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博思】

霸图一:逐鹿_2000字

  “你不必跟着我了。”前面的人停下了脚步。他还想说些什么,却换来一阵咳声。后面衣衫褴褛的少年人没有说什么,默默从衣襟中取出一方素绢。
  他看了素绢一眼,却没有接过去,只是用衣袖掩面。
  少年人并不在意,他一手握着素绢,一手轻抚允诺的后背。
  允诺努力撑直身子,抬起头,面色苍白,“跟着我,还不如回村子去……如果说,回那里是九死一生……跟着我,便是必死无疑。”
  少年人低下头,像是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他抬起头,目光明亮,“你是好人。”
  “好人?”他看了看自己这双沾染过无数人鲜血的双手,有些想笑。
  “你救了我的命,你是好人。”少年坚定的说。
  乱世,烽火狼烟,人命如草芥。或许是由于败军的苦楚而升起的一丝同情,他从烧杀抢虐的散兵中救下了这个孩子。
  他叹了口气,“既然我救了你,为了报恩,你更应该珍惜自己的性命,离我远点。”
  他挽起袖子,右臂上青筋突起,仿佛轻轻一碰便会爆裂。“我中了荼毒,命不久矣。并且安澜他们也在找我,跟着我没好果子
  吃。”说完,便拖着绵轻的身子径直向城门走去。
  “叛逆分子允诺!”还未走近,他便听见守城门士兵的喊声,抬起头,城墙的皇榜上他的画像神情严肃。
  在死之前,他还想再做一件事。
  “禀告图安王,叛逆分子允诺已找到。”
  几案后的男子唇角一勾,“带他上来。”
  镣铐叮咚夹杂着咳声,一身牙色劲装的男子被带了进来。
  “义兄,好久不见。”看见他面色如灰,安澜试探着问,“义兄,最近身体欠安?”
  “还得感谢义弟所赐良药。”他微笑着,话语中却尽是讽刺。
  “兄弟之间,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安澜微微皱了皱眉头,却依旧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
  四目相对,眼神中交换着彼此的愤怒、怨恨,暗流涌动,一场无声的厮杀。
  “久别重逢,难道不应请为兄喝一杯?图安王。“他收回目光,故作轻松道。“当然要请,还要奉好酒。来人,取兰陵酒!”他意味深长的看着允诺,“本以为一个月前便可请义兄一起畅饮,却不知为何拖至今日?”
  “或许是天公不作美吧!”他淡淡笑道。
  等酒奉上来,允诺斟了一杯,却径直倒在了地上。
  “义兄,你这是?”
  “敬兰陵王在天之灵。兰陵酒取自兰陵王,能饮此酒,难道不应酬谢?”说着这话,目光却直直的盯着安澜。
  “应当,应当。”他亦直视允诺的目光,仿佛心胸坦荡。
  “第二杯酒,我要敬引魂花下长眠的三千亡灵,以报他们陪我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之恩情。”这一杯酒,当着安澜的面,倒在他脚前的空地上,使得他不由自主后退了一步。
  “你……”他有些愤怒,却隐忍着。
  “对了,最后一杯酒,应当敬你我黄粱一梦霸图空!”允诺目光一凝,将手中的酒盏向他掷去,随即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刺向他的心脏。
  突然,他向右侧身一闪,左手一抬便打落了允诺手中的匕首。
  被制服在地上,安澜居高临下的看着他,嗤笑道:“以你以前的身手,我可能已经成了刀下亡魂,可如今的你手无缚鸡之力,凭什么手刃仇人?”
  “为什么以前我没发现你这张嘴脸长得这么让人唾弃?”他没有回答,反而自顾自的说道,“长了一副狼心狗肺,确实也好看不到哪儿……”
  一巴掌挥下,脸上赫然五个手指印。“叫你逞一时口舌之快。”
  安澜坐回几案后,饮了一杯酒,平复心中怒气。像是想到什么,问道:“你这贱命早该丢在一个月前,不知是谁竟舍得以命续命,做这笔不划算的买卖?”
  允诺脑海中回响起大夫凄凉的话语:“中了荼毒,性命就交给了阎王,要想活命只得以命续命。”
  以命续命,试过才知彼之一年换吾一日。
  “秉君一诺,一日胜却十年。”流失的血色中,她只留下这句话。
  “不懂得珍惜自己性命的愚笨之人。”他淡淡吐出这几个字,双手却倏地攥紧。
  像是明白什么,安澜露出忧伤的表情,“岚烟一直只肯为你做些什么,怀虚谷时、朝廷派系林立之时、你我针锋相对之时……只有你!”他皱紧眉头,咬牙切齿。
  “你既得江山,美人为伴,竟还记得一个岚烟?”允诺苦笑道。
  “菊露岚烟,山长水阔,”说着这话,他的眼眶有些发红,“你能忘,我不能。”
  看着面前的安澜,竟感觉像是回到了怀虚谷时。
  “有舍才有得,你舍了一个岚烟,却换得河山万里,不也值了。”
  “你眼里的江山在我看来不过过眼烟云,从你手中夺得这土地,不过是因为愤恨。”
  “原来执迷不悟的只我一人。”刚想笑,胸口却传来火烧般的疼痛,血管仿佛在突突跳动。他伏在地上,冷汗淋漓。
  但面色扭曲的却不只他一人。
  安澜斜倚在几案上,面色惨白,“允诺,我小看你了。”身侧的匕首上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血迹。
  “反败为胜已是不可能,只能玉石俱焚。”他苦笑道,“你我这些年的争夺拼杀,其实并不是为了王权、为了天下,见不得对方好才是真的。当成王败寇已成定局,与自己较劲的那一方沦陷后,其实自己也会失了方寸。你登上帝位,既得不到你想要的,又苦了黎明百姓。”
  “什么时候,你也学会了体恤他人?”安澜冷笑道。
  “人之将死,还是能重新看清些东西的。”话音刚落,一股腥甜便从喉间涌了出来。“现在看来·······我这一生·······逐的竟全是虚妄。”
  “现在,你不是可以去寻岚烟了么?”安澜说着这话,拿过匕首在手腕处划了一刀,溅落的血迹像是一树红梅。
  “你?!”
  “你说过的,我不过是爱和你较劲,那我一人留在此地作甚?”说完,另一只手上又是一刀,“再者,许久不见岚烟,我也有些想她了。”
  安澜,原来还是怀虚谷里的安澜。
  双眼迷蒙中,允诺仿佛看见一个少年推开安澜,坐上了王座。他看不清那人的面容,却识得他衣襟中露出的一方素绢。
  菊露岚烟,山长水阔。它的一角应该绣有这几个字。
    高三:姚瑶

霸图二:半生缘_400字

  舍皇权霸图,秉一念殊途,携佳人四海欢愉眸情意追逐,
  起一段笙舞,唯愿共生死同路,
  情深却陌路,烽火噬无辜,当时少年归白骨。
  翻开泛黄书卷,醉生梦死痴痴愿愿。
  难寻觅你的笑颜,唯见乱红飞过秋千。
  看不穿韶华红颜,情不灭。
  参不透缘生缘灭,弱水三千。
  浮生百载匆匆来去弹指一挥间,半生缘。
    高一:郭颖

霸图三:寻访武侯祠_1200字

  到了四川,不到成都,到了成都,不游武侯祠,这真乃人间一大憾事。今天,迎着太阳灿烂的笑脸,我游览了中国惟一一个君臣合祀祠庙——汉昭烈庙。
  宏伟的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汉昭烈庙”四个苍进有力的金印字体格外夺目。步入武侯祠,信步于古色古香的林荫小道上,瞻仰着那坚韧而挺拔的松柏,殊不知,心已经完全沉浸在这蜀汉的故土上了。
  看呐!闻名四海的“惠陵(刘备墓)”终于展现眼前。两颗硕大的参天银杏首先映入眼帘,遒劲而伸展的树枝一直延伸到了匾额“千秋凛然”的寺庙顶上。高翘的屋檐旁,一簇嫩绿的新芽害羞地靠在一旁。穿进庙宇里曲折的小道,一阵阵悦耳的虫鸣鸟叫萦绕耳际。三座木制的亭台独具特色,雕着芙蓉的木桩,镂空的横梁,还有那饱经沧桑的触感,使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薄羽轻纱,冷香罗帕,明月西风小楼”的静谧。一盆盆形态各异的盆景都争着向人们展现风姿:有的似振翅欲翔的雏鹰,有的似翩翩起舞的凤蝶,还有的似圆滚滚的皮球令人应接不暇。
  享受着脱俗尘世的洗礼,我又来到了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刘备殿。殿上书一句清人完颜崇实拟的书“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始终,移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殿内正中是汉昭烈皇帝——刘备的贴金塑像。只见刘备端坐于凳子上,身着黄金长袍,头戴黄金冠,一双吊凤眼微睁,嘴角微扬,双耳齐肩,胡须垂之胸前,两手平放于腿上,那传神的雕刻技术,令刘备好像在说:“军事这条计,妙!妙!”位于左边偏店内的是张飞塑像,他身着托地长袍,圆瞪双眼,脸色黧黑,好一副猛虎下山之势。而位于右边偏殿内的则是关羽塑像,他身着长袍,绶带垂于小腿处,微闭秀目,薄唇微张,做帝王打扮。东侧走廊时蜀汉文臣之像,以庞统为首;西侧则是武将之像,以赵云领衔。
  走下数节台阶,我终于看见了纪念三国时期孔明的祠堂——武侯祠。“武侯祠”从右至左被刻在匾额上,高悬正中。在两对红灯笼的掩映下,“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对晤古今情”也别具风姿。怀着崇敬不已的心情,我来到了武侯祠跟前。祠前高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挂有这样一幅颇负盛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殿内正中是孔明的贴金塑像,他头戴纶巾,一手持孔名扇,另一手扶膝,双耳齐肩,双目微睁,嘴角扬起,着朴素长袍,仪表庄重。孔明一生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不愧备受后人敬仰!
  当然,还免不了参观着名的孔明苑。漫步于怪石陈列的走廊,欣赏着石壁上激战三国、卧龙出山等历史典故,诗人又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三国战场。“诸葛锁”“诸葛连弩”更是为孔明的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武侯祠,一颗坐落于天府之国的文化瑰宝。相信你若亲临这里,一定会收获更多更好的东西!
 

霸图四: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一、生平简介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一说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遂宁)人,初唐诗人,诗歌革新家。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因上书言事被武后赏识,授麟台正字。曾多次上书论政事,官至右拾遗。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不久应试得中进士,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干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
  青年时期,他任侠使气,政治热情很高,“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十七、八岁开始折节读书,二十一岁入京,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二十四岁中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任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分裂的战争,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其时,他写下许多诗篇,反映边地人民的痛苦,抒发报国壮志无法实现的悲愤。东征之后,辞官回乡,后被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今存《陈伯玉集》。
  陈子昂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其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武则天时期。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上承贞观、永征,下启开元、天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由一个能干而又野心勃勃的女人统治,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女皇帝,这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很难实现的。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了重重阻碍。她一掌权,就开始打击关陇贵族,扶持庶族地主势力,为他们打开了入朝做官的大门。而且,她还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大刀阔斧地破格提拔人才,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也给地位低微的陈子昂提供了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所以,陈子昂对武则天是忠心耿耿,坚决拥护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时期是在文学上酝酿着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以前的文学多追求形式和技巧,脱离现实,内容贫乏,文风浮糜。而唐初,由于六朝诗风相沿已久,积习已深,再加初唐百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统治阶级日趋荒淫享乐,他们需要一批御用文人来替他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样,助长了浮糜文风的发展。这期间,虽有魏征、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等有识之士指出弊病,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作过一些改革,但这些改革是不够彻底的。时代呼唤彻底的改革者,陈子昂异军突起,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有《陈子昂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一○七有传。
  相关事件
  (一)
  陈子昂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二)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2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

霸图五: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着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着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一、人物生平
  祖籍浙江会稽,明思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今属上海),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2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