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三年级】

教案网权威发布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更多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或者营造一个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考试资料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565572dd51097-600x400.jpg
篇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 骆驼 得意 称赞 群山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 ) ( ) ( )
  整理整理 ( ) ( ) ( )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五、课外拓展。
  1、学习古诗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阅读《同步阅读》P66 《差别》
篇二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 集 骆 驼 连 绵 不断 起 伏 若 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 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 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 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 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 ) 自( )为( ) ( )大悟
  情( )禁 若( )若( ) 惊( )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hongxiaoxue/3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