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美国项目管理师】

立夏节篇一:有趣的立夏节_300字


  又是一年立夏到了,早上我从学校食堂领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茶叶蛋,闻一闻,哇,茶叶的清新夹着蛋浓浓的香味,真让人馋涎欲滴。
  “斗蛋”比赛开始了,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多希望自己手中的宝贝蛋就是“冠军”。
  你看,台上的周诗颖信心十足地站在那里,她已经把好几个人打下去了。我捧着我的蛋小心翼翼地上去,一边走一边默默地说:“蛋啊,你可要给我争口气啊。”轻轻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使出全身的力气,往前一顶。只听“咔嚓”一声,不会是我的蛋破了吧?唉,果真如此,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下讲台。
  吃蛋

立夏节篇二:斗蛋比赛_500字

  椭圆的身子,漂亮的壳,白白嫩嫩好好吃,滋补身子,长高个儿。"这是什么呀?原来是蛋。
  一年一度的立夏节,老师说:“明天上午我们五(六)班举行了一次斗蛋比赛你们要带鸡蛋、鸭蛋、鹅蛋、我们比谁的蛋最美、谁的蛋最坚硬”。
  到了晚上,我也不甘势弱,写完作业就开始画蛋,哈哈!他们肯定比不过我,我用的是鹅蛋,我还用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来划出我的蛋“波克比”!
  到了第二天,斗蛋比赛即将开始,老师选出了最美的鸡蛋、鸭蛋、鹅蛋。最美的鸡蛋的主人是:王娅晔。最美的鸭蛋的主人是:高逸萌。最美的鹅蛋的主人有三位他们分别是:袁榕、高逸萌和熊彦博。他们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现在就是比谁的蛋是最硬的了。老师说让我们来自己的小组比,从小组里挺身而出的人来比赛,最后鸡蛋赢者是:徐秋水。她用的是草鸡蛋,草鸡蛋的蛋壳硬、厚、如果用盐巴再煮的话,硬度会更硬,最后鸭蛋赢者是:陈欣。唉!我刚上去,惨败惧伤蛋就坏了,虽然许多同学都输了,但还是很高兴。鹅蛋最后赢者是陈欣。
  如果下次还来“斗蛋比赛”的话,我一定用草鸡蛋,再用盐巴来煮,比赛的时候用手握紧一点,上面在涂一点黑色,会不会和石头一样硬呢?我真好奇。今年的立夏节真有趣啊,我真喜欢每年夏天的立夏节;会带给我欢乐的立夏节。

立夏节篇三:过立夏_300字


  昨天是五月五日,是立夏,在民间有这样的习俗,每年到了立夏这一天,大家都要吃煮蛋。
  早上,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上热闹非凡,买蛋的人可真多,大家都赶着买蛋和菜,妈妈买了鸡蛋和鸭蛋,还买了一些菜。回到家,妈妈先拿了几个蛋,准备煮蛋了,我跑了过去,说:“妈妈,我来煮蛋吧!”妈妈笑着说:“好吧。”我先在锅里放了一些水,再把几个蛋放进锅里,开始煮了,过了一会儿,我听到蛋在锅里翻滚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几个蛋像在跳舞。妈妈走过来笑着说:“马上我们就可以吃煮蛋了。”我好奇地问:“妈妈,立夏为什么要吃煮蛋呢?”妈妈笑着回答道:“立夏吃煮蛋,热天不疰夏。”过了一会儿,蛋终于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蛋。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开心地过了立夏节。
 
    江苏苏州吴江市松陵镇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三(3)班三年级:董伽豪

立夏节篇四:过节啦_450字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是过立夏节啦!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我打了个“鲤鱼挺”,一翻身,起了床。我和妈妈就到奶奶家吃荷包蛋,听妈妈说了一个过立夏节的歇后语,“立夏不吃蛋,饿的含战战。”这句话可把我逗乐了,我急忙把荷包蛋吃了,还生怕自己会饿着呢!
  吃完了蛋,奶奶说去买菜,我心想:过节了,我总不能拿奶奶的钱去买菜吧!于是,我在妈妈这里拿了20元,在我的储蓄罐里拿来30元,凑成50元给奶奶,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奶奶和爷爷去买菜了,我们来到菜市厂,买了鱼、鸽子和鸭子。最引人注目的可是那鸽子了!我们几乎走遍了整个菜市厂,才找到两处卖鸽子的,但是一处要15元钱一只,另一处要12元钱一只。我们来到了卖12元钱一只的那一处,只见她的鸽子有的精神抖擞,有的无精打采,正躺在那儿。奶奶刚打开笼子,那些躺着的鸽子各个都站起来了,那些鸽子都往开了笼子的地方挤,有的还拍拍翅膀,好象准备飞出去似的。奶奶精心挑了两个,只见它们使劲地拍着翅膀,好象要挣脱奶奶的手似的。奶奶用绳子绑住它们的翅膀,它们想飞也飞不动了,真是成语中的“插翅难飞”。
  过节真快乐!
 

立夏节篇五:立夏的一件趣事“斗蛋”_500字

  昨天,朱老师叫我们每一个人带1到2个蛋左右。我们同学纳闷了,明天是什么节日?晚上睡觉我都睡不着,心想:这老师,怎么也不告诉我们理由呢?
  早上,我兴致勃勃走向学校,一路上,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唱歌,天上的太阳也格外舒服。
  中午第三节课,我们同学拿出自己带的鸡蛋,背挺直了等待老师的到来。朱老师坐向讲台,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你们猜,我们今天要干嘛?“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要比谁吃得快,有的说要比谁剥的快,有的则说比谁的鸡蛋漂亮……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说的都不对。“随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斗蛋”两字,我们立刻明白了。我心里想:不就是斗蛋吗!我的鸡蛋可是外婆家养的,肯定能赢比赛。
  开始斗蛋了!我先和我的同桌李荣翔开始比。“三、二、一、开始!”我双眼紧闭着,只听见“咔嚓”一声,李荣翔的鸡蛋碎了。我更加狂妄,心想:我一定能拿冠的!
  我成功的进入了第二局。我先跟张诗欣。我因为上局所以更加骄傲我先向张诗欣发起进攻,我听见“咔嚓”一声,以为是我赢了,所以大叫:“我赢了!我赢了!”谁知,是我的蛋碎了。同学哈哈大笑,我的脸瞬间红了。
  我虽输了,但是我觉得我并没有输,因为我没有败给自己。
    五年级:钱慧茹

立夏节篇六:二十四节气_600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立夏节篇七:伤寒例

【原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八月中指酉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戌立冬十月节指乾小雪十月中指亥大雪十一月节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阴阳大论》①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②,此则四时正气③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④固密⑤,则不伤于寒,触冒⑥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⑦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注释】①《阴阳大论》:古代医学典籍之一,今佚。②冰列:“列”通“冽”,严寒的意思。③正气:四时正常的气候。④君子:能注意摄生的人。⑤固密:保护周密的意思。⑥触冒:感触冒犯之意。⑦毒:危害的意思。
【译文】《阴阳大论》说:春天气候温暖,夏天气候炎热,秋天气候凉爽,冬天气候严寒,这是四季正常气候的变化规律。冬季严寒,自然界万种生灵深深地潜藏、伏匿,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们,顺应自然之规律而防护固密,所以寒邪不会伤害到他们。倘若不慎感受了寒邪,这就叫伤寒。四时之气皆能伤人而致病,但伤寒这种邪气,是最为凛冽、肃杀的邪气,所以危害最烈。
【评析】本条指出外感病与四时气候的关系,特举冬时伤寒为例,揭示预防的重要性。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主生长,阴主收藏,随着四时的变化更替,万物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毋扰乎阳。”这是古人从自然界寒暑替变,阴阳消长的现象,认识到人体生长收藏的生理动态,必须随着气候的转变而调节适应,才不致受到六淫的影响而发生疾病。冬三月阳气潜藏,纯阴用事,地坼水冰,寒风凛冽,在这时候,必须根据冬季气候严寒的特点,注意摄养身体,不使阳气外泄,庶不致被寒邪所伤。按照冬季养生御寒,以预防疾病的原则,推论到其他季节,当然也不例外。只有适应每个季节气候的特点,才不致被外邪所侵袭,不然的话,春风、夏暑、秋燥,无不可以致病,不但冬寒如此。
【原文】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而致,非时行之气①也。
【注释】①时行之气:四时不正常的气候。凡由气候不正,引起很多人发生症状相似的疾病,称为时行病。
【译文】受寒以后,即时发病的叫做伤寒。如果未即时发病,寒毒藏在人体肌肉皮肤之间,到了春天发病的,就变成为温病;到了夏天发病的,就变成为暑病。暑病的热势最高,重于温病。所以劳苦的人,在春夏多患温热病,正是由于冬天受寒,寒毒蕴藏而致,它不是时行之邪所致的疾病。
【评析】本条以冬日感寒,随着发病季节的不同,区别伤寒、温病和暑病。冬季触冒寒邪,有感而即发与伏而后发的不同:感寒即病者,邪客皮肤,伤及营卫,以致恶寒发热,头痛项强的,称为伤寒。其感而不即病者,因鉴于邪自皮毛而受,因推断为“寒毒藏于肌肤”,其实并非真是寒毒内藏,但是人体阳气为寒邪所遏,已伏下以后为温病、暑病的远因,及至次年春季阳气升浮,于是发生温病。也有春季未病,至夏季暑热之时,郁遏已久的阳气随炎暑而外发,即为暑病。暑病和温病,除了发病季节的区分,还有暑病的热势重于温病,也可作为参考。正由于劳苦的人,缺食少衣,冬季触冒霜雪,涉水履冰,受寒的机会极多,所以春夏多患温热疾病,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不必拘泥。然而,这类温病、暑病,人体内已先有变化,与单纯的感受温邪、暑邪而病,确实有所差异,所以又提出此“非时行之气也”的论断。无论在病因学上还是在诊断学上,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原文】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译文】所谓时行之气,是指反常于时令的气候,如春季天气应该温暖却反而很冷,夏季天气应该炎热却反而很凉爽,秋季天气应该凉爽却反而酷热,冬季天气应该寒冷却反而温暖异常。人们若感受了时行邪气,不论男女老幼,都会患相似的病症,即时行病。
【评析】本条提出时行病的特点。时行病的成因和四时正气为病不同,乃由四时气候反常,或者太过、不足所致,所以大都是流行性的,在同一个时令内,不论长幼,病多类似。只要能掌握不正常的气候变化与病状相似的特点,还是不难鉴别的。
【原文】夫欲候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①占②之。九月霜降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③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注释】①斗历:“斗”是星宿中的北斗,“历”是历法。古人根据观察斗柄所指方向,以决定季节。②占:测也,候也。③霜降、雨水、惊蛰(zhé):均是农历的节气名称,详见篇首二十四节气表。
【译文】如果要了解四季正常气候所导致的疾病,和不正常的疫气所造成疾病的方法,都应当按照斗历来测候、推算。农历九月霜降节以后,天气就应该逐渐寒凉,到了冬天就要更加寒冷,一直到了第二年正月雨水节以后,方才渐渐解除。所以称为雨水节,因这时冰雪已经融解而成雨水的缘故。到了二月惊蛰节后,气候逐渐暖和起来,到夏季转为炎热,到了秋季便又开始凉爽。
【评析】本条讲根据斗历推算节气变化,借以测知四时发病的因素。四时各有主气,在四时气候正常情况下,感受其主气而发病的,称为正气病,因四时气候反常,而造成疾病流行,称为时行疫气,两者虽然同属于外感病,但临床证治却有很大不同,必须正确区分。
【原文】从霜降以后,至春分①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②,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注释】①春分:是农历二月中节气名称之一。②重沓:重复、杂沓的意思。
【译文】从霜降节以后,至春分节以前,凡是因触冒霜露,身体感受寒邪而即时发病的,叫做伤寒。九月、十月之间,气候还不太冷,发病比较轻浅;十一月、十二月间,气候已经非常寒冷,发病必然严重;正月、二月之间,寒冷逐渐解除,发病也较轻微。这都因冬时调摄不当,恰巧感受寒邪,而即时发作的疾病。如果是因感受冬季非时之暖而发病的,就名叫冬温。冬温的病邪和伤寒完全不同,而且冬温的发病有迟有早,更是相互重复杂沓,病势有轻有重,所以治法也不相同,它的症候可参考以下篇章内容。
【评析】本条讲讨论冬温与伤寒的区别。本条指出冬季的时病,不但有伤寒,而且有冬温,伤寒是感受冬季当令之寒邪而病,属于正气为病,冬温由于感受冬季非时之暖而病,属于时行之气为病,二者在病因上截然不同,所以说“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这一论断无疑是正确的。
【原文】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译文】在立春节以后,若未突然出现严寒天气而又没有结冰下雪,却有高热的疾病发生,这是春天的阳气升发,引动了冬季伏藏的寒邪,变成了温病。
【评析】本条讲春季伏气温病的发病机制。立春节以后,天气由寒冷逐渐转为温暖,这时发生的高热疾病,既不同于感寒即病的伤寒,也不都是春时正气为病的温病,有些是由于冬季感受寒邪,没有即时发病,而伏藏体内,至次年春季阳气升发之际,激活伏寒外发,而变为温病,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伏气温病。感寒之因虽同,而发病的季节和病的性质已经改变,所以特提出“变为温病”,以期引起注意。
【原文】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①,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注释】①为寒所折:折,伤害的意思,即被寒邪所伤害。
【译文】从春分节以后到秋分节以前这一时期,天气如果骤然寒冷,由此而得的热病,都是时行寒疫。三、四月间或有天气骤寒,这时阳气还较微弱,如被寒邪伤害而生病,发热还是比较轻微。五、六月间,阳气已经旺盛,被寒邪伤害而生病,发热就必严重。七八月间阳气已经渐衰,受了寒邪伤害而生病,发热也必轻微。寒疫与温病、暑病有些相似,但治法却有显著的区别。
【评析】本条指出寒疫病的原因,并说明其热势的轻重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原文】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①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②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触冒,必婴暴疹③。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④;夏伤于暑,秋必

立夏节篇八: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9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