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留学生】

路漫漫兮其修远篇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梦的开始,是凝重的。屈原于汨罗江边踽踽独行。夜色如沉墨,寒鸦惊飞,抑郁的气息笼罩着大地。在这个万物沉默的时代,他应该是沉默的。但他——屈原不能沉默。他涕泗横流,奔走呼号。他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望着黑云蔽日的苍穹,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难”喟叹。他凝视着脚下逼仄的路,不知方向,不知还能走多久。他蓦然回首,仰天长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即使他的热化作翻滚的汨罗江水。
梦的中间,是白色的,是希望的白色。雄鸡一唱天下白,在这令人陶醉的晨曦中,青年的毛泽东伫立在山川之上。夜再漫长,终会拂晓。他踌躇满志,望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心中的星星之火变成熊熊的燎原之势。他爱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他爱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辽远;他爱这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契阔。他和所有志士一样爱这祖国。
他大笔一挥,写下了横亘天地的八个大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字,让天地动容;这情,令英雄泫然。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懂得光明的可贵。希望升起,犹如初阳!
梦的高潮,是红色,是中国红,是太阳的红……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
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看到涅

路漫漫兮其修远篇二:路漫修远,吾将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么我想众生百态,走的路恐怕也是纵横交错吧!这其中,路可以分为许多种:有平坦的、有宽阔的、有崎岖的、有蜿蜒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在如此众多的道路中,大家会选择哪一条呢?“我会选择一条崎岖、蜿蜒的道路”这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因为我喜欢刺激,也喜欢挑战,他们可以给我以新鲜与刺激、磨练与挑战,让我的人生充满激情,充满能量。正是因为这样,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着各种酸甜苦辣。

当亲人因病去世,看到妈妈哭了,我鼻尖一酸,也哭了,大家都悲伤哭泣。亲戚们辛酸的话语一句句的涌入了我的心田,本来我强忍住了泪水,可听的越来越多,使我再也无法止住我的眼泪,让它顺着我的脸颊一颗一颗的滴落。听着,听着,我便嚎啕大哭了起来。至今回想起来,那也是我最伤心的一天,这一天使我终生难忘。但我知道,这是我成长路上必经之路,我要学会坚强。明白了酸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我能独自承受辛酸。

每当我取得成功时,那种喜悦,情不自禁的就会流露在我的脸上。我拿着奖状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他们左一句:“有前途,再接再厉!”右一句:“真不错,也不枉你苦读寒窗四五载,离成功的大道又近了一步!”那时我的心情比吃了蜜还甜,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滋味儿。成功时的甜,幸福时的甜,高兴时的甜……可以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甜蜜的时光。而在这其中,甜就是我们人生的调味剂,它能让我们的心情变得美好,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有动力。

考试不顺利,回家难免一顿皮肉之苦。有一次我因为“玩物丧志”竟考了个77分,我无地自容。我回家时爸爸见到我便已经意识到了我的成绩,叹息了一下,只说了几句教育性的话,虽然他没有“动武”,可我觉得比打了我还难受,苦不堪言,睡不着,吃不下。至此之后,我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想让父母对我失望。从那以后我似乎明白了良药苦口的含义。明白了苦是人生的一剂良药。

曾记得,在乡下看见别人在水里游泳觉得自己也可以就逞强也下去了,结果差一点淹死,妈妈知道后把我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当时被我的莽撞羞愧的脸又红又烫,我的眼睛像干涸了一样欲哭无泪。当时那种辣的发麻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莽撞,也不能随心所欲,要量力而行。明白了辣是人生提醒错误的良师。
回过头来,人生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应有尽有,他们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他们,我们的人生毫无色彩,也正是因为了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

路漫漫兮其修远篇三:路漫漫

《离骚》中有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意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这句话从小学时期就开始一直伴随着我,我也十分坚信这句话,而不断地努力着去学习,每当我累了,困了就会以这句话为寄托,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行。”
然而这句话也常常不灵,就在我初一下学期的时候。
放学回来,我拖着沉重的书包耷拉着脸,轻轻叹了口气,踏进空调房内,刚从烈日下冲出重围的我已经累得不行了,一下子瘫倒在床上,头顶上的空调“呼呼”地吹着,仿佛是催我入睡的安眠曲,我闭着眼昏昏沉沉的想要入睡。突然千千万万种想法如万条毒蛇般钻入我的脑袋,我猛地坐起,重复着“学习”“加
油”“学习”“加油”于是,我便不情愿又情愿地掏出作业、笔记本开始做练习、又开始整理直至深夜。每日的骄阳如火般毒辣,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枝头蜷缩,长久不断,让我有一种在重复着过一天的感觉。那时候我拼命的程度不远远不止如此,我大概是拒绝的所有的酒宴、出游,没日没夜的闷在家,在一次又次的拿起笔又放下笔的漫长中渡过。
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我这么做很好,因为独努力了会有回报。我包有很大的期望对自己的成绩,也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考好是应该的,因为我已经这么努力了。可是当期末成绩单发下后,我却第一次有想哭却哭不出觉得好不公平的想法——实际的成绩与我预想的成绩相差太远了。
接下来那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这个痛苦中,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太笨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将自己一层又一层淹没在失败的阴影中,仿佛是一个孤自摔倒深黑色海水中的人儿,想要活下去却又感到无能为力——因为海像是在无尽地延伸,没有尽头。就只好绝望地注视浓墨般漆黑的天空,沉下去。
直到一次我看到《摆渡人》中的一个片段:主人公迪伦历尽千辛想要跨越荒原去寻找自己的爱人崔斯坦,当她坚信自己会成功而默默地不断地奔波着,她不再急着想要自己与崔斯坦还要去哪里度假去哪里欢乐的种种期待,她只觉得此时此刻为了自己最爱的人而竭尽全力是多么得圆满而幸福。
这时我才猛然发现,我一直以来都太过急功近利,我觉得努力就一定会好,却不记得那一句努力就好。正如当你精疲力竭地来到目的地,你想的不一定是我终于到达,但一定会是我曾经历经沧桑背负沉重的困扰我曾经走过,这就是圆满的了。若你再次掉入深海,你会发现其实漆黑的天空中仍有星星在闪烁着,即使是渺小即使是微弱也仍在为你照亮着前途,此时你开始挣扎开始在水中扑腾,这才是最值得经历的。逐梦之路漫而长,漫而累,因此不要太过心急,静下来好好地去聆听去珍惜——认真的去做每件事,这就足够了。
逐梦之路,路漫漫。

路漫漫兮其修远篇四:漫漫求索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回首历史的波涛汹涌,曾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汨罗江河畔停留。他,就是屈原。他心中燃烧着炽热的爱国烈焰,饱读诗书千百篇,一生刚正不阿,正气凛然;为家国,为百姓,他不惜与整个腐败的朝廷王室相对。在漫步边际,毫无曙光的前进中,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守着本心,不断探索。虽投身于江水中,可他那伟大的形象一直存留在世人心中,他宝贵的精神品质也永远激励着子子孙孙。
然,总有些例外。清朝则是个很好的范例:经历了繁荣的“康乾盛世’后,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大大加强,皇帝们开始懈怠,不顾行政体制的逐渐落后,醉心于奢华享乐,不思进取,与朝廷大臣一起畅饮着美酒,做着荒诞的美梦;醉醺醺间,国家已惨遭列强烧杀抢掠,蚕食个一干二净。
以上正反事例就说明:人,需要求索。
你若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必须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前进探索新出路;只有这样,才能踏着拦路虎的身躯一步步迈上成功的天梯。若只是懒洋洋地坐在软椅上,那朝你大步迈来的只能是失败。
成功没有边际,相应的,求索也没有。当今社会在飞跃发展,分分秒秒都会有新信息、新知识的出现,也会随之产生意料不到的各种难题,故而求索路是漫长的。只有不断求索,才能在人才扎堆的天空下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学习也是如此。
可以说,学习就是一条漫漫求索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接受能力的增强,所接触的知识面也更加广泛,更加杂乱,竞争也更加激烈。面对愈加烧脑的数学题,愈加难懂的语文题,愈加复杂的历史题,你可能会慌了手脚,头痛难耐。为避免被排名被挤下去的悲惨,你唯有拼命的往答案里钻,吃透文章的深意,夜夜挑灯探索题海的广阔无垠,追求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你在闲暇时可能会迷茫,这条路的尽头在何处?但我相信这道题不会困扰到你——毕竟几秒后还有铺天盖地的习题以及各式各样的难题等待着你,哪有时间想这些“琐碎”呢?
既然如此,为何不释放出青春的张扬和活力,勇敢的面对逆境,在这条漫漫求索路上奋力奔跑?

路漫漫兮其修远篇五:赞美屈原的作文

【篇一:赞美屈原】
爱国的人是在太多了:岳飞、于谦、董存瑞、刘胡兰、钱学森、焦裕禄……我也非常敬佩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但当我看到《屈原投江》这篇文章,对屈原的爱国精神,我已经不能用“敬佩”两个字来形容。
屈原一生才华横溢,志向高远,但却饱受贤不为重的屈辱与痛苦。屈原,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个名垂青史的爱国者,值得我们赞美。
屈原,我们赞美你!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廷,一心帮助楚怀王安定江山,扩建土地,从来都没有想到回报。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你虽然受到奸臣的迫害,已经远离朝廷,国家的安危似乎已经和你这个身无一官半职的老百姓没有关系了。可是,你依然那么关心国家的安危,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你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割断。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当你的朋友们,你的姐姐都一一劝阻你不要悲伤,不要痛苦,反正江山社稷已和你毫无关系时,都以为你会放弃你的梦想,像平常老百姓那样活得没有烦恼,活得潇潇洒洒。可是你没有,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没有这样做。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
屈原,我们赞美你!可当我们看到你因为知道国家将被毁灭的消息后,跳到汩罗江自杀的时候,又为你感到惋惜,一个伟大的人物已离开了我们。
屈原,你虽已死,但是你的灵魂,在汩罗江中跋涉。两千多年的江水,还在叙述你的赤诚,你的风骨活在粽子和艾叶的清香里。
屈原——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屈原,我们赞美你!
【篇二:赞美屈原】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篇三:赞美屈原作文】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诽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骚》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杀,屈原的自杀,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篇四:赞美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篇五:赞美屈原】
屈原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令死也不要自己屈服。
在《屈原》全剧中,第一幕的时候如果没有秦国丞相张仪和楚怀王的宠姬南后这一阴恶的插曲,“漫步橘林”的美好也许会一直长久下去。而从这一幕屈原教育宋玉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也可以感受到他人品的高尚,而这也为第三幕的结局做下了一个铺垫。
第二幕,朝廷的阴险与争纷使屈原免职。从这也可看出屈原不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谋略用在好人之手不叫奸诈。一个人如果真心报效国家,在遇见危害国家利益的奸诈小人时,所用的不应是“天真”,一味的等待又无可奈何。他没用智谋反击,使他们离开这个“平台”中,而不再受此威胁。因为即使小人一次失败,难免不会再犯。必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幕,因为靳尚等人的诬陷,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了他,从这里也看出这些人的不明事理。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说吧!是朝廷奸臣太多,屈原即使反抗,也会失败。但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屈原太清高,如果他肯舍下自己的清高和奸臣关系拉扰却不做谋害国家利益的事,这也不是“出淤泥而不染”么?
在第四幕,屈原的坚贞不屈直得感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值得赞赏。但是,这明知徒劳却毅然反抗,他是莽撞,也可以说是做最后垂死的争扎,但楚怀王却并不信任他。但此时也为楚怀王令可信其奸人之道也不信忠臣之言的结局做铺垫。
最后结局悲惨结束:死了婵娟,做了逃犯。这就是屈原忠心换来的结局,无数的酸心和无奈。一个人又怎么敌得过这满朝廷奸臣的那被利益贪昏头脑的君王呢?
【篇六:赞美屈原】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篇七:赞美屈原】
初夏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刚才还是艳阳满天,火红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奔走的人儿臭汗淋漓,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空气闷热,转眼“哗哗哗”下起了雨。雨不见得很大,但是很密,飘飘扬扬。
哦,端午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篇八:赞美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haopinkaoshi/5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