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乐学园】

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博物馆观后感


《安徽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安徽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忘了是谁说的,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请去它的博物馆。而这次参观博物馆,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下午一点钟的时候,车子从学校出发,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终于抵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气势宏伟的博物院,呈现的是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外表花样独特,很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像青铜大鼎上刻着的铭文。建筑物周围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桥,有瀑布,还有一块大石。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过石拱桥,便到了博物馆门前。进入馆内,首先便看见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伟,而我们在浮雕下留影后,便开始参观。
首先参观了安徽文明史的陈列。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年前的人字洞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里面珍藏大量宝贵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玉鹰,西汉的环形玉龙佩,以及战国时期的铸客大鼎等,个个价值不菲,做工精良。
然后参观了古代工艺珍品,富丽华贵的金银器,典雅润泽的玉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独特的铁画,造型别致的竹木牙角器,无不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才智。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的金边玛瑙碗,碗边依稀泛着金光,碗身还带着些斑迹,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除了金边玛瑙碗,还有木雕李拐像,刻画的也是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我不禁对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
除了工艺珍品,文明史的陈列,我们还参观了安徽的文房四宝的陈列。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自古以“四宝”齐全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安徽生产的选址,徽墨,宣笔,歙砚因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宣纸洁白如玉,细薄光滑,经久不脆,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而徽墨以松烟,油烟为主要燃料,经过多种复杂工艺制成,具有“落墨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形成了“尖,齐,圆,健”的独特风格。而歙砚更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歙石坚润,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也是这一特点,让它著称于世。
走出博物院,看着那一块块青砖,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安徽的历史,诉说着安徽的自豪。而通过这次参观,也更让我了解了安徽,了解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爱这片土地!
【篇二:安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馆,它让我想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满怀着兴奋来到了这宏伟的博物馆。文物,代表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才智;文物,代表着那古代人民的风采;文物,代表着国家悠久的历史。是她,让我明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
纵然它们身上长满了铜绿,但却丝毫无法掩饰着它们身上磅礴大气的气势。看到了它们,让我的心头猛得一颤,让我充满了敬畏之情。我们共游览了安徽文房四宝、安徽文明史陈列、江淮撷珍、徽州古建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安徽文明史陈列反映了安徽文明发展的脉络,而这些古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它们也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作文《安徽文化史》陈列由“青铜礼乐夷楚华章”、“运河通达清名流芳”、“中都基业天下徽商”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形成了安徽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它,让我明白了那些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但是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它,让我看到了内在的精髓,让我感受到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仿佛我是在面对面对古代君王一般。它,代表着我们安徽的文化底蕴。
通过参观,领悟一个个历史故事,我感到扑朔迷离,听的津津有味。这些文物,是勇敢的文博工作者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使得这些文物安然的摆放在博物馆里。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为了国宝不遭破坏,经受了多少委屈与磨难,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拿着微薄的工资,依然无私奉献。
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我从它们身上看到沧桑的铜绿,但却丝毫掩饰不了君临天下的王者威严,凝结着些创作者心血的结晶。玉器,晶莹温润;书画,意境幽远;古剑,驰骋战场。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建筑,此行让我收获了太多。


《参观舟山非物质文化博物馆感悟》
今日8点,我们在办公室集合去参观位于临城的舟山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坐在公交车上,听歌看景,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马上就过去了。下车迎面就是一个大花圃,红色黄色绿色延伸开去,在这炎热的夏日真是一道难得的美景。再往前走,竟有一池的荷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就是这样的美景吧。
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博物馆里并没有多少人。只在门口,成员们就感受到了博物馆的严肃气氛,纷纷不再打闹,压低了音量。由于成员太多,而非遗的展厅比较小,所以经商量决定,成员们分四组分别参观,且在参观同时采访一些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舟山非遗文化介绍的非常详细。有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舟山渔民话,岱山剪纸等等。博物馆负责作文人在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还更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这两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成员的看得很认真并且拍照留念。
随后我们又采访了胡炳华老师。胡炳华老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获奖入展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等。我们去时胡老师正在写心经,成员们叹为观止。我们向胡老师求字,胡老师也不吝啬,大笔一挥为我们写下了“寻文化,缘非遗”几个大字。并且即兴向成员们介绍了几种楷体的不同,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一番。胡老师鼓励成员们坚持练书法,因为练习书法有利于陶冶情操,感悟真性情。成员们收获良多。而我,今天也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本打算练习书法,可是并没有如此大的热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胡老师练习书法已经有20多年了。功成名就后,胡老师依旧坚持每日练字,这种精神让我敬佩,值得我学习。


《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成都大邑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文化可由建筑凝固,同样可由建筑复苏。坐落于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收藏的多为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物品,这些藏品集中反映着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风云诡谲的奇特历史;而以刘氏庄园为代表的安仁公馆无不体现出这段历史。因为在反映历史的接近,中国这座最大的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选择落户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就坐落在安仁镇西南角,与刘氏庄园遥相对应。建川博物馆聚落由20余位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师设计,有以抗战、民俗等为主题的25个单体博物馆,上百万件珍贵历史文物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示。
正面战场馆
该馆位于中流砥柱馆旁,取意国共合作抗击日军之意,建筑面积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该馆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抗战缘起”,简要介绍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第二单元“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第三单元“空中御敌”,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是我馆与四川省老干局合作,并从黄埔军校同学会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抗战老兵收集而得到的,目前,共有4000余名抗战老兵的手模。
【篇二: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篇三:建川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2013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内建有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再之后,又看了几个博物馆,看三寸金莲馆的时候,感叹裹脚女人悲哀,一生下来就被束缚,穿着那比手掌心大不了多少的鞋子,估计一步步都是钻心的疼吧。或许,当时被束缚的不仅仅是脚吧,还有那些传统的思维,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天等等,害苦了多少女子呀。看不屈战俘馆,感叹那些战士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坚韧品格,痛恨日本的残暴行径。看红色年代镜面馆,那一面面的镜子,印着灯光,照着墙面泽泽生辉。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馆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次参观,满载而归。
【篇四: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在喜迎党的92岁生日之际,神州公司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预备党员前往成都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参观学习。6月29日早晨,31名党员坐上前往大邑的大巴车。车上,罗主任要求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参观、学习机会,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要用笔和纸记录所见所闻,参观学习过程中,要展现环球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乘车抵达建川博物馆,游客中心映入眼帘的便是馆主告白:“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使大家明白了博物馆博物明志的内涵。随同导游开始参观,首先是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像章馆里全是文革时期的像章,许多党员都经历过那个年代,但真的亲眼目睹这般琳琅满目,堆积似山的像章,还有些吃惊不小。大量文革时期的图片,以及满墙的挂钟,满柜的印章凸现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那个时代愚忠的惨痛教训,值得每个人深思。但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到如今仍然有借鉴意义。
来到中流砥柱广场,红色的长城上屹立着毛泽东、朱德塑像,它让人回想起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用血肉筑成的长城,抵抗外来的侵略者。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望着那红色的长城,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正面战场馆,展现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为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特别让人震撼的是一位英勇牺牲的15岁少年,稚气的脸上半贴着国民党党徽,眼神坚定、自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艰辛和中国少年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出了展馆,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还是同样的国民党人,抗战胜利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成风,对人民敲诈勒索,苛捐重税,怎能不失败?前车之鉴,警醒我们共产党人必须保持党风纯洁,为人民造福,方能千秋万代。飞虎奇兵馆,它说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永远感谢他们。
来到国防兵器馆,真的眼界大开,各式各样的兵器实物就在眼前,为了和平,就必须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力,实现中国梦,强大的国防是最有力的保障作文。川军抗战馆展现了四川人在八年抗战中为国家,为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征兵额达三百多万人,服工役的人民三百多万人,供给的粮食在八千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八年抗战,四川人民送出的是血肉、血汗、血泪。今天的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大家再一次目睹了那撕心裂肺的一幕,都表情凝重。地震可以摧毁一切,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意志。大灾面前,是无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战胜灾难,重建美丽的家园,让人由衷地敬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最后在阿庆嫂茶馆,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聊开了,都觉得不虚此行,触动很大。谈到的核心话题便是“中国梦”,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恰如其时,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梦是最好的注解,它激励我们永远前行。作为基层的共产党员,实现中国梦,要干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在员工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中的感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五: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
聚落内建设有抗战、5·12地震纪念、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在此次活动中,我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5、12地震纪念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和国防兵器馆等。
我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它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壁纸地站立在馆中央,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飞虎奇兵馆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和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不屈战俘馆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展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领袖们的功劳,有战士们的功劳、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这一位位战俘们得功劳。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俘们,连
数量都没有统计,有名有姓的更是极其少数。“一个人的悲哀是被他的民族忘记”,让我的心情极不平静,日本侵略者对他们肉体上的残害他们可以不屈,而我们,对他们的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走出战俘馆,是一个死湖,水面很平静,据说是为了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而一个人的心,不是一弯湖水可以平静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战俘们永远崇敬的心。
接着我去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让我了解到在民族危难之际,正式有了千千万万民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勇抗强敌,才能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而馆内展出的抗日将领和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以无比落后的装备抵抗侵略者,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名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
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
“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也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近历史,勿忘过往,开拓未来。
【篇六: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一代明君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我们面对历史时,我们总会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仰望它,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厚重,沧桑。回眸历史,我们总能有所思考,历史的画卷正向我们昭示着某些道理。
4月24日,在我校思想政治教学部的组织下,我参观了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又一次聆听了历史的回声。次馆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樊建川主持修建,现任馆长。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历史规律证明,邪不胜正。富有战略眼光的毛主席在抗战初期时就说过,“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性抗战,但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在战争过程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正衬托出中国抗战军民的伟大,这一点可以在中日双方对待抗俘的态度和政策上体现的更加明显。我国军队恪守国际上关于善待俘虏的公约,在我们自己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仍然给日本抗俘发放食物。抗战结束后,我国还将那些罪行轻微的抗俘遣送回国,还为他们考虑以后的生活问题。相比之下,他们那些刽子手对我军俘虏可以说是惨无人道,集中枪杀、毒气试验、活体掩埋等等残忍的行为是他们惯用的手段,甚至我们的一些同胞被送到日本做苦力,远离家乡的同时还要受到非人的待遇!
正面战场馆让我有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单元“抗战缘起”,简要介绍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第二单元“正面战场”,主要以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二十二个重大战役为主要展示内容,真实地重现中日军队对决场景。第三单元“空中御敌”,展现了当时空中战场的艰难残酷,和我空军敢于以小搏大、以弱战强的无畏精神。以前存在对国民党的一些偏见,认为那些追随蒋介石的人可恨,今天参观了正面战场馆给了我震撼,那些将领和我党一样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嫉恶如仇。那些在正面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崇敬不已。从中我也体会到,当我们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我们的人民会在瞬间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共御外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中华民族人民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团结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也不得不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之而奋斗努力,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当代的青年,更加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此次参观中更让我深受震撼的是“5·12”地震馆,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灾难面前,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发起募捐献血活动,我们心一齐指向汶川,汶川挺住,汶川加油!——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当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一个地震中的母亲在她的手机上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你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
2008年是让人骄傲的一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也是一年多事之秋,年前雪灾,西藏打砸抢烧事件,还有一些世界上的反华言行,当然还有那次震痛了祖国母亲的汶川地震。温总理一次在和灾区学生交流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我们前进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苦难,但总是暂时的,相信我们只要团结起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任务终会完成!
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是光明的!我坚信……
【篇七: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前不久,我们参观了建川博物馆,这次参观活动着实让人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建川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占地面积广,环境清幽雅致,建筑宏伟壮观。建川博物馆的收藏文物种类繁多,教育性、研究意义、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我们前往展馆的路上,路过中国老兵手印广场时,都不禁惊叹广场的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二千多个革命老兵鲜红的手印以“V”字型排列,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表示胜利的手势,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我用手和老兵们的手印比了比,他们手掌很大,一个个硕大厚实的手掌,默默无声地向我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坚毅、果敢、不屈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首先参观了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
进入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就发现这个馆的布置匠心独具、别具一格,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品味可见一斑。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
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和生活用品馆,也让没有经历过文革岁月的我惊奇不已。瓷器馆里的展品都很精美,但是瓷器上的图案却很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像、东方红等,唯一花俏一点的图案就是样板戏的剧照。有一个花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花瓶的图案是一个穿着黄色军装、梳着两条小辫的姑娘在贴一张大字报,大字报上写着:“×××私迷心窍,放鸭出来吃公粮,这种思想不改掉,到底要走哪条道?”花瓶上还有魏明伦、流沙河等多个名人的签字留言,大家的留言都表现出了对那个十年动荡年代特有文化的无可奈何。
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这些展品中有许多物品,很多家庭都还留存着,如印有最高指示的搪瓷盅、早已退出乐器舞台的凤凰琴、已经绝版的连环画等,我家都保存着。所以,看到它们,不免感觉亲切。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
红色年代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参观红色年代博物馆后,便来到抗战博物馆。抗战博物馆系列包括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展馆。
如果说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让人感叹不已,抗战博物馆系列带给参观者的就是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笔者认为,抗战博物馆系列分别通过对共产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地方部队、盟军支援等几方抗日力量和抗日事迹的展示,向参观者们客观、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悲壮惨烈的抗日救国战争。
面对日寇在中华大地上肆无忌惮地掠夺和对中国人民惨无人道地迫害,整个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各方政权摒弃前嫌,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展馆里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手枪,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瓜式地雷,那些定格了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刚毅不屈的脸庞的老照片,这一切的展品,都在向世人陈述着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年代,一个个震慑山河、人神敬仰的悲壮故事!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保华战争中,优秀、英雄的中华儿女,丹心剑胆、铁骨铮铮,用他们钢铁般的精神和意志,扬我中华国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是他们不负祖国重托和民族厚望,用鲜血改写了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屈辱命运,是他们用生命重书了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受辱的不堪历史!
参观路上,我们路过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大家皆被眼前之壮景震惊了!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挺立于宏大的广场之上,寓示着中华英烈们不会弯曲的铁骨脊梁、打不垮的革命意志和永垂不朽的爱国精神。
广场前有面石碑,石碑上刻着“中国壮士”四个血红的大字,字的旁边印着一份放大的1945年8月15日当天的报纸,报纸上五个醒目的大字“日本投降矣!”。这五个大字,就是烈士的碑志,每一笔、每一划都告慰着烈士们的英魂!
参观完抗战博物馆,大家都心情沉重、沉默不语,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将我们的知识、力量贡献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不懈奋斗!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一年前,那场巨大的天灾所造成的惨剧又呈现在人们面前,那被砸成一堆烂铁的奥迪车,那些抗震救灾现场的摸拟废墟场景,还有那只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名声大振的小猪——猪坚强,它们在向人们哭诉着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地震遗址中搜集的各种因地震而被损坏的物品,以及抗震抢险人员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物品。其中,还专门陈列着温家宝总理用过的半包湿纸巾、半瓶矿泉水、一张地质地图和一个扬声器。这些物品是那么的普通却又不平凡,它们沾染着灾区人民的泪水,它们浸透着救灾人员的血汗。这些物品就像一面澄净的铜镜,映照出中国领导人对灾区百姓所受的巨大灾难而感同身受的痛心和关心,映照出中国政府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重塑信心、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决心,映照出全国人民与灾区百姓群众心脉相系、同舟共济的真心。
5·12汶川大地震是所有灾区人民心中永远的伤,也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但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应急能力、抗灾救援实力和综合国力,这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政府是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政府。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民俗博物馆系列。民俗博物馆系列目前有老公馆家具陈列馆、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两个博物馆。
老公馆家具陈列馆的展品非常的精美,几乎是清一色的金丝楠木或红木质地的各种家具。这些家具材质昂贵、造型优美雅致、雕功巧夺天功。有些民国时期的家具还透显着西方家具的风格,雕龙画凤、金碧辉煌,这反映了以前剥削阶级生活的奢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木工技术和雕刻艺术的精湛和辉煌!
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展出了各款各式的三寸金莲绣花鞋,这些绣花鞋制作精巧、绣功绝佳。但是这些绣花鞋的主人们却是封建社会官宦仕绅们变态审美观的牺牲品,每一双鞋都是一段妇女缠足的辛酸血泪史!看着这些前指尖尖,大小如幼童鞋的绣花鞋,真是让人扼腕长叹。
这两个博物馆的展品,不论其是中国文化精华的结晶,还是中国文化糟粕的产物,它们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百年变革。
建川博物馆参观活动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震撼、思考、感悟会永远留在心里。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再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升华了思想,真正是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篇八:建川博物馆观后感】
201*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内建有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再之后,又看了几个博物馆,看三寸金莲馆的时候,感叹裹脚女人悲哀,一生下来就被束缚,穿着那比手掌心大不了多少的鞋子,估计一步步都是钻心的疼吧。或许,当时被束缚的不仅仅是脚吧,还有那些传统的思维,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天等等,害苦了多少女子呀。看不屈战俘馆,感叹那些战士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坚韧品格,痛恨日本的残暴行径。看红色年代镜面馆,那一面面的镜子,印着灯光,照着墙面泽泽生辉。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馆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次参观,满载而归。
以上为了应付上交的要求写的,下面在填上一写更为真实的情节。
我是怀着非常不满的心情去的,因为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们每人交了90元。再加上坐那个车,实在是受不了没有窗子的车,再加上那车开的那么那么的慢,看着一辆一辆的车从身边略过,再加上昨晚没睡几个小时以及吃了早饭,终于,在车上吐了,吐了就吐了吧,吐了就好了,没想到,这还不同与往日,还有二度来袭。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是到了,唉,坐这么久的车,我都可以回家了,一个多小时哟,开快点应该可以到家了。
然后,等了半天,那辅导员各种烦,要这样那样照相,我们压根就是来充当背景的,就是来当群众演员的。半天过后,我们才得以自由活动,参观这个参观那个,最后就只是为了盖个章才跑来跑去了,不过,有些地方还真的蛮好的,那天脚是痛得不行,想想那些穿着三寸的鞋的人走我们这么多的路会不会脚都断了。其中,最满意的还是数那天的午饭,好久都没吃的那么丰盛了。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馆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新成就。我们踏上了一条红色的回忆之路,在历史车轮的辙印中为千年来寻求自由和新生的英雄们感慨不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场。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继续奋斗!”
在回学校的路上,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一批衣衫蓝缕的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跋涉上万里?我想是信念,是责任,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一直伴随他们。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仍日积年累。长征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都一往无前…
【篇二: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走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股侵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国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正当厅屹立一尊毛泽东同志的雕像,是他,当年带领着四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在敌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开创出如今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厅中陈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装备,有模型、有实物。件件都透漏着中华民族的那种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那高耸的‘东方红一号’导弹更是阐述着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寒风刺骨,两翼展厅颇得寒冷,一些当年参加过战斗,或许还立下过无数次战功的飞机坦克、轮船、火炮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将那曾经的霸气深藏起来,一动不动,纵使那风一次次呼啸而过。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静静地躺着,享受着他的子民们的无尽的敬意……
从大汶口时期的的一次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似乎总是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的硝烟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乱需要战争、抵御外敌。护我中华也需要战争。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发挥出自己无穷的智慧,创造出种种先进的兵器。这些样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兵器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兵器的改革图:最初的石质兵器到后来的铜制装备,再到后来的火枪火铳,到现在的枪炮弹药、导弹卫星。这一系列的发展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预示着中国人民的再度腾飞!
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那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状态。一张张颜色灰暗的旧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残垣为我们讲述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历史中反抗外国侵略、誓死保卫家园所做出的一次次斗争。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又是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旧中国在哪里灭亡,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让我们高举起新中国的伟大旗帜,肩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脚踏实地,面带着坚定着微笑向前、向前—哪里有更多光明的未来!
【篇三:军事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军事博物馆,我已经参观了好几次。寒假里,我再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展厅,去领略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光辉历程。
军博里有着丰富精彩的展览内容,有参加过战斗的飞机、军舰、大炮,还有各种年代的刀、枪,海陆空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新型的导弹装备,这些在以前的参观中我已经仔细地看过,这次参观,我重点参观了军博里的图片、文字部分。
展厅中的图片、文字,讲述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所走过的每一步艰辛历程。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永远不应忘记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苦难与欺凌。从小,我就听人家说军人的生活艰苦,总是很不以为然。但这次展览中的一组图片却使我对自己的这种想法十分羞愧,其中的一组照片,深深的吸引住我的目光,那是一组现代军人们在海上刻苦训练的图片,照片中的战士顶着酷热的太阳在训练,他们的后背被晒得脱了皮,却坚持地继续训练。站在图片前,我久久不愿离开,这是一组和平年代的照片,它不同与革命战争时期的图片,这组照片的背景就发生在当下,照片中战士就是我们的大哥哥,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年轻的脸上尽管都是汗水,却透着坚毅和果敢。
看着展览,我深刻感受到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和平生活离不开国防和军队的保障,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静的学习;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美好。跟这些年轻的大哥哥相比,想想有次我被同学撞疼了一下都感到委屈是多么可笑。
照片前,我暗下决心,只有好好学习,增长才干,才能报效祖国,通过我们的双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篇四: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顶着炎炎夏日,怀着一颗沉沉甸甸的心情,来到主题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事博物馆参观,感慨万千!
进入展厅前,一大批军事文物和装备立刻让人眼前一亮,精神抖擞了起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乘坐过的轿车,成了参观者第一个驻足观看的重点。
进入展厅,建军八十周年成就展按专题进行了编排,分为“战略决策辉煌历程”、“军事过硬钢铁长城”、“铸牢军魂永葆本色”、“勤俭建军保障有力”、“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牢记宗旨建设祖国”、“面向世界维护和平”七个部分。
展厅内展示了毛泽东主席观看大比武时打过的沙袋、周恩来总理亲拟的炮击金门广播稿、1956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签到簿、研制原子弹使用过的手摇计算机、解放一江山岛插上203高地的红旗、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请战书、抗美援朝时邱少云牺牲时紧握的冲锋枪、抗洪英雄李向群穿过的救生衣等等珍贵历史文物。
一件件历史实物、一组组珍贵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成就作文。军队的职责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也做出了较大调整,由保家卫国增加了投入地方建设,危难时候抗洪救灾等等。在国家保卫,在百姓需要救助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
看祖国目标多宏伟,看步伐多稳健,光明在涌现!
祖国啊,您永远繁荣,永远坚强,永远强大!
【篇五: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又到周末了,可老师留了不少作业,足足要做一天,幸亏这周不是上个星期,因为上个星期五语文老师留了两张小报的作业,幸亏没有周记,不然我非得吓晕上十几天不可。
大部分作业被我干掉后,我决定和姐姐去消遣消遣,可到哪里去好呢?有了!就和姐姐去离家不远的军事博物馆吧!正巧国家规定到博物馆参观一律免费,真占便宜!
还没进博物馆,就看见博物馆旁边陈列着几十门“红衣将军”大炮,原来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衣将军”呀!
进了博物馆,只见大堂的中央耸立着一尊毛泽东像,足足有四层楼高。我们还看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枪支弹药和文物,从“鸦片战争”看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看到“中许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幅爱国华侨的画,上面有雄、虎、蛇、蛤蟆、鹰等动物和一些抽大烟、睡大觉的人,其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蛇代表德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而那些吃喝玩乐的人则代表我们中国人。这幅画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松警惕,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国家,不自强、自立就会被人欺负、挨打。
通过这个展览,我仿佛穿越了时间长河,看到了过去的事物。知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篇六:军事博物馆 观后感】
2005年9月20日下午一点,朝语系直属党支部师生在支部吴炜书记的带领下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馆内展示了从古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兵器和兵器的介绍、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尝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博物馆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 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减轻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忘我奋斗,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的先锋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常杨振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 、张思德“群众至上,舍身为民” 、 “女英八烈,光照千秋” 、狼牙山五壮士 ……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为后人而继续奋斗!” 所谓奋斗, 这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肉体,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话。所以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七:军事博物馆 观后感】
周日,信步到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参观,只见人山人海的观众,讲着各种方言排队领取参观票。北京的天气虽然很热,但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热情更高,他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聚集在军事博物馆,表现出对我国军事斗争历史的极大关注。
参观也流行快餐文化
在各大展厅的实物面前,大批观众匆匆而过,无暇认真观看说明和展品,而是手持各色精巧相机,拍几张照片了事。熙熙攘攘人群充斥着大厅每一个角落,闪光灯此起彼伏,为争得一个照相的最佳位置,大呼小叫声不绝于耳。整个展览馆空气中弥漫着照完就走,不求消化的快餐文化。
在“功臣号”坦克面前,照相的人群就像排队抢购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行,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就在这里前台湾省长、民进党主席陈水扁20年前也来到北京,在这里拍照留念。在室外兵器陈列广场,我看到了1969年珍宝岛战斗中缴获的苏制T-62型坦克实物。在那次战斗中,苏联军队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对我珍宝岛进行侵略,但是被我军炮火炸断了履带,瘫痪在珍宝岛中方主航道一侧,后来苏军发现我军利用夜色用拖拉机向我方一侧拖拽被击毁坦克时,立刻集中炮火轰击,在争抢不利的情况下,苏军开炮炸塌乌苏里江冰面,让T-62沉入江底,我抢不到,也不让你得到。尔后,我军迅速调集海军北海舰队潜水员,秘密潜入冰冷的江底,将钢缆挂钩准确挂在T-62坦克上面,在我边民拖拉机的强大拉力下,坦克徐徐滑向中方江岸,乘着苏军还在睡大觉的朦胧夜幕,T-62被拖拽登陆,而后迅速被铁路运往北京进行分析检测,那个鼎鼎大名的T-62坦克就是现在陈列在军博的实物。实际上每一件陈列的实物背后都有一个回味绵长的精彩故事,但是T-62坦克展品前与军博所有展品一样只有一尺见方的小展板,上面惜墨如金的寥寥几个汉字,就连这件展品在哪里缴获,被哪支英雄部队、哪位战斗英雄缴获的,其中发生了哪些血与火的故事等等都没有。只有简单的型号,几个冰冷的数据,仿佛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在这里都集体失语,变成了简单的快餐厅,来自五湖四海的可怜观众只能望物兴叹,摇头而去。
军博的层次代表国家的最高水准,它全景式展现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悲壮史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史实的编排,对历史实事求是的评价,还原历史的场景展出都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回望,对军博也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
一进军博宏伟的展厅,那幅著名的《开国大典》油画高悬在墙上,但是奇怪的是,这幅记录新中国成立瞬间的油画居然采用的不是原稿,而是文化大革命中作者董希文被强令修改后的与历史相悖的修改稿,画面右侧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岗莫名消失,而且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服装均为灰色,真是篡改历史脸不红。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身着黄呢军装,历史就是固化的时空,它不以后人的意志改变而变化,也不以个人地位沉浮而改变。作为权威的国家级博物馆的军博,岂能悬挂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宣传画,而且是涉及重大史实的历史瞬间。
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我国军事战线成就叙述,显得的重点不突出的散乱。实际上,建国后,新中国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第一代领导人留给我们的“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防脊梁。按照历史事实,军博在记录新中国国防武器研制历史时,应当以“两弹一星一艇一机”为主线,即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运-10大飞机。在这条主线两侧方可链接各种武器和系统的研制结果,这样整个情况就显得脉络清楚,有骨有肉,血肉相连。
对西路军历史的叙述,要注意近年来西路军史实的发掘工作结果,和包括徐向前、李先念、王首道在内的西路军将领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和不断面世的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还原,这段历史涉及十余万西路军将士悲壮的人生际遇和不公正的遭遇。
对每件珍贵展品的说明都要以历史的自觉认真对待,因为那不是没有生命的冰冷展品,而是在牺牲了数千万同胞后,在尸山血海中保存下来的珍贵史料,是党史、军史、国史的活化石,其珍贵程度再过几百年才显出空前绝后的价值。因此,对每件展品,军博都要组织专家对其整理,大幅度增加对历史事实的介绍文字容量,特别是对展品的非凡来历,内中涉及的人物和英雄姓名等,让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能够详细的了解历史,真实准确的掌握历史。应当尽快摒弃那种利用简单数据解读厚重史实的不负责任作法。
军博展品的陈列不仅有历史,还要有未来,特别是对于武器历史的叙述,要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大阶段。过去的武器已经没有秘密可言,现在的武器有些已经解密,例如,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机歼-10轻型战机、兼有歼击轰炸功能的歼轰-7飞豹战机、先进的护卫舰和驱逐舰、99G坦克等,以及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科技经典之作,超视距技术、隐形技术等,但是遗憾的是,上述解密成就都没有在军博展览中得到应有的反映。着眼于未来,应当设立未来的概念性武器馆,例如,已经公开展示的我国暗箭无人机、代表着我国空军作战理念的改变和设计思想的进步,已经引起外军强烈兴趣,不妨让我国观众一饱眼福。其它诸如,中国航天站、火星探测器、大推力运载火箭、登月车、磁流体潜艇、隐形战机,以及美国的宇宙航母、濒海战舰、第五代战机设计概念等。要通过展览,让观众既知道我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了解与世界先进军事科技的差距,激发青少年一代为发展中国国防力量贡献力量的热情。这才是军博所应当达到的理想效果。
组织编写展品解说词、图片和历史背景介绍书籍、明信片,设计军博展品玩具、照片等,利用军博展厅内的销售柜台向观众出售,军博展品原则上都可以制成纪念品、玩具实物、CD、纪念邮票、照片、文化衫、印有展品标志的纪念帽子,钥匙链、不干胶贴、扑克牌、扇子等等,这也是与世界各国博物馆都有相关纪念品售卖的惯例接轨。堂堂的军博不能只卖那些与历史毫无关系,与军博展品没有关联的简单的军事玩具、武器拼图、压缩饼干、高价饮料等。军博在管理上也应下功夫提升质量,多从观众角度考虑问题,以争取最好的服务效果。例如,某些展厅连博物馆行业最起码的参观方向指示牌都没有,观众进入时居然不知晓左拐还是右转。与此同时,军博要建立解说制度,每天分批次、定时解说,并将时间表公示。解决观众乘兴而来,懵懂而去的参观弊病,让军博成为我国军史展览和军事教育的中心。
【篇八: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以往的五月鸟语花香,今年的五月却如此残酷,短短几天内,地震夺取了将近七万个同胞的生命,远在四川的朋友、亲人们,手足们的状况牵动着十三亿国人的心。
2008年11月3日,我们06高本土木班团支部组织了全班同学前往军事博物馆观看“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虽然地震过去已有五个多月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伤痛却依然清晰,当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灾区图片的时候,一直以来的紧张、悲痛、感动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来,心灵又受到一次洗礼。那是万人揪心的一刻:废墟上的一座钟楼,已经损毁。留下的,是那个永远定格的时间——14时28分。
进入大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那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看着一幅幅记录在残垣断壁中进行着生死搏斗的照片,同志们的眼里一次又一次充满了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使我们与血脉相连的灾区人民紧密相连,我们的心永远凝聚在一起!
照片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宗旨。或果决,或忧虑,或震怒,或悲伤,这一切的一切,饱含着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情和关爱。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亲临震区一线指挥,之所以感动世人,感动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照片中,5月19日,14 时28分,全国人民为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默哀的场面同样深深地震撼着我,人们垂首肃立,表情凝重,泪水布满了脸庞,自觉为死难者哀悼。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降下,警报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响起,全国人民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共同哀悼。连续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是一个国家向死者的最高哀悼,是对他们永久远去的悲壮送行,这是共和国对逝者以追悼,同时也给生者以慰藉,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其闪耀的人性光辉,令人赞赏。
照片中,武警、消防官兵、各医疗队、各救援队、志愿者救人的场面,面对灾难,灾区人民展现了对生命的坚韧不拔;面对灾难,没有受灾的人民送去了如天的关怀。山还在摇,地还在颤……人民子弟兵,这支曾创下世界军史上急行军奇迹的部队,再次依靠双腿与恶劣的气候和地理较量。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作战指挥部接到了来自汶川的声音——挺进小分队用双脚征服90公里死亡线进入汶川县城,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队。铁军们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加入到了抗灾斗争中去,这些精神确值得每一个生者去深深记忆,我相信,这样的民族永远不会被打垮!
照片中,十位亲人都不幸遇难,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坚守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公安民警蒋敏;照片中,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用张开的双臂死死维护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谭老师;照片中,逃生后却没有跑开,连续救出两个同学的小林浩; …… ……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国,或许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灾难考验着我们,同时也是在检验着我们。在这危难时刻,国人的行动便是我们国民意志、国民素质的最好见证!
我们不会忘记:“让我再救一个吧!”,一位战士余震中冒死要冲进危楼救人时的哭喊;“下边还有人吗?”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废墟上,子弟兵发出的声声呼唤。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
许许多多的感动,塑造了我们众志成城的国民形象,铸造了我们战胜一切自然灾害的法宝!在抗震救灾中这一幕幕永载史册的感动大剧,将坚定灾区人民的信心,将激励救灾将士的斗志和重建家园的信念,也将把我们华夏子孙的心贴得更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会传出多少个感人的故事,留下多少张惊心动魄的瞬间照片,尽管一定有许多感动故事会因为不被知晓而沉积在历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远不会忘记!大地永远不会忘记!
最后,让我们为灾难中死去的同胞默哀,为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们默哀,为那些在抢险一线壮烈牺牲的烈士们默哀,你们将永垂不朽!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以前,一直只知道“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很伟大,为我国航天事业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天,我才真正近距离的走近了他,走近了这位透着崇高人格魅力的老人。
今天,我很荣幸的作为本班学生代表之一和辅导员桑林海老师一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钱学森事迹展区进行参观学习。
钱学森(1911-2009)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91年,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大家也许只看到了钱学森光鲜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她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从小出生书香门第,先后就读于众多名校。在国立交通大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去位于校门右侧的红楼——交大图书馆。在那里,它不仅研读与所学专业(铁道机械工程)有关的书籍,而且还看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一次与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么一段话:“父亲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从新的知识里汲取营养。他看书看到最后一天,一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都在看报纸、看文件”。这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成功=1%的天分+99%的努力。因为钱学森肯于付出,他才会取得后来的成就。
但是,钱学森身上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更是他高尚的人格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钱学森留学、工作于美国多年,可是至始至终他都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一辈子,到1950年我得知新中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面对美国方面给以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得以安全回国。他不图名、不为利,不惧怕生死,只为一颗爱国心。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他没有迷失自我,仍旧保持着一贯谦虚的作风。钱学森在《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中写道:“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这样的事情谁能办到?所以我常常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此外,“不兼荣誉性职务”、“不上任何名人录”是他一生操守的处事原则之中的两条。
这才是真正的钱学森!当我从展区中走出来时,内心之中油然而生此感。以前对钱学森的认识与了解,那应该是第一次与他相识吧,我想,今天与他的再次相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相识。
【篇二: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不久前,我校组织参观了海南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来到博物馆庄严的大门前有着圣神的感觉,在门前我似乎就能感觉得到历史的气势和宏伟,那呐喊着解放海南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到了,我开始带着那份尊敬认真的观察这里的历史 。
走进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大型图片展展厅,开启了一扇了解海南沧桑巨变历史的窗户。血与火、硝烟与呐喊、面容与情怀穿越岁月,深深地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参观者。
一艘木船,一列火车,分别呈现在两个展厅的前面。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摆设,寓意着展览两大主题:“解放”和“开放”。走进不同的展厅,观众感受到的是不同的震撼。
为了解放海南我们的渡海作战部队不惧惊涛,勇对骇浪,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依靠简陋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帆船打败军舰”的世界战争史奇迹。创造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这是难忘的并且永远的刻在我们心中。
历史上,为了强岛富民的理想,为了让每一位岛上居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各种发展海南经济社会的方向、道路和模式,即使为此遭受损失,蒙受冤曲,甚至抛撒热血,也矢志不移,誓死追求。正是靠着他们的坚韧和坚持,海南坚实地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今天,我因继承先人理想,接过发展重担,正是当代人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绘就一个更美丽的海南,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做一名有利于社会的青少年。
【篇三:天津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元旦歇班,闲着也没事儿,报纸上一直在报道的天津博物馆开张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号下午决定去逛一逛。
进到博物馆里,第一感觉很是宽敞明亮,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属结构等等,反正看着挺漂亮,还带着点儿明快的现代气息,第一感觉不错。
前台买票,如早先的报道,25块钱一个人。一楼好象是共享空间等,没有展览,直接乘扶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书法馆,进去转了一圈儿,主要是明清两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强点儿有限,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出来到绘画、陶瓷等馆分别参观,大致每馆都要花半小时以上时间,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藏有两件钧窑的对盘,很珍贵。
进了大厅一转身就看见传说中的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咱也不是搞美术的,看不出个门道来,只知道范宽的画绝对是极品的文物,天津的这个藏品与他的《溪山行旅图》齐名,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好象金庸哪部小说里也提到过《溪山行旅图》吧?忘了,想不起来了。
大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摆放着数个青铜制的鼎、钟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这样的珍品世所罕见,很多青铜器的说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献给政府的,或者是大炼钢铁期间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电解铜厂的废品中找到的,不知道还有多少珍品毁于那个年代,真是可惜。 写的有点儿多,我累了……
俺曾经参观过上海博物馆,这次参观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馆,总的感觉从馆藏方面,我们绝对不输于上海,甚至还要略强于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礼貌,态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时有工作人员擦拭。在参观过程中还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对盲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也来到博物馆参观(孩子不是残疾人),博物馆专门派了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这一家三口,并为他们讲解,天津博物馆这种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们称赞!
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 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天津人的自豪感。
【篇四:陕西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要问西安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里,我会说“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月一日,早餐小吃(油茶泡饼和热甑糕)后,我们就乘车去大雁塔了。那里已经是非常熟悉的地方。自大雁塔西走一站路,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因我妻未进过该博物馆,所以陪她专程而往。
博物馆前已排起长队,原来门票35元,现在免了,老百姓都争去参观,真是大好事。但每天参观人数受限,所以要早来排队领票。本地人一队,外地、外国人一队,凭身份证领取。
这无疑是座一流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表现了盛唐时期的风格,宏伟、庄严,气势非凡。博物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作文,众多展厅,集中珍藏了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三十七万余件,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数量多、品位高、种类全,多数为国宝重器,价值连城。
我们从先秦古韵展厅看起,接着参观了大汉雄风展厅,大唐盛世展厅,告别帝都展厅,以及铜镜专题展厅,古代书画展厅,丝绸之路展厅,耀州瓷展厅等。数不胜数的国宝目不暇接,那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精品荟萃,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篇五:中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篇六:历史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博物馆珍贵资料都静静的躺在那里,年复一年的被后人参观。我看到了什么,无需一一列举,值得道出和铭记的是心中难以逝去的悲愤和从中而来的激励。我们牢记这段历史,把它深埋于自己的心灵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坚持不懈。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也决不会重演!中华名族的腾飞要靠我们今天的拼搏。当下,对于生活在富足安逸的条件下的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勿忘九一八有着凝重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的未来何去何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一代,正在受教育的一代。如今,过惯了舒适生活的很多年轻人,都把现在的一切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似乎忘记了百年前曾经屈辱的历史,忘记了千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和振兴而牺牲的无数英烈。很多年轻人沉迷于周遭的一些不良事物,忘记了学习和工作,忘记的前行的目标。现在,很多人都说“80后”如何如何的迷茫,“90后”如何如何的幼稚。我看不然,任何人都经历过10几岁、20几岁的年纪,也都曾幼稚和空想过。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年轻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反复的跌倒和爬起。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和前人的经验,不辱使命,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当前,中国的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党中央又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和中南崛起的战略部署。我们年轻人的开创精神有了体现的时机和空间。我们要把握机会,刻苦学习。学习是我们当代年轻人最大的实际,最大的任务。当然,不能只顾低头读书,还要抬起头看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我们身处的位置,了解自己所学科目的前沿。
多难兴邦!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至今还在耳旁回荡。历史的一幕一幕,至今还在脑海中闪现。年轻人的责任,我们更是一刻不敢忘记。
挑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无愧未来国家主人之身份。
【篇七:广州近代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历史,是一部仁人志士探索前进的历史。百年来,不计其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中国前途,为了中国的独立自主,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应有的人权,更为了中国的统一强大,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
穿过广州近代历史博物馆长长的走廊,我们看到了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英勇地将那一箱箱罪大恶极的鸦片销毁;看到了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留下来的炮台和武器;看到了洪秀权的画像,想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接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爆发,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一个沉积几千年的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蹂躏、瓜分和凌辱。六君子的血迹仍未褪色,鸦片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北洋水师的覆没依旧历历在目,黄花岗前的血河还在流淌,三民主义口号刚刚响起,随即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又笼罩在整个中华大地。在博物馆中仿佛历史重流,一切的一切都感受到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震憾,感觉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漫步在博物馆的长廊,思索着近代的中国,心灵得到了洗礼,不禁赞叹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坚信在不久将来,中国一定会变的更强大、更繁荣、更昌盛。
展馆内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义前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内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体现了“他们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与深明大义的豪迈气概。回首历史,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林觉民,从“为了明天的青年能够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爱,我们死而无憾”的周文雍、陈铁军,到视死如归的江姐,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怀壮志豪情的人民。
一曲悲壮的革命的历史告诉了我,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告诉了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的英雄本色告诉我: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心怀一种超越人世间任何艰险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断的探索,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头可断、肢可折,为了全中国的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坚信:若祖国面对危机,当民族面临危难时,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人为了信念与理想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鲜血,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都是中国人。
【篇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11月3日,日本的文化日,我们决定去参观一下长野县的历史博物馆。
我们先来到了位于千曲市的“长野县立历史馆”。因为是文化日,所以免费开放。在日本待了十几年,却不知道文化日里有很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真是孤陋寡闻。
今天人很多,好像在搞什么活动。后来看到了到处飘扬的“森将军祭”的白旗。我对日本历史一无所知,更不知道这森将军为何许人也。女儿倒是津津乐道,告诉我们上次学校组织来的时候,他们爬上了那个山坡。那是森将军古坟,据说建于1600年前,是长野县最早也是最大的古坟,埋葬着当时信浓国的统治者。
进到历史馆里面,女儿有点儿兴奋,带着我们左窜右窜,显得她很轻车熟路。这里展出了从绳文时代到现代日本的社会发展史,大约2000年。我这人对历史知之甚少,主要是不喜欢记忆那些繁琐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倒不是对历史本身不感兴趣,所以很多东西一看而过,不留痕迹。但参观了这样的历史博物馆后我想会在我记忆的存储器里留下一点东西,因为日本的这种博物馆大多修得很有品位和水平,通俗易懂,可以让普通人及小孩子看得明白,而且有很多模型或实物,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时代的生活情景。比如这里有绳文人住的茅草屋,屋内摆放着他们所食用的野味模型及猎到的动物标本。也有江户时代的民宅,还有20世纪初冈谷的缫丝业发达时期的机器及养蚕的模型。这样的东西可以让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不感到乏味,又容易理解。
由此想起前年回北京时,曾经带女儿参观过号称中国最大的科技博物馆的“中国科技馆”。从外表看,建筑物称得上造型很有气派,且颇有创意。进到里面也很宽敞而有现代感。但是所展示的东西却实在不敢恭维。解说词晦涩难懂,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理解起来也不容易。实物呢,则不是不能正常运转,就是即使运转起来,也不知其要说明什么原理。我想这是便是差异,即在日益发展的中国,人们常常追求拥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外表,但却对是否拥有与其外表相匹配的内质视而不见,当然也许是管理、经营水平还不到位吧。
再回到眼前这个历史馆。除了室内设施外,外面还有几间茅草屋,供人们体验古代人的感受。天下起了雨,在这不遮风又不挡雨的昏暗小屋,不禁令人感叹人类追求舒适享乐的欲望是怎样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啊!而且这种发展是那么地不可逆转。我很难想象现代生活在钢筋水泥或优质木材建造的温暖洁净的住宅里的人们,再回到这种自然的环境里。虽然有人会去做一些回归自然的体验,但那不过是一时追求新奇、刺激的冒险,而不会将自己的生活基盘永远建在那儿。
之后我们去了县内另一个历史博物馆——“松代大本营地下战壕”遗址,可惜时间过了开馆时间,只能在门口的小展示室里看了看。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听了女儿的讲解,并看了展室出展的内容,才知道二战期间还曾有过这样的历史。
原来这是1944年11月11日日军紧急开工的一个战壕工事的遗址,之所以至今作为历史教育的一环展示给世人,是因为它不仅是战争的产物,而且还是种族歧视的一个血的见证。太平洋战争末期,行将覆没的日军以继续维护天皇制度为目的,决定在本土与盟军决以死战,并将指挥中枢转移,最终选定了在长野县松代町的三山环绕之中建立所谓的松代大本营。于是开始了紧急修筑战壕的工程。据说当时的修筑工程十分艰难,日军动员了很多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人及一些日本人作为民工参加劳动。但是象岩石爆破及日夜倒班这样的最艰苦的劳动则都是让朝鲜人做。没有好的安全保障,工期又紧,所以工伤事故频发。多时一天死掉几十人,而且死掉的人常常不为人知,连尸首也找不到。据不完全统计,死者在7000人以上。另外,为满足日军长官的肉欲,还绑架了一些朝鲜女性做慰安妇,并设置了慰安所。这种罪恶行径,不仅使无故女性遭受性暴力的蹂躏,也充分暴露了殖民者的冷酷而无人性。
也许是我历史知识贫乏之至,迄今为止,我竟不知有这样一段血淋淋的历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这段历史的宣传教育不够。我不知道这段历史是否在全日本的小学用社会教科书上有记载,只知道它是长野县大多数小学“社会见学”的一个内容。但愿这种教育能够培养下一代正确的历史观,以适应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化需求。
战后60余年,围绕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日本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矛盾冲突不断。但通过对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我觉得虽然右翼势力的嚣张影响着一些人的历史观,可是更有一些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在为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不懈地努力着。正如长野县历史馆的网页上所写的那样:“历史为何物?我们能说它与我们无关、它仅仅是过去的记忆、它不过是教科书上的文字吗?如果我们被亚洲人民问到日本的过去,我们能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过去也消失了吗?”
我相信有正义感的人一定会认识到:历史是不能抹杀、不能回避的真实存在,只有正视、反省它,才能真正成为“前车之鉴”。


《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博物馆观后感】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篇二: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组织参观,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异常的兴奋。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出校门,就租了一辆车,开往博物馆。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美丽,一片绿色了“海洋”出现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间广阔的湖,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那里的树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气也非常清新。当我知道博物馆里有一位凤凰名人作品时,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进入这个博物馆之后,有五彩缤纷的画、书法、雕塑,还有一前留下来的东西,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我进去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衣服大型的图画,他的长大约4米,宽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东西都印在我脑海里,里面画有几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见那幅画就感觉身临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这幅画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画了。
博物馆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颗古树,树上刻有“谁说我憨睡至今,吮吸历史的乳汁,一万五千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爱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树干,但是要3个大人才能环抱它,它的里部早已是空荡荡的了,这颗树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它的皮比铁还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万多年,也许这样就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几千年不死。死了几千年不烂。它就像英雄,这么多年都在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英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
很久很久以前,是龙的世界,当我看到龙的化石,也就会想到无数的问题。至今也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龙。
我们又继续参观,看着它的外表画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大树,它是许多大树的树枝和大树上千千万万的小树枝而组成的,树的颜色有点怪,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更引人注目。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一颗有魔法的树,更像魔法师。以它的生机勃勃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鸟。我便联想到鸟巢,这幅画代表了中国团结、坚持、努力,慢慢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MC2》
我们都还没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还沉侵在博物馆的回忆之中。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需要坚持,不放弃,努力在努力,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们不是等到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漫步。
【篇三: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篇四: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上午又想着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几个馆。我从人民广场中心走到北门,工作人员说这里作为出口,参观要绕到南门进。天气很热有点盛夏的感觉,我只好边欣赏广场的花

博物馆观后感篇二: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博物馆观后感】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篇二: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出色的作品。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组织参观,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异常的兴奋。我们和老师一起走出校门,就租了一辆车,开往博物馆。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如此美丽,一片绿色了“海洋”出现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间广阔的湖,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留念。那里的树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气也非常清新。当我知道博物馆里有一位凤凰名人作品时,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进入这个博物馆之后,有五彩缤纷的画、书法、雕塑,还有一前留下来的东西,都很有价值,有意义。
我进去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衣服大型的图画,他的长大约4米,宽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东西都印在我脑海里,里面画有几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见那幅画就感觉身临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这幅画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画了。
博物馆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颗古树,树上刻有“谁说我憨睡至今,吮吸历史的乳汁,一万五千年,是另一种生存方式,爱的方式。”它只有高大的树干,但是要3个大人才能环抱它,它的里部早已是空荡荡的了,这颗树有着那么悠久的历史,它的皮比铁还硬,它也就像睡美人,睡了一万多年,也许这样就是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几千年不死。死了几千年不烂。它就像英雄,这么多年都在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位英雄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它也有个响亮的名字—英雄树—。
很久很久以前,是龙的世界,当我看到龙的化石,也就会想到无数的问题。至今也都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龙。
我们又继续参观,看着它的外表画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颗大树,它是许多大树的树枝和大树上千千万万的小树枝而组成的,树的颜色有点怪,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更引人注目。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一颗有魔法的树,更像魔法师。以它的生机勃勃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鸟。我便联想到鸟巢,这幅画代表了中国团结、坚持、努力,慢慢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MC2》
我们都还没有看狗就到了回家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回校之路。我至今都还沉侵在博物馆的回忆之中。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需要坚持,不放弃,努力在努力,成功才会向你招手。总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我们不是等到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风雨中漫步。
【篇三: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坐校车去博物馆参观。
到了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木版画,画上有两只仙鹤和太阳,有些女人在拿枪捕鱼,男人们在骑马。看了这幅画,就有一种进入古代的感觉。
我们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屋子里的展品是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在展示柜中,有许多磨尖了的石头做的器具、环形石器和许多小石头中有小洞做的项链。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又走进了另一间屋子,这间屋子跟以前大有不同。时间由石器时代转到了古代。那里有军印和人死了留下的衣服。能看出以前的齐齐哈尔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因为有兵器、枪、军用毯子和抽烟用的烟壶。记得还有一部电视剧《闯关东》里也说了齐齐哈尔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当时还相当的有名呢!
看看古人穿的衣服,衣不遮体,又冷又不舒服。可现在我们不仅要穿得暖和,而且还要漂亮好看。以前的古人只要肚子里有东西就行,可现在我们不仅要好吃,口感好、不能咸着也不能淡了。古人住的又小又冷的帐篷,现在住又宽有大的楼房,又暖和,又美观。并且现在有事可以打个电话,很方便,在以前是要骑马和信鸽的。并且我们有面向世界的互联网和电脑。
看看现在的我们,就像是泡在蜜罐里的小蜜蜂,就像是花房里的小花朵,个个幸福得在冒泡。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所以我们也是能担起社会发展的一代。等我们长大了,中国将无比富强,我们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篇四: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上午又想着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几个馆。我从人民广场中心走到北门,工作人员说这里作为出口,参观要绕到南门进。天气很热有点盛夏的感觉,我只好边欣赏广场的花

博物馆观后感篇三:安徽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安徽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忘了是谁说的,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请去它的博物馆。而这次参观博物馆,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下午一点钟的时候,车子从学校出发,经过几十分钟的车程,终于抵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就看到了气势宏伟的博物院,呈现的是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外表花样独特,很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像青铜大鼎上刻着的铭文。建筑物周围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桥,有瀑布,还有一块大石。漫步四周,好似到了仙境。而穿过石拱桥,便到了博物馆门前。进入馆内,首先便看见一幅巨大的浮雕,精致宏伟,而我们在浮雕下留影后,便开始参观。
首先参观了安徽文明史的陈列。安徽人类历史可上溯至250多万年前的人字洞遗址,亚欧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存,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里面珍藏大量宝贵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玉鹰,西汉的环形玉龙佩,以及战国时期的铸客大鼎等,个个价值不菲,做工精良。
然后参观了古代工艺珍品,富丽华贵的金银器,典雅润泽的玉石器,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独特的铁画,造型别致的竹木牙角器,无不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才智。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的金边玛瑙碗,碗边依稀泛着金光,碗身还带着些斑迹,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除了金边玛瑙碗,还有木雕李拐像,刻画的也是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我不禁对雕刻者燃起了敬佩之心。
除了工艺珍品,文明史的陈列,我们还参观了安徽的文房四宝的陈列。
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自古以“四宝”齐全著称于世,千百年来,安徽生产的选址,徽墨,宣笔,歙砚因制作精良,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宣纸洁白如玉,细薄光滑,经久不脆,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而徽墨以松烟,油烟为主要燃料,经过多种复杂工艺制成,具有“落墨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宣笔以选料严格,精工细作著称,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形成了“尖,齐,圆,健”的独特风格。而歙砚更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歙石坚润,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也是这一特点,让它著称于世。
走出博物院,看着那一块块青砖,它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安徽的历史,诉说着安徽的自豪。而通过这次参观,也更让我了解了安徽,了解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爱这片土地!
【篇二:安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馆,它让我想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满怀着兴奋来到了这宏伟的博物馆。文物,代表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才智;文物,代表着那古代人民的风采;文物,代表着国家悠久的历史。是她,让我明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
纵然它们身上长满了铜绿,但却丝毫无法掩饰着它们身上磅礴大气的气势。看到了它们,让我的心头猛得一颤,让我充满了敬畏之情。我们共游览了安徽文房四宝、安徽文明史陈列、江淮撷珍、徽州古建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安徽文明史陈列反映了安徽文明发展的脉络,而这些古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它们也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安徽文化史》陈列由“青铜礼乐夷楚华章”、“运河通达清名流芳”、“中都基业天下徽商”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形成了安徽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它,让我明白了那些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但是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它,让我看到了内在的精髓,让我感受到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仿佛我是在面对面对古代君王一般。它,代表着我们安徽的文化底蕴。
通过参观,领悟一个个历史故事,我感到扑朔迷离,听的津津有味。这些文物,是勇敢的文博工作者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使得这些文物安然的摆放在博物馆里。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为了国宝不遭破坏,经受了多少委屈与磨难,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拿着微薄的工资,依然无私奉献。
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我从它们身上看到沧桑的铜绿,但却丝毫掩饰不了君临天下的王者威严,凝结着些创作者心血的结晶。玉器,晶莹温润;书画,意境幽远;古剑,驰骋战场。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建筑,此行让我收获了太多。

博物馆观后感篇四: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馆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新成就。我们踏上了一条红色的回忆之路,在历史车轮的辙印中为千年来寻求自由和新生的英雄们感慨不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场。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继续奋斗!”
在回学校的路上,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一批衣衫蓝缕的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跋涉上万里?我想是信念,是责任,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一直伴随他们。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仍日积年累。长征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都一往无前…
【篇二: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走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股侵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国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正当厅屹立一尊毛泽东同志的雕像,是他,当年带领着四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在敌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开创出如今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厅中陈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装备,有模型、有实物。件件都透漏着中华民族的那种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那高耸的‘东方红一号’导弹更是阐述着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寒风刺骨,两翼展厅颇得寒冷,一些当年参加过战斗,或许还立下过无数次战功的飞机坦克、轮船、火炮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将那曾经的霸气深藏起来,一动不动,纵使那风一次次呼啸而过。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静静地躺着,享受着他的子民们的无尽的敬意……
从大汶口时期的的一次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似乎总是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的硝烟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乱需要战争、抵御外敌。护我中华也需要战争。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发挥出自己无穷的智慧,创造出种种先进的兵器。这些样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兵器描绘出了一幅中国兵器的改革图:最初的石质兵器到后来的铜制装备,再到后来的火枪火铳,到现在的枪炮弹药、导弹卫星。这一系列的发展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的智慧,预示着中国人民的再度腾飞!
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过去的那种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状态。一张张颜色灰暗的旧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残垣为我们讲述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历史中反抗外国侵略、誓死保卫家园所做出的一次次斗争。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同时又是一段振奋人心的历史。旧中国在哪里灭亡,新中国从那里走来!
让我们高举起新中国的伟大旗帜,肩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脚踏实地,面带着坚定着微笑向前、向前—哪里有更多光明的未来!
【篇三:军事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军事博物馆,我已经参观了好几次。寒假里,我再一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展厅,去领略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光辉历程。
军博里有着丰富精彩的展览内容,有参加过战斗的飞机、军舰、大炮,还有各种年代的刀、枪,海陆空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新型的导弹装备,这些在以前的参观中我已经仔细地看过,这次参观,我重点参观了军博里的图片、文字部分。
展厅中的图片、文字,讲述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所走过的每一步艰辛历程。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永远不应忘记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苦难与欺凌。从小,我就听人家说军人的生活艰苦,总是很不以为然。但这次展览中的一组图片却使我对自己的这种想法十分羞愧,其中的一组照片,深深的吸引住我的目光,那是一组现代军人们在海上刻苦训练的图片,照片中的战士顶着酷热的太阳在训练,他们的后背被晒得脱了皮,却坚持地继续训练。站在图片前,我久久不愿离开,这是一组和平年代的照片,它不同与革命战争时期的图片,这组照片的背景就发生在当下,照片中战士就是我们的大哥哥,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年轻的脸上尽管都是汗水,却透着坚毅和果敢。
看着展览,我深刻感受到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和平生活离不开国防和军队的保障,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静的学习;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美好。跟这些年轻的大哥哥相比,想想有次我被同学撞疼了一下都感到委屈是多么可笑。
照片前,我暗下决心,只有好好学习,增长才干,才能报效祖国,通过我们的双手,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篇四: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顶着炎炎夏日,怀着一颗沉沉甸甸的心情,来到主题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军事博物馆参观,感慨万千!
进入展厅前,一大批军事文物和装备立刻让人眼前一亮,精神抖擞了起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乘坐过的轿车,成了参观者第一个驻足观看的重点。
进入展厅,建军八十周年成就展按专题进行了编排,分为“战略决策辉煌历程”、“军事过硬钢铁长城”、“铸牢军魂永葆本色”、“勤俭建军保障有力”、“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牢记宗旨建设祖国”、“面向世界维护和平”七个部分。
展厅内展示了毛泽东主席观看大比武时打过的沙袋、周恩来总理亲拟的炮击金门广播稿、1956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签到簿、研制原子弹使用过的手摇计算机、解放一江山岛插上203高地的红旗、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请战书、抗美援朝时邱少云牺牲时紧握的冲锋枪、抗洪英雄李向群穿过的救生衣等等珍贵历史文物。
一件件历史实物、一组组珍贵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成就。军队的职责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也做出了较大调整,由保家卫国增加了投入地方建设,危难时候抗洪救灾等等。在国家保卫,在百姓需要救助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
看祖国目标多宏伟,看步伐多稳健,光明在涌现!
祖国啊,您永远繁荣,永远坚强,永远强大!
【篇五: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又到周末了,可老师留了不少作业,足足要做一天,幸亏这周不是上个星期,因为上个星期五语文老师留了两张小报的作业,幸亏没有周记,不然我非得吓晕上十几天不可。
大部分作业被我干掉后,我决定和姐姐去消遣消遣,可到哪里去好呢?有了!就和姐姐去离家不远的军事博物馆吧!正巧国家规定到博物馆参观一律免费,真占便宜!
还没进博物馆,就看见博物馆旁边陈列着几十门“红衣将军”大炮,原来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红衣将军”呀!
进了博物馆,只见大堂的中央耸立着一尊毛泽东像,足足有四层楼高。我们还看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枪支弹药和文物,从“鸦片战争”看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看到“中许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幅爱国华侨的画,上面有雄、虎、蛇、蛤蟆、鹰等动物和一些抽大烟、睡大觉的人,其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蛇代表德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而那些吃喝玩乐的人则代表我们中国人。这幅画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松警惕,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国家,不自强、自立就会被人欺负、挨打。
通过这个展览,我仿佛穿越了时间长河,看到了过去的事物。知道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篇六:军事博物馆 观后感】
2005年9月20日下午一点,朝语系直属党支部师生在支部吴炜书记的带领下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馆内展示了从古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兵器和兵器的介绍、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尝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博物馆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 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减轻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忘我奋斗,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的先锋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常杨振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 、张思德“群众至上,舍身为民” 、 “女英八烈,光照千秋” 、狼牙山五壮士 ……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为后人而继续奋斗!” 所谓奋斗, 这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肉体,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话。所以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七:军事博物馆 观后感】
周日,信步到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参观,只见人山人海的观众,讲着各种方言排队领取参观票。北京的天气虽然很热,但是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热情更高,他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聚集在军事博物馆,表现出对我国军事斗争历史的极大关注。
参观也流行快餐文化
在各大展厅的实物面前,大批观众匆匆而过,无暇认真观看说明和展品,而是手持各色精巧相机,拍几张照片了事。熙熙攘攘人群充斥着大厅每一个角落,闪光灯此起彼伏,为争得一个照相的最佳位置,大呼小叫声不绝于耳。整个展览馆空气中弥漫着照完就走,不求消化的快餐文化。
在“功臣号”坦克面前,照相的人群就像排队抢购的队伍,一个接一个鱼贯而行,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就在这里前台湾省长、民进党主席陈水扁20年前也来到北京,在这里拍照留念。在室外兵器陈列广场,我看到了1969年珍宝岛战斗中缴获的苏制T-62型坦克实物。在那次战斗中,苏联军队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对我珍宝岛进行侵略,但是被我军炮火炸断了履带,瘫痪在珍宝岛中方主航道一侧,后来苏军发现我军利用夜色用拖拉机向我方一侧拖拽被击毁坦克时,立刻集中炮火轰击,在争抢不利的情况下,苏军开炮炸塌乌苏里江冰面,让T-62沉入江底,我抢不到,也不让你得到。尔后,我军迅速调集海军北海舰队潜水员,秘密潜入冰冷的江底,将钢缆挂钩准确挂在T-62坦克上面,在我边民拖拉机的强大拉力下,坦克徐徐滑向中方江岸,乘着苏军还在睡大觉的朦胧夜幕,T-62被拖拽登陆,而后迅速被铁路运往北京进行分析检测,那个鼎鼎大名的T-62坦克就是现在陈列在军博的实物。实际上每一件陈列的实物背后都有一个回味绵长的精彩故事,但是T-62坦克展品前与军博所有展品一样只有一尺见方的小展板,上面惜墨如金的寥寥几个汉字,就连这件展品在哪里缴获,被哪支英雄部队、哪位战斗英雄缴获的,其中发生了哪些血与火的故事等等都没有。只有简单的型号,几个冰冷的数据,仿佛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在这里都集体失语,变成了简单的快餐厅,来自五湖四海的可怜观众只能望物兴叹,摇头而去。
军博的层次代表国家的最高水准,它全景式展现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悲壮史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史实的编排,对历史实事求是的评价,还原历史的场景展出都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回望,对军博也提出了更高的历史要求。
一进军博宏伟的展厅,那幅著名的《开国大典》油画高悬在墙上,但是奇怪的是,这幅记录新中国成立瞬间的油画居然采用的不是原稿,而是文化大革命中作者董希文被强令修改后的与历史相悖的修改稿,画面右侧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岗莫名消失,而且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服装均为灰色,真是篡改历史脸不红。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身着黄呢军装,历史就是固化的时空,它不以后人的意志改变而变化,也不以个人地位沉浮而改变。作为权威的国家级博物馆的军博,岂能悬挂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宣传画,而且是涉及重大史实的历史瞬间。
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我国军事战线成就叙述,显得的重点不突出的散乱。实际上,建国后,新中国之所以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是第一代领导人留给我们的“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防脊梁。按照历史事实,军博在记录新中国国防武器研制历史时,应当以“两弹一星一艇一机”为主线,即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运-10大飞机。在这条主线两侧方可链接各种武器和系统的研制结果,这样整个情况就显得脉络清楚,有骨有肉,血肉相连。
对西路军历史的叙述,要注意近年来西路军史实的发掘工作结果,和包括徐向前、李先念、王首道在内的西路军将领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和不断面世的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还原,这段历史涉及十余万西路军将士悲壮的人生际遇和不公正的遭遇。
对每件珍贵展品的说明都要以历史的自觉认真对待,因为那不是没有生命的冰冷展品,而是在牺牲了数千万同胞后,在尸山血海中保存下来的珍贵史料,是党史、军史、国史的活化石,其珍贵程度再过几百年才显出空前绝后的价值。因此,对每件展品,军博都要组织专家对其整理,大幅度增加对历史事实的介绍文字容量,特别是对展品的非凡来历,内中涉及的人物和英雄姓名等,让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能够详细的了解历史,真实准确的掌握历史。应当尽快摒弃那种利用简单数据解读厚重史实的不负责任作法。
军博展品的陈列不仅有历史,还要有未来,特别是对于武器历史的叙述,要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大阶段。过去的武器已经没有秘密可言,现在的武器有些已经解密,例如,世界先进水平的三代机歼-10轻型战机、兼有歼击轰炸功能的歼轰-7飞豹战机、先进的护卫舰和驱逐舰、99G坦克等,以及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科技经典之作,超视距技术、隐形技术等,但是遗憾的是,上述解密成就都没有在军博展览中得到应有的反映。着眼于未来,应当设立未来的概念性武器馆,例如,已经公开展示的我国暗箭无人机、代表着我国空军作战理念的改变和设计思想的进步,已经引起外军强烈兴趣,不妨让我国观众一饱眼福。其它诸如,中国航天站、火星探测器、大推力运载火箭、登月车、磁流体潜艇、隐形战机,以及美国的宇宙航母、濒海战舰、第五代战机设计概念等。要通过展览,让观众既知道我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了解与世界先进军事科技的差距,激发青少年一代为发展中国国防力量贡献力量的热情。这才是军博所应当达到的理想效果。
组织编写展品解说词、图片和历史背景介绍书籍、明信片,设计军博展品玩具、照片等,利用军博展厅内的销售柜台向观众出售,军博展品原则上都可以制成纪念品、玩具实物、CD、纪念邮票、照片、文化衫、印有展品标志的纪念帽子,钥匙链、不干胶贴、扑克牌、扇子等等,这也是与世界各国博物馆都有相关纪念品售卖的惯例接轨。堂堂的军博不能只卖那些与历史毫无关系,与军博展品没有关联的简单的军事玩具、武器拼图、压缩饼干、高价饮料等。军博在管理上也应下功夫提升质量,多从观众角度考虑问题,以争取最好的服务效果。例如,某些展厅连博物馆行业最起码的参观方向指示牌都没有,观众进入时居然不知晓左拐还是右转。与此同时,军博要建立解说制度,每天分批次、定时解说,并将时间表公示。解决观众乘兴而来,懵懂而去的参观弊病,让军博成为我国军史展览和军事教育的中心。
【篇八: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以往的五月鸟语花香,今年的五月却如此残酷,短短几天内,地震夺取了将近七万个同胞的生命,远在四川的朋友、亲人们,手足们的状况牵动着十三亿国人的心。
2008年11月3日,我们06高本土木班团支部组织了全班同学前往军事博物馆观看“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虽然地震过去已有五个多月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伤痛却依然清晰,当大家看到展出的一幅幅灾区图片的时候,一直以来的紧张、悲痛、感动又如潮水般在心中澎湃起来,心灵又受到一次洗礼。那是万人揪心的一刻:废墟上的一座钟楼,已经损毁。留下的,是那个永远定格的时间——14时28分。
进入大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那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深深地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看着一幅幅记录在残垣断壁中进行着生死搏斗的照片,同志们的眼里一次又一次充满了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使我们与血脉相连的灾区人民紧密相连,我们的心永远凝聚在一起!
照片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宗旨。或果决,或忧虑,或震怒,或悲伤,这一切的一切,饱含着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情和关爱。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亲临震区一线指挥,之所以感动世人,感动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照片中,5月19日,14 时28分,全国人民为汶川地震的死难同胞默哀的场面同样深深地震撼着我,人们垂首肃立,表情凝重,泪水布满了脸庞,自觉为死难者哀悼。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降下,警报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响起,全国人民第一次为普通死难者共同哀悼。连续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是一个国家向死者的最高哀悼,是对他们永久远去的悲壮送行,这是共和国对逝者以追悼,同时也给生者以慰藉,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其闪耀的人性光辉,令人赞赏。
照片中,武警、消防官兵、各医疗队、各救援队、志愿者救人的场面,面对灾难,灾区人民展现了对生命的坚韧不拔;面对灾难,没有受灾的人民送去了如天的关怀。山还在摇,地还在颤……人民子弟兵,这支曾创下世界军史上急行军奇迹的部队,再次依靠双腿与恶劣的气候和地理较量。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作战指挥部接到了来自汶川的声音——挺进小分队用双脚征服90公里死亡线进入汶川县城,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队。铁军们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加入到了抗灾斗争中去,这些精神确值得每一个生者去深深记忆,我相信,这样的民族永远不会被打垮!
照片中,十位亲人都不幸遇难,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依然坚守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公安民警蒋敏;照片中,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用张开的双臂死死维护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的谭老师;照片中,逃生后却没有跑开,连续救出两个同学的小林浩; …… ……他们的事迹传遍全国,或许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灾难考验着我们,同时也是在检验着我们。在这危难时刻,国人的行动便是我们国民意志、国民素质的最好见证!
我们不会忘记:“让我再救一个吧!”,一位战士余震中冒死要冲进危楼救人时的哭喊;“下边还有人吗?”那是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的废墟上,子弟兵发出的声声呼唤。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一张张疲极困极酣睡在乱石中的憔悴容颜。
许许多多的感动,塑造了我们众志成城的国民形象,铸造了我们战胜一切自然灾害的法宝!在抗震救灾中这一幕幕永载史册的感动大剧,将坚定灾区人民的信心,将激励救灾将士的斗志和重建家园的信念,也将把我们华夏子孙的心贴得更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会传出多少个感人的故事,留下多少张惊心动魄的瞬间照片,尽管一定有许多感动故事会因为不被知晓而沉积在历史的河流中,但是高山永远不会忘记!大地永远不会忘记!
最后,让我们为灾难中死去的同胞默哀,为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们默哀,为那些在抢险一线壮烈牺牲的烈士们默哀,你们将永垂不朽!

博物馆观后感篇五: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福建福州马尾船政,以夷治夷自强之道;海军海威近代摇篮,海魂海魄中国精神;铸舰铸才名扬四海,开山辟史名垂千古。
福建福州马尾船政,这绝对是一个名声显赫且非同一般的地方,因为它堪称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一大历史突破。这个近代史前绝无仅有的船政学堂打破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教学先例,突破了一层又一层庸俗腐朽的封建枷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分风华卓绝的海军人才,打造了一支又一支威震四海的海军舰队,自然而然,它也就奠定了自己不可撼动的“近代海军摇篮”的历史地位。
最近我们敬爱的老师带我们开展了一次极富趣味性且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那就是去参观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在我看来,这是一次相当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这次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第二,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这样的实地考察与身临其境,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第三,切身实地地去学习那些革命先辈的吃苦精神、牺牲精神与创新精神,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们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操。综上所述,我觉得这次社会实践教学是一次十分成功的举措。
纵观近代史,马尾船政的建立离不开那些思想开明、目光长远的有识之士。翻开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列强对华夏大地一次次坚船利炮的轰炸,而中国除了清政府醉生梦死,国人思想愚钝的劣势之外,武器与士兵的战斗力及其海上的军备武装势力都十分地薄弱,因此面对列强的汹汹来势,我方只能一味退败,清政府顷刻间危在旦夕,朝不保夕。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些有识之士刻逐渐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并且为了建立海防这一重大举措,他们一个个殚精竭虑,终日奔波,左宗棠和沈葆桢就是这些伟人中的典型代表。
也许你会钦佩与仰慕船政的创始者与倡导者,也许你会感慨与震撼船政的章程设置与管理体系,但是在我看来,船政所遗留下来的中国精神,才是最值得后辈们继承与弘扬的人生财富。船政在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作文之后,首先留给我们的就是一代代海军将领与士兵们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顽强精神以及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坚强品质。英勇神武的海军战士们为了民族振兴与民族尊严,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这样浓郁的爱国之情叫我们心服口服。再者,船政赠予我们的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更确切地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他指的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近代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爱国思想,他们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正是这种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经久不衰。最后,船政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催化剂,改革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强心剂,一个民族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国际影响力,才能更好建设文化强国,更好打造国防势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船政的确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可思议与与众不同,但是更令人无法释怀的是,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悔恨与遗憾,太多太多的教训与警戒,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不舍与牵挂。在近代史上,中国留下了太多的屈辱与不甘,其中一个污点就是海军的战败,回望往昔岁月,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给清政府留下了太过沉重的打击,也给历史留下了一页可歌可泣的篇章。正所谓“有功足壮海军威,次日漫挥天下”,连连落败的几次海战用血的代价告诫清政府建立海防的急迫性与重要性,也警告泱泱大国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它催促着我们要进步就要改革,要胜利就要进行思想解放,要强国就要加强海防。
船政的创建,不仅寄托着清政府强国立威的美梦,它也饱含着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开明之士救国救民的期盼;船政的诞生,不仅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雄心壮志,它也代表着我们泱泱大国一雪前耻的坚定决心;船政的创办,不仅包含了福州人民不可言表的历史骄傲,它特彰显了整个中华民族难以名状的辉煌成就。总而言之,船政是中国的一大财富,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

博物馆观后感篇六:观博物院有感

周五下午,我们班和六二班踏上了去博物院的路程。
进入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铜像,铜像的样子是两头大象中间有个人,中间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我们河南简称的“豫”。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去观看旧石器。我首先去找的就是武器,我先发现了一个叫蚌刀的,蚌刀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距今4800~40000年)偃师市灰咀出土。
我听一名别的讲解员说“河南省博物院有九大镇院之宝,分别是有着天下第一笛的骨笛,青铜制造的杜岭方鼎,上面有着“妇好”二字的鹄尊,最早的玉柄铁剑,世界上最大的连鹤方壶,保存最完整的四神云气图,中国目前发现唯一的武则天金简,美丽的汝窑天蓝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xuelikaoshi/5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