻种在清明前,叶大皮厚又耐旱。
7、霜降配羊,清明分娩。
8、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归家。
9、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0、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11、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
12、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13、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14、清明响雷头个梅。
15、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后五天不晚(高粱)
16、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谷子播种到立夏。
17、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18、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19、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20、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21、清明前后寒十天。
22、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23、清明暖,寒露寒(湘)
24、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25、清明谷雨紧相连,南坡北洼快种棉。
26、清明无雨少黄梅。
27、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28、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29、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30、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31、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32、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33、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34、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35、地板揭不开,芽子出不来。
36、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37、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38、清明后,谷雨前,十有八九保安全。
39、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40、清明蛾子谷雨蚕。(山东)
41、懵懵懂懂,清明下种。
42、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43、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44、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45、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46、清明暖,寒露寒。
47、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48、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49、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50、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51、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清明节的谚语篇(2):清明节的谚语

1、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2、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3、清明下雨雨绵绵。
4、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5、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6、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8、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9、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10、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11、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12、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13、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1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15、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16、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17、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18、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19、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20、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21、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22、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23、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24、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5、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26、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27、祭罢祖,就种瓜。
28、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29、清明冷,好年景。
30、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31、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32、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33、清明鱼开口,白露鱼闭嘴。
34、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
35、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36、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37、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38、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39、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40、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41、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42、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43、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4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45、清明螺,抵只鹅。
46、清明有霜梅雨少。
47、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48、清明昨天寒食节。
49、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50、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51、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52、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53、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54、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5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56、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
57、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58、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59、清明发芽,谷雨采茶。
60、棉种播下急雨拍,抓紧划锄快揭盖。

清明节的谚语篇(3):清明谚语

1、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2、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3、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4、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
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6、清明发芽,谷雨采茶。
7、清明有霜梅雨少。
8、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9、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10、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11、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12、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13、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14、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15、清明下雨雨绵绵。
1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17、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18、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19、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20、清明昨天寒食节。
21、清明响雷头个梅
22、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23、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24、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25、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26、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27、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28、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29、清明蛾子谷雨蚕。(山东谚语)
30、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31、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32、清明冷,好年景。
33、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34、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35、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36、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37、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38、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39、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40、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41、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42、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43、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44、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45、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46、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47、懵懵懂懂,清明下种。
48、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49、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50、清明笋出,谷雨笋长。
51、霜降配羊,清明分娩。
52、清明前后寒十天。
53、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5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55、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56、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57、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58、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59、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60、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61、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62、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清明节的谚语篇(4):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篇一: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300字】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和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的风俗,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这就是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
【篇二:清明节的习俗400字】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篇三:清明节的习俗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称为“鬼节”。民间还有上坟、添坟的习俗。晚辈带着烧纸,供品等,到已去世的亲人坟上,烧纸磕头。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还要在坟头上压白纸条。听老人们讲这是给已去世的亲人修房屋,防备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来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此时我想起了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郊游的活动。这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野外去游玩,以此来放松放松自己因工作而紧张的情绪,还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气氛。古代也有踏青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当时清明节都城人民郊游踏青的热闹景象。
清明节还是植树的好季节。因此又有插柳植树的活动。听老人们说旧时候有“清明不插柳,来年变黄狗”的谚语。
除了以上的风俗以外,还有吃蛋的习俗。这就如同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样。这些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已经被淘汰,有的流传至今,有的还增加的新的内容。
清明除了这些习俗之外,还有我们小伙伴的欢乐活动,荡秋千,放风筝。最好玩的要数放风筝了。大家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共同把风筝送上蔚蓝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飞欢乐,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篇四: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篇五:清明节习俗作文】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篇六:清明节的习俗700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篇七:清明节的习俗8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篇八: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

清明节的谚语篇(5):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篇一:清明节祭母亲】
每当清明节来临之际总耐不住思念想写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却又不知从那里开始。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四年了,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您——-母亲:您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
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在我三岁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扔下哥哥、姐姐和我,靠着母亲微薄的工资根本养育不了我们三个子女。母亲和继父从新组织了家庭,1966年继父又因突发脑出血撒手人寰,扔下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小弟弟才三岁。真是难以想象当时母亲那悲痛欲绝的心情。母亲您为了养育六个儿女承受了人世间的多少苦难。当您竭尽全力把儿女们都拉扯大了,本是您应该生活得更幸福一些,应该得到儿女更好的孝敬,可以更加开开心心的享受儿孙绕膝的更多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您竟然撒手人寰匆匆而去。1999年3月2日是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悲痛、天塌下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至亲至爱慈祥的母亲终于忍受不住疾病的折磨,静静的离开了我们。从母亲患尿毒症的那天起我就害怕这一天会到来,但是,我却从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急速,如此匆忙!我想,一定是母亲不忍再拖累我们,所以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您离开的那个夜晚,是那么的寒冷。母亲啊,任凭儿女们怎样摇动您,您也一动不动;任凭儿女们怎样千呼万唤,也换不回您的一声回应。母亲啊,你知道吗?那时儿女们是多么期望能够从死神手中把您夺回来,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起。但是母亲您还是去了,看到您的脸那么苍白,那么消瘦,不再有往日的容颜,儿女们的心像刀割一样。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失去了母亲的叮咛;再也看不到母亲的音容笑貌、慈爱的目光。悲伤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千言万语也诉尽心中的伤痛。儿女们只有用泪水送别您,用泪水告慰您远逝的英灵!也让泪水去抚慰心中的伤痛,但是任泪飞如雨也表达不尽对您深深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篇二:又是一年清明节】
记忆中的清明节,不是刮大风就是下小雨。今年的清明节,却是风和日丽。爷爷奶奶和爸爸的坟地,在铁路桥北,一个向阳的小坡上。这里是爷爷早年就选好了的。他生前就爱看火车,每天有几次车,他就去几次小车站,回来后就把见闻和我们现场直播,
几点的车,上车的人少了,下车的人多了,或者哪趟车晚点了……等等。他就说,他死后一定要把他葬在那里,他好天天看火车。
早上我和三弟抱着黄纸,步行两公里来到坟地。每年这段路,都是开着车来,今年车子让别人借去了,只好步行了。说起车子,我不由得想起,爷爷在世的时候,我不知道他看没看见过轿车,但我敢说,他肯定没坐过轿车。早年爷爷奶奶领着伯父,爸爸和姑姑们,不远千里从河北省来到北大荒。挨冷受冻,累得精疲力尽全家还是难以糊口。爷爷的一生没少遭罪,却没享一天福。爷爷要是活到现在多好啊,粮食可劲吃,青菜水果猪肉,也是想吃啥就买啥。这是爷爷想都不敢想的事。
望着袅袅升起的纸烟,我默默祈祷,但愿这些纸钱能让爷爷奶奶爸爸,成为富翁。从此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的生活。
【篇三:玉兰花祭清明节作文】
三月,玉兰花盛开的季节
三月,高挑的树干上,一个个毛茸茸的花蕾挤了出来。在高高的枝头上,摇摆着、怒放着,把她清清的香,喷发出来,把她白白的肌体,展露出来。所有在她身边走过的人们,驻足停留,抬头闻香。那香气,不知醉倒过多少文人雅士,逗乐了多少稚童幼孩。那白白的花瓣上,总是水润欲滴,像是一滴滴盈眶的泪珠……
四月,玉兰花祭清明节
四月,百花盛开,而玉兰则要悄悄地凋谢了。她慢慢地、一瓣瓣素然落下,像是要在清明时节花祭英灵,给魂归天堂的逝者们以祭奠吧!那残落的花瓣,给大地铺上一片白白的毡毯,让那余香,安抚着葬于大地的故人:走好天堂路,静享大地情!她的花瓣,是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她的洁白,是后辈对先人的谢拜。
人有情花也有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玉兰花落为故人散落一瓣清香祭世人感慰泪湿裙
一身洁白的玉兰花,开时香泌人心,落时安抚大地,把她一身的纯洁,奉献给了春天,把她一生的清香,捧给了世人。就是那即将惨败的肌体,也赋给了大地,告慰了苍天,在绿叶即将与她相伴时,她却静静的离去。为让绿叶更青翠,不占枝头独身藏。当五彩缤纷的花开时,你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
【篇四:清明节的挂念】
提前的梅雨季节,东方的城市,天空常常恢恢,水墨淡雅,又不失阳春三月里生机,清晨黎明的天空也因连绵阴雨而显老了,褪不去的是雨过天晴后的灿烂阳光,草的逢春和花的开放依旧是不紧不慢,温度到就放情生长,总让人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细品,徒添几分人世的可笑和无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节到,徘徊在人生中又一个小的分叉口,充满很多无底的惆怅。梧桐更兼细雨,勾起对逝者的思念,曾经的一句话亦或者一件事,平淡无奇却又是充满了长者对己的关心、爱护,而自己脑海里只有习以为常接受,却是不知回馈爱,只是执著着争一些虚名假利,也有几分永远装不满的知识。
不可否认,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是思想和心理都成熟,理性和感性并重,存于世间的一种必备手段。不过,生命中的重要的事情也有很多,能和亲朋好友相聚,共谋事业,每个人用自己的付出换回大家更大的成功;与家人共栖一屋下,品尝酸甜苦辣咸,用自己的爱心去传递世间的温存;相遇人生中有缘人,送上离别时的祝福,多少留有余香。
不是什么缘分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观和不同的人生轨迹,似懂非懂得岁月,已成为释放的烟花,璀璨的同时却也短暂。所以,朋友们,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想想你生命中已逝的故人,他们在你生命中留下的关爱,而你真心感受过,感激过,回馈过爱吗?请珍惜你身边那些不晚的爱,隔断亲情而出门在外,求财的同时却是更多的照顾好自己身体,父母所期盼的是你有幸福的日子远胜过你透支健康换财富;或许你的爷爷奶奶只不过是希望听到你偶尔的半句关心的话而已,或许你的侄子只不过是希望你抱抱他,跟他开一个开心的玩笑,仅此而已。
人应当活在当下,闲暇时经常想想,自己做过比平凡工作还重要的事没有,亦或者是有意义的事。平淡的清明节,不平淡的挂念。
【篇五:又一年清明节】
又是一年清明节,一抹烟雨在天幕下纷扬,无法形容的情感就在心中蔓延。风轻轻烟雨疏疏,情悠悠清泪几许。杜鹃声断还旧忆,松柏长青水常东。今年的清明,只身在异地,回不去的心情被愁绪浸染。总是有梧桐夜半月,晚风愁带雨的惆怅!又随时光到清明,东风醉柳杨枝青。平明登临怀旧梦,望断归雁情不同。心随游人踏绿浪,意竟小路去南岗。
一望南山岗,小路近江傍傍。风烟二三里,荒冢四五行。残香袅绕人皆去,清烟弥散茅草长。踏上对面一片坡地,视线里就有纸灰在烟雨中飘荡,树叶尖的水珠晶莹着似泪

清明节的谚语篇(6):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追忆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天气很晴朗。趁着这好天气,我们全家上山扫墓。
我们先来到曾奶奶的墓前。叔叔们挥动锄头,很快就把墓上的杂草清除干净了。妈妈,婶婶上场了,折金纸,放彩纸……一会儿功夫,一个墓就扫好了。
紧接着,我们来到骨灰堂,找到了曾奶奶的骨灰盒,骨灰盒上曾奶奶的照片是那么慈祥,那么和蔼。看着曾奶奶的照片,我思绪万千,满脑子都是曾奶奶来往我家住的情景。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曾奶奶坐在大门旁。奶奶告诉我曾奶奶要在我们家住几个月,我高兴极了:“好啊,好啊。太棒了!”曾奶奶听我这么一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乖宝贝,乖宝贝,不嫌弃老人。”我十分兴奋,拿来一把椅子,坐在曾奶奶面前,和她讲学校里的新鲜事。我不知曾奶奶听得懂听不懂,只是她一直重复着“乖宝贝,你饿吗?这样穿冷吗?”听着曾奶奶的话,我觉得很舒服,被人表扬和关心就是好嘛!就这样,我每天放学回家就会搬椅子在曾奶奶面前做作业,做作文完作业还会唱首歌或画一幅画给她看,当然,换来的总是曾奶奶满满的夸奖。每次夸奖完,曾奶奶总不忘一句“你要吃饱哦,衣服多穿点。”我总是好好好的,心里却嘀咕着:曾奶奶真罗嗦。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也不再在曾奶奶面前做作业,画画了。但每次我一进门,曾奶奶仍会说:“乖宝贝,你放学了,去吃点东西。衣服会不会穿得太少了。”我也不回答,去做我自己的事了,有时还没等曾奶奶话,我就替他说完了。
日子在曾奶奶的罗嗦中过着……直到有一天放学我每看见曾奶奶,妈妈告诉我曾奶奶回老家了。我心里暗暗高兴。曾奶奶住回老家,我很少去看她。然而去年的12月的一天,曾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自己一个人住在这冰冷的盒子里,我再也听不到曾奶奶的夸奖与罗嗦了。突然,我感觉我是那么想曾奶奶,哪怕是她再罗嗦……
“宇航,过来给曾奶奶拜拜。”妈妈的叫声,把我下了一跳。我回过神,给曾奶奶拜了拜,抬头看着曾奶奶的相片,耳边仿佛又听到“乖宝贝,饿了吗,衣服要多穿点……”


《清明节,缅怀先烈作文》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里,人们会去给过世的人烧纸-祭奠死去的人;除掉墓上的那些杂草-扫墓;还有的外出游玩—踏青。然而这些都是清明节的其中一些罢了。
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在这一天里,都去祭奠自己的祖宗,但是我们何曾想到过,我们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是谁创造出来的呢?没错不就是当年那一位位英勇的革命战士,他们都是一个个英雄。只有了他们的革命才带来了我们现在和谐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为什么就不去祭奠他们呢?
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但是他们为了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却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伟大的,他们只是想为了后代而战斗。
比如说刘胡兰她8岁作文才上小学,10岁参加了儿童团,15岁就被收到恐吓的乡亲们给铡死了。这件事让毛主席知道了后也是很为之伤心,15岁就死去了。为之毛主席专门为她题了一句:“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来赞美刘胡兰这位的英雄少年,同时刘胡兰的精神更是值得让我们去敬佩与赞扬的。
同时,在1956年的时候,那里的人为了纪念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少年,还在山西省的文水县建立了一个题名叫“刘胡兰纪念馆”的纪念馆,来让更多的人去参观以及学习。
所以我们大家在清明节去给过世的人烧纸时,也不要忘了那些曾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那些革命英雄,是他们的勇敢和无私地奉献才取得的,我们要记住他们为我们这些后代所付出的一切,我们更要向他们那样的付出致敬!


《清明节,我想你了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今天一大早,我和爸爸,二爸,几位长辈给姥婆姥爷,还有我的五爷上坟去了,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手里拿着祭奠的各种东西:烧纸,冥币,鲜花,“长天”。路边野花羞答答的开着,伴着沉重又不言而喻的心情我们似乎是负重向前行走。
转瞬间,两年已经过去了,五爷走了两年了,可是他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烙印在我的心中,看着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看着路旁50多岁的人抱着他的孙子,我不禁流下了热泪,想起了我已故两年的五爷。
今天,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日子,缅怀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我面对山坡上一堆隆起的土堆,不禁想起五爷,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愁,那份思念藏在我的灵魂深处。两年前,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傻了我,爸爸说五爷得了很难治的癌症,下个星期就要动手术,我怀着一种忐忑,担心和满满的期待。第二星期我回到家后,爸作文爸含着泪水说:“五爷的手术成功了,但是切除了一个肺。”我当时很伤心,就像孔子的弟子逝去后的那种不言表的心情。这时,我想飞驰的汽车飞奔到五爷的跟前,看到上周健步如飞的五爷在短短的一次手术中白了头,我强忍着泪水面带笑容慢慢走到五爷面前,握住他饱经风桑的充满老茧的手,就在那时,我知道了亲情的可贵,一个亲人,一个家意味着什么。
直到傍晚我才回家,第二天又去学校了,第二周回来当想去看五爷,五婆说五爷去医院了,等到爸爸回来后,我问爸爸到底怎么了,爸爸吞吞吐吐地说,癌症转移了,顿时我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据爸爸说,我走后的的三天把五爷送到了西安的大医院,但是,医生说是晚期,而且已经转移。就这样被迫放弃治疗回到家,几个月后五爷就走了,五爷下葬的那天我没去,怕耽误我的学业,我真的后悔呀,今天,又是清明节,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天堂的五爷,你可听见,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我想你了,天堂的五爷。


《初三清明节作文》
【篇一:感悟清明】
它让平缓的心跳颤抖,勾起无数人朝朝夕夕的记忆,看透的是亘古不变的生命终点。
它慰藉了世者的悲痛,成为后人祭奠先祖的时节,在冗长的时间河流里世代流传。
我不是豪情万丈的诗人,无法感慨逝去的文墨骚人;不是战争下的幸存者,无法切肤感受血驻长城的悲怆;更不是那垂暮之年的老者,无法理解生命长河的真谛。我不过正值青春年少,怀有割舍不下的记忆。每当清明,缅怀哀思。
走上坑坑洼洼的山腰,绕过弯曲的幽径,赫然的坟墓在那一角与自然融合,不显萧瑟突兀。那夜亲人的哭嚎,宣告了生命的流逝。想来已有八个年头,却让我从童年铭记于心,仿佛昨日重现,历历在目。
烧纸、点香、跪拜一切繁杂过后,最乐意的便是在扫过的墓前席地而坐。看着上方的绿草嫩枝:“外婆的头发又长了不少啊”。打破了之前的肃寂,活络着与母亲交谈,如往年般询问外婆生前那种种趣事,就算那重复的故事也回味无穷,直到夕阳西落。
在这被人鲜少涉足,清幽静谧之地,想必外婆也悠然自在。心里于是宽慰不少。这或许是心理作祟,却也只能如此平复愧疚的心。清明清明啊,想来也是后人自我安慰的人之常情罢了。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篇二:清明节的思念】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伤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清明节,让人思念,让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蕴含着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可是,他们却入土为安,给人们留下来的却全是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你现在在思念着谁呢?
燕子飞到南方了,可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可有再发青的时候。可是,我亲爱的爷爷,您一去不复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里已经长眠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有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会不让您的孙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伤,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的清明节会让我想起,我和爷爷,姐姐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了。记得在清明节的时候,爷爷经常会陪我和姐姐一起去荡秋千,而且爷爷经常会给我们讲:"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才改之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爷的话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奋,所以,从此以后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养精神。可是,现在没有爷爷的清明节,看见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思念了起来,便心痛起来。有时,我真的想大声的喊出来,有谁能告诉我,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再也回不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满山长的都是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树,让我感到了无比的亲切。是的,小树就是爷爷带着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为爷爷说过:"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了。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每到清明节人们就会提着一棵棵小树苗去栽。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画面再次出现,一个小女孩和姐姐在前面抬着小树苗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老人不正是自己亲爱的爷爷吗?
小女孩和姐姐听着爷爷的唠叨,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和小女孩却不知道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是延长自己的生命在给小女孩和姐姐最后的快乐。
爷爷走了,在思念和悲伤中,我一天天的长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来,杨柳有发青的时候,可爷爷却不再回来,陪我和姐姐度过的是长长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
【篇三:清明雨上作文】
春花细雨丝丝绵,琼枝叶飘浓阴密。小园香径、独徘徊,几多余情,四月枕上、泪纷飞。
谁人华章,盛开纸上伤。一季花开,陌上香;一季悲怨,枕上伤。轻狂说与谁年华,沉醉哪阵清风下!我欲乘风江东去,奈何断桥不归舟,西风醉,几度痴人泪,难守望。
朝花夕拾酒中悲,世人皆感朝花美,我笑众生皆为尘;黄昏夕拾凄,几人懂。
酒中花开悲中酒,生于此,何叹,逝去此,何憾。
小楼一夜听风雨,幽风裹细雨,淋湿了哪朝的古道凉亭;一曲长恨君王泪,又唱绝了哪朝的帝王悲。
遥遥相望,隔江映上红,又寄来几缕春。
凌落春花飞无数,百花随风香未尽,纵有残花香随絮,一枝斜横牵征衣,泪满夕阳殷勤留,那一襟幽怨,又将要向何处寄。
隔江独相望,疏影桃花香。看云,听水,谁将又在诗笺的文字中流浪,谁将又在诗行里放牧着荒芜的思想。
水墨写意的宣纸上,又是谁人的妙笔描下了伊人的红妆。
四月的清风吹醒了眉梢上沉睡的惆怅,转眼又是一年春之伤,
看柳絮漫天的飞翔,轻盈若蝶,转瞬便随着时光匆匆的消亡,剩下绿叶拂风,一丝青柳,一寸柔肠,任它花开花谢,片片,便皆成了伤。
小园香径,落满桃花香,这一季花香,又留在了谁人的旅途上,清月又照在谁人的瘦影上,几番风雨,送走春光,任细雨淋湿归鸿,鸿翅扇成帘上风,自古及今,多少离情与别恨,皆被写入唐诗与宋词中,悲情往事,要怎样才能写入我那不成韵的诗行。
看朱成前,碧心迷乱,放眼难觅旧衣冠,谁念江中帆。凝真凝幻,如梦如烟,独钓寒江。何人悲我不少年,塞外月光照冷湖面竹上霜,映寒了素笺上的春天!
暗香,浮动,恍如梦。一曲庐州月唱绝谁人指上忧伤的张扬,卷帘西风,吹醒谁人午夜漫延的思绪。
任少年轻狂,也再不复当年的风气,有情收起无情心,江山风月身相寄,浩荡。
【篇四:清明】
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
当我想起唐代诗人这首诗时就让人不禁的想到清明的场景。是啊!清明节到了。
清明节是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的节日。当他们入土为安是一辈子就结束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后人对他们的缅怀而。就是这个节日给我们缅怀的机会作文。4月5日是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清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万物复苏气温身高正是春耕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早上要起个大早给先人上坟,扫墓。然后吃个鸡蛋,有的地方有吃煎饼的习俗。这个节日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忘记祖宗要发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上坟时抬头偶望,千碑林立这就是彰显我们不忘祖先的标杆。在这时也不免勾起心中的些许愁绪,不免感叹生死。
姥姥说清明情,年头就好。而今年的清明就不怎么清。这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不会违背自然规律他终会跟随春来到人间。
看!带有些许露珠的柳树枝,出现了微微的绿意,嫩柳枝折断后有奇异的芬芳。这,就是春的味道吧!小草也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换了身新衣裳。这就是春的容貌吧!气温回升了,不用在穿厚厚的棉衣,不会因寒冷而感冒,这就是春的性格吧。
清明节到了,春就不远了。生机盎然,绿色动力。
【篇五:清明时节】
又是一年清明,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
所有节日中,唯独清明,令人伤感。三、四月,正是万物复苏,植物萌生新芽,动物结束漫长冬眠的时候。阳光和煦,寒风凛冽。这种天气最糟糕,早上还暖和,下午一下就变了天。晚上更是没得说,风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爷爷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变化?他们不冷,不饿,不孤独吗?那时候妈妈总是拍拍我的头,说:“孩子,别想太多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定会过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们离开我将近八年了。我早已从稚气的孩童变成懂事的少女。我渐渐开始忘记,走出悲伤。
中国的清明节,在我眼里,极为非凡。没有亲人间的团聚与把酒言欢;没有欢声笑语和张灯结彩;更没有喜庆的气氛……甚至哭泣与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坟,我都告诫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几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对亲人的思念。
爷爷很是喜欢菊花,甚至可以说爱,大约从记事起,爷爷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论是练字还是画国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菊花的无限热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我认为,爷爷就像菊花一样,洁净,不卑不亢……他永远是那样平易近人。奶奶则像百合,散发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总是开朗的。生活中笑声不断。
清明,花也同样是寄托了生者对故人的思念。见花如见人。年年扫墓,家人只拿这两种花去看爷爷奶奶,我总是认认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尘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将花摆到墓前,仿佛怀中是不可侵犯的圣物。对啊,那本来就是代表爷爷奶奶的花,神圣而高贵,怎么可能答应别人随便玩弄。
清明,谁说是流泪、安寂的日子?我们在世界另一边的亲人,正在面带微笑看着我们,看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同时也为我们默默祈祷:在那边,一定要平安、幸福、快乐!
【篇六:清明拜祖】
四月五日正是清明时节。清明,俗称鬼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这天,人山人海,人们以插柳条,烧纸,踏青,扫墓祭祖等活动方式来纪念死去的先人,人们通常会带烤猪和各种水果去祭拜。
这天,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虽然以往清明时经常下雨,但今年不同,天气十分的炎热,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如同火球。由于太热了,有种太阳会时不时喷射出火焰的感觉!
我们这天也去祭拜,由于现在倡导无烟祭拜,所以我们不像以前带这么多的东西去。我们祭拜完后还写了一封“天堂的信“祈求逝去的太奶奶,太爷爷和外公能保佑我们,后来我们临走前还参观了一个木棉花,中间有一团机器喷射出的火焰,这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是用来祭拜革命烈士们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这个和平安详的社会!
在祭拜先人时,必须要注意不要携带太多易燃品,包括电池,木头,纸,香等。不然没拜成先祖反而引起火灾,所以电视上许多台新闻都有报道:“为了保护环境,请尽量不要烧纸祭拜。”志愿者们还鼓励人们拿烧纸的纸钱,纸房子等各式各样祭拜的易燃品来换取鲜花,为的就是不要引发火灾。虽然很多人都遵守了规矩,但是还是有些人还是会烧纸,烧香。虽然只是烟雾比往日少了,但仍有灰色的烟时不时飘出来。虽然烧纸是一种对先祖的敬意,但是为了空气的改善,为了人们的安全,为了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尽量不要用烧纸,烧香。
我们拜祭太奶奶,太爷爷,外公他们,表达了对逝去的太奶奶,太爷爷和外公的敬意,希望他们能保佑我们全家幸福!
【篇七:印象中的清明节】
这是我最期待的一个节日!因此我记得最牢。
每年的清明,家里特别热闹。清明那天,家族里那些很久没见叔公婶婆都会在这时赶来,那些远在海外的亲戚亲友也会在这时回来,带上他们的小孩,给一个安静了许久的家带来更多的活力。每当这时,我们这些小孩也会学着大人们串串门,走访走访,叙叙友情。
清明的中午,是大人们最忙乎的时候!准备祭祀用的物品,装在盘子里,丰富极了。我们小孩跟随着大人们来到祠堂里,像个小大人一样学着祭拜祖先。等到一切礼节完成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牲品回家了。然后坐在餐桌前等待大人们端上来的“美味佳肴”,一顿“狼吞虎咽”,直到肚子撑着才肯离席。
清明那天的重头戏登台了。我们整个家族的老老小小,一大群的,相邀一起,提着瓶瓶袋袋,烟花彩带,一路浩浩荡荡,直奔山上。沿途还能欣赏最原味的美景你也可以投稿,呼吸着山上新鲜的空气,拖拉机在不平坦的山路上行驶,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忙着给自己的祖先烧香。
回到家里,妈妈们又开始准备包春卷。萝卜、白菜、扁豆、鱿鱼、五花肉、卷在一张薄膜上,就可以吃了!
清明节那天,总能让我回味许久!
清明节有时让人伤感,有时也带来欢乐。
【篇八:清明的竹子】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场大雾里。
曾祖父的坟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当天凌晨,大雾漫天,几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出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得去好几个山头祭拜先人。只记得,当天早上,父亲挑着祭品走在后边,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如一只脱笼的小鸟。嘴里似乎还在哼着曲调吧,或许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我的胸前。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过几个山头,终于来到一条峡谷里。父亲轻轻喊了一声:“别跑得太快,前边是一片竹林了。”我应了一声,却一个劲地往峡谷里跑。父亲在后边摇了摇头,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欢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风中吹来一阵沙沙的轻响,在弯角处我终于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绿色般的潮水,从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无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叶子雀跃地随风倾倒,发出寒战的声音,宛如一片绿色的急流,所有的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修长而青翠的叶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我站在万千的竹子当中,只觉得自己已被绿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耸云霄,一直长到了峡谷的顶端,遮没了天空,嬉戏着白云。细小的竹子,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绿地,也在枝头泼洒出一簇簇细小的舟子,加入这雾中的争流。绿色的震撼铺天盖地,万千的翡翠招摇在我的面前,我抚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间绕来绕去,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亲放下肩头的祭品,站在林间,也有点出神。
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在绿色的枝头上跳跃着,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留下溪流走过的痕迹;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坠而去。
后来,或许是第一缕刺破林间雾气的阳光唤醒了父亲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递给了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唤道:“走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或许是年幼吧,也或许是不对先祖们感情不够深沉。荒山中的孤冢总让我感觉阴森,要是没有父亲在身旁的话,我敢担保我会吓哭的。那年的清明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祖先的记忆,却永远铭记了那片竹林,那片绿色的,空灵的世界。也记得了父亲削给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亲唇边吹响的竹子。那一缕悠扬而深邃的声音,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后来我长大了。读到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吧,又读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的吧。读了很多很多,也见过许多人画竹,如郑板桥的画,但却总觉得失落。那片空灵的世界,没有任何诗句,没有任何画笔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的。


《清明节前的瞻仰作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也是遍布各处。但是,或许人们都认为长城、乐山大佛、颐和园更令人神往。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思乡情节,都认为不如自己的家乡。我的心目中,就是最爱生我、养育我的豫北大地——太行山脉之畔。
这个地方虽不甚闻名,但是在我们的周围也不泛有富含历史底蕴的名胜古迹。清明节就要到了,于是,在四月三号的早晨,我们学校组织了组织了一次盛大的祭英烈活动。
在队伍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踏着晨曦的露水徐徐前进。鲜亮的旗帜在空中迎风飘扬,饱含着活力与青春的气息。
一路上,春风徐徐吹来明媚的阳光抚摸我们的肌肤。似乎万物生灵能看透我们的内心一般,鸟儿欢快的鸣叫给我们以优美的旋律,花儿绽放花苞为我们增添美丽的环境,树木张开那粗壮的树干向我们表示欢迎。阳光现在已更加强烈,在前进的步伐中,身上显得微微湿润。在这和谐的大自然中,我们真正的领略到祖国山河之锦绣,深切的感受到家乡风光之绚丽。
转眼,三潭到了,我们陆陆续续进入英烈亭。瞻仰着英烈亭,亭的周围,山显得陡峭嶙峋。亭子的栏杆周围,摆满了白花。仔细观察,英烈亭的场面虽壮大,但风吹日晒,英烈亭的柱子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那一条条裂痕中,写满了历史的沧桑。新团员们在英烈亭下宣读入团誓言,那铿锵的语言震撼人心,一字一句在我们心田中生根、发芽。在这严肃而壮大的场面中,我们在英烈亭的周围献上了白作文花,花虽小,却深切的表示出我们的英雄的敬佩之情。英烈亭前,我们向英烈碑献上了诚挚的一躬。
礼毕,我们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向山上进发。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桃花开得旺盛而富含朝气。原本光秃秃的山,此刻被这美丽的景致衬托出生命的活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山顶。山顶上葬的是姚家先烈,故而名为姚家坟。不知大家听说过以前刚正不阿而闻名的姚学瑛吗?他的家族一直荣宠不衰,大家知道为什吗?原来一切皆因先祖之墓地是否为风水宝地。
都说姚家坟为风水宝地,如今一看,果然不同凡响、气势恢宏。此间群峰环列、层岭掩映、清溪流泉、绿柳翠竹映带左右。近观“头枕耧头山,脚蹬老龙潭。”远看“三河环绕循气旺,四周围屏则地雄。”坟前有两棵粗壮的松树,如守护的神仙一般。一棵松树树干向四周张开,为坟墓搭起了一片树荫。另一颗树干向两边张开,仿佛黄山的迎客松一般,张开双臂向我们表示欢迎。看似平常,但令人惊奇的是;它的根部不似其他树木一样,反倒像《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树被孙悟空连根拔起时的形状一样。根部看似分离,实则藕断丝连,使人们产生了无限遐想……
因时间有限,我们匆匆瞻仰之后便离开了这里。我们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回忆。这些回忆包含了对家乡名胜的热爱与赞美,也像我们心田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四季常青,不曾凋零。
这些回忆,会帮助我奋进,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变味的清明节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古诗脍炙人口描写的是清明节的景象。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得为姥姥扫墓了。
车外的风景如画,鲜明唯美。可是我的心情却没有车外的风景那么美。纵使妮妮在我旁边叽叽喳喳的说不停我还是陷入了沉默。
车内,小姨正与妈妈聊天,小姨一直说他的女儿又在学校拿什么奖了,校长亲自表扬他了等等,小姨的声音聒聒的像夏天的禅,一直叫不停使人心烦意乱,小姨眉飞色舞,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简直把“扫墓”,变成了她女儿的“表彰大会”。小姨夫用心开着车,沉默着,我也陷入了沉默。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从车窗望去,那些草地还是那片草地,可是来的人已经不作文同了。
面向长满野草的坟堆,摆好精致的供品。看眼四周,一切依旧。树叶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经文,野草还是不知疲惫的往上窜着。风景依旧,但再也不见那个带我奔跑的老妇了,多了一群不知心思在哪的子孙。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呆呆地站在那儿,眼角发酸,沉默着,小姨和我们一起站着,可眼睛里怎么也藏不住那份得意,余光四处瞟。妮妮也没有了刚刚的吵闹,但还是好奇的往四处瞄去。小姨夫干吧吧的抽着烟,满脑子盘算这什么升职的事,见天色不晚,我们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小姨又在发表“长篇大论”我不禁发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真的只是人不同吗?那心呢?感情呢?


《清明节的传说作文》
【篇一: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篇二:清明节的传说】
在我的家乡对清明节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篇三:清明节的传说作文】
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了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
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作文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
所以这天就是清明节。
【篇四:清明节的传说】
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一个悲惨的传说。
【篇五:清明节的传说】
我的家乡对清明节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节感悟作文》
【篇一:清明节感想】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篇二:清明节的感想】
清明节是一个踏青的节日,春天已经完全的来到身边了,清明节也是一个缅怀先辈的节日,先辈已逝,年华正流。人生能有几回梦?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我已无力去憧憬。在鳞次栉比中遨游,我已无心迷恋。又是一年清明时,燃烛,仰拜,在香烛的淡淡香气中,我感觉我已悟到了什么。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篇三:缅怀清明,感悟人生作文】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缅怀清明,感悟人生。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
其实,“清明”在我国是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是说,一到清明,春耕播种就要开始了。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之前后,难道我们仅仅用祭祀的方式来祭拜九泉之下的祖先吗?此时此刻,你们想了些什么?又要做些什么呢?
百事以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庆幸的是,我们都还有一对健在的父母亲,或是还有爷爷奶奶等亲人。所有的他们汇聚而成的爱像丁香,淡淡悠长,像微风细雨,润物无声,深情无言,在我们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荫,供我们歇息,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血脉的奔腾,生命与爱的厚重。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基本的品德,也是自己的义务。试想,若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孝敬,又怎能去爱他人?又怎会为社会作出贡献呢?
也许你的心里千万遍地想:我多么想念父母,我多么想亲手为他们洗一次脚、捶一捶背。去,快去告诉他们,不要总以为这些话说不出口,不要把这些事拖到最后,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现在,就现在,在他们活者的时候,把你们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们该做的事做完。你以真诚的付出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只有从这些小事做起,你的人生才有意义。
同学们,付之于行动吧!
【篇四:感悟清明】
清明,我初次接触和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年的清明节的前几天,我的同桌她没来上课,班主任在点名时说了一句,清明节到了,她去给妈妈过清明了,那一周前后,总有同学请假过清明。当时的我就怎么也不理解,什么是“清明”,怎样过“清明节”。为什么没见家家包饺子,也不见谁添置新衣服和新鞋子,为什么我家没有过“清明”,一连串的问题装在心里。偶尔有一天又想起。问的同桌伤心的哭个不停,还挨了老师一顿训,我是一头雾水。但从同桌的泪水里,隐隐约约感到“清明”的感伤。“清明”就这样存入我的记忆。
“清明”,我再次接触的时候,我已经九岁。我们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后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看到路边一小堆烧过的纸灰,还有残留的半片圆纸,有的被风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进低凹处,有一天吹在我放学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来,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后还细细地寻问了祖母,才知道清明与死亡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老祖母的忧伤。我搂着祖母天真地说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远也不要过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的时候,是给祖母过的第一个清明。清明节没到,父母就开始计划了。当时物资非常紧缺,有孝心的母亲教我们用薄薄的白纸,做成朵朵各种各样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个清明,要数祖母的那块园地最鲜亮,惹眼。在做花时,想起祖母给我讲清明时的语气和流露出的哀伤,一种隐隐的痛,咸咸的伤堵在心里。从那以后,每到清明前后,就有许多人到我家讨要纸做的花,也让我体悟到了清明与思念,清明与孝道,清明与感恩,清明与生命的种种联系。
2008年,母亲突然去世,当我再次感悟“清明”时,体会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过亲人在世时,那持之以恒的小小关爱作文。在悲痛之余,考虑最多得是怎样让老父亲健康、幸福地生活,让我们再无遗憾。每每清明,我总以老父亲过的很幸福,我们过得开心,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母亲辛劳一生的目标,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亲的微笑。
【篇五:感悟清明】
清明,一个充满和矛盾的日子。万物更新后的春意盎然,对应的却是故先人的缅怀,似乎仅有不期而至的绵绵春雨,才能抒发这种情绪。
三天假期成为众人踏青的日照,旷野和墓地里,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携老扶幼的扫墓大军。
每年清明,祭祀先人,打扫墓庐,是中华民族沿袭数年的习俗。
清明节,一个诞生在春暖花开的美好节日,意就非祭祀如此单吧。在我们的传统认识里,清明就是祭祀亲人,先人的一种方式,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这太平盛世的和谐社会里,我们应该通过一种方式,告诉我们的先人,今天的发展进步有他们的一份贡献。今天,新法规下清明赋予了,我们更充实的涵义。清明不仅意味着祭奠先人,更是阳春三月,人们出户外踏清的好时期,给自己的新年孕育一个好心情。
当然,在这样的日子里,一些平时因忙碌没时间,很少见面的同乡:朋友可以聚到一起,聊聊一些往事,掏掏知心话,交流交流友情,处处都是乡情亲情,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
祭奠,更让我们感觉到,生命是如此宝贵与脆弱;让我们感悟活着真好!生命是如此重要与精彩,它启发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生活,这样才不枉世界赋予我们的一切,我想,这才是清明节给我们最好的感悟吧。
【篇六:清明节的感想】
清明节是一个踏青的节日,春天已经完全的来到身边了,清明节也是一个缅怀先辈的节日,先辈已逝,年华正流。人生能有几回梦?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我已无力去憧憬。在鳞次栉比中遨游,我已无心迷恋。又是一年清明时,燃烛,仰拜,在香烛的淡淡香气中,我感觉我已悟到了什么。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篇七:清明节活动感悟】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学校组织了一,四,五年级的同学来到北山扫墓。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同学们都很高兴。
出发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登上客车,虽然车里很挤,但是同学们的兴致盎然。一路上,大家都在谈的是怎样的仪式,祭扫活动会多严肃。一会的工夫,北山那庞大的身躯映入眼帘。祭扫活动开始了,我们唱队歌,默哀。一系列的活动结束后,我们最期待的为新队员系红领巾。很多的同学都担心自己会系错。不过事情很顺利,没有一个同学系错的。看着这些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使我也想起了刚入队时的情景……
“入队仪式结束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烈士陵园的参观室来参观。这里都是烈士们遗留下的物品。烈士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烈士的照片,战场用过的刀枪,陈翰章学习的书桌和战士们用过的炊事用具,一个个都引人注目。”
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育。我不仅为新少先队员的加入表示欢迎与高兴,同时更对烈士们的奉献精神表示敬佩。如果没有烈士们的英勇战斗,就没有我们敦化今天的繁荣与昌盛。
今年的清明节祭扫,我奉上最崇高敬意。
今天的活动,真的令人难忘!
【篇八:清明节的感想】
时光总是静静地流去,年复一年,清明节就像家门口的鸟儿,春去春又回来。每年三月,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总是那么令人伤感和怀念。
依稀记得孩童时,“清明”这个熟悉的字眼就在脑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如今更增添了几分辛酸。看着自己在逐渐长大,大人慢慢老去,总是那么无奈,就如花开花落。惟有躺在墓中的人,还是依然如故,似乎总在酣睡。只不过墓碑上的文字随着年轮增长,结满了青苔,不再是像往日那样清晰。看着墓穴周围的青草枯了又荣,荣了又枯,免不了又勾起活着的人的哀思和酸痛。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得是异地相隔,互相思念的人,虽然遥远,但彼此牵挂,千里传音,心心相印。而清明节思念的却是阴阳相隔的人,活着的人再也无法用双手去拥抱死者,心不通亦不可及,只能用语言面对墓中的去默默地倾诉。等待到了这个特定的日子里,踏上泥泞的山路,匆匆揣上那几束清幽的香菊和几叠厚厚的纸钱,为死者的亡灵送去一份祭奠和怀念。
来者匆匆,去者也匆匆,那蹒跚的脚步,伴随着曾经萦绕着一串串亲切的叮咛和熟悉的身影,把墓中的你们和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今已被记忆的风带走。活的时候,有血有肉;死的时候,烟消云散。伫立坟头,低垂头颅,惟能做的是为你们插上纸标,拔除你们周围的杂草,就权当是一种孝心和回报了。
逝者如斯,风云岁月悠悠飘逝、黄天厚土片片冰凉。透过蒙蒙的雨帘,陡然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跃进脑海,似雨又似泪,点点滴滴,倍感凄凉孤寂。生命总是那样的短暂,不断轮回,就如流星一闪而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转瞬即逝。人类与生命同在,可叹的是面对生死病老、面对时光的流逝,却表现出那么无奈和迷惘。每个人有一天似乎总会到了歇脚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青草丛生的荒茔中挨家落户。只有这里,才是永久的“家”;只有这里,才有永久的怀念。
捧上一掊黄土,为那些没有生命的灵魂送上籍慰和祝福。倒上一杯清凉的烈酒,让死者去慢慢诠释生命的真谛:活者必须从容面对每一天,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时光;活者必须热情奔放,拥有更多的幸福和美丽;活者必须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充满活力,流光溢彩。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5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