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电子商务师】

素书篇1: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唐·李白


【原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①,咆哮万里触龙门②。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③百川,儿啼不窥家④。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⑤。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冯⑥,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

素书篇2:2010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


特别说明:2010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题采用新课标全国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全国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素书篇3:考场议论文素材:谦虚


  (1)引言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2)事实论据
  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写我一生的错误
  受世人崇敬的周因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名人谦虚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3)理论论据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迅《不满》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读学风文件随记》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汉.黄石公《素书.安礼》
  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清.金缨《格言联璧》
  不宜炫耀已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
  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心虚则随处能得益。
  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备忘二》
  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中国谚语
  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好手在后头。
  中国谚语
  山鹰高飞无响,麻雀低飞叽喳喳。
  中国谚语
  自损者益,自益者损。
  《孔子集语.文王》
  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美德。
  谢觉哉《团结,谦虚,进步》
  汝不如人,则恭敬而求教,不可掩饰护短;人不如汝,则谦和而逊让,不可鄙薄逞长。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交际》
  劳谦虚已,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疾。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刺骄》
  责已则攻短,论人则取长。
  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与李汀州》
  真正有学问的人没有不虚心学习的。
  徐特立《我们怎样学习》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虞书.大禹谟》
  对尊长谦恭是责任,对平辈是礼貌,对下属是宽宏。
  [美]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俄]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论文.书信集》
  谦虚与伟大是近邻。
  印度谚语
  宽阔的河平静,宽厚的人谦虚。
  中国谚语
  应当多想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
  土耳其谚语
  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旧约.箴言》
  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前苏联]普列汉诺夫《反对哲学中的修正主义》
  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古希腊]苏格拉底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法]笛卡尔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而萌芽滋长。
  [古希腊]苏格拉底
  谦虚是对不完善或有缺点的默认。
  [英]博克
  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俄]赫尔岑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最大的睿智。
  [西班牙]格拉西安
  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逊来避免厄运吧。
  [法]巴尔妃克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英]斯宾塞
  固然我有某些优点,而我自己最重视的优点,却是我的谦虚。
  [英]孟德斯鸠
  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董着脑袋。
  [法]蒙田
  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俄]别林斯基
  只有正视自己的无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
  [俄]乌申斯基
  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从不自吹的。
  [法]拉.罗什福科
  一个人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一个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俄]列夫.托尔斯泰
  与其隐已之短,不如隐已之长。
  [德]费尔巴哈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于自己的智慧,还归功于以前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德]歌德

素书篇4: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着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着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一、人物生平
  祖籍浙江会稽,明思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今属上海),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

素书篇5:议论文论据大全:谦虚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事实论据
  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写我一生的错误
  受世人崇敬的周因来,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同志热情向他建议:“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回签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梅兰芳拜师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名人谦虚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理论论据
  1、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不满》
  3、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读学风文件随记》
  4、山峭者崩,泽满者溢。汉·黄石公《素书·安礼》
  5、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清·金缨《格言联璧》
  6、不宜炫耀已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7、心虚则随处能得益。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备忘二》
  8、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纳言》
  9、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0、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谚语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好手在后头。中国谚语
  12、山鹰高飞无响,麻雀低飞叽喳喳。中国谚语
  13、自损者益,自益者损。《孔子集语·文王》
  14、责已则攻短,论人则取长。清·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与李汀州》
  1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16、谦虚与伟大是近邻。印度谚语
  17、宽阔的河平静,宽厚的人谦虚。中国谚语
  18、应当多想自己不如人家的地方。土耳其谚语
  19、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旧约·箴言》

素书篇6:议论文论据大全:博爱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
  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事实论据
  名人与博学
  1、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清代的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2、南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3、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著,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郭沫若一生著述丰富除了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剧本,写了许多历史、哲学、政治论文以外,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渊博多才,是终生勤学苦读的结果。
  4、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5、博学教授陈寅恪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著名学者吴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他在少年时代就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所著名高等学府任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对魏晋南关朝史,随唐史,蒙古史,以及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并有《金明馆丛稿》等大批论文。
  6、旷世奇才——达.芬奇
  提起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伟大的画家,会想起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实他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作家和工程师。
  在数学方面,我们使用的加减号就是他发明的,还留下过不少立体几何方面的论述;在解剖学方面,他著有6本专集,成为生理解剖学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液压联通理论和杠杆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曾经制造过飞行器,并能让它在低空气温行;也曾设计过蒸汽机;他还是位作家,他著有幻想小说《东方游记》,写过不少寓言和诗歌。同时代人称赞他是一位“完全的人”。达.芬奇真是一位旷世奇才。
  理论论据
  1、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正书》
  2、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宋.程颢《二程全书》
  3、多识由博学。宋欧阳修《和圣俞》
  4、博取广收,取精用弘。郑振铎《赞歌朝霞般的舞蹈》
  5、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实,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病者也
  (汉.王龙)
  7、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胡适)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博览多闻,学问决熟。(汉.王龙)
  10、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晋.葛洪)
  11、读书破万卷,下毛如有神。(唐.杜甫)
  12、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
  13、边缘科学诞生以后,要求学者们具有更广泛的学识和更联系的思维。
  [美]贝弗里奇非博不成成专,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15、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

素书篇7: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上海卷:以智者的态度直面现实_900字

  如今生活变化之快,往往让我们手足无措。是随波逐流,还是固守己见?何去何从,实际上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节奏加快,许多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我们预料。紧跟潮流,追求时尚,这可能迷失自我,因为生活的表象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许多自以为是的判断与分析,会在社会现实中被打得粉碎。反过来,我们一味的坚持自己所谓的原则,不知变通,怨天尤人,甚至逃避现实,与大众格格不入,那也将被社会所淘汰。对此,科学的判断,理性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正确面对各种“变数”,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态度。
  世界变化并非按照我们设计的方案去运行。世事的变化,哪怕是失败的结局,我们都要坦然面对,积极采取措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遵义会议之后,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毛泽东,面对土城战役的失败,迅速调整方案,在险象环生中领导红军四渡赤水,写下现代战争史上精彩的篇章。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缺乏态度。勇于承认失败,在失败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途径,才是我们正确的选项。
  社会的发展,也会出现短暂的倒退。对此我们不能动摇对人类对未来的信心,不能动摇自己的信仰和做人的原则;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秦朝张良为了替韩国复仇,曾在博浪沙袭击嬴政,命中副车,不得不亡命于芒砀山。后黄石公为了磨练张良,让其三次为自己穿履,一是考验他态度是否坚贞,一是让他学会心平气和。最后的结果,黄石公满意的传授给张良《素书》。张良成为汉代开国军师。张良经得起考验,成为智者。而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形势,不少中国人对抗战失去了信心。汪精卫等人放弃自己国格,选择投降日本,组成汉奸伪政府,最终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时代的变化,有时候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在众人被现实乱象迷惑的时候,倘若有人能从中找到规律性的结论,清醒的放眼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那将是大智慧!抗战中许多国人为“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而迷惑的时候,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
  可是智者产生并非一日之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经得起实践的磨练,又要博览群书,深得中华文化之造诣,方可做到。作为平常之人,我们应不断的加强修养,虚心请教,倾听不同的声音,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从容应付,成为胜者。
  世事难料,但只要勇敢的面对,沉着、理智,才是正确的选择。

素书篇8: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唐朝前期光州固始人。长博通经史,尤耽黄石公素书及太公 韬略。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总章二年(669),领兵入福建南部,父 卒、代领其众。会广冠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等进攻潮阳,陷之。永隆二年(681), 盗起,攻南海边邑,循州司马高王定,受命专政,檄元光潜师入潮。沿山倍道袭寇垒,俘获 以万计,岭表悉平。还军于漳,事闻进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垂拱二年(686),上疏请建一州泉(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南安县(福建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潮间,以控岭表,委刺史领其事。诏从之。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仍 世守刺史。自别驾以下,得自辟置。后为蓝奉高刃伤而卒,时景云二年(711)十一月。百姓 哀号,相与制服哭之。权葬于绥安溪之大峙原。事闻,诏赠豹韬卫镇军。开元四年(716), 徙州李澳川,诏立庙,赐乐器、祭器,建威德,世祀之,坊以表之。贞元二年(786)复徙州 治龙溪,敕有司改葬于州北九龙里松洲之高坡山,春秋响祀。明封昭烈侯。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开漳立州。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创建、开发漳州(唐代中期天宝年间称为漳浦郡)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百姓所称颂崇拜,并逐步形成民间信仰文化。千百年来,闽南和台湾以及海内外漳籍同胞缅怀陈元光的丰功伟绩,尊称他为“开漳王”。 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生平事迹,千余年来总是与漳州开发史连在一起,而且被漳属民间所尊崇,其影响甚至远及台湾和海外。 陈元光,生于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祖父陈犊,字克耕,为唐开国元勋。祖母魏敬,字玉珏。父陈政,字一民,以功累升为戎卫左郎将,归德将军。母司空氏,字意儿。陈元光将军自幼聪颖好学,少时并好骑射,终成文武全才。 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诏命归德将军陈政进朝仪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和部分当地人自丰州莆田县南下。是年,陈元光十三岁,领乡荐第一,旋即随父母戍闽。遇阻,退守九龙山,以兵少请援。咸享元年(670年),陈政之二兄敏、敷奉诏领府兵五十八姓增援,沿大运河南下,经江浙入闽。母魏氏随同万里长征。其子敏、敷及孙元敞、元扬均道卒。赖魏氏继续提兵抵闽南。援军一到,声威大振。经休整后,即循九龙山古道向南推进。府兵以镇抚兼施,终于次年突破薄葵关,越过盘陀岭。政即率军进驻绥安故县云霄营地。陈政早年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出征临汾、上党(今山西长治市)等郡,对当地清漳河印象颇为深刻。当他入闽后,屯兵中营西林(今云霄县境内)江边时,便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遂名西林溪为“漳江”。西林傍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 在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率军南下攻打漳州时曾路过丰州莆田县南部。这样史实的记述,在宋代的仙溪志(今莆田市仙游县)中,有陈政与陈元光在当地居住的史料。这一史料证明:陈政父子应为唐朝初期派驻泉州(包括泉州所辖的莆田)的驻军首领,他们来自北方,陈政父子应来自北方,因此,其部队的核心应为北方人。唐朝永淳二年(683年)陈元光上奉《请建州县表》,至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初九日获准于泉潮间增置一州,如请设治所于云霄屯营地之漳江畔,因名漳州。下设漳浦、怀恩两县,漳浦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家族曾定居的莆田县南部,几十年后又迁徙到漳州,古代人非常重视曾经定居的地方,比如上面的于是改原绥安溪名为故乡漳江所以故各取曾经定居的地方-取莆田县的“莆”字(“莆”字的繁体字在古代有时写作:蒲字)的谐音“浦”和再次迁徙的地方漳州的“漳”字,组成“漳浦”一词;还有设立的漳州最早的几个县之一云霄县的莆美镇,有莆田的“莆”字谐音“浦”,和陈元光部队的驻地火田镇非常近,还有浦南镇的“莆”字谐音“浦”(每年十一月初五,闽南隆冬时节这一天,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漳籍同胞均集于芗城浦南镇石鼓山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园,怀着崇高的敬仰之情,深情缅怀先贤的伟绩和功德。陈元光入漳作战,且招且战,其部下应有不少当地土著。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定居农业民众控制了漳州沿海一带,而蛮僚控制了漳州的腹地。所以,对唐代漳州的开发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实际上,直到北宋时期,漳州还是属于落后的地区。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漳州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才有的。 无论是曾镇府、丁儒,还是陈政、陈元光,都不是来自光州固始。“固始现象”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唐朝后面的五代闽国有一大批将士来自光州固始,在社会上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地位,所以自五代以降,先有一部分来自江淮的移民为了沾王审知家族桑梓的光,将祖籍地改为固始,后来并非来自江淮的汉族移民也冒称固始人[1],流风所被,最后连闽粤土著后裔也编造或改窜族谱,将祖宗伪托为固始人”。 只是因为王审知独优固始人,故曾镇府、丁儒、陈元光的后裔才自称来自光州固始。以后更相沿袭,遂为其族谱与某些地方史志所采用”。福建人喜冒充籍光州固始的现象“虽经有识者如郑樵、方大琮等的揭露抨击,仍相沿不替,且越演越烈,明末以降,连唐初就在闽南建立了赫赫功业的陈元光及其一部分部将的后裔,也不能免这个改祖籍的习俗,将祖籍改为固始。现存最早的光州固始县志——明嘉靖《固始县志》[2],以及后来的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却又只字不提陈元光及其先人。 现存的《颍川陈氏开漳族谱》言陈元光之父陈政“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之浮光山”,又言陈政兄长陈敷、陈敏曾率军校五十八姓入闽。而而比这更早的《白石丁氏古谱》却又言陈氏入闽后“乃募众民,得五十八姓,徙云霄地,听自垦田,共为声援”。 纵观以上诸说,我以为揭阳说有唐人张鹫的《朝野佥载》记有“岭南首领陈元光设客”事。张鹫的生活年代与陈元光相近,且到过岭南。)为左证,应该比较可信。陈政父子作为广州都督府的将领,长期受命戍闽,也符合情理(其时今漳州地区隶广州都督府)。河东说源于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卷三所说的“右鹰杨将军陈元光,光洲固始人”。但从《元和姓纂》的体例看,这里说的也只是郡望而已,与籍贯不是一回事。光州固始说虽为明末清初以后的闽豫方志所取,但这些地方志都较晚出,实难令人确信。陈政将军镇闽几十年,披荆斩棘。仪凤二年(677年)四月,殁于云霄住所,享寿六十二岁,谥忠肃。陈元光时年二十一,袭职任佐郎将,代领父众。适广东崖山流寇陈谦联结诸“蛮”,攻陷潮阳,守将告急。陈元光即率兵讨平之。翌年,母司空氏相继辞世,乃就戍地奉敕合葬考妣于云霄山之麓。因葬唐归德将军于此,其后此山遂改称将军山。永隆二年(681年),群盗复起南海边郡。陈元光再次提兵入粤,日与循州司马高王定配合,突袭敌垒,又获全胜。元光在平乱时采用威惠并济、区别对待措施。至此,岭表悉平,还军于漳江流域之屯营地。继而立行台于四境,时加巡逻,方数千里无桴鼓之惊。事闻,进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时年二十五。 永淳二年(683年)陈元光上奉《请建州县表》,有谓:“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举庠序”,以期长治久安。至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初九日获准于泉潮间增置一州,如请设治所于云霄屯营地之漳江畔,因名漳州。下设漳浦、怀恩两县。诏令陈元光兼任刺史。其时年甫三十。随而开村落,并设立“唐化里”,兴农重教,通商惠工。从此变荒榛为乐土,使原来之大片流移地逐步改观。垂拱四年(688年),陈元光上《请置吏表》,以其知人善任,深受部众拥戴。是年,祖母魏氏卒,享寿九十有三。次年,葬魏妈于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元光以支孙承重,结庐墓左,守制三年。当时漳人称其为半径将军。 陈将军久牧兹土,既有绥靖之功,又重文治,特于州治设员专司文学,后复设立书院。且于政务之余,躬自倡行诗教,著诗赋多首,现存五十三首,有《龙湖集》传世。其影响所及,实为本省区成为东南海滨邹鲁之滥觞。 景云二年(711年),值粤东流寇陈诚复起于潮,十一月初五潜抵岳山。陈元光将军于出巡途中闻警,率轻骑讨之,因步兵后至,为贼将所刃,竟以身殉。同时赴难者,尚有营将马仁等。陈将军终年五十五岁,权葬于云霄之大峙原(原墓遗址犹存)。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川(即今漳浦县城)。迨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迁龙溪(今芗城区),为祭祀之便,乃移陈将军墓葬于州治之北,经迄于今。 回顾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其间平定闽粤,创辟州县,倡兴庠序,屯垦安民,堪称四大历史功绩;终因保卫社稷,为国捐躯。百姓哀之。事闻于朝,随于次年,即先天元年(712年)诏增秩赐谥,并于漳江畔之州治所在地为其建立祠庙。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州之后,复有诏重新于治所之西建庙,名“陈将军祠”,俗称西庙,并追封为颍川侯。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迁龙溪,复于州治之松州建庙。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继于州治之城北又修一庙,俗称北庙。从上列三地立庙之先后,即可知州治迁徙之沿革。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以此,漳民咸尊陈元光将军为开漳圣王。可见此一尊称由来已久,唐府兵将士遗裔亦由此地陆续播迁海内外各地。故除漳属各县城乡外,海内外各地亦多有祀奉开漳圣王之庙宇,更见其影响之深远。 溯自唐总章初年,以归德将军陈政为开漳先驱以来,经其子元光为之奠定基业,继由其孙王向 、曾孙酆、玄孙谟蝉联刺史。虽其一家为戍闽而牺牲者先后共达六人,然自陈政将军以下,五代相继,领袖一州,率众启土,遗爱万民。惜唐史略而无传,而勋业幸凭口碑犹得以永垂后世。

素书篇9: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

出自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

素书篇10:茶的语_800字


  什么时候起,我竟喜欢上喝茶了,而且喝得还挺凶,简直可以专门申请个词了,酗茶。
  许多年前的记忆里,喝茶似乎从来都只是大人们的事。他们从外面劳作回来,汗涔涔,在井边汲了清凉的水抹把脸。坐在温馨的饭桌旁,和着蒜泥和小白菜,轻易地,几碗大米下肚。接着便是一如昨日的习惯性动作,翻出那一包上次赶集买回来的茶叶,轻轻地抓一小撮,投入到陈年老旧的矮茶壶里,冲上沸水,少时,就能闻到茶香四溢,那么简单的,偷得浮生半个午后的清凉。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那重复放映了不知多少遍的一幕,浅黄色的茶叶水,涓涓地爬出已被茶渍锈蚀的壶口,悠悠然腾起些不紧不慢的雾气…
  一次和小伙伴争执,怎个才算是长大了,小伙伴们都说,下巴长胡子了就算是大人了。我却打断小伙伴们的争论,煞有其事的嚷嚷,只有会喝茶了,就算是真的长大了。诚然,在那纯真如此的年纪里,总会有些固执的任性。确实有那么长一段年龄,我把喝茶,当成是大人的的代名词,天真如此。
  时光的箭,急速穿梭。个子也跟着窜,已然超过大人那般高了。家里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小罐铁观音的茶叶,包装甚是美观,突然心血来潮——我要再次尝试这貌似诱人的玩意儿了!直接取了只玻璃杯,捏了点点扔进去倒满开水。饶有兴趣地蹲在旁边观察,豆大的干茶叶在热水中缓慢浮起,降下,沉入杯底。渐渐地,伸展开,奇幻般摊开一片片经络清晰可见的叶子,透过光线,杯底洒下一片纯粹的金黄,仿佛只用视觉,就知晓了飘散的屡屡茶香。写书人告诉我,茶会语,我不信。凑近耳朵,到杯子上方,只觉丝丝热气烫得耳朵生疼。殊不知,茶的语,却远非耳朵所能听懂的。
  如今的我,对于喝茶,不止是喜欢,更或者说,所谓酗茶,不见得过分。田维说,风起的午后,整个校园都在做着飞行的梦。而我,泡一杯茶,带上,跑到图书馆看书,翻开一页纸,好似驰骋一片海。一杯香茗,一本素书,就是静好的一下午……
   江西农业大学高二:郭中伟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10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