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高考】

高中命题作文篇(一):高考命题作文审题


  【考点解说】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纪念》《支撑》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不要轻易说不》《倾听自然的声音》、《坚守与调整》。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一叶落知天下秋?》。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五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一叶落知天下秋?》。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坚守与调整》。
  5、场景联想型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一个场景或对象作为触发感想的切入点,要求我们触类旁通,展开想象和联想。如2002年上海卷作文题《面对大海》、2007年江苏卷作文题《怀想天空》都属于此类。当我们面对广阔的大海,仰望深邃的天空,定然有许多遐思,由“大海”、“天空”引发种种联想,从自然到社会,到人生的哲理,都是笔下的千言万语。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肩膀》:
  “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着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C、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03年广东高考题,原为话题作文)
  首先要明确“感情”的内涵:既可以指亲情,也可以指友情、爱情。
  再次要明确该命题的领域:放在家庭生活领域,可以写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朋关系等;放到学校教育领域,可以写师德、德育教育艺术、学生成长等;放到政治领域,可以写执法公私、情义矛盾。
  最后要梳理两者间存在的关系:
  ①正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
  ②负面影响关系——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
  ③零影响关系——秉公办事,不应该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审题训练:
  07年江苏卷作文题: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种材料式命题作文,除了仔细揣摩题目之外,还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材料往往会对题目的具体内涵给出一定的阐释,给出我们构思的方向和要点,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在上题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1)天空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天空,更指人们“心中的一片天”——理想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天空的含义有实有虚。
  (2)天空的特点:明净、辽阔、深邃……这给了我们由天空进一步展开联想的契合点。心灵的天空是明净还是污浊,精神的天空是广阔还是狭窄,思想的天空是深邃还是肤浅等等。
  (3)“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则扣住“怀想”二字,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精神的天地间上下求索,追寻自己所神往的精神家园。
  2008年重庆卷的作文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上题的材料中,引用权威词典的义项,对“自然”的含义给出了多方面的阐释,实则为考生提供了多个思考方向。考生可以任选一项或多项,对《在自然中生活》这一题目,作出自己的理解:既可以结合重庆市“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以扣住义项②谈人的自由发展与成长;还可以把义项③作为切入点,谈自由自在、任性率真的一种生活状态。
 

高中命题作文篇(二):2017年全国卷3高考命题作文范文:从独木桥到阳光道——我看高考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文不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正完成了向"阳关道"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高中命题作文篇(三):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高中命题作文篇(四):2016年高考命题作文及范文:责任


  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按要求作文。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体会到什么叫强烈的责任感。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社会舆论对责任感问题日渐关注,国家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连续几届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责任”都成为讨论的热点,尤其“两会”提出要实施“问责制”。这一切都表明,“责任”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一个话题在高考作文中出现,是完全有可能的。
  【写作导引】
  作文时可以考虑多种写法:
  一、写成读后感,赞扬黄志全“生命不息,尽责不止”的奉献精神,提倡加强责任感,搞好本职工作。在确立论点后,可以进行相同联想,如一位生物学家实验中被毒蛇咬伤后,冷静地记录了自己临终前每一分钟的感受和生理反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进行相反联想,如路易十四“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荒唐。行文中不能堆砌材料,要准确分析,为中心论点服务。
  二、写成记叙文,叙述犯了错误后负起责任的一段经历,或描写逃避责任后的内疚与后悔。
  三、夹叙夹议,谈十八岁是成熟的标志,也是责任的标志,这个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
  四、写成小小说,揭露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世相,诠释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应承担起肩头责任的主题。
  五、创新立意,谈责任是双向的,我们十分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也不能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比如,政府应为下岗工人建立必要的社会生活保障体系,等等。
  【押题范文1】
  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简评:本文先引英国王子查尔斯的话,对“责任”一词作了解释,并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坚持还债的弗兰克和坚守岗位的小男孩,揭示出承担责任带来的收获——显示人格精神,深入地阐明了恪守自己应尽的责任的意义。文中不少语句凝练而富于意蕴,耐人咀嚼,发人深思。
  【押题范文2】
  责任
  人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
  (一)
  教室里。下课了。
  “听说XX老师病了,说是风湿病又犯了。今天风这么大,雪这么紧,他不找人代课才怪呢!”
  “他平时对我们那样严厉,今天总算可以轻松轻松了。”
  “就是。”
  ……
  上课铃响了,大家赶紧坐回到位子上,眼都望着门,看是哪一位老师代课。门开了,依旧是那一身老式的中山装,依旧是一只旧得皮都脱落了的公文包,依旧是那一头的银发,只是分不清哪是白发,哪是白雪……
  (二)
  他坐在沙发上,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人也仿佛苍老了许多,四十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战场上,弹火横飞。他奉命炸毁了敌人的碉堡,正在往回撤,这时,一个暗堡里向他射出了一串火苗,当他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只听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暗堡被摧毁了,他也倒下了。可在他身上还压了一个人。他一看是班长,原来是班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替他挡住了子弹……班长临死之前只说了一句话:“帮我照顾好我的儿子——云……”
  想到这里,他就……
  夜,就这样过去了,天也渐渐泛出了白光。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猛地把手里的烟摁灭在烟灰缸里,然后展开了桌上的判决书,只见上面写道:云,现年……,因犯贪污罪而被判处……。他提起了笔,在下面写道“同意”,然后又在检察长一栏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三)
  县政府会议大厅里,灯火通明。不眠之夜。
  县长正在发言:“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洪水正向我们县城逼来,为了保住县城,只有炸掉附近的一个村子,把洪水往里面引。现在有三个村符合条件:A村、B村和C村。请同志们发表一下意见,看看究竟炸哪个村。”
  “我提议炸B村。”县委副书记首先发表意见,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我提议炸C村。”县长也接着发表了意见,这一意见也立刻有了不少的支持者。
  “同志们,”坐在县委书记座位上的他缓缓站了起来,“我看就炸A村吧。A村的条件最符合。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至于我父母和乡亲们的思想工作,我来做……”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为了负起它而付出着。你的责任是什么?你是否在负起它?
  简评:本文选取了三个典型材料来表现“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的主题。三个材料,三个故事,内容丰富而篇幅有限,按一般写法只能进行概括叙述,但作者却将人物都安排在高潮时刻出场,加以具体描写,因而能做到形象丰满、细节生动,使每个场面单独看来又构成一篇微型小说,加上文笔老练,多处语句含蓄而有意蕴,从而使本文成为生动形象之作。同时由于作者采用了“镜头式”的组材方法,可谓构思精巧,因此还称得上是有新意之作。

高中命题作文篇(五):关注身后的人(江西高考命题作文)_1200字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关注身后的人
  当体操运动员在作每一个动作的时候,他身后是一个个屏着呼吸、眼死盯着他的观众;当黑心老板在作坊制作不符合生产指标的产品时,他身后是衣冠庄楚、表情严肃的执法人员;当学生在教室里解答难题而苦恼时,他身后是老师投来殷切的目光。孟子三乐,寥寥十几字,体现了朴实、真切的快乐守则,而我认为只要关注你身后的人,快乐就会犹如山涧泉眼,源源不断,涌入心头。
  成龙参与拍摄的电影,已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影中许多的武打镜头,被许多人拍手称快、拍案叫绝。其中也伴随着许多的危险戏码,险象环生、起伏跌宕。但后来,我得知,成龙很少使用替身。当记者问成龙为什么不用替身时,他笑着说:“替身也是人啊,他们的命不是命么?何况这是我的戏,荣誉片酬我拿了,风险我也要多少承担些吧。”所以,成龙经常因为拍戏而受伤、骨折,甚至住院。我时常在想,成龙的父母一定会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吧,或者说他的电影无一放过地观看过。但事实并非如此,成龙的母亲都不看他的电影。为什么?因为他的母亲害怕看到电影上一幕幕的特效,一次次上演的危险向自己的儿子袭去,所以她选择了回避,默默地为他祈祷。成龙也经常撒谎说:“上面的都是替身,不是你儿子。”
  成龙在演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时,他关注了他身后每一个关心他的人;他也关注了为自己回避风险而默默无名的替身;他在晚年,积极筹划慈善晚会,他关注了这个社会上贫困受灾时的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相信他是快乐的,而他取得快乐的方法只是关注了他身后的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触目惊心的词汇,时时刻刻地充溢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谩骂、责备的话题。这些事件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威胁了我们的“菜篮子”,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良心何在?难道金钱可以改变一个的良心和内心最初的原则么?
  黑作坊里,这些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正紧锣密鼓地制作生产着。黑心老板,你们关注关注你身后的人吧,你以为你是漏网之鱼,以为苟且行事便可逃脱法律的制裁么?你身后是执法人员;是宣判你的法槌;是成千上万人的义愤填膺。收手吧,这样你们是得不到快乐的,再多的黑心钱又有什么用?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两袖清风又何妨?
  当阅历岁月的雨雪风霜,铅华洗尽,删繁就简时,金钱、权利、荣誉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快乐这颗悬挂在漫漫星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星。关注身后的人,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让孟子三乐的思想飞跃千年岁月永存于世人的心中!
 
    广东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中学高一:杨海涛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12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