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天气】

孔子曰篇1:孔子曰

冬天的寒风有点凉凉的刺骨,尤其像今天阴蒙蒙的天气,滴滴小雨伴着冷风扑打在脸上,丝丝漫进人的神经。
快过年了,街道上演绎着它不同昔日的繁华,刚从商店一出来,便觉得这年冬天很冷,“波呀,冷死了”!旁边的阿姨在颤抖。“这该死的天气,还下雨,看来只得等一等了”,又听到有人在咒骂。
这时,一只小狗闯入眼帘,黄黄的,胖嘟嘟的,煞是可爱,“笛!”还没来得及,那只小狗被一辆货车就给撞倒了,货车司机赶忙下车,“哼,你这狗崽了!”说着,一脚把那小狗从路中央踢到路旁。“怎么可以这样”?我想上前去看看,但又退缩。
“看!那儿死了一只狗咧!”旁边的阿姨大声地说。
“可怜啊,这么小就死了!”只听见一位老奶奶的叹息。
不,小狗还没死,它那四只小脚还在乱蹿,做着生命的最后挣扎……慢慢地,它的头也抬起来了……快,快去救它,可为什么我还是移动不了脚?难道我也像旁边的人一样,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
“媳妇啊,那只小狗还活着,咱把它带回家养着”。老奶奶满心怜悯地说。
“养什么养啊,见过血的狗,不吉利!”
一会儿,就见一对中年夫妇瞪着恶狼似的眼神奔过来,他们也许是来救小狗的吧,因为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然而心愿永远只是心愿,只见那个中年男子举起小狗的两条腿,用力一甩,“为什么,为什么?!”我的那颗伤疼的心在呐喊着,终于忍不住“啊!”地惨叫,泪如雨下,那小狂狗就扔在我面前了,肚子里的血肉露了出来,还冒着白气……
“老兄,今晚又有得吃了!呵”“对,上我家吃去!”“呵呵”中年男子狡黠地笑道。再看那只小狗,全身已经被血模糊得不成样子了,只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在眼角,还有那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了出来,滴滴都滑落在地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也许风吹得太猛,小狗一条腿动了一下,仿佛全身都松懈了一般,我也后退了一步,那双水灵灵的眼睛,似乎在告诉人们:它回到了它的乐园,它和妈妈在一起,快快乐乐地过年……
没有作任何思考,中年男子提着小狗的双腿,哼着歌儿,左摇右摆地向前走去,留下那弯弯斜斜地从身体内流出来的血,如同在书写一个大大的“人”字。
孔子曰:“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然而今日,华灯依旧,寒风也依旧,望着繁华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的心在痛……

孔子曰篇2: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5、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9、孔子曰:“有教无类。”
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11、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1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7、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8、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20、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24、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2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26、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2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3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3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33、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4、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3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7、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
3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39、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40、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41、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4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论语卫灵公》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4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4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8、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5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5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55、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5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5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6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6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6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6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6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66、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68、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6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7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孔子
7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7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7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7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7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7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78、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8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81、孔子曰:“因材施教。”
8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8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8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8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8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8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8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8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9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9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9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9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9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9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9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97、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9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孔子曰篇3:孔子做人的名言

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孔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6、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
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9、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11、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1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1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
1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孔子
1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2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2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2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2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2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25、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
2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27、过,则匆惮改。——孔子
2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2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
3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3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4、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6、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39、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40、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4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
4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4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4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5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
5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
5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54、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
55、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
56、巧言乱德。——孔子
5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6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
6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
6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孔子
6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66、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6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孔子
68、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6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曰篇4:孔子说过的名言

1、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
2、不学诗,无以言。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7、过,则匆惮改。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可妻也,虽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1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36、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3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8、先劳苦而後得功,此所以为仁
39、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3、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4、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45、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7、(“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49、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50、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孔子曰篇5:孔子的名言警句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1、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12、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有教无类。
2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8、小不忍则乱大谋
2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3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1、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4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5、朝闻道,夕死可矣。
4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9、言事死如事生
5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1、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52、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3、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5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5、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5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8、不迁怒,不二过。
5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0、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6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3、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6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66、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8、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0、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7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7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7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7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7、吾日三省吾身。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8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8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83、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
84、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8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8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9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2、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9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9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6、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9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3、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04、巧言令色,鲜矣仁。
10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106、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
107、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108、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0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1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1、过,则匆惮改。
11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14、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曰篇6: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一个多么熟悉却又遥远的伟人,虽然他早已离我们远去,虽然他不处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年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前几日,我们在学校里接触了这位老人儒雅的思想。我们跟着语文石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我就对孔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中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还是需要大家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做人择友的标准之一。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达到了人生的很高境界。
孔子不光是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也是我们身边生活的指路人。每当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取得了成功,这激励着我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并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他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
孔子,这个名字的背后,也暗含着一种文化,这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没有了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的生活也失去了色彩……。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早晨,推开窗,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我不禁想起"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名言。啊!孔子,你给予了我生命的动力!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据说弟子有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故称"七十二贤人"。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出于他之口,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对中国的思想有巨大影响,被尊为"圣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看法,这在当时是多么具有进步性啊!当时战火连绵,百姓疾苦,受教育就是空谈,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上学,但孔子主张教学没有等级、类别,他在全国各地收徒,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并且不主张死板的教学,而应"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弟子们要活学活用,学与思并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人人皆知的名言,就是孔子所说。他提出温习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
"君子"一直是孔子的最高追求,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为此,他提出了君子的言行和道德修养要求:其一,君子不器;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其五,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经受了多次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始终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把黎民百姓看作天,不忘自己的道德标准。伟大的光辉在他身上处处闪映。他还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正反应了孔子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或许,孔子的字典里永远没有退缩一词吧!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孔子以好学著称,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三,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的印象中,孔夫子就是这样一位实事求是的人。
初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有幸去到了南京的夫子庙,夜游夫子庙果真是一次极大的享受。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中国四大文庙之一。每走一步,心中对孔夫子的尊敬就更重一分。孔子出身鲁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重重,希望以他超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国家。我心目中的他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膜拜的木牌,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聆听人的内心的默默观察世界的老人。说他是老人,是因为,两千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们去领悟这个民族的根。
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时的贫困并没有抹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时的挫折也未曾动摇他坚定的心,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断他思想的升华!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习相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已经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是"不倦"却是建立在学生痴于学习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基础上的。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他知道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怀黎民苍生的先哲。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但是历史铭记了他。一个坚定的儒学圣人,一个关怀天下的人!他记挂着人们,世代的人们也纪念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石老师领读后,我们也开始声情并茂地读起来,体会这位精神的巨人——孔夫子流芳百世的思想。
千百年前,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圣人——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的惊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有三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其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载在《论语》中。通过《论语》,我知晓了关于他的很多不朽的名言,经过时间的流逝和洗礼,却仍然保存,流传至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孔子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治学,治国的基本观念。此外,他始终把"学到老,活到老"当作自己的目标,孔子把一生中的百分之八十都倾注在做学问上。他严于律己的同时,也竭尽心力地教诲自己的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然而,在这么伟大的伟人背后,也有许多说不出的艰辛。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苦难,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有着一种高尚的品德,那就是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有人生的苦难都如同烈火淬钢般催熟他年轻博大的思想,但他在这座"困难"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知疲倦地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渴望种子能够在未知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孔子的很多名言都很让人受益匪浅。《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篇对话: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大意是,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也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虽然孔子已经仙逝,但他的思想永垂不朽,他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在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进取,叩开成功的大门,让我们在孔子精神的滋润中成长!
这就是东方圣人——孔夫子。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endangdaquan/5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