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网络编辑】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一:读《前赤壁赋》有感_800字

  初读此文时,便觉有不凡之气,熟读后,细加品玩,更觉此文精美。
  本文记叙的是苏轼与客人在赤壁游玩之事,全文十分流畅。
  我觉得文中的景色描写很好:“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短短几句话,却概括出了周围的一切景象,使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语句又长短结合,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苏轼的这篇文章和他之前的著作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变化。细究苏轼之前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无论作者起初的心情是好是坏,他最终都会释然,想方设法说服自己,让自己暂时摆脱困苦,获得欢乐!
  如他的《水调歌头》,开头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表现出了作者心情的愉快,但之后却又“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心情一下子坠入万丈深渊;之后呢?他又开始宽慰自己,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终,他又豁然开朗,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名句,心中的不快,也随之释然了。
  本文亦是如此。起初,作者见到赤壁的美景,心情十分愉悦,甚至扣舷而歌之。但唱着唱着,便了“美人兮天一方”,作者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伤感,一种壮志难酬的心情暗暗涌现在作者心中,随后,客人洞箫之声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添忧伤之感,使作者心情一路下滑。但他并没有一只颓靡下去,而是正了正衣襟,开始预科辩驳,不仅是说服客人,也是说服自己,使自己释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最终还是解脱了,获得了暂时快乐和自由。
  当然,这样的情感,与苏轼本身的身世是有莫大的联系的。
  苏轼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不被赏识,身世风雨飘零,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早就无法忍受世事了,更不可能想苏是这样游山水。而苏轼却忍下来了,因为他精通儒学、佛学、道学,并将这三者恰当的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二:中秋夜,明月情_900字


  今天傍晚,我又端坐在家门口,和往昔的中秋节一样,一面品赏着口中甜美的月饼,一面静待着那一轮皎皎圆月的升起。
  广阔的田野改变了以往的寂静,村子里变得热闹起来。绚烂的烟花在夜晚的天幕中绽开了微笑的容颜,我站在天空下助威呐喊,颇有点“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味道。
  随着一声声的鞭炮齐鸣,伴着一缕缕的萧瑟秋风,一轮圆月从东边的山谷上缓缓升起,正如东坡所言,“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时眼前虽没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观美景,但亦能感受到月光所带来的丝丝温暖。
  在月亮慢慢向南移动的同时,满天星斗们也露出了它们璀璨的光芒,好像要与月光共舞似的。万千的星斗围绕着那轮明月,无限的星光衬托出她优美的舞姿。在夜幕下,我感受到了她不同于一般的美:这种美,是清新的,是纯洁的,是淡雅的。试问,这超凡脱俗的美,又岂是李太白笔下的“瑶台镜”“白玉盘”所可比拟的?
  虽说月夜无限美好,但在这中秋之夜里,皓月当空下,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悲伤之情。父亲离开家中出国打工已有四载,中间虽也曾回乡几次,却都只是小聚,不到几日便又出国。每次归乡都是那般不尽人意,更不说什么在月光下促膝长谈。如今,还未下班的他,是否能和我千里共赏这轮婵娟?我悲伤地仰望青天,怀着无限的思念,责怪道:月啊月,你怎么偏偏要在人们分离之时团圆?
  月圆之夜,虽然有悲情,但更容易产生美好的遐想。月亮是满天星辰中被人们赋予神话色彩最浓厚的一个。它被中国古代文人描绘成一座金碧辉煌而高耸入云的“琼楼玉宇”,据说这里面还居住着三位神仙:奔月的嫦娥、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他们一同组成了这座神秘的月宫。其中最让古今文人惦记的还是那位据说有着闭月羞花般容貌的广寒仙子嫦娥。她因贪图富贵、偷吃仙药而被永世囚禁在月宫之中。唐人李商隐有诗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所言并非不无道理。其实嫦娥本心并不坏,只因一念之差,才铸成终生之恨。如今,望着皎洁的明月,我在想,她是否已和丈夫后羿团聚在一起?
  时光如流水,不知不觉间,人已有些疲倦,乍一看手表,已然是八九时许。我搬回椅子,关上房门,静静地入睡了。在梦境里,依然能朦胧地看见,那一轮明月的光芒笼罩着大地,映照出人间的正义、博爱与光明。
 
    三年级:郝佳丽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三:怀想天空_800字

  蔚蓝的天空是一个用来怀想的地方。白云便是蓝天的记忆。我喜欢一个人站在蓝天白云下,仰望天空,不停怀想。
  广阔的蓝天似海,一缕缕云恰似一只只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奖,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我不禁想到了苏轼。一个乐观豁达的文人。“乌台诗案”是他人生的,仕途的一个巨大不幸,但也是他获得新生的一个转折点。
  “乌台诗案”使他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苦闷过;朋友的疏远让他失落过。然而,他很快获得新生,从仕途的不济,朋友的不忠,环境的孤独中解脱出来。明白了另样生活的真谛: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明白了世间很多事情不必强求,忍能常乐,知足者常乐;明白了老夫不能做官,何不做一个常乐的文人。
  苏轼大彻大悟地做上了文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前后《赤壁赋》在此时应运而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我仰望天空,屡屡白云如棉絮轻轻飘荡在我的眼中,心里。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与苏子同志者能有几人耶?
  天上的云渐渐多了起来,慢慢地聚在一起,一层叠着一层,大片大片的。想羊群在广阔的草原上游荡。牧羊人呢,牧羊的人儿去了哪里?
  噢,在那!他埋没在羊群中了。见他挥舞着长长的鞭,口里不挺地吆喝。他是谁?苏武也!
  出使匈奴,却被无理扣留。要他为匈奴效力。但“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旧汉!”苏武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引刀自刺。后来,单于将其困于地窖,断食断水,逼迫他就范。生存困境没有让他失去气节,失去理智,“武卧呲雪,与1毛宾并咽之”。大难不死,单于别无他法,只得将他做到荒芜人烟的草原上。这一举动却造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苏武在公元前81年回国,是什么让他坚持了整整19年?是溶化富贵,还是单于的加官进爵?不是,都不是。他坚持19年是因为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天空多变,云儿时聚时散,时卷时舒,变化莫测。我仰望天空,不停地怀想。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四:[读书征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_900字

  虽假期不到一个月,但书不可一日不读。看到有诗意的名字的《飞鸟集》,想到曾经盼望着有机会看看这本书,于是就在这个假期阅读完了。《飞鸟集》是一部诗集,诗是语言,是美丽的哲言。当我一想起这本书的名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便不禁从口中吟出,自己也神游在夕阳斜照的山林中。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正如暮色降临在寂静的山林中。对此,我颇有感触。人,不就是像水一样,源于无穷,归于无尽的么。山林,就像是广阔深远的心境,暮色,成为了山林的一部分。这样的描写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我曾多少次在烈日炎炎下接受来自太阳热切的问候,又曾多少次观望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那是我觉得最安逸和舒适的时候了。是这奇妙的语言,描绘出了我心底的不可言说的感受。
  有时,《飞鸟集》让我觉得“他”就是我的知音,但随着更加深入的品味,才知道,他还是我的前辈,娓娓道来许多事理。‘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很简单的,钱是个好东西,它能使你过的更好,但多出来的部分,充其量也就是余额后面多了几个零头一样,一辈子不曾享用,也不曾失去。比尔盖茨创造微软,他的钱财不计其数,换成最大面值的钱币都能随便填满几栋楼。他现在只求为人们做出更多贡献,充实自己的人生,因为他明白,‘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当他一次次把金钱放在捐款箱或是捐款账户中,他也许能想象出许多孩子因为得到了帮助而开心的笑。因此,他得到的不少于他失去的,更何况他失去的恰好是对他来说一文不值却又能造福他人的,何乐而不为?
  忙碌社会是人们盲目的能力比拼造成的。这有一句话,‘当我没有什么事做时,便让我不做什么事、不受骚扰的沉入安静深处吧,一如那海水沉默时海边的暮色’。就像慢生活,不是随心所欲的碌碌无为,而是有底气的自给自足。我们能够在需要休息的时候“沉入海底”,得到最纯粹的思考答案。时代很快,能跟上的只有少部分的前锋和大部分的乌合之众。没有跟上的,将通过思考升华。
  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应学会感激。宫崎骏曾经说过:“人生就像一趟通向死亡的列车,中途若是有一些最爱的人离去,我们不应挽留,更应该心存感激。”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那也是一种前行,更可怕的是我们停滞不前,要知道,路的那边,是诗和远方。
    高三:孙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五:《赤壁赋》鉴赏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1)“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六:故乡,月亮,我_700字

  太阳又下山了,一切又静了。小草趴在地上睡着了,小河躺在桥下也在打着呼噜。唯有那家乡的明月,在星空中守望着大地的梦……
  坐在庭中,一缕清爽的月光象那熟悉的朋友,扑在身上,扑在大地上。那轮玉盘,看似孤单,又有些愉悦。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自然浮现在脑海中,美不胜收。心中的那份闲不免适展开来,想体会一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快感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七:有句话常挂在嘴边_1200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把“酒”常挂嘴边的李太白自然飘逸洒脱,放荡不羁,纵然有时“举杯消愁愁更愁”,也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初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把“月”常挂嘴边的苏东坡自然胸襟开阔,心中清明,即使有过“明月短松岗”的苦楚,终会顿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常把“精忠报国”挂在嘴边,一生抵御外敌,骁勇善战,终成一代忠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常把“生死之重”挂在嘴边,一世英名尚存,流芳千古,嘴边常挂,心中铭记,节操传承万世。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口写我手,我手写我心。”有句话常挂嘴边,说出的是手心的温度,是内心的感受;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说给手听,说给心听,让心手合一,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旋律。
  记得《凡?高传》中曾经这样写到,凡?高一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又没做好。”当心爱的女友在马德里热闹的街头甩掉他时,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辛辛苦苦画了一年的作品被画商嘲讽时,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被房主以无端的偷盗罪名驱逐,乃至痛苦得割下自己的左耳时,他的嘴边还是挂着这句话……直到黑洞洞的枪口指向自己的身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加曼医生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对不起,我又没有做好……”
  凡?高之所以有悲剧的一生,纵然有女友的背叛、画商的阴谋、世人的不解等等原因,但是归根结底,是他常挂嘴边的这句话将他的才华掩埋在一片黑暗中。如果他把“我还可以”、“下次我会做得更好”常挂嘴边,那么纵然太阳要用“黄金的刀子”将他的心撕裂,常挂嘴边的这些话也能帮他重塑生命。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了希腊着名演讲家德谟克利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还有机会!”先天的严重口吃让他连日常说话都成问题,但他告诉自己:“还有机会!”于是,每天清晨,爱琴海滨就多了一个含着小石头练声的青年。他告诉自己“还有机会”。于是,五年之后,他登上了雅典的讲坛。
  有人说:“命运总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德谟克利特,正是用每时每刻的自我激励,用每天常挂嘴边的“还有机会”,赢得了命运的垂青。
  陈逸飞把“疲惫”常挂嘴边,马不停蹄地工作终于让他不堪重负;王石把“空闲”常挂嘴边,劳逸结合让他生活工作双丰收。
  演员冯巩那句常挂嘴边的“想死你们了”,渗透的是他对观众的深厚情感;相反,一些明星则常把冷冰冰的话语挂在嘴边,最终被观众遗忘。
  所以,朋友,请把“快乐”常挂嘴边吧,不要让“郁闷”成为你的口头禅,为心灵点一盏明灯,用双手弹奏出幸福的人生之歌。
  朋友,请把“诚信”常挂嘴边吧,不要让“欺骗”充塞你的声带,给社会添一点温暖。
  朋友,请把“荣辱”常挂嘴边吧,远离耻辱的玷污,用荣耀装点生活的每一天!
    六年级:孙世莹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八:2016高考作文名句名篇汇总


  语文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之大是每一位考生都不能忽视的,如果在作为中可以恰当引用一些名句名篇,会使作文增色不少,下面就为各位考生奉上小编找来的名句名篇汇总,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9.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0.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1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1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1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1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19.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2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2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0.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徘徊于斗牛之间篇九:《千字文》——第一部分

《千字文》——第一部分《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作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年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是编排次序,韵是按照韵部、韵脚,把它编排起来。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承办的,因此前面加一个敕字,敕就是皇帝的昭命。员外散骑侍郎是他的官阶,这是汉朝设的官职。南北朝时期距两汉并不太久,仍然沿用汉的制度。散骑的原意是没有很具体的事情做,只是散跟在皇帝身边的顾问侍从。侍郎是当时政府部门“省”(以后称“部”、“院”)的最高领导,但明清两代的侍郎为副职,部门的正职叫尚书。员外是正常编员以外加设的职位,因为皇帝有旨,特别在正常编制之外,再加一职。所以周兴嗣这个侍郎就叫敕员外散骑侍郎。《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下面看第一部分。【原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译文】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释义】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两句话都是引经,都语出有典。天地玄黄“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发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做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做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原文】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译文】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释义】日月盈昃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么是黄道呢?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么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都是一回事。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想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辰宿列张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经和诸子百家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么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像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像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以后希腊人又加上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瓶座、金牛座等等,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像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我们是东方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中国人的发祥地。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像条蛇,另一组像只龟。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列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两句话联起来,字面意思就是: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原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释义】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生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十二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原文】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译文】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释义】闰余成岁“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么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律吕调阳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的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论就要看《汉书·律历制》,就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五语能说明白的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我们的地球,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吸热,晚上日落以后再散热。地气是热的,它往上散的时候,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夜晚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结成霜了,特别是到了白露、霜降节气的时候,完全变为白霜。“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履霜,踩到霜了,你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了。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结了。这是告诉我们,看到霜,就要想到冰;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要想到它应有的结果,不想要恶果,就不要造恶因。【原文】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译文】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释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两句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现代科技证明它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可以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所以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的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的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同时它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据传就在西昆仑之上。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这两句赞叹世间的两样珍宝:宝剑和珍珠。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藏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王僚。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传说,没有人亲眼见过。真正的夜光珠据说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相当于现在的电灯泡,没有100瓦也差不太多。历史上有个大军阀孙殿英盗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治罪杀头,就托人送给蒋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一类的棱面晶体矿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矿物质,而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它们的命根子。中国古代,有一本专门讲神神怪怪故事的书,叫《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在隋地被封为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狮滚球、龙戏珠的故事。蛇修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龙,我们没见过。蛇、螃蟹、鱼,等不到成精就都让我们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绝了。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不能自动发光。《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慢慢地越养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的。犀牛到了月朗星稀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原文】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译文】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释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上面说到了自然的矿产和物产,下面又说到植物了。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子和柰子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不过柰子比李子的品种还要好,价钱也还要贵。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点像桃,俗称“桃李”,但不是桃树和李树嫁接的品种。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两句很好理解,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我们不说“长鳞的鱼在水里游,长羽毛的鸟在天上飞”。因为“潜”是水下行的意思,长鳞甲在水中潜行的动物种类太多了,且不说龙,海龟、玳瑁一类的鳞甲动物也属于鳞潜,只理解成鱼就太狭隘了。同样,长羽毛能在天上飞的,也不仅仅是鸟。野鸭子、天鹅、白鹤都能飞,有一天我们能长了翅膀像天使一样,我们也属于“羽翔”一类的了。学佛的最高境界叫“圆寂”,修道的最高境界叫“羽化”,现代生物学叫“返祖”现象,又长毛了嘛,总之是返璞归真,回归生命的起点了。(山人按:“羽化登仙”指人修道成仙后能飞升,“羽化”比喻人像鸟一样能飞。飞禽长“羽”,走兽长“毛”。现代有的人长毛,称之为“返祖现象”,与古代所称的“羽化”有所不同。)截止到此的这一部分文字,把开天辟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天文历法、自然物产,包括矿物、植物、动物,统统说尽了。然后开始将人类的远古史和中国的太古史、上古史侃侃道来。【原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译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释义】龙师火帝龙师是伏羲氏,他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他一出场就代表了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皇是人皇氏,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既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家说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冠军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鸟官人皇五帝的第一个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黄帝的儿子,因为学会了太昊伏羲氏的学问,所以人称少昊氏。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比如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人皇指的远古时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讲起来都好像科幻故事一样。比如《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一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人皇长着九个脑袋,说起来谁信呢!只能当故事听。所以历史上把三皇定为太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还有黄帝,这是见之于史的“三皇”,在殷商的历史文献上有文字可考。远古的天地人三皇,就演义为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掌管人的性,人要是做事亏良心、不讲天理,天皇就降灾给你,就收你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管人的命,人要是不孝父母、不讲情理,地皇就降病给你,就收你的命。人间的皇帝是皇王爷,掌管人的身,人要是为非作歹、犯上作乱,皇帝就治你的罪,让你失去人身自由。让你相信有天地人三皇,无非是让人学好,不要任着性子胡作非为,一旦积重难返,就悔之晚矣了。【原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译文】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这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伦,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做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在此之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胡曹发明了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是很晚才出现的。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尧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让给了舜,死时118岁。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管辖的国土推让给贤能的人。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所以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原文】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释义】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处只讲汤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的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没有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使他的属地周,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累了本钱。周朝建立以后才被尊封为周文王。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的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有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的意思。“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武王发和殷成王汤。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以培养道德来“渐变”,以暴力相加的“突变”必引起一段时间的天下大乱,到时候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注意这里“吊”一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这个字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贤德君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的描述和写照。“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的古人还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所以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哪里像今天,政务会议一开就好几天,不但坐着,还得住在星级宾馆里,肥吃肥喝。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这里要注意的是,“无为之治”不是什么都不管、听之任之,那是不负责任、是失职。无为之治是指,一项政令在还没有实施之前,就要把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和反应都想到,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都预先准备好了,出现什么问题就用对应的解决方案。君主不要没事找事,政策才不会朝令夕改,民心才能安定。诸葛亮治军、治蜀都能垂拱平章,不就是因为他事先早已准备好锦囊妙计了吗?【原文】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屈服贤君。【释义】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这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他们都能够爱护、体恤百姓,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率宾归王”一句的语义,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上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是霸道,以实力说话,比拳头。比如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一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实力强说了算,你不买账不行。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者实行王道,以仁义礼智信来治国,当然最理想。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不但仁义礼智信没有,连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等人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接下来四句话所描绘的,是对当时太平盛世和王道政治的赞美。【原文】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释义】凤凰在竹林中欢乐地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时期,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后人说它们是传说中的动物,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福薄,见不到。史书上记载,孔子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作《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为《麟经》。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白驹是小白马,古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传说中的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三国》里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西游记》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不也是东海小龙王变的吗?“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这里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化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人都有医学常识,吃多吃少并不重要,要紧的吃了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会健康。同理,人读书学习不在多,而在于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输”了。“赖及万方”的赖字,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例如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祈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所以这里才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以上是《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讲起,一直讲到上古、太古和远古的历史。说到中国的历史,不免又要多说几句。现在的孩子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真正认可的没有几个。教科书上讲的中国历史也是改来改去,自己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信心。由一万二千年变成五千年、三千年、两千五百年、二千年,越来越短。还认为:美国才两百年的历史,我们说两千年,不少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理解文,就会歪曲文义,张冠李戴。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理直气壮地回答一万两千年是不错的。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从周公开始整理周以前的中国文化至今是三千年有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国文化的大成,删诗书定礼仪,作《春秋》。孔子根据当时能看到的、确切可信的史料,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就是《春秋》。从孔子著《春秋》至今是二千五百年,童叟无欺,绝不掺假。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至少是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10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