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中西助理】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1:湄公河行动观后感400字

【篇一: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看完《湄公河行动》,给我留下最大印象的除了彭于晏之外,不是毒品的凶残,而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打击毒品?
天经地义?罪不容诛?正如方新武所说的那样,糯卡被抓了,以后还会有别的毒枭,打击不干净,那么,这场牺牲了很多人的打击行动,有什么意义?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糯卡给一个小孩吸毒品,小孩露出满足的表情。这是糯卡控制别人的一种方式,但于那个小孩子而言,他觉得这是快乐的、满足的。尽管在我们看来他非常可怜。
我们凭什么觉得他可怜?仅仅是不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他可能会被毒品侵蚀,然后难受,但我们就没有难受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在世上规规矩矩的生活,苟延残喘,见利忘义,浑浑噩噩的生活,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我们何尝不可悲?不过我们相信我们的价值观,相信我们的正确性,所以我们还能安然的活着,安然地可怜别人,以巩固我们的堡垒,好让自己继续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
说白了,打击毒品可能只是为了维护一种平衡。这个世上,不能只有“好人”,也不能只有“坏人”,我们得让足够的“坏人”存在,以巩固我们坚定不移的价值观。比如善良、诚信、感情、励志等等东西。正如很多乱七八糟的电视剧电影或者小说那样,总得有点矛盾,一马平川的东西很难引起人的兴趣。
倘若毒品打击没了,肯定还会出现别的大反派,不然生活怎么过下去?所以,“正义”是什么东西?是谁规定了正义与邪恶?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生活的世界,可能只是一个梦境?甚至连你自己,也是梦境?好吧,这好像是庄周梦蝶的故事了,还是孔夫子说的又到了,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比较好,浑浑噩噩的活着没什么不好,即便是个梦又能怎样,探究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不过徒增烦恼。
【篇二:《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10月3号下午妈妈带我去看《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
妈妈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惨案,发生在2011年10月5日上午,中国13名船员被残忍杀害,这部电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行动。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惊心动魄的枪战场面吸引了,看得我心惊肉跳。缉毒总队队长高岗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战斗小组,潜入金三角揪出了幕后黑手,为我们的13名同胞报仇雪恨。这部电影中我最崇拜的是高队长,他智勇双全,粗中有细;我还崇拜卧底的缉毒警方新武,聪明机智,里应外合,为了保护高队长,和毒贩同归于尽;还有警犬哮天简直太厉害了,跑起来神勇威武,为缉毒队排雷开路,不幸被打死了,高队长抱着哮天伤心地哭了,为了给哮天报仇,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了出去,打死了好多坏人。
金三角里的娃娃兵,无家可归,为毒枭卖命,还被害吸毒,他们被训练的枪法很准哦!还被利用偷送炸弹,不幸被炸死了,这些娃娃兵太可怜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中国特警太厉害了,太值得我们骄傲了,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缉毒警。
【篇三:《湄公河行动》观后感作文】
《湄公河行动》的故事是根据2011年发生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电影中的人物全部以“湄公河大案”中的真实罪犯为原型作为基础来呈现出的。据说,为了最大程度接近真相,工作人员把金三角惨案制造者“糯康”的庭审过程作为拍片参考,并深入“金三角”考察环境,甚至为了探秘当地的毒品交易,主动接近与毒品有过接触的人。拍摄时期,该片首次拿到“境外持枪”许可,公安部为本片的道具、装备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支持,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反毒品大片。
糯康因中国商船不肯交保护费与缅甸方面曾征用中国商船攻打贩毒团伙老巢等原因一直对中国船员怀恨在心,所以,才发动了一起让人惊心动魄的惨案。
2011年10月5日,“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个渔船被糯康手下分押到泰国清莱府清盛县央区清盛湄赛路一果树处停靠,商船被拴到树上,他们将13名中国船员残忍杀害,然后抛尸入水后乘坐快艇逃离。事后,糯康对手下进行了训话,要求千万不能说出去,谁要说出去不但自己死,连子女也不会放过,最后给每个人发了1万泰铢以及一部分毒品。
案件发生后,经过10个月惊心动魄的追捕,糯康及两名手下在老挝孟莫码头被警方抓获。“范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终于兑现了。
在金三角一带,糯康被当地武装分子称为“教父”,他掌控着“金三角”地区最大的非法武装贩毒集团。并残忍的训练了一批童子军作为杀人武器,情节极其恶劣。
面对作品中主人公的正直表现、以及拿出正义之剑的形象,进而看到还原真相的那份闪亮。而我们,不仅仅因为它是警匪题材便去关注和分享,更多的时候,想必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发出温度的正义情感。更让我们看到了公平、正直、勇气与果敢!
正义必胜!铲除邪恶!
【篇四:《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在课室里观看了电影《湄公河行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2011年10月5日,盘踞金三角的大毒枭糯卡指使其部下血腥残杀中国商船13名船员。由于从船上搜出了90万粒冰毒,泰国媒体报道称可能是两艘中国运毒船火拼。为了查明事实,中国警察到老挝、泰国、缅甸进行调查。中国警察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经过一系列的认真调查,终于抓到了大毒枭糯卡。
电影中,中国警察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保卫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当知道中国人被杀时,那是多大的悲伤和侮辱啊!正是他们,维护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他们并没有后退,反而迎难而上。不管是受伤倒地,还是付出生命,他们都义无反顾地保卫着祖国,将一个个犯罪分子抓捕,他们是正义的维护者,更是一座坚固的城墙,时刻保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看了这部电影,我从中国警察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他们是祖国的战士,他们不怕困难、保卫祖国的精神更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篇五: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影片给我的感觉来说非常棒,场景真实,情节连贯,全程无尿点。由于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这些桥段是不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
影片刻画的毒贩阵营的小孩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说的就是电影中的三幕关于小孩子的场景。
第一幕是毒枭糯卡所在的营地上的小孩子围在一起玩俄罗斯轮盘赌。参与游戏的小孩轮流对准自己的头部扣下左轮手枪的扳机,在惊险过关之后,小孩吁了一口气之后表情立刻变得轻松愉快。玩了几轮之后,有一个小孩不幸中枪,围观的小孩顿时热闹起来,像是庆祝同伴的死亡。
第二幕是在专案组在商场追击毒枭的过程中,有一名特警即将接近毒枭小头目,在靠近毒贩时遇见一个小孩子,小孩子从提手包中拿出枪扫射特警。小孩表情冷峻无情又带着点不屑一顾,而特警遭遇扫射最后只能截肢保命。
第三幕中的小孩成为了人肉炸弹。首先毒枭给了一个小孩白粉吸食,并对他说你是我的勇士。随后就这个小孩就出现了中缅老泰四国联合调查中心的大楼中,被调查组警察发现携带炸药之后,小孩淡定的掏出枪对警察进行扫射,最后大楼内发生爆炸,伤亡众多。
我在观影的时候会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愤怒,觉得这些小孩太单纯,对死亡无所畏惧,对生命缺乏尊重。但是再仔细想想,小孩子去做这些事情根本就不知道缘由因果,真正可恶的是那一群毒贩,是毒贩利用小孩子的单纯去诱导他们作案。
影片中扫射特警的那个小孩并没有死,具体他去哪儿了电影中也没有透露。如果他被放了出去,以后长大之后会不会变成大毒枭,会不会变得心狠手辣?如果这个小孩子被善意对待,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会不会戒掉毒品,会不会善意的去对待别人呢?
在缉毒过程中,肯定会有警察因公殉职。就算像电影中的那位特警包住性命,却也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为正义奉献的人们,才有我们的幸福与安全。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正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我们也许看不到吸毒贩毒对我们普通民众生活有多少影响,正是因为有人将吸毒贩毒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隔离开来。而这些人,也为湄公河大案中十三名无辜的中国公民讨回了清白。
最后,向缉毒警察致敬,是你们为我们挡住了黑暗。
【篇六:《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在《湄公河行动》之前,我一直对于内地电影,是持有一种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而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李毅大帝说的那句话:天亮了。
在这里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剧透,但我认为这些还不足以能够改变读者的观影体验。
首先,整个电影在叙事上不拖泥带水,中间穿插的支线几乎找不到突兀的感觉,环环相扣。张涵予老师的演技足以让人放心,彭于晏则是亮点,我个人认为他已经不属于所谓偶像派演员的范畴了。其他演员也是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过多的槽点,而里面的缉毒犬无疑是加分项,尤其最后牺牲的镜头,惹的后面的几个小姑娘连连叹息。
其次,影片的剧本无疑突破了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的底线:内线为了获取情报可以严刑逼供,骂脏话的警察、玩俄罗斯转盘赌输而被自己爆头的娃娃兵,让人拍手称快的复仇等等,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角色的配置以及剧本的编辑有那么一些好莱坞电影的味道,里面满满是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你们杀害我们的渔民,我们就干掉你们全家。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第三,就是电影的特效和打斗。我个人感觉,这些做的还是蛮不错的,虽然有些看上去有点眩晕,但看了一会儿还是能够适应。这可能和我平时更喜欢看一些所谓清新的、文艺的、娓娓道来的叙事电影有关。在这里我实在不能过多评价,让我评价这些,实在能力有限,或者说观影经验有限。
【篇七:《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看完《湄公河行动》,相信不少人会和我一样,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不是好莱坞主旋律吗?说起来,商业大片本来就会遵循主流舆论,以军事这类题材为例,中美的主旋律并没有骨子上的区别。无非是在爱国和民族主义的交织下,用大制作、大场面,输出强势的价值观。
中美主旋律的合流也不是新闻,无论是去年上映的《战狼》,或者以真实案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你都能看到好莱坞套路的影子。区别不在主题上,更多在制作层面上,这类新派的主旋律能被市场青睐,是因为它们都丢掉了僵化的制作方式,属于更接近现代电影工业的产物。
一句话就是,主旋律变得好看了。基本上,这就是《湄公河行动》的制作背景,因为有主旋律的背景打底,林超贤得到了极大尺度的空间。你遵循了主旋律的主题,那么在表现手段上就得到了更大的自由。作为新派的“暴力导演”,林超贤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在这部电影里,商场枪战、公安局被袭、城市街头激战、丛林和河域的埋伏和追袭,林超贤把以往擅长的港式警匪片,全面升级到了战争级别的场面。
《湄公河行动》是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在男性情谊的底色之上,林超贤完全不回避暴力的残忍。金三角的童军,阵亡的缉毒犬,林超贤不需要遵循好莱坞式“不死孩子、动物”的潜规则。正是在极具冲击力的暴力环境下,《湄公河行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现实感被放大了。
在主题处理上,本质上这当然还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林超贤明显有意淡化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将主题落在“还罹难渔民清白”上。这么一起境外执法的案件,花在外交斡旋上的篇幅并不多,仅被当做串场使用,故事的主体是一场场连贯的动作场面。
正因此,这是一部很容易带起观众情绪的电影,强烈到主题成为了次要的存在。虽然这种风格很容易被诟病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取巧办法,但拍了多年类型片的导演林超贤,本来就长于执行力,短于主题言志,我把它理解为一种有意或无意的扬长避短。
《湄公河行动》的优缺点都在台面上。在主题上,这是一部旧得不能更旧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秀肌肉式的强势价值观,想必会让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得到新一轮的关注。在另一方面,这部电影完全是现代电影工业的制作方法,其完整和流畅程度放在国产片里,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篇八:《湄公河行动》观后感】
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无疑是国庆档电影中最大的亮点,好吧,似乎这个国庆档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好电影,也因此,更为突出《湄公河行动》的诚意十足。
我一直觉得,自吴宇森与杜琪峰之后,香港的枪战片真的是在走着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当然这种下坡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坦荡,至少也曾有过《无间道》的一时无两,至少还有林超贤的极力阻拦。林超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当年拍《英雄本色》那会的吴宇森。进入千禧年,香港的枪战片似乎一直是在警匪作战、正邪对抗这些极端对立的双方面之中斡旋,某种意义上,这种格局似乎已经为香港的枪战片定了型。自然,林超贤也没有跳脱开这个格局,只是一定层面上,他的电影似乎为这种格局拓宽了更广的空间:《重装警察》、《冲锋陷阵》、《逆战》中相爱相杀的兄弟情;《证人》、《线人》中隐藏在厮杀逃亡表面后的爱情;《激战》中拳拳到肉的热血中又不乏最根源的温情;《魔警》中警匪片的外衣下裹着的是人性的入魔。林超贤习惯于在那些见惯不惯的正邪对立之中加上更多关于“人”这一物种的诠释,大概吧,真的可以这么说,属于林超贤的枪战时代已然来临。而此次的《湄公河行动》,更是香港枪战片在创作上更深入的拓荒,即不再局限于在香港这亩地上“挖坟”。
可以这么说,《湄公河行动》就是一部拍给当局者看的主旋律电影,就像《建党大业》、《建国大业》这些高唱颂歌的片子。只是《湄公河行动》中的主旋律色彩多少是有些异化的,毕竟它的操刀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于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主旋律以外的东西:譬如说娃娃兵、肉身炸弹、虐杀俘虏等等。这些本身带有政治敏感的元素此番能够登堂入室,多少是有些“千年等一回”的味道。诚然,这并不能说明广电局的审核制度已经足够开明。某种角度上,这倒颇有些“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意味,也就是说,电影中的那些血浆暴力、政治敏感的元素倒更是在衬托出了湄公河真实案件中的艰辛与不易,以此彰显出我国警备实力的突出。
至于《湄公河行动》的弊端,一方面《湄公河行动》在极力营造那些正邪交战、险象环生的场面,另一方面也将其推向了似乎只是一部场面之作的尴尬中。场面化的过于追求,带来的无疑是剧情的浮夸性。本身《湄公河行动》改编自前几年的真实案件,这种改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一种真实案件的还原,以满足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心中的好奇。而《湄公河行动》多少有些大而化之的意思,这种大而化之完全是建立在枪械格斗的场面上的,给予我们一种不真实感;再者是电影中反派人物的过于脸谱化与模板化,似乎天生就是站着挨子弹的这些角色设定,也将电影的空泛与浅薄表露无遗;三者是正邪双方过于极端突出的对立,正者大智大勇、邪者大奸大恶,也把电影拉进了俗套的机械化模式中;再另外是过于突出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打不死的主角光环,也只能让其流于商业电影的河床中。
当然,无论《湄公河行动》的剧情是多么的败絮其中,至少它的金玉其外也足够将其完全遮掩。《湄公河行动》绝对是一部诚意之作,单单是那些血浆能在我们眼前爆裂,也就足够。另外,在一定方向上,《湄公河行动》或许算不上“新瓶装陈酒”(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外衣,港片的内核)的开先河之作,毕竟前有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只是,相比《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港片内核更为突出与显眼。大概吧,从这两部电影来看,港片与内地元素的交融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尖锐生硬,这种主旋律电影的异化真的是带着光明的。我并不是说,内地拍的主旋律电影有多么的糟糕,可能是碍于或多或少的文化差异,至少内地主旋律电影的人文主义倾向是港片远远不及的。单单从这部《湄公河行动》来看,它的人文主义关怀似乎也只是停留在片尾打着致敬的那几行字幕中。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2: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篇一: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喜欢养狗的观众多半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在豆瓣被41万余人评分并达到9、2高分的电影,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这位叫八公的小狗,每天把上班的主人帕克送到车站,而在主人下班之前便早早在车站等候,无论天阴还是下雨,都是如此。帕克去世后,还未曾感觉到的八公每天仍会痴痴守在车站,眼巴巴望着主人能够归来。此情此景,让人为之泪下。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瑞典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时隔八年之后,他又带来催泪的宠物狗故事,这便是《一条狗的使命》。
《一条狗的使命》改编自W布鲁斯卡梅伦的畅销小说《在轮回中找到你》,讲述和主人伊森相亲相爱,并陪伴他走过童年的狗狗贝利,在经历三世轮回之后,最终找到伊森的故事。在第一世,它是帅气可爱的金毛,不仅可以帮助伊森捡橄榄球,还能随心所欲地撩妹;在第二世,它是威风凛凛的警犬黑背,和警察主人出生入死,屡屡救他于危难;在第三世,它是聪明伶俐的柯基,不仅帮助宅女主人牵线搭桥,还见证了她的幸福;在第四世,它是行动敏捷的圣伯纳,靠着接球神技,终于让旧主人伊森认出它。
与《忠犬八公的故事》单条线徐徐向前推进不同,《一条狗的使命》通过五个狗与主人的不同故事来展开故事情节,其中又有一条隐形线索即贝利和伊森不能忘怀的情缘,使得故事有连贯地进行穿插,让原本近乎乏味的故事不仅充满喜感,还高潮迭起,感人至深。最终,在伊森认出贝利的那一刹那,整场电影达到高潮。虽然贝利寻找伊森的一些情节有些牵强,但不能否认《一条狗的使命》是一部好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可以说是站在动物的角度看世界,将宠物狗拟人化,展示狗狗们的心理活动,悲欢离合,爱恨离愁,由于人狗两隔,万千话语只能化作几声汪汪。
有关宠物狗的电影,题材很丰富,不仅有《天才眼镜狗》、《闪电狗》以及《比佛利拜金狗》等动画片,也有《导盲犬小Q》和《忠犬八公的故事》这样的温馨故事,更有《红犬历险记》和《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这样的喜剧片。我国这般的宠物题材电影还不是很多,去年的《摇滚藏獒》堪称打响中西合璧狗的第一枪,而在正能量大片《湄公河行动》中,缉毒犬啸天也着实惊艳了一把,它们都受到观众不同程度的喜爱。看来,以宠物狗为题材的国产电影,终究会蔚为大观。
任是不喜欢狗狗的观众,看完《一条狗的使命》,也会爱上可爱的狗狗们,就像一句话说得好,“对于我们来说,狗狗只是一只宠物,但对于狗狗来说,我们却是它们的全部”。《忠犬八公的故事》无缘在中国上映,而《一条狗的使命》能够登陆我国,在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开放之后,作为观众的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类型的优秀影片,这当然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篇二:《一条狗的使命》电影观后感】
生命的意义何在,存在有什么理由?这样有什么意义可言吗?作为一只狗,可选择的生活方式会有什么呢?我们还是从故事的开头说起吧。
贝利的第一世过得很幸福,有主人的陪伴和呵护,所以它很依赖它,但是,随着主人的离开,贝利就开始孤独起来了,它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主人,以至于到最后它都没搞明白,为什么人类那么复杂,为什么总是做狗不明白的事,例如:离开。其实,这也真实的演绎了人类的孤独生活,为什么会分离和孤独呢?
贝利经历了四生四世,最另我敬佩的是做警犬那一世,虽然镜头不多,但是感动到落泪。贝利这次变成了警犬,贝利很聪明,干过不少好事,在办一起绑架事件时,被绑架的女孩不小心掉河里了,贝利也跳下去救人,将人送上岸后,再上去帮警官,但在警官没注意时,歹徒想从后边射死警官,就在这时贝利将他推到,可惜歹徒射死了贝利。这一世可以说是它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最后贝利获幸,又看到了第一世的主人,但主人却不认识它了,贝利用它的接飞盘绝活让主人认出了这是小时候的贝利,最后他们还是永远的在一起。
影片看似在说狗生,其实倒不如说是讲人生。孤独始终是常态,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不管生活如何,我们要活在当下。
世界那么大,很庆幸遇到你,若我能将幸福带给你,我将完成了我的使命!
【篇三: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作文】
一条狗的使命其实从预告片就已经基本上透露了整个电影的内容。去看之前有小伙伴提醒说备好两包纸巾,还有可能不够用,然而诚实的讲,这必然是一部感人的萌宠电影,但是并不悲伤,泪点肯定是有的,但是也并没有夸张到哭的死去活来,哭的惊天地泣鬼神,反而更多的是落下几滴温情的眼泪,然后又被搞笑的剧情拉回了现实。
如果一条狗会转生,事情会是什么样的?作为一条狗,它的使命又是什么?整部电影围绕着狗狗的狗生开始了探索。人认为养了宠物,宠物便属于自己,而站在狗的角度,它是否也认为人类是属于他们的宠物。其实,情感都是相互的,不管是人与动物,还是人与人。我们只是更喜欢狗狗对于人类的忠诚,比很多人都要可靠的多。
电影的内容很简单,故事架构也并不复杂,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狗生,有的好玩儿,有的无趣却充满意义,有的被溺爱,有的被抛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为贝利贝利贝利的一次转生。伊森小男主与贝利经历了人生狗生的风风雨雨,也同时让贝利继续思考what/is/a/dog"s/purpose?
这是一部温情的电影,画面很暖,音乐很轻松欢快,随着狗狗的奔跑跳跃,不停变换着音调。伊森和贝利就像世界上最完美的组合,从男孩儿长大成男人,从小狗长大成巡回猎犬,你是我的伊森,我是你的贝利贝利贝利!
基本上只要不讨厌狗的人,一定会被电影萌化,小奶狗们牢牢的抓住了全场观众的心,连有的大老爷们儿都忍不住称赞一句可爱。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合格的萌宠电影。狗狗够萌,故事够充实,虽然简单直接,却不乏味,画面够温暖,贴合着温情的基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年轻的男主真的好帅啊,颜值舔屏,身材舔屏,毕竟四分卫,选角绝对够意思。
最后,完成我心中的呐喊……我也想养狗啊!
【篇四: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从前偏执的不喜欢家养的动物,喜欢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鸟,特别羡慕他们的无拘无束!自认为世间万物唯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清新脱俗,这样一来竟觉得自己高冷了许多,有点与日常格格不入,然而这样的自命清高好像并不受人待见,时间久了便觉得一无是处。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让我对狗产生了别样的情怀!
朋友推荐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是至今为止最打动我的关于动物主题的电影,如今每每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不想错过,所以当又一部关于狗狗的电影上映时,不得不在繁忙的功课中脱出身来,冒着可能要迟到的危险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还好什么都没耽搁!
一部以狗为第一人称的主题电影,用一种极其新颖的方式讲述了狗狗的心理活动,以及生命轮回的四季。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几时认真思考过活着的意义,所以浪费了大把的青春在无助的迷茫中,直到生命逝去的那一刻可能也无法醒悟!狗狗的生命不及人的八分之一,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在思考活着的意义,亦或是说它作为一只狗的使命!他的每一个轮回都在诠释着活着的意义,他可以是伊森最忠实的伙伴,他可以是警察最得力的助手,他可以是黑人孤独时的慰藉,他有时命运也很坎坷,他用四生四世的时间去考虑活着,直到再次遇见最初的主人伊森,帮助伊森完成了心愿,那一刻,他才明白了活着的价值所在!
“Be·here·now”活在当下就是狗的使命所在,我们不知道生命到底有多少次,有的人追寻了一辈子都无法参透生命的意义,而有的人一辈子都活在迷雾中,我们的人生没有几个一辈子,活在当下,把握当下,不让自己有太大的遗憾,也许这就是所有的价值所在!
【篇五: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世纪金花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条狗的使命》。
这部电影很好看,电影主要讲了一条狗,名叫贝利,他很想要一个主人,结果不小心被人抓了,勇敢的小孩救出了小狗,从此和它生活,成为了它的主人,直到长大。主人考上了大学,他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可贝利却很孤独,在主人开车去上大学时,贝利恋恋不舍地追在后面,主人看到了,便停下车,主人说去吧,照顾好我的家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贝利都很想他,有时竟都不想吃饭,最后查出贝利眼里有浓浓的眼水,最后看不清便沉睡下去了。
他慢慢沉睡,最后又复活了,它现在被一个黑人给买走了,黑人对它很好,每天喂它饭吃,最后找不到主人,它又继续沉睡。
这一次它又被一个人买走,可是他们就不让狗进家,天天不带它玩,最后被男的扔到垃圾场,贝利很冷,接着就睡着了。
贝利这次变成了警犬,贝利很聪明,干过不少好事,在办一起绑架事件时,被绑架的女孩不小心掉河里了,贝利也跳下去救人,将人送上岸后,再上去帮警官,但在警官没注意时,想从后边射死警官,就在这时贝利将他推到,可惜歹徒射死了贝利。
最后贝利获幸,又看到了,但却不认识它了,贝利用它的接飞盘绝活让认出了这是小时候的贝利,最后他们还是永远的在一起。
【篇六:《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哭了好几次,看的就是《一条狗的使命》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本人很喜欢狗狗这种动物,家里也一直有养狗,所以有关狗和主人的感情的电影或者小说总能深深地打动我。《一条狗的使命》讲了一只狗狗陪伴小主人长大成人,甚至为他追到了女朋友,后来它年迈死去又转世投胎变成其他性别和类型的汪,第二次轮回狗狗变成了警犬威风凛凛,再次转轮回,又成了陪伴一位单身女青年的小柯基犬。在经历了多次轮回之后,最终回到最初的主人身边。这只小狗经常思考“我的狗生有什么意义”,感觉就像我们人经常思考人生那样,不过狗狗并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例如它可能只是尾巴痒了所以一直在转圈,而不是因为主人的手势。不过,它对主人的爱是最真实的。
每一次贝利离开人世,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一条狗的使命是什么呢,或许就是把它的一生奉献给主人,绝对忠诚,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在我还小的时候,爸爸也带我去挑了一只小狗,我看上了一只毛绒绒的白色的小狗,它是很普通的中华田园犬,不过很可爱。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白,我也像电影里的小主人一样,每天有空就逗我家的狗狗玩,我最喜欢它那毛绒绒的样子,还有每天在我脚边用爪子逗我开心的样子。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感觉就是增添家庭乐趣的药剂,它蠢萌活泼的样子让我们家都很喜欢它。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还和它拍了一张大合照,照片里的它笑得好幸福。可惜,后来它被人偷走了,那时候它还有宝宝,我不敢想象那个画面,我记得那时候我六七岁,为了再也见不到它哭得稀里哗啦,还在家的庭院里给它弄个小坟墓,对着那个坟墓一边想它一边哭。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那时候的自己也是很蠢萌。?
虽然,后来我们家也一直有养狗,可是我最爱的那只还是小白,它也是唯一一只在我家大合照里出现过的狗狗,它给了我的童年一段很美好的回忆,它在好多个孤独的日子给我陪伴,因为它,我真的很喜欢狗狗这种动物,所以我不敢去看类似《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电影,它们总能戳中我的泪点,这次,男朋友带我去看《一条狗的使命》让我懂得如果我们要养狗狗,我们就要给它多一点陪伴,要对它的一生负责,好好照顾它。最美好的就是在我们老了,人生已经很美满的时候,养一只狗狗,我们俩手拉手和狗狗一起散步,一起照顾它!
【篇七: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三八妇女节那天,为了紧跟时代好男人的步伐,我破例订了两张电影票,准备带老婆和小孩去看一场电影。我在网络上搜寻了一下,今晚正在上映《一条狗的使命》这部电影,看了影片的大致介绍,觉得挺合适,对于大人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对于3岁多的小孩来说则是一部动物片,老少皆宜。
《一条狗的使命》这部影片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在轮回中找你》改编,讲述了一条狗贝利(Bailey)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主人身边的故事。这部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一条狗的视角去观察它的主人和生活,Bailey用它五十年轮回的生命去体会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教会人类如何去笑,去感受和理解爱,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中,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在于陪伴命中注定的那个人走完一生。
狗的第一世是一只金毛,它出现在流浪狗收容站里,它在一次转运过程中被工作人员锁在了车里,金毛在车里被高温烘烤着几乎要渴死,幸运的是小朋友伊森和他的母亲从旁边经过,发现了垂死挣扎的金毛,母亲于是砸车窗拯救了这条小狗,小狗被小主人伊森带回了家并被取名为“贝利(Bailey)”。小主人伊森一开始有一个温馨的家,一家三口住在农场的独栋别墅里,母亲很爱伊森,父亲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一家三口与Bailey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Bailey与伊森一起追逐、一起游戏、一起玩橄榄球,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Bailey同时也感受着伊森的快乐、忧伤、惆怅的心情,甚至能够嗅出伊森在青春期与女朋友汉娜在一起时迸发出的荷尔蒙味道。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伊森的长大,家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首先是父亲业务下滑、士气低落,整天沉迷于酒精之中,后来发展到打骂妻子。终于有一天,伊森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把日渐沉沦的父亲赶出了家庭。最为悲惨的是,伊森的高中同学为了报复在众人面前挨揍所受的羞辱,在一个夜晚纵火烧了伊森的家,Bailey首先发现了声响,跑到外面看见有人放火,马上跑到楼上唤醒了熟睡的伊森,伊森为了挽救母亲和Bailey,最后才从窗户跳下,虽然保住了生命,但脚被掉下的窗户砸到和烧伤,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残疾。伊森为此失去了一所好大学的机会,同时为了不耽误女朋友汉娜的大好前程,下狠心拒绝了汉娜的感情,后来伊森由于不能打橄榄球改上了一所农业大学,正好可以继承爷爷的农场。
故事的结局就是伊森去上了农业大学,而Bailey百无聊赖地呆在农场里,因为Bailey觉得它生命的意义就是跟心爱的人伊森在一起,离开了心爱的人,生活的意义也许就是无意义地活着。终于有一天,Bailey由于肾脏衰竭濒临死亡,伊森从学校飞奔回来看望Bailey,为了减少它的痛苦而同意了兽医的安乐死,Bailey的这一生就结束了。
狗的第二世是一只警犬,它和主人(一名芝加哥警局的警察)一起生活,这名警察独自一人生活,平时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家里摆了一张与妻子的合影,常常处于孤独的笼罩之中。而这只警犬为了排遣主人的孤独感,在主人睡觉的时候陪在床边用渴望的眼神看着主人,希望能够看到主人的笑容。一开始这名警察挺烦它的,驱赶它不要打扰自己休息。但有一天,警察主人良心发现,从心里接受了警犬的陪伴,并把这只警犬当作亲人一般陪伴自己左右。日子就这样的过着,它陪着主人一起训练、一起出勤、一起射击,训练有素,非常勇敢。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主人一次解救人质的过程中,警犬跳下湖水把被劫持的女孩救上了岸。同时它返身回去帮助主人搜寻劫犯,当劫犯正准备开枪向主人射击的时候,这只警犬勇敢地扑向歹徒,挽救了主人的生命,但自己却中枪身亡,狗的第二世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世中它对生命的理解是:“生命很短暂,快乐最重要,为什么每天都要板着一张苦瓜脸,何不快乐地生活呢?”
狗的第三世是一只威尔士柯基犬,一开始被一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孩收养,它陪伴着女孩上大学、结婚、生子的整个过程,一生看似被主人奉为爱物,过得养尊处优、安安稳稳,但实质上它从没有体会过生命的波澜。当这只柯基犬孤独地坐在镜头前瞬间从小狗跨越到老态,最后幽怨地闭眼老去,它的一生就这样平淡地结束了。这只柯基犬一生的生存状态也许是中国传统观念里很多人的人生追求:有一个安定的生活,一生平平安安、波澜不惊,直到终老。但人生只有一回,如果这辈子不活出自己的天性、不去好好地去折腾一回,实现自己那么一点点的理想,那这一生是否会有点遗憾呢?
狗的第四世是一只圣伯纳犬,被一对贫困夫妇从市场买回家,女主人还比较喜欢它,但男主人却厌恶它,不让小狗进屋,一直被一根链条栓在小院角落里,无论刮风还是雨雪,长久以来小狗从来没有放弃、没有埋怨、没有悲观,不管条件多恶劣,它都认真地活着。当男主人开车把它抛弃在公路上时,虽然觉得男主人不太地道,认为难道让自己这么远走回去吗?但这只圣伯纳犬用积极的心态转念一想,回去过那样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重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只圣伯纳犬乐观地把人生的困境逆转成了新的生机,这就是那只永远活在当下,永远务实的狗。对于作为人类的我们,何尝不需要这种永远活在当下,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呢?
就在这只圣伯纳犬到处闲逛的时候,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凭嗅觉认出了它在第一世主人伊森的女朋友汉娜,汉娜现在已经是一位老人了,自己的丈夫已经过世,女儿也已经结婚生子,她正在帮女儿照顾外孙。
在这个时候故事出现了峰回路转,当这只圣伯纳犬偶然间重新走到一片麦田和农场的时候,它也嗅出了熟悉的味道,看到了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麦田、熟悉的老马以及熟悉的木质别墅,原来它回到了第一世主人伊森的农场了。伊森当年狠心离开女朋友后,终身未娶,现在也是一位老人了,目前孤独地生活在这栋别墅里。
这只圣伯纳犬一眼看出了这是自己第一世的主人伊森,但伊森现在无法认出它了,伊森给它喂了一顿饱饭后让它回去,但这只狗哪肯离开,希望留下来陪伴老伊森。老伊森没办法就把它送到了流浪狗收容所,希望给它找到一个好的收养家庭。就在老伊森送走这只狗不久,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于是又把这只圣伯纳犬领回了家。为了让老伊森意识到自己是曾经的Bailey,它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转圈咬自己的尾巴、从仓库里叼出前世陪主人玩的橄榄球,Bailey终于在陪同老伊森玩橄榄球的过程中,让老伊森发觉并认出了它是曾经的Bailey,老伊森重新给Bailey打制了一个项圈,写上Bailey和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住址。
这时的老伊森依然不快乐,依然很孤独,Bailey了解自己主人的心思,于是Bailey不辞辛劳,跑了很远的路把汉娜引到了老伊森的农场。影片的结尾,当然是一个好的收尾,有情人终成眷属,老伊森和汉娜结婚,步入了迟来的婚姻殿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最后再来点一下题,这条狗的使命是什么?是快乐,不要纠缠于不开心的事,不沉溺于忧伤,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让所爱的人得到幸福,好好活在当下,不要为无端的未来过多地忧虑。这哪是一只狗的使命,简直是一位智者对人们的谆谆告诫,值得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去深思,让我们这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篇八: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电影院看《一条狗的使命》。这名字取的真好。到了影厅,我们坐了下来,电影开始放映了。电影是这样子的:有一个小男孩叫伊森,他养了一条叫贝利的金毛。这条金毛很喜欢跟伊森玩,当他不高兴的时候,贝利就会逗他开心。伊森慢慢的长大了,狗也渐渐老去了。之后,贝利就死了。没想到他投胎成了一条警犬。最搞笑的是,他变成了一条母狗!他在这世中救了两个人。但他最后被坏人打死了。他一次又一次变成别的品种的狗。直到最后一次,他又找到了他之前的主人——伊森。他又让主人找到了之前的爱情。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一会泪流满面,一会哈哈大笑。看完后,我想起里面反反复复在说的一句话:“活在当下!”意思说每个人都不要成谜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后者懊恼于已经失去的东西。就如佛经中说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现在也就是当下。
出了影院妈妈说:“我好想养一条金毛啊!”“我也是!”我兴奋地说。可爸爸说:“那狗的屎尿都你管,我们就同意你养一条。”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3: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100字

篇一
昨天公司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影片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影片不仅彰显了我国的雄厚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饶曙光表示,这部《厉害了,我的国》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宏大主题的表现,也是微观感性的展示,它通过一个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赞叹在惊呼的同时,发自内心地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然,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更是奋斗出来的。同时,让观众在震撼的同时,也能够去思考各自的人生:如何为我的国家,作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篇二
3月15日下午,公司组织观看了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该影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通过镜头展现强国风采,传递中国力量。电影开篇介绍的事中国交建修建的港珠澳大桥,伟大的时间修建伟大的工程,作为中国交建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的骄傲,为祖国为祖国腾飞发展的今天感到自豪。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其中,享受着其中带给我们生活中的便捷,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我很骄傲,企业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就要义不容辞的为公司美好的明天并肩奋战。
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在几十年的实践中迸发出了强大的动力与蓬勃的生机作文。非常欣慰,近几年涌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从珠玉在前的《湄公河行动》到《战狼》1、2,再到当下如火如荼的《红海行动》和《厉害了我的国》,从《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我们的祖国正在以一种广阔而坦荡的姿态,向全世界坚定而自豪地展露着我们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我们因开放而繁荣,因强盛而包容!恭喜我党我国终于找到了意识形态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干得漂亮!
篇四
《厉害了我的国》是一部纪录片,展示了大天朝这只东方巨龙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骄人成绩,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举世瞩目的中国成就,一次次的刷新我们的认知,我不再感觉外国人厉害,不再觉得外国技术高超,相反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骄傲。从工业到技术,从民生到绿色中国,再到强大的军事实力,每一个片段都展现出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为中国人民有习近平这样的带头人、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团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整个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藏族村官,在扶贫一线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行因户实策做到精准扶贫,这才是底层一线员工应该学习的地方,如果没有一线员工这么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这么伟大的创世纪的工程就不可能完成,向他们致敬向同样创造港珠澳大桥奇迹、复兴号高铁奇迹、天眼奇迹的人们致敬。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4:看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篇一:《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五月二十日,我和姚老师到苏宁看电影,电影的名称叫《飞越老人院》。这部电影催人泪下,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讲的是老人的孩子不懂老人心,被迫把老人送进老人院,老人们想去参加比赛,可家人都不同意,所以老人们自己想办法逃出了老人院,这一举动感动了院长,院长于是就陪他们去天津参加比赛,老人们中的一个的了膀胱癌晚期,但他坚持完成了比赛,成为了第一个得二十分的高龄老人组合,最后老人来到海边,老人病死在海边,死前还想着女儿,这个局面感动了孙子和院长,终于让他们明白了老人心,和儿女的矛盾终于化解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今后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要像剧中的儿女一样,不理解老人,从而送老人进入老人院,试想现在已经工作的人,他们都很忙,也许只有过年才能与爸爸妈妈相聚,团聚的日子也只有五天,而在团聚的日子里,每天也只有两三个小时,假使父母能活20年,也就是直至爸妈死去我们也只有三百个小时真正的陪在父母身边,想想都可怕,再加上如果再不懂老人心,那矛盾会越大,陪父母的时间就越少,那陪父母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有些老人也不一定活二十年,那陪他们的时间会更少,所以当我们长大的时候,一定要做孝顺的儿女,孝敬父母一辈子。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懂老人心,和老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老人们的苦只能憋在心中。无人诉苦。
所以我呼吁年轻人好好的孝敬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或女儿!
【篇二:《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
【篇三: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作文】
很久没有被影片感动过了,可是这一次我竟让一帮老头老太太们感动得眼泪直流。《飞越老人院》这部电影场景不算华丽,情节也不是有很大的起伏冲突,就凭一种写实的笔法,凭一条真诚的感情基线,向我们展示了老人的世界。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必须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她的剧本没有好的情节,没有真的内涵,没有真挚的感情,是不会受到这么多的老艺术家亲睐的。年逾古稀的他们是不会轻易被金钱打动的,能让颐养天年的他们走出来的只有令人感动的好剧本。这也确实是一部好电影。
《飞越老人院》记述的是发生在养老院的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我们从中可以读懂老人的寂寞,像老小孩一样的他们,最怕的就是被社会遗弃,因此他们才会想一些好像幼稚的游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为社会做点事。影片中重点描述了老葛,这个老人一直有一种悔罪的心态,想给儿子道歉。这个歉应该道吗?从故事的发展来看,应该道歉的是老葛的儿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老人是多么“可怜”,“可怜”的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给予、付出,只记住了愧疚,只记住了没能给孩子更好地满足。影片中最活泼的是老周,他给老人院带来了欢笑,可是这活泼的背后却已藏着自己的苦痛——他是一个癌症患者,他不想等着生命的离去,他要有尊严的离去。在他的生命最后关头,他依然不能忘记,依然在惦记着六七年没见面的女儿,不知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不知是否也在思念着父亲,不知为何竟不能来看一下自己的父亲。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里非常沉重。我们是否了解了自己的老人,我们如何给予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是否能真的走入他们的世界,我们每年又能陪伴他们多少时间……我无言,不知该如何面对父母,为何我们总有借口不去看望老人,有理由不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却有理由、有借口给我们打电话,甚至是来看我们?我无言,为什么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却无法回馈?其实他们做的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了,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同样可以做到,却为何对父母做不到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性吗?不平衡的天性。
去电影院看看这部影片吧,尤其是那些一直埋怨父母没能给予自己优越生活的,尤其是那些还在依赖父母生活的……去看看这部充满人性的好影片吧。
【篇四:《飞越老人院》观后感: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天在一棵老树下,一张长凳上,坐着一位老父亲,旁边他的儿子在看报纸。老父亲指着树,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儿子看了一下,说:是麻雀;过了一会,父亲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儿子不耐烦的说:是麻雀;又过了一会,父亲又问:树上是什么?儿子生气了,把报纸一把扔掉,说:你有病啊!这个时候,父亲掏出了一个日记本,说:儿子,在你三岁的时候,你问我:树上是什么?我说:是麻雀;你又问我:树上是什么?我还是笑着回答:那是麻雀,会叫的麻雀。儿子又问了几十遍那树上是什么东西,我既高兴又激动,每次都回答:“那是麻雀,会飞会叫的麻雀,记住了吗?”儿子哭了,和父亲抱在了一起。
这是飞越老人院里,老葛讲给他孙子的一个故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生不到百年的时光,家庭里也行总是有点磕磕碰碰的不愉快,像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老人背后,都有家庭里的琐事导致的子不养而亲还在。人都终究会老,看着那些乐观坚韧的老人开着年轻时开过的公交车,在充满希望和金色的田野里驶过时,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敬佩和辛酸。他们都还有个伴儿,老周的身边有一个一直把他当老伴的老太太,一直跟着他。而老葛有儿子和孙子,却和儿子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还好,他还有个孩算懂事的孙子。老钱的儿子,事业有成,却不能时时陪伴,只能让老爷子住进了老人院,老钱的身上有着老人身上特有的固执和唯老是尊,但是他的儿子还算是一直挂牵着他,一直追到半途。他们都有一颗孝心,只是也许现实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精力陪伴他们。那一刻,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不知在何方?
在电影的末尾处,老周在完成了他的愿望(至少,接近了他的梦想)后,留下了些许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最后的部分,我看到老葛的儿子还是来了,帮助他完成了梦想,送给他的朋友,在他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时,拉住了他的朋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我们曾毅然决然的打破了传统,杂碎了封建,顺便也把我们的亲情人伦也丢弃在了无尽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里了。计划着生育,也渐渐让人失了养的道德性,剩下的都是为活着而活着。
看完这部电影,我承认我的泪腺有点低。于是,我习惯性的点开了,看一下别人的感受,有的和我差不多,有的则是更专业的电影评论。说导演糟蹋了一个好的题材,说模仿韩剧的不伦不类,我已经懒得骂人了。因为畜生嘴里是没什么好话的,印象当中,我之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遗愿清单》,讲得是两位老人在可能的人生快要尽头处,完成了许多他们未曾做过却是愿望当中的事情。那只是描述两位老人,而这部电影,讲得是一群老人。更可以说的是,桃姐讲得仅仅是一位老人。
能让这些平均八十岁的老人们来亲身饰演这部电影的诸多角色,完成看似只能是想象当中的表演,实在是让我感到震撼。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好多经典电影里的青年人角色,不过,在这部电影里,他们都确确实实是老人了。我看到了牧马人里的郭口扁(piǎ)子,那个时候,他是那样的热情善良,帮助许灵均。时光犹如一个魔术师,玩弄着岁月,让人恍如隔世,难以表述观影后的感受。这样的演员如数家珍的都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许还山、吴天明、蔡鸿翔、王德顺、唐佐辉、李滨、田华、管宗祥、陶玉玲、刘江、贾凤森、黄素影、张华勋、江化霖夫妇、仲星火夫妇,这些都是在网上找到电影演员表里的名字。我们不能怪那些吹毛求疵的影评人,也许他们只是太年轻了。
如果彻底失了传统的中国,将走向何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五:《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这部影片,由徐老师为我们精心挑选。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老人院里的故事,影片情节非常感人。那些老人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有数不尽的快乐,殊不知背后却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辛酸故事。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第一疑问是,那些爷爷奶奶们为什么要来到老人院生活呢?难道是那里的生活环境比家里好,或者是老人院的生活很有趣,真的是养老天堂吗?恰恰相反,看了之后,我才真正得知故事的一幕幕背景。
他们去老人院有着种种原因,例如: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老葛是因为家庭关系不和,他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因为寻求自己的幸福,为了房子,而逼迫自己的亲生父亲离家。又如老周,他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平时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逗伙伴们开心,甚至还模仿“超级变变变”召集众人一起排演节目,最感人的是,他竟然向同伴们隐瞒了2年的病情,用顽强的精神毅力坚持到生命的终点。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仅仅是为了能与出国在日本的女儿见上一面,也为了看一下梦想中的大海……!
其实在影片中可以看出,老人们并不开心,院长以及家人为了他们的安全,全力管束他们的一举一动。老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惜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阻碍。我与妈妈想的一样:此时此刻,最主要的是,院长以及他们的儿女没有采用合理的办法,也没有好好与他们沟通,进行一些交流,从而导老人们为了获得自由,也为了释放他们压抑的情绪,而冒着危险,爬山涉水去完成梦想。影片最后,老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院长以及自己的亲人。
看了这部影片,我感触很深。记得,我小时候在外公身边长大,说起来我对外公比对父母更胜一筹,他使我明白,现在不好好珍惜,很快就会失去的道理,所以,我与外公的感情特别特别深!也记得,我爷爷63岁正是他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候,病魔却夺走了他的生命,像妈妈说的,我们都还来不及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回想奶奶独自一人在老家,我想今后一定要多去探望,多给她一些关心!
影片结束时,我与妈妈的目光时不时相互对视,发现妈妈那沉重的神情,我想,妈妈此时此刻的感想一定也有很多很多!
【篇六:《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开始我是很想骂那些用电影理论之类的话说这部片子不好看的人,我能想象他们一边看一边分析假装思考的那种愚蠢模样,后来我想了想,他们如此机械如此呆板甚至麻木,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这里面很有可能是电影中的生活跟他们有距离有关,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阅历不足。我不敢说我的阅历有多丰富,最起码,电影中的生活我是熟悉的,那种老人们坐在一起说的那些话,我听着是如此真实一点也不觉得矫情,现实中的老人时常也会讲,还有那个麻雀的故事,老套吗?那是多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平时你们谁注意了?就算是导演刻意加上去的,也没有什么生硬的感觉,目的就是让有些人明白别总对老人不耐烦,想想你小时候父母是怎么爱你的,以后跟他们说话能小点声不?
有人说这是一部喊口号的电影,我没看这位评论之前怎么也联想不到口号这个词,这位大侠您联想能力真是天马行空啊。在我看来,你也就是一个没有大脑的家伙,你用心看了么?这是电影,还不是他妈的生活呢。就喊口号怎么了,这口号喊得好喊得对,以后咱们类似的口号还要喊。话说回来,就这么喊都没让你清醒,不喊的话你更没救了。
这里要说明,我是一位普通观众,对一些专业上的东西懂得不多,但是你们也别以为你整出几个生僻的烂词就能唬到我了,什么是好电影我们自己能分辨出来,我们有自己的喜好,别拿你们那一套到处唧唧歪歪的,还不知道你们,不就是为了显摆自己那半瓶子醋么,有一个敢说真话的么,活的这么虚伪你累不累?
最后说下我的感受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观察过生活的人才能拍的出来的电影,故事讲的很好,老演员亮点太多了,笑点也不少,比那些标榜自己会搞笑的导演弄出来的无聊段子强了不知道几百倍。也许是我笑点低,但有几处我真的不由自主拍着大腿,心说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那些爷爷奶奶们的笑容眼泪是那么真实,这里我要向这些前辈们致敬,你们演的太生动了。纵观整个电影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但咱们也别忘了,那些伟大的真理都是简单的。有的故事复杂,那是导演自己拍给自己的看的,你说你看懂了,我总觉得你是装逼呢。
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当然众口难调,只是希望大家别都盯着技术层面之类的东西,电影把故事讲明白了是关键,咱能关心点重要的东西不。还有我要承认以上这些东西是在冲动之下写的,如有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我再说一句,那些看完电影哭了的,别不好意思,很正常。那些看完没哭的,别装了,哭出来不丢人。
【篇七:《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因为我的眼泪不值钱,不论是看小说或是电视,甚至是听歌曲,只要是看到或听到动情之处,那不争气的眼泪,总是会不听使唤的夺眶而出,经常因此而把眼睛弄的是几天都不舒服。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怕泪流多了伤眼睛,所以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再去看那些煽情催泪的文艺作品。这次在版上看到绚绚和小葛,这一老一少都在为这部重磅的催泪弹《飞越老人院》电影,弄得泪眼婆娑。心想,这绚绚落泪倒情有可原,也许是剧情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有关联,产生共鸣落落泪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为何象小葛这样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也弄的用哭声和眼泪说话了呢?于是好奇之余,不顾禁忌的再尝禁果,在网上搜看了这部电影。
染目后,那廉价的泪水,再次象拧滑了丝的水龙头,一直在跑冒滴漏之中。这一觉睡过来,眼睛还在因流泪过量而痛涩难过呢。
那电影里一群老人,用自己的睿智冲破所谓关爱的禁锢,绕过所谓责任的束缚,象鸟儿遁出樊笼,重返蓝天,自由翱翔般的驾驶着,废弃后改装的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奔驰在自己神往的大道上。凭借着自己积甸多年高超的驾技,与年轻人飚车一决高下,雄风不减当年的镜头,还有那用已不再清脆,甚至还有点跑调的歌喉,唱着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儿时歌曲,在河边野餐时的情景,以及在那万籁俱寂的夜晚,爷爷给孙子讲树上是麻雀的故事等等……
那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除了不停的在脑海里来回轮放着,同时也令观者在不停的思考着,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又是什么?在这部片子里,我们几乎都找到了答案。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那种蒙太奇式的跨越与超脱,也没有那种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大场面。而是用憨实的牛群,用奔腾的骏马,用金色的向日葵,和大片的黄土地,用一种平叙的手法,展示了老年人曾经有过的辉煌,老年人曾经有过的浪漫,以及老年人曾经为儿孙们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不记回报,无私付出,金子般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
就象影片里那句经典的台词一样:老人们是把该忘的都忘了,不该忘的都记住了。也就是说,老人们把所有的付出都忘了,唯一记住的是曾经的幸福和欢乐。
【篇八:《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发小弄到了北京电影节的开幕影片《飞越老人院》点映的票,于是就一起去看了,之前对这个电影没有任何了解,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描写老年人的影片。
影片是以老葛这个角色为主线逐步展开的。一上来老葛的二婚的老伴已经去世,而对方的儿女就盯上了他们的房子(准确的说本来就是他老伴的,结婚后他搬过来的,儿女的做法是很正当的),儿女分给了老葛二十万元让他离开了这个房子,老葛就拿了这些钱给了原本交恶的儿孙,当做是孙子的新婚礼物,想让孙子买房当首付,而自己呢则寻到以前公交公司的同事住进了一家老人院。故事正题就开始了,一伙子老人为了去天津参加综艺节目比赛努力排练,和老人院院方冲突,和儿女冲突,最后选择了从老人院逃跑然后在比赛上取得了佳绩。在这部电影里描写了几个老人的家经,下面就一个一个写。
首先是老葛,老葛是一名普通公交司机,第一个老伴去世了,觉得自己太孤单就想找一个新老伴,并且好像有了意中人,双方也发展的很好,可是老葛的独子坚决不同意自己父亲的再婚,于是这段婚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在这个问题上老葛为了照顾儿子的感情最后选择了让步,但是我感觉他的儿子不仅没有感觉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而是觉得自己的父亲是叛徒,埋下了对父亲的恨,根本不知道父亲的牺牲有多伟大。而后儿子到了快要结婚的时候也是生活所迫因为没有房子就主动给老葛介绍对象让他结婚好搬出去给他腾房子,老葛也很清楚儿子的想法,主动配合儿子找了个新老伴“嫁”了出去。而且通过影片后面老葛儿媳妇的台词还可以得出当时老葛对他儿子儿媳说是自己想找老伴且觉得在家里住不方便而搬出去的,从而减少儿子对于父亲的亏欠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礼让的传统,让了还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让了他。通过老葛儿媳妇的台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没领什么情,感觉不到老葛的用心良苦,何等的让人心寒。或者说再阴暗一点,其实老葛儿子和儿媳很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但是用这样的语言来劝自己,使自己少一点对父亲的亏欠感,并且用这样的语言来欺瞒自己的儿子,好在儿子面前维持自己虚伪的尊严。到了后来,老哥儿子下岗了,想做点儿生意,就去找老葛借钱,但是老葛没有钱,只能向自己的新老伴要。老葛觉得那是他新老伴的钱,而且人家也有自己的子女,就觉得那不是本分,断然拒绝了儿子的请求。这下可得罪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当时肯定觉得自己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自己的父亲竟然不帮助自己,父亲就是叛徒,自己在原先埋下的对父亲怨恨的种子发芽了,并长成了恐怖的杂草,估计他把自己遭受到的生活的困苦的根源和罪孽都看成父亲,于是和父亲绝交了。后来当老葛给自己孙子二十万元当做结婚礼物的时候,这个行为侵犯了老葛儿子对自己父亲恨这么多年的行为的尊严,于是老葛儿子就把这个钱还给了老葛。合情合理,本片对人内心情感的把握非常的准确,剧本作者对人性的了解真的很深刻。住到了老人院后老葛相当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因为住宿条件紧张老葛刚去老人院就在老周的床边加了块板和老周睡在一张床上,同屋的另一个人又有点儿疯癫,这让他很是抑郁,睡不好加上身体上不正常让他发出了“我怎么混到这个地步了,老了连自己的一张床都没有。”的绝望感叹,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试图自杀的行为,幸亏被老周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他走向绝路。老人院的老人们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给他打了一张床,给他关爱,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重新振作的老葛积极的参加并领导了老人们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娱乐节目的事情,到这里影片就很自然的给了老葛一个喜剧的结局:祖孙三代人冰释前嫌,一家人重新在一起了,可喜可贺。在老葛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老年人被生活的窘迫所困从而走上绝路的公式,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们老家有个老人上吊自杀的事情。而其实他们要求的也并不多,只是一张安慰的床就让老葛满足,所以我们这个社会首先要在经济上要关注老人,起码要让老人们能达到可以尊严生存的水平。这个片子里边老葛的故事完全可以深挖,独立出来完全可以做成一部不错的电影。
再者就是老周,老周在这部片子里笔墨是很重的,他乐观,对生活热爱,关爱他人。是他发起并组织了老人们参加娱乐节目的。此时他已经是癌症晚期,而他组织节目除了热爱老人院、关爱大家精神生活以外也有自己内心中的渴望,就是要赢得天津比赛的前三名好去日本参加比赛,并且希望通过自己在日本电视台上的亮相来寻找自己失去联系七八年的在日本的女儿。在天津比赛完之后他身体就撑不住了,最后幸福却留有遗憾的在大海边闭上了双眼。不知道他的女儿知道自己父亲的最后会作何感想?在这里就想起了我的好多本科同学们,他们大多在国外留学,也有很多人会留在国外,问题是他们的孝最后如何能尽呢?
而后几个人我就不记得名字了,一个是坐轮椅的老人,他无儿无女,在向天津逃跑被老人院院长赶上的时候他发话了。他说自己老了之后住进老人院,就是在等死,去参加娱乐节目这件事情成为了他们的“可怜的希望”。“可怜的希望”——我认为这是部影片的主题。影片中老人们在老人院里边被照顾的很好,吃住都很不错,让人们觉得应该不错啊。可是就算是人老了,也需要希望,需要精神生活,需要追求成功,这个正是人生命的可悲之处,这才是“衰老”最大的威力,衰老不仅仅毁害我们的肉体,而且破灭我们的希望。这个事情恐怕只有自己老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吧。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吧,渡边淳一的《孤舟》,他描写了一个人退休之后为了寻找对生活的希望,这位老人找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作为情人,最后又和这个女孩分手。这本书很细致的描写了“年金生活”给他带来的困扰和绝望,向我们细致展现出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精神生活。
【篇九:看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走着走着。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篇十: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5:海底总动员2观后感

【篇一:海底总动员观后感】
美国迪士尼动画大片《海底总动员》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很大轰动。《海底总动员》到底是什么内容呢?带着许多问号,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德州市人民电影院。
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小丑鱼夫妇,生了三百多个卵,但在一次鲨鱼的袭击中,三百多个卵只剩下了一个卵。在父亲马林的细心关照下,这个卵生出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小鱼,马林给他起了个名子,叫尼牟。马林百般关爱他,有一次,尼牟跟他赌气,不小心被人类给抓走了。马林为了救孩子,和一个有暂时健忘症的朋友,智斗鲨鱼,勇闯水母阵,还和一个叫龟龟的乌龟,一起横过澳大利亚洋流,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但见到的时候,尼牟好像已经“死”了。马林很无奈地离开了。实际上尼牟为了逃命是装死,当人们把它扔到马桶里以后,它机智地逃走了,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海洋,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父亲马林。他后来还帮助一大群金枪鱼逃出了人类的魔爪。尼牟走后,在鱼缸里的伙伴也一个一个地逃出来了。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不免有一些忧虑。人类将鱼类放入鱼缸中供自己观赏,难到就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在鱼缸里的鱼,失去了自由,你会怎么想?鱼类是不会甘心情愿地在鱼缸里渡过一生,它们向往大海,它们向往湖泊,它们向往大江,它们向往大河,它们向往小溪,它们向往大自然,向往自由!现在人类大量捕杀海洋中的鱼类,难道就没有想想,鱼类会甘心吗?不,永远不会的。它们不甘心被活活地杀掉,不甘心一生都没有自由,不甘心自己死在人类手里,还有,还有……它们有一千个不甘心,一万个不甘心。
在此,我呼吁人们,不要再破坏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不要再乱杀一禽一兽,不要再杀害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好自然界中的一个个生灵。消灭动物,就是在消灭人类自己。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全都消失了,那人类还能生存吗?地球是宇宙给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片可以生生息息的空间。我们要珍惜这一片可以供我们使用的土地,珍惜这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灵吧。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篇二:观《海底总动员》有感】
今天我们有幸看了一部。海《海底总动员》是一部有趣的电影童话故事。看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位小丑鱼父亲丢失了一个儿子“米诺”,这位父亲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了悉尼寻找儿子,它的儿子也以机智勇敢逃出了人类的捕捉,最终,父子俩团聚了的故事。父爱,几乎每个孩子都拥有。有的父亲是慈祥的、和蔼的,有的则是严肃的、严格要求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有的同学大概会说:“我的爸爸对我可好了。”有的同学失去了爸爸,失去了父爱,但是他(她)身边有更多的人关心他,爱护他。
在我的眼中,我的父亲是一位称职的好爸爸,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又回老家探亲了,没有人照顾我。爸爸闻讯赶回来,像妈妈一样细心地照料我。当爸爸问我“有没有舒服一些”、或者“好一些没有”。我觉得有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泪水好像开闸的自来水似的涌了出来。这难道不是父爱的力量吗?
父亲是伟大的,父亲是慈祥的,无论父亲怎样打你、骂你都是为你好,不可以怨恨父亲。我相信,每一位父亲都是好父亲!每一位父亲都是慈祥的!是伟大的!
【篇三:《海底总动员》观后感作文】
今天,我看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这部动画片主要讲了一位小丑鱼的爸爸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儿子的感人故事。里面的牙医很坏,它捉了很多鱼,小丑鱼就是被他从大海中捉到鱼缸里的。没过多久,小丑鱼就和鱼缸里的鱼儿们成了好朋友,并在它们的帮助下逃回了大海。这时,小丑鱼的爸爸也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坏牙医住的地方,它们最后终于团圆了!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小丑鱼被捉进鱼缸后,它非常勇敢,和朋友们团结一致对抗坏牙医。当小丑鱼被坏牙医用网捉住时,鱼缸里所有的鱼一起跳进网里,并一起向下游,把网弄坏!在朋友的帮助下小丑鱼一次次化险为夷。而小丑鱼的爸爸为了寻找小丑鱼,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危险。它遇到了鲨鱼,带灯笼的非常凶狠的鱼,还有大鲸鱼和大海鸟,但它勇敢地度过了这些难关。如果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也象它们这样互相帮助,不怕困难,肯动脑子,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动画片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最好玩的是有许多海鸟要吃小丑鱼的爸爸,有一只好海鸟来救它,把它衔在自己的长嘴巴中,那群坏海鸟一边叫着:“我的,我的。”一边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好海鸟带着小丑鱼爸爸机智地穿过一个船帆,结果那群坏海鸟全撞在了船帆上,嘴巴里还叫着:“我的,我的。”哈哈哈……笑死我了。
《海底总动员》这部动画片真吸引人,我想再看一次。
【篇四:《海底总动员》观后感】
美国迪士尼动画大片《海底总动员》在中国上映后,引起了很大轰动。《海底总动员》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带着许多问号,我和同学们一起进了人民电影院。
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小丑鱼夫妇生了三百多个鱼卵,但在一次鲨鱼的袭击中,三百多个卵只剩下了一个,在父亲马林的细心关照下,这个卵长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鱼,关取名长毛,马林百般关爱他,有一次,长毛跟他赌气,不上心被抓走了。
看完了这部动画片,我不免有一些忧虑,人类将鱼类放入鱼缸中供自己观赏,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你是鱼缸里的鱼,失去了自由,你会怎样想?鱼类是会甘心情愿地在鱼缸里度过一生的,它们向往大海,它们向往湖泊,它们向往大江,它们向往大自然,向往自由,希望你们要保护鱼类,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保护自己。
【篇五:《海底总动员》观后感】
今天,我们刚看了一部儿童电影《海底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讲的是一只小丑鱼和小丑鱼爸爸的故事。
小丑鱼的爸爸和妈妈生了四百多个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是一只鲨鱼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吃掉了四百多个孩子和小丑鱼的妈妈。玛林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它的孩子,并取名叫尼莫。
小尼莫长大了,在上学的时候,看见了一个游艇。玛林却不让尼莫去摸,可尼莫偏去摸,终于被人类一牙医抓走了,玛林在寻找尼莫的路上,认识了一位有健忘症的朋友,它陪伴着马林找到了尼莫。在它们父子团聚的时刻,突然从天而降一张网子。把周围的鱼和有健忘的朋友都抓去了,尼莫进入网中,叫大家一起向下游,最后,它们得救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懂了:面对困难,不要退缩,小尼莫就是我们的榜样。晚上,老师给我们布置家庭作业其中有一个我不会的题,我一看就不想做了,可我又想起了尼莫,我就拿起笔来,很快就把这道题做完了。尼莫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篇六:《海底总动员》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2003年推出的全新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的故事发生在热带海洋美丽的海底世界,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有一个长满许多珊瑚的大堡礁,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小丑鱼马林和他唯一的儿子尼莫,就在这里过着宁静安全的生活。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美丽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宝宝。然而,一次鲨鱼的袭击带走了妻子和小丑鱼宝宝的生命,带走的马林的幸福。只剩下马林和唯一的儿子尼莫相依为命。所以,马林更加爱惜尼莫,不让他受到丝毫的伤害。海洋世界丰富美丽,同时也变幻莫测,充满危险,虽然小丑鱼爸爸马林一直努力保护顽皮的尼莫,但是尼莫就像所有小鱼一样,顽皮贪玩,渴望探索他们居住的大堡礁外面的世界。最后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天,尼莫被一个潜水员带离了他的家园,放入了澳大利亚一个牙医办公室的鱼缸里。在那里尼莫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他们让尼莫学会了勇敢和独立。这时马林为了救出他的儿子,正和一只有短暂健忘症的鱼一起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着尼莫,最后经过了千百的磨难,加上尼莫的勇敢和马林不肯放弃的精神,父子俩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尼莫的勇敢和马林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马林被水母蛰的时候,他仍想着儿子尼莫,想着他处境危险。我深刻地感受到那种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的父爱。它告诉了我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前进,让我们一起来面对今天的困难吧!
【篇七:观《海底总动员》有感】
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亚热带海洋美丽的海底世界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美丽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但是,他们都在一次鲨鱼的袭击中死去了,最后只剩下尼莫和他相依为伴,所以,马林特别担心失去最后一个孩子尼莫。
尼莫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是多么担心尼莫那些顽皮淘气的同学们会惹出麻烦来呀,那些小海马、小章鱼、小海星,简直没有一刻是安静听话的,还有他们的蝙蝠鱼老师,看起来也不怎么稳妥。爸爸的不安果然是噩梦的前兆:尼莫被一个泳游员捉了。
父亲玛林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尼莫,在寻找中玛林遇到了多瑞是一只热心助人、胸怀宽广的鱼,虽然严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玛林哭笑不得。途中与大白鲨布鲁斯的几次惊险追逐但是有多瑞在身边做伴,却也渐渐令玛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气与爱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确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努力的道理。就这样,两条鱼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的冒险使它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而鱼爸爸玛林也终于克服万难,与儿子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去那个甚至连自己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玛林,经过这次的考验后成为了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一场亲情团聚的大戏,就此在充满泪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小丑鱼尼莫和它的父亲玛林之间的父子亲情和海底朋友们之间的友情深深感动,使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在学习上也应该如此,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
【篇八:《海底总动员》观后感】
每当我看到鱼缸里无忧无虑的鱼儿时,便会想起那部感人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大海,大海里有一对小丑鱼父子,在孩子尼莫还是鱼卵时,妈妈就被鲨鱼吃掉了。渐渐尼莫长大了,也该上学了,他对大海充满着好奇,便不听爸爸的忠告。他发现了一艘潜水艇,不料被潜水员捉去,尼莫被那位潜水员带到了一位住在悉尼的牙科医生家。尼莫在牙科医生家认识了一些好伙伴,他们对尼莫很关心。
很快,爸爸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找尼莫已经找到悉尼的事传开了,也传进了尼莫耳里,而尼莫不相信,说爸爸怕大海。其实尼莫只看到了表面,他不知道,只要心中有爱,再弱小的生命也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而这种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有魔力的,可以穿越时空,凝聚力量,往往能创造奇迹。
片中的尼莫过早的尝到了离别的痛苦,幼小的心灵受到那么大的创伤。而我,从小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从未体会到离开父母的痛苦,现在我才体会到父母的伟大,知道了该好好珍惜父母对我那份深深的爱。那一组组震撼人心的镜头,真是又惊险又有趣,更引人深思,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是要经过多次失败,吸取教训后才会成功的。
当然尼莫也非常坚强,在离开爸爸的这段时间里,学到了不少本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这不,尼莫学到的“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派上用场了,不仅与爸爸重逢了,还救了爸爸的朋友多莉和许多其他的鱼。
这部动画片接近尾声时,爸爸对尼莫的一句话——去经历风雨吧!让我记忆犹新。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养了两棵小树苗,我对其中一棵十分照顾,而对另一棵不理不睬,任由它在风雨中成长,但我又一次稍一疏忽,我十分照顾的那棵小树苗就干枯了。是啊,受人照顾往往弱不禁风,而在风雨中成长才能顽强地抵抗岁月的风霜。人们往往都只愿做温室里的牡丹,而不愿做森林中那带刺的玫瑰。其实成长在阳光下的我们就不应该像花朵一样,不要只求表面平静地成长,而不去磨练自己。要不断去磨练,在风雨中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心中坚韧的花开得更艳丽!而开花时所经历的磨练才是长久生命的保证!
《海底总动员》让我受益匪浅,鱼儿依然在鱼缸中玩耍嬉戏,片中的故事情节也仍历历在目……

湄公河行动影评篇6:观后感400字

【篇一:《朗读者》观后感】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观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而且还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题是,遇见。
董卿亲自去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等等等等。终于寻找到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其中第一期就出现了七位嘉宾。他们分别是知恩图报的濮存昕,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才华横溢的商业大鳄柳传志,相亲相爱的周小林,殷洁夫妇,世界小姐张梓琳和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乐于助人的无国界妇产科医生蒋励,她和她的团队在阿富汗每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婴儿,并且无一伤亡,有的人会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技术高超就行了。可是当时的阿富汗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并且你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从天而降的炮火“临幸”,或是在睡觉时被孕妇的呻吟声惊醒。而她和她的团队们却在那里坚持了数十曰,他们真的太伟大了!
生命不会因沉默而沉沦,却会因阅读而闪亮。静下心来聆听心海的涛声,不必在乎咬音嚼字,不必在乎抑扬顿挫,只要随心而读。我想这应该就是朗读者的含义吧!
【篇二:《哈利波特》观后感】
每一个人都很喜欢看电影,就连我也不例外。但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里头的情节扣人心弦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yiyaokaoshi/17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