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汉语四六级】

变与不变篇(一):变与不变_700字

  美丽的春天过去了,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终于迎来凉爽又美丽的秋天……
  秋天正如仙境一般。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菊花盛开,宛如仙女频频点头。抬头仰望天空,天格外的高,格外的蓝,这应该是天高气爽的景象吧!芳草凄凄,除了冬青和菊花,一切都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来,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浪,翻滚着向前涌去……
  在这凉爽的秋日,我们迎来了特殊的一天——十月一日,国庆节。这是一条龙的生日,一条在世界舞台自由飞舞的龙的生日。全世界的华夏子孙都以真挚的情感为其祝福,以深切的凝望为其祈祷,以雄壮激昂的歌声赞美他的力量。1949年的这一天,这条飞龙从苟延残喘、遍体鳞伤逐步恢复了力量。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村庄。这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没有遍地的杂草,没有堆积成山的垃圾,有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还有两处清澈见底的湖泊,淳朴的民风和天真的孩子。
  每到秋天,湖泊附近是孩子们的娱乐场所,他们互相泼水嬉闹,纯真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村庄的午后是最寂静的。路上几乎没有人,所有人都在家里昏昏沉沉的睡去,门前的狗都趴着不动,好像也睡着了。鸟儿飞过,一声清脆的鸟鸣声响彻云霄,显得有些突兀。
  在祖国逐步强盛的同时,我的家乡也有了些变化。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翻开这一页,你能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原来的黑白电视也变成了液晶彩电,原来的老式电话变成了移动电话,原来的上弦老钟变成了电子闹钟,原来的餐桌上是咸菜、粗粮,现在已经变成满桌喜欢的饭菜。
  生活条件虽然改变了,但不变的是人心。
  回到村里,一声声的问候温暖人心,一次次的笑声让人喜悦,淳朴与善良依旧是这里不变的主旋律。
  希望这种淳朴能一直保持下去,因为这才是我的家乡。

变与不变篇(二):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从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开始,高考作文已走过了30年历程,30年的高考作文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总结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把握其发展规律,反思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前进方向,对作文教学评价及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回首30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高考作文的不同特点。
  20世纪70年代,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和缩写、改写,关注意识形态,政治色彩浓烈,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比如1977年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和记叙文。如1984年,要求考生谈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1985年,要求考生写信呼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仍以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生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文体主要为议论文。如1990年,就两位小姑娘对玫瑰花有刺的不同看法进行思考;1991年,就“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展开辩论;1997年,就“乐于助人”和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两个材料发表议论。9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自我发展,如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21世纪,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多种命题形式并存,各种形式的作文相互渗透,作文命题形式趋向多元、交融。这一时期,“发展等级”概念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继推行,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文体开放,表达自由,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      30年高考作文在变化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文章天下事,高考作文“与时俱进”的思想一直没变,一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思考社会矛盾,体验时代精神。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社会政治为热点;80年代以社会生活为热点;90年代开始关注自我发展;21世纪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倡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高考作文命题表面上回避社会热点,暗地里迎合社会需要、关注社会热点。
  第二,强调哲理思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哲理思辨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关注理性和辩证性,作文命题所给的材料和话题需要考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要求考生掠去浮华,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像1986年的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1995年的材料作文“鸟的评说”,都要求考生正确、全面地分析材料,理性、辩证地看待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话题本身就充满思辨色彩。2007年全国卷的漫画作文“摔了一跤”,也需要透过漫画表象,揭示理性内涵,写出深层意蕴。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第三,重视思想导向。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1979年的改写《第二次考试》,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等,触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人间真情永驻。1981年的“读《毁树容易种树?品格”“战胜脆弱”,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等等,是对世界观的关注。     三      高考作文在“变”与“不变”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的有下面几点。
  第一,内容方面限制过多。历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事先有价值取向问题,有较强的政治色彩、道德色彩,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2000年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事实上“答案是唯一的”也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答案之一,但考生敢写吗?不敢写。1997年的“‘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1998年的“战胜脆弱”、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主题和立意限制性太强,都是别无选择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典型的崇尚理性,其主题先行的不当预设使几百万考生异口同声:为了有一个客观认识,必须排除感情因素,不能感情用事。2005年的“忘记与铭记”,2007年的“关于‘帮助’”等,自主立意的余地也非常有限。从这一层面看,多维是假象,单一是实质,潜规则是实质。还有相当多的道德的东西在难着考生,相当多的学生不敢换角度去写。高考作文考的是想象中的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生。我们的高考还没有给考生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限定了学生选择言说内容的权力,使学生失去了写作自由。
  第二,语言表达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就是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对语言表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规范化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发展等级,容易导致考生为得高分而追求形式,忽视内容需要,忽视基本表达。一些考生基础的语言表达不过关,乱用标点,滥用修辞,重复?唆,繁简不当,语言幼稚,语体不合,语句不通,表达不畅,词不达意,东拉西扯,书写不规范,逻辑不严密;一些考生为了“文采”,刻意地用排比、类比开头,用排比段举例,拼凑一些华丽的语句;一些考生为了“个性”,不惜“钟情”网络用语、西洋词汇、文言古语。综合起来看,高考作文语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弊病不可忽视。
  第三,写作文体收放失度。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了考场作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但这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网络日志、就诊报告、文言文、会议纪要、导言、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第四,为创新而创新。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没有处理好感情真挚与思想健康、见解独特与内容合度、形式创新与文体明确、个性化表达与规范化表达、想象虚构与真人真事、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等各种关系。出现了不少“反常”而不“合道”的现象:立意刻意求新,牵强附会,故作惊人之语;内容胡编乱造,东拉西扯,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语言过于花哨,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美。为了展示个性,甚至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搬用他人的文章,等等。类似这样的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新颖别致,体现出创新和个性了。     四
    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及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对高考作文改革和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纵观30年高考作文出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及作文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联系社会现实生活。高考作文命题应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学会读报,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热点信息,从社会热点信息中选择积累写作材料。阅读教学也要注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在课堂上引入时代活水。要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2007年全国卷I为漫画作文“摔了一跤”,有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好学生使不上劲,有能力发挥不出来,有差距体现不出来。平时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没有关注社会,没有思考生活,更不可能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层的认识,自然会在写作时惊慌失措,“使不上劲”。与此相反,有的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日常关注,学生自然会在高考时左右逢源、思路畅通。
  第二,提供开放的写作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应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更中性些,避免误导。应打破潜规则,增加思维张力,出项度更宽广一些的文题,最好不以观点命题,不出有明显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的题。最好选正反两方面都有话可说的文题,若能多方面展开论述则更好。也可出一些突出地方特色的文题。尽量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尽可能使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让考生的实际水平得以发挥。近年来我们一些地方性考题可以说实现了高考题目的多样化和多项度的思维空间。如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题“怀想天空”,2006年北京的高考题“北京的符号”,上海2003年以来的“杂”“忙”“我想握住你的手”等文题。日常教学应重视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操作中少一些限制,少一些僵化的指导,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拟题。指导学生从立意、题材、结构、体裁、语言等不同角度展示创意,追求创意的多样化。督促学生养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以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化写作。激励学生尝试用新的形式、新的方法写创新文,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第三,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是高中语文“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目标。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理性、思辨性恰恰是我们学生的弱项。青少年学生容易偏激,思考浅尝辄止,不善于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或喜欢讲大道理,不善于从小的角度切入。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看,其突出特点是关注理性。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科学认识观,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时应注重理性思辨能力的训练。可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某个观点或某则材料作思考辨析,也可以挑选优秀文章让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同时,梳理和掌握政治课本中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理论的武装,有了辩证思维的深度,有了对人生深层次的内在反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深刻、有新意的作文。
  第四,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2007年语文高考大纲将写作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写作论述文、实用文的能力一向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倡导个性化、人本化教育的今天,文学教育已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拥有一席之地,文学作品写作与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并存已成为可能。高中作文教学应处理好自选文体与规定文体的关系,平时作文应对各种体裁都进行练习,练好基本文体,并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可以以论述类写作为基础,同时,让文学类写作、实用类写作与论述类写作并行发展;以话题作文为主,与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种作文形式共同训练。
  第五,彰显语文学科特色。高考作文首先应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让大多数考生甚至所有考生都有话说,应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信、达、雅,引导学生表达得更充分、表达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突出的应是其交际工具性,培养学生有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最主要最直接的目标。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作文训练的自身规律入手,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运用“表达阅读法”,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文学习和作文实践联系起来,把自己所想与课文作者所思进行比较,在对比反思中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要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积累文章结构模式,积累语感。要重视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生动。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作仿写练习,坚持练笔,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并在互评作文时了解他人作文中的毛病,并与之比较,使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使文章富有文采,就要使学生善于品味名家遣词造句之妙,感悟作家运用语言的规律和独到之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选用生动的词语、灵活的句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引用诗词名句,并注意渗透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注重理性思辨、文字之美的同时,必须倡导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文题上,应该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溯其源流,方能明其走向。反思30年高考作文之“变”与“不变”,可以使我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作文,更理性地认识语文教学问题,也可以使高考作文更理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之需和语文学科发展之需。纵观高考作文30年来的变迁,其变化趋势是:写作文体从封闭限制走向灵活开放;写作思路从单一集中走向多维多项;写作内容从聚焦政治走向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人的发展,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命题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命题形式之间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变与不变篇(三):变又不变_600字

  叶,变了,变得没有水分,枯黄地在风中摇曳;叶,不变,大小如常。
  初冬的树,大树的树叶几乎枯,可总有那么几抹嫩绿,在枝上流连;小树上的叶还如夏天时一样的嫩绿。
  我与妈妈同去外婆家。一下车,就看见外婆眯着眼在路口张望。外婆一看到我们,急忙挥起她的双臂“我在这儿”妈妈急忙拉着我走过去,把千挑百选的礼物递给外婆。
  外婆接过礼物,对妈妈说“不会省点钱,没过年没过节的,花这钱干什么。”妈妈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向外婆家走去。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外婆边走变说“让我好好看看你,长这么高了,在过几年你可比你妈高了,外婆可不认识你了。”妈妈在一旁看着我们,眼里闪着羡慕的神色。
  一到外婆家。外婆就忙了起来,烧火煮饭。妈妈几次出声要帮忙,都被外婆止住了。饭菜闪着诱人的光泽,冒着热气,可是我并不想吃,可看着妈妈大口大口吃时,我才发现,这不正是妈妈最爱吃的菜吗?妈妈的吃相使我忍不住加了一块肉。一到嘴里,浓浓的盐味沿着空气化开在我的嘴里。我喝了不少水才止住盐味。我把桌上的菜都尝了一遍,不是放多盐就是没放,只有一道菜,刚刚好的味道,那是妈妈最爱吃的菜。尽管这顿饭我吃地有些食不知味,但妈妈却津津有味地吃着,喝着。
  外婆变了,变得年老,记忆力差了,却又不变地爱着她的女儿,记住她喜欢吃的每一道菜;妈妈变了,变得只懂得用物质来爱外婆,却不像从前一样给外婆一个温暖的拥抱;却又不变,对外婆的爱,坦然接受外婆的爱,吃着那些难以下咽的饭菜津津有味,不想让外婆为自己操心。
    初一:郭琳

变与不变篇(四):变化的与不变的——读《简爱》有感_1200字


  合上《简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简。爱一路走来,鲜花与泥泞在她的人生剧幕中交替出现。从在里德府中受到的折磨,到学校里与朋友共同学习的快乐再到初至桑菲尔德的激动,知道真相毅然离开后的的艰难以及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整部书就像一曲悠扬的草原牧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变化多端,充满了转音与颤音。
  不只是剧情,书中的主人公们也经常出现几百度的大转弯。不提里德府上的两位小姐,先说男一号罗先生——他由开始精神上的沉沦与腐朽,在和简爱的一次次谈话中,渐渐得到升华变的热情、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就连我们性格反叛、发誓永远不原谅里德太太的简小姐,不也在里德太太的病床前,陪她走完最后一刻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我们总要在抉择来临之际做出改变,可能为了国家利益,可能为了明哲保身。要在夹缝中生存就要学会左右逢源,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对于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树挪死,人挪活。这世界无时不刻的在变化,人也不能人死理,毕竟适者生存么。达尔文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通过变化来实现进化,适应周围环境。那么变化作为一种生存手段乎自然规律实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变的。
  不变的分为不会变的和不能变的。前者如人性:人性是指人类共有的一些情感,与其相似的性格则因人而异,但它们都是天生的、固定的,往往会伴人一生。有句话叫性格决定成败,亦是在于其稳定性。若是性格如报纸一般一天一板又怎么可能决定成败呢?而后者如理想。还是原野牧歌,不变的是宽阔、绵延,简爱不变的是对自尊、自由的追求,以及平等的理想。
  理想这玩意儿好像对我们没啥用。今天有理想回家喝粥,明天没理想照样回家喝粥。当然,理想与追求的价值不能如此衡量。首先,有理想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条笔直的线路,可不要小瞧这“笔直”二字,在漫漫人生路上有丝毫偏差最终都可能相去甚远。其次他是我们奋斗的重要推力,有追求向前的动力会源源不断。最后他是我们精神上的依靠。在苍茫海上,遥望远方倍感前途无望,而理想之塔在前方放出耀眼的光,会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而理想与性格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极易受外力影响。如果说性格是海底的漩涡,任你上面风吹雨打一样稳如泰山而理想就像海面上随风摇曳的波浪,外力的作用对他来说太大了,它不但会变还易变。理想追求为什么不能变呢?因为它与欲望不同,欲望会变大而理想只会越变越小。就像儿时我们不是想当科学家就是想当宇航员,可现在………。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对老对手——曹操和孔明:在三国那个天下大乱的时候,有一大批人心向刘氏王朝,包括早期的曹操,奋力解救献帝于水火之中,可最终他把理想和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孔明自打投奔刘备以来时刻心系匡复汉室,这个理想至死也未曾改变,坚持不懈,也因此成就了他的伟大。真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坚持梦想照汗青”,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不仅仅在于智慧和文采,而且也因为他对理想的坚守。
  《简爱》给我的启示——坚守理想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山东济南实验初中2010级1班初二:程新航

变与不变篇(五):“不变”中有“变”_750字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世界在变,人在变,思想也在变。可以说世间万物无时不刻在变。所以,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学会变。变是时代所趋,变是世间真理,变是生存法则,变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至今能繁荣不息,勇往直前的原因。
  白居易曾说过:“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诗人以前还是“朝官”,可如今却成了“野翁”。由此观之,人生是多变的,而且变化是迅速的。没人知道明天我们会变成为什模样。
  为了生存,必须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烦恼。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地改变自我,结果会丧失自我。一成不变却又未免有些顽固,在外人看来有些“神经质”。这就像在二十一世纪,上小学五年级你还用铅笔写字。这未免显得有些荒唐可笑。
  所以我们应当有所保留,又应当有所摒弃。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不变”中有“变”。
  我们要保留那些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质”的东西——一个人的信念与品质。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如果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还不懂得有所坚守,那不就显得太可笑了吗?
  要不是李白保留了他的信念,作了一个潇洒、豪放的诗人,游荡江湖,放纵自己的感情。我们又怎能读到这么多优秀的诗篇?
  要不是有了像董存瑞这样坚守了他的革命信念,舍身炸碉堡的革命英雄。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又是从何而来?
  要不是霍金坚守了他的科学信念,并为之付出比常人多的多的努力。又何来今天的科学巨匠?
  是“不变”铸就他们今日的辉煌!
  但是,如果李白不知变通。非要报定做官的念头,追求仕途。“诗仙太白”的称号从何而来?
  如果像董存瑞这样的先辈,思想不发生改变。一心想在家种田,以安享晚年。日本鬼子何时能被赶走?
  如果霍金不放弃治好病的念头,四处求医。我们怎能听到他在轮椅上给我们作的精彩演讲?
  所以让我们“不变”中有“变”,迎接明天的到来吧!

变与不变篇(六):不变的是那一瞬间_800字


  繁杂喧嚣的闹市区中,嘈杂的噪声搅乱了我的思维,庸庸碌碌的生活似乎如一盘散沙无力。略微慌乱的眼神与窗外的景象碰撞,厚厚的云层掩盖了不安分的斜阳,整颗心像一杯冷却的凉白开,有些疲倦,沉默不语。
  望着云层中透出的红色光芒,跳跃着打了个旋儿,默默地随着依依不舍与白天说声再见。那股独特的宁静气息,随着汹涌而来的回忆席卷而来,时光的无弦琴带我穿越到那夏夜的乡村,那满天的星辰。
  记忆的深处,奶奶的背影从未离去,总是喜欢把头依偎在那结实的臂弯中,让温暖随着手心里的温度升高。奶奶的手结实有力,镌刻着岁月的疤痕,厚厚的老茧总是让我感到痒酥酥的,童年的回忆在挠痒痒的笑声中平静地度过。
  那个平凡的夏夜,一如既往的继续着枯燥的沉闷,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着,风扇吱嘎吱嘎的转个不停,却还是压抑不住热腾腾的汗水恣意的流淌。
  小时候的我,年幼无知,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却不顾及到别人。在那个燥热的夜晚,侧转难眠,好不容易昏昏睡去,却还是被残酷的夏天喊醒。腥松的睡眼缓缓睁开后,是我永远不会抹去的那一抹亲情的痕迹。
  缓缓地打开朦胧的双眼,映入眼帘的是奶奶轻轻的摇晃着蒲扇,动作很缓慢,很轻,很轻,生怕吵醒我似的。却带来一股徐徐的清风,虽然在夜幕下看不清奶奶的手,但我知道,那双苍老的手承担起了一份蘸满亲情而又沉甸甸的爱。
  转过了身去,泪珠不听话的在脸庞上滑落,混着咸咸的味道流进心底。那双被时光记录下的手和那一瞬间,如一汪深深的潭水,刹那间淌进记忆,淌进我的心里。那悠悠的祖孙两代情仿佛不羁的潮水从眼眶涌出,将所有的忧愁一扫而光,随着空气蒸发掉,消逝的不留一丝痕迹。
  随后的时间,我变得愈加懂事,因为我不忍这份包含亲情的爱从指缝间流逝,我只有将它好好保存,埋藏在那无垠的心底。
  无论未来道路有多远,有多漫长,但不变的是那一瞬间,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一路风景,繁花似锦,让尘埃落尽,让忧伤散发,葱葱茏茏的路景,使爱变得更有味道。跑去未来如何,暂且不谈以后,无论怎样,我都会说:
  “一路上有你。”
 
    山东滨州滨城区第三中学初二:王子恒

变与不变篇(七):不变的阳光_600字


  
  日出东方,伴着一天的序语。阳光透过云层,渲染出新的一天,每日的朝阳都不同,一直不变的,是阳光。
  周末闲暇,拿出了许久未碰的小提琴。打开琴盒的瞬间,灰尘似被解放了般飘散出来。本不起眼的灰尘此时在阳光下却显得那么刺目,如同讽刺的讥笑一般。
  恼羞成怒扮拍散灰后用布仔细擦尽琴身,刚想再次拉响久违之音,却不料被反射的阳光刺到了眼。
  伴着移门被关上的撞击声,屋里变得略显阴暗。但依旧努力地拿起琴,练习起来。松垮的弓与弦摩擦出刺耳的沉声,一次又一次,回响在小小的乐室里,久久不散。
  我这是怎么了?最简单的练习曲也拉不好了吗?苦恼地弹了下弦,弦也附和着回响了声,苦涩无力。
  抱着再试一下的心情提起琴,搭上弓,毫不用力地滑动了一下,却拉出了许久未闻的滑音。
  欣喜地仿效刚才拉了一下,简单的练习曲顿时流淌于弦上,回响于空中。一种温软的,名为欣喜的情愫漾在了空气里,似是旭日东升的明媚灿烂,又似落日西斜的艳丽壮观,似是和风细雨的和煦柔暖,又夹杂着微波碧天的晴朗豁然。不觉之时,阳光从窗子里溜了进来,屋里渐暖。
  渐渐地,音调变得更加悠扬,一段段耳熟能详的小调,不知不觉倾泻了出来,左手按弦,右手滑弓,一个个音符共舞着欢快的舞曲。
  抬头发现,阳光已不知何时从窗里直射了进来,被窗格切割成了一块块碎金,撒了一地,连我和琴身上,也蒙上了一层金纱,暖着身子,更暖着心。
  日落西方,随着一天的尾声。阳光挥洒着颜料,用绚丽妖娆记录下一天。每日的夕阳也都不同,但任她万紫千红,或温暖人心,或耀眼刺目,变的是心情,不变的是阳光。
 
    初二:吕思佳

变与不变篇(八):不变的爱_1200字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出生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个平凡的国家,一个平凡的家庭,就读一个平凡的学校,当一个平凡的学生。
  他有一个平凡的梦想:当一个平凡的人。
  今日是他的生日,可是他并没有告诉别人,因为他厌倦了世俗的礼尚往来,他不希望别人干扰他。
  他终于熬到了第四节课,是体育课,而他的眼神呆滞但又有一些期待……没人知道他思考的是什么,包括他自己……
  老师正在教新操,但他压根没有记住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话……他的手脚仅仅是机械地复制着老师的动作
  猛然间,他瞥见了操场的一个人,似乎是他……
  似乎是爸爸!
  他的眼中散过一丝光线,喜悦的光线……
  但是他的眼光有暗淡了。那,不是爸爸……
  已经解散了,他一个人往寝室走去,没有跟他一起,他也不想与别人一走,除了,他的爸爸!
  他的爸爸曾经多次说要学校来看他,可是他总是装作无所谓:“爸,没关系,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您就别来了,我自己会照顾自己的,别操心……”他这样说无非是希望爸爸别因为不能来学校看自己的儿子,没有尽到一个父亲最基本的责任而觉得对不起儿子。但是他其实是希望爸爸来看自己的,但是爸爸为了这一个家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爸爸才40多,头发去脱落了一半,白了一半,而爸爸每次一来学校就又要劳累一次,爸爸要把该做的事情所做完才能来,所以要很早地起来做事情才能在中午赶来,他不想再给爸爸添麻烦了,所以他才如此……
  站在寝室的门口,停下来了。他是多么地希望当他走进寝室的时候,能够听见爸爸熟悉的声音。但是命运是不会可怜人的,现实并没有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
  当他看见那么多家长在寝室时,他的心真的很痛……很痛……
  他漫不经心的来到食堂,漫不经心地吃着饭……
  前面走来一位同学,他的神经触动了,难道是爸爸叫他来找我?心中的那朵火花燃起!
  “呵呵,在这里呀,我也没有吃饭,我俩一起吃!”
  他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报之一个勉强的微笑……
  但他并没有等他,一个人走了……
  他走在小径上,看见了一个石头,他用脚狠狠地踢开了小石子:“别挡路!”
  突然从他的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他蓦然回头看见了爸爸……
  “爸,你怎么来了!”他很激动。
  “今天是你的生日呀!”爸爸微笑着说。
  “你不忙吗?”
  “呵呵,再忙,但儿子的生日比较重要吧!”父亲的表情没有变。
  “爸爸!”他哭了,哭的很伤心……
  “别哭了,今天你生日应该开心点!”
  他擦拭了眼旁的泪:“嗯,我听爸爸的。”
  在湛蓝的天空下,一对父子抱在了一起,俩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天变了,云变了,世界变了,但不变的是他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他的爱,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会如此……
  湖南衡阳市衡南县云集北斗星实验中学初二:钟超

变与不变篇(九):不变的是爱_400字


  水有时是雨,有时是雪,有时是露珠,变的是外形,不变的是晶莹;父母有时严厉,有时温柔,变的是脾气,不变的是那载满着爱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亲人,但最疼爱自己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有时候对子女很严厉,但只要子女成器,父母就会十分温柔,因为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就会展现出很严厉的一面,在子女即将走上歪路时,想尽办法让子女回到正义的光明大道,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犯错,才会使子女堂堂正正的做人。
  在我们表现的十分出色时,父母又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奖励一些东西,使子女尝到甜头后更加努力的学习,渴望得到表扬和得到奖励。
  ……
  日子有时是苦有时是甜,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滋味,不变的是感受。父母有时严厉有时温柔,变的是脾气,不变的还是那份有着美好寄托的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份爱吧。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初二:张硕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9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