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CFA】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一:与朱元思书_700字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富春江的江面上,风与雾都悄然离去,平静的江面上被仅剩的一丝微风吹得泛起一圈圈轻柔的涟漪,轻轻地抚摸着两岸的峻岭,把他们从梦中唤醒。如果风有颜色,如果烟有光芒,或许,它们都是明净的,犹如蓝天下的江流;或许,它们都是青翠的,好似高山上的寒树。在微风拂面,薄雾萦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如玉,碧水澄明中抬首,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湛蓝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我泛着小舟随着水流,任意它飘到东,荡到西,反正飘到哪里都是青翠,都是湛蓝。在富阳至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让我邂逅如此奇景。这样的山,这样的水,简直就是一幅天下奇绝的山水名画啊!
  低头望着请白如玉的缥碧水面,满目碧色,水面荡开层层清波。在千丈深的江底,一尾尾小鱼,一粒粒石子,都争先恐后得想让你看个清楚,让你记住这里没一点微妙的美丽。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巨石在江心挡住了畅流的猛狼,一些小水滴飞跃起来,和着阳光的微笑,和着水流的喝彩,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飞过巨石,又回到浪花之中。忽然。我觉得小船随着水流快了起来,我那如痴如醉的心也随着水流荡漾开来,沉醉在山水之中。
  两岸的峻岭险峰生长着茂密翠绿的大树,透着阳光,显得格外青翠欲滴。那些险峻的山崖,凭借着地势,互相攀比着,看谁耸的高,看谁伸得远。那葱郁的森林中,有泉水激石的清韵;那苍树翠叶中,有友好鸟儿的嘤嘤欢歌,就更不用说山中的蝉鸣千转,猿啼无穷了,简直就是一曲自然交响乐。想必那些热衷于官场争斗和功名利禄的人们来到这里,看到这翠绿的山,碧清的水,也都会忘忧息心,流连忘返吧!
  那些苍翠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藏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缝隙中探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独赏这珍藏的美丽。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二:与朱元思书_600字

  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厌倦了世俗的黑暗,心中煞是郁闷。于是,我决定去富春江游玩一下。
  清晨,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富春江仿佛半睡半醒着。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草香与泥土香。泛舟江上,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初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升起,渐渐的,烟雾散了,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高山上,古木参天,苍翠欲滴。树木有的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岩石上的青苔似乎也想与树争辉,它们努力地生长着,翠绿翠绿的,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富春江的水好清澈啊!水底的生物一览无余。瞧,这条在欢快游泳的小鱼,无忧无虑的,多像一个调皮的孩子!那块褐色的石头好像在沉思:大自然为何如此美妙?
  泉水撞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音,清脆极了,美妙极了。
  鸟儿在枝头歌唱,让我心情舒畅。可爱的鸟儿在空中翩翩飞舞,富春江似乎就是属于它们的天堂。
  两岸的猿猴在欢快地叫着,仿佛在呼唤对面的伙伴。
  泉水声,鸟鸣声,猿叫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歌曲,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我站在小舟上,任风拂过发丝,在空中飘起完美的弧度。张开双臂,风的精灵化成美妙的音符,在我的指尖跳跃着,谱出一曲美妙的小调。
  常常看到少女在小溪边嬉戏,如今,我也似她们一样,弯下腰,手指轻轻在水面上一点,一圈圈的涟漪当了起来……
  常有富春江,使我忘记了一切烦恼,跑开了世俗的庸俗,原来仙境就是如此。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三:陈意书——论《与朱元思书》篇末二句是否多余以致师_1200字


  今晨学,蒙师授业之《与朱元思书》一文,虽复学数矣,然去岁闻前师讲学,旧有茅塞,幸得师解惑,今顿开已矣。临卒课之时,复闻师于篇末“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二句,谓之曰:“此赘言也!文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处辄可矣。”顿而弟子心惑之,有异议,于师金言而生疑,乃有不解,故咨师。欲以抒己见,亦恐师之无暇而顾与弟子共论,遂书之我见,呈于师台。恕唐突冒犯矣。
  弟子之见,乃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二句非赘言,反之,实则不可或缺,重中之重于《与朱元思书》也。此言何出?师且倾耳听学生之理。
  叔庠既殁,固不可觅而咨之本意,然弟子臆其心理,觉此二句应有另意,其就文释之乃柯干之横邪遮蔽于上,虽处白昼,却若黄昏之时昏暗。树枝之稀疏交错掩映,然偶亦犹可于枝叶之隙得见阳光。乍看无殊,书景无疑。然实之非然也。细品既得二句甚妙!缘之何也?此诚均良苦用心也。据学生所考,均家世寒贱,至于均好学而有俊才,后以其才学荐举于朝廷,入仕,然其途坎坷。均好研史撰史,尝欲撰《齐书》,帝不允,遂私撰,因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将焚,免均职。后累遭左迁,颇不得意。均所居之南北朝,动荡不安,武帝之朝时政不稳,官场昏庸黑暗。此书亦谪后所作。行至富春江,寄情于山水得其乐,故书与友朱元思。由此观之,既为书信,必有与友之言,均非圣,志思蓄愤,何故而不泄?今通篇不见其属,于情于理,皆有不宜。然实无之乎?非也。有之,何处只有?匿之于篇;何处之匿?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二句也!何以得见之?且容学生细解,文意已述,其隐之匿意学生谓之云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乃喻官场之权争昏暗,弟子臆兹乃均匿其不满于官场,不满于朝廷之情,均谓官场,指其邪风若枝柯敝天日,抨其虽为白昼,亦令君子觉之为暝,责其是非不分,暗无天日。均满腹牢骚,尽郁于此。与朱元思间述其时官场之风,尽显于此。后“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八字,乃匿均于元思规劝,抚慰之言,弟子臆兹为均乐天之顾念,慰元思亦无需以己一言而悲逢时不祥,矫首呜呼。故言,纵令官场有蔽天之徒,小人得志,亦非举朝皆是,官场昏黑,然或犹能见“日光”之普照。喻犹有君子存于世。官场黑暗而犹有光明,均乐天之念以慰元思之心,遂驻笔。均交代已矣。故及此辄止。
  区区十六字,其表写景,其质抒情言志及寄语。于此观之,通篇非惟书景,言志,亦有评政,劝友,励友,其忧国之心,愤世嫉俗之情;高洁之趣,寄情山水之乐;达观之念,避世退隐之愿,通篇尽现,何其妙哉!今得以解读,“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二句乃不可没其功,得益于此,何忍去之?少之,则意犹未尽矣。其蕴涵之意少甚矣。弟子甚服前人之智,概惜字如金,既均有《与朱元思书》遗于世,复有此二句,且夫编者录而不去,得幸入学本以供学子拜读,定必有其用意,故弟子谓之:非赘言也,且必不可少也!
  疑师金言,实属学而有疑,心欲语之而不得,故郁于五内,益欲吐之而后快,书之与师,恐有不敬,于此谢罪。
  今呈此书,乃抒己见,与师商榷。辞藻不当,望师见谅!
  狂龙子
  辛卯年庚子月乙巳日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初三:林俊腾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四:2013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已发布)


您可以点击收藏此页,及时了解2013中考语文信息。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机密★2013年6月19日(省)语文
  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亘古(gèng)狩猎挺而走险(tǐng)怒不可遏
  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yán)万恶不郝
  C.花圃(pǔ)荫蔽锐不可当(dāng)粗制烂造
  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
  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
  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着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着,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着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着,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春泛若耶溪①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五:《书沈通明事 》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六:2011大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春华秋实周而复始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各具风韵(2)风餐露宿(3)美不盛收(4)因地治宜
  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夺冠,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喜悦与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4.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2分)
  呼朋引伴草长莺飞
  回味无穷抑扬顿挫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
  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D.《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
  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6.默写填空。(10分).
  (1)风烟俱净,。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论语>十则》中提倡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处世之道是",。"
  (5)古诗苑漫步,同学们吟诵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吟诵辛弃疾的",",感受古人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回答)
  7.请依据你阅读名著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
  (1)提示词:《骆驼祥子》人物经历主题
  ①三起三落(任举两例):
  ②主题:
  (2)
  名著人物事件人物作为性格
  《水浒》武松
  施恩快活林酒店被霸占③
  ④
  宋江梁山泊主事⑤忠心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七:《汉书·石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汉书石奋传》)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高祖初遇万石君,爱其恭敬,为能让其为自己效力,召其姊为美人,算是对他的一种恩宠。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低头双手扶式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B.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D.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6分)





答案:

4.A

5.C

6.A

7.(1)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

(2)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参考译文】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根据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他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八: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鉴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志趣美


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语言美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本文只140多个字。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和形象的描绘,把他从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看到的山光水色告诉了他的朋友,让朋友分享富春山川之美。


骈(pián)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文学结构:骈(pián)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九: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j萍捌涫栏副嘈蘧?丁H?蛹韧ㄈ逅锻??ο壬?纹涫跻婢?@?侵苡滥晔椴???镌唬?ldquo;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十:《诫兄子严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诫兄子严敦书

【作者简介】

马援(前14—后49)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时,为新城大尹。后依附隗嚣,继归刘秀,攻灭隗嚣,为陇西太守。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著有《铜马相法》。

【原文】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②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③,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⑥,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⑧。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⑨辄切齿,州郡以为言⑩,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阅读练习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答案:

6.D 7.B 8.C

【注释】

①汝曹:你等,尔辈。②是非:评论、褒贬。③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④口无择言:讲话不选择言辞。意为所言皆善。⑤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⑥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⑦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⑧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⑨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⑩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解析】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平时喜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虽远在交趾军中,还是写了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文章出语恳切,言词之中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有三。

其一、以“汝曹”称子侄,在文中反复出现,使子侄们在阅读时倍感亲切。不远千里致书教谕,也能收到耳提面命的效果。同一称谓反复出现,固然可使被称者自感受到重视,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选用的这一称谓也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古人名、字并行,各有其用。一般长辈称晚辈用名,同辈相称则用字,如果“尔”“汝”相称,往往是不礼貌的,但在特定场合下却又能用以表示亲近,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句。作者在信中不依常规称呼子侄,却以“汝曹”相称,这就显得随和、亲切,拉近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距离。被称的晚辈则可以从中体会到长辈的真情关怀。

其二、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晚辈沟通,而不是空讲大道理。如首段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只说自己如何,但是态度明确,感情浓烈,自然可以感染晚辈,又何必命令式地不许这不许那呢?至于“施衿结缡”句,更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使人感动不已。次段对当世贤良的作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都是自己观察社会人生得来的经验之谈。其“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比喻,警拔有力,发人深省,是传之千古的警句。而诸如“愿汝曹效之”、“不愿汝曹效也”的话,虽然只是表示希望,但是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挚的关爱,比之“汝曹当效之”、“汝曹勿效也”这样板着面孔的口吻真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了!

其三、文中大量而恰当地使用句末语气词,起到了表达意义以简驭繁,只着一字而含义丰富;表达感情以无胜有,不着情语而情尤真、意尤切的突出效果。文中用“也”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期望,态度坚绝;用“矣”、“耳”表达自己的爱憎倾向,情深意长;用“者也”,则表达出对评说对象有所保留或不以为然。这些合在一起,不仅读来语气抑扬,更能使人由此领会充盈在文字背后的教诲、期望、关怀和爱护。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0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