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系统分析】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一:名人故事: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_350字


   笛卡尔,(1596-1650)法国家,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笛卡尔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尔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尔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
  笛卡尔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二:数学家名人故事: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古希腊是数学的故乡。古希腊人为数学的进步耗费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文明古国哺育了许多数学家,象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波罗尼斯、阿基米德、托勒玫、海伦、丢番图等。希帕蒂娅(Hypatia)——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也诞生在这里。
  1、乱世才女
  公元前47年,罗马统治者凯撒大帝指使纵火焚毁了停泊在亚历山大的埃及舰队,大火延及该城,殃及图书馆,代表着希腊文明的大量藏书和五十万份手稿付之一炬。基督教兴起以后,出于愚昧迷信和宗教狂热,基督教的领袖们排斥异教的学问,尤其鄙视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基督徒是不许“沾染希腊学术这个脏东西的”。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以用宗教为统治工具,逐渐把数学、哲学、教育等都置于宗教的控制之下。此后,基督徒摧毁希腊文化的行径变得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有人甚至说:“数学家应该被野兽撕碎或者活埋。”希帕蒂娜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科学开始衰退、黑暗即将降临的时代。
  公元370年希帕蒂娅出生在亚历山大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赛翁(Theon)是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着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院教学和研究,那是一个专门传授和研讨高深学问的场所。一些有名的学者和数学家常到她家做客,在他们的影响下,希帕蒂娅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她开始从父辈那里学习数学知识。赛翁也不遗余力地培养这个极有天赋的女儿。10岁左右,她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算术和几何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她懂得了如何利用金字塔的影长去测量其高度。这一举动,倍受父亲及其好友的赞赏,因而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希帕蒂娅学习数学的兴趣,她开始阅读数学大家的专着。17岁时,她参加了全城之诺悻论的辩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芝诺的错误所在:芝诺的推理包含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假定,他限制了赛跑的时间。这次辩论,使希帕蒂娅仅名声大震,几乎所有的亚里山大城人都知道她是一个非凡的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聪明好学。
  20岁以前,她几乎读完了当时所有数学家的名着,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丢番图的《算术》等。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公元390年的一天,希帕蒂娅来到了着名的希腊城市——雅典。她在小普鲁塔克当院长的学院里进一步学习数学、历史和哲学。她对数学的精通,尤其是对欧几里德几何的精辟见解,令雅典的学者钦佩不已,大家都把这位二十出头的姑娘当作了不起的数学家。一些英俊少年不由得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希帕蒂姬认为,她要干一番大事业,不想让爱情过早地进人自己的生活。因此,她拒绝了所有的求爱者。此后,她又到意大利访问,结识了当地的一些学者,并与之探讨有关问题。大约公元395年回到家乡。这时的希帕蒂娅已经是一位相当成熟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了。
  2、执着痴情
  希帕蒂娅从海外归来后,便成为亚历山大博物院里的教师,主讲数学和哲学,有时也讲授天文学和力学。在传徒授业之余,她还进行了广泛地科学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数学、天文、物理等学科的发展。
  希帕蒂娅在亚历山大积极传播普罗提诺和扬布里柯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将柏拉图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及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综合在一起,核心内容是由普罗提诺首创的关于存在物的统一与等级结构学说。希帕蒂娅的哲学兴趣比较倾向于研究学术与科学问题,而较少追求神秘性和排他性,强调哲学与科学,尤其是哲学与数学的结合。尽管此时基督教逐渐渗人博物院,宗教徒的活动也多了起来,她仍崇尚自由、民主,反对宗教束缚和专制。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许多青年聚到亚历山大,拜她为师,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她讲课,说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循循善诱,讲话如行云流水,引人人胜。
  几年后,希帕蒂娅便成为亚历山大最引人注目的学者了。虽然当时的基督教与科学的对立日益明显,希帕蒂娅的声望还是吸引了一些基督教徒成为其学生。其中最着名的是来自西兰尼的西奈修斯,他后来成为托勒玫城的主教,他向希帕蒂娅请教学问的信件至今尚存,信中问及如何制作星盘(一种借助投影原理制作的反映星空的天文仪器)和滴漏(古代计时工具)及液体比重计。他热情赞扬希帕蒂娅,说她不仅是一位老师,而且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和善解人意的姐姐。
  希帕蒂娅与某些基督徒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改善教会对她的态度。恰恰相反,教会为自己的教徒被一个不信教的科学家吸引过去而恼火,攻击她为“异教徒”。尽管希帕蒂娅发现自己已处于十分危险境地,但她相信邪不压正,仍然执着地追求着科学的进步。希帕蒂娅太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了,她把所有的爱都投人到学生身上及科学研究上,以至很少考虑个人问题,而终身未婚。
  希帕蒂娅时代离《几何原本》成书已经六百多年了,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这本着作抄来抄去,出现了不少错误。希帕蒂娅同父亲一起,搜集了能够找到的各种版本,通过认真修订、润色、加工及其大量评注,一个新的《几何原本》问世了。它更加适合读者阅读,因而立即受到广泛欢迎,以至成为当今各种文字的《几何原本》的始祖。
  希帕蒂娅曾独立写了一本《丢番图(算术)评注》,书中有她自己的不少新见解,并补充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评注写得很长,足以看作是一篇论文。希帕蒂娅还评注了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出适于教学的普及读本。希帕蒂娅对圆锥曲线很人迷,写过好几篇研究圆锥曲线的论文。此外,希帕蒂娅还研究过托勒玫的着作,与父亲合写了《天文学大成评注》,独立写了《天文准则》等。这在当时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为了使读者了解更深刻,请看以下事实并作以比较。在15世纪中叶,象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着名大学的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极少,几何仅限于《几何原本》的前两卷,考试只限于第一卷,一般学生只能掌握第一卷的前4个命题。算术水平更低,一般大学生只会做加减法和乘法,而不会用除法计算。
  3、流芳百世
  公元412年,来自耶路撒冷的西瑞尔当上了亚历山大的大主教,这是一个狂热的基督徒。他在全城系统地推行所谓反对“异教”和“邪说”的计划,新柏拉图主义也在“邪说”之例,这对希帕蒂娅是极为不利的。但是希帕蒂妞从不向基督教示弱,拒绝放弃她的哲学主张,坚持宣传科学,提倡思想自由。对那些找麻烦的基督徒,希帕蒂娅毫不退让,常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但这不是一个崇尚一理性的社会。那些狂热的基督徒并不指望“说服”这位数学家和哲学家,只想有朝一日拔掉这颗眼中钉。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暗杀活动正在酝酿之中。
  公元415年3月的一天,希帕蒂娅象往常一样,乘着其漂亮的马车到博物院讲学。行至凯撒瑞姆教堂旁边,一伙暴徒立刻冲过去,拦住马车。他们把她从马车中拉下来,迅速拖进教堂。希帕蒂娅意识到,他们要对自己下毒手了,但她毫不畏惧,高声怒斥他们的无耻行为。灭绝人性的暴徒剥得她一丝不挂,然后用锐利的蚌壳割她的皮肉,直割得她全身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暴徒们仍不罢手,又砍去她的手脚,将她那颤抖的四肢投人到熊熊烈火之中……。一颗数学明星就这样陨落了。处于垂死状态的希腊数学,现在终于断气了。
  希帕蒂娅虽已故去一千五百多年了,但她的科学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尤其是一些女数学家。有迹象表明,当代女数学博士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40年中,美国数学博士只有7%是女性。1969-1972年间,这一数字为7.3%。1972-1974年再上升为9.11%,而在1974-1975年度1022个数学博士中有103个女性。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次有一名妇女进人,她就是罗宾逊(JuliaRobinson)。她在解决希尔伯特第10个问题的过程中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1976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刊登了一篇《数学与性别》的文章,探讨了女数学家很少的原因,结论是:①在中小学生中男女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不同;②教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不鼓励女孩子学数学的;③数学仍然是排挤妇女的筛子;④大学数学教授中,妇女只占1.6%。
  希帕蒂娅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仍将鼓舞广大妇女向数学高峰不断挺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女数学家涌现出来。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三:《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300字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数学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图书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着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那样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年级:董亦樵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四:名人故事: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五:名人故事: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公元前57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小岛),他最先概括“数学”和“哲学”两门学问和推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定理。
  古希腊人热爱运动,崇尚健壮的体魄,欣赏高超的竞技能力。一次,菲罗斯僭主勒翁邀请毕达哥拉斯观看竞技比赛。盛大的竞技场里人山人海,场面恢宏。毕达哥拉斯与勒翁谈天说地,气氛和谐。勒翁很钦佩毕达哥拉斯的知识学问,看到竞技场里各种身份的人士和竞技台上身怀绝技的勇士,便转身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样的人。
  毕达哥拉斯说:我是哲学家(希腊语哲学的意思是爱智慧,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哲学这个词。
  勒翁问为什么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
  毕达哥拉斯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爱智慧。就像今天来竞技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来做买卖挣钱的,有的是无所事事闲逛的,而最好的人是沉思的观众。如同生活中,不少人为卑微的欲望追求名利,只有哲学家寻求真理。
  从此,世界有了哲学家,追求真理也成为哲学家永不放弃的目标和信念。
  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是同时代的人,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古代中国的儒家学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虽然这两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相差遥远,但他们有关“和”的思想以及对音乐功能的认识却表现出极大的相同点。
  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路过一家铁匠铺,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听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于是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这种关系。
  随后,他又在竖琴上做进一步试验。根据不同长度弦的振动,发现了弦的长短与和谐音的关系。证明音乐中蕴藏着数的奥秘,竖琴之所以能发出悦耳的音调,是因为合乎一定数的关系。他甚至认为灵魂就是一种和谐。因此,“毕达哥拉斯是千古第一人表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由数构成。
  他对数充满敬畏。相信是数创造了世界,通过对数的研究能了解宇宙的奥妙。而‘一’最为基本,既是一切数的开始,又是计量一切数的单位,与理性、灵魂、本体是同一个东西。
  他发现任何具体事物都有一定数量的规定性。他第一个把秤和尺介绍给希腊人。
  他把音乐中一定数的比例关系构成的和谐,运用到观察天体运动中,各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也是按照数的比例排列组合,宇宙的结构像音乐般和谐,天体像人的灵魂一样和谐有序。
  一天,毕达哥拉斯应邀到朋友家做客。这位习惯观察思考的人,突然,对主人家地面上一块块漂亮的正方形大理石感兴趣。他没有心思听别人闲聊,沉思于脚下排列规则,大小如一的大理石彼此间产生的数的关系中。
  他越想越兴奋,完全被自己的思考迷住,索性蹲到地上,拿出笔尺。在4块大理石拼成的大正方上,均以每块大理石的对角线为边,画出一个新的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2块大理石的面积;他又以2块大理石组成的矩形对角线为边,画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而这个正方形正好等于5块大理石的面积。于是,毕达哥拉斯根据自己的推算得出结果: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着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庆贺自己的发现,毕达哥拉斯用了一头公牛祭祀庙宇里的神像。
  毕达哥拉斯衣着朴素,吃简单的食物,大多赤脚走路,说要过一种简朴纯洁的生活。在他的社团里,有男有女,打破了当时禁止妇女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戒律。而且一切财产归公有,大家共同享受,地位一律平等。对自己和门徒有种种戒律,比如,不准吃心脏,不准吃豆子,不许在灯边照镜子等等。
  他招收门徒也极为严格,要想做他的门徒,必须先隔着门帘听他讲课,5年后,他认为达到要求水平才与学生见面,弄得很神秘。
  有一个人听了他5年课,最后他还是拒绝与这人见面。心怀强烈的嫉恨,这人放火烧了毕达哥拉斯的房子,克罗内托城对他言行不满的人乘机发起攻击。他本来可以跑脱的,路上他遇到一块豆地就停了下来,他宁愿被抓住也不穿过豆地,违背自己的禁忌,宁愿被杀也不玷污自己学的说。这样,他被追上来的人割断喉管。
  毕达哥拉斯死了,他的学派却持续繁荣了800多年,直到公元3世纪融入新柏拉图学派。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六: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数学家故事)_200字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1年,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熊庆来教授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有人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勤工作到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一年级:陈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七:数学家名人故事:祖冲之_750字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八:数学家名人故事:商高_400字

  商高,周朝数学家。  数学成就据《周髀算经》记载,主要有三方面:勾股定理、测量术和分数运算。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周公问商高:“古时作天文测量和订立历法,天没有台阶可以攀登上去,地又不能用尺寸去测量,请问数是怎样得来的?”商高回答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得来的,圆从方来,方又从矩来。矩是根据乘、除计算出来的。”  这里的“矩”原是指包含直角的作图工具。这说明了“勾股测量术”,即可用3∶4∶5的办法来构成直角三角形。《周髀算经》并有“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普遍使用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中国数学家的独立发明,在中国早有记载。《周髀算经》还记载了矩的用途:“周公曰:大哉言数!请问用矩之道。商高曰: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  据此可知,当时善于用矩的商高已知道用相似关系的测量术。“环矩为圆”,即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几何定理,这比西方的发现要早好几百年。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九:数学家名人故事:欧几里德_700字

  欧几里德生于雅典,接受了希腊古典数学及各种科学文化,30岁就成了有名的学者。应当时埃及国王的邀请,他客居亚历山大城,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研究。  古希腊的数学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出过一些几何学着作,但都是讨论某一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够系统。欧几里德汇集了前人的成果,采用前所未有的独特编写方式,先提出定义、公理、公设,然后由简到繁地证明了一系列定理,讨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讨论了整数、分数、比例等等,终于完成了《几何原本》这部巨着。  《原本》问世后,它的手抄本流传了1800多年。1482年印刷发行以后,重版了大约一千版次,还被译为世界各主要语种。13世纪时曾传入中国,不久就失传了,1607年我国又重新翻译了前六卷,1857年又翻译了后九卷。  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  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  这话传到欧几里德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  欧几里德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连亚历山大国王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德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德:“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  欧几里德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篇十:名人故事:报效祖国——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suanjikaoshi/10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