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社会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础的课程,若要学习成绩好,打好基础是必须的,同学们还是要用心去学才能学好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第八页的答题纸上。(按小题填,如1。A;2 、B;…30。C。)

  1.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是 A

  A、 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 C

  A、 建设小康社会

  B、实现共同富裕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实现现代化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 C

  A、 2;8

  B、8;12

  C、15;16

  D、 14;15

  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A、 发展

  B、改革

  C、革命

  D、 调整

  5.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 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和平发展

  D、 一国两制

  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就是 D

  A、 改革

  B、运动

  C、变化

  D、 发展

  7.“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物质生活的普遍充裕和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表明 B

  A、 小康

  B、全面小康

  C、共同富裕

  D、 兼顾公平

  8.经济特区是指在哪方面国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实行特殊管理体制的区域 D

  A、 经济改革上

  B、对外开放上

  C、政治政策上

  D、 经济制度上

  9.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根本体现是 A

  A、 发展生产力

  B、改革生产关系

  C、公平优先

  D、 共同富裕

  10.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20世纪末,人均收入800——1000美元,GNP比哪一年翻两番?B

  A、 1978年

  B、1980年

  C、1990年

  D、 1991年

  1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A、 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按劳分配

  C、解放生产力

  D、 发展生产力

  12. 不属于三大文明的是 D

  A、 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 文化文明

  13.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先后提出"三个标准",不属于这些标准的是 D

  A、 综合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 实践标准

  14. 中国今天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属于 B

  A、 经济形态改革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

  D、 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奋斗目标是 B

  A、 改革、发展、稳定

  B、富强、民主、文明

  C、经济、政治、文化

  D、 物质、精神、政治.

  16. 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D

  A、 发展

  B、稳定

  C、改革开放

  D、 依法治国

  17.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践,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 C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阶段

  C、跨越“卡夫丁”峡谷

  D、 跨越商品经济

  18. 邓小平关于教育的发展方向题词不包括的内容是 A

  A、 面向改革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

  D、 面向现代化

  19. 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

  A、 是基本经济制度

  B、是现阶段的所有制

  C、是现阶段的公有制

  D、 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20.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 B

  A、 基本矛盾

  B、主要矛盾

  C、次要矛盾

  D、 根本矛盾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中的第二个基本点是“强国之路”,它的内容是 C

  A、 和平发展

  B、共同富裕

  C、改革开放

  D、 四项基本原则

  22. 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我们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坚持 D

  A、 公平优先

  B、兼顾效率

  C、.效率优先

  D、 兼顾公平

  23. 市场经济运行中 "看不见的手" 是指 A

  A、 市场机制

  B、法律法规

  C、经济政策

  D、 宏观调控

  24.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 B

  A、 公司制

  B、股份制

  C、公有制

  D、 私有制

  25. 在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发展是 A

  A、 动力

  B、前提

  C、条件

  D、 目的

  26.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可以从哪两方面表现出来 B

  A、 公有制和私有制

  B、股份制和合作制

  C、计划和市场

  D、 质和量

  27.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是采取的 B

  A、 共和国联邦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 从理论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着重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理论是 C

  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29. 完善市场体系中的“两大类市场”是指 B

  A、 计划和市场

  B、商品和要素

  C、微观和宏观

  D、 居民和厂商

  3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C

  A、 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依法治国

  D、 依法行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该题多选、少选均无分。每题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把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号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第八页的答题纸上。如1。A、B;2 、B、C、D;…10。A、B、C、D。

  1.“三个代表”的内容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ACD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改革的发展趋势

  C.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关市场经济的正确表述是:BD

  A.市场体系具有完备性

  B.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D.它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3.邓小平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ABD

  A.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B.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

  C.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新方法

  D.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4.1978年发生以下重大事件 ACD

  A.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C.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D.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表

  5.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表述正确的有 ACD

  A.多层次

  B. 多角度

  C. 全方位

  D.宽领域

  6.以下属于民主发展阶段的有 CD

  A.奴隶制民主

  B. 封建制民主

  C. 资产阶级民主

  D.社会主义民主

  7.改革是 AB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C.中国的第一次革命

  D.改革的对象是社会根本制度

  8.市场经济的共性有:ABCD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 企业行为自主化;

  C. 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9.公平与效率的正确表述是:AB

  A.公平的判断具有历史性

  B. 效率是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

  C. 生产效率是投入产出比

  D.第一次分配中兼顾公平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ABC

  A.达到小康

  B. 完善政治、经济等各种体制

  C. 两个文明共同发展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称。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其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邓小平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改革: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以自我完善或持续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3、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5、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6、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7、现代化: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8、资源配置: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9、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这两层含义,即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首先,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我们必须珍惜这些已取得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决不能走回头路。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各个领域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搞急于求成。

  (3)只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2、试述我国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决定。在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居主导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分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

  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五.问答题(共2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含义: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关系: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目的和归宿;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共同统一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在与时俱进中。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它包含着以下内容:其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和现状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其四,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中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建立新中国发展了生产力;但现在现存体制的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共同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高水平发展的生产,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有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保证,社会成员可能有先富后富之别,但不至于使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最终使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达到共同富裕。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哪个问题感受、理解或认识较深刻,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1.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一般而论,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始终根据人民的需要来调节生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调节”实质上是要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确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对长期以来把阶级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错误的纠正,但这并不是说阶级斗争不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处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十分警惕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即使是处理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时,也必须服从经济建设这个根本。

  猜你喜欢: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lunwen/23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