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博思】

元元之民篇(一):【八拜之交详解】之胶膝之交_陈重雷义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举债负息钱数十万,债主天天上门索讨,小吏跪求暂缓,仍无法通融,欲诉诸官府,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戴德,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个同事告假回乡,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陈重也不置申辩,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后来陈重复出,任细阳县令,颇有政绩,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因为姐姐去世守丧,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这个人没法,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后,雷义修葺房屋,翻开屋顶,才发现那两锭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无法退还。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充入官库。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上书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他设席讲学,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授南顿令,卒于任上。
  世人赞道: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相关阅读:


【八拜之交详解】之生死之交_刘关张
【八拜之交详解】之忘年之交_孔融和祢衡
【八拜之交详解】之鸡黍之交_元伯巨卿
【八拜之交详解】之胶膝之交_陈重雷义
【八拜之交详解】之舍命之交_角哀伯桃
【八拜之交详解】之刎颈之交_廉颇相如
【八拜之交详解】之知音之交_伯牙子期
【八拜之交详解】之管鲍之交_管仲鲍叔牙

元元之民篇(二):韩崔高孙王传


陈寿

【原文】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也。同县豪右陈茂,谮暨父兄,几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显名。

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就。乃变名姓,隐居避乱鲁阳山中。山民合党,欲行寇掠。

暨散家财以供牛酒,请其渠帅,为陈安危。山民化之,终不为害。避袁术命召,徙居山都之山。荆州牧刘表礼辟,遂遁逃,南居孱陵界,所在见敬爱,而表深恨之。暨惧,应命,除宜城长。

太祖平荆州,辟为丞相士曹属。后迁乐陵太守,徙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文帝践阼,封宜城亭侯。黄初七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邑二百户。时新都洛阳,制度未备,而宗庙主杨皆在邺都,暨奏请迎邺四庙神主,建立洛阳庙,四时蒸尝,亲奉粢盛。祟明正礼,废去淫祀,多所匡正。在官八年,以疾逊位。景初二年春,诏曰:“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洁,年逾八十。守道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劭者也。其以暨为司徒。”夏四月薨,遗令敛以时服,葬为土藏。谥曰恭侯。子肇嗣。肇薨,于邦嗣。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遗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囊时之所患也。乃移书炖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林议曰:“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且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五帝三王未必如一,而各以治乱。《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太祖随宜设辟,以遗来今,不患不法古也。以为今之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鲁相上言:“汉旧立孔子庙,褒成侯岁时奉嗣,辟雍行礼,必祭先师,王家出谷,春秋祭祀。

今宗圣侯奉嗣,未有命祭之礼,宜给牲牢,长吏奉祀,尊为贵神。“制三府议,博士傅只以《春秋传》言立在祀典,则孔于是也。宗圣适足继绝世,章盛德耳。至于显立言,崇明德,则宜如鲁相所上。林议以为”宗圣侯亦以王命祀,不为未有命也。周武王封黄帝、尧、舜之后,及立三恪,禹、汤之世,不列于时,复特命他官祭也。今周公已上,达于三皇,忽焉不祀,而其礼经亦存其言。今独祀孔子者,以世近故也。以大夫之后,特受无疆之祀,礼过古帝,义逾汤、武,可谓祟明报德矣,无复重祀于非族也。“

明帝又分林邑,封一子列侯。正始五年薨,谥曰孝侯。子述嗣。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父靖,为蜀郡都尉。柔留乡里。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

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于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众人皆以张邈与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会靖卒于西州,时道路艰涩,兵寇纵横,而柔冒艰险诣蜀迎丧,辛苦荼毒、无所不尝,三年乃还。

太祖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太祖欲遣钟繇等讨张鲁,柔谏,以为:今猥遣大兵,西有韩遂、马超,谓为己举,将相扇动作逆,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繇入关,遂、超等果反。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令曰:“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是以舜流四凶族,皋陶作士。汉祖除秦苛法,萧何定律。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已,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迁为颖川太守,复还为法曹掾。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柔谏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大祖曰:“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昔叔孙通用群盗,良有以也。”达等后奸利发,太祖杀之以谢于柔。

文帝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昔周公作诰,称殷之祖宗,咸不顾小人之怨。在汉太宗,亦除妖言诽谤之令。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校事刘慈等,自黄初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柔皆请惩虚实;其余小小挂法者,不过罚金。四年,迁为廷尉。

魏初,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天地以四时成功,元首以辅弼兴治;成汤仗阿衡之佐,文、武凭旦、望之力。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今公铺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帝嘉纳焉。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博士执经,柔上疏,曰:“臣闻遵道重学,圣人洪训。

褒文崇儒,帝者明义。昔汉末陵迟,礼乐崩坏,雄战虎争,以战陈为务,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太祖初兴,愍其如此,在于拨乱之际,并使郡县立教学之官。高祖即使,遂阐其业,兴复辟雍,州立课试,于是天下之士,复闻庠序之教,亲俎豆之礼焉。陛下临政,允迪睿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虽夏启之承基,周成之继业,诚无以加也。然今博士皆经明行修,一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惰也。

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故楚礼申公,学士锐精,汉隆卓茂,

元元之民篇(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王延海 译注
【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倡导儒学,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功绩;也肯定了他谏止征伐匈奴和罢通西南夷,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指斥了他曲学阿世,“为人意忌”等缺失。传中也记述了主父偃与徐乐、严安谏止征胡及通西南夷之事,表现了他们反对穷兵黩武,重视民间疾苦的思想;特别记述了主父偃“诸侯得推恩分子弟”的主张,这是名为推恩,实则削藩,打击诸侯势力的极好主张,对于加强和维护汉代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有重要意义。传中虽对主父偃骄横之势有所讽刺,但对他的不幸也表示同情,特别是对当时的世态炎凉深有感慨,寓含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之感。此文把公孙弘和主父偃这样两个虽有共同的政治态度,但却是冤家对头的人,放到同一传中加以记述,更能看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传文中插入徐乐和严安的奏疏,因其思想与主父偃和公孙弘的思想一致,因而并不感到游离,相反却起到强化主旨的作用,显示了司马迁谋篇布局的缜密性和处理材料的灵活性,给后世写史者以启发。本传选材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匈奴和西南夷的问题上,中心突出,有利于表现主题。另外本文记事简约,前后照应紧凑。特别是论说的内容多以奏疏形式出现,使叙论相间,浑融交错,既突出了史实,又很好地阐明了司马迁的观点。“太史公曰”一段,作者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效果。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

元元之民篇(四):飞越之旅,中国腾飞_1200字


  “欢迎参加时光倒流之旅,本次旅行可自由选择3个景点,尽情体味历史。”时光舱里的“舱姐”们亲切地递给乘客们旅行选择菜单和隐身药水,让乘客们挑选目的地。“原始时代,秦朝,汉朝……明朝,清朝,民国……我默念着,我真想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一番啊!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我选择了清朝、抗日时期和改革开放三个景点,想去领略一下中国的近现代史……喝下隐身药水,我已被空气淹没,成为了一个神奇的透明人,伴随着“嗖”的一声,舱门已为我打开,我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清朝。
  “若犹之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虎门的一个海滩上,映着如血般的残阳,吹着壮烈的悲风,林则徐义愤填膺地向周围民众告诫鸦片之害。只见他愤慨地命士兵们在海滩上挖一个大坑,将祸国祸民的英国走私鸦片倾倒入坑内,随着一把熊熊大火,这些鸦片瞬时灰飞烟灭。洋溢在林则徐和民众们脸上的,是一股除了万恶之源的痛快!我看到这场景,不禁拍手称快……随着一阵强光,我来到了一个气氛压抑的建筑内,时光手表定格在1842年。这里,是《南京条约》的签约现场,尽管林则徐愤慨销烟,尽管将士们浴血奋斗,尽管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因为闭关锁国,清朝早已不堪一击,和英军战斗时只能“土炮对洋枪”,中国还是屈辱地签署了《南京条约》,赔款千万元……我怀着沉痛悲愤的心情离开了第一个景点,踏上时光机,我不禁泪水涟涟!
  经过10分钟,我来到了抗战时期。只见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无恶不作,烧杀淫掠:日本军队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潘家峪,他们恶狠狠地抓起一个村民的衣襟,逼问八路军的去处。手无寸铁的村民宁死不屈,拒不回答。于是日军又逼问其他村民,但村民们为了祖国,硬是不回答八路军的去处。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军将村民用机枪集体射杀,全村一千多人慷慨就义!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愤慨极了,被村民们的英勇深深打动!结束了第二个景点的参观,我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
  “叮叮当当”伴随着工人们奋力的敲锤声,我来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工厂。洋溢着获得新生的灿烂笑容,工人们响应邓小平的号召,卖力地工作着。在工厂的车间里,我看到了出口到国外的家具,它们做工精美,价格低廉,深受国外有人的欢迎。另外,工人们的工资也高了,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我深信,中国的腾飞就在眼前……我不舍地离开了最后一个景点,回到现实中。
  这次时光倒流之旅,让我穿梭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人民在一次次屈辱和历史的考验中,都没有屈服,都在用一颗泉泉的爱国之心报效着祖国。经历了日、英的侵略和奋起反抗,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有这种坚毅品格的中国人,能不带领中国走向腾飞吗?
  我“飞”越了历史,看到了一个“腾飞”的中国!飞吧,中国,你必将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执信中学高一:崔佳佳

元元之民篇(五):文帝纪第四

【说明】本卷记述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的政绩,简要得体。《史记·文帝纪》记文帝史事既有详载,又多漏略。《汉书·文帝纪》则认真做了两方面的事:一是将有些史事,仅保留事目,具体记载便移于有关的传记;二是补记了一些史事和诏令。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约法省刑,募民实力,分封诸侯而少其力,故有促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之功绩,值得称道;但似也被司马迁和班固稍微美化。对文帝的“仁”、“德”,不能只看马、班的表面文字,还当作些具体分析。司马迁于《文帝本纪》篇末录景帝诏以颂文帝“大德”,这是一篇收结,颇具只眼;班固将此移于《景帝纪》中,交还作诏者,可谓知表而不知里。
孝文皇帝(1),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2)。高祖十一年,诛陈

元元之民篇(六):和平之桥_1000字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当我看到美国带兵去攻打一些中东国家时,心中有着一种愤愤不平的怒气,然道世界上的强国就可以侵略那些弱小的国家吗?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不可一世的“霸主”后才停止对他国的侵略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为世界强国,不应该去侵略那些弱小的国家而应该帮助他们。当你们把侵略他国作为乐趣、胜利、荣耀而欢呼雀跃时,那些被你们侵略的国家已是一片狼藉。哭声、求救声、寻找亲人的呼喊声,在这一个个破落的国家中传来,是你们这些所谓的“胜利者”把他们的家园变成了人间地狱。
  “兵着,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恰谈为上。乐杀人着,则不可得志于天下。”日本的军队是史上最残忍的军队之一,他们总是侵略着弱小的国家,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侵华战争。然而,他们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我们心酸的回忆:他们每一次胜利之后就会在领地里屠杀老百姓。我们无数的中国居民都死在他们的刀枪之下。1937年12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多达三十万人。多么的惨无人道,三十多万人在这半个月内都全部死亡,他们从此消失在战火的硝烟中。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世上本不该发生战争,战争是痛苦的回忆,是每一个人民都不希望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三天的大火啊!烧尽了往日辉煌的宫殿、苍天的大树。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有像《亲爱的爸爸妈妈》那样的场面。7000多名无辜的人啊!在战争失败之后被纳粹:集体残杀。这其中还有300多名像我一样的在校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全世界8000多万人的死亡。这些人,早已变成白骨被掩埋在土层深处。到了20世纪,核武器以他把杀人不眨眼的辐射登上了战争舞台。几十年前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令人恐惧的原子弹,造成大量百姓的无辜死亡。
  “武力不能解决一切。”“和平”这两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世上要是再次发生像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统计人员伤亡的单位是以亿来计算的。世上所有的核武器可以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毁灭数十次。
  世人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愿“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不复存在的消息”。
  愿我们的心中能建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和平之桥”。
  元洪高级中学初二:陈容
 

元元之民篇(七):杜甫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生平】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 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

元元之民篇(八):高中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爱国,民族之魂_2000字

  高中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爱国,民族之魂
  
  今天,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八十年,我不想再老声长谈,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前面的几位同学,或高屋建岑、或小中见大、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又一次将青年与祖国的关系阐述得明了细致。我不敢班门弄斧与之媲美,也不愿步人后尘,贻笑大方。在这里,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文天祥说: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而爱国,对于我们军人更有着不同的含义,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流血牺牲,义不容辞;和平时期,卫国戌边,独守寂寞,更是职责所在。有人问:立正、稍息,日复一日机械般重复单调乏味的生活,不寂寞吗?当然寂寞,但在寂寞之中我听到了万家欢乐的笑声,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不停闪烁;有人说,舞枪弄炮,摸爬滚打,多累啊!是的,确实很累,当年的八旗兵倒是不累,但他们险些让中化民族之国灭种,西方有那么一位杜勒斯先生,他们的临死前曾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的第三代,我们就是这第三代,但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我想总有那么一天,或是达赖,或是李凳辉,会告诉那位杜勒斯先生,他们的预言与计划落空了,我们这一代绝不是垮掉的一代。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誓言,我们当中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八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我敢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是爱国;邓稼先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徐洪刚无畏斗歹徒,李素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是一种赤诚的奉献,既然我们找到了爱国的答案,那么我还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
  诚然,作为你们,应该用勤劳的双手让祖国繁荣昌盛,我们则用坚强的臂膀给祖国安定祥和的环境,要知道,整整八十年,五四青年安家定国的愿望还没能完全实现,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无可推卸的责任。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在座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国却还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这或许是永远无法用语言能够概括出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会相同,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填写自己的一页。
  今天我要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做茫茫黄沙中的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甫,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在我演讲结束之际,寄一语与今天所有的青年朋友们共勉:
  书山立马,锦绣屏列,敢问青春无悔。
  学海遨游,不堪窥岸,笑傲百舸争流。
 

元元之民篇(九):爱国作文:爱国主义作文题材_750字

  爱国作文:爱国主义作文题材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元元之民篇(十):关于青年节的演讲稿:爱国——民族之魂_1200字


  今天,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的机会。
  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八十年,对于每个青年,爱国、报国、建国的道理恐怕耳熟能详,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爱国,民族之魂。
  掀开中国的历史,跳跃在眼帘的是光辉灿烂四个大字,奔腾的长江,宽阔的黄河,造就了一个伟大而倔强的民族,五千年的悠悠文化积淀出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它就是爱国精神,也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一代代中华儿女魂牵梦萦,让一代代华夏赤子舍生忘死,
  有一批优秀的军人,在边疆,在海岛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在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哨所,叫做红旗拉甫,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生命禁区。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里平均日照不足五个小时,长年积雪,就是在这样一个连阳光都罕至的地方,却有一群军人顽强的生存着,这其中有一名中校军官,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直到生命最后八天才被抬下哨所与家人团聚,可这八天,他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连一粒米也吃不下,当儿子说:“爸爸,我已经八岁了,还没给您过过一次生日,今天让我们给你过一个生日吧!”,这名刚强的军官,这名忍受肝癌十年折磨的军官落泪了,他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道:不要怪爸爸,军人不能战死沙场,也应效力边关!这就是一个军人对祖国奉献的极致,这就是军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的表现,这不正是我们找的爱国含义的答案吗?今天,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董存瑞舍生炸雕堡,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今天努力求学,将来建设祖国,不更是爱国吗。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与各位共同探讨的什么是爱国和怎样爱国两个话题也接近尾声,爱国的含义大家都已知晓,但怎样去爱国却还没有一个圆满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填写自己的一页。
  今天我要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上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做茫茫黄沙中的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甫,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2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