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投资项目】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reasonanalysis)是2016年公布的管理科学技术名词。定义确定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基层政府投资活动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等。在这些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派驻现场的业主代表不可能像施工单位那样配齐各门专业人员,有些项目中甚至出现非常驻型、非专业型的业主代表,他们大多不懂工程,这无疑给项目管理带来困难,很难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把控。

  以校安工程为例,大多数乡镇学校并无独立的基建管理部门,工程建设中往往临时聘任学校的一名授课老师作为项目的工地代表,出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以及无项目管理经验,这些业主代表往往也只是“徒有虚名”,甚至出现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串通签订虚假签证来欺骗建设单位的情形,这些“代表”出于不懂专业而不得而知。对于工程变更,这些“代表”往往束手无策,有的甚至连工程变更签证单都未曾见过,谈何对工程变更的内容予以确认。

  对此,基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应做到:一是成立重点工程局,专门主要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二是推行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通过业主单位将工程建设任务发包给专门从事项目组织管理的单位,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三是加大对项目主管单位基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驻地业主代表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学习新政策,掌握新规范。四是强化审计监督,重点工程项目可通过跟踪审计的方式,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篇二】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每年都有许多建设项目开工、在建或竣工,有的项目已投入使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为地方经济的加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同时基于各种因素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诸多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存在项目落地难、推进难、资金拨付难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总体推进甚至地方经济发展,需引起高度重视。下面,笔者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政府投资项目方面的问题,从项目开工、资金拨付、项目验收三个方面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进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影响项目推进的原因分析

  (一)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项目开工率低。

  一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欠谋划,申报草率。有的业主单位申报项目凭想象,或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科学细致地谋划,未认真考究项目的可行性,有的项目仅有投资意向便草率申报立项;有的业主单位因地方配套难,将项目以小报大,等项目批复实施时才发现项目根本无法落地;有的项目为了赶时间,或因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生疏,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多现场勘察不到位、不充分,有的甚至未搞地勘就直接设计,不仅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粗糙,且初步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设计根据现场实际无法实施,同时存在与项目批复不一致,无法动工,最终造成实际开工不足这一尴尬被动局面。

  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困难重重,一些项目施工方已进场很久,但因建筑用地上建筑物的拆迁赔偿问题致使项目无法开工;有的项目甚至因拆迁户百般阻拦,建设单位不得不做出大的变更;有的项目拆迁不彻底,“三通一平”未完善,根本不能提供施工场地便匆忙开工建设,导致施工干一天歇一天,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正常推进。

  三是原材料难题凸显。砂石料全面关停,即使项目已经开标,施工单位不敢动工,动工即亏损。另外,边远高山农村地带因劳动力不足,机械、材料进场困难,更让项目开工难上加难。

  (二)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拨付率低。

  一是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大多都要求地方配套,一些项目要求的配套资金数额还较大。在没有配套资金上级部门不予立项的情况下,地方为了争取项目就同意配套,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承诺的配套资金大大超过了地方的承受能力。而在项目概算上地方配套资金已计入了投资总额,项目的设计也包括了地方配套资金部分。工程实施后,因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工程建设任务不能全面完成,形成半拉子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二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一方面,由于工程施工进度原因导致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缓慢;另一方面,专项资金申请拨付前置条件多而杂,导致专款到位不及时。加之有关部门专款安排的时间与项目实施的时间相差甚远,多种因素影响项目实施的进度,使项目难以如期完工发挥效益。

  三是项目施工质量不高。一些项目基础性工作不细致,资金下达后由于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批准的申报项目无法实施,或者实施后资金缺口过大,不能完成工程内容,或者未按照立项要求和标准来实施,使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项目质量,造成项目资金无法拨付。

  (三)工程竣工决算滞后,项目综合验收率低。

  竣工决算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比较重视项目的建设,而忽视 项目的综合验收以及对建设成果进行必要的总结分析。有的项目建成后不按规定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还有一些项目甚至在投入使用几年后尚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移交手续。以某县为例,三年该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定328个,工程竣工验收后办理工程竣工结算审计190个,而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仅65个。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程项目责任人履职不到位。在项目投资规模大、工期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负责人主要精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按期完工上,对项目完工后及时收集工程结算资料、督促施工单位办理结算、及时审核工程量等未能兼顾。加之施工前期部分图纸资料不全,对应施工合同的工程量无法确定,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未能就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及设计变更产生的较大量差,与施工单位办理签证,加大了事后办理工程结算的难度。或有工程量签证未办理,基础资料未收集整理,项目负责人工作调整,致使工程结算滞后。

  二是施工合同不规范,造成计价确定困难。有些项目在签订合同时,合同条款不严谨,漏洞较大,项目施工没有双方签证,或签证模糊不清,只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报告为准,把工程结算(决算)工作全部推给审计部门,加大了审计鉴证难度。

  三是部分工程项目存在质量缺陷,验收不过关。合同双方在工程质量、定额套用、取费问题上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竣工决算无法按时办理。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保障项目落地。

  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推进的基础、保障和关键,是项目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相关项目主管部门要提高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前期决策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观念,要精细谋划、科学决策,督促咨询机构、地勘设计单位全面提升项目前期科研、设计工作的质量。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标准及规范,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建立科学管理程序,深入项目前期考察,加强项目评审与监管工作,认真做好决策前准备工作,全面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项目实施方案合理性与可行性,推进项目真正落地及发挥效益。同时,提升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协调与沟通,提前落实好征地、“三通一平”工作,并就当前原材料紧缺及价格上扬的实际,积极妥善研究解决办法,确保项目开工建设。

  (二)积极争取配套资金,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查项目立项的相关资料,实地察看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借以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同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尽可能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资金拨付时间,避免资金闲置、截留。二是要力保项目配套资金,或项目立项时有关部门减少或者取消配套资金的比例。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实地察看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不按要求实施和资金不按规定使用的项目单位,除收回资金外,还要对相关人员给予责任追究,以确保项目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使用效益。

  (三)高度重视竣工决算,强化项目管理。

  重视工程项目的后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意识,认清竣工决算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督促项目负责人员自觉做到各项基础性资料的收集与项目管理同步进行。签订的合同条款经法律顾问审核,减少合同中的纰漏。在工程完工后,工程中的确存在质量缺陷的,提出书面整改措施及期限,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和协调施工单位整改到位,为工程及时竣工决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清理,对已投入使用而未决算的项目单位,限期进行决算,切实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如实反映国有资产的价值。

【篇三】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一些政府投资建设公共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大大改善了马尾区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情况仍普遍存在,虽然各级各部门实施全覆盖的监督检查,规范了投资项目及资金管理,但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一种顽疾。究其原因,除了物价波动、政策调整、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各阶段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是其重要原因。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不仅会增加政府投资支出,造成损失浪费,而且会降低政府投资效益,影响政府形象。因此超概算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现结合审计实践,分析存在超概预算、超计划投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算问题主要表现形式

  1.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有的建设单位在未经项目审批单位报批,有的不能严格按照批复的概算进行设计、施工,而是随意增加建筑面积,先斩后奏。如:某建设项目在原项目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上,加大建设配套用房的面积30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536平方米,约增投资1500万元。

  2.自行提高建设标准。一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法人单位,对原概算中的建设标准人为提高。如某项目夜景灯光原概算90万元,现提升档次后,造价为450万元左右,约增概算360万元。

  3.建设期限拖延,增加成本。部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原概算要求建设期限被长期拖延,建设期限为一年的项目拖延至两年或更长才能完成,增加了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建设费用。

  4.现场签证失实。现场签证中存在无中生有、价量不实问题,有些是由于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工作能力低等原因造成,有些是有关项目管理人员不坚持原则等原因造成,此类现象在隐蔽工程及临时工程的部位特别突出。

  5.改变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部分项目在建设中临时改变资金来源渠道,由无偿投入变为有偿资金投入,增加利息等费用使投资增加。

  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

  1.投资计划的随意性。项目立项审批前,没有科学合理的概算,靠粗略的估计数代替,或投资概算缺乏科学依据,为了项目易审批,人为压低概算,在项目建设中主管领导随意增加建设内容,提高装修标准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也存在重点建设、非上不可项目为了避免“重蹈复辙”,人为扩大投资概算,给自己预留宽松的资金使用环境的现象。

  2.项目设计脱节,造成施工变更。项目图纸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未进行实地调查,仅根据建设单位主观意愿、口头描述进行理论设计,有的设计图纸甚至出现结构误差等,在图审时由于时间匆忙又没有审核出来,造成施工图纸与实际出入,形成工程变更;项目设计时完成后,建设单位领导没有完成理解设计概念,为达到新的使用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不得不进行变更工程,又会造成超预算投资。如:某项目施工图设计建筑面积为2.64万平方米,比初步设计增加2400平方米,仅此约增造价3000万元(含装修)。

  3.投资(概)预算编制不全面。部分项目批准的投资金额为估算金额,没有编制完整的概算书,更没有施工图预算,特别建设单位其他费用没有列入预算,比如:土地出让金、设计费、监理费、城建配套费、消防配套费等,而这些费用都应该在建设项目决算造价范围内。如:某项目原概算打桩深度23.5米,实际设计打桩深度40米,深度相差近一倍;场馆建筑声学整体漏项,约增造价1280万元;装修水电工程量整体漏项,同时原概算未考虑火灾报警、防排烟、能耗监控等造价,约增造价3060万元。

  4.招投标过程理下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一个基建项目是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单项工程又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单位工程又是由多个专业工程组成,工程招投标时,有些建设单位只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招投标,其他部分仍采用议标,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形成造价不确定因素。其次,由于承包商采用巧妙的投标策略如不平衡报价,承包商投标报价时,在不影响总价的情况下将工程预计会增加的项目单价提高,以求在工程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造价,这就给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形成了突破口。

  5.建设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投资项目多数采取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建成后移交给业主管理的方式进行,这种只管花钱不管还钱的方式,对控制项目的造价积极性不高,一些建设单位虽临时组织了指挥部或领导小组,但这些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容易造成工作不到位。管理失误造成工程返工,额外费用增加的现象屡见不鲜。

  6.工程监理未落到实处。首先监理机构不完善,监理人员不稳定;其次,监理制度运行的环境较差,监理组织名为社会中介构,实受雇于建设单位,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其监理程的一切活动是迎合其雇主。

  7.施工单位低价中标,施工变更内容多。有的施工单位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中标,具体施工时为了增加造价,想尽各种办法,提出变更项目,由此必然造成超概算投资。

  综上所述,造成超概算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一些个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要杜绝超概算现象,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

  三、针对上述因素造成的超概算现象,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一)加强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1)增强法律法规意识,严把决策关。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财经纪律观念,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计划的严肃性。在各级各部门对重大投资项目批复前,可以进行广泛论证,听取专业人士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尽量杜绝决策失误。

  (2)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项目决策后,控制投资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设计。首先选择具备资质级别的设计单位,设计方案、设计目标要经相关领导,尤其是建设单位认可后,再进行设计图纸。设计图纸要经过三级审核,以确保设计图纸正确无误,使图纸更加规范,达到工程项目的设计目的。

  (二)加强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1)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设计变更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需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概算,必须报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原审批部门同意后,再对工程进行概算调整。

  (2)注重对工程费用的控制。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控制,要特别重视材料设备的采购保管和成本管理。要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分项工程成本控制,减少直接费、施工管理费和独立费的支出,这样即可控制工程投资又可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3)完备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是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面而发生,在工程结算时比较难以掌握。由于工程建成后基础以下的部分无法看到,若缺乏完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会增加工程结算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来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

  (4)推行监理责任制,严把监理关。对于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选择具备资质监理单位,签定监理合同,明确规范监理职责与义务,有效运行监理控制制度,对隐蔽工程及其他内容进行全程跟踪监理,完善签证手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监督力量。

  (三)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约束

  (1)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首先要按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选择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负责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要落实该制度中各项管理制度的责、权、利的规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并制定奖惩制度,使这些制度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2)严把工程结算关。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但目前,施工单位在提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着多算工程量,高估冒算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额外工程费用的控制,严格按规定进行结算。

  (3)严格合同管理。在执行施工承包合同中,建设单位必须牢牢把握支付关。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工程款清单,要进行逐项审查,并在分项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严格防范超前结算和超概算的情况以及减少索赔费用的发生。

  (四)加强工程的审核审计监督,确保投资效益

  (1)加强建设项目的报建审核。项目报建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审核审计项目的规模是否与投资额相配,基础资料是否齐全,有无改变建设用途内容或擅自提高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等,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反映给建设项目审批的有关部门。

  (2)加强招投标监督,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除对招标标底、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招标方式等进行审查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监督检查,杜绝规避公开招标和虚假招标行为。

  (3)加强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由于事后审计的滞后性,事后审计不利于控制投资规模,不利于控制建设投资成本,不利于廉政建设。期中审计可及时了解现场签证是否真实、合理、合法,及时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即时纠正。对于重点工程有关部门要实行全过程跟踪审查。

  (4)严格建设项目决算,杜绝虚增造价的发生。要认真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相关的验收标准办理了竣工验收手续,审查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资料是否完整,尤其要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造价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调整。

  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必须从优化设计、加强招标投标管理、严格计价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工程现场变更等方面着手,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基建管理制度和方法,加强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使工程建设过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做到省钱、优质、高效。

【篇四】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 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一直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通过审计,一方面为各级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推动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也较好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要有效解决个别项目长期未能审定的问题,必须凝心聚力、内外结合,抓住每个环节,多部门联动,才能有效、持续推进项目审计进度。

  【关键词】政府投资 定案时效 原因分析 对策措施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一直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通过审计,一方面为各级政府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推动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也较好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机关的长期入库协审单位一名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既饱尝了完成项目审计,为政府节约资金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也经历了长期经受“高压”状态的艰辛和被施工单位恫吓、围堵的煎熬。根据多年的审计实践和经验,个人就政府投资项目长期未能审定的原因及对策作如下分析:

  一、投资项目长期未能审定的原因

  总体来看,投资项目久审不结的还是极少数,未审定项目涉及的建设单位、工程专业分布较广,结算金额也大小不一,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垄断工程”具有特殊性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涉及供电、供水和供气等垄断行业,一方面施工单位处于垄断地位,工程发包不实行公开招标,对审计机关、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必要的资料提供、现场测量、结算编报、工程量核对等配合不到位,甚至自恃工程资金支付比例高而长期不予理睬;另一方面,不愿意遵守行业规定和市场价格,经常以各种理由和明显超过市场水平的“垄断价格”要求作为结算依据,如不答应则不愿协商,经常甚至长时间玩“消失”。

  (二)工程招标时“胎里有病”

  由于部分工程在招标时只解决了由谁中标施工的问题,合同金额为暂定价,结算方式为按实结算,这样一来每一项工程内容均没有现成的价格采用,都需要在结算和审计时确定,造成相当大的审计争议和难度;部分工程的招标清单、标底编制不当、不规范和存在明显错误,施工单位存在投标错误应当作为废标等,评标时均未发现,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单位的利益产生影响,并且必须全部在工程最后的审计环节得以纠正,审计部门承受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

  (三)施工合同签订 “先天不足”

  由于部分项目签订的的施工合同,一方面部分条款违反了招标文件的约定, 应当视为不合法而不予执行,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文件和指导意见没有在合同中体现,造成部分约定明显不合理,部分合同条款存在前后矛盾或歧义。这些问题同样必须在审计环节得到纠正,却触犯了施工单位的利益,加上个别建设单位态度暧昧,对审计部门的原则立场采取不赞同、不支持、不反对、不作为的态度,造成审计双方长期僵持而无法进行下去,此类原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四)项目现场管理“后天失调”

  由于参建各方(特别是监理单位)现场管理履职不到位,没有及时形成相应的工程资料,加上部分项目送审资料主要依靠施工单位整理汇总,部分工程审计资料缺失,个别项目甚至缺乏重要、关键资料,审计过程中补充提供资料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竣工图与现场不符的情况还经常出现且相当严重,工程签证虽经多方签字确认,但同样存在与现场明显不符的内容,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存在诸多疑问。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变更。加上在资料补充过程中,由于当时情况无法还原,以及相关单位人员变动,办事推诿、拖拉等原因,造成长时间无法提供,严重影响了工程事实的确认和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部分施工单位素质较低

  由于个别施工单位一方面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另一方面存在违法转包分包情况,蒙混过关、高估冒算、攫取非法利益的捞一把心理,使得他们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部分施工单位老板、预算员素质低下、专业水平不高且经常换人,施工与结算环节脱离,人员之间互不联系,对现场情况不熟悉、不掌握,在对账过程中经常出尔反尔,甚至谩骂、恫吓和威胁审计人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难度,造成工程审计长时间无法完成。

  当然,个别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业务的需要,个别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个别协审单位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审计效率意识还有待增强,这些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项目的审计质量和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要有效解决个别项目长期未能审定的问题,必须凝心聚力、内外结合,抓住每个环节,多部门联动,才能有效、持续推进项目审计进度。

  (一)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的勘探、勘测和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慎重、准确制定完整、详细的建设方案,大幅度减少设计施工变更的发生。在认真履行可行性论证、财政评审等程序后,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标底、合同文本等招标文件,并实行公开招投标,从源头上规范建设过程,减少审计争议的产生。目前,要利用好现代手段,科学使用BIM工具,发挥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全力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设计、监理、投资跟踪审计和施工单位都要依照各自职责,对各项工程资料、各种现场情况、各项工程变更都以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反映事实和发表意见,按规范要求及时形成完整的工程资料并加以确认,必要时应当运用视频或影像手段,为以后审计最大限度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同时,要加大对不认真履职、不诚信单位的行政、经济处罚力度,净化建筑市场环境。

  (三)全力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素质

  要继续弘扬审计人员 “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回避制度,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准确反映工程造价,同时按照进度要求,及时完成项目审计。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面向外部聘专家,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促进投资审计工作的创新和审计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要继续细化、强化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全力提高项目审计质量及效率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审计项目和人员管理,加强在审项目的过程监管,强化协审单位和人员的考核,推动项目审计的有序进行,逐步缩短投资项目的审计时间,不断提高审计效率。同时,要突出问题导向,以促进管理为落脚点,一方面加强对投资项目决策、概(预)算执行、施工招投标、变更审批、设备物资采购、竣工验收、质量监督和资金拨付等程序和关键环节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招标代理、拆迁评估、设计、施工、监理、勘探、检验监测、造价咨询等市场参建主体的履约履职和诚信行为的监督,从根本上促进建设市场公平、有序、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anzhukaoshi/34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