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韩语能力】

篇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


诸葛亮曾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由此可见,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回顾悠悠历史长河,凡节俭者定能成大器。节俭与成功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俩情同手足,密不可分。一个人能力高低暂且不论,如果有一颗节俭的心,就是可塑之才。被人们所熟知的伊丽莎白二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晚入睡前,她都雷打不动地逐个检查白金汉宫小殿堂走廊的灯是否已经关闭,十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就连平日生活中用的牙膏也要坚持用到一滴都挤不出来才会换新的。作为一国之君,她并不贪图安逸,而是为人简朴,这实属不易。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诠释了何为节俭,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我要求之高着实令人佩服。再说说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简朴至极,一件睡衣足足穿了近20年都舍不得换新的。而正是这样一位老人,将我们的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带领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上述两位伟人之所以都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真正的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这胜过一切虚伪、苍白的誓言。其实,提倡节俭并不是让我们在生活中苛求自己,而是告诫大家不要铺张浪费。要不然,即使一个人拥有有万贯家产,最终也只会家破人亡。《红楼梦》中贾府由兴到衰最后树倒猢狲散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仗着家底丰厚,便一味的追求享乐。日用排场讲究奢靡,为所欲为。而他们的下场正应了白居易一句话:“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这是天意,怪不得别人。崇尚奢侈最后下场惨烈的还有不被后人待见的慈禧太后。她每次吃饭都要上100多道菜,但每道菜只吃一两口变没了兴趣,还有的只是看看。更可恨的是,她竟挪用海军军费重建颐和园,并为她自身办寿宴。这更使得原本就衰败的清政府加快了灭亡的脚步,也让她自己遗臭万年。可见,在生活中不节俭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那么从小接受借鉴教育的我们是否真的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了呢?在食堂里,面对一碗又一碗被倒掉的白米饭,我们是否有过一丝惭愧,还能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看到水龙头没有关实,哗哗流去的自来水,我们是否会猛然想起自己赖以生存的水正在逐渐减少呢?用过的废纸便当废物一样扔掉,刚用了一小截的铅笔便以抓着不顺顺势扔掉……这虽然只是我们校园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层出不穷的。可见我们还没有将节俭二字的内涵真正领悟到,没有将它融入生活的点滴去,只是当作玩笑一听而过,这是极度的不负责!

节俭是一种态度,节俭是一种智慧,节俭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人需要节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一个家庭需要节俭,只要这样日子才会蒸蒸日上;一个国家需要节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只要我们真正地将节俭落实到行动中去,那未来一定是多姿多彩,充满希望的!

篇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敬畏每一粒粮食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口的增长更为迅速。当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放声歌唱之时,你有没有为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而忧虑呢?

虽然袁隆平博士发明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的粮食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沉重的人口包袱使吃饭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尽管我国的粮食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平均算起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及世界的平均的水平。因此,爱粮节粮对我们的国家仍然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然而,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种粮人的辛苦,做到珍惜每一粒粮食呢?

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惊人的浪费。就拿早餐的馒头来说吧,泼饭菜的大桶里每天都是满满的一桶,更有甚者,连路边的垃圾桶里都是。也许你当时不以为然,可你知道还有非洲有多少贫困地区的孩子缺少粮食甚至都吃不上饭吗?不知何时,奢侈浪费之风在我们之间仿佛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人人都争先仿效。

仔细想想,我以前也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但那件事以后,我再也没有糟蹋过粮食,养成了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那天夏天我7岁,正是农忙季节,爷爷奶奶要去收割稻谷,但又不忍心把我一个人丢在家,于是,爷爷带我去了庄稼地。不知道是天太热,还是路不好走,反正那次我是出了一身的臭汗。说实话,当时我有点儿后悔来这儿。

“到了!”爷爷的话让我回过了神。哇,眼前的美景让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赞叹。一片金黄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了波澜。走近稻田,一颗颗颗粒饱满的稻谷呈现在我眼前。

想想爷爷奶奶们为了这丰收的景象,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不辞辛苦地锄草、杀虫,每一粒稻谷都是他们汗水的结晶啊!面对眼前的一粒粒饱满的稻谷,我由激动变成了敬畏。

饥饿曾是一个国家的苦难记忆,时至今日仍有八千多万人尚未脱贫。浪费不只是道德层面的背弃与残忍,更是对穷人的冷漠戏耍。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希望人们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不忘节约。时时保存饥饿体验,时时敬畏每粒粮食,人人当身体力行!

篇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关于成长的作文900字-让自己成长起来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蝉在没完没了的鸣叫,就连牲口也懒洋洋的窝在树下逃避烈日的烘烤。人只要一动就会汗流浃背,大家都藏在家里吹着电扇。

“这太阳也太毒了”,父亲焦虑的抱怨道。他说完便看看远处的玉米地,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了你,好像也用最后的力气支撑着,等待着人们去收割。

“不管了,只要这太阳弱一点,我就去砍包谷!”父亲好像下定决心似的对母亲说,“要不收,等到下雨就都糟蹋到地里了”,说完就收拾工具,迎着烈日准备向玉米地前进,母亲紧随其后,手里拿着镰刀。

我坐在电扇前,享受着凉风的惬意,准备下午到学校去上课。看看时钟还有几个小时,远处玉米地里父母正在烈日下奋战着。好吧,我也去为家庭出一份力,不能老是让人说我是少爷。

拿起镰刀来到玉米地,虽然此时太阳已收敛一些了,但是我还是感到酷热难耐。坚持一下吧,我在心里默默的鼓励自己。

“这孩子,你来干什么?”妈妈心疼的说:“回去吧,你下午还要到学校去。”

“来帮忙啊,闲着也是闲着”,我随口答道。

“好,也让你吃吃苦,”父亲高兴地说道,指着玉米地,“来,我给你做个示范。”父亲弯腰用力挥动镰刀,砍到一片玉米,汗水随着他的动作撒到玉米叶上,闪着晶莹的光。

“照着我的样子把那边一块地的包谷砍了。”父亲指着前面的一块地,地里稀疏的立着一些玉米杆。

“好”,我信心满满的答道,学着父亲的样子我也投入了劳动。一砍,一放,也没有什么难的嘛。

可是干了一阵子后,汗水就爬上我的额头,腰也有点酸了,玉米叶擦着手臂火辣辣的,现在才发现即使很简单的事,长时间的单调重复也是那么难的,但我还是坚持着,不能这么快就服输啊。

坚持了大约不到一个小时,我实在受不了了,边气喘吁吁的一屁股坐到地下,大颗大颗的汗珠从头上落到地上,我努力的伸展着酸疼的腰,无力的甩动着手臂。我不禁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写的真是太透彻了,作者一定亲自参加过劳动。

抬起头看见远处的父母还在玉米地拼搏着,“真是不知道父亲和母亲是怎么坚持下去的,一年四季枯燥单调的重复怎么受得了的,我真是佩服他们。再想想自己在学校风不吹,日不晒,一节课45分钟,有时还坚持不了,真是太不该了。”我的脸感觉更火热了,于是拿起镰刀狠狠的砍向玉米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一直到快上学了,我才辞别父母,背上书包往学校走去,而背后,父母仍在挥汗如雨。“这次到了学校我一定要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汗滴禾下土的经历真是太深刻了”,我在心里提醒自己。

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像成长起来了。

篇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诗词的魅力500字作文 我的诗词生活


“梦里一记钟声,恍然敲回古时……”当许嵩的《书香年华》响起时,我也被带入了充满诗词的记忆里。

当我还是幼儿时,吃饭时饭粒掉在桌子上了,奶奶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立马就把饭粒捡起来了;每当明月当空,外婆会深情地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知道她又在思念她故乡的姐姐了;春天来了,早上老是赖床,妈妈又会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又有了那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不是觉得我的家充满了诗情画意呀?对,正是这样的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和李白,杜甫,苏轼,陆游一样的诗人,像他们那样出口成诗。

于是我买了一些古诗词的书籍,一有空就见缝插针地阅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居然也能在生活中随口说出诗歌。今年去夏令营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帮忙收拾东西,我说妈妈,我知道你什么心情,那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我期中考试得到满分时,马上有了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当同学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时,我会安慰她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的努力不被辜负;我们小学快毕业了,同学们都显得那么伤感,我会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少年啊壮志在胸,赋首词让人感动。借一场古典的梦,与东坡热情相拥……”,但愿我的诗词生活永远这样精彩!

篇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可不是小事

这可不是小事
在中国的饭店,常常能看见在一个包厢里有一大张桌子和满桌的剩菜,有的或许还是一个喜宴厅,里面二十来张桌子上,都摆满密密麻麻的剩菜。没有人去吃,没有人去打包,更没有人说三道四。剩菜就源源不断地进入垃圾箱,好几种本是非常有营养的菜也一盘一盘地减少。从小我们就熟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从小我们就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为什么现在还是没有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解释这首《悯农》?
你们知道德国人吗?他们不但严谨,而且非常节约。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讲诉了他在德国的一家饭馆吃饭,由于自己点了很多的菜而留下剩菜被罚款了50马克,后又仔细观察了德国人,发现他们点菜简单,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如果还不够,也要等自己吃完再点。看过这篇文章,我有些脸红了。同样是地球上的居民,怎么差距会如此大?德国人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升油、一张纸开始营造地球的未来,而中国人呢?
不过现在,中国人浪费的现象也有了好转。留心观察生活的朋友会发现,今年除夕夜时,在各个饭店吃团圆饭的人们大多尽量吃掉所点的菜,实在吃不下就打包,第二天接着吃,都不肯浪费。新闻频道还特地播报了这一新闻。我们家也是如此,合理点菜,把菜吃的一干二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小诗又在耳边响起了。真希望我们大家能从现在做起,抵制浪费,像德国人一样珍惜资源,为地球的未来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22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