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公共英语】

描写北京的一:北京四合院_500字


  北京四合院在元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小巷里,还有一小部分在北京城外。而随着之后的朝代变化,四合院逐渐越来越少。
  所谓“四合”,就是一个院子四面都有房屋。这些房屋一般是高四米,宽八米。而这四间房屋围起来的中央就是四户人家的公共庭院。这个庭院有一个篮球场般大,十分宽敞。如果在这个院子里再建造一间房屋的话,位置绝对绰绰有余。四合院的结构以木构为主,砖木结构,重量非常地轻。如果遇上地震和炮火的爆炸,很少可以震倒。四合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种住宅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虽然它的通风采光均欠理想,但是四间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连接。像当时有钱人住的公馆一样,房间之间相通,但四合院比公馆小一点。
  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民俗很有趣。当时的人都很迷信,总是习惯把自家大门开向东南方,因为传说“巽者”在东南方向,而把大门向着东南方向就是等于开“巽门”,寓意钱财滚滚而来。这是根据风水学决定的。因此,把门开向东南方也成了一种有趣的民俗。
  北京四合院在中国住宅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历史底蕴无比深厚。虽然它们已经越来越少,但它们的历史地位却不可撼动。北京四合院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
 
    六年级:杨伟鹏

描写北京的二:美丽的北京_1000字


  非常老师好!我是47群——我爱我家很高兴结识您及各位转播的妈妈们。这是孩子在三年级上学期老师让写的一篇游记,再没听老师课件后,我已自认为孩子写的很好了,但跟非常老师学习近2个月时间,才感觉孩子写作有好多需要提高,需要掌握的写作技巧。这篇作文时我最近按非常老师写作要求让孩子又重新修改下,中间加了一些对称句对称词,用上色法意法,但因为学习的少,目前在这方面还较生疏。现在孩子常常说:妈妈我懂非常老师说的对称、正话反说、意法声法……,看到孩子和我慢慢的在写作方面的认识及改变,更有信心了。现把孩子这篇文章投到网上,希望得到非常老师的指导,孩子期盼着。谢谢!
  美丽的北京
  假期,爸爸告诉我,他们公司要举行北京游玩,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我好激动呀!
  等啊等,终于到那一天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爸爸一起踏上了快乐的旅程,一路上我满脑想想着北京的模样。
  到了北京,远远望去,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条条常常的马路通向远方,望不到尽头。我一会看看这边、一会看看那边、眼睛竟感觉不够使用了,我真想多长两只眼睛。
  早上我们先到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四周摆放着一个个大花坛,花儿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红的似火、白的的似雪……美丽极了!火红的城墙上挂毛主席的画像,我注视着,多么慈祥的老爷爷呀!广场中央高高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随风飘舞,好壮观呀!天黑了,天安门城楼上挂满五光十色的彩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雄伟轮廓,街道上还有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它们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丽的“不夜城”,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
  不到长城非好汉,第二天我们去了我最想去的长城,长城像一条巨龙沉睡在山谷中,山谷上长满茂密的树木,几乎看不到石头,我尽情的一步一个台阶的爬着,爬到半山腰我感觉有点累了。停下来往山下一看,真是太美了!茂密的绿树像给山谷铺上一张绿色的地毯,软绵绵的,我真想躺在地毯中美美的睡上一大觉。看着看着我又有信心了,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爬上去了。我迫不及待的想四周望去,整座长城弯弯曲曲,山下的人们像一只只蠕动的小蚂蚁。绿树,鲜花美不胜收,我大叫一声,我爬上长城了。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我心里好舒服呀!我和爸爸还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每当我看到这张相片,都会回想北京的美景,当然我们还见到美丽,雄伟的故宫、神奇的海洋世界海洋馆……
  我们满载而归,我已经想快点见到妈妈,给她讲我们在北京的快乐、北京的美景,啊!北京真美呀!我向往北京!
 
    四年级:杨宜德

描写北京的三:2006年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老舍与北京_2000字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2006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变化较为明显。
  首先,从命题形式来说,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2004年考题“包容”、2005年考题“说安”都是独词性的话题作文,今年则是命题作文。但是细看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尽管是命题作文,但是题目可写的内容相当丰富,按照材料中的提示展开写作的范围极广,可以说,由这几千年悠久历史背景的北京城可延伸出来的立意点俯拾皆是。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更突出了地域特征。“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极具地方色彩的题目对于北京考生来说,既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又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要想写出彩来,还需考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多揣摩,多思考才行。
  在具体的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弄清“符号”的含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提示材料认真解读即可。“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这句话是符号的意义。由符号再展开联想,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入手。从时间讲,北京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十分紧密的城市,有古老的符号,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的符号。从空间讲,北京的各个地域有不同的符号,如紫禁城的符号,天桥的符号等等。 所以北京的符号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这就要考验考生对北京的认识程度以及观察的角度和能力了。
  二、寻找到最独特的表达角度。在众多的符号中,该选择哪一个呢?在寻找这个符号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思维的过滤。必须否定第一思维。就这个题目而言,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胡同、四合院、红墙绿瓦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这些符号能写吗?能写,但极有可能大家都在写,那样,内容撞车无法避免。想得高分难上加难。怎么办?否定这一思维,再拓展一下,可以将北京现代的符号挖掘出来。或者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更易获得考官的青睐。
  三、运用最佳的表达方式。最佳的表达方式要根据考生实际制定。在行文操作上,考生可以只写自己心中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符号,这是一种思路;或者考生完全可以写一组符号,将所有代表北京的符号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但是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写作能力。在写作方法上,擅长感性写作的考生,他可以写北京的建筑物、时尚、民俗,甚至可以具体到庙会、抖空竹这样特别细小的地方。擅长理性写作的考生则可以写北京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力、时代的脉搏。
  [满分作文]
  北京的符号
  

描写北京的四:前北大保安写北京高考作文:心若不变,距离不远_1500字


  科学家问:“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出生在百余年前的爱迪生,当然买没有机会见到现代人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但是谁又能知道,他是否早已设想过未来有一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沟通呢?
  明代的万虎虽然不曾见过火箭升空,但是他却想象过那样的场景。他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动物体上升能力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当时最大的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47支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个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升空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万虎,人们已将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月球背面东方海附近的环形山。
  科技的发展往往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力。百年之后的我们,自然无法了解古人的想法,但是这并妨碍我们享受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如同一部方便的掌中电脑,轻触屏幕,我们便可以和亲人朋友取得联系,动动手指,国事天下事便可尽入眼帘,无需读万卷书,也不必走上万里路,借助手机与网络,远方的世界,仿佛就在眼前。然而,手机是否真的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么?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闭塞贫瘠的山村里,有这样一户人家。父母终日辛苦劳作,只为了供养唯一的儿子读书上学。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虽然不善言辞,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坚信儿子是这个家庭,甚至是这个家族未来的希望,更相信,凭借儿子的聪慧与勤奋,一定可以走出这座小山村,去远方的城市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样的爱与相信,让他们从来不在意家里的日子过得辛苦困顿,每天早出晚归,精心照料着自家的农田,以此换来家里的生活来源,和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三年的时间转瞬而过,那一年,儿子顺利地考入了大学。四年的大学时间里,儿子并没有像那些同学一样,肆意挥霍青春时光,因为他深知父母为了能让自己读书,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刻苦学习让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上班第一年,他拼了命地加班工作,只为多取得一点成绩,让父母可以少辛苦一点。
  春节回家探亲,他想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生活,哪怕是挤在租来的简陋居室里,也好过分割两地的惦念。然而父母最终还是拒绝了他的提议,只是搪塞着说,自己年纪大了,习惯了故乡的生活,无法适应城市的一切。无奈之下,儿子只好留给了父母更多的生活费,和自己的手机。临走之前,他教会了父母接打电话和发短信。
  工作总是忙碌的,日复一日,他习惯了一天天加班,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给父母寄去了更多的钱,也习惯了从手机里听到父母的鼓励,感受家的温暖。
  几年后,他在城市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父母也更加年老。那一年,他把父母接来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可是依然习惯了中午在公司午休的时候,给他们拨去一个电话,或是发上一条信息。
  朋友取笑他说,距离这么近,每天回家都能见到爸妈,怎么中午午休时候,还要不放心地打电话回去,难道就这么执着地要给移动事业做贡献呢?
  他坦然一笑说,只是想给父母报个平安,并且知道他们也都好好的。
  的确,手机也好,电话也好,或者是未来的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好,它们的意义,无非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它或许会改变我们的给生活方式,改变我们表达情感的方法。只要我们心中至纯至美的那份牵挂和感情不曾改变,人与人之间,又怎会因为手机而渐行渐远呢?如果爱迪生真的穿越而来,或许手机会带给他更多的想象力,而他留给我们的,或许会是更多的惊喜!(作者曾任北大保安,《站着上北大》一书作者)

描写北京的五:名师写北京2012年高考同题作文:巡逻员的故事_1200字


  材料读罢,览卷长思,一个平凡人清石护路的平凡细屑之举,却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团圆梦、成就了千万里铁轨的安全行,我似乎从渐行渐远的火车声、渐微渐巨的检修声中,听到和感到了一个平凡心灵中伟大的力量和一点微末力量中发散的万丈光芒。无论是文学家的千古文章甚或是一个民族的经国伟业,都是由看似默默无闻的细微之力积聚而成——这不恰是此材料向我们展示的精神内涵之一吗?恰有荀子《劝学》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数夜读《史记》,谁能知“二十岁南游南淮,上会稽、探禹穴”(《史记·太史公自序》)搜集史料可以集腋成裘着成经典?谁能知130篇、52600余字辛苦遭逢可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恰如老计那平凡的走山路、清碎石却累积为须得鸣笛致敬的成就,从一介史官到中书令至史家巨擘,太史公却用一生的史学积累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用微末的史料铸就了“无韵之离骚”。
  平凡世界的小为小善积累成了千古文章,老计的故事让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展开了纵横文史的联想。
  从小兵卒、小职员到阶下囚,塞万提斯从来没有想过毫无起色的人生却给《唐·吉诃德》的创作带了灵感和意料外的成功;从药房学徒、牧牛人到新闻记者,欧·亨利从来没有想过如此平凡的人生却为他文学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更给他带来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从水利学堂、日本学医到文学抗战,鲁迅不会想到古文字的苦修和国学的累积却让他在新文学运动中高峰突起、后世景仰。谁能想到,再伟大的伟大,都是由平凡到底的平凡水滴石穿而成;谁能想到,敬仰文学大家与致敬铁路工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老计的精神如果推而广之,会让我们想到民族、国家的复兴伟业,不也需要这样平凡细微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累积?汉赋唐诗千古风骚,来自于平凡文字的排列组合;抵御外敌抗日救国,需要无数无名英雄默默无闻的牺牲;国家振兴民族自强,依赖平凡世界中四面八方的臂膀脊梁。哪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平凡人民的强大,哪一个民族的富强不是平凡人民的富强?所以千万莫小视老计那清理铁轨的小作为,更不要让他并不高大的身影渐行渐远,因为一个国家振兴的力量恰源于此,只有让如此力量如细流奔海般潮涌海聚,才会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巨力势不可当。
  纵览文史,从个人到国家,从微着的迁变中我豁然醒悟,平凡世界中每一个平凡工作者的举足轻重。作为一个即将走入更高学府的年轻人,面对高耸入云的学业之峰和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我理应从老计的身上学会踏实为学的人生态度,在平凡细末的积累中蓄养力量,以甘于平凡之心态清理学业道路上的碎石,以持之以恒之精神面对人生岁月里的考验,方能让成功的列车高歌快进、直奔前程。

描写北京的六:北京记_500字


  这一次,我早已兴奋不已地想来到北京了。听说这里的王府井名不虚传,既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令人大开眼界,这一次,我得好好的游玩一番!
  来到了王府井,这里人山人海,街两边古楼林立,十分繁华。我来到了一面具家,这里的面具琳琅满目,有的面目狰狞,有的花颜月貌,有的浓眉大眼……我挑了个女子面具,她的嘴唇红如血滴,眼睛炯炯有神,眼旁还有一圈淡粉的眼影,画上了细细的眉毛,让我爱不释手。
  接着走来个卖泥人的小贩,他手里有一盒盒精致小巧的小泥人和脸谱。里面的小泥人雕刻的栩栩如生,用黑浓的粗笔画出小泥人的长发,一张小嘴鲜红欲滴,脸蛋圆滚滚的,像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一样。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吃一条街。那里的食物令人垂涎欲滴,有冰糖葫芦,炸蝎子,鱿鱼串,烤肉……这儿的每个人都津津有味地尝着。我买了串章鱼小丸子,里面那黄黄的汁被炸了出来,流在了丸子的边缘,我吃了一口,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后来我还买了一杯老北京酸奶,酸中带着一丝甜,直沁肺腑,好喝极了!
  王府井这一游,令我大开眼界。让我欣赏到了民间的古老玩意儿和老北京人的文化生活。我为北京有这样繁华的商业街而自豪!
 
    四年级:杨舒雁

描写北京的七:在北京_1200字

  北京这地方儿实在是妙不可言!除去人杰地灵不说,使游人融入整个北京市的能力也超级强。我想了想,自己具体概括出了4点——腔调儿、味道儿、颜色儿和风景。
  一、腔调儿
  说起北京的腔调儿,恐怕老舍先生是最好的代表了。他的作品里无一不透露着京味儿。北京人注重拿腔拿调儿,有时候说完话的最后那一个字还会重重地拖上儿化音——这才是最妙的。像我们这种去北京旅行的人,学不会他们带有京味儿的“京式普通话”。它是要拖儿化音的。这个可不是乱加的,它是又来头儿的——不能念不顺口儿,念不顺口儿就不行:比如说,售货员儿这种读的顺口儿,那就行。我现在也学会了那么一点点儿。如果说语言是一座珠穆朗玛峰,那么北京的京式普通话就是其中的十二分之一,我学会的,不到京式普通话的1%。确实是妙。
  二、味道儿
  去北京,不吃当地的风味小吃怎么行!这可满足我这个大吃货了。北京的菜地道,不像有些地方故意开个招牌,上面写着“正宗北京家常菜”,结果呢,味道远远没有真北京家常菜馆里的味道好。炸酱面儿,我是慕名而来的。北京的炸酱面儿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北京的炸酱面儿大碗儿,北方人吃起东西来——豪爽!面条啊,其他零七八碎儿的菜呀,都是一大碗儿,一大盘儿的。我上次看见我们隔壁有两三个北京人,桌上放着一大个儿火锅,抵我弟弟两个头那么大的火锅。他们边吃,别聊天儿。要是我呀,这些火锅儿能吃三四个星期!
  北京的炸酱面儿是混杂的。黄瓜条儿、大葱丝、姜丝、酱汁。就这么些配料儿。把它们倒入装着炸酱面儿的大碗里,充分搅拌,炸酱面儿就换上了棕色衣裳。我一闻:哟,黄瓜的清香,大葱丝的凉丝,姜丝的辛辣以及酱汁淡淡的咸味儿都被我闻出来了!在这么拿筷子蘸一点酱汁一尝——先是凉,再是咸,最后留下了一股淡淡的辛辣味儿。夹住面条往嘴里送——更妙更妙!大麦的味道和凉、咸、辣这么一混合,简直是绝配!
  三、颜色儿
  北京的颜色也是蛮丰富的。虽说是在大城市里,却和乡下没什么两样儿。遍地都可见斑斓的色彩。草地上的色彩就像一双手把绿色铺平了,抹上了一片任意的颜色。这是花儿,那双手送给草地的珍贵礼物。房檐、屋瓦也都是色彩斑斓的。
  北京人的服饰更不用说了。高高大大的身子这么一靠,除了他们的身体较庞大以外,他们的服饰更会吸引你的眼球。老套一点儿的就是中山装,或者唐装。好点儿的就是时髦的运动衫,夹克衫,汗衫,休闲装等等。女的要是爱美,梳一个复古的发式,脸上抹点儿胭脂,涂点儿少许的口红,带个发卡,穿上旗袍,便招摇过市了。五彩斑斓的颜色,装点着他们的身躯,活像一个个流动的“彩色博物馆”。
  四、风景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毛主席说的。不错。我也随着爸爸妈妈去了八达岭长城,可惜那时因为恐高而害怕得瑟瑟发抖,不敢往下看。壮观倒是壮观的,像一条巨龙盘旋于跌宕起伏的山脉之间。这是我在好汉岭上看见的。
  我一半儿是冲着偶像朱自清老先生去过的地方而去的。听说,朱自清老先生写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个荷塘就在清华大学,我欣喜若狂,跟着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清华大学——唉,只可惜啊,清华大学的参观时间早就过了,我也只能在门口儿叹叹气了......
  北京,我才去了三四天儿,就觉得我自己是北京人儿了。离开之际,还有些恋恋不舍呢。放佛我将去的,是异乡......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1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