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四年级】

故事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zǐguī),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他:“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假如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第2篇: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墨子:

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并且以参加劳动和吃苦为高尚的事。他反对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战争,曾经为了阻止楚国用云梯侵略宋国而奔走了十天十夜,前去劝说楚王和制造云梯的巧匠公输般。后用巧妙的方法破了公输般用云梯攻城的计谋,成功阻止了这场战争。

诸葛亮:

人称卧龙先生,有治国安邦的谋略。他一开始隐居在隆中,后来被刘备请出山,辅佐他平定天下,屡建奇功,刘备称帝后做了丞相。在与魏国大将司马懿交战时,他巧用“空城计”吓退敌兵。后在街亭战役中错用马谡,酿成大错,挥泪将他处斩。

文天祥:

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曾任南宋丞相,始终主张抗击元军。他去元军大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逃了出来,继续抗元,但之后又被元军俘虏。元朝统治者劝他投降,甚至允诺他丞相一职,他坚贞不屈,后被杀害。

郑成功:

明末抗清领袖,在抵抗清军失败后转而收复台湾。当时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郑成功在百姓的支持下取得胜利,胜利收复台湾,并对台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但在明朝覆灭、亲人被害后,他悲愤交集,39岁就在台湾去世了。康熙帝很赞赏他,将他归葬故乡,并立祠祭奠。

林则徐:

清朝后期道光皇帝派往广州的禁烟大臣。他亲眼目睹了中国老百姓被鸦片毒害的惨状,在当地正直官员的帮助下,查处了与英国烟贩相勾结的贪官污吏,并义正词严地要求英国烟贩交出鸦片。缴获全部鸦片后,他在虎门海滩进行了集中销毁,大快人心。

第3篇: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的正直、清廉的人。

例如:孔融(公元153~208)。他是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还有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hongxiaoxue/42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