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体育高考】

篇一:[扭秧歌作文]扭秧歌作文


《正月十五扭秧歌作文》
【篇一:正月十五扭秧歌】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春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元宵节的扭秧歌比赛。
元宵节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体育场。
体育场内,彩旗招展、群情激奋、人山人海。上午十点钟,秧歌比赛正式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张皋镇代表队,她们穿着红缎子对襟小袄,下面是红缎子的灯笼裤,光看衣服就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她们的手里拿着蓝色的彩带,舞起来就像海上的波浪。
我最喜欢妈妈单位扭的秧歌,前面有两个阿姨扮成两棵小松树,后面的阿姨们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林业兴旺发达,她们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使劲儿舞动着手中的扇子,那扇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家乡的扭秧歌真好看,正月十五可真有趣啊!
【篇二:正月十五扭秧歌】
朋友,你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火暴、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篇三:正月十五秧歌会作文】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篇四:正月十五扭秧歌】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作文。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篇五:正月十五扭秧歌】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
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
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扭秧歌作文400字》
【篇一: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二:东北大秧歌】
我的家在东北,虽然那里不是什么大城市,也没有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独有的大秧歌,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大秧歌,在我们的东北,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谁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大小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和鼓声,从不起眼的小队,排成了长龙似的队伍扭起来,有的小孩子也从旁边扭来扭去的。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扭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开心的不得了。
广场上的小贩小商在秧歌队旁边支起了小摊一时间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四周的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聊着家常话。唢呐的乐曲不断的变换,秧歌的队伍不断的变化着,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的深夜。
每个庆典或节日,过年也少不了秧歌,每到这时候,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人装扮成传统戏曲里的人物,还有的人骑着小跑驴,他们用各种动作和舞姿给人们送来了欢乐。
啊!家乡的秧歌,你为我们东北撒下多少欢笑多少喜悦!你给人们带走了多少疲劳和烦恼,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美,陶醉着家乡人的心!美化着家乡人们的生活!
【篇三:东北的秧歌作文】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作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扭秧歌作文500字》
【篇一: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简评:文章来自现实生活。本文小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用简练的语言,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扭秧歌的场景,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篇二:快乐的扭秧歌】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
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
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
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篇三:看扭秧歌作文】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四:看扭秧歌】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作文。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五:东北大秧歌】
我的家在东北,虽然那里不是什么大城市,也没有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独有的大秧歌,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大秧歌,在我们的东北,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谁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大小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和鼓声,从不起眼的小队,排成了长龙似的队伍扭起来,有的小孩子也从旁边扭来扭去的。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扭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开心的不得了。
广场上的小贩小商在秧歌队旁边支起了小摊一时间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四周的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聊着家常话。唢呐的乐曲不断的变换,秧歌的队伍不断的变化着,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的深夜。
每个庆典或节日,过年也少不了秧歌,每到这时候,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人装扮成传统戏曲里的人物,还有的人骑着小跑驴,他们用各种动作和舞姿给人们送来了欢乐。
啊!家乡的秧歌,你为我们东北撒下多少欢笑多少喜悦!你给人们带走了多少疲劳和烦恼,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美,陶醉着家乡人的心!美化着家乡人们的生活!
【篇六:秧歌赛】
瑶瑶,快起床。”我睁开眼一看是姐姐在叫我起床,我穿好衣服发现奶奶不在家便问姐姐:“姐,奶奶呢?”“去参加一年一度的秧歌大赛了。”姐姐接着说:“快点起床,一会去比赛现场观看比赛。”我飞速洗完脸、梳完头,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和姐姐去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了。
还没开始比赛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我和姐姐像两只小耗子似的挤进人群中,走到了第一排,比赛情形一目了然。比赛开始了锣鼓喧天,鞭炮齐呜。
比赛的节目分三类,一类是舞龙;一类是高跷,还有一类是秧歌儿,舞龙的节目只有一队,是由十几人人组成的,这条龙每一段就会有一根杆子。他们一个人一个杆子,左右摇动,他们的动作那么协调、那么有序,把龙舞得活灵活现的。-
高跷的节目也只有一队,他们衣着整齐,站在高跷上如履平地,近看他们的服装你就会知道他们平时有多么累了。
轮到奶奶的队伍出场了,他们一场就响起阵阵欢呼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他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他们穿着整齐的服装,奶奶带着红帽子,穿的是绿色上衣和裤子,上衣还乡着一条龙,亮眼极了。随着锣鼓声轻盈的舞动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现在的奶奶好象年轻了二十几岁。我和姐姐都暗暗的想:奶奶一定会进前三名的。我们看见奶奶就向她招手此时的奶奶笑着更加灿烂了。
最后爷爷、奶奶们用实力告诉我们他们是最棒的。人们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他们让我看见最绚丽多彩的夕阳红。


《扭秧歌作文200字》
【篇一:正月十五扭秧歌】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春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元宵节的扭秧歌比赛。
元宵节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体育场。
体育场内,彩旗招展、群情激奋、人山人海。上午十点钟,秧歌比赛正式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张皋镇代表队,她们穿着红缎子对襟小袄,下面是红缎子的灯笼裤,光看衣服就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她们的手里拿着蓝色的彩带,舞起来就像海上的波浪。
我最喜欢妈妈单位扭的秧歌,前面有两个阿姨扮成两棵小松树,后面的阿姨们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林业兴旺发达,她们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使劲儿舞动着手中的扇子,那扇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家乡的扭秧歌真好看,正月十五可真有趣啊!
【篇二:扭秧歌的小队员】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篇三:扭秧歌作文】
晚饭后,我和妈妈来到广场,这儿的人可真多呀!有扭秧歌的,有跳舞的,有的小朋友在滑旱冰,有的在骑滑板车,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小朋友在学习骑自行车,有的在散步,还有的……
我站在旁边看,妈妈让我也加入扭秧歌的行列,我有些不好意思,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拿着粉色的扇子上场了,我的脚步有些乱跟不上,我没有泄气很努力得跟着老奶奶们扭着,几大圈下来,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觉得扭秧歌不但能减肥而且能强身健体作文,这个运动真不错,让我们开心的扭起来吧!我想只有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才会有这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的珍惜今天的一切呀!
【篇四:扭秧歌】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看扭秧歌作文》
【篇一:看秧歌】
从正月初七开始,离退休管理站们每天下午三点钟就想起“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原来是爷爷奶奶们在扭秧歌。
队伍排得好长好长,他们随着锣鼓点有节奏地扭起来,做着各种动作,十分壮观。
他们共分三个方队。第一方队是彩绸扇队,花花绿绿的,扭起来像蝴蝶飞舞。第二方队是花篮队,二十几个奶奶每人一副担子,挑着两个花篮,一走一颤,十分整齐。第三方队是赶毛驴划旱船的,小毛驴一跳一跳的,赶毛驴的爷爷挥舞着鞭子,做着滑稽动作。还有拿着大烟袋的,他们做着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篇二:看秧歌】
我最喜欢看秧歌了。
先在屋里听到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从远而近,我便飞奔出门。挤在人群中间向远处观望,只见一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最先看清的是敲锣打鼓的。然后就扭秧歌的了。他们打扮成京戏中小姐书生的模样。只是穿得更加新鲜艳丽。脸上还画了浓浓的妆,脚上踩着半人高的高跷,有的手中拿着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长长的红绸带,双手各拎一角。踏着节奏挥舞开两只胳膊,投入而神气的扭动。那股神常常会把一些孩子吸引进队伍里去。
扭秧歌的队伍中有时还会有唐僧师徒,老汉推车、小媳妇骑驴等有趣的造型。他们在一样的节奏下,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显得更逼真,更有趣,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队伍很快就扭过去了。我常常会跟出去很远很远,追着看。
【篇三:正月十五看秧歌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舅舅、舅妈去看扭秧歌。我看到了许多医院的彩车,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舅妈医院的彩车。
还有许多公司的彩车,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大龙、小龙,有喷火的火炎龙,有喷水的水炎龙(大概又是动画片里的内容)。
还有几个人拿着钹(乐乐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给我形容了一下,我告诉他的),两只手一拍一拍的,声音可响亮了。看完秧歌我们就在舅舅家吃饭了。
妈妈有话说:元宵节我值班,当时没有来得及问乐乐看秧歌的情况,等第二天下夜班后问他时,他说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早忘了(这忘性是不是大了点呢?)。我就说想起多少说多少,就有了上文。由此可见有什么事一定要让他及时描述,否则真的就忘了。
【篇四:看秧歌】
今天我去看秧歌,我远远地就听到啦锣鼓声,我走过去看见有很多围观的人,人山人海,太多了。我看见了锣鼓车那些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拿着扇子,头上带着花,后面咋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在队伍中有一个孙悟空左扭扭,右扭扭,前妞妞,后妞妞,真有趣。她朝我走过来,把我吓得向后退,我从侧面看见她的脸笑啦!我想有孙悟空就有猪八戒,他那大大的肚子,她的鼻子像一个杯子,扛着大耙子,耙子上面有一个佛字,他没扭只是懒懒地走,还有一个要饭的,拿着一个半截棍子从那晃来晃去,走在队后面。又过来几对秧歌其中有踩高跷的,头上包手巾的,这个村子真是穷呀!夕阳红最精彩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天那么冷,妞的还那么精神。
今天是正月十五,大家高高兴兴的过个团圆年,希望今年五谷丰收,平平安安,不再有台独藏独作文。不再有地震,中国越来越强大。
【篇五:看秧歌】
今天是正月十四,一年一度的秧歌会。我很是期待。吃过午饭我和妈妈来到了中心街。
我原本以为我们去的很早,会有一个好位置,但是一到那儿,我就知道我们错了。这里已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警察早已拉好了警戒线,任何人不得跨越。可人们还是想尽量把头探出去,把脖子伸长。把脚尖尽量踮起,可又不能持久,身子前后晃动或脚上下颤,大概正在恨自己不是姚明。
妈妈放下车以后我们就找地方,跑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合适的,不是前面有人挡着看不见,就是地方太偏。很多小朋友也在呼朋引伴,前前后后的跑,想找个观看的最佳位置。叫声,笑声、呼喊声响成一片。这儿也引来很多卖小吃的,如糖葫芦、米花糖等,成了小吃一条街,我马上让妈妈买了条铁板鱿鱼吃,美味极了。突然锣鼓喧天,人群一阵骚动,舞狮开始了,我却只闻其声不见其物,后来好不容易看见了一辆三轮车,也不顾谁的就站了上去,看见了上下翻腾的龙和花红柳绿的秧歌队:老年队的有骑毛驴的,跑旱船的,卡通队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听大人们说一个单位一个队,旁边跟着的是本单位的乐队。
人们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脸上喜气洋洋,庆祝元宵佳节。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下一年我一定也让姥姥来看看我们这儿的秧歌。
【篇六:看东北秧歌】
晚饭罢了,带着一天的紧张与劳累,一家子相拥走出家门溜弯。小风飕飕的刮着,与人们在刚刚吃过饭的热气和头顶的汗珠较量着,很是舒服……爽!
近了,近了……远方传来的又随着人的脚步一步步逼近的打鼓与喇叭的声音越来越热闹,一圈衣着古代仆式衣服的挥舞着扇子的老人迈者秧歌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着……
这似乎是一部中国各年代经典故事的大杂烩。
白发苍苍的杨白老迈着颤抖的脚步低头弯腰可怜兮兮的与嘴叼金色烟袋眼着黑色墨镜一头乌黑“秀发”“雍容华贵”的黄世仁苦苦周旋;身披袈裟手拿金色佛杖抬起胳膊捻者佛珠的手至嘴角不远处口中不停絮叨的唐僧似乎在教导蹦跳不安定惹是生非将金箍棒耍成旋风似的孙悟空,还有老苯的黑衣挺者大肚子举者耙子的八戒在引诱旁边衣着干净长相秀气的娇羞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嘴歪的傻子走路东倒西歪象喝醉了的酒鬼,手拿鞭子抽打黑色的驴子似乎在埋怨不争气的驴子……
既真实又夸张的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经典的历史故事与传统的乡村生活……让你忍不住也想加入其中。
打鼓手脚有节奏的点着地,充满豪气在空中抡起鼓槌,有坚定的落在鼓面上,铿锵有力!
吹喇叭的师傅更是起劲,摇晃着充满音乐细胞的小脑袋,将腮邦吹的一鼓一鼓的,那腮部白皙的皮肤鼓成一个球,好像小孩吹的水晶泡泡粘在了脸上,可爱而滑稽,顺着他坚定的眼神忘去,远远的他的媳妇正在队中尽情的跳者,这眼神似乎诉说着那平淡却真挚的爱恋……
【篇七:看秧歌】
“咚,咚,呛,咚,呛……”还在睡梦之中,我就被这锣鼓声吵醒了。那粗犷豪放的节奏格外令人激奋。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拎了相机,直奔大街,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挥疏导着行人。人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秧歌队。
过来了,过来了,年看看,年年看不厌的秧歌,锣鼓喧天地扭过来了。一辆敞篷大卡车缓缓而行,车厢的四围都用彩绘纸包装起来,车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匾,写着“陕北秧歌队”。车上载着鼓手和锁呐手,他们一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洁白的仿羊皮袄,腰系红绸带,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灯笼裤,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卡车缓缓地驶到我们的面前便停下了。这时,围观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着,幸亏有交警的阻拦,否则他们可能都要扑到车上了。好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是手机拍照,我也选好角度啪啪啪拍了几张。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脸上施了浓重的脂粉,穿着秧歌盛装,手舞大红绸扇,足蹬绣花舞蹈鞋,个个都英姿飒爽。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进退自如,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秧歌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前行,将整条街都渲染的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的新年平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篇八:看秧歌】
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的,我兴奋地跑了出去……
啊,原来是秧歌队过来了。街道上围观的人群是一层又一层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一条长长的秧歌队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秧歌队中的“公子”风度翩翩,“小姐”楚楚动人,“小丑”滑稽可笑……他们尽情地舞动着,不时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精彩的要数“捉蝴蝶”了。只见一位阿姨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只漂亮的绸缎做的蝴蝶,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在“抢”这只大蝴蝶。大姐姐眼睛盯着这只大蝴蝶,踮起脚尖,伸出双手一捂,我想她一定会“捉”到那只蝴蝶的,可蝴蝶却“呼”的一下“飞”走了。那位大哥哥瞄准了目标,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就像腾空而起的孙悟空一样,来了一个“海底捞月”,当他的手刚刚接触到那只蝴蝶,阿姨却转动起竹竿,蝴蝶旋转着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飘飘然地又“飞”走了。就这样,大哥哥和大姐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来“捉”这只美丽的蝴蝶,可总是一场空,逗得观众们是一阵阵地哈哈大笑。
“捉蝴蝶”的队伍刚刚过去,一个漂亮的“小媳妇”侧着身子向我这边走过来了。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扭动着苗条的身段,舞动着长长的锦袖,甩动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腮边涂抹着厚厚的腮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真是美丽极了,好盼她转过身来,让我好好瞧瞧那漂亮的脸蛋。她果然转身过来了,啊,她原来是个“孕妇”,挺着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要生宝宝似的。看她欢快的舞步,这会是真的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硬棒棒的。“小媳妇”见我好奇,就拿着我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哈哈,原来是个大塑料壳肚子呀!“小媳妇”哈哈一笑,我才如梦方醒,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媳妇”原来是个小伙子呀!
秧歌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向进移动着,将整条街道都渲染得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欢快的新年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扭秧歌作文600字》
【篇一: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简评:文章来自现实生活。本文小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用简练的语言,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扭秧歌的场景,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篇二:正月十五秧歌会】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篇三:看扭秧歌作文】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四: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作文。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篇五:看东北秧歌】
晚饭罢了,带着一天的紧张与劳累,一家子相拥走出家门溜弯。小风飕飕的刮着,与人们在刚刚吃过饭的热气和头顶的汗珠较量着,很是舒服……爽!
近了,近了……远方传来的又随着人的脚步一步步逼近的打鼓与喇叭的声音越来越热闹,一圈衣着古代仆式衣服的挥舞着扇子的老人迈者秧歌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着……
这似乎是一部中国各年代经典故事的大杂烩。
白发苍苍的杨白老迈着颤抖的脚步低头弯腰可怜兮兮的与嘴叼金色烟袋眼着黑色墨镜一头乌黑“秀发”“雍容华贵”的黄世仁苦苦周旋;身披袈裟手拿金色佛杖抬起胳膊捻者佛珠的手至嘴角不远处口中不停絮叨的唐僧似乎在教导蹦跳不安定惹是生非将金箍棒耍成旋风似的孙悟空,还有老苯的黑衣挺者大肚子举者耙子的八戒在引诱旁边衣着干净长相秀气的娇羞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嘴歪的傻子走路东倒西歪象喝醉了的酒鬼,手拿鞭子抽打黑色的驴子似乎在埋怨不争气的驴子……
既真实又夸张的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经典的历史故事与传统的乡村生活……让你忍不住也想加入其中。
打鼓手脚有节奏的点着地,充满豪气在空中抡起鼓槌,有坚定的落在鼓面上,铿锵有力!
吹喇叭的师傅更是起劲,摇晃着充满音乐细胞的小脑袋,将腮邦吹的一鼓一鼓的,那腮部白皙的皮肤鼓成一个球,好像小孩吹的水晶泡泡粘在了脸上,可爱而滑稽,顺着他坚定的眼神忘去,远远的他的媳妇正在队中尽情的跳者,这眼神似乎诉说着那平淡却真挚的爱恋……
【篇六:家乡的大秧歌】
我的家乡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家乡那赫赫有名的大秧歌!
提起大秧歌,在我们那儿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家乡里的女人,小孩和老人,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只是那些年青力壮的男人们只愿意坐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愿意出来做这别具一格的饭后运动。
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小镇里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那优美的唢呐声,那些乐器是从自己家里带的,可是这声音像是一种号令一样,过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陆陆续续的来到广场上。在人群当中,有的带扇子;有的带手绢;有的竟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一时间,广场上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了起来,你看队伍中大多是中老年人,你可别小瞧他们,他们虽然年龄上大了点,可是他们个个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或是手绢舞弄得更是出神入化。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乃至生活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扭秧歌的作文》
【篇一:看扭秧歌】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二: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篇三:快乐的扭秧歌作文】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
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
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
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篇四:扭秧歌】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作文。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篇五:扭秧歌的老奶奶】
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出去转转了!你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我家小区门口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扭秧歌团队。那里都是些老奶奶,都六、七十多岁了。还等什么,赶快走吧!
来到那里,我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舞狮子的呢!真精彩啊!不一会儿,狮子就舞完了。
下面是老奶奶扭秧歌开始了。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篇六: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七:正月十五扭秧歌】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篇八: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扭秧歌作文》
【篇一: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二:看扭秧歌】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三:扭秧歌作文】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四:扭秧歌】
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出去转转了!你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我家小区门口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扭秧歌团队。那里都是些老奶奶,都六、七十多岁了。还等什么,赶快走吧!
来到那里,我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舞狮子的呢!真精彩啊!不一会儿,狮子就舞完了。
下面是老奶奶扭秧歌开始了。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作文。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篇五:扭秧歌】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篇六:正月十五扭秧歌】
朋友,你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火暴、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篇七: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篇八: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篇二:[扭秧歌作文]扭秧歌作文600字

【篇一: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简评:文章来自现实生活。本文小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感悟,用简练的语言,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扭秧歌的场景,条理清楚,感情真实。
【篇二:正月十五秧歌会】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篇三:看扭秧歌作文】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四: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篇五:看东北秧歌】
晚饭罢了,带着一天的紧张与劳累,一家子相拥走出家门溜弯。小风飕飕的刮着,与人们在刚刚吃过饭的热气和头顶的汗珠较量着,很是舒服……爽!
近了,近了……远方传来的又随着人的脚步一步步逼近的打鼓与喇叭的声音越来越热闹,一圈衣着古代仆式衣服的挥舞着扇子的老人迈者秧歌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着……
这似乎是一部中国各年代经典故事的大杂烩。
白发苍苍的杨白老迈着颤抖的脚步低头弯腰可怜兮兮的与嘴叼金色烟袋眼着黑色墨镜一头乌黑“秀发”“雍容华贵”的黄世仁苦苦周旋;身披袈裟手拿金色佛杖抬起胳膊捻者佛珠的手至嘴角不远处口中不停絮叨的唐僧似乎在教导蹦跳不安定惹是生非将金箍棒耍成旋风似的孙悟空,还有老苯的黑衣挺者大肚子举者耙子的八戒在引诱旁边衣着干净长相秀气的娇羞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嘴歪的傻子走路东倒西歪象喝醉了的酒鬼,手拿鞭子抽打黑色的驴子似乎在埋怨不争气的驴子……
既真实又夸张的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经典的历史故事与传统的乡村生活……让你忍不住也想加入其中。
打鼓手脚有节奏的点着地,充满豪气在空中抡起鼓槌,有坚定的落在鼓面上,铿锵有力!
吹喇叭的师傅更是起劲,摇晃着充满音乐细胞的小脑袋,将腮邦吹的一鼓一鼓的,那腮部白皙的皮肤鼓成一个球,好像小孩吹的水晶泡泡粘在了脸上,可爱而滑稽,顺着他坚定的眼神忘去,远远的他的媳妇正在队中尽情的跳者,这眼神似乎诉说着那平淡却真挚的爱恋……
【篇六:家乡的大秧歌】
我的家乡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家乡那赫赫有名的大秧歌!
提起大秧歌,在我们那儿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家乡里的女人,小孩和老人,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只是那些年青力壮的男人们只愿意坐在家里看电视,而不愿意出来做这别具一格的饭后运动。
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小镇里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那优美的唢呐声,那些乐器是从自己家里带的,可是这声音像是一种号令一样,过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陆陆续续的来到广场上。在人群当中,有的带扇子;有的带手绢;有的竟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一时间,广场上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了起来,你看队伍中大多是中老年人,你可别小瞧他们,他们虽然年龄上大了点,可是他们个个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或是手绢舞弄得更是出神入化。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乃至生活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篇三:[扭秧歌作文]关于扭秧歌的作文

【篇一:看扭秧歌】
今年的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二:扭秧歌的老奶奶】
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出去转转了!你猜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我家小区门口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扭秧歌团队。那里都是些老奶奶,都六、七十多岁了。还等什么,赶快走吧!
来到那里,我眼前一亮。原来,这里还有舞狮子的呢!真精彩啊!不一会儿,狮子就舞完了。
下面是老奶奶扭秧歌开始了。老奶奶扭的真好!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还有变花样的呢!她们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扇子。八角巾一会甩在肩上,一会摇下来。扇子左扇一下,右扇一下。灵巧的挥舞着。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像她们这水平,足足可以参加扭秧歌大赛了!
时间过的真快,又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篇三:扭秧歌作文】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不一会儿录音机响了人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扭了起来。他们个个左手拿彩扇右手拿手绢,前走3步后退1步。个个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
9点左右秧歌停止了,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一点都不觉得累。这时我们也随着人群回家了。
【篇四:正月十五扭秧歌】
朋友,你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导下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跳入场内双手抱拳,唱了一个贺年的小曲,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朋友,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火暴、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篇五: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六:扭秧歌】
周二,小区门口开了个地下菜市场,市场的老板为了图个吉利,请了个农村大妈们组成的秧歌队,一大早就叮叮当当的唱起来了。浩苒哪会错过这种热闹,尽管那天上午还要打预防针,浩苒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吃过早饭,在出发之前,先去凑热闹扭秧歌!
大妈们的打扮可真够火辣的,很多小朋友看到大妈们的红脸蛋儿,都扯着大人要回家,哈哈。
浩苒还很喜欢,揪揪这,碰碰那,听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冒着桑拿天,还挺美。先看看大妈们的风采吧。
【篇七:扭秧歌】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篇八:东北大秧歌】
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大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已经被一些大城市引进为固定的民俗活动了,有些地方的农村,夏天的晚上,人们也要组织起来扭秧歌锻炼身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多样,有地蹦子秧歌、踩高跷秧歌和打花棒秧歌等。
正月十五到了,村里的“秧歌头”又开始筹备扭秧歌的诸多事宜了:选秧歌队员、雇吹喇叭和打鼓的、购买秧歌服、做头饰、准备扇子……
选演员是很重要的。一般的说,要挑有经验的、年轻健壮的,这样扭起来才带劲儿。但也有个别年纪稍大些的,他们在家闲着无聊,又有点扭秧歌的爱好,也就自然成了队员。还有个别放假在家的初中生,也想试试身手,在“秧歌头”家里软磨硬泡。“秧歌头”禁不住磨,只好点头答应,但条件是把他们排在队伍的末尾。这些半大小子得了这个允许,也乐得屁颠屁颠的。
扭秧歌讲究个整齐,花花绿绿的秧歌服穿出来可抢眼了:清一色的红上衣、绿裤子,或者清一色的桃红色,头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的秧歌队为了吸引观众,还把唐僧师徒请来了——做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服装,让四个秧歌队员穿起来扮演。就这一招,许多小孩子会跟着秧歌队跑出二里地。
秧歌一来,只听一声“秧歌来啦”,全村老老少少都蜂拥而出,簇拥着站在道两边,翘首望着,有的人竟上了树,还有爬到房顶上的。一条摆动的长龙游过来了,组成长龙的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左手拿着彩带,右手挥舞着扇子,和着鼓声、喇叭声,有节奏地扭着、跳着。乐队的人都是音乐好手,他们吹出来的都是当下农村最流行的歌曲的调子,吹到紧要处,秧歌队员们扭得更带劲儿了。群众们的反应更是热烈,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好!”“太棒了!”“再来一段!”有的观众看着觉得不过瘾,还偷偷地混进队伍扭一阵,这是不犯规矩的。
秧歌队是走家串户的。表演结束时,各家都会根据经济条件给秧歌队一定的“赏钱”,但是秧歌队管事的报数时,一定要报双数。如给了50元钱,一定要说“赏钱100元”,队员们心里自然是有数的。秧歌结束了,人们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又盼着下一伙秧歌队的到来。
东北大秧歌,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东北大秧歌,给人们的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机会,你也亲自上场扭一扭东北大秧歌吧!

篇四:[扭秧歌作文]扭秧歌作文400字

【篇一: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
【篇二:东北大秧歌】
我的家在东北,虽然那里不是什么大城市,也没有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独有的大秧歌,它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大秧歌,在我们的东北,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谁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之际,大小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和鼓声,从不起眼的小队,排成了长龙似的队伍扭起来,有的小孩子也从旁边扭来扭去的。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扭着手中的扇子和手绢开心的不得了。
广场上的小贩小商在秧歌队旁边支起了小摊一时间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四周的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聊着家常话。唢呐的乐曲不断的变换,秧歌的队伍不断的变化着,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的深夜。
每个庆典或节日,过年也少不了秧歌,每到这时候,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人装扮成传统戏曲里的人物,还有的人骑着小跑驴,他们用各种动作和舞姿给人们送来了欢乐。
啊!家乡的秧歌,你为我们东北撒下多少欢笑多少喜悦!你给人们带走了多少疲劳和烦恼,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美,陶醉着家乡人的心!美化着家乡人们的生活!
【篇三:东北的秧歌作文】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篇五:[扭秧歌作文]看扭秧歌作文

【篇一:看秧歌】
从正月初七开始,离退休管理站们每天下午三点钟就想起“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原来是爷爷奶奶们在扭秧歌。
队伍排得好长好长,他们随着锣鼓点有节奏地扭起来,做着各种动作,十分壮观。
他们共分三个方队。第一方队是彩绸扇队,花花绿绿的,扭起来像蝴蝶飞舞。第二方队是花篮队,二十几个奶奶每人一副担子,挑着两个花篮,一走一颤,十分整齐。第三方队是赶毛驴划旱船的,小毛驴一跳一跳的,赶毛驴的爷爷挥舞着鞭子,做着滑稽动作。还有拿着大烟袋的,他们做着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篇二:看秧歌】
我最喜欢看秧歌了。
先在屋里听到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从远而近,我便飞奔出门。挤在人群中间向远处观望,只见一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最先看清的是敲锣打鼓的。然后就扭秧歌的了。他们打扮成京戏中小姐书生的模样。只是穿得更加新鲜艳丽。脸上还画了浓浓的妆,脚上踩着半人高的高跷,有的手中拿着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长长的红绸带,双手各拎一角。踏着节奏挥舞开两只胳膊,投入而神气的扭动。那股神常常会把一些孩子吸引进队伍里去。
扭秧歌的队伍中有时还会有唐僧师徒,老汉推车、小媳妇骑驴等有趣的造型。他们在一样的节奏下,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显得更逼真,更有趣,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队伍很快就扭过去了。我常常会跟出去很远很远,追着看。
【篇三:正月十五看秧歌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舅舅、舅妈去看扭秧歌。我看到了许多医院的彩车,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舅妈医院的彩车。
还有许多公司的彩车,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我还看到了大龙、小龙,有喷火的火炎龙,有喷水的水炎龙(大概又是动画片里的内容)。
还有几个人拿着钹(乐乐不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给我形容了一下,我告诉他的),两只手一拍一拍的,声音可响亮了。看完秧歌我们就在舅舅家吃饭了。
妈妈有话说:元宵节我值班,当时没有来得及问乐乐看秧歌的情况,等第二天下夜班后问他时,他说那是昨天发生的事,早忘了(这忘性是不是大了点呢?)。我就说想起多少说多少,就有了上文。由此可见有什么事一定要让他及时描述,否则真的就忘了。
【篇四:看秧歌】
今天我去看秧歌,我远远地就听到啦锣鼓声,我走过去看见有很多围观的人,人山人海,太多了。我看见了锣鼓车那些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拿着扇子,头上带着花,后面咋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在队伍中有一个孙悟空左扭扭,右扭扭,前妞妞,后妞妞,真有趣。她朝我走过来,把我吓得向后退,我从侧面看见她的脸笑啦!我想有孙悟空就有猪八戒,他那大大的肚子,她的鼻子像一个杯子,扛着大耙子,耙子上面有一个佛字,他没扭只是懒懒地走,还有一个要饭的,拿着一个半截棍子从那晃来晃去,走在队后面。又过来几对秧歌其中有踩高跷的,头上包手巾的,这个村子真是穷呀!夕阳红最精彩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天那么冷,妞的还那么精神。
今天是正月十五,大家高高兴兴的过个团圆年,希望今年五谷丰收,平平安安,不再有台独藏独。不再有地震,中国越来越强大。
【篇五:看秧歌】
今天是正月十四,一年一度的秧歌会。我很是期待。吃过午饭我和妈妈来到了中心街。
我原本以为我们去的很早,会有一个好位置,但是一到那儿,我就知道我们错了。这里已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警察早已拉好了警戒线,任何人不得跨越。可人们还是想尽量把头探出去,把脖子伸长。把脚尖尽量踮起,可又不能持久,身子前后晃动或脚上下颤,大概正在恨自己不是姚明。
妈妈放下车以后我们就找地方,跑了好多地方也没找到合适的,不是前面有人挡着看不见,就是地方太偏。很多小朋友也在呼朋引伴,前前后后的跑,想找个观看的最佳位置。叫声,笑声、呼喊声响成一片。这儿也引来很多卖小吃的,如糖葫芦、米花糖等,成了小吃一条街,我马上让妈妈买了条铁板鱿鱼吃,美味极了。突然锣鼓喧天,人群一阵骚动,舞狮开始了,我却只闻其声不见其物,后来好不容易看见了一辆三轮车,也不顾谁的就站了上去,看见了上下翻腾的龙和花红柳绿的秧歌队:老年队的有骑毛驴的,跑旱船的,卡通队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听大人们说一个单位一个队,旁边跟着的是本单位的乐队。
人们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脸上喜气洋洋,庆祝元宵佳节。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
下一年我一定也让姥姥来看看我们这儿的秧歌。
【篇六:看东北秧歌】
晚饭罢了,带着一天的紧张与劳累,一家子相拥走出家门溜弯。小风飕飕的刮着,与人们在刚刚吃过饭的热气和头顶的汗珠较量着,很是舒服……爽!
近了,近了……远方传来的又随着人的脚步一步步逼近的打鼓与喇叭的声音越来越热闹,一圈衣着古代仆式衣服的挥舞着扇子的老人迈者秧歌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着……
这似乎是一部中国各年代经典故事的大杂烩。
白发苍苍的杨白老迈着颤抖的脚步低头弯腰可怜兮兮的与嘴叼金色烟袋眼着黑色墨镜一头乌黑“秀发”“雍容华贵”的黄世仁苦苦周旋;身披袈裟手拿金色佛杖抬起胳膊捻者佛珠的手至嘴角不远处口中不停絮叨的唐僧似乎在教导蹦跳不安定惹是生非将金箍棒耍成旋风似的孙悟空,还有老苯的黑衣挺者大肚子举者耙子的八戒在引诱旁边衣着干净长相秀气的娇羞的小姑娘;还有一个嘴歪的傻子走路东倒西歪象喝醉了的酒鬼,手拿鞭子抽打黑色的驴子似乎在埋怨不争气的驴子……
既真实又夸张的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经典的历史故事与传统的乡村生活……让你忍不住也想加入其中。
打鼓手脚有节奏的点着地,充满豪气在空中抡起鼓槌,有坚定的落在鼓面上,铿锵有力!
吹喇叭的师傅更是起劲,摇晃着充满音乐细胞的小脑袋,将腮邦吹的一鼓一鼓的,那腮部白皙的皮肤鼓成一个球,好像小孩吹的水晶泡泡粘在了脸上,可爱而滑稽,顺着他坚定的眼神忘去,远远的他的媳妇正在队中尽情的跳者,这眼神似乎诉说着那平淡却真挚的爱恋……
【篇七:看秧歌】
“咚,咚,呛,咚,呛……”还在睡梦之中,我就被这锣鼓声吵醒了。那粗犷豪放的节奏格外令人激奋。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拎了相机,直奔大街,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挥疏导着行人。人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秧歌队。
过来了,过来了,年看看,年年看不厌的秧歌,锣鼓喧天地扭过来了。一辆敞篷大卡车缓缓而行,车厢的四围都用彩绘纸包装起来,车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匾,写着“陕北秧歌队”。车上载着鼓手和锁呐手,他们一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洁白的仿羊皮袄,腰系红绸带,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灯笼裤,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卡车缓缓地驶到我们的面前便停下了。这时,围观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着,幸亏有交警的阻拦,否则他们可能都要扑到车上了。好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是手机拍照,我也选好角度啪啪啪拍了几张。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脸上施了浓重的脂粉,穿着秧歌盛装,手舞大红绸扇,足蹬绣花舞蹈鞋,个个都英姿飒爽。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进退自如,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秧歌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前行,将整条街都渲染的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的新年平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篇八:看秧歌】
大年初三的一大早,就听到街上锣鼓喧天的,我兴奋地跑了出去……
啊,原来是秧歌队过来了。街道上围观的人群是一层又一层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进去,一条长长的秧歌队展现在我的眼前:看!秧歌队中的“公子”风度翩翩,“小姐”楚楚动人,“小丑”滑稽可笑……他们尽情地舞动着,不时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精彩的要数“捉蝴蝶”了。只见一位阿姨用长长的竹竿挑着一只漂亮的绸缎做的蝴蝶,一位大哥哥和一位大姐姐在“抢”这只大蝴蝶。大姐姐眼睛盯着这只大蝴蝶,踮起脚尖,伸出双手一捂,我想她一定会“捉”到那只蝴蝶的,可蝴蝶却“呼”的一下“飞”走了。那位大哥哥瞄准了目标,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就像腾空而起的孙悟空一样,来了一个“海底捞月”,当他的手刚刚接触到那只蝴蝶,阿姨却转动起竹竿,蝴蝶旋转着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飘飘然地又“飞”走了。就这样,大哥哥和大姐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变着花样来“捉”这只美丽的蝴蝶,可总是一场空,逗得观众们是一阵阵地哈哈大笑。
“捉蝴蝶”的队伍刚刚过去,一个漂亮的“小媳妇”侧着身子向我这边走过来了。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子,扭动着苗条的身段,舞动着长长的锦袖,甩动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腮边涂抹着厚厚的腮红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真是美丽极了,好盼她转过身来,让我好好瞧瞧那漂亮的脸蛋。她果然转身过来了,啊,她原来是个“孕妇”,挺着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要生宝宝似的。看她欢快的舞步,这会是真的吗?我不由地伸出手去摸了摸她的肚子,硬棒棒的。“小媳妇”见我好奇,就拿着我的手用力地敲了敲,哈哈,原来是个大塑料壳肚子呀!“小媳妇”哈哈一笑,我才如梦方醒,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媳妇”原来是个小伙子呀!
秧歌队在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中向进移动着,将整条街道都渲染得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欢快的新年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篇六:[扭秧歌作文]元宵秧歌

提起元宵佳节,人们一定会想到汤圆和赏灯!在我的家乡,最为有趣的还要数闹秧歌了。
清早,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横山中学的操场上就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年轻的靓男俊女。我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了人群面前。秧歌队大部分是从乡下来的,演员大多是大人,你可别小看他们是乡下人,秧歌表演的一点也不马虎。最为抢人眼球的是教育系统代表队,他们是由三百人强大的阵容组成,分为伞队、扇子队、腰鼓队、少先队、狗狗队五个队。五个队的表演各不相同,伞队每人拿着一把大伞,伞儿随着演员的动作上下舞动;狗狗队拿着彩球和灯笼,掌控自如,特别精彩;少先队拿着鲜花蹦来跳去,特别可爱;扇子队的演员拿着长扇,红色的绸子随风作文飘动,毫不逊色;最为让人目不遐接的是腰鼓队,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展示着陕北后生的洒脱。他们不停地变换着队形、动作,随着乐曲的节奏,锣鼓队的鼓点,把陕北秧歌表现得淋漓尽致,吸引了诸多观众的驻足观看。
终于,汇演结束了,秧歌队从北向南一路走来,每支秧歌队在行进中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我尾随其后,不小心撞到一个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差点把我吓得半死,我和二师兄撞了一个满怀。再往旁边看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只见他拿着定海神针舞来舞去,然后,又做了十几个空翻,街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寒冷的天气一下子变得温暖了许多。
欢呼声、锣鼓声、喝彩声响成一片,秧歌表演使得整个横山大街处处洋溢着元宵的节日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5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