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执业药师】

篇一:[有哲学的诗句]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1、多行不义必自毙。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篇二:[有哲学的诗句][古诗词]品李白,感生活,悟哲理_1200字


  剪下一段烛光,携过一缕清风,邀上一弯新月,一共细细品味唐诗。暗香浮跃,抿着一小口香茗,品读一代“诗仙”李白,领略他一身的万丈才情,潇洒壮志。悟而学会洒脱,学会逆流而上,学会主宰青春的花季。
  月光泛下,树影婆娑。仍记得儿时,每当在夜凉如水的夜里,我总会小心地搬起两张小板凳,坐在故乡的前庭小院下,依偎在母亲身旁,听母亲教我吟诵李白的诗,听母亲讲述唐朝伟大李白幼小时“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虽在那时,我还懵懵懂懂,就只会熟练背诵李白的《静夜诗》,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却从那时起,放纵不羁的伟大诗人,已在我稚嫩的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十二岁,是绿水本无忧的季节。看流云恣意,浅坐软草地。手捧李白的诗集,细心品读,细细欣赏。跟随诗人李白的脚步,自由地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独斟一壶酒,吟出一首首惊世诗篇,酝酿出就是半个盛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乃是壮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何其优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何等奇异……泼墨挥洒,浓烈与淡泊交相辉映,折射出万丈光芒,在我的眼前徐徐铺开一幅幅瑰丽的画卷,充盈了我的视野。
  岁月无声,黯然流逝。当青春骄傲地宣告它的到来时,柔柔的花瓣也正在暖暖的阳光下开放,仿佛是道明媚的忧伤。学习的压力也日益增长,曾经,挫折与失败一度将我击入深渊,但是,我不怕。轻翻开李白的诗集,他告诉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于承受,终能走出迷茫。曾经羡慕尼罗河的深邃幽远,太平洋的广阔浩瀚。可李白告诉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自己的能力打造自我,山涧的溪水定将能汇成江河,洁白的浪花定将能笑傲大海。于是,享受青春时,品读着李白,青春就是满满的梦想与奋斗的激情,一切困难不再让我害怕。
  感悟生活,城市的喧嚣让人厌倦,倒不如诗词中细品李白。
  “我辈岂是蓬篙人。”李白,苦读寒窗数十载,但荣华富贵锁不住他这无羁无绊的人,抑不住他的豪情傲骨。毅然走出“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纸醉金迷,虚幻繁华的生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醉卧长安,翩然而行,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李白放纵不羁的个性,冲破精神枷锁,为盛唐增添了别样的浪漫光辉。一壶清酒,一声呐喊,一曲诗词,一个潇洒的诗人,征服了一个时代,却醉了整个天下。或许,宁静致远的生活才适合他。
  当疲惫的心灵沾染喧嚣与浮华,品读李白,洗涤所有的尘埃,感受生活,悟出哲理。从诗中捧起一轮明月,照我一缕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风吹竹影,让我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诗中的温度传递给我心灵的宁静,一切喧嚣都已灰飞烟灭,让我已学会主宰属于我的青春年华!
  初三:谢旭敏
  点评:李白这一生颠沛流离、大起大落,体会了人世间种种,也因此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歌书写着李白的情感世界,也带给作者更多的感悟,也洗涤作者的心灵。

篇三:[有哲学的诗句][古代诗词]水调歌头(苏轼)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该词作者乃“唐宋八大家”之一,请问“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写出姓名即可)
  2.请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并简述你对该句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遥望苍茫青天,苏轼浮想联翩,疑问连连。如果你在遥望青天,你会有怎样的遐思?

篇四:[有哲学的诗句]2011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1 年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高中、中职、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语文科试题
  特别提示:
  1 、本卷为语文科试题单,共33 个题(含作文题),满分150分,共8 页。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3 、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进行书写。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考查(共3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3 分)
  A、攒(zuǎn)动    称(chèng)职     愧作(zuò)     随声附和(hè)
  B、僧恶(è)       骊(lí)歌        炽(zhì)痛     强聒(guō)不舍
  C、侧(cè)隐      峰峦(luán)      荫(yìn )庇    销声匿迹(nì )
  D、晒(shǔn)笑    荣膺(yīng)      干涸(gù)      踉踉跄(qiàng)跄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蜂围蝶阵 锋芒毕露 烽火连天 峰拥而上
  B .付之一炬 无与伦比 付予使命 郑重吩咐
  C ,鹤立鸡群 豁然开朗 祸国殃民 磨刀霍霍
  D .值得信赖 山肴野簌 万籁俱寂 恼羞成怒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5 、根据上下文,默写诗文。(4 分)
  ① 白云团团,              。(郭沫若《 静夜)) )
  ②           ,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 )
  ③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过零丁洋)) )
  ④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破阵子)) )
  6 、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4 分)
  ① 王安石的《 登飞来峰》 中"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 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              "。
  7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8 、《 水浒》 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其中一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相关情节。(3 分)
  答:
  
  9 、在"诵经典"、"唱红歌"系列活动中,有打动你的文采斐然、情韵兼美或富有哲理的诗句、歌词吗?请写出一句并简要赏析。(4 分)
  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心中的无限愁苦。
  答:

篇五:[有哲学的诗句]2010年中考考点梳理:诗文默写


  专家解读考点
  课标与教材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是高度重视的,其相关要求是:记诵默写所学课文中的古诗文名句;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篇或段;记诵教材附录中的古诗词名句。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例根据题目要求默写古诗。
  (1)将诗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在横线上完整地默写出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杜牧
  (2009年海南省中考试题)
  答案:(1)①明月几时有②柳暗花明又一村(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透视:此题分两个小题,一是填写诗句,二是默写一首完整的诗。既有对诗歌名句的积累考查,又有对整首诗的背诵考查。解答此类试题,唯一的途径便是增加积累,平时多读多记。
  常见失误分析
  例诗文默写。
  1、必做题:请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补充完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______,______。
  2、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①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曲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②唐代着名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③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朱自清《春》)
  ④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宫中府中,______,陟罚臧否,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⑥______,______,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2009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试题)
  答案: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④

篇六:[有哲学的诗句]2012高考材料作文指导训练及范文(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文。
  静的魅力
  刘菲菲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文章的观点比较深刻,特别是结尾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成功和辉煌。
  “柳暗花明”的召唤
  张瑜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荆棘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题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吟诵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你的心头会荡起清爽的夏风,将丝丝阴云一一驱散,即使遭遇逆境、磨难,也将永远坚强而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水回环,脚步回环。人生在世,大凡谁都会遭逢逆境,但山重水复的迷失,动摇不了开拓者坚定的信念。我们相信,“移步换形”之后,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观。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考验,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赋予人类睿智豁达的人生召唤。
  人在旅途,“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温馨。罗映珍,一个普通警察的妻子,当得知她的丈夫与歹徒搏斗负重伤而住进医院时,当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将不可能从昏迷中醒来而成为植物人时,她简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绝境了。然而,罗映珍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垮掉,她的耳畔响起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召唤,她以爱心、忍耐和温柔,呵护体贴丈夫,终于使丈夫奇迹般地醒来。这是大爱真情的奇迹,更是“柳暗花明”人生召唤的奇迹。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力量。回首2008年,当地动山摇之时,当房倒屋塌之际,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四川人民在流血、在哭泣,但四川人民并没有悲观丧气,没有慨叹“天将亡我也”,“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使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奋力拼搏,抗震救灾。于是,四川人民的脸上又写满了阳光,四川大地又写满了世人瞩目的“万象更新”。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带给人们成材成功的累累硕果。史铁生——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曾遭遇双腿残疾的人生厄运,但母亲的安慰,地坛的启示,“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终于使他走出“山重水复”的迷惘,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贝多芬——天才的音乐家,曾双耳失聪,但“柳暗花明”的召唤,吹干了他眼角的泪痕,吹醒了他奋斗勃发的信念,使贝多芬的人生之树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硕果,而光耀千秋。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铭记,这是最宝贵的人生召唤!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明而深刻。尤其是文中“‘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这段话观点新颖别致,文采浓郁,真可谓点睛之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沙洲的芦苇
  叶晓菲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淳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这段行文,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令人频频击节称叹。

篇七:[有哲学的诗句]哲理故事:诗中的和谐


  北宋诗人孔平仲在《上元作》一诗中写道:“春来雾雨久不收,上元三日月如秋。倾城娱乐竟沽酒,旧岁丰登仍足油……太守凭高列歌吹,游人哄笑欢俳优……侍觞行食皆官妓,目眙不言语成偷。短长赤白皆英校,但取一笑余何求……归来?如打五鼓,春寒惨惨吹驼裘。群儿嬉戏尚未寝,更看紫姑花满头。”这首诗写的是,一郡之长的太守在元宵之夜与民共度佳节的情景。一向严厉的太守,在此良宵破例允许他的部属与百姓一起狂欢。他本人也游乐了一宿,天亮前又和民众一起去迎紫姑神。
  在家庭关系上,封建社会一向是长者为尊,儿孙辈是不能跟长者平起平坐的。可是在年节团圆中,却可打破这一戒律,老少和谐相处。宋代诗人郑望之在《除夕》一诗中写道:“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这首诗写的是年夜饭中喝屠苏酒的情景。在一个数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大家欢聚在一起,儿孙们无拘无束,一个接一个地畅饮屠苏酒。等轮到这位长者喝酒时,元日的太阳已经升起老高。
  在男女关系上,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是“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是低下的。尤其在家庭中,服侍长辈、伺候丈夫是她们的专职。但在年节时,也常常发生角色的颠倒。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一诗中就这样写道:“女唱儿歌去踏青,阿婆笑语伴渠行。只亏郎罢优轻杀,

篇八:[有哲学的诗句]哲学家名人故事:古典哲学的创立者——康德


  在中外着名的哲学家中,康德可能是一个最为单调刻板的人。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着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惟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着《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他出生时,有“武王”之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经统治了11个年头。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教徒。虔信派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时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响。8岁时,康德开始上学,学校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反对宗教带给人的思想上的僵化。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一生都对宗教祈祷和教堂唱诗感到反感。也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他开始怀疑建立在感觉与感受上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学简单地来说也是对虔信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了哥尼斯堡大学。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哥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在做家庭教师期间,他发表了第一本着作《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内容是关于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经过5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了哥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
  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3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任助教期间,康德开始经常发表着作。他的论题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美学、神学甚至到巫术应有尽有,但贯穿其中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是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康德的着述和讲课使他被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哥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着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而在此期间他拒绝了哥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哥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10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着作,就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这两大假说从物质自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解释自然现象,摒弃了神学创世说和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观点,因此恩格斯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
  在“批判时期”,康德对他以前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及以休谟为代表的怀疑主义进行了批判。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名着。恰如康德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样,这本洋洋数十万言的大作非常晦涩难懂。一个读者对康德抱怨说:“读你的书十个指头都不够用,因为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手指按住一个从句,十个指头用完了,一句话还没有读完!”但是艰深的语句掩不住思想的光辉,康德哲学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成了哲学领域内“哥白尼式的革命”。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两部着作。三部着作的相继间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
  由于推翻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形而上学体系,由于开拓了从主客体关系去探讨哲学根本问题的新方向,由于提出了以“二律背反”为核心的消极辩证法,康德的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作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
  德国大诗人海涅说过:“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但是,康德是一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传奇人物。他一生没有出过远门,思考的范围却横跨宇宙。据说他在每天一成不变的散步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火花。
  康德生活刻板,而且活了80岁,但一辈子没有过女人,这使有些人开始怀疑他是否是同性恋者。其实康德曾经两次想向两个女子求婚,但哲学家的天性使他考虑得太长久了。一次是女的嫁了个比较果敢的人。另一次是,在他下定决心之前,那位女士已经离开了。康德本人说,当我想要女人时,我养她不起;当我养得起女人时,我不再需要女人了。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yiyaokaoshi/11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