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土地估价】

第一篇这一代人:远走一代人,留下一种精神_1500字


  走远了一代人,留下了一种精神
  ——读《活着》有感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福贵带着他的老牛缓缓消失在苍茫的大地上,走远了一代人,留下了一种精神。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了不可磨灭的残酷与善良的形象。读《活着》是一次残酷的精神之旅,余华没有煽情,他甚至用一种近似冷漠的笔调漫不经心的叙述着一切却使得每一个悲剧愈加沉痛,难以释怀。小说将背景放在中国国民党统治后期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着在中国历史中与众不同无法抹杀的四十几年,主人公福贵在这个苦难动荡的时代里苦苦挣扎然而与他一生相伴的是“丧”与“挨”——丧父,丧母,丧子,丧妻,丧女,丧婿,丧孙直至孑然一身,挨弹,挨打,挨饿,挨冤如老牛般默默承受一切。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在余华笔下,人在动物的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接踵而至的打击也许令读者无从同情,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福贵在谈起这一切时说“我是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有很踏实,我的亲人都是我亲手埋的”我想在着轻描淡写中蕴藏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神,那是活着。
  活着,不仅仅是生存。生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只要有一丝气息即使行尸走肉般生活也无可无不可;而活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和呐喊,不仅坦然承受命运加诸的一切更不失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福贵正是这样的,“丧”和“挨”穿插他的一生,“接受”与“追求”也融贯他的一生,踏实的送走亲人,满足的和老牛共度晚年。余华用他至诚至真的笔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小说完结时,活着的渴求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剥夺的东西。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送远以福贵为代表的一代人,但留下的活着的精神却还在闪光。在阅读福贵的故事时我总会想起爷爷的故事,一个同样历经过多磨难的人。父亲每每谈起“三年自然灾害”时总会说老实的爷爷拉着牛在地里从清晨干到夜深。一到可以回家的时候,耕牛连爷爷都不等,低着头就走,拉也拉不住。爷爷是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无论再没有粮食也想办法要沾沾酒即使是开水兑高浓度酒精。我想那是一种追求,贫困与灾难面前也想极力追求更好,咬咬牙将苦难扛在肩上,昂起头将渴求的目光投向远方。我同情这样的一代人,我佩服这样的一代人。
  忆苦思甜,在二十一世纪似乎已经失去了市场,金钱,物质,欲望充斥着这个浮躁的世界,当一个人的生命完结时,他留下的是物质和空洞的脆弱的心灵。我不愿过多指责那些为了些许挫折就寻死觅活,意志消沉的人,但我至少可以说他们还没有认识“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活着就意味着承受,活着因为希望与追求而不同,正如史铁生说“死是一件必然将降临的节日”,的确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活着。
  福贵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于这熟悉的令人踏实的土地,一代苦苦挣扎的人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唯有活着这一精神长存于世。今日之中国已非做昨日之中国,明日之中国亦非今日之中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而若失去一种“活着”的精神则将是我们的不幸。习近平书记提出令人激动的伟大中国梦,我想一个没有“活着”精神的人不足以做梦,一个没有伟大“活着”精神的民族不足以圆梦。“活着”所以追求,“活着”所以屹立,:“活着”所以我们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与能力。
  德国《柏林日报》评价《活着》说“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从教会人活着的角度上,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最后我想用一段歌词向这一代人,这一种精神致敬,也激励所有与我一样奋斗于个梦和中国梦中的中国人:
  或许,可怕的不是人生风雨,而是放弃不再争取
  或许,可悲的不是身如柳絮,而是闭不上眼的结局
  际遇,说起的时候便过去
  过去,就是再苦也不会继续
  所以微笑,人才不会在逆境中恐惧
  所以施予,才懂得生命不朽的荣誉
  风会停,雨会止,笑着活下去。
 
    高三:堵文瑜

第二篇这一代人:新生代_600字

  不知什么时候起,网上似乎出现了几个新名词:“90后”and“00后”。这两个词太悲惨了,从创造至今,早就成为了放纵、无耻、自大、自私的代名词,对此我深感悲哀,既为这两个词,也为这两代人。
  其实,一般都是在老人和所谓“成功人士”中广为流传的。老人嘛,毕竟时代不同,代沟总是有的。两代人在时代改变下,自然与老人们性情大相径庭。就像是一个人喝水的容器,总是要换换的,水便随容器改变其形状。但本质是一样的,又何必日日怀古伤今,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呢?两代人其实就是两个人因为站得远,所以显得对方十分渺小,就像我们觉得老人迂腐,老人觉得我们放纵,其实只需双方都向前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切都颠覆了你的想象。
  也有所谓“成功人士”倚老卖老,打击了无数的创业青年,但世界早晚是未来的,无论你如今是如何的显贵,最终逃不过三尺黄土,一口薄棺。而我们?应时代而生,没有谁比我们更适合这个社会,我们是新时代的骄子,我们将站在时代的巅峰,我们将比老一代人站的更高,飞得更远当然,我们这一代人也有一些正如那些人神共愤的骄慢一族,但乌鸦岂能代百鸟,枯叶何以代长青。以小见大,岂不肤浅,岂不果断?
  谨记!谨记!
    初三:小于

第三篇这一代人:我们这代人_700字


  我作为“90后”有着新时期所赋予我特有的开放与不羁。
  作为“90后”我讨厌之乎者也般的教条,但有着李白一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雄心壮志,虽说我们不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样忧国忧民,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读诸子百家,学庄周的洒脱,学孔丘的孝仁;我们背唐诗宋词,寓情于诗地抒发一两句感慨。我们也看鲁迅,知道要强壮中国人,必先要强壮我们的魂。若有人抵毁传统或偷窃文化宝藏,我们是愤怒的,当看见我们的渔船在钓鱼岛被日本人欺凌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冲到保钓第一线,因为我们仍在乎属于我们的那一方故土,那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
  我们因乏味而追求刺激,崇尚冒险。我羡慕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羡慕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我也只能做到羡慕而已了,我们是出生在温室的花朵,襁褓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堡之中,从小也被命令不得独自外出,我们甚至没见过稻谷,没见过天上水的黄河,所以我们只能想方设法还在仅有的寸土上玩冒险。尽管我们是无聊的,我们内心一直有把声音呼唤着自然的回归,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为我们心中有着自己的桃花源。
  我们是充满着爱的,抗震救灾,我们尽可能地伸出自己的援手;我们仍是充满活力与爱国的,奥运会志愿者哪里少得了我们的生影?我们也同时是疲惫的,虽然没有战火的危险,体味不到贫穷的艰苦,但我们却在和甚至是自己的友人进行无形的战争,经历着“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悲哀。
  我们这代人是不同于以往的“90后”,是21世纪的开拓者,是炎黄子孙未来的顶梁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一代人。
  交大附中高一:王博
 

第四篇这一代人:年代不同_1500字

  当很多人还在为80后争论不休时,我们却不得不留意一下90年代的那些人了。有的人把80后的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而实际上90年代出生的人正在垮掉!
  为什么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呢?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90年代是最被父母宠爱的一代。
  有的人说80年代的人娇生惯养,但是90年代出身的人更胜一筹。因为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宠爱已然超过了80年代的那些父母。更为重要的是9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80年代出生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两个兄弟姐妹分担父母的爱。大多数父母对于独子独女那都是言听计从,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尽其所有满足子女的要求。
  二、90年代出生的人爱电脑游戏更爱过读书。
  80年代出生的人,在小的时候很少有人玩过电脑,但是90年代德就不同了,他们是跟着网吧一起长大的一代人。电脑游戏对这一代人太有吸引力了,很多人爱电脑,爱上王赓胜过在学校读书。
  三、90年代出生的人是没有爱心的一代。
  90年代出生的人是很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在他们眼里自己要比父母重要,他们没有了钱就问父母亲药,但是很少有人对父母又感激之情,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给他们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那父母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爱父母亲当然对更加陌生的人也没有爱了。在他们的生活里,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帮助,什么叫奉献。因为电脑游戏里有的只是金钱,有的只有争斗,有的只是杀戮。
  四、90年代出生的人石碑当代教育毁了的一代。
  当代的中国教育已然阻碍了90年代出生的人的发展。唯分数与考试论,已然让这一代人产生了很重的厌学心理,很多学生已然迷茫与学习之中,迷失与考试之中,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只能借电脑游戏找成就感了。对于追赶个性,崇尚“不走寻常路”的90一代,传统的粗放式教育方法已经无能为力,唯有个性差异是教育才能给他们以新生。
  五、90年代出生的人是深受靡靡之音毒害的一代。
  80年代的人是听着“学习雷锋”长大的一代,而90年代的人呢?他们在娘胎里就听的是“爱”、“情”、“哥”、“妹”这一类的流行歌曲。
  六、90年代出生的人市没有梦想的一代人。
  小的时候,80年代出生的人大人问他们以后想做什么,他们基本上是科学家、老师、军人之类的职业。但是,反观90年代的人呢?他们已然没有了梦想,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愿意当老师,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梦想的话,那么可能选最多的是明星吧。但是,现在,很多90一代的人们连明星也不想做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参加超女之类的选秀太辛苦了,于是,90一代人就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梦想。梦在何方,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们只知道有没有电脑玩就可以了。
  七、90年代出生
  地认识没有信仰的一代人。
  一个年代总有一个年代的精神导师。80年代的人是以王晓波这些人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但是90年代的人呢?他们信仰的是什么?他们当然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他们也不相信王晓波这些人,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精神家园。他们原本要相信大人们说的话,但是对他们说话的那些大人一个又一个地成为贪官,他们也就不再相信大人们的话了,最后,他们只相信自己了。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信仰就是最好的信仰!
  当我写下这些字后,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也许是我乱说了,也许90后还是好的一代,但是,当你留意身边那些90年代出生的人时,你感到了我所感到的东西没有?其实,这不能怪这些小孩子们,他们只是在一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一代人!如果要反思其根源,也许每一个大人都有过错,要怪就怪这个年代的社会吧!
 

第五篇这一代人:话说过年_650字


  过年是什么?一帮人一桌菜几瓶酒,噼里啪啦一阵鞭炮,一个个红包,就这样过年。都说过年了,每个人都是满怀兴奋,却又是那样寻常地度过。还能怎样,只要图个气氛嘛!老祖宗真发明了有个好东西,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一年内闹上一下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啊!
  童年时候最爱过年,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过年能有红包拿拿`烟花放放而已罢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一堂,欢声笑语,最甜的孩子们大声念着颂词,眼睛却早已盯上大人们手中的红包。尤其是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乐得早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过去真是美好啊!还是童年值得回忆,毕竟那份小孩子气,想想真挺美好的。
  现在,同样过了年,气氛也有,但不像过去纯了。红包也变得有味了。算起来也过了十几年的春节了,这些年虽然无法跟上一代人比,但变化也蛮大的,过年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重要,好像只是一种点缀说真的,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太想过年,觉得没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隔阂。毕竟没吃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懂得过年意义,或是阅历太少。总之过年这玩意像是可有可无。现代化生活使得人们居家理念变了,情愿一家三口过个年,也不愿回去一家团聚。唉,气氛少很多。到了我们这一代,不敢想。还是句老话,不能丢老祖宗的本,这是中国人的根啊!
  一眨眼又过了一年,无论过得怎么样,一家都要团聚在一起的,谈谈心,向家人进行汇报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新的一年里有计划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想没能回家团聚的也难免不出生一些孤单和伤感。一年之计在于春,期盼在新的一年更美好。
  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兔年吉祥,工作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教育城初中部初三:陈林欣
 
  

第六篇这一代人:社会文明的坐标_1000字


  我们年轻这一代人,可以说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幸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战争时期多于和平时期,贫困时期多于富裕时期。今天我们赶上了富裕时期,我们的文化从文字出现算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历史中,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器物,比如商周的青铜器、泰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玉、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提示,提示中国灿烂的文化曾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已经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现在经常举办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这在以前是不可以想象的。
  当我们认识到尊重文化的重要性时,必须回顾那些沉痛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大肆地破坏文物的现象,老人们今天想起来仍觉得非常可惜。但我们今天依然没有把保护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乱拆和强拆文物还很普遍,潜意识里觉得破坏文物是无所谓的事,一点可惜都没有。因为我们没有强烈地去保护我们的文物,没有很自觉地去抵御客观条件对文物的侵蚀,所以我们的城乡各地就变成如今的样子。
  如今,全国各地的形势当然是一遍大好,交通也很发达,但如果把路牌捂住,把你空降下来,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地域的文化符号已经绝迹了。北京人或者是去过北京的人很清楚,东便门和西便门,本是平民走的,要进入北京城,所有的人都要在此排队,人多时要排上一个多星期,因为这两个门是平民进入北京城的标志,所以,至今这两个门仍窝在那里。现在东便门与西便门之间“残桓断壁”周围的空地,已被开发商开发成“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公园里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有一段高功颂德的话,说这遗址公园有多么多么好。每当我想到此,就非常气愤,如果叫我植某人来写碑文,我一定这样写:北京城曾经是一座怎样的古城,有多少坚固的城墙,这些城墙最后保留到什么时候,因为年轻这一代人无知,所以很多坚固的城墙被拆掉了,一个偶然的因素,拆剩下这一段“残垣断壁”,作为对坚固城墙的怀念!希望我们以此为戒,谨记北京古城的历史。
  今天我们谈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深知社会文明的坐标,社会文明的坐标不是空泛的,它是由历史文物来作标志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作标志,来标明文明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这个高度,第一是文化的高度,第二是艺术的高度,第三是科技的高度。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文化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一生中有很多乐趣,追求文化科学知识是一大乐趣,追求纯真的爱情是一大乐趣,对于物质的追求也是一大乐趣,但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就会觉得,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乐趣是永恒的。我们只有珍惜自己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高三:植振华

第七篇这一代人:关于父亲节的作文:我爱父亲 一个农民父亲_2000字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也许在现在我们对农民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对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作一个简单的概括。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我说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父亲一生没有离开自己的土地,虽然他也曾经试图在土地之外的世界作一些努力,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土地,让他的一生有了些许亮丽的色彩。
  父亲是随共和国成立而出生的那一代人,这一代人目睹和经历了新中国几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经济灾难,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当然他们也体验了改革开放的甘甜与辛酸。他们这一个群体是见证中国建立和发展历程的一代人,这一代人为新中国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包括默默生存默默经营土地的农民。
  作为农民的父亲,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和不幸的。抛却农民本身的贫穷和艰难不谈,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对于他来讲,已经是太多太沉重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的童年的艰辛与困苦。他说这种艰辛与困苦直接造成了他企图通过读书来摆脱土地的失败——父亲只断断续续读了三年的小学课本。
  父亲年轻的时候做过好多好多事。父亲说爷爷本来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写的一手好字,作过公社会计,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党员。大跃进那几年为了自己几个孩子避免饿死的厄运而犯了错误,被撤消了职务和党员的资格。从此后,爷爷带着父亲他们就做起了“生意”。所谓“生意”就是推着独轮车从微山湖贩鱼到枣庄。爷爷和父亲用独轮车推动着全家人的艰辛岁月。后来,爷爷年纪大了,推不动独轮车了,父亲一个人去了钻井队,在那里打磨着自己的青春。
  父亲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喜欢到处走走转转但我的出生改变了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我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生的,那一年父亲离开了钻井队,回到了我和母亲的身边,安分守己地和土地打起了交道。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家乡的边陲小镇,父亲不安分的心又动了。他和本家的一个兄弟联手贷款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作起了粮食生意。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或近或远的村镇里穿梭,收购各种粮食谷物,然后再到或近或远的地方卖掉。开始的时候,生意蛮好。父亲那时虽然很辛苦,内心里却是非常高兴,善于谋划的他这时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他说等将来有了钱自己要搞养殖,养鱼或养兔子都行。可是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和父亲在一起做生意的本家兄弟在一次车祸中烫伤了腿,三轮车也受了损伤,生意只得停了下来。那时,贷款的期限临近,无奈之际,父亲只得卖了车子,偿还了债务:父亲的梦想破灭了。
  但父亲没有灰心。这之后不久,他承包了村里的一块凹地,他说要把凹地改造成一片鱼塘。于是那个寒冷的冬天因为父亲的又一个梦想变得格外温暖起来。我至今还能清晰地记起每天的清晨,父亲光着膀子在凹地里挥舞着铁锹和洋镐的情景。父亲高高扬起的洋镐和他那流着汗水的肩膀在冬日的阳光下散发着希望的光泽。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汗水挖出了一个大大的鱼塘。第一年养鱼,父亲不知道到哪里去买鱼苗,费了不少周折才打听到卖鱼苗的地方。鱼苗买来了,往鱼塘里放水时才发现鱼塘渗水太厉害。这是父亲没有想到的。父亲做事就是这样,从来没有仔细论证的习惯。这让他吃了不少亏。但鱼总算养起来了。父亲每天都会在那里呆上半天,出神地看着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盼望着收获的日子。父亲那时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渴望,他总是面带微笑地默默给鱼儿喂料和换水,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没有料到的事发生了,这年夏天下了三天三夜大暴雨,山上发了洪水。父亲眼睁睁看着满塘即将收获的鱼儿随着洪水游走了,父亲落泪了。他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准备鱼网和鱼栏,痛苦地在家里躺了好几天。我们全家的心情让这个夏天的雨水打湿了。
  但这并没有打击掉父亲的信心。第二年春天,他照例放了鱼苗,又满怀希望地一次次给鱼苗换水喂料,等待着这一次能够有好收成。可老天不遂人愿。这一年夏天特别地热,鱼苗莫名其妙地开始成片成片的死亡。心急如焚的父亲四处求医,但终究没能挽救一池鱼儿的命运。父亲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第三年,不甘心的父亲又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又重复了和前两年一样的命运,又一次失败了。
  有些心灰意冷的父亲只好重新将鱼塘改造成凹地,栽上了白杨,那里从此多了一片绿荫。
  之后村里进行改选,有人推荐父亲做村长。他犹豫了半天,没有答应。后来他却做了比村长还小的“官”,当起了第四生产队队长。。应该说父亲是很尽职尽责的,队里的大事小事,他都尽力去做。可这并没有改变乡亲们对村干部的恶劣印象,尽管父亲企图让自己和其他村干部区别开来,但误会还是产生了。加上这一年父亲因为村里的事情得罪了本家的一个亲戚,更加心灰意懒了。在母亲的坚持下,父亲最终还是辞掉了这个得罪人的职务。
  那以后,父亲还试着养过兔子,还是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这时候,父亲已经近知天命之年了。
  我没有料到父亲在遭受过一系列打击以后还会承包那么多土地。也许在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和土地的不解之缘。他说也许自己这辈子只有和土地打交道的命。父亲在说这些话时充满了无奈。我清楚他心里的苦楚,却没有说过什么安慰他的话。在我看来,即便是种地,父亲也并没有获得他所期待的那种成功。春去秋来,父亲在自己的土地上年年播种着,收获着,辛劳的成果是一袋袋会说话的粮食。父亲说他种的粮食会说话,我知道那是只有热爱土地的人才能听懂的语言。可父亲年纪毕竟大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父亲说过别再包地的话,你种一年的粮食不如我一个月的工资来得实在。可他不听。说的多了,他总是说我不懂,他说我不懂庄稼人的心思,不懂农民的难处。“你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假如再遇到六十年代的大灾难,你到哪里去买粮食?”父亲说。我的确没有真正弄懂父亲常说的“缸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但我知道,中国的农民是最苦的。
  父亲说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但他并不后悔。至少他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他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群不再是农民的儿女。
  我爱父亲,一个农民父亲。
 

第八篇这一代人:放手_900字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幸福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
  ——安德烈
  老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本应要使我们争取、抗争,但是我早已失去了大声表达的勇气。
  我们是90后,年轻的一代人。政治书上这样说:“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从小就接受着高等教育,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试验品,却还是听到不少此起彼伏的抱怨声。
  所有人的目光在我们身上聚焦。或许有人说,年轻才是资本。于是我们整日忙碌,为了成绩单上能有一个好的分数——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面临着中考高考,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坚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目光瞄准了市实验、五中、十一中、博中等各大普通高中,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政治课本上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一旦失足掉进了职业中学,去接受所谓的职业教育,就会成为没有前途的人。
  我们叛逆,我们会问:“后进者会有多么无能为力呢?”长辈形容我们“不见棺材不落泪”。父母口中的“美好生活”,我们当然会羡慕,尽管不愿意用自由换取。但深知将来自己也会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潭之中,自私被放在平等之上,但是没有太多的选择,又将“美好”告诉下一代……所以只能努力,努力,努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埋头于书本之中。也为了不让别人把“叛逆”安在我们头上。
  我们被各种爱包围,手机、电脑、电子书……父母当然会尽量满足我们的愿望,而自己却把烦恼隐藏起来,希望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没错,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教育成就辉煌。我们就这样被牵着手走路。父母说哪条路不好走,我们就不去尝试,父母说哪条路好走,我们就纷纷效颦……总是生怕我们这一代人吃苦。渐渐的,在长辈们的庇护下,成为养尊处优的一代。我们学过的“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艰苦奋斗精神”此刻也消失地无影无踪。
  是不是真的应该“放手”?哪怕只是一会儿功夫。我们不是平庸,不是失败,而是看不到现实的出路。
  我们不害怕错误。我们敢于尝试。我们更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一代人。请松开手,有些路必须要自己走。不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更像是午夜的梦话。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初三:焦舒慧

第九篇这一代人:青春_1000字

  (一)
  青春里,多少花开,多少花落?寻寻觅觅的日子在不经意间如同游过黑暗天空的流萤般再也寻觅不到半点踪迹,却燃起了心中那份莫名的忧伤。
  站在90的起跑线,回眸着“80后”们用自己的青春踩踏出来的道路。只能感叹,不禁对前方的道路充满希望,却有抱怨它的漫长而有艰辛!
  我们这一代人,在欢乐的泪水中透出一丝恍惚的迷惘。正如那个突然长大的孩子用左手抚摸着被现实击的粉碎的梦想,然后不掉眼泪的哭泣着。
  外表的坚强终究敌不过内心的脆弱!
  也许,黄花滑落,雪花零逝,冬去春来。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但十年的寒窗苦读,自己的泪水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失去的时光,零落的枫叶,就已非昨日那般溢彩了。
  (二)
  曾经的感动,早已风化成了回忆,屹立在琐碎的脑海中,而我们却不死心的试着搬动它,想要找出些什么,最后深陷其中。就如那些断线的风筝,静静地飘走了,我们还在原地痴痴的等待着。。。。。。别人说:“明天代表希望,代表曙光。”然而,这希望前的奋斗,曙光前的黑夜。却是多么的艰熬,多么的饱含绝望。
  (三)
  我们行走在青春的道路上,徘徊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中,但却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追求你追求的东西。虽然,这并非我们所想,但你只能选择妥协。然后学会去承受,无论后果是好是坏。
  每个人终究会老去,有时老去的是身体,有时老去的是灵魂。
  我们这一代,无论故事再美丽,也只是向着结局奔去,其中的情节只是过雨云烟,之后就我人记起了。
  水木年华说:“青春像一扇关闭的窗,外面是美丽的图画。”而我们的窗?也许,是是单调的抽象画。没人欣赏,没人看得懂。有时候,我们想在黑暗中沉淀出希望,在希望中寻找未来。却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待到如梦初醒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措手不及。
  (四)
  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曾经有无数的人群从身边面无表情的经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微笑的看着你。然后,他们就成了我们生命中不离不弃的朋友。
  90后的朋友们,我想我们都记得,那些青春岁月里的风,在我们脸上划下了无法抹灭的痕迹,好让我们在垂老死去时,还能忆起这段美好的时光!
  (五)
  前方的路,或许很迷茫。
  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直走下去,直到尽头。
  我们这一代,既脆弱,又坚强。
  我们这一代,既很忧伤,又很天真。
  我们这一代,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我们这一代,既是琐碎,有是清晰。
  我们这一代,既充满绝望,有饱含希望。
  我们这一代,既是那么的自私,有是那么的无私。
  我们这一代,既前途是黑暗的,又是光明的。
  我们这一代,矛盾的一代!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11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