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教师招聘】

(1) [孝之道]孝之道_1200字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学第一课》令我对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9月1日正式开学,《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今年,这节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第一个主题词便是“孝”。
  在班主任张灵和小撒老师的邀请下,何红涛——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来到了这里。他很普通,但他却做出了不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的孝的行为打动了全国人民: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摩托车,细致的他为父亲安装了靠背,用自己不多的时间,陪着父亲,游览大地。父亲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甜蜜的笑。如《礼记》中所载:孝,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并不需要什么的代价。
  “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们幸福!”,这就是我们最常听见,也最长说出口的一句话。但这仅仅证明,我们仍然爱着父母,想着父母。然而,可曾想,这一等竟不知等过了多少个春秋,不知道父母额头上增添了多少沟壑,不知岁月已无情地带走了一切。
  孝,不应愧对于心,更应竭力而为。何红涛不是名门望族,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与那一颗诚挚的孝心,与父亲游历了三山五岳,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不是孝。
  孝是什么?孝的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难:“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谓有“百善孝为先”。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需要向父母尽孝。
  孝就是回家后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是多与父母沟通,是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陪伴与父母左右……而不是一纸空话,不是一台电视,不是一个收音机,更不是电话的另一头的你……我们也该付出点行动了。孝就应该落实与生活的点滴之中。
  有的人说了,我就是一名学生,没有任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那我只能够等待。这是错误的。
  孝与敬组合在一起就是“孝敬”,孝必须先学会尊敬父母,敬爱父母。孝与顺组合在一起又是“孝顺”,那我们就应该顺从父母的劝告,不让他们生气。“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那么我们还需要爱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孝,需要的还有那一颗炽热的心。对父母来说,你的一片心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万座银山,他们不图任何事情,只是想多看你一眼。
  小乔的《母亲的目光》中写道: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儿子睡觉;母亲总是偷偷地看着我,我不耐烦地说走了母亲,她再也没有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也许大家都知道——《妈妈洗脚》:在妈妈给孩子洗完脚之后,孩子也端来了满满一盆水,也许水很多,孩子也难以端稳,他高扬起脸,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个小鸭子的故事……”当听到这句话时,那位母亲脸上写满了开心与感动。这就是父母,在子女面前不加任何掩饰,永远那么清凉纯洁。
  回家为父母泡杯茶,聊一聊今天的趣事,讲一两个笑话,做点家务……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父母也会会心的笑,忘却了一天的疲惫与烦躁,只留下与孩子的幸福点滴。
  孝,就是这么简单。
    高二:郝振楠

(2) [孝之道]百善孝为先,你做到了吗_750字


  
  常言道:羊跪乳,鸦反哺,人之情,孝之道,你做到了吗?
  百善孝为先,出于人的本性,让孟佩杰成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孟佩杰小时候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也体弱多病,深感无力抚养小佩杰,于是将他送与别人,自己也不久因病去世。可事与愿违,在新家中,孟佩杰的养母亦多病,小佩杰面对的依然是贫穷,养父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一走了之。对此,养母刘芳英已无生之希望,决定自绝生命,而放在她枕头下的一瓶止痛药却被佩杰发现,小佩杰拉着养母的手失声哀求道:“妈妈你别死,你活着就是我的天,以后我来赡养你。”从此以后,养母就与孟佩杰相依为命。
  小佩杰整天六点钟起床帮助养母穿衣,洗漱,喂瘫痪在床的养母吃饭,待一切准备就绪。她才开始吃饭、上学,有时时间短促,来不及吃饭,就拿着一个冷馍跑步去学校上学,放学又跑步回家,为养母做饭,此时八岁的她够不着锅台,就站着小板凳。无数次的摔伤她也不叫一声。晚上放学回家,等待小佩杰的又是一堆家务,她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照顾养母,到晚上九点多一切才完成,此时的她应是身心俱疲,可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她又在台灯下学习、做作业,孟佩杰的养母说:“我女儿最大的优点是有孝心、有爱心。”而在同学的眼里,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让人捉摸不透。
  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孟佩杰考上了重点大学,而养母也因佩杰的照顾能下床走路,这种孝心,我们可以大胆的说:“上比李密,下育后人”,这种孝心,我们可以无悔地说:“惊天地,泣鬼神”,也正因为这种孝心,让孟佩杰成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佩杰的孝心显示出人性七彩光辉,也希望佩杰的孝心,能够开启人们心中尘封已久的孝道。朋友们,欲干万事,成就万业,请从孝敬我们的父母开始吧!
 
    高二:霍争斌

(3) [孝之道]处世说_500字

  为人处世,皆遇欢声笑语,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百折不屈。却昔晓,做人之诀窍。
  其一,孝也。孝,乃人之本责。昔往忆,父母含辛茹苦,辛勤劳作。教育细致入微,上心谨慎。幼时虽忤逆不孝,冲撞谩骂,无礼仪之雅。父母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尝有卧病求鲤者,为救母,忍寒冻,求鲤鱼。终成。此之所谓孝之终极,感天动地。
  其二,悌。兄友弟恭,和谐共处。视古今志士文人,功成名就者,绝非到叛亲离者也。另言,到叛亲离者,又岂会成名就业,流芳百世?再者,父母视儿女快乐,其自也欣喜。
  其三,忠。忠义之人,定为大作为者。纵横古今中外,贤君入席,其旁,总是心腹伴随。人不负我我不负人。有此大胸襟者,何愁胜利遥望而不得,成功路艰行路难?
  其四,信。信乃处事之本,立身之根。有信者得天下,无信者失天下。妻离子散,众亲皆叛者,必是先阴险狡诈,恶狠毒辣之人。
  其五,耻。虽为糟粕,却非无用武之地。人生在世,挫折难免,易饱受摧残侮慢。若身怀羞辱之心,改过自新,即为胜者。艰难千千万万,数心之挫折,最为痛苦。破者,天下皆入其彀中矣。
  处事,如卷书整沓。翻阅其中,韵味自蕴。读书之人不同,其明悟之道不同也。却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乃人生守则,处事之根。
    一年级:王丽媛

(4) [孝之道]论孝_600字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古以来,以孝论德,所谓“孝”是否仅仅是给予父母美好的物质生活?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岁月赋予了母亲鱼尾纹,上帝带走了她的青春美丽,母亲放弃这一切只是为了让子女幸福快乐,当你身处异地时,你是否知道你那白发满头的母亲,多少次在夕阳西下之时,坐在门槛上,手捧着你留下的照片,松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多么希望儿女能够来一通电话,能够回家看看她。
  三月春天,缓缓拂天珠纱,丝丝络玉,残阳垂柳,花蕊款款,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田埂上坐着一位银丝缕缕的老人,手里夹着一支燃着的香烟,他缓缓的将烟递到唇边微微吸了一口,眯起眼睛,吐出一片烟圈,老人望向远方,那是儿女们离开的地方,他在等,等着儿女们回来看他等着听儿女们再叫他一声“爸”,岁月的磨砺,使他的背部在坚挺,使它步履蹒跚,天边一行大雁飞过,似乎演绎着回家的序曲
  远方的儿女,他们为了金钱四处奔波,何时想过家中的父母已然年迈需要他们陪伴。物质生活的美好是空虚的,父母不会向儿女索求什么,但作为子女难道不应该常回家看看吗?
  中国之道以孝为先,为君子者必懂孝,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将你养大,孝顺他们是我们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为一家人是前世修来的,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
  用今生的水泡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爱,沉淀的是今生的情,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锁住你我三生三世情缘。——后记
 
    泰州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刘锦

(5) [孝之道]由漫画想到的_450字


  今天,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画面上是一家医院,左边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病怏怏地躺在床上。他老伴坐在床边,脸色苍白,神情呆滞,不时咳嗽几声。嘴里嘀咕着:“老了,生了病也没人来看。”
  右边是一张放满零食的病床,正中央做着老人的孙子,旁边坐满问寒问暖的大人。“饿了没有?”“宝贝,渴不渴?”“感觉好点了吗?”“还有哪里不舒服?”孙子忙不应答。
  古话曾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例如《孝经》中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些均是古人孝顺之道.反观现在,这种美德在极个别地方逐渐消失.相反,还出现“啃老族”等反传统的逆潮现象.对孩子如皇帝般的呵护,逐步转变成溺爱,促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恶习,导致孩子从小出现孝敬“空白”,而对“忠孝”二字,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就连动物都能显现其孝顺之本性,难道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能做到?“养儿防老”,在漫画中恰成一句空话,剩下老人只能依偎老伴,无尽的酸楚油然而生。
 
    五年级:love丶慧楠

(6) [孝之道]诚信_450字

  人之本,乃诚信也
  简单曰,诚信,诚信,既要讲诚,也要讲信。则何为诚?何为信?诚,乃诚实,要做一个不欺骗他人,对朋友亲人坦诚相见之人。信,乃信用,答应别人则要做到,不可嘴上一说而无实
  际行动,否则就成不讲信用之人,那么就又回到前面之诚。
  一讲诚信之人,谦之有礼,诚实守信,受人爱戴,而不讲诚
  信之人,小人之腹,口是心非,无人真心对其,所以要做诚信之人。
  诚信之事这世间不少,很多事乃其身边。一件渺小至极之事,随口答应一声,尽心尽力去完成就乃诚信之人,可有人往往
  做不到,那就乃不守诚信之人。
  诚信,乃做人之本,为人之道,不亚于孝。孝也属于诚信之中,讲诚信之人,会守道德之心,孝敬长辈,所以守诚信之人也该有守孝道之心。
  世间形形色色之事宛如夜空繁星点点,那些看似渺小的星实是庞大无比,一些事就如此,虽然微不足道,却可看出一人是
  是否守信之人,有孝道之心。
  诚信是重于泰山的,不管在哪里,都是如此。
    初二:谭文婷

(7) [孝之道]《论语》读后感——人贵尽孝_1500字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对我的事情样样提醒,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马上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严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马上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强烈的牵挂。因为我很怕改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始,我十分关注我妈妈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醒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一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
  孔子主张人们恪守长辈与幼辈之礼,这种当时社会上的尽“孝”之举如今似乎逐步褪色。不少学生认为家长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于是社会上出现漠视父母的案例居然不足为怪。我们要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位学生的自觉行为。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为此,许多学校教育阵地慢慢兴起了“孝道”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我校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至少做一项家务;过新年的时候向父母说一两句祝福的话等等。这都是学校为了点燃学生心中对父母关爱之情的点滴举措。人贵尽孝。我想,“孝道”教育是每一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论语》,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孔子及其学说的魅力会越真实地展示出来。对于《论语》这本书,正如编者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8) [孝之道]《论语》读后感_2000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haopinkaoshi/10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