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美国项目管理师】

陋室铭刘禹锡篇(1):读刘禹锡《陋室铭》有感_900字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更多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望望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DD仙山。
  水不在深,往往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DD灵潭。
  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
 

陋室铭刘禹锡篇(2):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一、简介
  刘禹锡,着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遭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他们“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祖籍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一说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刘禹锡祖籍河北中山,系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裔。随七世祖刘亮迁居洛阳。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至江苏彭城定居。其长辈与同辈皆称“彭城刘禹锡”。各种史志典籍也作如是记载。应是可信的。并非卞孝萱等人所论是浙江嘉兴或

陋室铭刘禹锡篇(3):《陋室铭》原文及注释译文


  《陋室铭》
  作者: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着名,这里指因。。。而着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3]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刘禹锡篇(4):《陋室铭》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意:调琴不乱耳(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阅经无劳形(能够背诵《金刚经》不需要案牍之劳形),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陋室铭刘禹锡篇(5):名家名篇: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称:“彭城刘梦得,诗之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他有写时事之作,如《平齐行》、《城西行》、《平蔡州》等。另外,他感世伤怀、托物寓情之作甚多,如《养鸷词》、《聚蚊谣》、《读张曲江集作》、《有獭吟》、《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等,都反映他虽受打击而气骨桀骜、毫不屈服的精神。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如《金陵怀古》、《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皆为人们传诵,而尤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学习民歌的成绩卓著,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八。有《刘宾客文集》。
  陋室铭
  【题解】
  本文为一散文。最初见于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作者在洛阳有故居“陋室”。开成元年(836),其回洛阳担任分司闲官,作此铭以自励。文章抒写了作者虽身居陋室,却怡然自乐,洁身自好的情趣。铭,一种警戒兼褒赞性

陋室铭刘禹锡篇(6):中考语文必背80句诗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3.几处早莺争暖树,夜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6.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1.他家但愿富贵,*妾与君共饣甫糜。——汉乐府《东门行》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5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5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5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5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5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5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6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6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63.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4.明月高楼休独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65.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67.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6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6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7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黄庭坚《登快阁》
  72.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73.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外,如今又添,一段新愁。——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7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畿《三衢道中》
  75.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宋·陈与义《出山》
  7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7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78.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宋·杨万里《插秧歌》
  7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8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陋室铭刘禹锡篇(7):畅谈房子_500字


  乍一看,房子,多俗的理念啊。但仔细一想,好像我寒窗苦读十余载,最终也不过是为了赚钱买房子。不是有一部电视剧就叫《蜗居》吗?唉,想到这,心里还是不免悲叹:难道自己一生注定为房子而奋斗吗?
  “房子房子,房子的定义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居住的地方么?中国地大,难道还一个立足的地方也没有?为什么房产价还不断的往上涨?”我心里就曾这样想。的确呀,初二有一篇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其中就有一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不正说明这个道理么?我还是很赞同孔老夫子说的话,住房陋与不陋,主要在心,在于你怎样去看待它。
  我很喜欢看《虹猫蓝兔七侠传》(《为了心中的不俗》中有提到),第七侠达达就是住在山中,他的房子是用竹子建的,很是清新淡雅。屋子的四周都是竹林。达达与他的妻子生活在这儿,是多么快乐,又岂会在乎陋室陋与不陋?
  其实我也一直想感受一番住在山中的生活。当我学到吴均写的一首诗《山中杂诗》,里面有一句特别有趣,“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是多么有趣的情景!仿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和“采菊东篱下”,呵,想起来就快活!
  如此说来,“蜗居”也没什么,心里觉得好,自然就会很幸福。
 
    南马镇中初一:陈逸

陋室铭刘禹锡篇(8):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3)惟吾德馨 馨: (4)何陋之有 何:(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4、(1)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 家、 家(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陋室铭参考答案:1、(1)著名 (2)这 (3)品德高尚 (4)什么 (5)大 指读书人(6)平民 (7)调弄(8)使----劳累 形体2、(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2)宾语前置的标志(3)到,往 (4)助词,的 代词,这件事(5)扰乱 (6)战乱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4、(1)全唐文 唐 文学 哲学 刘禹锡 梦得 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2)用原文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比喻道德高尚的人。(4)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b6、高雅脱俗,安贫乐道。7、(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8、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9、远离官场,是因为作者长期遭受贬谪,更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更见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并不是消极避世。10、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11、(1)类比,引出中心 、(2)类比陋室(3)暗喻惟吾德馨12、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13、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后一问略。1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使用工整的对偶句式,“绿”、“青”色调搭配和谐,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陋室铭刘禹锡篇(9):我的家_550字

  有人说:“家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无论多久,一直在那里,以不变的姿势等待着远航的船只。”
  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拥抱游子的归来。”
  房子不是家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标题是《豪华的房子不是家》。有一天,警察看到一醉汉倒在马路上,便把他叫起来:“你家在哪里?快回家吧。”“我没家。”醉汉咕哝着。这时警察认出这醉汉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便问他:“远处那幢别墅不是你的家吗?”富豪哭了:“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没人爱我,她们喜欢的只不过是我的钱。”
  是啊,如果一个缺少爱的家只是一所冰冷的房子,那还叫家吗?
  充满亲情的房子才是家
  于是我明白,没有亲情的地方不是家,爱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对其住所的描述。我没有刘禹锡的文采,对我的家做不出更美的描述。我的家不像刘禹锡的陋室那样简陋,也不豪华;虽不如刘禹锡的高雅,欢笑却时常充满我的家。
  我的家,虽然不大,却充满着温馨。喝着妈妈已为我煮好的汤羹,就不会感到冷;坐在桌前,听时钟“滴答、滴答”从容走过,再空洞的脸上也会堆满笑容!
  家是心灵之依附,灵魂之归属。
  心若有情,哪怕再破旧的房子,也是温馨的家庭;有了感动,即使再空洞的表情,也能绽放灿烂的笑容!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9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