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精算师】

舒婷祖国篇一:爱国诗歌朗诵稿: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舒婷_300字

  爱国诗歌朗诵稿: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祖国篇二:【十月有奖征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_1500字


  六个年代的岁月流水匆匆流过,留下河床上一路铺陈而来的瘦削剔透的细碎石子。岸边芦苇飞翠,飘飞着细白的绒花。在响蓝的天空下,广褒的祖国大地在诉说,从遥远的太古至今,悠悠而过,淡淡地,遗留下芳踪。
——题记
  成长的纪念是永久的怀想
  清晰地记得,入学时学会的第一首歌是国歌,在诺大的教室里激昂有力地回荡,学校发给我们的书包上面也彩印着总经理的徽章头像,那时怎会借助背负的一束伟人的光芒,穿透历史,然后,洞悉一段光辉的从前过往。放学回家,总有几颗不经意从背包里掉入草丛的弹珠,目送着我毫不知情的离去,无论怎样贪玩,红领巾总系在颈上,在每一周,用抬头肃静的仰角成全心灵的敬意。
  在陌生的城市里求学,收纳一切的放任与依恋,独自生活成长,我们是幸运的,不曾遭逢历史的灾劫,身心埋没在苦难的岁月,意志封锁在渴望新知,却忘掉归真的现实之外,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多少与我们相仿年纪的同学与梦想擦身而过,在无奈的背景下,不躲闪不避让,那一段斩断知识链的时光绵延出一种犀利的历史眼光,在知识浓缩在记忆的思潮中,独自黯然神伤。但从1978年起,高考以一种全新面貌示人,像海豚一个华丽的跃身,无数覆盖于它身上的水珠,在稍作停留之后再拼命自由化自开来,呈现出雪白光滑的皮肤一样,充满期待与惊喜。感激这个伟大的祖国,感激祖国呈现出来的伟大时代!
  红歌在赞颂声声世代唱
  红岩上的梅花盛开在革命鲜红的旗帜上,一针一线,纺织针脚细密的爱国情怀。60年里,多少从炽热的胸膛中喷薄而出铿锵激越的感动人心的音符,传遍每一条战壕,每一座古老的村庄,换来一次又一次倒在枪口下的神圣与悲壮,迎来一春又一春岭上映山红的如期开放,红军胜利归来。
  时光匆匆,我们一路踏歌而来,路过花开花落,片片无声的寂廖之后,当新中国的号角响亮地吹遍每一寸神州大地时,我们终于找到桐花万里,红星映照的似锦国远。如今,那些音符静静潜回熟稔的记忆,以一种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细心体量。在每次国庆里,在心底轻轻吟唱,千遍,万遍,一段又一段,徜徉于我们心间。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小姑娘纯真地唱着《歌唱祖国》,那一刻,我们被感动,跟着唱,不知怎的,眼角沁出泪光,收敛于心头的温柔与感动如洪水猛兽一样释放出来,不可抑制,无法阻挡,只因,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在跳动。
  一个人的村庄
  在故乡高高的山头,我曾细数过多少熟人的眉眼,摘自于纯白云朵上多少稚嫩的想象,在细致延伸的视野里,还有那绕过重重山道的石子马路。清薄的云烟顺其婉转依偎、蜿蜒。一切都在自然地生息吐纳。
  近年来,国家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马路变成公路,车辆渐渐大量涌入村庄,路过稻田,追赶一路花香,带走满载的丰收,渐露锋芒的商机拉动经济生活发展,如暮春抽牙的秧针,渐染一抹鲜亮的碧绿,指陈这个季节应有的新意,摇晃着所有乡亲的喜悦。
  从前,那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村庄,如今,开始富裕起来,在收割时遗落在田间的麦粒感激着这片深情的土地,稻草人仍在田间守望,守望明天的希望的田野,而我,也要用十趾深深膜拜,这方风土人情,跪拜苍天和岁月的同时也在感激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因为,国强才民富。
  奥运、百年梦想;飞天、千年愿望
  北京奥运会上,悠悠五千年文明,显映于一段清晰地画卷之上,耳目一新,让世人收不住惊艳目光,也让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像多年未见的旧友,再会时,应当刮目相看一样,世事流转,怎会一尘不变,更何况是日新月异的中国。
  瞻仰高远的北斗七星,光芒闪现,万世不堕。与其永恒相伴的却是有着温润圆融气度的皎皎寒月,嫦娥火箭的飞升,一路借着星光的指引,闻着深秋桂子跌落时的暗香迷离,追寻千年梦想,原来,嫦娥朦胧的倩影犹在,星空里那则美妙的幻想犹在,不断探索的精神犹在。
  61年,一个甲子的简单生涯,在岁月里镂刻出细致精巧的图画,像是一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崇拜敬畏的图腾,留在血液里,蓬勃在成光中那面红旗中的鲜红质地。照亮所有前进的路径……
  多年以前,舒婷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多年以后,我再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祖国篇三: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观《盛世大阅兵》有感_1500字


  1949年,那个充满着欢声与笑语的一年。我们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迈过了战争,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一缕灿烂的和平之光。回首过去60年,祖国的富强,那增长的点滴无不在我的心头荡漾……
  “升旗!奏乐!”一声嘹亮而气势宏大的口令凌空而出,在天安门广场内久久徘徊。随即,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而又宏伟的国歌冉冉升起。我听到了,那一片响亮的国歌声,每一个人都满怀着激动与深情,高亢的唱着这首让得每一个炎黄子孙振奋心情的《义勇军进行曲》。而如今,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有多少人是在庄严的国旗下窃窃私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带着敬意在吟唱国歌?我们是真的尊重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吗?回想那60年前的10月1日,每一位新中国人怀着激荡与幸福的心情,听毛主席高昂的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看五星红旗高高飘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唱那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伴随我们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听,那朴实无华的歌声从战士们口中飞跃而出,盈眶的热泪洒落衣襟。也许,这一刻的他们,因激动而歌声哽咽,因幸福而身体颤抖,可是,他们的心中,此时有的是祖国,这一片饱受战火摧残的祖国。那一双双深情似水的双眼,那一句句温柔动听的国歌,无不包含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学生,沐浴着祖国妈妈繁荣昌盛的春风,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难道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奋发努力吗?
  祖国母亲,以一个沉默的姿态,承受着156年的沧桑与悲痛。忽地想起舒婷的一首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细想,60年来,她哺育了多少人啊!可,他总是默默地,默默地……
  2009年的盛世大阅兵,现在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一支支威严的军队,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一排排整齐的步伐,一声声响亮的口号声……每一个都显得那么一丝不苟。为了祖国的60周年庆,他们花了多少心血、辛劳,有多少次,一粒粒晶莹剔透的汗珠从他们的额上流下,但他们从未喊过苦,累。只因为他们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祖国。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果不其然。反观现在,我们的作业与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曾经,多少革命烈士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血肉之躯保卫祖国,这是因为他们身躯之中有一颗这样的心,一颗充满热血与爱国情怀的心。
  时间恰似一江水,流过了,奔腾了,前进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青少年,正是展现我们的时候。不为老师,不为家长,不为自己,只为了照顾自己十多年的祖国母亲。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那一天,雏鹰展翅,翱翔天空,祖国在我们这些“花朵”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国家。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热爱国家,并非一定要洒热血,上战场,严以律己,从身边小事开始。鲁迅先生说:“笔,就是我的武器。”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个有宏伟蓝图的中国!
  未来,就在眼前。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现在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点一点汇聚,终有那么一天,水流汇成大海;树木长成森林;少年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撑起一片天地,引领这条苏醒的巨龙鏖战世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祖国在我心!1949年,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会忘。2009年,未来的梦想我们不会弃。一起喊出对祖国的爱吧:“中国!我的祖国,我爱您!”
 
    浙江省绍兴市实验中学初一:应杭淇

舒婷祖国篇四: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


  一、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
  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陌生表现熟悉。我们在叙写或陈述我们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有这样两句话:“春天来了。”“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董华翱《守望春天》)两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就是春天来了,这我们都能读懂,但似乎后者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因为它更容易引发我们诗意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种美感的获得就是靠语言的陌生化。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为我们树立了语言陌生化的榜样,这种例子可信手拈来。即便是在教材里也是随处可见:
  ①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苏教版必修一,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②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苏教版必修三,黄药眠《祖国山河颂》)
  ③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苏教版必修三,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些现当代着名的作家都十分注意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陌生化,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事物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却使人在反复品味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充分显示了陌生化语言的独特魅力。
  其实,学生的作文中偶尔也能见到一些颇见功底的陌生化句子:
  ④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时悄然来临。(星飞《读心》)
  ⑤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智慧的小池塘正在涨满,荒漠的心正在泛绿,这种感觉的畅快实在难以言喻,或许可以这样说吧,读书让我的自身正化为一道光明,迅速地烧毁本来在我眼前的一片黑暗。(甜雯《诗意的证据》)
  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写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感受。而这些感受经过小作者的陌生化处理,即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从另一角度欣赏到了常见事物的美感,体会到了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
  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技巧
  分析这些句子,不难发现它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从途径上说,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方法上说,就是综合运用诸如移用、通感、新奇的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变习见为新异,从而使读者获得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
  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新奇的比喻也可把寻常的事物陌生化,增加人和事物间的距离感,从而获得美感。句①将小树逐渐变绿说成是风帆逐渐鼓胀,句②直接将黄昏比喻为醉汉,都因新奇而别具美感。
  比拟有拟人、拟物之分,也是常用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达到新颖别致、亲切动人的艺术效果。前述句②“蹒跚”的“黄昏”,句③“疲惫的歌”,就明显地运用比拟的手法,给山、河等事物以可感的形象、人为的特征。在这里,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特性互通,摆脱了就事说事,就物说物的苍白、枯燥,给人鲜明的印象,具有丰富的美感。再如:
  “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杆,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容蓉《冬日恋歌》)“临摹”“丈量”都是人为的动作,此处让“树”具有,人物共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舒婷祖国篇五:2008的祖国_900字

  点击凤凰网“2008,看中国的脚步”,我看到了一张张图片,生动深刻地浓缩成中国的日记,撞击着人的心扉。如果让我拟个题目,我会别无选择地写下——“我们的心近了”。
  汶川地震,十三亿颗心紧紧相拥
  五月,汶川,那一组照片至今还揪疼着我们的心。那段日子里,电视、报刊、网络上你躲不开两个字“汶川”,学校、路上、家里你总能听到人们谈论的一个词“地震”。除了流眼泪,身为学生的我们还能做什么?——捐款!“一份帮助,乘以13亿就能帮灾区度过难关!一份关爱,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在学校捐款之后,我悄悄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自己一周的零花钱捐给了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发送成功”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心与汶川紧紧贴在一起。而我,只是十三亿分之一。
  北京奥运,五环旗下同做一个梦
  八月,北京,李宁手持祥云火炬的飞奔的身影让我们热血沸腾。夸父逐日,华夏百年圆梦。鸟巢,不同肤色的运动员、观众都变成一只只快乐鸟。水立方,不同语言的健儿都化成了一尾尾幸福鱼。大家一起吟唱着一个主题“你和我,我们是一家人”。那段时间,我最喜欢看的是中国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亲吻“金镶玉”的身影,我最爱听的是“北京欢迎你”的旋律,奥运主题曲《我和你》被我设置成手机铃声。悠扬的歌声中,我感到我们与来自四海的宾朋组合成了血肉五环。北京,我们与地球村的感觉距离这样近。
  神七问天,苍穹留下华夏儿女脚步的温度
  九月,酒泉,神七脚踩着烈焰壮美升空。茫茫宇宙,浩瀚苍穹,那里写满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飞天梦。一位衣衫古朴手捋胡须的人仰望国,他发明了地球仪,但他无力问天,他叫张衡;一位怀有雄才大略可以睥睨世界的伟人慨叹过“中国甚至不能将一颗土豆发射到太空去”,他就是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翟志刚走出神七,挥动着五星红旗,举步量天。中国,与太空世界从来没有走得这么近!
  翻动着中国2008年的日记,自豪油然而生,我越来越感到与“中国”这一词贴得更近了。热血澎湃中,我吟诵起舒婷的诗“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祖国篇六:脚下的这片土地——读《可爱的中国》有感_700字


  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
  多少次深情的呼唤着她,多少次日日夜夜思念着她,多少次的守护掩盖不了革命烈士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祖国母亲的尊敬。
  我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尊敬之情,读了方志敏在狱中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壮烈革命篇章——《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用流畅的笔调,写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反动派的鄙视和痛恨,表达了他为革命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可爱的祖国,地大物博,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溯了上下五千年。可爱的中国,我的母亲,你用慈母的爱,宽适的怀抱,温暖的哺育着每个儿女。有多少像方志敏那样的革命烈士,为祖国奋斗不息献出自己的一切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幸福的今天。
  “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62年前,伴随着喜悦的礼炮声,毛主席站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而又激动的声音响彻天空。62年后,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她的稳健,快速地发展,为世所赞叹,现在,祖国上下都是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色,到处都出现虎跃龙腾的热烈场面。
  袁隆平在这片土地上培育了“杂交水稻”,它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神舟”系列飞船一次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舒婷说:“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汁,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因为有了这片土地,才有了成功地中华儿女们!
  在这片土地上,鲜花竞相开放。迷人的牡丹,淡雅的百合,高贵的玫瑰,可爱的迎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我的母亲——中国!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三:吴梦园

舒婷祖国篇七:2016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立意的问题即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词句如外衣,立意乃灵魂。对考场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深刻,三是新颖。审题过关,立意的正确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对后两者的训练。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虚实、繁简、正反、因果、有无之辩,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此,提供五种思维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炼意方面对考生们有所启示。
  1.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我们能否找到那些风景呢?王安石的名作《游褒禅山记》,由一次败兴的游山生发出独有的感怀:无限风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险峰,没有志向的人是无法领略的;自己已然尽力便可无怨无悔,旁人还如何会讥笑我们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
  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
  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
  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写文章也要有这种怀疑精神,要敢于问:大家说对的一定对吗?流行的东西一定好吗?以前别人都是这样看的,现在还应该这样看吗?历来如此的就必须坚持下去吗?……
  能够对“历来如此”或“处处如此”表示怀疑,能够对某些潮流形成“反动”,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只有对人们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见形成质疑,才能够上下求索,发现生活的深意。许多考场作文也正是在“怀疑一探索一相信”中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的。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活》中云:“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敢于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气所在;而长于追求文意的深度,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们坚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诸美中最为迷人之美!
  ——文章炼意,三思而行。
  第2讲使用素材的技巧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呢?我们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微博](课程)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看一段文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中的文字,不说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怀古》,哪个不为我们熟知?语文课本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素材的宝藏啊!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看一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看一例: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看一例: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把史料与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追求、能担当的青年的强烈的心声。丰富真挚的情感为文章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第3讲拟题的技巧
  “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简捷醒目有文采的标题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拿下第一个得分点。
  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如何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一、常规拟题法。
  1.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2009年辽宁卷话题“我说90后”的标题《为“90后”正名》《“90后”QQ实录》,广东卷的《成败皆因常识》《常识之美》。
  2.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2009江西卷的《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以人物入题,2008年全国Ⅰ的《当记忆流经汶川》是以地点入题,《震灾无情,人间有爱》就是以事件入题,《自豪,我的祖国》以情感入题,《难忘的日子》以时间入题。
  3.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全国卷Ⅱ的《机遇在于发现》、浙江卷的《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二、创新拟题法。
  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好的标题需有创新精神。考查优秀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一)修辞创新
  1.引用
  引用的对象可以是诗句、名言、格言、警句、歌词等。例如:
  2008年湖南考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写同窗情、亲友情,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形象性。
  2008年辽宁考生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引用歌词,说明青少年需要得到成人的正确认识。
  2.化用
  当然,好的标题最好应该有所创新,在引用的基础上应作些变化,即修辞学上点化手法的运用。例如:
  2009年上海考生的《切不要管中窥豹》:化用成语“管中窥豹”亮出鲜明观点。
  2009广东考生的《一蓑烟雨任江平》:化自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3.仿写
  仿照名家名篇,自然也有一番趣味。如:
  2009广东考生的《别拿常识不当干粮》:仿自电视剧《别拿村长不是干部》。
  2008吉林考生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仿的是毕淑敏的同题散文。
  2008全国卷Ⅰ一考生的《当记忆流经汶川》仿的是07山东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4.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使标题显示出含蓄蕴藉之美。我们看这些实例:
  2009年浙江考生的《走在思念的琴弦上》,感性与知性并存,极具煽情色彩,恐怕读者的心弦也已被拨动了。
  2008山西考生的《爱,撑起希望的天空》,形象生动,富有动态之美,更兼宏大之气。
  5.比拟
  即在标题中运用拟人与拟物的手法,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
  2009浙江考生的《缠绕在脚的炊烟》: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标题具有了一种诗情画意。
  2008云南考生的《变味的善良》:善良也有了味道,拟题可真够大胆的。
  2003年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不看文章,还以为写的是化蝶,其实是借蝶写人。
  6.设置疑问
  标题用疑问的形式出现,把问题一下子摆在读者眼前,彰显思辨色彩,犀利而又深刻。
  采用设问: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一招鲜还能吃遍天下吗》《走别人的路?》。
  采用反问:如2008年全国卷Ⅲ的《爱,难道错了吗》”。
  采用选择问:如2009年江西卷的《是拍卖还是销赃》。
  7.双关
  如2001年的《生命“诚”可贵》,真是妙极!裴多菲名句“生命诚宝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睛倏地一亮。
  8.对举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两名作者的观点态度,深刻揭示主题。
  2008全国卷三《莫让“爱心”变“黑心”——给“黑心者”的一封信》
  9.呼告
  以呼告拟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008年四川卷的《海子,你应该学会坚强》,再次引发人们对当年诗人之死的深沉思考。
  2008年全国卷Ⅰ的《妈妈,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孩子,不哭》《你们,不会孤单》令人动容。
  (二)反常创新
  1.数学算式
  有时候在标题中运用一些数学算式,会取得一般语言文字难以取得的效果。
  如:2008年全国Ⅱ的《善举拯救》:简洁利落,文章中心让人一目了然。
  2.边缘用语
  现代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语言词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出现了不少交叉与边缘用语,把这些语言运用到标题中,会体现出写作者开阔的视野。如:
  《拍卖“诚信”》运用了金融用语;《吴良心病历》运用了医学用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运用了广告用语;《心灵的审判》运用了司法用语;《诚信旅店》运用了旅游用语。
  3.镜头特写
  即在取标题时不妨运用一下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更能使文章的标题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如下面这些标题:
  《秋风萧萧菜市口》:剪辑谭嗣同临刑前的悲壮环境作标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眺望长安的李白》:以李白最具特征性的动作披露李白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使标题具有了外在的张力美。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可能碰到的更多的是一般性的题材,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引导学生刻意求新,避免标题的通俗。实例:
  《2010,我的夏天》:较之《暑假记事》,无疑有了一种别致美。
  《天地之间走来一个我》:比自我介绍一类的标题更有一种大气。
  《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克服了“我的同学”一类标题的呆板,具有了一种灵动。
  《我的第25小时》:比起“珍惜时间”和“挤时间”一类标题,自不可同日而语。
  《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太多的“感悟生活”一类的标题,见到这标题,我们会更多地感到一种诗意。

舒婷祖国篇八:高中语文第三册文学常识汇总


  小编导语:关于现代诗人,关于《诗经》和《离骚》,你了解的有多少呢?关于高中的文学常识你又了解多少?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学常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徐志摩(1896-1931) 新月诗派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康桥:剑桥
  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重要诗集《红烛》《死水》,“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41.穆旦: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诗集《探险者》《九叶集》
  舒婷: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国斯文学奠基人,著名的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又叫《欧根·奥涅金》)
  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派”代表诗人。
  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代表诗歌《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第二单元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通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诗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
  《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注意:《木兰辞》不属汉乐府民歌)。《玉台新咏》南朝徐陵编辑。
  《孔雀东南飞》中的文化知识:槌床便大怒:“床”当作“坐具”讲,不作“卧具”。
  初七及下九: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上九:二十九日;初九:中九奄奄黄昏后: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19时至21时)
  寂寂人定初:人定:十二时辰之一,是亥时(相当于21时至23时)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第三单元
  唐诗和宋词
  唐诗
  ①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
  ②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清新飘逸”。
  ③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称尊称为“诗圣”。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⑤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为同一流派诗人。
  补充: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⑥刘禹锡:字梦得,中唐诗人。中学课本作品《陋室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区别于李贺)
  宋词
  ①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又称长短句。
  ②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③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
  ④苏轼:字子赡,号东坡居士,与其文苏洵、苏辙、今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⑤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最伟大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词集《稼轩长短句》⑦姜夔:南宋词人,号白石道人。(千岩老人为萧德藻)代表作品《扬州慢》(“禾黍”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⑧陆游:号放翁,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古诗最多一个诗人。
  第四单元
  郁达夫:原文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
  巴金:原名李芾甘,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灭亡》,中篇小说《寒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代表作《灯》。
  第五单元
  《二十四史》清乾隆年间,把从《史记》《汉书》到《明史》第24部史书定为“正史”,今称二十四史。(注:无《资治通鉴》)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人间喜剧》(小说总称,共91部),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其他作家代表作品:博马舍(法) 《费加罗的婚礼》拉伯雷(法) 《巨人传》莫里哀(法) 代表作《伪君子》(又作《达尔丢弗》,主人公达尔丢弗),《吝啬鬼》(又作《悭吝人》,主人公阿巴贡)
  补充,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屠格列夫:俄国作家,著名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猎人笔记》

舒婷祖国篇九:福建省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惑_2000字

    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寻找物质转变成寻找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
    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笔里带刀,钩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漫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堕入黑与白的另一个极端,一如逻辑上的排中律?
  当王朔骂骂咧咧掘鲁迅的坟茔时,一位支持者(好像还是位作家)说:“什么年代了,还搞伟人崇拜!”此人有非凡之觉悟(倘若人人有此觉悟,则大同世界可计日程功),我建议他把郁达夫也否定一下。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的出现,而不知崇仰、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若伟人尚且不能崇拜,是否信仰之跫音已渐行渐远?我困惑了。
  阿Q临死前有句豪言壮语:“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的忘却精神是他的祖传宝贝。我疑心灵魂的缺失是因为忘却精神已进化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的光阴磨灭了许多,也洗涤出许多。
  当影星赵薇穿着印有日本海军旗图案的服装在纽约街头作秀时,我们能仅仅责备她吗?她的无知不正是我们的无知吗?她的忘却不正是我们的忘却吗?
  我在另一些事中坚定了我的想法。
  日本至今不愿忏悔,冈森正宏公然为东条英机等甲等战犯辩护,小泉首相每年都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得到近半数民众的支持。而同在欧亚大陆,在以色列犹太受难者纪念碑前,德国总理毅然下跪,德国民众带着小孩进行教育。
  在对比中我感到荒凉。日本竟能在谴责的口水流淌成的河流中安然泅渡!是否我们该想想自身的问题?为何庞大的中华无法显出令人振慑的魄力。
  我在作家张抗抗的《沙之聚》中找到了答案:当风渗透沙子,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沙子便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终完成它(鸣沙山)的屹立。
  人心之聚正如这沙之聚,信仰就是那渗透沙子的风。一盘散沙,何以有威慑力?
  看着那规范、稳定、大面积却短周长的圆,我又想起了红柯所说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它长个子。”什么时候,我们能让信仰回归,让灵魂在场,让民族重塑血气?我依旧困惑。
  阅卷老师点评
  南安一中高级教师、2005年高考作文阅卷组小组长陈兴利:
  今年作文的平均分是44.24分。今年作文题是能够应用图形加文字的形式来命题,打破应试作文命题的模式。走出单一话题作文形式,注重对材料的感悟,与目前课改精神是比较相符的。两个图形内涵比较丰富,能联想到比较多的东西。
  这个题目的难点是:学生对题目的审查要细致,要从抽象图形中提取出意义,从两个图形的差异入手,并且能结合历史的、现实的人和事来寻求途径进行叙述。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大体上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思维比较开阔,联想能力也比较强。其次是能够应用课内课外所学的知识来充实文章的内容。95%以上的考生都能完成900字的任务。从写作体裁来看,议论文最多,散文和记叙文相对少,也有寓言故事、诗歌、剧本等多种体裁出现。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堆砌材料的比较多。学生备考前会搜集很多作文素材,有的材料只是生搬硬套,在考场上没有经过消化就写了出来,材料本身和主题无关,有一些甚至还有套题的嫌疑。这样的卷子很可能被打入四等卷的行列。2.只是单方面进行阐述,比如侧重写圆,这样写容易偏题,没有考虑到两个方面。3.文字华丽花俏,哗众取宠。很多学生在作文前加了“题记”,内容又与正文毫无关系,显得不伦不类。
  考生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观点。学生手中有十几个省市的优卷作文,看多了,就容易去套题而失去自己的观点。今后语文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追求形式的华丽,好文章不是靠形式写出来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的学生求变求异,写古文,写诗歌,还有写金字塔结构的诗歌,内容却不知所云。
  下面我主要对两篇文章作一下点评:
  《执子与通子》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饱满,文字流畅,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切题很快,作者通过联想,把两种不同处事风格、生活方式的人进行比照,展示他们的各得其所、各有所长,观点比较辩正。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大胆想像,收尾很有力度,让前面的分析得到升华,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两份病危通知单》这篇文章整体构思新颖别致,虽然“病历”这种形式考生在练习册中也见过,但作者能把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具体化,给人活生生的感觉。通过医生治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也是代表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含蓄又有深度。这篇文章的缺点是结构单一了一些。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0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