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劳务员】

丢车篇(1):丢车给我的启示

那一天,我与弟弟飞快地奔下楼,准备骑自行车出去游玩。
我很快就下了楼,把弟弟甩得远远的。疯狂地往放自行车的方向跑去,在走过最后一个转弯处后,一把黑色的锁进入到了我的视线里,我看见后,心里就感到十分焦急,一脸慌张地拼命地向前跑。来到了放自行车的铁棚下,瞪大双眼一看,果然是我那一把黑色的锁。在望向我停自行车的那个位置,发现我那一辆被我看得像宝似的自行车不翼而飞了。此时此刻,我顿时傻了眼,头脑一片空白,神情失落地坐在石头上,摸着自己的胸口,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无情地向我袭来,眼睛里已经热泪盈眶了。我只能不愿去面对这个事实,伤心地流下了泪水。
对于这样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十分钟爱它,待它如珠如宝,有时还会表现得比自己的命还着紧,没想到,上天居然如此待我,一声不说就狠狠地把它从我身边给抢走。这一辆自行车有着轻盈的铝合金车身,配上霸气的越野轮胎,还有可以360度旋转的拆卸车座,这样的一辆自行车让我骑上去,简直就是帅呆了。因此,我思前想后,给它取了一个神秘的名字——"黑色王者"。自从有了这一辆"黑色王者"的每一个清晨,我都快骑着它去公园里吸收新鲜的空气,感受雨露的清凉,倾听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感受温暖和讯煦的光……那一个时候,我们总是潇洒地游遍这整个公园,享受着我们的美好时光。
然而,在失去了这一辆"黑色王者"的那一刻,一切都尘埃落定了。我神色匆匆地到处乱窜,冲上了大街,不要命似的在寻找我的"黑色王者",弟弟见了,也跟在我身后,懂事地四处帮我找起来。
看着人来人往的大街,我感到茫茫然,仿佛就置身于无边无际的大海,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更没有了心中的竖定。我在大街上就是大海捞针,无论用尽什么办法,可就是看不见我的那一辆"黑色王者"的身影。在找了大半天后,我只能放弃了继续寻找,神情失落地走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就立马拿起了手机打电话给爸爸,每次打电话给爸爸都是速接的,但偏偏这一次却慢得像似乌龟一样,我狗急跳墙似地抓紧了手上手机,手机被我抓得紧!紧地,粘满了我的汗水。在一分钟过后,爸爸的电话终于接通了,我足足等了一分钟,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但我却是熬了过来似的,感觉这一分钟像是过了十年。我一边哭着,一边用颤抖的声音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电话那头的爸爸一直在忙着,只是稍微安慰了我几句,叫我不要哭,然后就挂了电话。在放下电话的ct那一刻后,我绝望地望着窗外,脑子里什么也想不到,一片空白,又是心乱如麻,眼泪不停的往下流,湿透了我的衬衫,我哭红了双眼,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望着窗外许久许久。
天色暗下来后,我的悲哀麻木了我的全身,我竟然悲伤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躲进了被窝,想暂时逃离一下这个悲情的真实世界。我躲在窝里想,要是我的"黑色王者"能够回来就好了,我真希望它有一个寻找主人的功能,那它就可以自动回来了。我立即从失落的情绪中醒悟了过来,让这心痛的记忆过去吧!我要展望美好的明天,
将来以后成为一个发明家,发明一种追踪器,那以后人们失去的自行车就能够找回来了。
我藏被窝里出来了,看着黑黑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极为光亮的星星,于是,我的决心又重燃了,奔着我的梦想而去。

丢车篇(2):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400字

【篇一:《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一直很想看的《十七岁的单车》。
最后一个镜头,慢镜头,阿贵被打得满身是血,扛着被砸烂的单车缓缓走过,巨型城市北京拥挤不堪的斑马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另一部同样是说十七岁年少故事的电影——《蓝色大门》的最后一个镜头,士豪和克柔在同样巨型的台北街头,骑着单车互相追逐,微黄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欢声笑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样都是十七岁的青春,为何竟是这样的不同?!
城里人与乡下人
电影的一开头,王小帅就用冷静的电影语言说出了城里人与乡下人是多么的不同。这条线索,在影片中也不时地穿插着。乡下人就该是脏的,是不刷牙的,是不洗澡的。城里人就该是干净的,就该是有很多衣服的。小贵,在他17岁的时候,用一颗纯朴的心,经历了那些面目狰狞的城里人,他们几乎都有着一颗冰冷坚硬的心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是怎样的一种冲击阿?十七岁的这段经历,会对小贵后面一生产怎样的影响,又有谁能预料呢?但我知道,一旦走出来了,却真的是回不去了。或许……阿贵以后也会变成那样的城里人呢?
小贵的老乡在吃饭的时候恨恨的说,要是知道那个人是个小保姆,老子早就……其实,在王小帅眼里,城里人和乡下人并没有很多的不同。这一句话也说出了在现在的中国,城里人和乡下人有很大的隔阂。而在我看来,这种隔膜也正在愈来愈深。
成年人
当小坚的父亲认定儿子偷东西后,矛盾终于爆发了。虽然我一开始对于小坚这个人物都不喜欢,但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父亲长期以来的空头支票,让小坚无法忍受。成年人不负责任的承诺,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空头支票开了一大堆,到了最后却不是无意忘记就是故意忘记。其实,在每个孩子心里,对于父母答应下来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在意的。长期一来的空头支票怎能不让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于是又想到《大逃杀》,对于成年人的不信任,发展到极致,发展到变态,或许就真的是那样的吧。
涩涩的爱
潇潇和小坚在树林里那慕虽然拍得很短,我却感同身受的觉得一阵悸动,那样的画面好美,王小帅真的把那份涩涩的初恋抓得很真实。我们的中学就是这样过来的。有了爱,却又想说不敢说,想挑明不挑明。持久的那份纯纯的爱恋,却换不来两个人真正甜蜜的一个午后。每次我看到这种场景,总是觉得十分痛惜。
再想到《蓝的大门》,好喜欢士豪的那种青春的直率,他对这克柔说:我是游泳队吉他社,我觉得我不错啊,你干吗不喜欢我!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在想,我靠,这才他妈的叫青春阿!我真白活了!
再回想到自己的十七岁。呆在所谓重点高中,每天两点一线,上学放学。没有单车,没有爱情,没有执著的理想……突然觉得,自己不如小贵和小坚……
【篇二: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剧中的他们,十七岁,生活的底层,贫困线,明天是个未知值,不可预感。
他,保持着出娘胎的本质,单单纯纯,踏踏实实,承诺就是承诺;会偷偷观看自己漂亮的女孩子,羞羞涩涩;为了自行车,倔强地走遍北京的胡同,甚至受怂恿动过坏念头,被抓,挨打,心如刀绞。在小坚的朋友们再一次抢车的时候,“咬定青山不放松”,像横心保卫自己的所爱一样,铁爪牢牢扣紧自行车杆,似乎除非手断就不可分开他和他的车。继而撕心裂肺地恸哭,那股委屈的劲头,抑郁沉闷之气,发自一个孩子心性的胸腔,超越了一个男子汉的忍耐底线,那个镜头,应该就是全片的亮点之一。
开始看的时候,非常的郁闷,无两股颤颤,却几欲先走,毫无技术感可言的镜头,仿佛纯白的牛奶,又像三原色,要添加果汁调味,要各种元素相辅相承才能色彩斑斓,有好几个镜头实在是让人头目眩晕,如小坚穿过贫民窟的路线,仿佛一幅多角度的生活写照,把导演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片无言中,观众自意会。
说到无言,导演喜欢用无语的镜头组合到一起,冗长的流水账,一丝一毫尽析镜中,也许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起码在这部电影里,为了主题的需要,可删可留的镜头,我不太欣赏。
不管如何,中国的电影嘛,含蓄是当然的,给我的感觉,有点像老舍笔下的京味散味,转折穿梭于胡同之间,乡下人特有的对城里生活的羡慕与不解,细节入微,直面生活的残酷,述尽人间的无奈。也就是这样。散文一般的电影。文学作品,不是用语言,而是用举手投足表情万千,和自行车,讲一个最简单,也最辛酸的故事。
【篇三:《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作文】
无意中知道有部这样的电影,它的影片名引起我的注意,便不加思索的下载来看。却让我对这个社会又加思考了一番。
《十七岁的单车》又名BEIJINGBICYCLE,电影述说了一个17岁刚离开家乡的农村青年小贵来到北京城里,找到一份快递工作,公司发每一位快递员一辆银色山地自行车,以一个月期限赚够了车钱,自行车就能归个人所有,拥有一辆质量很好的自行车对于一个刚进城的小伙子来说是件非常好的事儿,于是他拼命工作,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当快要拿工钱的前一天,他的自行车不幸被偷了。
其实这种剧情通常在刚开始看就能预料到,可是接下来的情节逐渐打动了我。
失去自行车和工作的小贵坚信找回那辆山地车,便能挽回工作,于是他不惜一切,在大海茫茫的北京城日日夜夜的找了起来,一天,在他的住处——一间小卖部,他发现了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骑着他的自行车,于是他用尽方法都要把单车抢回来,他的思维非常单纯,简单——这辆单车是我的!其实这辆单车是被小偷偷走后卖给二手市场,现已经是城里男孩在二手市场用500元买回来的了。城里的男孩,叫小坚,家里父母再婚,后母生一妹妹,一家四口凑合着生活在老北京的平房四合院里,属于大城市里的小贫民,小坚的爸爸一直没有实行为儿子买辆自行车的诺言导致儿子叛逆的心理,小坚为了追求心中欢喜的女孩儿偷取父亲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一个倔强,拗直,憨厚的农村人,一个是讲究哥们儿义气的城市贫民,导演很会安排,正是他们俩,才会引起一部因为单车纠缠不清的片子。电影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可是,片子里的单车似乎是一个隐喻,指的也许是每个人一生中非常珍贵且很容易被夺走的东西,比如像人权,自由,一些属于自己的却又要被别人操控住的东西。当一个人最珍视的自由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夺走,而脆弱的个体在强大的国家面前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了力量非常的渺小。能想象得到这样是多么的悲哀,你无奈,无能为力,却又无可奈何!
这部电影中有两幕令我印象很深刻,一幕是小贵与城里男孩抢单车的时候,城里人一边拉着小贵的身体,一边拉着单车的时候,小贵发车了嘶声力竭的嚎叫,那叫喊声深入我心中!令一幕是片尾小贵被城里的哥们打得头破血流,他的嘴里仍然叫喊着他的自行车。从小贵一声声的叫喊声上,我看见了他的勇敢,可是同时我也发现了我们社会里大部分人的一个普遍生存状况,对于一个大社会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至少我不是,我不能心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更多的时候,我像被那一群城里哥们逼迫着你非得干这样,或者不许我干那样。我的感觉就想小贵那样感到无助!我无意无病呻吟。可是我的确有所感受!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人在水底潜水很长时间却无法探出头去呼吸那样的无助,无论怎么踹登也无济于事!就像坐在漂亮,奢华的旋转木马上,表面的一切美丽迹象,却永远也不能踏出那个虚假的框架!像小鸟关在笼子里可爱,打开笼子它依然会飞走,属于它的大自然……
当然我想说的并不是每一天都是这样,可是当我在我无法逾越的困境中,我发现自己的力量真的非常渺小!我思考,我猜测,我懂得个人的力量不可能自私的幻有大作为,因为在足够个人适应强势的大社会生活的同时,偶尔还需要承受一些与自己无关却要为之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反抗生活的力量,所以,是否适应社会,是否适应生活成了我们成功的首要标准,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我看来电影似乎预示着这样一个社会普遍现象:权力压制下的残酷青春。当然,我不知道生存于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上,是该向生活妥协,还是要像小贵那样不要命的与生活抗争,我只知道,在该反抗,该挣扎,该摆脱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信心,没有踏出那一步,没有行动,无动于衷,那么你一定会后悔!
【篇四: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两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城里人和乡下人;可他们也是同一种人——“下层人”,简单的说这部戏就是一部“下层人”的悲歌。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叙述一个从外地到北京讨生活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快递工作,但他没有单车,只好由快递公司提供,每个月扣钱;等到最后一个月扣钱全部结束,单车正式成为己有的那一天,单车被偷了。
年轻人遍寻不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了单车,这辆单车被另一个年轻人从二手市场买得,快递小子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单车偷回来;但另一个年轻人不甘心自己买的二手单车被偷走,找了大群朋友去讨回单车,最后的结局更是令观众意料不到,印象深刻。
电影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剧情发展引人入胜,赛前在柏林放映时,观众笑声连连,反应相当不错。有许多人会将义大利狄西嘉的新写实经典《单车失窃记》,与《十七岁的单车》做比较,导演王小帅则表示,两部电影同样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用尽全力奋斗,对当时的义大利或现在的中国都有其意义。
主演《十七岁的单车》的大陆青年演员李滨、崔林和高圆圆,年龄都不过从18岁到22岁。高圆圆人如其名,大眼睛、圆圆脸,微笑甜,活生生就像个洋娃娃,她现在已经是大陆的广告天后,目前就读於中国工运学院经济学系三年级,22岁,在拍电影前,已经有不少广告作品。她希望以后在摄影和广告方面发展,至於拍电影,一年一部就好,她要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长得帅帅、有点日剧男主角味道的崔林是日裔,他的祖父母战后在中国东北住了下来,父亲取了中国女子。从东北来的他,在片中饰演快递小子,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他是武术系的学生,对於电影十分有兴趣;听说他还有个舅公在台湾,目前正想办法寻人中;他希望以后仍能继续从事电影工作,如果台湾有人找他拍戏,崔林十分愿意到台湾。
李滨长得个头较小,但戏味十足,十分随和但有自己看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崇拜的偶像,也无所谓自己是否成为偶像,所以只要大家喜欢他的电影作品就心满意足了。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你的眼里该有谁?
【篇五: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在90年代的中国城市弱势群族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悲惨生活,这部片子的风格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点相似,但格调相当阴暗,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让人悲观地发现在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中生活是多么地无望。
影片的中心都围绕着一辆单车发展,而单车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指的也许是对个人来说非常珍贵却很容易被别人夺走的东西,比如自由,人权,当一个人最珍视的自由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夺走,而脆弱的个体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悲哀,所有我们当初以为美好的东西,或者是初恋或者是爱情,或者我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远的欺骗和压榨。当我们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而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抛弃,因为我们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我们是社会变革中天经地义的牺牲品。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影片的结尾,主角拿起砖头掷向强者,最后被强者追杀,即使无关的人也难以幸免,心爱的单车被砸烂。似乎预示着:在这个森严的充满暴力的等级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逃脱地出去--要么同心协力,拿起武器,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影片的主角抬着破碎的单车走在城市中的情景,似乎预示着一种无奈,我们所曾经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最终会被这个肮脏的等级社会砸得粉碎。
【篇六:《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从来不觉得要看某部电影要的大奖,要得到大家认同赞赏什么的,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感悟和交叉点不一样,所以淘一部好片不容易,有时候要看好多烂片才能遇到好的。
十七岁的单车,初看以为这部片只是一部简单的描述少年心里的青春片,确实勾起观众一些青春的感觉和回忆。但是如果电影仅局限于此,那也不会让我废这么多话。
小贵是新时期的骆驼祥子,甚至连跑车为生的命运都不尽相同。生活的艰难所形成的逼迫,使丢车的人变成了一个偷车的人。整部剧他始终是那个最无辜最倒霉的。他的镜头好几次打动我,第一次是电影对他丢车时心理感受的描述,在那么一个喧闹的大街,敲鼓的大叔大妈,拉近和拉远的镜头,刻画的很巧妙。第二次是小坚和他同学找他商量把车还给小坚,他抓着车仅仅不放,宁死不屈,最后他们都放手了,把他和他仅仅抓着的车围在中间,在空旷的城市上空撕心裂肺地叫了很久很久,有一个拉远的镜头,伴着叫声和回声。第三个是在最后,他愤怒之极打晕了毁车的人,扛着破烂的单车,消失在北京川流不息的街道。电影绝妙之处。
小坚青少年的心里也许很难被成年人理解,不论是他父亲还是观众,所谓的成熟的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把车看得那么重要,也不会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渴望同龄人的尊重和认同,以至于使他变得偏激极端。他妹妹给他背书式的那段话真是雷到我了,戳笑点。
想来这部片,放大了人物的心理感受,关注小人物在大社会中的命运,为了生存奋力挣扎,还有被权力压制之下残酷的青春,不管身份如何,青春都是残酷的。而那辆单车,也最终难逃被偷被砸的命运。这部电影没有像平时我们看的电影一样有完美的结局,甚至没有告诉观众任何结局。
电影原来是禁片,却在欧美市场得到极大的认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里边,像极了八九十年代香港文艺片。既可以当做青春片,像《那些年》一样,也能把电影中传递的思想放大一些来看,描述了一个时代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挣扎,彷徨,痛苦还有希望。
【篇七: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它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震撼,仿佛昨日,十七岁,原来有人这样走过十七岁。一部关于青年人的影片,也属于我们青年人的影片。它为我们展示了我们青年人身上却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那就是执著,青春的执著。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以“单车”为线索,它由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开始,最终以自行车得支离破碎而结束。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青年人的命运就被这辆山地自行车紧密联系起来,来自乡下的小贵为了未来的城市生活而执著着,家住贫民区的城里人小坚为了朦胧的爱情而执著着,两人为了单车发生冲突,最终,两人为了维护各自心中的梦想而举起了砖头。
影片以小贵抬起已支离破碎的单车行走在北京的街头而结束。
从农村来的小贵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千千万万名民工中的普通一员,他来北京打工,很幸运,他在飞达快递公司找到了一份职业,他的任务是骑自行车送快递,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百块钱,就可以买下他特别喜欢的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白色山地车。就在他快要挣够600块钱时,心爱的单车却意外被盗。由于单车被盗,他耽误了送快递的时间,回去要被经理辞职。为了这份工作,在他执著的、百般恳求下,经理答应了他,如果他找到丢失的单车,就可以继续在快递公司工作。于是,他开始在偌大的北京城内寻车。
这时,影片中的另一男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小坚,他的家除了贫穷以外,还是一个重组过的家庭,他和爸爸与别人的母亲、女儿共同组成的。他偏激、内向、敏感,在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只有他的父亲,而父亲对他买车承诺的一再爽约,让他对这位亲人失去了希望和信任。于是他偷了家里的钱,在二手车市场买了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有了这辆山地自行车,他就可和同学们一起玩弄各种车技,同时,这还会博得女同学潇潇的欢心,进而喜欢上他。潇潇确实对他产生了好感,他们约会,有了独处的时间。就在小坚将要亲吻潇潇之时,小贵发现了他的车,他推着车拼命地跑,但最后,在小坚同学的帮助下,小坚还是把车要了回来。
小贵丢的只是一辆单车,在城里人的眼里,车只是一件交通工具,丢了只会造成不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在小贵的眼里,单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车丢了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为了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不顾一切要把车给找回来。而在小坚看来,有了车他才能有美好的爱情,贫困的家庭不可能出钱给他买一辆新车。两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都执著地想拥有那辆自行车,互不相让。两人都执著的认为拥有了那辆山地自行车,也就拥有了梦想。于是,在自己不能取回单车的情况下,小贵来到了小坚家和小坚父亲进行交涉。然而,即便是挨父亲的打骂,小坚也绝不放手。他们都各自认为车是他们自己的,最后,小贵还是把车骑走了。小坚没了车,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他又召集了几个同学,他们在街上堵上小贵。虽然遭到小坚他们几人的毒打,但小贵死也不放手,车对他来说是何其重要,车是他立足城市的根本。在这种局面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两人只好达成一个协议——两人各骑一天。这样,他们的梦想得到了维持,两人达成了某种默契,每天早上在一个固定的巷口交换单车。
直到有一天,小坚发现他的梦想快破灭了,他喜欢的潇潇不再理他,喜欢上地痞子大欢。为了维持他的梦想,他拿起砖头砸向大欢,然后急忙逃跑。此时,小贵正在巷口等着单车,小坚把车交给小贵,这时大欢带着他的朋友们来追小坚。小贵只好骑着自行车跟着小坚逃跑,明知道往里跑是一个死巷子,但他俩人仍执著地逃跑。最后,他们无路可走,遭到了大欢他们的毒打,单车被砸个稀巴烂。这时,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纯朴善良的小贵忍无可忍、拿起砖头砸向使劲砸他单车的家伙。而后,他抬起支离破碎的单车消失在了川流不息、交通拥挤的北京城。
十七岁,我们都曾有过的年龄,我们也曾有过属于我们十七岁这个年龄的“单车”,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单车”都是不一样的。十七岁的时候,我们有过幻想、冲动,也有过迷惘。看完《十七岁的单车》,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曾经执著过,为心中某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执著着。我们已走过十七岁,但是,青春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应将执著进行到底。
【篇八: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我记住了一个名字:王小帅。
他是这片电影的导演。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刻画得太好了,看的时候很触动心扉。很揪心。十七岁的单车,如果写作文,这真是一篇感人的作文。如果写小说,这也真会是一篇感人的小说。主要是它选材的质地非常好。一个是自行车,一个是人。主要是两个孩子,一个是乡村里的十七岁的孩子,一个是城里家庭困难的孩子。绕着一辆自行车展开。乡村里的孩子和这辆自行车发生的故事,是艰辛的,亦步亦趋才得到的这辆车,可结果好不容易挣够了可以拥有这辆车,偏偏被偷了。后很倔强的要找回。而城里孩子小坚,因为自行车,与潇潇恋爱了,但也是因为自行车,失恋了。他与自行车发生的故事也很真实。还有那些女孩。一个是小坚的女孩潇潇,因为大欢更成熟更懂呵护她,而且更有经济条件,她和大欢在一起了。她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娇气的女孩。而经常来打酱油的女孩红琴,则是乡下来的保姆,偷了主人的衣服穿,和高跟鞋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后来还偷了拿去卖,被辞退了。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其实写的高中生活,特别的像。打群架,或许只有男孩子才写得这么经典。王小帅的经典。恋爱,打群架,玩自行车。
其实这部电影才是真正和自行车最相关的电影。紧扣主题,而且非常注重细节。他是怎么紧扣写的,这个很值得探讨。很值得关注。
不管是文章还是电影,只要是文艺作品,精神类作品,最重要的还是要打动人。十七岁的单车就真真的打动了我。生活的艰辛让我想哭。孩子的童年是那样子的让我想哭。
但这部作品除了紧扣题目,而且注重细节,打动人心,还有值得一看的,是什么呢?究其内容本身,也传出来一个信息。他关注的对象是弱者。只有关注弱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的选择。一部电影,一篇小说,关注点在哪里很重要。我发现,凡是弱者的角色最容易成为经典。比如宾虚,本来是一个王子,但被践踏被残害,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韧劲,活过来了。比如谁是百万富翁里的主人公,是一个茶房的伙计,还是一个黑人,而且从小受了很多苦,可是因为偶然机会变成了百万富翁。比如安娜卡列尼娜,一个贵妇人,本来应该是好角色,可是却上演了被卧轨自杀的角色。究其原因,是因为爱情让它成为弱者,她成为众矢之的。又如茶花女,本是一个仆人,但是因为和主人的侄子相爱,怀孕了,后来被辞退,沦为妓女,后又被诬陷,最后这个侄子后悔了,觉悟了,茶花女也进了监狱和一个共产党人相爱了。又如卡门,作为一个放荡的吉普赛女郎,用自己的身体换取很多东西,因为很多原因导致觉悟不一样,社会不允许她过好日子,她也不甘心,一个士兵爱恋她,为她做了很多的恶事,杀人放火,可是却发现她是一个匪头的女人,不能自主,甚至她的身体。于是她破罐子破摔,专门用自己的身体去勾引男人在罪恶里获得人生的价值。而在这个士兵为她获取自由杀了这个匪头,卡门依然不愿意屈服,她们还是在做杀人越货的事情,依然不愿意对这个社会屈服,也不愿意就此一心一意的爱谁,而且依然拿自己的身体做筹码。依然和别的男人上床。这是一种公然的对抗。最后在和别的男人上床时被士兵带回来,终于死在士兵的刀下。又如原罪,朱丽叶也是和卡门类似的这么一个角色,但所不同的是,她渴望爱,在遇到爱情后,她变了,可是社会不能容忍他们。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很有侦探色彩。最后她们也很离奇。一开始就见她在牢狱里,可是最后,却因为制服了年轻的牧师而获得了自由,竟然跑到了印度生活。不过也有例外的,比如手机里的严守一他们。不过我还是觉得其实大多数经典的还是关注弱者的文艺类作品。只是不能生活得太偏。要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新闻的接近性,显著性,等等都类似于这种规律。
【篇九:《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昨天重看了《十七岁的单车》,两个不同环境长大的同龄人因为一辆自行车联系在一起。
小贵和小坚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小贵来自农村,初入城市打拼,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一点倒是很像个“当代的骆驼祥子”(片中语),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而小坚则是地道的城里人,有着当代城市少年普遍的特点。虽然二人的家境未必相差甚远,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二人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同样的年龄,小贵已经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自己的未来而劳动。小坚的家庭虽然也是贫寒并充满着一些常见的家庭问题,但是他仍然当着衣食无忧的学生,可以去奢望一件对于这个家庭有些困难的玩具,并为此理直气壮的与父亲对峙。
这辆车对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一个是劳动的工具,一个娱乐的玩具。但是又有着同样的意义——借此得到认可。对于小贵而言是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融入城市,过上愿望中的生活。而小坚更多的是渴望得到周围朋友的认可,包括一个喜欢自已而且自己也喜欢的女同学。有了一辆自行车,对这两个孩子意味着有了和周围的人们平等的地位。为此他们之间争夺的难解难分。
当他们被认同的愿望破灭之后,两个同龄人又似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拿起了板砖。然而对待车的态度终归又是不同的,毕竟劳动的工具和娱乐的玩具有着根本的不同。小坚在拿板砖拍了大欢,把车交给小贵后说:这车我今后用不着了。此时在他心中当是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配的近乎绝望的虚无。而小贵在眼睁睁看到自己的车被人毁掉之后,终于第一次(在剧中)还了手。当他抗起破车,横穿过马路的时候(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伤痕累累的身躯似乎已经迅速的复原了,矫健的步伐让身体成为了一个充满屏幕的“人”字。此时的小贵心中当不再有委屈与懦弱,人格的尊严让他有了“人拦杀人,佛挡杀佛”的勇气。
两个17岁的少年都不可阻挡的成熟,各自的人生轨迹在一番交汇、碰撞之后,又分别向各自的未来伸展。也许他们会成为患难之交,但必将迎来不同的人生。
【篇十: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一部单车,两个青年,一块板砖。让我想起了二狗拍的DV唱我是一只小小鸟的片段,生活太不容易了。现实的有点过于残酷了。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
具体情节是——主角郭连贵,带着纯朴和善良的农村人形象来到北京谋生,找到了一份骑自行车送快递的工作。公司规定每单收费10元,等他挣够了600块钱的时候就可以买下那辆公司借给他的银色山地自行车。就在拥有山地车的同时,他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不远处的阳台上不断的变换穿衣,这让他明白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他在心中也默默的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城市和女孩让他的梦想更为真实,从此他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开始他的新时代的骆驼祥子。他憨厚的走进了一个酒店的浴室,结果他并没有找到有邮件要送的张先生。出来之后,酒店的服务员要他付洗澡的钱,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所谓的张先生终于出现了,他拿着快递匆匆出去了。他始终没有弄明白城市人的生活,那种生活带给他迷惘。正在迷惘的时候,生活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好不容易挣够的自行车丢了。无助的他用力的奔跑,结果还是晚了送快递的时间。没有车,就意味着没了工作,刚刚体会到的喜悦一扫而去。为了找回单车,他奔走于城市的每个角落,他希望能从城市里寻回希望,阿贵丢了车他自然会用一切手段去拿回,包括去偷。当然他的运气不好,被人抓住了。当他原来的经理把他从派出所里领出来,声称再也不管他的事,让他脱离公司。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坚持去找车。因为他比较轴。
不巧的是遇上了阿坚……当他终于知道自己的车在小坚手里的时候,他拉起自己的车就跑了,还是不走运,他没走掉,结果立即遭到了健的追击和他的一帮哥们的殴打。我记得很清楚,健的同学一边嘴里骂着脏话,一边殴打这么一位来自农村的打工孩子。车仍然被小坚带走了。他就盯梢,晚上偷偷推走了属于他的车,结果又遭到了堵截,一阵激烈的殴打,车又一次被拿走,他再一次到了小坚的家,要讨回自己的车,小坚的父亲让他把车带走了。小坚却不愿意,阿坚是一个家庭贫穷的职高学生,与郭连贵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城里人,一个一贫如洗的城市人。他的家庭背景告诉了他,父亲为他买单车的理想不会实现。于是他才将家里500块钱偷去二手市场买了一辆单车。在有单车的日子里,阿坚遇见了一个眉清目秀的高圆圆,并迅速与她恋爱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郭连贵找来了。
对于两人而言,单车有不同的意义。在阿贵的眼中,它是劳动工具,是他唯一可以让他感觉自己能够跟上北京——一个繁华都市步伐,能让他找到在这个冷漠的城市里生存意义的拥有。丢了车,他一无所有,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生活目标,从某种意义而言,车是他的一切。而对小坚而言,他的所有的朋友都有车,他没有。因为他家的情况不好,是北京的穷人。也只有有了车他才能跟上他的朋友,包括高圆圆演的那个女孩,车对他同样重要……最后小坚跟他的朋友找到阿贵,想把车拿回来,阿贵不愿意。他们就打他。阿贵只有逃。逃不过,他死命的抱住单车不放手,从内心的深处发出嚎叫,这个时刻,他所有经历过的生存的艰辛统统抒发出来了。小坚他们也无可奈何,最后双方谈判,车一人骑一天。这个荒诞的事情,在他们之间发生却是一种必然。因为这是身处下层社会人对生活最无奈的抉择,同时可以看出他们的善良和淳朴。于是,两个人日复一日的开始了单车的交割仪式。两个人都怕对方把车弄坏,每次都要检查。终于有一天,两人交换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才算是认识了。阿坚伸出手与郭连贵主动的握手,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自然的温暖。一辆普通的车,一辆别人口中的破车,成了两人各自梦想的一个载体。也许因为同样的爱这辆车,他们成了朋友。
阿坚的女朋友高媛媛,漂亮,但也是非常的轻浮。以前她曾经钟情于小坚,主动的给他一个亲吻自己的机会。然而,后来却跟了车技不错的黄毛。他看见了她的无情和善变,对于小坚而言,她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梦想。来的容易去得也快。这可能也是现在很多发达城市年轻人的现状。还有一个是周迅,一开始让我们以为她是二奶,但其实是一个小保姆,偷着穿主人的高跟鞋、衣服,偷着把主人的衣服买掉。在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她在拼命的寻找什么东西。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她,一个同样来自乡下的女孩,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用城里的漂亮衣服将自己包装起来。寻找城里人的感觉,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最后一无所获,还会丢掉自己的工作。一个同样值得同情的角色。
最后,阿坚狠下心用砖头砸向抢走他女朋友的黄毛,就在这时郭连贵因为来骑车,赶上了这场意想不到的灾祸。抢走高圆圆的黄毛叫来了一大帮人毒打阿坚和郭连贵。自行车是他们的唯一联系,郭连贵在疼痛中叫喊:不管我的事。但是没有人理会他,最后那些狠心的人毅然将自行车的打碎。那打碎的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梦想,同时也是他们的青春。郭连贵拾起砖头砸向了那个不肯放过自行车的家伙。故事结束了,残破的单车被扛在了郭连贵的背上,他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目光是冷漠的,他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对于耳边的一切,感觉都与己无关。从中可以看到繁华大都市人们的无情和可悲。
【篇十一:《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可能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有过一个梦想,不管那梦想是什么,不管多么遥不可及和不靠谱,它都确实存在过。
郭连贵本来的梦想可能是很单纯的:进了城,能找到份工作就行。他很轻易地实现了梦想,拥有了工作,还拥有了一辆时髦的自行车。从此他很快乐,因为在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城市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外,如果他的自行车没丢的话,他可能会一直这么快乐下去。
关于丢车这件事,郭连贵可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城市的表面光鲜亮丽,而内里却是他所不能轻易弄懂的,就像透过墙缝看见的那个整天坐在窗前的漂亮女人,他也不明白:那么有钱的人,天天有那么多的衣服换来换去,为什么从来看不到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呢?因为不懂的事太多了,所以他就要努力去搞懂它。他开始用自己的办法去找回自己的车子,用快递公司老板的话说就是:这小子真轴!
小坚的梦想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跟同学练车技,跟女朋友一起蹬着上学放学。这么不起眼的梦想对他来说却如天方夜谭,为了这个梦想,他豁出去了。当然他不是那个偷车贼,他只是帮着偷车贼销赃的那个蠢小子。有时候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是会不顾一切的,因为谁没有过梦想,谁没有过冲动呢?假如那些懵懂的岁月给你个机会让你重来一次,你会拒绝这种冲动么?
镜头往回推一下,连贵还没有丢掉自行车,刚刚得到它,跨上它,骑着它在喧嚣的城市里奔行。我明明是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十七岁少年意气风发的神采,他使劲地蹬,眼光永远坚定地看着前方,仿佛在前面,有无边的美好前程在等着他。我甚至觉得,那会是他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并且,也是他真正开始成长的时刻。
后来,小坚也跨上了这辆自行车,他骑着它,像一个凯旋的将军,伸直了双臂,闭着眼睛,同样是一副意气风发的神态。他不去注视前方的路,他只想感觉这一切,前方的风景对于他来说,跟后面的没什么两样,所以,他不看风景,不看路,只想被风吹着,被那种朦朦胧胧的满足感紧紧包围着。那一时刻,他同样也在长大。
在连贵和小坚的中间,隔着一座高墙,高墙的两边,是迥异的世界。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轴劲儿,狭路相逢。两个素无交集的人开始了激烈的交锋,在这场夺车大战中,我看到了青春的残酷、看到了青涩年华的疯狂,还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懵懂无知的战争永远不会结束,因此车子也无法回到任何人的身边。所以两人达成协议:一人骑一天。这真是个既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的馊主意。不过当我看到两个人站在车子的两侧相互伸出手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高墙也不是那么坚不可摧的,有时候绕过高墙,你会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的世界。
连贵说:“你好,我叫连贵。”
小坚说:“你好,我叫小坚。”
十七岁的青涩,豁然开朗。十七岁的误解,烟消云散。十七岁的单车,载着青春,一路向前。但是王小帅眼里的青春年华并非皆是美好的,有时候,它残酷得像一场搏杀。
久坐窗前的漂亮女人原来是乡下来的小保姆,她每天都要偷换女主人的鲜艳衣服,偷戴女主人的珠宝首饰,终于有一天被发现……
小坚的女朋友跟着别人走了,是那个很会耍车技的街头混混。小坚于是抄起了砖头,骑着单车穿街过巷,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把砖头拍在了那个人的脑袋上……
凶狠的报复,小坚遍体鳞伤,却殃及了连贵和他的单车。一个纳粹般的暴徒凶狠地对那辆无辜的单车进行摧残,眼睁睁地看着,连贵却无能为力。终于,连贵手里的砖头也砸了下去,那一刻,天气仍然晴朗,阳光照得很灿烂。连贵扛着受伤的单车走在马路上,木然地看着前方。他已经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前程了,在他的面前,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十七岁的美好年华,成了一场痛彻心扉的记忆。
青春必定是残酷的,因为它太脆弱了,脆弱到你还没来得及去细细品味它,他就已经坍塌了,然后,你就长大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上去多么美好,而且,真的希望它永远是如此美好。
【篇十二: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人是很奇怪的,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越是禁止的,越是想去逾越。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某种情况下,也可称之为探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当然这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为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出格了,否则就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类似心理状态很多人会有,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这与个人的认识水平、教育程度以及特定条件下的自控能力等等不无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多数人不大会犯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能够上纲上线的大错误,由此推论绝大多数人是“好人”。他们按部就班地,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和轨迹稳步推进自己的生活,从懵懂的少年,到逐渐长大成人,一直到而立、不惑、知天命……
最近几年喜欢上了电影。准确地说看电影的频率增多了,因为有了电脑,有了网络,下载或点击就ok了,且选择的余地大,想看什么有什么。真正喜欢看电影应该追溯到小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看露天电影,如《少林寺》、《神秘的大佛》等等。那时候只要听说邻村有影讯,晚上通常会邀上同伴,偶尔打着微弱光线的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进在坎坷的乡间的道路上,摔个跟斗也是未可知的。但这丝毫挡不住去看电影的热情。只不过看电影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新奇。而现在看电影的视角更多了,比如最近在影院看的《钢铁侠2》,体会到的是连座椅都震动的震撼。
一部电影能够在短暂的一二个小时里面,通过演员倾情演绎,场景的切换搭配,以及借助现代多媒体,讲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或者一种倾向,从这点来说确实不易。虽然有不少电影比较蹩脚,归于垃圾,纯属拼凑嫁接,牵强附会,或者词不达意。但依然喜欢电影,电影中容纳乾坤,有着现实,又很超脱,不同的人的喜怒哀乐,折射出的却是人性的光芒与镜子后的暗淡,情节或波澜不惊,或跌宕起伏。好的电影不但有唯美的画面,有着光与影、音与乐的完美结合,更多的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时下不少电影徒有宏大的画面,庞大的演出阵容,华丽的包装,而情节和蕴含的道理却肤浅得可以,远不足以撑起画面。这就涉及到电影形式与内容的问题,虽然很多时候形式必不可少,且慢慢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但如果过分注重形式,就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内容犹如人的骨架、人的精神,或者是人本身,而形式是人以外的衣服或饰品。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宁可不要那徒有虚名的形式,裸体倒显得更真实些。我认为更好的电影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并将内容的悬念,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
写到这好像是忽略标题了,《十七岁的单车》属于大陆十大禁片之一,禁止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大家自然而然联想到的反动、黄色或血腥暴力,而好像是制片在程序上出了问题,就像许多司法实践。程序违法一切得推翻重来。这部影片就是如此,先斩后奏,没通过审批就开拍上市,其结果是遭封杀和禁止,但这并不妨碍它是部好影片。
网络上比较轻易地找到了这部影片的下载链接,用暴风影音看后,觉得很好。这部影片除了导演王小帅有些名气外,演员都是陌生面孔。但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十七岁的单车》以两个十七岁年轻人与一部单车的故事为明线;以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在城市中又游离于城市边缘那一群体的生活状态为暗线,演绎的虽是小人物的故事,阐述的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影片的梗概就不说了,显得罗嗦累赘。谈谈感受,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中,有希望、有无助;有痛苦的挣扎、有欣喜的若狂;有懵懂的爱情、有痛失爱情后压抑的爆发;有平实、有虚荣;有自行车王国自行车被盗的家常便饭,也有法律的困惑与无奈。除了这些,还能列举很多。影片的最后意味深长:那个叫什么有贵的,他举着那辆用艰辛换来的自行车,因为那车是他生活的全部,而此时的车被人阴差阳错地砸变了形,所以他只能举着,遍体鳞伤的他踉跄穿行在京城的大街上,突兀的画面与遍街的红色夏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或许就是他们周遭的生活,格格不入,又生生不息。

丢车篇(3):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600字

【篇一: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虽然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但我却被这简单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啦。
首先是那位不知从祖国的何处来京打工的少年,可能是有着和他一样的在他乡打工的经历吧对他是又同情又恨,同情的是他背井离乡的辛苦和辛酸,恨的是他由于贫穷和年少的无知。再者是那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少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皇城根下的孩子,却没沾得一丁点的皇气,也许是命运对他的捉弄,让他生在一个下层的人家,家庭的窘迫没有让他失掉京城人特有的傲气,这仅有的身份让他盲目的觉得应该与众不同,也就导致了影片故事的发生。
命运弄人,一辆山地车把两个少年在他们人生的那个阶段联系在了一起,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十七岁的青春年华,不同的是一个要通过这辆车在京城生计,一个要通过这辆车找到他的?社会位置?。年轻意味着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年轻意味着要为这一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付出代价,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阶段,但我觉得这一阶段对于谈们来说是太过灰色的!活生生的!故事是通过少年的生活发展的,但这少年的生活却有影射当今社会的真实!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弱肉强食,电影中出现的北京人形象代表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强者,电影中出现的小保姆,小卖铺男子包括男主角之一代表着那些不断涌进城市,辛苦的奔波,希望通过时间去改变一切的新北京人。
肤浅的扯了几句看过这部电影的想法,心事却异常沉重,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多么严重的社会现实啊。
【篇二: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或许你们不知道,这部影片在大陆其实是一部禁片。而它被列为禁片的原因却很可笑,该片在未获得国内相关部门审批之前,导演便携片参加了柏林电影节,虽荣获银熊奖,却被禁止在内地公映。这其实就是国内所谓的“先主后宾”的体制,而有许多优秀的导演及其作品都夭折在这个体制之下,使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是由国内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创作,因此这种由新生代导演所创作的影片定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受。好,接下我就开门见山,不做剧情梗概的介绍了,直接与大家谈谈我的感想。
十七岁与单车,呵呵,一个奇妙的组合。
每个人都是从叛逆期走过来的,这种所谓的叛逆,我想是内心所形成的那种自我认知与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这种种不同的,矛盾的认知,相互纠葛所产生的现象。这个时候曾经一味单纯、无知的少年开始考虑人生,开始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去认识这个世界,也在慢慢的融入这个社会,也在被这个社会所悄悄改变。那儿时的天真与单纯就像是一扇童话世界的大门,那时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中,但当我们长大,我们就会“那外面的世界会是怎样?”于是我们开始逃离与摆脱这种束缚,而这就是成长。那曾经看似坚固的童话堡垒,在我们打开那扇门时瞬间崩塌,而面对我们的,是那未知的世界,于是我们会迷茫,会彷徨,会孤独,会无助,这种未知不仅会填补我们的好奇,还会带来深深的恐惧。
人类经过不断的进化从曾经食物链中的一环变为了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本想可以摆脱那种宿命,却没想到又进入了我们人类为自己设下的怪圈,这个就是社会。从你一出生,你就被烙上了印,你最终也逃不掉,这种循环。自然界是适者生存,现实社会又何尝不是?贫富之分便是强弱之分。而区别于其他自然生物的高贵人格在这样的社会压力拷打下,更会给我们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苦。
十七岁,一个多么尴尬的年纪,是一个逐渐形成自我人格的一个重要时期。但是这个社会不会给予他们把握自己成长节奏的机会,就如翻涌的河水,不容你有丝毫滞留,你只可仓惶前行。这个过程就好比用激素催成后的畸形产物,使我们的心理或多或少的都造成了缺陷。当你到了十七岁,即将步入成年,面对的又将会是一个新的时期,就好比社会在对你大吼到:“喂,我要来真的喽!”呵呵,这时没人会问你一句“Areyouready?(你准备好了么?)”时间在不停的转动,它不会给你准备的机会,你只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步入你茫然的未来,这个残酷的社会就将是你的成人礼,你要独自慢慢体会。
这个社会就像一架脱轨的列车,摒弃了道德、尊重、关爱与文明,可它依然在前行,我们作为身在其中的旅客,可曾渺茫过,惶恐过“这样下去,我们的未来会在何处?”随着温室效应,气温越来越高,而这社会却依旧寒冷,是否该退却那厚重的阴霾,让那久违的阳光沐浴下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单车,我想它寄托了一个人的梦想与追求,或者说它就是梦想,在《十七岁的单车》里,我看到了每个人的梦想,但我感觉的不是美好,而是悲凉。呵呵,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剧情片是世界上最棒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可说了,有太多的心声可表露,只是我们没有时间,甚至是麻木,连自己的心声都不愿表露,就愿做这个社会刽子手下沉默的羔羊。这样这部影片正好可以给我们以警醒,让我们可以通过影片看到“镜子”里那个可怜的自己。
中国是个团结的民族,而现在,这团结往往只体现于危难之时,而其他时候看到的却是每个人自私又泠漠的脸。我们丢了灵魂!
就我个人而言,我真心希望可以看到每个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希望可以去帮助他们。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培养孩子是为了追求什么?是为了实现孩子自己的梦想,做个独树一帜的自己;还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现实利益,盲目的虚荣、攀比,把成人世界腐朽败坏的风气沾染到孩子身上,让他们像自己一样又轮为社会的奴隶?我希望每个孩子谈到梦想都是那同阳光微笑的脸庞,而不是晦淡没有神情的目光。
【篇三:观《十七岁的单车》有感作文】
单车,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而已。但作为《十七岁的单车》的主角之一的单车到底又承载着什么呢?
一个城里人,一个农民工;一个每天穿着整齐的制服在学校里上课,一个整天奔波在北京的每条胡同里。他们似乎一个是天一个是地,相同的是,他们同样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同样都坚持着对单车的所有权。单车对他们不仅仅只是单车。
对小坚,这个生活在都市底层工薪家庭的少年来说,单车是他用从爸爸那里偷来的钱买的。单车让他朋友对他刮目相看,让他赢的一位美丽女孩的青睐。有了单车,他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包括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
对小贵,一个从农村来的打工仔,单车是自己辛苦换来的,是他工作,维持生存的工具,是他在这个大城市里奋斗打拼,从而立足于这个大城市的起始点。
这里的单车已然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各自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所以坚持着对单车所有权的拥有。一番争执之后的妥协,十七岁的少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一人骑一天——共同拥有着这辆车,共同珍惜着这辆车。但是,是否可以说梦想在现实面前妥协了?
小贵遭小坚连累而遭人毒打,但他仍记得自己的单车,在叫停无果的情况下,他拿起砖头砸向了那个人,扛着破单车走在茫茫人海中,这是否又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管怎样,至少小贵是不会向现实妥协,他没放弃自己的单车。
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应该想想我们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梦想?除了暴力外。在影片里,几位主人公的语言不多,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靠暴力来解决。除了打架还是打架,这是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是否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他们这群只有十七岁的小伙子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小贵我可以理解,一个乡下来的孩子,没受过什么教育,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大城市里,什么都不懂,或许打也只能是他的反抗方式了。但是小坚呢?虽然他只是城市里工薪阶层的孩子,家庭条件也不怎么的,但在小贵在北京的胡同里穿梭的时候,他可以在明亮的教室听老师上课,甚至他也可以享受的美好的爱情。难道他就没有想过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他与小贵之间的冲突而任由他的兄弟揍打小贵?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家人的关系,父亲三番五次的说给他买单车,但双亲的焦点都在他妹妹那里,为筹他妹妹学费屡次的食言,致使他去偷父亲的钱来买了这部单车,这单车对他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不能就这样拱手相让。父亲并没有去体会他的心情,跟他真真正正的聊聊,只是自认为的他懂的他的苦心,明白道理,致使他的心理越走越远了。而另一方面,我想该是学校的问题了,学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也得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啊。十七岁了,如果说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这真的说不过去,也没人认可,至我不认可!年龄大小并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高低的标准!打架斗殴,偷钱……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的道德素质应该不怎么高吧?这是个人问题,也不乏学校德育没做到位的结果。学校德育低效的问题历来受人关注,或许我们是该好好想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该如何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校德育能发挥其最大的成效。
【篇四:《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一直很想看的《十七岁的单车》。
最后一个镜头,慢镜头,阿贵被打得满身是血,扛着被砸烂的单车缓缓走过,巨型城市北京拥挤不堪的斑马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另一部同样是说十七岁年少故事的电影——《蓝色大门》的最后一个镜头,士豪和克柔在同样巨型的台北街头,骑着单车互相追逐,微黄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欢声笑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样都是十七岁的青春,为何竟是这样的不同?!
城里人与乡下人
电影的一开头,王小帅就用冷静的电影语言说出了城里人与乡下人是多么的不同。这条线索,在影片中也不时地穿插着。乡下人就该是脏的,是不刷牙的,是不洗澡的。城里人就该是干净的,就该是有很多衣服的。小贵,在他17岁的时候,用一颗纯朴的心,经历了那些面目狰狞的城里人,他们几乎都有着一颗冰冷坚硬的心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是怎样的一种冲击阿?十七岁的这段经历,会对小贵后面一生产怎样的影响,又有谁能预料呢?但我知道,一旦走出来了,却真的是回不去了。或许……阿贵以后也会变成那样的城里人呢?
小贵的老乡在吃饭的时候恨恨的说,要是知道那个人是个小保姆,老子早就……其实,在王小帅眼里,城里人和乡下人并没有很多的不同。这一句话也说出了在现在的中国,城里人和乡下人有很大的隔阂。而在我看来,这种隔膜也正在愈来愈深。
成年人
当小坚的父亲认定儿子偷东西后,矛盾终于爆发了。虽然我一开始对于小坚这个人物都不喜欢,但在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罗马并不是一日建成的。父亲长期以来的空头支票,让小坚无法忍受。成年人不负责任的承诺,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空头支票开了一大堆,到了最后却不是无意忘记就是故意忘记。其实,在每个孩子心里,对于父母答应下来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在意的。长期一来的空头支票怎能不让孩子对父母产生逆反?于是又想到《大逃杀》,对于成年人的不信任,发展到极致,发展到变态,或许就真的是那样的吧。
涩涩的爱
潇潇和小坚在树林里那慕虽然拍得很短,我却感同身受的觉得一阵悸动,那样的画面好美,王小帅真的把那份涩涩的初恋抓得很真实。我们的中学就是这样过来的。有了爱,却又想说不敢说,想挑明不挑明。持久的那份纯纯的爱恋,却换不来两个人真正甜蜜的一个午后。每次我看到这种场景,总是觉得十分痛惜。
再想到《蓝的大门》,好喜欢士豪的那种青春的直率,他对这克柔说:我是游泳队吉他社,我觉得我不错啊,你干吗不喜欢我!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在想,我靠,这才他妈的叫青春阿!我真白活了!
再回想到自己的十七岁。呆在所谓重点高中,每天两点一线,上学放学。没有单车,没有爱情,没有执著的理想……突然觉得,自己不如小贵和小坚……
【篇五:《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可能每个人的心里都曾经有过一个梦想,不管那梦想是什么,不管多么遥不可及和不靠谱,它都确实存在过。
郭连贵本来的梦想可能是很单纯的:进了城,能找到份工作就行。他很轻易地实现了梦想,拥有了工作,还拥有了一辆时髦的自行车。从此他很快乐,因为在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城市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外,如果他的自行车没丢的话,他可能会一直这么快乐下去。
关于丢车这件事,郭连贵可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城市的表面光鲜亮丽,而内里却是他所不能轻易弄懂的,就像透过墙缝看见的那个整天坐在窗前的漂亮女人,他也不明白:那么有钱的人,天天有那么多的衣服换来换去,为什么从来看不到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呢?因为不懂的事太多了,所以他就要努力去搞懂它。他开始用自己的办法去找回自己的车子,用快递公司老板的话说就是:这小子真轴!
小坚的梦想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跟同学练车技,跟女朋友一起蹬着上学放学。这么不起眼的梦想对他来说却如天方夜谭,为了这个梦想,他豁出去了。当然他不是那个偷车贼,他只是帮着偷车贼销赃的那个蠢小子。有时候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是会不顾一切的,因为谁没有过梦想,谁没有过冲动呢?假如那些懵懂的岁月给你个机会让你重来一次,你会拒绝这种冲动么?
镜头往回推一下,连贵还没有丢掉自行车,刚刚得到它,跨上它,骑着它在喧嚣的城市里奔行。我明明是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十七岁少年意气风发的神采,他使劲地蹬,眼光永远坚定地看着前方,仿佛在前面,有无边的美好前程在等着他。我甚至觉得,那会是他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时刻,并且,也是他真正开始成长的时刻。
后来,小坚也跨上了这辆自行车,他骑着它,像一个凯旋的将军,伸直了双臂,闭着眼睛,同样是一副意气风发的神态。他不去注视前方的路,他只想感觉这一切,前方的风景对于他来说,跟后面的没什么两样,所以,他不看风景,不看路,只想被风吹着,被那种朦朦胧胧的满足感紧紧包围着。那一时刻,他同样也在长大。
在连贵和小坚的中间,隔着一座高墙,高墙的两边,是迥异的世界。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轴劲儿,狭路相逢。两个素无交集的人开始了激烈的交锋,在这场夺车大战中,我看到了青春的残酷、看到了青涩年华的疯狂,还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懵懂无知的战争永远不会结束,因此车子也无法回到任何人的身边。所以两人达成协议:一人骑一天。这真是个既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的馊主意。不过当我看到两个人站在车子的两侧相互伸出手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高墙也不是那么坚不可摧的,有时候绕过高墙,你会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的世界。
连贵说:“你好,我叫连贵。”
小坚说:“你好,我叫小坚。”
十七岁的青涩,豁然开朗。十七岁的误解,烟消云散。十七岁的单车,载着青春,一路向前。但是王小帅眼里的青春年华并非皆是美好的,有时候,它残酷得像一场搏杀。
久坐窗前的漂亮女人原来是乡下来的小保姆,她每天都要偷换女主人的鲜艳衣服,偷戴女主人的珠宝首饰,终于有一天被发现……
小坚的女朋友跟着别人走了,是那个很会耍车技的街头混混。小坚于是抄起了砖头,骑着单车穿街过巷,终于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把砖头拍在了那个人的脑袋上……
凶狠的报复,小坚遍体鳞伤,却殃及了连贵和他的单车。一个纳粹般的暴徒凶狠地对那辆无辜的单车进行摧残,眼睁睁地看着,连贵却无能为力。终于,连贵手里的砖头也砸了下去,那一刻,天气仍然晴朗,阳光照得很灿烂。连贵扛着受伤的单车走在马路上,木然地看着前方。他已经看不到自己的美好前程了,在他的面前,已经什么也没有了。十七岁的美好年华,成了一场痛彻心扉的记忆。
青春必定是残酷的,因为它太脆弱了,脆弱到你还没来得及去细细品味它,他就已经坍塌了,然后,你就长大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上去多么美好,而且,真的希望它永远是如此美好。
【篇六:《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昨天重看了《十七岁的单车》,两个不同环境长大的同龄人因为一辆自行车联系在一起。
小贵和小坚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小贵来自农村,初入城市打拼,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一点倒是很像个“当代的骆驼祥子”(片中语),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闯出一片天地。而小坚则是地道的城里人,有着当代城市少年普遍的特点。虽然二人的家境未必相差甚远,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二人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同样的年龄,小贵已经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自己的未来而劳动。小坚的家庭虽然也是贫寒并充满着一些常见的家庭问题,但是他仍然当着衣食无忧的学生,可以去奢望一件对于这个家庭有些困难的玩具,并为此理直气壮的与父亲对峙。
这辆车对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作用。一个是劳动的工具,一个娱乐的玩具。但是又有着同样的意义——借此得到认可。对于小贵而言是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希望融入城市,过上愿望中的生活。而小坚更多的是渴望得到周围朋友的认可,包括一个喜欢自已而且自己也喜欢的女同学。有了一辆自行车,对这两个孩子意味着有了和周围的人们平等的地位。为此他们之间争夺的难解难分。
当他们被认同的愿望破灭之后,两个同龄人又似乎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拿起了板砖。然而对待车的态度终归又是不同的,毕竟劳动的工具和娱乐的玩具有着根本的不同。小坚在拿板砖拍了大欢,把车交给小贵后说:这车我今后用不着了。此时在他心中当是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配的近乎绝望的虚无。而小贵在眼睁睁看到自己的车被人毁掉之后,终于第一次(在剧中)还了手。当他抗起破车,横穿过马路的时候(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伤痕累累的身躯似乎已经迅速的复原了,矫健的步伐让身体成为了一个充满屏幕的“人”字。此时的小贵心中当不再有委屈与懦弱,人格的尊严让他有了“人拦杀人,佛挡杀佛”的勇气。
两个17岁的少年都不可阻挡的成熟,各自的人生轨迹在一番交汇、碰撞之后,又分别向各自的未来伸展。也许他们会成为患难之交,但必将迎来不同的人生。
【篇七: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是在90年代的中国城市弱势群族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悲惨生活,这部片子的风格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点相似,但格调相当阴暗,压得人几乎喘但是气来,让人悲观地发此刻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度中生活是多么地无望。
影片的中心都围绕着一辆单车发展,而单车似乎也是一种隐喻,指的也许是对个人来说十分珍重却很容易被别人夺走的东西,比如自由,人权,当一个人最珍视的自由被这个社会无情地夺走,而脆弱的个体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能够想象这种悲哀,所有我们当初以为完美的东西,或者是初恋或者是感情,或者我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远的欺骗和压榨。当我们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而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这个社会无情地抛弃,正因我们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我们是社会变革中天经地义的牺牲品。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选取的余地了。影片的结尾,主角拿起砖头掷向强者,最后被强者追杀,即使无关的人也难以幸免,心爱的单车被砸烂。似乎预示着:在这个森严的充满暴力的等级社会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也没有人能逃脱地出去--要么同心协力,拿起武器,要么就只有死路一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影片的主角抬着破碎的单车走在城市中的情景,似乎预示着一种无奈,我们所以前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最终会被这个肮脏的等级社会砸得粉碎。
【篇八: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几年的光阴流逝,两位女演员高圆圆、周迅都已订婚。如果不是碰巧看到插曲出自汪峰,也许不会回头去看这部电影。影片的讯息和汪峰大部分音乐的主题是一致的:我们如何在城市里寻找、追逐梦想,充满挫折却依然执着。
电影是要打动人的,不应拍成脑筋急转弯,挑战观众的智商。这部影片的出色之处在于,它老老实实地讲了个故事,表达了大城市里小人物的处境,没有复杂流转的情节,没有晃动炫技的镜头。
农民工和城市贫民,界线有那么清楚?对于女孩子来说,恐怕只是口红和高跟鞋;男孩子呢,则是香烟和打火机。单车到底是谁的?这恐怕是无解的难题,但是它重要,因为关系到男孩的脸面:对于农民工,是糊口的工具;对于胡同男孩,是暗恋的女孩。
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单车,几乎是每个少年都有的记忆。穿着校服,骑着单车,双手脱把,青春懵懂,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地安门、后海、沙滩,青灰的胡同,悠扬的鸽哨,没有比这更好的背景。
青春已经散场,这些还回得来吗?
【篇九:《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我以为《十七岁的单车》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一部单车将求生存和求爱情的两个孩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作者没有提供小贵的过去,我们只是知道他不能象同龄的孩子一样能坐在学校里读书,只是知道他辛辛苦苦赚来一部车不是为了练“功夫”,更没有考虑去为此换一副价值八十元的闸皮。
爱情也似乎与他的生活很远——在院墙缺口的那边。每次由远及近的高跟鞋踏出的清脆节奏都提示着压抑在心底的渴望,然后小贵装作不经意的抬起头,偷偷的去看上那个每天都要换几套衣服的那个女孩一眼。
《美国往事》中的面条也透过墙的缺口看女孩,不同的是面条可以去追求那个爱跳舞的女孩,那个女孩不喜欢面条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面条有个“妈妈”。
“去吧,你妈妈在叫你呢。”
而对于小贵来说,院墙外面的缺口中显现的女孩却仅仅能做为幻想,甚至连幻想的本身都是一种违章的行为。
“小贵,你可千万别瞎想啊,我们没那个命。”
那个命是属于生活在院墙缺口外面世界的孩子的。
小坚是院墙缺口外面世界的孩子,期待的爱情显现之后是小坚骑在车上放飞的心情,这和小贵后来找回车后因为忘乎所以才会撞上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为找回自己的车子,小贵透过游戏室的玻璃窗看到抢他车的人在那里蹦跳着宣泄来自青春的躁动。“就这一次,今天我都花了多少了我。”这和小贵拼命的工作,每送完一份邮件在笔记本上做个记号又是一个鲜明的对照。
院墙的缺口外面是每天都换几套衣服的女人,是摩天大厦,是旋转的玻璃门,是游戏室里玩跳舞机的和他一样大的孩子,是在按摩房里享受推拿的张先生。
我认为影片中最精彩的一笔是两个孩子为了一部车达成了一人一天的协议,在一个平常的京城小巷,在一个用铁皮桶做成的炉子旁边,有着两个孩子共同的期待。
自行车丢了可以再找回来,然而爱情呢?
小坚找回了丢失的自行车,但却找不回来丢失的爱情。
大欢的车技更好,也比小坚更酷更前卫更成熟,染发、戴镜、用ZIPO打火机。
没有那个女孩,再好的车技表演给谁看呢?“这部车你拿走吧,以后不用再骑回来了,我不需要了。”小坚的爱情梦破灭后的一句话道出了小坚想要拥有单车的真正目的。
小坚属于这个城市,他不需要透过城墙的缺口去看世界,但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城市留给他的是四合院上面的屋顶,失意的时候只能一个人坐在上面沉思,或是沿着屋顶的边缘徘徊,在那个屋顶上我们感受到了小坚院墙缺口外面的世界。
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那个用铁皮桶做成的炉子也因为主人收工被推走了,然而小坚和那辆车还没有出现。
小坚的一块砖砸出了他因为被横刀夺爱的愤怒,而小贵的一块砖拍出的是对歧视他的另一种城市文明的愤慨,自己的劳动成果要被单位的记录员克扣,找人被强拉去洗澡还要朝他要钱,应该属于自己的车被偷,找车被当成贼抓到派出所,找到自行车还要挨打。
“不关我事,真的不关我事儿。”
这样的心声有谁去听呢?
小贵抗起被砸坏的自行车穿过城市的街道,在这以后会怎样呢?他会融入那个院墙缺口外面的世界吗?作者以精彩的一笔结束了整个故事,留给我们的是对自己为生存拼搏挣扎生活的追忆,对过去初恋时光的缅怀,和对我们自己的院墙缺口外面的世界的遐想。

丢车篇(4):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初中

【篇一:骆驼祥子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着——《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老实、健壮、纯朴,对生活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但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他又攒够了钱,却又被那可恶的孙侦探给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还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子,本来日子过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虎妞却难产死了,祥子伤心欲绝,没法了,只好把车子卖了来安葬虎妞。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篇二:《骆驼祥子》读后感】
大漠孤烟很直很直,犹如一个大大的耸插苍穹的感叹号,叙说着无言的沧桑;长河落日好圆好圆,苍凉和悲壮一览无遗地泻在茫茫戈壁上;驼队,总也络绎不绝,负重跋涉在漠漠沙原上,不甘寂寞的驼铃在夕阳下,叮叮当当……
生逢末世,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攻下已成残灯末庙,气息奄奄的老舍先生是以平民而跻身文坛为数不多的文学佼佼者。可见《骆驼祥子》浓郁的古都风情,市井气息在老舍先生的妙笔生花下使京腔京韵的《骆驼祥子》散发出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上何等显赫,让中国文学真正拥有了劳动者的穷苦世俗社会风情的“谭叫天唱《定军山》”。
车夫的圈子,大杂院的生活,随同祥子的命运走向绝望,走向暗淡。祥子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也带着自己一份勤劳与坚忍走向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祥子认准了“拉车”一行,凭着他的坚毅和率性,终于成为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坚韧不拔、恒心和毅力不正是做人处事之道?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当时社会环境是军阀混战,容不得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匹骆驼。但是风雨吓不倒祥子,他倔强地反抗着命运,克己地拉车重新白手起家。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正如俗语所言,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那么平坦的,千辛万苦得来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圆车梦再次成为泡影。为了追求自己一直向往的理想,他再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车子,但这一次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加之又失去他喜爱的小福子,连遭生活打击的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它不再像从前那样以拉车为豪,它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篇三:《骆驼祥子》读后感作文】
老舍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我们经常接触到他的作品。这个暑假,我品味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祥子一贯要强和奋斗,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像他这样善良、正直的人,可就是得不到上天的疼爱……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这些事,给了祥子一重重的打击,他本想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但经过这些打击,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信心,自甘堕落,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得了一身脏病,成为一堆行尸走肉。
对于祥子的悲剧,我感到万分同情。他本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他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
其实,祥子之所以会有如此下场,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书中说:“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空了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可见当时的社会真能把人变成鬼!
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这样的“刺儿头”了。以他那样的奋斗、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正直,必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社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环境,好好地学习,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教导,将来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篇四:《骆驼祥子》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我感慨万千。
读《骆驼祥子》,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去努力奋斗。祥子开始的目标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的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一天不拉车,身上就痒痒,拼命地向自己的目标奋斗。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祥子有了自己的新车了。我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呢?我想,我和绝大多数同学的目标是一样的——考上重点高中,再考上重点大学。
有明确的目标了,那我们怎样去实现它呢?我也在祥子身上找到了经验——做事要勤奋。有上进心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动笔,记笔记,记自己想说的话,记不懂的问题。;要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要有上进心,遇到挫折,决不气乃,要战胜挫折,勇往直前。我还从祥子身上找到了我们的反面榜样——-丢车。被侦探骗了钱后,祥子变的狡诈,懒惰,自私。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决不能狡诈,一定要塌实,勤奋。
读《骆驼祥子》,我明白了穷苦的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旧社会里想要站起来,是不可能的。我庆幸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人人平等。充满光明的新社会中。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肯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祥子有个想法:有了车便有了一切;我们要更清楚,有了知识便有了一切!
【篇五:《骆驼祥子》读后感】
暑假我就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理想,祥子也不例外,他的理想是: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上天就是要磨炼他,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篇六:骆驼祥子读后感】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是一部沉淀的历史,默默叙述着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反映了自己所处时期真正的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社会同样孕育一类人。
《骆驼祥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要强怀梦的车夫经历的兴衰历史,最终沦为了一个堕落自私的末路鬼。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在于那个黑暗世道下所经历的天灾人祸也许会有不同,必然就是没有人能摆脱沉沦的局面。最初的祥子多么耐苦忠厚,他不奢望有荣华富贵,不奢望守株就能够捉到兔,他只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自食其力,娶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就是这么小的平凡的愿望,最终还是变成幻影,石沉大海。我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他有梦想,也为之付诸行动,可是上天还是一次一次打击他!他比故事中的所有人都拼命,可是命运的枷锁牢牢地震慑住他,凭什么!凭什么!我痛恨将祥子连车带人抓走的兵,他们是如此的蛮横跋扈,强抢强掳,可怜的祥子用血汗筹集三年的车没了!这只是一遭,奸诈的孙侦探又威胁祥子交出了他最后的积蓄。而后虎妞欺骗祥子娶她,她可谓人如其名,长的虎头虎脑,可是他得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只能委屈求全。好吃懒做又迷信的虎妞后来难产,死了,他只得卖了刚买的车安葬。一次又一次的痛楚,他往肚里咽,可他还决定在做一个上进的祥子,只要他爱的小福子和他一起生活。得知小福子自杀后他再也承受不住生命中的痛,最后的希望及善良的本性全然泯灭。既然努力没用,再努力挣钱也只是等别人来掏尽自己的兜囊,那为何还要拼命?不如坐等享乐,沉迷于吃喝玩乐。
虽然造成祥子这出悲剧的编剧是那个阴暗的社会,但导演依然是他自己。他虽然健壮忠厚,但他是自私且无脑的,无论是在曹宅丢钱后想着偷回几样东西补偿,还是拒绝曹妈为他设想的生钱之路生怕丢了钱,还是在他丢车之后抢别的车夫的买卖及至最后他的沦陷,无一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只有人们都认清现实成了群打成阵才行,而自私是当时社会人们致命的弱点。
我庆幸我处于21世纪,自然没有吃人的制度,所有的努力都能化为成功,而我们比祥子多一份幸运,多一份知识,少一份拮据,少一份挫折,自然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应比祥子多一份努力,谱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
【篇七:骆驼祥子读后感】
通读《骆驼祥子》,我感触很深。之前,在读其他的现代文学作品时,总感觉十分难懂,总要经过阅读大量材料后,才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而老舍却用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将高深的内涵传达给了读者,让读者明白——黑暗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他讲述了老北京城里的一幕……
祥子来自农村,来到城市,他希望以诚实劳动过上美好的生活。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想拉就拉,不受车场主的控制。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买上了属于自己的车。可好景不长,才几个月,就被大兵抢去。他没有服输,认定了目标干下去,几经失败,几次动摇,他都挺了过来。但在黑暗社会的压迫下,他还是失败了,自此堕落下去。“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勤劳、要强、善良、健壮的祥子,就此成为一个“没有心”的行尸走肉。
作品除了对祥子的描写外,还围绕祥子的生活经历,刻画了许多下层人物的形象:诈骗祥子的孙侦探、抢车的大兵、和善的曹先生,以及杨太太、老马小马祖孙、车场主刘四爷等等。遍观所有的人物,其实他们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也反映出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社会的黑暗。
对于祥子,我深感惋惜。他坚强、他上进、他勤劳、他善良,就像那老实的骆驼一样。他来自农村,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但面对社会,面对黑暗的社会,面对这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他终究还是被打败了。像这样要强的人,最后也被打败了,更凸显了极度黑暗的社会对人的摧残。
在今天,极度黑暗的社会已不复存在,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但以祥子为代表的,执着的追逐梦想的人,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有人说:“我要学好美术,将来做一名艺术家。”有人说:“我要学好信息技术,将来学IT专业,在信息平台上大干一场。”常常听人说:“我要……,将来……。”这样的话,但实际上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呢?放弃可能因为太难,但如果将太难和放弃理想做比较,恐怕就没有人会选择放弃理想了吧?
如果问你,你在上学的路上,不巧路上有一段路在施工,你还继续上学吗?相信答案非常肯定,一定是要去的。为什么?原因一定有很多,但一定有一条原因是:学校里要求不允许无故旷课,而有一段路施工不足以导致你不能到校。而这就是关键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时候做的一些事情,是“按规矩办事”,或是纪律,或是天职,或是习惯,他们要求你去做这些事。而梦想,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实现,因此人们也就慢慢忘却了梦想和它的重要性。要强的祥子,若没有了那令人窒息的社会,凭他的执着和坚韧,完成他的志向定是绰绰有余的。
我们要向他学习的,就是祥子骆驼般的坚韧和执着。认准目标,带上祥子的执着,登程吧!
【篇八:骆驼祥子读后感】
漫长的假期要用读书来充实。利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骆驼祥子》。很好奇它为什么那么出名,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书中的主人公——一个好强、老实,又富有理想的乡下人——祥子。来到北平后,干起了拉车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车,他吃尽了苦头。被抢、被诈,无奈成亲,却丧了妻,喜欢的人也走了。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这样无情的社会就像一瓢冷水,连希望的星火也被浇熄了。曾经向上、不屈的祥子变了,他变得无赖、自私,变得沉沦自弃,吃喝嫖赌他都学会了,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现实总是与祥子的理想过意不去,现实的残酷最终使他的理想灰飞烟灭,甚至连他也不成人样。
其实,为祥子感到悲哀之外,我也很佩服他。他这一路上起起落落这么多次,其中有很多次想放弃拼搏,放弃理想,也想和别的车夫一样过得腐败,在那个时候可能是一种解脱吧!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实,空有理想有什么用。但祥子不一样,他一次次用理想激励自己站起来,一次次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拼了命的向前,这应该与他那老实的人品分不开吧。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当今的社会比起以前是很不一样,没有那么无情,更没有那么多不公平的事。应该说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达成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的那些“社会败类”,他们一定奋斗过,但吃不了苦,最终沦落到这种不堪的地步。我们既然有这个条件,为何不努力奋斗,去达成理想呢?
《骆驼祥子》文字上的特点,则是它是活的。老舍先生注重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心理,他们的情感。让我们的心也为之震动。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应当注意这一点。《骆驼祥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面对生活的无奈。描写非常口语化。
我从其中的人物身上也学会了遇到问题时应当具有的精神。无论再苦再难,都要奋斗下去。真正学会“不抛弃,不放弃!”

丢车篇(5):舍得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题记
任时光流逝,任岁月蹉跎,只一句谚语,经久不衰。那便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的,舍不了,就得不到,只有舍弃,才能得到。
何谓舍得,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来讲,就是不吝惜,愿意割舍的意思。是了,只要你能做到割舍,那么你必定能得到。滴水之恩,尚须涌泉相报呢!
时钟转过一轮又一轮,一局象棋也厮杀到了精彩之处,执子的我却陷入了两难之地,丢车保帅,是丢,还是不丢?良久,紧皱的双眉舒展开来,结果是丢。以一个车的代价换取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只有舍弃了这个车,我才能保住老帅,才能有翻盘的希望。
著名学者梁秋实先生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很有趣,前面所有的饭菜全都不吃,理由是含糖,而到了最后的八宝饭时,既富糖又舍淀粉,但梁秋实先生张口就要他最爱的八宝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舍弃了前面所有的饭菜,只为了得到这一份八宝饭,这便是他的成功之道,有舍才能有得。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通常者也。战国的纷争年代,依旧没能影响他的舍得观,千年前的亚圣,便已将舍得之论教与了我们,又怎能去忘。
在取舍之前间进,在得失之中轮回。
又想起寓言中的那只小猴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懂得正确的取舍,最终只会两手空空,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注定。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已然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舍”与“得”好似渐渐地沉沦了本意,舍弃一个健康的肾,得到一个装逼的苹果手机。问一句,这样做,值得么,这样的行为,又能否称为舍得?
无奈的日子总是很无奈,无趣的得到还不如有意义的舍弃,做我自己,做真正的舍与得,生命才能变得精彩。
岁月,依旧从指尖流过,漫漫向前,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真正做到“舍”,真正有“得”。

丢车篇(6):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300字

【篇一: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月亮正在向我眨眼睛,星星揉揉疲惫的眼睛。我翻开我面前的一本格言书,在第一页写着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什么我会喜欢这则格言呢?看完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那是我九岁那年。某天上午,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考第五单元的数学。大家一定要考好啊!”……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可分数却让我大吃一惊。我只考了78分,我的眼泪想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我被老师骂了一顿,老师最后跟我说到:“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这则格言的意思!
【篇二: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的格言是什么啊?小编最喜欢的是这句话“心大了,所有的事就小了,心小了,所有的事就大了,看淡世事苍伤,内心安然无恙”,朋友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格言呢。
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月亮正在向我眨眼睛,星星揉揉疲惫的眼睛。我翻开我面前的一本格言书,在第一页写着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什么我会喜欢这则格言呢?看完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那是我九岁那年。某天上午,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考第五单元的数学。大家一定要考好啊!”……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可分数却让我大吃一惊。我只考了78分,我的眼泪想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我被老师骂了一顿,老师最后跟我说到:“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这则格言的意思!
【篇三: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
小时候,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忆犹新。也是这件事引出了我的座右铭,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记得那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田野里拔草。从没干过这种活的我,拔了没几棵就累得坐在了地上。奶奶见了,说:“这么快就拔不动了,以后还怎么干别的事呀。快点儿起来,不要向困难低头,我告诉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下决心去做,就会成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这样做。”听了奶奶这番语重心长的活,我马上就站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草全都拔完了。
从此,我记住了这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不仅在生活中这样做,在学习上也这么做。这句名言使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战胜了一次次困难。从此,我把这句名言作为我的座右铭,使它伴我一生,教我做人做事。
【篇四: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月亮正在向我眨眼睛,星星揉揉疲惫的眼睛。我翻开我面前的一本格言书,在第一页写着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为什么我会喜欢这则格言呢?看完了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那是我九岁那年。某天上午,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考第五单元的数学。大家一定要考好啊!”……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可分数却让我大吃一惊。我只考了78分,我的眼泪想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了下来。我被老师骂了一顿,老师最后跟我说到:“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这则格言的意思!
【篇五: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格言伴随着我们成长,有时它是前进中的路标,有时它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时是我最喜欢的格言,这则格言是我三年级时,妈妈告诉我的。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令人心情很烦躁。我正做着妈妈个我买的数学练习题。突然,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计算了很久,还是没有算出正确答案。我想:唉,这题实在是太难做了。还是玩一会儿吧!我正想离开书桌。这时,妈妈问我练习题做完了没有。我说:“有一题我不会做,我先玩一会儿吧!”妈妈耐心地教育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只要有决心、有耐心、有信心,一切困难都会化为乌有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去钻研这道题,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还是没有算出正确答案,但我没有灰心,继续解答。1分钟、2分钟、3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妈妈说得真是没错。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因为,是它在我丧气时给我信心,让我自信地挑战困难和挫折。这则格言将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篇六: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格言是一盏明灯,为我指引方向;格言是一把钥匙,为我开启成功之门;格言是一片海洋,让我扬帆起航。“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通过一件事,是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轻松练习》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我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我心想:算了吧,看来,我是算不出来了,何必在这浪费时间呢?反正老师也讲呢!“正当我准备放弃时,发现电视里正在播放《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刘备不轻言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轻的诸葛亮出山。看完后,我不禁感到万分惭愧,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就退缩,真是不应该呀!应该知难而上。想到这里,我连忙回到房间里钻研这道题。我不怕辛苦,算了一张草纸又一张草纸,就连同学找我玩都没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算了出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格言一定会使我终身受益的。
【篇七: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是:坚持就是胜利。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记得在我七岁的时候,当我看到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有多么愉快,心里就也想着骑着自行车和朋友们一起玩。
终于,我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我对自行车是一窍不通,但我为了和朋友们一起玩,就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这自行车。
一个星期天,我到球场去练自行车,可这自行车却总是摇摇晃晃的,我鼓起勇气,骑上这自行车,我小心翼翼的骑着,可刚上去,就摔了下来,把胳膊摔青了,当时我想放弃,可我又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则格言:坚持就是胜利。”我又想:朋友们也是经过重重困难才学会的呀,只要我坚持,就一定能学会。我又再次骑上了自行车,又摔了下来。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终于可以和朋友们一起骑着自行车玩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句格言在我遇到困难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这则格言为座右铭。以后,当我遇到再大的困难,想起这则名言时,就坚持着努力着去做这件事情,让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好多!
【篇八: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听见这则格言,我就会想起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这是一个星期六,我与邻居小王在花园的石桌上下象棋,小王在我眼前只是个“常败将军”,每次与他下棋,我都把他杀得落花流水。最近听说他跟他爸学了几招,杀败了几位学校的棋手。哼!这就能把我镇住吗?今天,我要当众杀杀他的威风。
我想:“要杀败他就得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我第一步先架起“当头炮”,暗伏“连环马”,用其余的子儿把住各个关口。然后出动“大车”,冲到对方阵里横冲直撞。没过多久,我吃掉了他一马一炮,五个“卒”就剩一个了。我为我的开局沾沾自喜,翘起了二郎腿,哼起了小调。突然,他眼前一亮,飞起了象,吃了我的车。我后悔地叫了起来。
丢车后,对方立刻吃了我的一马一炮,就连“老将”身边的“士”、“象”也一个不剩。没过多久,我的“老将”也被敌方的马吃了,我只好认输,呆呆地看着瞬息万变的棋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局棋的启示真是让我终生受益。我要永远记住这局棋,因为这局棋让我明白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16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