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标准员】

三提升篇1:三提升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近期,我们在单位领导的组织下认真学习了“三提升”(三提升即  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活动。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  抓学习提升能力、抓创新提升标准、抓规范提升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推动全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做了进一步的  要求和指导。      我认识到了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还存在着厌倦情绪和模糊认  识,往往以业务忙为借口,忽视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表现在学  习思想教育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马虎。二是在效能提高方面,还有  发展不平衡现象,离效能建设的目标还有差距,工作中拖拖拉拉,工  作应付表面不够深入。三是在执行制度方面,特别是思想上有所放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发扬持续奋斗的精神,  不断将“三提升”活动引向深入,以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达  成。    另外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决心做到如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效能、  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目标,解决影响工作效能的深层次问题为重点,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深化与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  结合,充分履行职能。另外,要树立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  和谐意识。攻坚克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惧怕。为确保各项工作顺  利完成,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时时处处注重内强素质、外  树形象,时时刻刻做到政治上合格、业务上突出、作风上过硬。    二、立足本位,扎实工作,不断把“三提升”活动引向深入。    1、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在工作实际中,要自觉学习,适应  形势发展的要求,更新学习观念、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形成学习的  风气,调研的风气,探索的风气,创新的风气,实践的风气。    2、改进作风,加强服务,提高效率。按照进一步巩固扩大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关的“三提升”活动,要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树  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尽心履行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要抓重点、抓检查、  抓督促,加强工作的明确性,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减少工作中的随  意性。在工作中敢抓敢管,鼓励表扬先进,批评教育后进,遇到问题  不回避不退缩,发扬持续不断的探索精神。      “三提升”活动是今年我们学习实践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要根据  总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三提升”活动,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成果,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尽  力

三提升篇2:建设局领导干部学习三提升心得体会

3月19日上午,我区隆重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暨‘三提升一注重’活动”动员会议。建设局也组织了

三提升篇8:作文讲评《第一场雪》(三)


  我们继续讲《第一场雪》,先看原文:
  第一场雪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
  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
  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
  上一讲,我们讲了关于结构性与生动性的问题。分析本文后,得出的结论是:结构是严谨的——全文有“头身脚、帽衣鞋”,体现出了作文表达的清晰条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看本文的生动性。作文的生动性,主要是从“六根六尘”来看。我们先来看第一对称段:
  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
  在本段中有色法、触法、意法。比如:
  雪白白的——色法;
  软软的——触法;
  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意法;
  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意法;
  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意法。
  当我们描写一个东西、一个对象,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觉、言之有意的时候,就有了生动。
  再来看第二个对称段:
  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
  在这一段中:
  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意法;
  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意法;
  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意法。
  接着来看第三个对称段:
  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
  在这一段中:
  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色法与意法通用;
  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意法;
  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声法与意法。
  在这里,特别要表扬小作者的是:他写的雪是有声音的,文字是可以有声音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声,就把物体写活了。大家如果手里有《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的话,可以看第72页,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用“六根六尘”法写雪:
  一、先用声法来写:雪花,一片一片飞落了下来,仿若一首妙曼的乐曲从天上传来。还可以写成:雪花飘过,阵阵沙沙,不知是风声,还是雪声?抑或,是我内心里发出的声响?我的眼前没有雪,但我却能听到它。听雪的妙境,竟然如此!
  二、再用香法来写:雪花,一片片落下来,我深作一口呼吸,贪婪得就像把整个雪的世界吞进胸肺。那是一种凉凉的,湿湿的,有一种沁人心脾、润人肤肌的舒畅。吸进去的是空灵,吐出来的是所有的烦恼。这雪,难道就是天上的气息?
  三、用味法来写: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团雪花,放入嘴里,用舌蕾感觉,用意念品尝,你会觉得,有一种比奶香更纯净,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种洗涤人灵魂、不知不觉你便与自然混为一体的味道。
  四、用触法来写:小心翼翼地黏起一叶雪花,雪花仿佛精灵,没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却永远也捕捉不到它,它出现在你眼前,当你的手轻轻地捧起它的时候,雪花,却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莹。
  五、用意法来写: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洒人间的鲜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发慷慨,大把大把的把星星扔到凡尘吧?那银装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圣洁,如天堂一般神奇。因为只有仙神才可能用如此神功-----用一种颜色,却能把人世装缀得如此华美。
  通过学习、分析,我们可以说,孩子的这篇作文在结构严谨的基础上,因为运用了“六根六尘”,让雪有了形象、有了声音、有了味道、有了触觉,还有了意法。让大家从一个立体的层面来感受雪、观察雪,这样的雪才是立体的、多味的、复合的。这是作文生动性的源泉。
  下面,我们就来对本文进行提升。我们做提升,不是说小作者写得不好,也不是说提升文就好到哪里去。提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一些技法,给大家更好地展现驾驭文字的方法。我们提升的原则,是透过原文的一些亮点,再把亮点扩大化。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技法上,而不是纠缠于文字是不是成年化,是不是很贴切。因为都是现场打字,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先来看第一个对称段的原文: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开始下起雪来。雪白白的,软软的,像蒲公英的小绒球飞呀飞,飘呀飘。雪花飘在脸上,滑滑的,凉凉的;雪花落在手上,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雪花落在鼻尖上,有点潮湿,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
  我们可以这样调整一下: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在我的久久期盼中,终于来临了。
  雪,是从早上开始下起来的。灰蒙蒙的天,像一个大匣子突然打开了盖子,大把大把地往下倾倒着白花花的雪。落在地上的雪花,立刻融化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宝石”。早晨的雪,下得有些急促,它落在人们的脚步声里,落在了汽车的喇叭声里,落在了自行车快速转动的链条上,就连雨伞也似乎挡不住雪花。大自然似乎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型加湿器,有一股清新的感觉。
  我们来说明几点:第一点,孩子在原文中,运用了对称的技法,从早上、课间、放学和第二天来写了雪。但早上的雪有什么特点,课间的雪有什么特点,放学时的雪有什么特点,似乎表达得还不透。所以,我们在提升文中,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抓住人们早上匆忙上班、上学的特点,来反衬说明雪下得有点急促。从客观上来讲,雪下得并不一定急促,但正因为是早上,人们纷纷起来忙碌、工作、上学,主观上给人造成急促的感觉。这是大家要体会到的。我们要让早晨的雪、课间操时的雪、还有放学时看到的雪有特点,也正是因为有了急急忙忙的特点,所以反过来,我们有了三个对称的句式、三个驴头不对马嘴句,来更深入一步地说明雪下得急促。
  早晨的雪,下得有些急促,它落在人们的脚步声里,落在了汽车的喇叭声里,落在了自行车快速转动的链条上,就连雨伞也似乎挡不住雪花。
  关于驴头不对马嘴句,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还是参考《基础篇》中的“作文八法”。我们抓紧时间来看第二个对称段的原文:
  课间操时,雪越下越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空中飞的小绒球越来越多,放眼望去,天空中白茫茫一片,像一团团棉花,在空中漫天飞舞;雪花落在头发上立刻融化成水,头发一缕一缕的,像刚洗过澡一样。
  我们还是承接前面提升第一个对称段的观点,要让课间操时的雪的特点更加鲜明一些:
  课间操时,雪下得更大、更欢快了。天空中的雪花好像听到铃声一样凝聚在了一起,像一团团棉花,又像蒲公英的绒球。远处看雪像蒸成水雾,近处看雪又像融成水珠。雪花飞呀飞,飘啊飘,转啊转。雪花飘在脸上,落在手上,落在鼻尖上,软软的,滑滑的,凉凉的。
  团团雪花在空中飞,开心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舞。校园里处处热气腾腾。
  在本文中,我们除了让雪的特点更加鲜明,除了运用对称句、对称词来增加文中的节奏感之外,还运用了一个“写冷以热”的技法——雪是冷的,那我们就反向思维一下,来写一些热。通过这样的比对,就给人以更强烈的感觉。其实,本段中还用了“回环”的技法——团团雪花在空中飞,开心的小朋友们在雪中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回环”不仅是文字的技法,也是思维的体现。关于“回环”的技法的运用,大家可以参考《提高篇》中的第九章:乾坤颠倒。
  我们下面再来看第三个对称段:
  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上了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使人陶醉,使人沉醉。
  既然雪可以“写冷以热”,那不妨再来个“写白以黑”。孩子原文中写的是白,我们还可以逆向思维,来写一些黑的。可以这样写:
  中午放学时,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雪仍然在大片大片地下着。校园里,马路上,屋顶上,都铺着白白的、厚厚的、软软的地毯;杨树、柳树都穿上了洁白的棉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放学路上,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犹如钢琴弹奏出的动听旋律。大片的白色里,还有树枝画出来的斑驳,还有栅栏勾勒出来的线条,还有高低不平的草丛点染出来的偶尔的黑,让雪景多了几分层次,像黑白相间、浓淡相渗的水墨画一样。
  关于“写黑以白,写冷以热”的技法,大家可以参考如下:
  一是《基础篇》中的《清凉古道》与《冰雪北海》的讲解;二是《提高篇》中第四章“反差对比,红烧肉大白菜”的技法介绍。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四个对称段的原文:
  第二天早晨雪停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像拖拉机走过的痕迹,有趣极了,不但给我走路带来了兴致,而且带来了乐趣。
  同样是坚持上述的原则,要让停后的雪的特点更加突出。我们在这里就假想:这时太阳出来了,是雪过天睛。可以这样来体现:
  第二天雪停了,风驻了,太阳出来了。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脚踩着轮胎印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望去,白皑皑的大地上,画下的美丽的弧,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我们再来比对一下原文与提升文:
  原文:
  第一场雪山西太原三年级

三提升篇9:王金战:这样学习才高效(三)

  
  错题千万别放过
  第六点是要认真对待错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学习中不要怕出错。可怕的是学习中出现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却采取一种漠然视之的态度,这样的学习就很难有高效率。
  一些成功的学生谈经验的时候,一般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要有一个错题本。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其道理在哪儿呢?就是我们做了一套作业,发现有个题错了,经过老师的批改,给你挑出来,你当时做作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把这个题做错,但是当你按自己的思路做时却做错了,这就是提高你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应该停下你匆匆的脚步,把这个题认真分析一下,到底错在哪儿,究竟是因为基本概念不到位呢,还是基本公式没记住过,或者是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反思,甚至是顺着这个问题,往它的根源上去想,虽然好像耽误了时间,但绝对是值得的,这样的付出一定是高效的。有些学生做完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利用他的时间,牺牲他的青春,付出心血批改完了,第二天把作业发下去,学生竟不以为然,我觉得这种做法太可惜了。我是教数学的,有时候三个班的作业,经常要批改到12点,而且我是很用心地批改,我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和心血,批作业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觉得学生平常的学习时间太紧,没有时间自己来批改,甚至也不知道对错,我付出心血给你把问题找出来,节省了你多少时间。你应该根据老师对你的建议,把这个问题认真地分析一下,你的学习就会抓住重点。
  有两类题目,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一类就是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另一类就是考试或者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如果钻研一个题目,一直找不着思路,我建议:你既然用心思考还想不出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别再钻牛角尖了,停下来看看答案和相关的提示,一旦看明白了,自己再把它独立地做一遍;或者有不会做的题目,就请教同学,人家一点拨,你只要找着思路,就别让那个同学讲了,你应该回去接着那个思路,进行认真的独立思考。这样的一种学习,才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个题目的铺垫,你的学习就会悄悄地上一个台阶。但是有些题目,你看着非常陌生,甚至看答案都看不懂,这样的题目说明你离它的差距太大,应该敢于放弃。
  作息时间安排好
  第七点就是要保持好学习的节奏。就好像我这个拳头,直接放在桌子上,再怎么往下压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力量,但要是把它举起来,再往下砸,这个冲击力就出来了。所以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讲究一种节奏。因为有了节奏,才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才有了效率。
  我经常给学生强调的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你可以长时间地不学习,但是你学习的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青少年都喜欢玩,这是一种天性,但学习是要求静下心来的,这一关系需要处理好。做到这一点,动静结合,你的生活就会因此充满着欢乐和激情。比如说想出去踢球,你就尽情踢,踢得汗流浃背;你想听音乐,就纵情地听,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中。但是你要学习的时候,就得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忘了。最忌讳的就是玩的时候想着学,学的时候想着玩,这就很难保证高效率。这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养成一种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大家平常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只要往课桌旁一坐,首先想到的是,排除一切杂念,全情投入到学习中,用我经常讲的话来说就是“四大皆空,全情投入”。这样训练下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实现一种高节奏。
  我经常讲的第二句话是:七加一大于八。就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锻炼,效果绝对大于8个小时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一个学生,已经学得头脑昏昏了,处在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再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这时就不要较劲儿了。你想想一个人在半睡眠的状态下学两个小时,可能还不如头脑清醒的时候学一个小时。既然头晕脑胀了,就不妨出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听一段比较振奋的音乐,或者干脆闭目养神,眯一会儿,精力好了再学。但是还要控制一个节奏,头脑昏昏沉沉,感觉累了,出去看一会儿电视吧,本来学了一个小时,想出来放松十分钟,结果看了两个小时,这就是不务正业了。我们交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更好的精力来学习,你这一休息,跟电视机对上了,那肯定不行。所以这个“七加一大于八”,说的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习的时候精力是充沛的,一旦感觉到迷迷乎乎,就安排一些相关的活动交叉进行,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科学计划要坚持
  最后一点,就是要增强学习的计划性。你如果要求自己每天背二十个单词,然后周末检查,保证自己每周检查的结果,至少能记住八十个单词。这样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每周记一百个单词,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其实学英语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如果我们要求自己,回家或者课后,首先要完成作业,然后才搞一些课外阅读,培养一些兴趣,或者安排一些课余活动,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作业,难的也没有多难,你的生活也会很丰富多彩,最后感受到一种有条不紊、积极充实的生活。如果限制自己8点钟之前,必须把这个卷子完成;或者两个小时之内,必须把这篇课文背会;或者一周之内,必须把这个学科复习完……当你做了这样一些限定以后,你会发现,和没有限定相比,你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制定计划的科学性,就在于干一件事的时候,要定时、定量、定内容。
  我觉得一个学生,如果做到以上说的八点,必然能实现高效率,一旦学习效率出来了,学习成绩肯定会不断地提高,能力一增强,课余时间肯定会更多。所以大家一定注意,要想让我们减轻学习的负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你的学习能力越强,你剩余的时间越多,学习上的负担也就越轻。
相关阅读:



王金战:这样学习才高效(一)

王金战:这样学习才高效(二)

王金战:这样学习才高效(三)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10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