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网络编辑】

三纲八目篇(一):论中国的宫_1200字

  大凡中国的宫,多数都是一些欣于“独任制”而反对“合议制”的“落落寡合”之辈。“明修栈道”是他们的“为官法宝”,“暗渡陈仓”是他们的“腹甲鳞片”。表面上这些恪守着“三纲八目”的“君子风范”的官人们礼贤下土,打着“社稷为轻,民为贵”的大旗与百姓“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可实际上这些“异徒”在长期的“侵蚀”进化过程中拥有一双习惯了黑暗的黑眼睛,总喜欢栖居在最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做一些不为人知的“悖事”。譬如类似“私访”“暗访”“度蜜月”“微服”一些涉及官人们自己“劳作”的行事,都是这些“心绞”的官人们头破血流也要“身体力行”的“大事”,而对于这些“大事件”的内容,官人们是不在自己的政治大旗上有所表列的。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赢政改封制为郡县制以后,国家的政权就完全步入了“中央集权”的轨道,政府对于地方集团和一些黎蔗的管理也跟着同步变得更加的轻而易“举”起来。尤其是对自己手中权力的挥使,官人们更是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白热化状态。因此后来也就跟着有了“学而优则仕”“官逼民反”的说法和事例。而为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利益,集权者便开始“合谋而事”,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文之类的“官样”和“官品”,以便在他们“名、权、义”三者都保全的情况下,以一些正当的理由来镇压百姓,使百姓们屈服于自己,信服于自己。表面上这些“官人”有礼数、讲礼治,求礼贤,可暗地里这些“口含于宪”的“劣士”们却官官相互,勾心斗角,“口惠而实不至”,今日怒忿之余给百姓来了“掏心”,明日嚣气未咽又给奴人来个“腐刑”,后日雅兴未尽又给硕言者来个“凌迟”,另外还时不时为了自己的一丝“兽性”给自己的国民来个“烽火戏诸候”。可是由于国人愚钝势利的劣根性,这些集权者却还当着全天下人的面给这些“受刑者”强加了个“逆民”的衔帽。
  事情倒戈,这些百姓不得不道路相告“克已复礼”,于是乎“文以人传,人以文传,”几经波折之后于是便形成了一条“炙火可热”的“新闻”。可是中国的百姓和人民都是一些爱伸长了颈项做看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们瓦上霜”且不爱“立言”之人,百姓“为虎添翼”,“官人”们又怎能不“为虎作伥”?在这种被动的直叙“舆论压力”下,官人们却个个“坐收渔翁之利”,反而成了“为民除害”的英雄。
  因此,中国“集权主义”和“作揖主义”的猖獗,是缘于五千年来一直类于“虫豸”“蝼蛭”般的国人劣根性。过分青睐所谓的“官风”,国人的后果只有被瞰制,从形式上被降从。如果就此点出发来从根本上解决官民间的落差问题,其难度是强迫一只“驼鸟”从北极飞到南极,如果一味的让鸵鸟强行“进食”,为鸵鸟买“保险”,预作“后事”,“驼鸟”虽然“事后”能得到一笔“补偿金”,可“救济款”最后救得的只是一具形颜枯槁的“死尸”。
  由此可见,中国的“官权主义”只有从某些较易“受立”的点去抑制。根本不可能从实质上“查除”。因为“查除”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大宋提刑管》中宋慈的结局,就是现代中国人的悲哀——贪官之多,范围之广,让人不禁叹为观止,“皇帝”又能奈何得了甚?
  而最令人悲哀的是,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凤凰,原来只是一只不会飞的“驼鸟”。
  而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鸵鸟根本就不会飞。
 

三纲八目篇(二):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着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

三纲八目篇(三):本性篇

【题解】
本篇在探讨人的本性是恶还是善,故篇名叫“本性”。
王充在本篇里剖析了从孟子到汉代刘子政的各种人性观。认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恶论,以及扬雄的人性善恶兼有论,都是片面的。在本篇里,他认为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所以人性有善有恶。根据孔子“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观点,他解释说,孟子讲人性善,指的是具有中等以上智力的人;荀子讲人性恶,指的是只有中等以下智力的人;告子和扬雄讲的是“性相近”的平常人。他认为“至善至恶”的人性不能改变,平常人的人性是可以随习气改变的,“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
【原文】
13·1情性者(1),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故原情性之极(2),礼为之防,乐为之节(3)。性有卑谦辞让,故制礼以适其宜(4);情有好恶喜怒哀乐,故作乐以通其敬(5)。礼所以制,乐所为作者,情与性也。昔儒旧生,著作篇章,莫不论说,莫能实定。
【注释】
(1)情:这里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性:是指人先天具有的道德属性。王充认为,情和性都是人在娘胎里承受厚薄不同的气所形成的。
(2)原:推究。
(3)以上参见《白虎通德论·礼乐》。
(4)宜:和顺,亲善。
(5)通:传达。敬:恭敬。这里是严肃的意思。
【译文】
情性,是治理人的根本,礼乐制度就是由此制定出来的。特意分析了情性发展到极端的后果,然后用礼来作为防范,用乐来作为节制。性有卑谦辞让,所以制礼以便适合其亲善;情有好恶喜怒哀乐,所以作乐以便得到严肃的表达。制礼作乐的根据,是人的情和性。过去的儒生,写文章,没有不论说的,却没有一个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原文】
13·2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1),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2),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3),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4)。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5),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6)。
【注释】
(1)世硕:春秋时陈国人,孔门七十弟子之一。著有《世子》二十一篇。
(2)性恶:疑“恶性”之误倒。《玉海》卷五十三引《论衡》文作“恶性”,可一证。又“善性”“恶性”对文,可二证。
(3)《玉海》卷五十三引《论衡》文“性”前有“情”字,可从。阴阳:这里指情性的善恶。
(4)世子:指世硕。《养书》:《玉海》卷五十三引《论衡》文作《养性书》,可从。《养性书》已失传。
(5)密:《颜氏家训·书证》作“

三纲八目篇(四):殷本纪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

三纲八目篇(五):我是小小推销员_1200字


  盼望已久的作文实践课终于又来到了。‘我们这节课要实践什么呢?’我兴奋地想。上课了,只见老师从书包里拿出一大叠《新华字典》,同学们非常奇怪,我还调皮地问了一句:“魏老师,您又打什么鬼主意呀?”魏老师微笑着说:“今天我让大家当一次小小推销员。”“啊?推销员?平时可没机会体验这样的职业,今天一定要好好干一把。”我心想。接着老师提出了这次活动的要求,并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发给每组一本字典,然后便把心花怒放的我们带下楼去了。
  “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诸位小小推销员们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目标准备下手了。我们组的同学先在写字楼旁边观察了一下,没有发现合适的目标。我环顾四周发现马路对面书店的人较多,我就朝着书店跑了过去,我们组的其他几位同学也跟着我跑进了书店。
  目标出现了。我发现在书店里展板前有一位阿姨正在认真看着什么。“机不可失,上”,我们小声地说。大家一起走了过去,到了阿姨面前,我们都很紧张,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是王夏沫先开了头:“阿姨您好!请问您需要字典吗?这是一本汉英双解字典,给学生用最合适。”阿姨接过字典看了看,我们四个人紧张极了,八目相对。我心想“阿姨您快点买呀!”可阿姨果断地回绝了我们,“对不起,我不需要。”“唉!”我们四个人都叹了一口气“真是出师不利呀,真倒霉!”我心里埋怨着。没办法,再找下一个目标吧!
  环视了四周,又一位阿姨映入了我的眼帘。她正捧着一本书仔细的看着。好机会,我们快走上前,彭梦遥拿出字典,我礼貌的对阿姨说:“阿姨,您好!请问您需要一本汉英双解的新华字典吗?”阿姨笑着接过字典看了看,“哈,有希望。”我们继续进攻:“阿姨您看,这本字典还是汉英双解呢,如果给学生用,在查字典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它的英语解释,您看多合适呀!”阿姨问我们:“这本字典卖多少钱?”王夏沫说:“这本字典原价26元,但是今天我们只是体验一次做推销员的生活,您要是想要就卖5元钱好了。”说着就给阿姨看了字典的定价。阿姨对我们说:“小同学,你们的口才都不错,这本字典也很好,但是我确实不需要,谢谢!”“唉!这下可惨了。”我心里真着急,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我们可以给您再便宜一点儿。”阿姨微笑着摇了摇头走开了。
  “孩子们,时间到了,都排好队回教室去吧。”耳边响起了魏老师的声音。“唉!”我们四个人齐声叹气。我们用渴求的语气对老师说:“魏老师,再给一点时间吧,就两分钟,好吗?”“不行。”魏老师果断地说。回到班里,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嘿,真的有一组同学把字典卖出去了。听了那个组成功的经验,我回想了我们组卖字典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在卖字典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由此我想到如果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能注意每一个细节,并且认真、用心的去做,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能够成功。
 
    thtknfg五年级:女孩国与国

三纲八目篇(六):列子说符第八

说符第八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尹谓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②,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③;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④;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上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伸农、有炎之德⑤,稽之虞⑥、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⑦,胜者为制⑧,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枉——弯曲。
②身也者——王叔岷:“‘身’当作‘行’,下文‘慎尔行,将有随之’,即承此言。”“《御览》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为旁证。”
③和之——《集释》:“‘和’,北宋本作‘知’,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故王——《集释》:“‘故王’,北宋本作‘兹王’,汪本从之,今从各本正。”
⑤有炎——即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⑥虞——有虞氏,即舜。
⑦靡——通“摩”。
⑧胜者为制——《御览》四百二十一引作“胜者为利”。
【译文】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习。壶丘子林说:“你如果懂得怎样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谈怎样保住自身了。”列子说:“希望能听你说说怎样保持落后。”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看他的影子:身体弯曲,影子便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便正直。那么,影子的弯曲与正直是随身体而变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这就叫保持落后却处于前列。关尹对列子说:“说话声音好听,回响也就好听;说话声音难听,回响也就难听。身体高大,影子就高大;身体矮小,影子就矮小。名声就像回响,行为就像影子。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别人。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商汤王、周武王爱护天下,所以统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稽考的结果。稽考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行走不顺道路一样。用这种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难吗?我曾经了解过神农、有炎的德行,稽考过虞、夏、商、周的书籍,研究过许多礼法之士和贤能之人的言论,知存亡废兴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从来没有过。”严恢说:“所以要学习道义的目的在于求得财富。现在得到了珠宝也就富了,还要道义干什么呢?”列子说:“夏桀、商纣就是由于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幸运啊!我没有告诉你。人如果没有道义,只有吃饭而已,这是鸡狗。抢着吃饭,用角力相斗,胜利的就是宰制者,这是禽兽。已经成为鸡狗禽兽了,却想要别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
列子学习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以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记住,不要忘掉它。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①,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②。
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注释】
①班白——同“斑白”,头发花白。
②故自奋则人莫之告——陶鸿庆:“‘自奋’上夺‘自骄’,二字。‘自骄自奋’承上‘色盛者骄,力盛者奋’而言,张注云:‘骄奋者虽告而不受’,是其所见本不误。”
【译文】
列子说:“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真谛。所以头发没有花白就谈论道,必然出毛病,又何况行道呢?所以自己奋勇,便没有人再教他。没有人教他,那就孤独没有帮助了。贤明的人任用别人,因而年纪老了也不衰弱,智力尽了也不昏乱。所以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认识贤人而不在于自己贤能。”
【原文】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锋杀茎柯②,毫芒繁泽③,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释】
①楮——音 chú(楚),木名。
②锋杀——杨伯峻:“‘锋’,《韩非子》作‘丰’。王先慎云:‘作丰是。丰杀谓肥瘦也。’”一说指叶之尖端。柯——树枝。
③繁泽——泽,指光泽。《淮南子·泰族训》作“颜泽”,谓颜色光泽。
【译文】
宋国有个人给他的国君用玉做成楮树叶子,三年做成了。叶子的肥瘦、叶茎和树枝、毫毛与小刺、颜色与光泽,乱放在真的楮树叶子中便分辨不出来。这个人于是凭着他的技巧在宋国生活。列子听说这事,说:“假使天地间生长的万物,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树木有枝叶的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原文】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①,以为军正②。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③。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于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苦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④。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扰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⑤。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⑥,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温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释】
①王悦之——王重民:“《御览》六百四十八引‘王’上有‘楚’字,是也。上文‘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句法相同。”
②军正——军队中掌握法律的官职。
③请——《集释》:“北宋本、秦刻卢解本、汪本‘请’作‘谓’,今从吉府本正。”
④宫而放之——宫,阉割。放,驱逐。
⑤让——责让,责备。
⑥不——《集释》:“北宋本无‘不’字,汪本从之,今依《道藏》各本、吉府本、元本、世德堂本增。”
【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打仗。爱好学问的用仁义学术去劝齐侯,齐侯接纳了他,用他做各位公子的老师。爱好打仗的到了楚国,用作战方法去劝楚王,楚王很高兴,用他做军正的官。俸禄使全家富裕起来,爵位使亲人荣耀起来。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相同,却被贫困所窘迫。羡慕施氏的富有,便去请教上进的方法。这两人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说劝秦王。秦王说:“现在各国诸侯用武力竞争,所做的不过是征集兵士与粮食罢了。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便是灭亡的道路。”于是施以宫刑并驱逐了他。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用作战方法去劝卫侯。卫侯说:“我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却夹在大国之中。对大国我顺服,对小国我安抚,这是求得平安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权,灭亡也就很快了。如果让你保全身体回去,到了别的国家,那么我国的祸患就不轻了。”于是砍断他的脚,送回到了鲁国。回家以后,孟氏的父子捶胸顿足责骂施氏。施氏说:“凡是适合时宜的人便昌盛,违背时宜的人便灭亡。你们的道理与我们相同,而结果却与我们不同,是违背时宜的缘故,不是行为的错误。而且天下的道理没有长久是对的,事情没有长久是错的。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抛弃;今天所抛弃的方法,以后有可能使用。这种用与不用,没有一定的是非。抓住机会,适应时宜,处理事情不用固定的方法,这要依靠智慧。如果智慧不够,即使博学像孔丘,计谋如吕尚,到什么地方而不穷困呢?”孟氏父子一下子明白了,不再怨恨,说:“我明白了,你不要再说了。”
【原文】
晋文公出会①,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
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②。
【注释】
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公元前 636—前 628 年在位。
②鄙——边境地区。
【译文】
晋文公出去参加盟会,要讨代卫国。公子锄抬头大笑。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笑我的邻居有个人送他的妻子到别人家,路上见到一个采摘桑叶的妇女,高兴地和她攀谈起来。但回头看看他的妻子,也有人在和她打招呼。我偷笑的就是这件事。”文公明白了他的话,于是停止了行动。率领军队回国,还没到国都,已经有人在攻伐晋国北部边境地区了。
【原文】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②:“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③。”遂共盗而残之④。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若莫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注释】
①貌——《集释》:“‘貌’本作‘眼’,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正。《御览》四百九十九引亦作‘貌’。”
②赵文子——即赵武,又称赵孟,春秋时晋国大夫,曾执晋国政。③吾所穷者——王重民:“《御览》四百九十九引‘所’下有‘以’字,是也。”
④盗而残之——张湛注:“残,贼杀之。”
【译文】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原文】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重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①。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
丈夫不以错意,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②,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注释】
①厉——《释文》:“厉,涉水也。”
②忠信错吾躯——俞樾:“‘忠信错吾躯于波流’,‘忠信’字涉上句衍。”错,音 cù(醋),通“措”,安置。
【译文】
孔子从卫国到鲁国去,在河堤上停住马车观览。那里有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却有一个男人正准备渡过去。孔子派人沿着水边过去制止他,说:“这里的瀑布高二三十丈,旋涡达九十里远,鱼鳖不能游动,鼋鼍不能居住。想来很难渡过去吧?”那男人毫不在乎,于是渡过河去,从水中钻了出来。孔子问他说:“真巧妙啊!有道术吗?所以能钻入水中又能钻出来,凭的是什么呢?”那男人回答说:“我开始进入水中时,事先具有忠信之心;到我钻出水面的时候,又跟着使用忠信之心。忠信把我的身躯安放在波涛中,我不敢有一点私心,我所以能钻进去又钻出来的原因,就是这个。”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水都可以以忠信诚心而用身体去亲近它,又何况人呢!”
【原文】
白公问孔子曰①:“人可与微言乎②?”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合③,易牙尝而知之④。”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⑤?”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孺⑥,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白公不得已,遂死于浴室。
【注释】
①白公——名胜。张湛注:“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也。其父为费无极所谮,出奔郑,郑人杀之。胜欲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伐郑。许而未行,晋代郑,子西、子朗将救郑。胜怒曰:‘郑人在此,仇不远矣。’欲杀子西、子期,故问孔子。孔子知之,故不应。”
②微言——卢重玄解:“微言者,密言也,令人不能知也。”③淄涌之合——淄,水名,在今山东省内。渑,音 shéng(绳),水名,故道在今山东省内。据说淄水与涌水的味道不同,合在一起则更难于辨别。
④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辨别滋味,曾以滋味说桓公,甚见亲幸。
⑤固——《集释》:“‘固’,北宋本、汪本、《四解》本作‘故’。王重民曰:《道藏》白文本、吉府本、《淮南·道应篇》、《御览》五十八引‘故’并作‘固’。伯峻案:作‘固’者是,今正。”
⑥濡——沾湿。
【译文】
白公问孔子说:“人可以和别人密谋吗?”孔子不回答。白公又问道:“如果把石头投入水中,怎么样?”孔子说:“吴国善于潜水的人能把它取出来。”白公又问:“如果把水投入水中,怎么样?”孔子说:“淄水与渑
水合在一起,易牙尝一尝就能辨出来。”白公说:“人本来就不可以和别人密谋吗?”孔子说:“为什么不可以?但只有懂得语言的人才能这样说吧!所谓懂得语言的人,是指不用语言来表达意思的人。争抢鱼虾的沾湿一身,追逐野兽的跑痛双腿,并不是乐意这样干的。所以最高的语言是不用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有作为。那些知识浅薄的人所争论的都是些枝微未节。”白公不能阻止自己叛乱的念头。终于死在浴室中。
【原文】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①,胜之,取左人、中人②,使遽人来谒之③。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汪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而不终朝④,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⑤,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⑥,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⑦,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注释】
①赵襄子——即赵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鞅之子。他与韩、魏台谋,灭智伯,三分晋地。新稚穆子——张湛注:“穆子,襄子家臣新稚狗也。”翟——音 d(敌),张湛注:“翟,鲜虞也。”鲜虞为春秋国名,后改称中山
í国,国都在今河北正定县西北四十里新市城。
②左人、中人——张湛注:“左人、中人,鲜虞二邑名。”
③使遽人来谒之——张湛注:“遽,传电。谒,告也。”
④飘风——旋风,暴风。
⑤持——守。
⑥拓国门之关——张湛注:“拓,举也。孔力能举门关而力名不闻者,不用其力也。”门关,即门闩,门上的横插,⑦公输般服——张湛注:“公输般善为攻器,墨子设守能却之,为般所服。”
【译文】
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人,打败了他们,夺取了左人、中人两个城邑,派信使回来报捷。襄子正在吃饭,听到后面带愁容。旁边的人问:“一个早晨就攻下了两个城邑,这是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您却有愁容,为什么呢?”襄子说:“江河的潮水再大也不过三天便退,暴风骤雨不到一个早晨便停,太阳正中不一会儿便斜。现在赵家的德行没有积累什么恩泽,一个早晨就有两个城邑被攻下,败亡大概要到我这里了吧!”孔子听到后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愁所以能昌盛,高兴所以会败亡。胜利并不是艰难的事情,保持胜利才是艰难的事情。贤明的君主以忧愁来保持胜利,因而他的幸福传到了后代。齐、楚、吴、越都曾取得过胜利,但最终却灭亡了,就是因为不懂得保持胜利的缘故。只有有道德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孔子的力气能够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却不愿意以力气去出名。墨子进行防守与进攻,连公输班都佩服,却不愿意以用兵去出名。所以善于保持胜利的人,总是以强大表现为弱小。
【原文】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日:“此吉祥也,以荐上帝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后合②,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③,民易子而禽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太半④。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注释】
①荐——进献,指祭祀。
②■——音 wǔ(午),又读 wù(务),违背。
③围——《集释》:“‘围’,北宋本作‘国’,汪本从之,今从《藏》本、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太半——大半,过半。
【译文】
宋国有个好行仁义的人,三代都不懈怠。家中的黑牛无缘无故地生下了白牛犊,便去询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好的预兆,可以用它来祭祀上帝。”过了一年,他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了白牛犊,他父亲又叫儿子去询问孔子。儿子说:“上次问了他以后你的眼睛瞎了,再问他干什么呢?”父亲说:“圣人的话先相反后吻合,这事还没有最后结果,姑且再问问他。”儿子又去询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好的预兆。”又叫他祭祀上帝。儿子回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按孔子的话去做。”过了一年,儿子的眼睛也无缘无故地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包围了宋国的都城,老百姓交换儿子杀了当饭吃,剔下骨头当柴烧,青壮年都上城作战,死亡的人超过了一半。这父子两人因眼瞎都逃避了作战。等到包围解除后,眼睛又都恢复正常。
【原文】
宋有兰子者①,以技于宋元②。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③,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④,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⑤,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
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⑥,经月乃放。
【注释】
①兰子——苏时学:“今世俗谓无赖子为烂仔,其义疑本于此。”《释文》:“《史记》云:‘无符传出入为阑。’应劭曰:‘阑,妄也。’此所谓阑子者,是以技妄游者也,疑兰字与阑同。”任大椿:“兰、阑古多通用。”②宋元——此句之“宋元”与下句之“宋元”,“元”字下均应有“君”子,以下文三称“元君,’可证。王重民:“《类聚》六十、《御览》三百四十四、又四百八十三引‘宋元’下并有‘君’字。”王叔岷:“《书钞》一二二、《六帖》三三、六一,《御览》五六九引亦并有‘君’字。”
③胫——小腿。
④燕戏——戏术。其技如燕子轻捷如飞。
⑤庸——用。
⑥拟——《集释》:“北宋本脱‘拟’字,汪本从之,今从各本增。”
【译文】
宋国有个会杂耍技艺的人,用杂技求见宋元君。宋元君召见了他。他的技艺是用两根有身长两倍的木杖捆绑在小腿上。
时而快走,时而奔跑,又用七把剑迭相抛出,有五把剑常在空中。元君大为惊喜,立即赏赐给他金银布帛。又有一个会杂耍技艺的人,能够像燕子一样轻捷如飞,听说了这件事后,又用他的枝艺来求见元君。元君大怒说:“前不久有个用奇异的技艺来求见我的人,那技艺毫无实用价值,恰好碰上我高兴,所以赏赐了金银布帛。他一定是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来的,也希望得到我的赏赐。”于是把那个人抓了起来准备杀掉,过了几个月才释放。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①:“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④,有九方皋⑤,此其于马非巨之下也⑥,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⑦。”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⑧。”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穆公不说⑩。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
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 659—前 621 年在位,先后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伯乐——姓孙,名阳,春秋时秦国善于相马者。伯乐本为天上星辰之名,掌天马,孙阳善识马,故称之为伯乐。
②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王重民:“《类聚》九十三引‘可’下有‘以’字,是也。《淮南·道应篇》同。”
③绝尘弭■——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得很快,弭,音 mǐ(米),停止,消除。■,同“辙”,音 zhé(哲),车轮碾过的痕迹。弭辙,指拉车的马奔驰极快,看不见车轮碾过的痕迹。
④担■薪菜——■,音 mò(末),绳索。薪菜,柴草。
⑤九方皋——人名,姓九方,名皋,⑥此——《集释》:“‘此’,各本作‘比’,《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元本、世德堂本作‘此’,《淮南子》亦作‘此’。”“此处当作‘此’,不当作‘比’,今依《道藏》白文本订正。”
⑦沙丘——地名,在河北平乡县东北。
⑧牝——雌性动物。
⑨牡而骊——牡,雄性动物。骊,纯黑色的马。
⑩说——通“悦”。
■子所使求马者——王叔岷:“《艺文类聚》九三、《事类赋》二一、《御览》八九六,《记纂渊海》九八、《事文类聚·后集》三八引‘子’下并有‘之’字,《淮南子·道应篇》同,当从之。”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吉也——张湛注:“言其相马之妙乃如此也,是以胜臣千万而不可量。”卢重玄解:“皋之相马,相其伸,不相其形也。”
■而——《集释》:“北宋本、汪本、《四解》本无‘而’字,《御览》八百九十六、《类聚》九十三引同,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吉府本、世德堂本增。《艺文类聚》九三、《埤雅》十五、《事文类聚·后集》三八、《韵府群玉》二、《天中记》五五、《经济类篇》九八引并有‘而’字。”
■乃有贵乎马者也——张湛注:“言皋之此术岂止于相马而已,神明所得,必有贵于相马者,言其妙也。”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们家族中有可以用来相马的吗?”伯乐回答说:“良马可以从形状、容貌、筋骨看出来;至于天下之马,好像灭绝了,好像隐没了,好像消亡了,好像丢失了,像这样的马,跑起来没有尘土,没有车辙。我的儿子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给他们怎样相良马,却不可以教给他们怎样相天下之马。我有一个一道挑担予卖柴草的伙伴,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相马下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穆公接见了他,派他巡行求马,三个月以后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儿。”穆公问:“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道:“母马,黄色的。”穆公派人去取这匹马,却是一匹公马,纯黑色的,穆公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你派去找马的人太差了,颜色、公母都不能知道,又怎么能知道马的好坏呢?”伯乐长叹了一口气说:“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这就是他比我强千万无数倍的原因啊!像九方皋所观察的,是马的天机,得到了马的精华而忘掉了马的粗相,进入了马的内核而忘掉了马的外表;见到了他所要见的,没有见到他所不要见的;看到了他所要看的,遗弃了他所不要看的。像九方皋这样看相的人,则有比相马更宝贵的东西。”那匹马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好马。
【原文】
楚庄王问詹何日①:“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
【注释】
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 613—前 591 年在位,曾大败晋军,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詹何——张湛注:“詹何,盖隐者也。”
【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知道修养身心,不知道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原文】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①:“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
也?”对曰:“爵高者,人■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②。”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③?”
【注释】
①狐丘丈人——张湛注:“狐丘,邑名。丈人,长老者。”孙叔敖春秋时楚国大夫,曾为楚庄王宰相三个月。
②这——俞樾:“《淮南子·道应篇》作‘禄厚者怨处之’,是也。“怨处之’谓怨仇之所处也,犹曰为怨府也。处与妒、恶为韵。若作‘逮’,则失其韵矣。”王重民:“俞说是也。《御览》四百五十九引‘逮’正作‘处’。”
③可乎——王叔岷:“此处叙事未毕,疑有说文。”
【译文】
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一个人有三种被人怨恨的事,你知道吗?”孙叔敖问:“说的是什么呢?”狐丘丈人回答说:“爵位高的,别人妒嫉他;官职大的,君主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包围着他。”孙叔敖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越低;我的官职越大,我的雄心越小;我的俸禄越厚,我施舍得越广。用这种方法来避免三种怨恨,可以吗?”
【原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①,吾不受也。为我死②,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③,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④,可长有者唯此矣。”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注释】
①亟——音 q(气),屡次。
ì
②为——如,若。③寝丘——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接安徽阜阳县界,春秋时不在楚越之间,恐有误。
④楚人鬼而越人■——■,音 j(基),即祥,祈求福佑。张湛注:“信
ì鬼神与祥。”
【译文】
孙叔敖病了,快要死的时候,告戒他儿子说:“大王多次封我食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封给你。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地方。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叫寝丘的地方,那里土地不肥沃,名声很不好,楚人相信鬼神,越人相信祈祷,可以长久保持的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去世后,楚王果然用好地方封他儿子。儿子推辞不接受,请求换成寝丘,楚王给了他,直到现在也没有失去这个地方。
【原文】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①,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②,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③,视之欢然无忧■之色④。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⑤。”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⑥,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⑦,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⑧,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著焉⑨。既为盗矣,仁将焉在?”
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注释】
①上地——据下文,应为燕国地名。
②耦沙——梁玉绳:“《汉书·地理志》及《说文》,■水出赵国襄国县县西北,师古音藕。《寰字记》五十九,■水在邢州沙河县西北十六里,俱名沙河水,即耦沙也。”
③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俞樾:“此当作‘尽取其衣装车马,牛缺步而去。”
④忧■——■,音 ln(吝),同“吝”。忧愁与吝惜。
ì
⑤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陶鸿庆以下“所”字衍,此句应为“君子不以所养害其养。”王重民以上“所”字下脱“以”字,此句应为“君子不以所以养害其所养。”
⑥使以我为——陶鸿庆:“‘使以我为’下脱‘事’字。《淮南子·人间训》云:‘以此而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可据补。”
⑦至关下——关,《集释》:“北宋本、汪本、《四解》本作‘阙’,《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本、元本、世德堂本作‘关’,今正。”王先慎:“阙乃关字形近而伪,即函谷关。”
⑧如——杨伯峻:“‘如’,当作‘与’。”
⑨著——通“著”,显明。
【译文】
牛缺是上地的一位大儒,往南到邯郸去,在耦沙遇到了强盗,把他的衣物车马全部抢走了。牛缺步行而去,看上去还是高高兴兴的样子,没有一点忧愁吝惜的面容。强盗追上去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君子不因为养身的财物而损害了身体。”强盗说:“唉!真是贤明啊!”过了一会儿强盗们又互相议论说:“以这个人的贤明,前去进见赵君,假使说了我们抢劫的事,一定要来围困我们,不如杀了他。”于是一道追上去杀了他。一个燕国人听到这事,集合族人互相告戒说:“碰到了强盗,不能再像上地的牛缺那样了。”大家都接受了教训。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到秦国去,到了函谷关下,果然遇上了强盗,想起了他哥哥的告戒,便和强盗尽力争夺。强盗不给,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请求还他财物。强盗发火说:“我让你活下来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你却追我不止,痕迹已经快要暴露出来了。既然做了强盗,哪里还要什么仁义?”于是杀了他,又牵连杀害了他的同伴四五个人。
【原文】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①。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②。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③,明琼张中④,反两■鱼而笑⑤。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⑥,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懂于天下⑦。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⑧。”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注释】
①訾——估量。
②击博——一种赌博方式。《释文》:“击,打也。韦昭《博弈论》云设木而击之是也。《古博经》云: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分为十二道,
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
③博者射——《释文》:“凡戏争能取中皆曰射,亦曰投。”
④明琼张中——琼,赌博用具,与后来的骰子相似,张湛注:“明琼,齿五白也。”齿,琼四面所刻的眼。张中,投中。
⑤反两■鱼而笑——■,同榻,音 tà(踏)。鱼,赌博用具,击博中用鱼两枚置于棋盘上“水”中。掷采用琼,以掷采结果走棋,棋行到处即竖起来,即入“水”食鱼,又名牵鱼。每牵一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三筹。反两■鱼,即翻二鱼,获六筹,为大胜。
⑥鸢——老鹰。
⑦懂——音 qn(勤),勇气。
í
⑧等伦——同列的人。
【译文】
虞氏是梁国的富人,家产充盈丰盛,金钱布帛无法计算,资财货物无法估量。他与朋友登上高楼,面临大路,设置乐队,摆上酒席,在楼上赌博。一帮侠客相随从楼下走过,正值楼上赌博的人在投骰子,骰子掷出五个白眼,于是翻了两条鱼,众人大笑起来。恰好这时天上一只老鹰张嘴掉下了嘴里衔着的死老鼠,打中了从楼下路过的侠客。侠客听见笑声,以为是从楼上扔下来的,便共同议论说:“虞氏富足快乐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经常有看不起人的意思。我们现在没有侵犯他,他却用死老鼠来侮辱我们。对这样的事还不报复,便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勇敢的名声了。希望大家合力同心,率领徒弟们一定消灭他全家,才算是我们的同伍。”大家都表示同意。到了约定的那天夜里,聚集了众人,会拢了武器,攻打虞氏,把他全家消灭得一干二净。
【原文】
东方有人焉,日爰旌目,将有适也①,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②,见而下壶餐以

三纲八目篇(七):《水浒传》读后感_2000字


  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也许有人会问我:“俗话说的好:‘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你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看这《水浒传》呢?”这原来是老师布置下来的暑假作业,我也本来是随手读读,闲时看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本书竟然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让我读的是“废寝忘食”: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就拿起它读到十点多钟,可是经过妈妈的再三催促,才把书放下睡觉;每天早晨起来就在床上看书,直到肚子饥饿难忍都不去吃早点,最后是饭菜凉了,被妈妈痛诉一顿,方才吃饱也。
  《水浒传》是作者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为主要内容依据,再结合民间的传说、戏曲文化、儿童画本等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又经过长期的加工与创作而写成的。他通过描写北宋末年的一直已送交带头,并且有众多英雄豪杰加盟参加的农民起义军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形象生动的解释了当时官府的邪恶与现实的黑暗,生动的再现了官逼民反的事实,写出了各路英雄对官府的仇恨结交在一起变为燎原之火,同时也写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全书以高俅的升官发迹作为开端,披露了朝廷的腐败,再现了封建王朝腐朽的生活,而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乱由上作,将一条条好汉逼上梁山,走到了“替天行道”那面杏黄色的大旗下,让我对当时封建王朝的黑暗而感到愤怒。
  农民起义军中有农民因为打伤或者打死人而被朝廷追杀被迫参加起义,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阮氏三雄、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官员、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贪官的迫害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你看着一百单八将中那个不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贪官,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招安后,因打仗阵亡了五十九员好汉,病故、残疾不计其数,上皇得知后,感叹道:“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耀,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四个,真乃十去其八也!”同时我也十分惋惜,这八十一人死的死,去的去,当年那股豪迈之气如今已去,都是招安惹的祸呀!
  皇帝见此悲壮之象,对其也有愧,于是随降圣旨,将这已死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各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今赴京,照名承袭官爵。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唯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修坐化于大刹,加封义烈昭暨禅师。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前十万贯,以终天年。已故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旌德郡君。见在朝觐,除先锋使另封外严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诸州统治;偏将十五口,各授武义郎,诸路都统领。管军管民,省院听调。女将一员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
  可是最终这一百单八将仍无一幸存,在封官之后仍然是死的死,去的去。
  宋江最终回到了老家,临死时是和李逵共同自杀的,正如诗曰:“宋江饮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然而后来花荣和吴用也自缢而死。
  时后宋江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伯内祈风得风,祈雨得雨。又在楚山蓼儿洼内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汝望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七十二将侍从人众。楚人行此诚心,远近祈祷,无有不应。护国保民,受万万年香火。年年享祭,岁岁朝参。万民顶礼保安宁,土庶恭祈而赐福,至今古迹尚存。太史有唐律二首哀挽,诗曰:“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在这一百单八将中,我最欣赏李逵,他的革命彻底性,他虽然做事鲁莽,战斗不讲究策略,可是却十分忠义,他饮毒酒时对宋江说过:“罢,罢,罢!生事服侍哥哥,死了也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可见这个黑汉“黑旋风”的忠义与勇敢,令人敬佩。当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我胆小,时常被黑夜吓的裹紧了被褥,抱紧了枕头,回想起来我自愧不如;他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而我却时常因为困难而灰心失望,我无地自容……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吸取。这就是梁山泊好汉,这就是那一百单八将,他们只不过是普通老百姓、小小生产者,然而这些零星的复仇火焰却可以结合为一股巨大的燎原之火,这一百八人是伟大的、是无畏的,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的,我们会永远的记住他们,这批英雄豪杰,他们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济民的好汉,是我们历史上的骄傲!
 
    中华路小学六年级:郑清洋

三纲八目篇(八):《愚溪诗序》鉴赏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序。
  《八愚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而写的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八愚诗》已经亡佚。
  一般说来,序有两种,一种是书序,一种是别序。书序一般用来陈述着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别序一般用来为朋友赠别。《愚溪诗序》是书序,是柳宗元陈述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
  愚溪本来叫冉溪。为什么叫冉溪呢?有人说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以姓得名,所以叫冉溪;又有人说溪水能染色,所以叫染溪。总之,不论叫它冉溪还是叫它染溪,都是有缘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给溪水改名呢?据说“土之居者,犹

三纲八目篇(九):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说明】《汉书》八表,是从《史记》的“表”发展而来。《史记》有十表;其中,三个表记先秦,一个表记秦楚之际,六个表记汉代。《汉书》之八表,七个表记汉代,只有一个《古今人表》记古而未记今(汉代)。《汉书》表与《史记》表有同有异,下面说明各表时略作交待。表与纪、传,血脉相连。各表之序,表明旨要,很值得注意。制表要求胸有全局,独运匠心,明确义例,眉目清晰。正史之作,以制表为难,故二十四史中,无表竟达十五史。
本卷《异姓诸侯王表》,是袭取《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及《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的内容,稍事修改而成。它以时间为经,以王国为纬,立了汉、楚、衡山……二十栏,分别记述了汉元年一月至文帝后元七年项羽所封十八王和刘邦所封异姓八王的置废兴亡。其中可以汉五年刘邦称帝为分界线,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按月计事,由其按月、分栏、记事内容,可以看出它是参考了《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后部分,略加修改而成,只是突出了汉的地位。后部分按年记事,自汉元年至文帝后元七年长沙国除为止,续记异姓诸侯王的置废兴亡,这是摘取《史记·诸侯王年表》中所记异姓诸侯王的内容而来。本篇表序,简要地说明立表宗旨及本表主要内容,是全篇眼目,但它未对异姓诸侯王兴废原因及历史作用予以说明,稍欠观变精神。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洽于百姓,摄位行政,考之于天(1),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由)?(契)、稷(2),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杀。(3)秦起襄公,章文、缪(穆),献、孝、昭、严(4),稍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并天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艰难也。
(1)考之于天:杨树达曰,“此当如《孟子·万章篇》所云,讴歌讼狱以民意表之者耳。”(2)?(xiè):即“契”。商代的始祖。稷:后稷,周代的始祖。(3)杀:读曰“弑”。(4)孝:秦孝公,用商鞅以变法。昭:昭襄王。严:庄襄王。因避汉明帝讳,改“庄”为“严”。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1),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2),堕城销刃(3),箝语烧书(4),内锄雄俊,外攘胡粤(越),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5),适(谪)戍强于五伯(霸),闾阎逼于戎狄(6),响应于谤议(7),奋臂威于甲兵。乡(向)秦之禁(8),适所以资豪桀(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无)尺土之阶,繇(由)一剑之任(9),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10),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巧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1)处士:不在朝做官之士。横议:肆意议论。(2)五等: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3)销刃:销毁兵器。(4)箝(gū)语:谓禁民私议。(5)不虞:意料不及。(6)闾阎逼于戎狄:乡民对秦的威胁比戎狄还严重。(7)(cǎn):惨痛。(8)向:往昔。(9)任:用。(10)烈:余烈。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10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