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出版】

篇一:[朱莉和茱莉亚]《朱莉与朱莉娅》电影观后感

如果你是热爱美食的人,那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不容错过。《朱莉与朱莉娅》由两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朱莉娅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名厨之一,出版的〈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更是美食烹饪经典指南,而朱莉是五十多年后的一位现代粉丝,受朱莉娅的影响,挑战自己并获得对生活的满足与成就感。
影片中朱莉娅在经历做帽子等一系列尝试后,终于找到了她一生热爱的事业--烹饪,并且希望通过美食来改变美国人的生活,改变世界。朱莉娅身材高大心宽体胖,对生活时刻充满热情,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轻言放弃,例如她初入全是男厨的烹饪学校时,力争上游,连切洋葱也要比男厨们快,为此她练习了无数次快速大切洋葱,这些朱莉娅的可爱镜头让人忍俊不禁。
而朱莉通过写美食博客成为作家,用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学习一朱莉娅的美食菜谱,包括红酒烹牛肉、巧克力蛋糕、龙虾餐等等,她除了学会烹饪,也学会了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期间,同五十年前的朱莉娅一样,烹饪之路坎坷时,遭遇挫折时,朱莉重新调整自己并学习朱莉娅的不放弃精神,坚持完成自己当初立下的一年烹饪目标。
《朱莉与朱莉娅》是教人们热爱生活的喜剧电影,食物原料经过煎炒烹煮酒就变成舌上的美味佳肴,这个过程岂不神奇浪漫?真心热爱生活的人,就连日常烹饪也是无比快乐的事情。

篇二:[朱莉和茱莉亚]交通安全视频观后感

【篇一:交通安全观后感】
5月22日,星期五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同学看了一场“交通安全讲座”。
下午第三节课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一位身穿制服的警察有模有样的指着屏幕给我们讲了一桩又一桩触动人心的车祸。我们听的心一上一下,砰砰直跳。
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教室里安静的出奇,我心想:教室里真安静啊!恐怕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吧!
突然施老师说:“这位同学你怎么哭了啊?”随着老师的这一声话下,我们都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那位同学。原来是毛同学哭了,老师就让她的同桌去问,因为,毛同学听不见,老师就让她写在纸上。原来是毛同学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毛同学的妈妈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生命。同学们赶紧都去安慰毛同学。
这次交通安全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辆小轿车与电瓶车相撞,顿时,电瓶车四分五裂,电瓶车的主人霎时飞出好几米外,当场死亡。这种事经常会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应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多一份谦让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这样就会多一份安全,少一件车祸。
【篇二:《交通安全教育》观后感】
星期一早上,我们学校邀请了两位警察叔叔给我们“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这次讲座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警察叔叔给我们播放了一些录象带:10月19日晚上,在兴泰路的路口,一名学生正兴致勃勃地回家,这时,红灯熄了,绿灯亮了。一位刚喝酒的司机驾驶着一台汽车像脱疆的野马一样猛冲过去,“砰”一声,那位过马路的学生被撞在地上,头破血流,当场死亡。我看到这情景,心里很难受,如果那个人没喝酒,就根本不会有意外发生了。那个录象带中还播出,这个学生的父母知道了以后,赶紧赶到现场,抱着孩子的头,伤心大喊的哭了,他们的心仿佛碎了一样,失了孩子就像失去生命的一半,孩子的生命比任何东西宝贵,我们可以想象,从此他们的家庭肯定失去了欢乐。
还有一些片段还真让人心碎:一辆车冲向一台摩托车,车毁人亡;一台稍微巨的汽车向前走,一台小轿车好像很赶时间,抢道,想不到两车就在着一瞬间“吻”在一起,小车成了碎片,当然司机也严重受伤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车祸,一次次血的教训。它让我们沉思,它让我们反省。一些车祸都是因为“自己”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这又能怪谁呢!
交通安全是你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左右看,行人走行人道,红灯停绿灯行,喝酒后请不要驾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来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生命就有保障,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篇三:交通安全教育观后感作文】
上个星期五的早上,我们学校五年级全体同学去多媒体看关于交通安全的教育影片,令我感触很深。
多媒体墙上有影片,先播了一则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片段:在一个公司的领奖台上,主持人说:“XX奖的获得主是XX!”大家都鼓起掌来,一位穿着西装的男人站起来,自豪的接过奖。领奖会结束后,他和同事去酒店吃饭,男人买了好多的酒,和同事干杯,就这样干完一杯接一杯,等最后一瓶酒的酒瓶空了,大家也都醉熏熏地散了。男人眯着眼睛开车回家,由于喝了太多的酒,还没有看清路就撞到了杆子,被送去医院急诊。男人的妻子和女儿也赶到医院,女儿在门前大声叫喊:“爸爸,爸爸,我要爸爸!爸爸,爸爸,你快和我一起回家!爸爸!……”
看了之后,我真替那个小女孩伤心,又生气这个“酒鬼”爸爸,人们总是说“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可是真正做到酒后不开车的司机有有几个呢?如果换个话题:行人闯红灯、“勇敢”穿马路、壮胆冲过去……这一桩桩灾祸,都是人类自己的行为而造成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小事;违反交通规则,大事!
一场场交通事故,不时在吹牛,不是在特技表演,一切都是真实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来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家园回更美好!
【篇四:《交通安全知识》视频观后感】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交通安全知识,今天学校大队伍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交通安全知识》视频。
这个视频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交通安全知识,告诉了我们日常交通安全中,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先来说说对的吧: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要走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前方红灯时,应该停下来,等绿灯亮时再前行;以下的做法就不对:在马路上踢球、滑冰,在马路中间闲聊、随意横穿马路、追赶汽车等等……这些对我们小朋友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想,只要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篇五: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观后感】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很多人因为没有安全意识淡薄,事故发生后,轻者影响他人或是自己的健康,重者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在我们身边履见不鲜,受害者有大人和小孩。许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人是家庭的支柱,事故发生后,因为没有了家庭的支柱,灾难就降临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的孩子只有选择辍学,外出挣钱,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都是独身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是祖国的希望,“安全出行,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安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所以我大声疾呼:安全第一!
今天的下午,我们六(2)班与五年级一起在电教室观看了安全教育片——交通安全教育,这部片让我们了解到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交通注意事项和交通规则。
这部交通安全教育片主要介绍了交警叔叔的一些手语提示以及我们平时过马路、乘车时要注意的事项。
看完这部教育片后,我感觉到注意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因为生命与安全是一条线上的事儿,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如果为了一点点的方便就冲红灯,为了不多走两步路就跨栏,因此丢失了宝贵的生命,那多不值得啊!
我们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安全意识不强,有些父母麻痹大意,往往把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事故发生后又后悔莫及,如果每个人都把安全放在第一,时刻想着:安全第一。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篇六:交通安全视频观后感】
闪现在我眼前的是亲人们凄惨的神情,无助的哭喊,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伤悲呢?是风驰电掣的速度,是醉意朦胧的眼睛以及极度疲劳的瞌睡和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没错,这就是交通安全影碟中一些悲惨的画面。眼泪一滴滴的掉下来,为那些不幸在车祸中丧生的人、为他们悲痛欲绝的亲人、也为不停地提醒仍不停发生的车祸。
汽车是现代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代表著文明与繁荣;可是却也象征著痛苦和死亡。据了解,2006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事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其中广东省2006年1月至9月共发生交通事故42539起、死亡6461人、受伤51786人,直接经济损失1、29亿元。面对一串串黑色沉重的数字,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吗?人们总是说要珍惜生命,可是对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却总是如此马虎。车祸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令生命不复存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再去追悔时已经太迟,任何违章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珍惜生命,这四个字对活著的人才有意义或许说对死里逃生的人有著更切身的意义,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心存侥幸,置交通安全规则不顾而最终酿成惨剧呢?我们无法忘记车祸现场触目惊心的血泊以及遇难者家属哀戚的神情,更无法忘却那个坐在蓝球里的小女孩。古人李白曾有诗曰:……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对于车祸中遇难的家属来说又此能是一个恨与痛?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的心深受震撼,生命如此脆弱!
善良的人们啊,当你看完这套交通安全宣传片后,我想你的心情此刻也一定很沉重,你的心里一定开始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可是警醒不是单纯的落泪,不是无用的追悔;而是遵守安全规则的决心,是今后处处谨慎的行为。当你沉浸在冒险心理愉悦时,想一下相亲相爱的亲人,你还会不顾危险图一时观快的豪气吗?当你带著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时,请想想影碟中的惨象,那你还会像走钢丝一样把自己的生命恣意挥霍吗?
也许你认为,我不开车,也很少坐车,这些事故似乎离我很遥远,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事实证明,在大量的交通事故中,车祸中的伤亡者,并非都是汽车司机和乘客,路上的行人受到伤害的也不在少数。横穿公路,翻越公路中的隔离栏、隔离墩,闯红灯,不按规定行走,进入高速公路行走等这些违章行为,是交通事故中造成行人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人们严重缺乏忧患意识,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交通事故总在血淋淋的教训中诞生;血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只有牢记这些惨痛的教训才能让心中的警钟长鸣。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次交通安全影碟培训对交通安全有全新的认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
远离交通事故,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让我们时刻谨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
【篇七:《交通安全》观后感】
我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看了交通安全宣传录象,倍感司机员肩负的责任是如此的沉重。一幕一幕的事故案例,使我更加领会到司机员这个职业的高风险含义,既然自己已经命运安排成了一名职业驾驶员,就要面对这样的高风险。自己的方向盘,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家人的命运,和许多乘客的命运。
我开车10年,综观自己开车走过的路,经历过几次磕碰,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思想也几经磨练,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逐渐感觉车轮如虎,特别是我的几个同事加好友相继因为交通事故离开了驾驶员的岗位,更觉如履薄冰,越开越觉胆小。
通过这次录象播放,在结合出租车的特点,我认为控制好车速,是最好的保障行车安全的手段。保持一个平和的驾驶心态,又是控制好车速的关键前提所在。急燥、斗气儿、间隔大赶点是开车的忌讳、最容易出事故。运营路线长,有时候许多客观的因素(比如堵车)不可避免,作为一个驾驶员,安全行车是第一位的,票款公里间隔如果总是在左右着司机员的驾驶速度,靠侥幸开车,我个人认为不可取。
我是以开车为生计的,不是以赛车为职业,所以老实讲,也不想在开车上面得到任何荣耀与称赞,只求不要发生类似录象中的追悔莫及,企盼退休那一天,能在方向盘上完满地画上一个句号。
为了这个目标,我必须遵章守纪,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工作日,马虎不得,侥幸不得。自己的教训和他人的教训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为了自己、家人和他人的幸福,注意行车安全。
就象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一样,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出交通事故。作为一个职业司机员,只能是尽全力避免。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行人最关注的就是行路安全,横穿马路时,要走人行穿越道,穿越马路时,养成看交通信号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大中城市的马路,一般都分成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其他慢行车道。及行人走的人行道。行路时,必须走人行道。在人行道行走时,不要多人并行,在没有划出人行道的路段,要尽量靠边走,这样才能确保行路的安全。
在说骑车安全,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要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就算满了12周岁,骑自行车上街也要走慢车道,不能进入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也不能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到的路段,要尽量靠右行驶,不能逆行,也不能到路中间去骑,这样骑车安全就不成问题了。
还有乘汽车安全,坐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在指定地点依次候车,等车停后,先上后下,不要拥挤,不能在车还没停稳时就抢先上,要扶好把手或椅背防止急刹车,摔倒或撞伤,还有乘车时不能向车外,乱扔杂物,也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因为这样容易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坐汽车特别是坐长途汽车,不能携带鞭炮,汽油,一类的易燃易爆的物品上车。而且下了汽车,要先走到便道上去,如果需要横穿马路就必须从人行道通过。绝不能一下汽车就急忙奔到马路中间,更不能不等汽车开走就从车前车后往马路中间跑,那样看不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容易出事。
总而言之,看了这个安全教育片,我获益良多。今后也当继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要求,关注自己及他人的安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篇八:交通安全观后感】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交通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最近,学校组织看了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片》,影片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警示我们要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回想起片中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司机超载、无证、超速、酒后、疲劳驾驶等违规操作,人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作秀,一群小孩在马路中间玩耍……一个个镜头令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据统计,每年人类因交通事故死亡达到77万人,也就是说每5分钟都有人离开。中小学生的死亡也达到了33万。多么惊人的数字!竟有那么多人时时刻刻都在离开。中小学生盲视交通守则而发生惨剧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经常发生。某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疾驰”在放学路上,红灯亮了,在他眼里根本不存在。他飞速横穿马路,还在车上不断摆着各种姿势,甚至有时两手离开车头地骑车。这时,前面正有一辆大货车驶来,由于车速快而来不及刹车,这个学生“嘭”的医生迎面撞上了货车。从后面刚上来的一辆小汽车接着又撞上了货车,造成了三车连环撞得悲惨局面。后来这个学生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真是一时放纵,忽视交通安全,才断送了可贵的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遵守交通规则的警钟正在敲响。从一件件血的事实中我们体会到:过马路时,应按交通灯的指示,走人行横道,注意车辆,靠右行走,不应在马路上追逐玩耍或横穿马路。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生命,重视交通安全,学习交通法规,更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身边常鸣,让青春和交通灯一同闪光!

篇三:[朱莉和茱莉亚]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篇一: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们观看了电影《会飞的草帽》,这是一部有趣、感人的电影,主要演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六年级毕业生张帅来到了白洋淀老家做客,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小朋友,有苇花、荷花、泥鳅……
荷花是一个懂事的孤儿。一天,她被一辆飞驰而过的三轮车碰了,鲜血直流。但开车的司机却逃跑了,张帅和苇花拼命的追,还是没能追上,幸运的是,司机的草帽被风吹到了地上。根据草帽上的标记,开展福尔摩斯行动,泥鳅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起根据这个草帽破案,发现撞人的司机就是自己的爸爸,他便千方百计劝说爸爸自首,其中就耍了“会飞的草帽”一计。
最后,司机自首去了,奶奶原谅了儿子和儿媳,荷花的腿也好了,张帅也要回北京了,一望无际的大淀上,他们挥手告别……其中最感人的一幕,就是张帅要回北京了,他坐的小船漂远了,苇花和泥鳅划着船,到大淀上追着张帅,大声地呼喊,张帅回过头来,也大声呼喊,他们依依不舍。此时响起了片尾曲,追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我从荷花身上学到了要孝敬老人;从泥鳅身上学到了正直、有正义感;有了错误要敢于承认……
在生活中,自己有什么东西要懂得与长辈、父母分享,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遇到坏人坏事要大胆批评指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回忆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我内心一阵激动,如果我有这种经历该有多好!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那个假期里无忧无虑、快乐地长大……
【篇二: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9月27日,学校里放了一部感人的电影——《会飞的草帽》,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讲了北京的小学生张帅来到白洋淀的姑姑家过暑假时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天,张帅和表姐苇花跟着姑姑去市场卖鱼,正巧碰到苇花的朋友荷叶,她正要给她奶奶去买风湿止痛膏,可是回来时却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在地,鲜血直流,姑姑忙把荷叶送往医院。张帅和苇花奋力追赶肇事司机,可是三轮车跑得太快了。眼看就追不上了,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肇事者的草帽吹掉了。他们就把草帽作为证据,开展了福尔摩斯行动,发誓一定要把肇事司机揪出来。好朋友泥鳅也加入了行动,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肇事者竟是泥鳅的父亲。经过几个孩子的斗志斗勇,泥鳅的父母终于给奶奶承认了错误,坦白了罪行,奶奶也原谅了他们。张帅也快乐地过完了暑假。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看不惯的人就是泥鳅的父母。泥鳅的妈妈非常自私、小气,更可恨的是她不孝敬老人,要知道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就是要孝敬老人。而泥鳅的父亲犯了错误不敢于承担,他撞了人后不救人反而逃逸,后来想了几次都不敢去自首,有一次到了派出所门口却最终退缩了,他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我从荷花身上学到了要孝敬老人;从泥鳅身上学到了正直、有正义感;有了错误要敢于承认……
张帅、苇花、泥鳅他们三个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终于帮助荷叶找到了凶手。而且,泥鳅为了正义,敢于揭发自己的爸爸,让爸爸去自首,向荷叶家赔礼道歉。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篇三:观《会飞的草帽》有感作文】
这是一部有趣、感人的电影。主要演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六年级毕业生张帅来到了白洋淀老家做客,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小朋友,有苇花、荷花、泥鳅……
泥鳅的妈妈一点也不孝敬老婆婆,两口子便天天吵架。
荷花是一个孤儿,他被泥鳅的奶奶收养了。他从小就十分懂事,她把采来的莲蓬和鱼卖钱,给奶奶买风湿药。有一天,荷花在买药回来的时候被三轮车撞到腿了,苇花和张帅追着不放,可是最后还是没有追上。不过,车主的帽子掉下来了。苇花和张帅就靠这个帽子破案。后来泥鳅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就这样,他们三个一起破案。
后来他们破案了,凶手是泥鳅的爸爸。泥鳅知道了,就劝爸爸去自首。
最后奶奶原谅了儿子和儿媳,荷花的腿也好了,张帅也要回北京了,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张帅走的时候,他的小船漂向远方,苇花和泥鳅划着船,到大淀上去追张帅,大声的呼喊,张帅很舍不得。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我学会了荷花的孝顺,学会了泥鳅的正直、有正义感。还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有什么好东西要懂的与长辈父母分享,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通过三臭子的事我还深刻的体会到:有错要承认,及时改正为时不晚。
回忆着影片的一幕幕,我真羡慕张帅,他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福尔摩斯”破案活动,我的假期生活要是这样该有多好啊!
【篇四: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前段时间观看了电影《会飞的草帽》,世上怎么会有会飞的草帽呢,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带着疑问观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来自北京的小学生张帅在暑假里到白洋淀姑妈家去度假。他虽说是初来乍到,但已经跟着表姐苇花结识l了很多伙伴:荷花、泥鳅……
有一天,在集市上,张帅和姑妈、苇花一起帮荷花卖莲蓬,荷花去给奶奶买风湿止痛膏,回来的路上,她被三轮车给轧伤了腿,然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在荷花被送往医院时,苇花和张帅去追轧伤荷花的三轮车,但是三轮车太快了,他们一会就追不上了,但是车主人的草帽“飞”到了地上,他们看见了帽子里的“德记”,就凭着这唯一的线索来找出真凶。
苇花出了一个主意:把帽子放在码头,谁认出了帽子是自己的或拿走了帽子,谁就是凶手。可是他们却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又制定了B计划:到附近的村子里寻找家里有三轮车,名字里有“德”字的人。他们发现了杨广德符合他们的查找条件,但经过询问,排除了他的嫌疑,因为他没有丢草帽。
泥鳅也想参加调查,但是苇花给他出了条件——找出凶手。泥鳅先从自己家找起,翻箱倒柜,找遍每个角落,还是没有发现草帽。他问爸爸草帽去哪了,爸爸却生气地说丢了。泥鳅觉得不对劲,他开始怀疑他的爸爸。
后来,苇花和张帅也发现了泥鳅爸有些不对劲。有一次,泥鳅爸见到苇花、张帅就开着三轮车跑,新买的草帽也“飞”到了地上。苇花、张帅开始怀疑泥鳅爸。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确实是泥鳅的爸爸轧了荷花,而且他也承认了。后来他和他的妻子去奶奶家认错,奶奶看在孙子的面子上,原谅了他们两个。
看完这个美好的大结局,我依依不舍的离开。
仅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而且内容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啊!
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我从荷花身上学到了要孝敬老人;从泥鳅身上学到了正直、有正义感;奶奶、荷花深厚的亲情……让我明白了“爱”这个字的含义——“爱”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出发点、原因及美满的结局。
在生活中,自己有什么东西要懂得与长辈、父母分享,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遇到坏人坏事要大胆批评指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回忆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我内心一阵激动,我会将这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那个假期里无忧无虑、快乐地长大……
【篇五: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题目是《会飞的草帽》。影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假期里,北京的学生张帅来到了乡下的姑妈家,和他的表姐苇花一起认识了荷叶和泥鳅。一次,荷叶在去给奶奶卖膏药时被一辆飞速行驶的三轮车撞伤了,驾驶员的草帽被风吹掉了,这是留下的唯一证据。张帅和苇花根据这一证据找了很久,最终找到了肇事的司机,他竟然是收养荷叶的奶奶的儿子,泥鳅的爸爸。泥鳅劝他去自首,他认为很丢脸,没有去。后来,泥鳅的妈妈不小心掉入水中,被张帅和苇花救了上来,她被他两个的爱心所感动,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她终于醒悟过来,精心照料着荷叶的奶奶。
在这个故事中,当张帅和苇花看到有人撞了荷叶逃跑后,非常气愤,追着那辆三轮车跑,又把荷叶送进医院照顾她,这就是爱心。是呀,那辆三轮车不仅撞伤了人,还一声不吭地逃跑了,让谁见了,都会忍不住骂几句,这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与之相反的张帅和苇花却是善良的,也是纯真的,更是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为了追查是谁撞了荷叶,小小年纪就当上了“福尔摩斯”;
为了给荷叶讨个公道,他们想尽了办法,和泥鳅团结一致。泥鳅不顾爸妈反对,也乐意帮助他们,最终找到了撞伤荷叶的人,并以实际行动教育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做人之本是什么?不就是责任和爱心吗?只有拥有了爱心和责任,才能在追求真善美的社会甚至是全世界中站得住脚,别人也才会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意思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品性都是善良的。是呀,上帝赋予了我们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纯洁。回忆着电影中的一幕幕,我内心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要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好东西要懂得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更要学会诚实正直的待人,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并要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遇到坏人坏事要大胆批评指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这是一部有趣、感人的电影,主要演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六年级毕业生张帅来到了白洋淀老家做客,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小朋友,有苇花、荷花、泥鳅……泥鳅的妈妈一点也不孝敬老婆婆,两口子便天天吵架。
荷花是一个孤儿,她被泥鳅的奶奶收养了。她从小就十分懂事,把采来的莲蓬或鱼卖钱,给奶奶买风湿药。有一天,荷花在买药回来的路上,被三轮车撞伤了,苇花妈把她送到了医院;而苇花和张帅却追着三轮车不放,这时,三轮车一个加速,甩开了他们,不过,车主的帽子却被吹了下来,两个孩子捡到后,发誓一定要把坏人抓住,为荷花“报仇”。后来,泥鳅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一起根据这个草帽破案,发现撞人的司机就是自己的爸爸,他便千方百计劝说爸爸自首,其中就耍了“会飞的草帽”一计。
最后,司机自首去了,奶奶原谅了儿子和儿媳,荷花的腿也好了,张帅也要回北京了,一望无际的大淀上,他们挥手告别……其中最感人的一幕,就是张帅要回北京了,他坐的小船漂远了,苇花和泥鳅划着船,到大淀上追着张帅,大声地呼喊,张帅回过头来,也大声呼喊,他们依依不舍。此时响起了片尾曲,追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深受教育。我从荷花身上学到了要孝敬老人;从泥鳅身上学到了正直、有正义感;有了错误要敢于承认……
在生活中,自己有什么东西要懂得与长辈、父母分享,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遇到坏人坏事要大胆批评指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回忆着影片中的一幕幕,我内心一阵激动,如果我有这种经历该有多好!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在那个假期里无忧无虑、快乐地长大……
【篇七: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今天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电厂小学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一感人的电影——《会飞的草帽》,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讲了北京的小学生张帅来到白洋淀的姑姑家过暑假时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天,张帅和表姐苇花跟着姑姑去市场卖鱼,正巧碰到苇花的朋友荷叶,她正要给她奶奶去买风湿止痛膏,可是回来时却被一辆三轮车撞倒在地,鲜血直流,姑姑忙把荷叶送往医院。张帅和苇花奋力追赶肇事司机,可是三轮车跑得太快了。眼看就追不上了,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肇事者的草帽吹掉了。他们就把草帽作为证据,开展了福尔摩斯行动,发誓一定要把肇事司机揪出来。好朋友泥鳅也加入了行动,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肇事者竟是泥鳅的父亲。经过几个孩子的斗志斗勇,泥鳅的父母终于给奶奶承认了错误,坦白了罪行,奶奶也原谅了他们。张帅也快乐地过完了暑假。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看不惯的人就是泥鳅的父母。泥鳅的妈妈非常自私、小气,更可恨的是她不孝敬老人,要知道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就是要孝敬老人。而泥鳅的父亲犯了错误不敢于承担,他撞了人后不救人反而逃逸,后来想了几次都不敢去自首,有一次到了派出所门口却最终退缩了,他这种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诚实,犯了错就要立即改正,要敢于承担。此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好的品质:从荷叶身上我学到了要孝敬老人,从苇花妈身上学到了乐于助人,还从泥鳅身上学到了机智勇敢,当然我也从泥鳅父母的身上学会了知错就改……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立志一定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 、敢于承担的男子汉!
【篇八:观《会飞的草帽》有感】
看了题目,你的心中很疑惑吧?我和你一样,当我得知学校里要放的电影是《会飞的草帽》后,也非常疑惑。那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问题都是:为什么草帽还会“飞”呢?想知道答案,就请往下看。
来自北京的小学生张帅在暑假里到白洋淀姑妈家去度假。他虽说是初来乍到,但已经跟着表姐苇花结识l了很多伙伴:荷花、泥鳅……
有一天,在集市上,张帅和姑妈、苇花一起帮荷花卖莲蓬,荷花去给奶奶买风湿止痛膏,回来的路上,她被三轮车给轧伤了腿,然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在荷花被送往医院时,苇花和张帅去追轧伤荷花的三轮车,但是三轮车太快了,他们一会就追不上了,但是车主人的草帽“飞”到了地上,他们看见了帽子里的“德记”,就凭着这唯一的线索来找出真凶。
苇花出了一个主意:把帽子放在码头,谁认出了帽子是自己的或拿走了帽子,谁就是凶手。可是他们却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又制定了B计划:到附近的村子里寻找家里有三轮车,名字里有“德”字的人。他们发现了杨广德符合他们的查找条件,但经过询问,排除了他的嫌疑,因为他没有丢草帽。
泥鳅也想参加调查,但是苇花给他出了条件——找出凶手。泥鳅先从自己家找起,翻箱倒柜,找遍每个角落,还是没有发现草帽。他问爸爸草帽去哪了,爸爸却生气地说丢了。泥鳅觉得不对劲,他开始怀疑他的爸爸。
后来,苇花和张帅也发现了泥鳅爸有些不对劲。有一次,泥鳅爸见到苇花、张帅就开着三轮车跑,新买的草帽也“飞”到了地上。苇花、张帅开始怀疑泥鳅爸。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确实是泥鳅的爸爸轧了荷花,而且他也承认了。后来他和他的妻子去奶奶家认错,奶奶看在孙子的面子上,原谅了他们两个。
看完这个美好的大结局,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间屋子。
仅是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而且内容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啊!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苇花的善良;张帅聪明机智的性格;泥鳅对奶奶的爱和对父母的宽容;苇花妈帮助别人的美好精神;奶奶、荷花深厚的亲情……让我明白了“爱”这个字的含义——“爱”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出发点、原因及美满的结局。

篇四:[朱莉和茱莉亚]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

【篇一:《霸王别姬》观后感】
没看《霸王别姬》这部部电影之前,就其片名《霸王别姬》给我的直观感觉来说,我推测它肯定是场血雨腥风、狼火硝烟、马革裹尸的豪壮场景,看完之后,它果然是场视觉盛宴。不管是从布景、影像语言还是故事结构上都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但我没有从中找到我所期盼中的那个悲壮的场面。它只是以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的故事情节为引子,或者说为线索,串连起另一个也很悲壮的故事。虽说也很悲壮,但或许我们对《霸王别姬》的印象太过于完美了吧?其它形式的悲情剧始终难却难以企及它的高度,难以取代它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影片《霸王别姬》中的故事讲的是:旧社会里的两个戏园子里的小孩经历千辛万苦,并最终成为名角儿的故事。他们和项羽一样,生逢乱世,也为了自己的“霸业”拼命闯荡,但他们和项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似乎被项羽的高大形象掩盖了他们俩,没有真正的西楚霸王光辉。其中的一角段小楼(小石头),没有项羽“霸”的地道,程蝶衣(小豆子)也没有虞姬“柔情”的彻底。但两个故事都较宣明地体现出了匹夫之勇。项羽就不用说了,他目有重瞳,力能扛鼎;据《史记》记载:他身高八尺有余,手持楚戟,身披乌金甲,胯下乌骓马。他自诩: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还曰:“吾自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在古代不光是项羽,关二爷关云长是如此,黑旋风李逵更是如此。故事中段小楼虽然只是戏扮西楚霸王,但他似乎真把自己当霸王了,不但无视权贵袁四爷,还狂言:“共产党来了也照打……”这风格岂不是西楚霸王的影子么?同样的争强好胜,像拼命三郎石秀一样,处处拼命。
再赘述一点儿,关于中国古代匹夫之勇的起源,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很好的实例。那就是“我”字,“我”的原始意义就是一件兵器,这种兵器据考是用来砍马腿的,其形状就像“我”字的左半部分,把我字拆开看,左边就是兵器“我”的形状,右边就是个兵器戈,怎么讲呢?就是说在古代人们作战时,有人非常勇猛,能够双手持兵器,左手持我,右手持戈,上砍人头,下砍马腿,冲向前时大喊一声:“我来也!”这个“我”就是专门用来砍马腿的;这个“我”字后来逐渐被当做第一人称代词了。看来在造字之初,匹夫之勇就已经很盛行了,而且在当时,应该还是比较鼓励的。
逞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是万万不可取的。程蝶衣在接受国民党审判时就是图一时之快,害己害人,何必呢?这部影片当中,处处可以看到西楚霸王的影子。
霸气能霸多久?要看人民的态度。项羽一生杀人无数,不得民心,故其必败!故事中涉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荷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果日本呢?和项羽一样只霸了八年,国民党更沉不住气,结束的更快,三年就没了!很明显,是这部影片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敢从呈匹夫之勇,图一时之快;古人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失足成千古恨!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因自己逞能而是自己后悔自责的事。只是或大或小而已。当然生活不是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重头再来,像项羽这样的错事不可能回头的!
再回到影片本身来看,其中的好些东西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说:小豆子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够学戏,将他的第六指生生剁掉,戏园里的师傅变态地惩罚弟子们,令他们头顶水盆跪在冰天雪地里,师兄用烟斗捅师弟的嘴巴等等。让人觉得惨不忍睹。还有哦共产党不适合的文化政策。当然我们不敢说这是谁个人的错,这是一个时代的错,一段历史的悲哀!我们只能铭记教训,不敢再犯错。
再说虞姬这个弱女子,在最后竟也逞强,拔剑自刎。千年的末路英雄的悲壮被重新安排到了现代人的身上,重现当年的壮烈。有人说:“还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泪要流,道不尽的思绪飘荡在蝶花共舞间。……”还有人说这部影片,气势恢宏,雅俗共赏,将历史的动荡起伏和个人的命运结合起来,以中国传统的京剧为支架,用紧凑细腻又富有张力的画面征服了观众,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确是这样的,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可以对号入座,能够使我们从心底为之折服。
经历一系列的生活的洗礼,通过学校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长大了。我在平日总要求自己做到平静,要微笑着面对一切,即使内心在是铁那冰河般的汹涌,再有万般愤怒苦闷,也必须的拼命地先忍下来。我不敢再逞能、不敢再冲动,对不能如愿的事物,我选择无奈和认命。
【篇二:《霸王别姬》观后感】
这部在1993年出品的《霸王别姬》却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它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齐集港台内陆明星拍摄而成。这部电影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好评,同时赢得了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被誉为“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影片的开始,表现了某京剧戏班培养后生的故事。小孩贪玩,被严厉的师傅发现后,师傅则拿着棍子,狠狠地拍打徒他们的屁股,即便徒弟们发出惨烈的求饶声,师傅也是无动于衷,照打不误。有一个小徒弟怕挨打,竟然上吊自杀!从这里可以看出,旧社会学想好一门手艺,离不开棍棒。在棍棒的逼迫下,段小楼和程蝶衣登上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成功舞台。我想对影片中几个主要人物作一点议论。
段小楼:打小时候起,就有一股子倔强、豪爽的性格。学艺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格外照顾其他的师弟,尤其是对有几份女性气质的程蝶衣“同学”,更是关怀备至。当初程蝶衣到戏班时,连个暖和被窝都没有,还是段小楼给了地方让他休息。在京戏舞台上,段小楼扮演的是西楚霸王关羽的角色,和他搭档的是程蝶衣扮演的虞姬。霸王别姬的爱情传奇,感动过一代代的中国人。舞台上,他们卖力地唱,玩命地唱,唱红了北平城,唱红了全中国。段小楼很有男人味,是个十足的硬汉。在抗战时期,他拒绝给日本人唱戏,藐视汉奸。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不愿意给达官贵人唱,厌恶腐败透顶的国名党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他坚持京剧艺术的表演规律,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换,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文革”这样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中,段小楼当然没有逃脱残酷的迫害。在红卫兵的威逼下,在声势浩大的批斗运动中,这个曾经硬朗如铁的汉子迷惑了,坚强的内心被摧垮了。熊熊的烈火边,他揭发自己的师弟程蝶衣给日本人唱戏,揭发妻子菊仙是妓女。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也疯狂了。
程蝶衣:在影片的开始,就为他的悲剧角色埋下了伏笔。他的母亲是红尘女郎,幼年时他在青楼长大。母亲实在没有办法,把他放进了京戏班。在戏班中,她演花旦,长大后,自然扮演的是虞姬。他凭自己的表演实力,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他虽是男儿身,但内心却是女人情。在他的心里,一直惦念、喜欢着大师兄段小楼。当段小楼和青楼女子菊仙订婚、结婚时,他表现出的嫉妒、愤懑也就在情理之中。程蝶衣痴迷京戏,追求做人的完美,对内在的品质追求尤为苛刻,当他得不到师兄的“爱情”时,内心的痛苦超过了死亡。故最后他拔剑自刎,是有原因的。他真的做到了人戏不分,虞姬的悲剧传说隐隐中是他人生的一种影射。
菊仙:在影片的第30分钟,她方才出场。她是青楼里的台柱子,是风月场上的红人。当她被段小楼解救后,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段小楼。她用所有的财产,为己赎身。正是因为她的出现,才使得段小楼程蝶衣这对师兄感情慢慢疏远。即便段小楼不认识菊仙,段小楼最后也不可能真的守住师弟生活,他在本质上和程蝶衣师弟是有区别的。菊仙性格泼辣,敢作敢为,虽然出身卑贱,但心怀正义,忠心于丈夫,在丈夫最危难的时期都不离不弃,表现出了一个弱女子“威武不能屈”男子汉般的性格。最后,她在文革中上吊自杀,充分说明了性格刚烈,不堪侮辱。她眼里容不得沙子,容不得卑鄙和邪恶,宁可死,也要证明内心的高洁。袁四爷:影片中作为配角出现。他是北平戏界的老大级人物,如同当今电影公司里的董事长,是经济投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懂京戏的铁杆戏迷。对程蝶衣万分垂青,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保护着程蝶衣。解放后,他作为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被枪毙。在枪决批斗现场,段小楼看着眼前的一幕,呆若木鸡,又百思不得其解。
在整部影片中,青楼女子菊仙可以说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人。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和敏锐,窥到段程二人不一般的情谊。她处处为自己的丈夫段小楼着想,深恐段跟着程蝶衣在戏中迷醉,在每一个危急的关头都是她为段遮风挡雨。程对她的忌恨有些过分,即使没有菊仙,段小楼也不会陪着他唱一辈子的霸王,段没有这么高的秉性,他是一个俗人,懂得保护自己,懂得见风使舵(这里绝没有贬低段的意思)。菊仙跟着段程二人的沉浮历尽坎坷,虽遭程忌恨,但是看到程因戒毒万分痛苦时,以一个女人的母性包容了他,是她将程抱在怀中取暖,正如一个母亲抱着自己的婴孩。然而世道连她也容不下,在文化革命中段被逼与她划清界限,菊仙忧愤自尽,让人倍感凄凉。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真是过分的渺小,面对命运的摧残,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程蝶衣是这样,段小楼是这样,菊仙也是这样,就连精明的袁世卿也是这样。当十年浩劫终于过去,段程二人再度同台演出《霸王别姬》,然而终是年华老去,不复当年神韵。蝶衣一生追求艺术,与世无争,无奈造化弄人,唏嘘不已。霸王已老,戏该落幕了。虞姬在戏中拔剑自尽,蝶衣的生命也随之殒没。可怜一个柔弱之人,受尽百般苦楚,然而他最后的一幕却是何其决绝,可悲可叹。
【篇三:霸王别姬观后感作文】
又看《霸王别姬》,不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感动。
张国荣一直是一个神话,他那样如怨如诉的眼神,任哪一个女人也无发相媲,真是把妩媚演绎到了极至。
对霸王别姬的最深感触就是文革的时候,人性的泯灭。为了自己的生存,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可以出卖。由此看来,文革时期真是一个使人性泯灭,摧残人性的时期。
一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思想也是非常慌乱的,不确定的。连国家,民族,你都不能确信,你就更不能确信任何其他的一切了。人们仿佛都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没有根基。善于生活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生(比如袁四爷),懂得人生常识的人也不一定能够生,(比如菊仙)。
清末,百姓,戏子,被动得像旗子一样受封建残余的玩弄,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日寇来了,无辜的人们的姓名也不能幸免。或许艺术能够无国界,可是舆论却不能够接受,民族感情不能接受。
民国呢,仍然是动荡不安,随时都回发生变动。
短暂的新中国初期,对于京剧形式的变形,蝶衣很难接受,毕竟,那不是他心中的京剧的印象。可是他不能决定一切,因为时间的车轮在不停的转着。
他一直都在唱着,不管是哪一个时期,或许,每个时期都需要艺术。艺术没有时间性。可是,在这其中蝶衣总要时不时地受到外界的干扰,政治,一个无聊的却无法避免的东西,在艺术前进的道路上洒满了图钉。
文化大革命来了,一切真的都颠覆了?革文化的命,对文化进行批判,打破固有的一切文化。或许如果这只在学术界进行,只是行而上的批判是好的,可是当权力掌握在了不成熟的头脑发热的人的手中,也许就变味了。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标准,没有了历史,每个人都可以是他想是的了,最终,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篇四:《霸王别姬》观后感】
写在前面:影片《霸王别姬》中反复提到四个字“从一而终”,从该片的开头到结尾,仿佛就是“从一而终”唱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戏。
影片开头,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和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在十一年后再聚首,共唱京剧《霸王别姬》;影片结尾,又回到了十一年后的一开始的舞台,在一曲《思凡》后,程蝶衣自刎于段小楼面前,活脱脱就是一个虞姬自刎于楚霸王面前。
影片中反复提到四个字“从一而终”,从该片的开头到结尾,仿佛就是“从一而终”唱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戏。电影的主角程蝶衣也从一而终,唱了一辈子的京戏,也几近是一辈子就只唱了一出京戏——《霸王别姬》,并且也只认定了一个“楚霸王”——段小楼。也包括段小楼的妻子菊仙,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子,从头至尾地爱一个段小楼,并一直期盼着小楼不再唱戏而安安生生地同她共度一生。
程蝶衣的“从一而终”虽甚,却显得尤为动人。他对“虞姬”的“从一而终”,让不仅是剧中的观众也包括剧外的我们只觉得“人戏不分”、“雌雄同体”。不光是惟妙惟肖的虞姬,还有剧中那一幕,在台上唱贵妃醉酒的蝶衣在不断旋转——即使抗战时剧场里忽落的宣传单漫天飞舞,即使是剧场内灯光骤无,“贵妃”依旧旋转至醉躺于台上。程蝶衣不只对京戏与“虞姬”从一而终,还同虞姬一样对楚霸王段小楼从一而终。戏台上有虞姬对霸王的爱,也有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当然,最后的一幕不仅有虞姬自刎于楚霸王,也有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最终别离。或许,袁四爷才是“真霸王”,而段小楼在戏里只是个“假霸王”,但只因“真虞姬”程蝶衣先遇着了段小楼,也先认定了段小楼。在从一而终的“真虞姬”心里也就只有一个楚霸王,那就是段小楼。戏台上的虞姬的眼神,程蝶衣对京戏的“不疯魔不成活”,蝶衣被小楼一次次地伤害时,黄包车里、雨中、大烟烟雾里木然的脸以及那双眼,都被张国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来了。而这也唯有电影《霸王别姬》能展现给你,这活生生的“从一而终”。
但从一而终的程蝶衣却活在了凡人堆里,更活在了纷乱多变的近代。他认定的伴侣段小楼成婚成家了,从民国到抗战到内战再到文革,周围的大时代也容不下他对京戏的纯粹。时间如滚滚的洪流总是在奔腾前行中,它实在容不下这样一个人。一如曾经富贵显赫的大太监张某后来成了一个只会叫“买包烟”、“买盒烟”的老乞丐,执着于“从一而终”、执念太深的人们终是遂不了愿的。当自己的心与外在剧烈矛盾着,挣扎过也无用。如西班牙的悲剧诗人塞内加,自杀或许成了最好的解决方式。在批斗场上的程蝶衣,穿戴得虞姬模样,撕心裂肺地喊出:“我早就不是东西了,可你这楚霸王都跪下来求饶了,那这京戏能不亡吗?”程蝶衣在此时已死了的。当段小楼对菊仙说出:“我真的不爱她,我跟她划清界线。”的时候,那个在镜子前摸着珍珠项链、向往着夫妻平静生活的“花满楼头牌”菊仙,也已是死了的。就像那把蝶衣从小到大苦苦寻找的剑,或许本就该被遗失、焚毁,而被免于被焚毁,那便是注定让虞姬自刎于霸王面前用的。
《霸王别姬》里从一而终、执念过深的人,他们被诠释得很真实彻底,也很动人。而他们的动人之处,我想大概在于这些人执着的信念一直为我们所欠缺,就像是现在的我们总是改变得太快,大多数怕是早丢弃了童年的玩具、幼时的记忆与曾经的信誓旦旦,而纵使现在去那些角落寻找,恐也只能粘了一手尘埃。
【篇五:《霸王别姬》观后感】
曾经在懵懂时看过霸王别姬,当时纯粹是从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此片。而此次活动,让我得以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这部影片和片中的角色。
霸王别姬的时代背景的复杂是我看过的影片之最,它的故事横跨数十年,又涉及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最快的时期,从清末一直到文革结束。而两位主角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起起落落。
两位主角的命运映出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脉络。电影中处处蕴含着变与不变,大到从社会体制到人们思想的变革,小到人们的衣着。同样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同一个剧院演着一样的霸王别姬,连表情和脚步都未变,而底下的观众却换了一茬接一茬从太监,日本兵,国民党伤病,到人民解放军,含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不变的戏码,却因为时代的不同,观众的不同得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舞台上的京戏帷幕落下,舞台下更大的帷幕却拉开了。同样的演出错误,在清末时期可能是被投入大牢,在国民党时期是蛮狠的拳脚,而当观众换成了解放军,两位主角惯性般的做好了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但回以他们的是热烈的掌声,与“前进,前进,前进”的歌声。此时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手足无措和小四脸上从愕然但微笑的表情变化让人记忆深刻。我也被此刻的场景深深震撼,嘹亮的歌声回响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剧院,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即将产生的变革和在这之后起推动作用的共产党思想的伟大。
程蝶衣在这电影中无疑是灵魂人物,而他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让我着迷。程蝶衣活的是精彩的,作为“角儿”,他为人狂热的喜爱。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一个个时代的烙印也深深的打在他的人生中。在清末,他年幼时为了进戏班而被切去了畸形的手指,为了讨生活,学技艺,忍受着严酷的打骂,成名后又受太监的欺辱。而到了七七事变,日本入侵后,他又染上了毒瘾,无法自拔。在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也让人哭笑不得,程蝶衣当庭说自己是汉奸最后法官还是在百姓的质疑声中判他当庭释放。而在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他却下起了戒毒的决心,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缘由,但我认为他应该也是感受到了社会即将改革的浪潮。
“不疯魔不成活”是段小楼两次用来形容程蝶衣的话。细细品味,程蝶衣对戏的执着是该要我去学习的。其实在电影中,程蝶衣始终只想好好的和段小楼演好戏,演一辈子的戏,无奈,时代弄人。但是他对戏的执着始终未变,他曾问过段小楼,虞姬为何而死。当时我并未想到答案,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没办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吧,同样这也许也是他最后选择像虞姬一般死去的原因吧。
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认为我应该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坚持自己的党性,并贯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篇六:霸王别姬观后感】
程蝶衣,张国荣饰,是一个戏子,主要角色是京戏《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段小楼是西楚霸王项羽。段小楼是程蝶衣的师哥,两人从小就在一起练戏,唱戏,感情很深。小时候,蝶衣叫小豆子,小楼叫小石头。
霸王别姬成就了程蝶衣和段小楼,段小楼和程蝶衣也成就了霸王别姬。而最后,虞姬真的成了虞姬,而这霸王最终也成了霸王。
程蝶衣饰演虞姬,到了炉火纯青、真假不分的地步,对他来说,他愿意终生都是虞姬,只要可以陪在他的师哥身边。这出戏,只能和师哥一起唱,除了师哥,不管和谁,都不是霸王别姬。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是昆曲中《思凡》的一段,本来应该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可是不管挨多少打,吃多少苦,小豆子就是错,就是改不回来,后来,小石头拿着烟斗在小豆子嘴里一阵乱捣之后,流着泪的小豆子终于开口唱自己是个女娇娥了。
也许,对于小豆子来说,这一句的改变意味着他心底里最后的一点尊严和领地彻底的失去了。从此后,他都演旦角,从醉打金枝中的公主,到牡丹亭里的小姐,再到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戏里,他就是个女人。他的戏,让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第一次,他唱虞姬的戏,在清末太监张公公的府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他被不男不女的张公公变成了禁脔。也在那一次,他看见了那把好剑,那把他的师哥夸个不停的剑。
那一次,他们俩都成了角儿,从此风光无限。一个是程老板,一个是段老板。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从民国21年,到七七事变,张公公的府邸如今也变成了棺材铺,可程蝶衣依然不放弃,他不断的跑到那里,只为了寻找那把师哥喜欢的剑。
程蝶衣饰演的虞姬,又被政治大腕兼戏迷袁四爷(葛优饰)看上了,他不断地纠缠蝶衣,给他送各种东西,以各种名目邀请蝶衣去他家。而同时,蝶衣最心爱的师哥,要娶妓女菊仙(巩俐饰)了,蝶衣伤心欲绝。在不知不觉中,程蝶衣早已经深深爱上了他的师哥,对他来说,师哥就是霸王,他就是虞姬,他想要活在戏里,一辈子。他对他师哥说,要从一而终。
他在袁四爷府上看见了那把剑,又一次,他付出了自己的身体,只为了一把剑,他依然记得,他允诺过师哥,要送给他这把剑。他把这把剑丢在了他师哥身上,他的师哥,正和菊仙小姐成亲……
再后来呵,一切仿佛都变了,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大家都变了,也许只有程蝶衣没变,也许,程蝶衣也变了。
他们开始给中国人唱,后来,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了,程蝶衣又给日本人唱过,国民党控制了北京,他们给国民党唱,共产党来了,他们也给共产党唱,思想解放了的中国人,要穿着现代的衣服唱京剧,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下定决心反抗一切的旧势力和压迫。程蝶衣不再适合这个新世界了。他的一生都在唱戏,他是个为戏而存在的人。而仅仅唱戏的人生,也在文化大革命中变成了把柄,变成了致命的伤害。
红卫兵纠着段小楼的头发,逼他揭发,揪着他的头发,逼他投降,文化大革命,段小楼和程蝶衣都被打成了反革命,菊仙,也在段小楼被逼着说自己没爱过她之后上吊自杀。自此,程蝶衣和段小楼相散天涯,再没相见过。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又过去了。段小楼和程蝶衣终于又在一起了,他们化了妆来到了戏台里。最后演一出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楚霸王项羽,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横扫千军的勇将猛帅,可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让刘邦给困死了,那天晚上,刘邦让部下唱了一宿的楚歌,楚人听后,还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慌了神,全都跑光了。听的霸王也掉下泪来。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还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回为霸王舞剑,尔后拔剑自刎……
临到头,蝶衣从师哥腰里拔出了当年的那把真剑,拔剑自刎了。程蝶衣用一生证明了她就是虞姬,他为虞姬而生,也为虞姬而死。他心甘情愿,他这辈子,就是虞姬,他最快乐的日子,大概就是在师哥身边……
影片里开头还有一个小癞子,不堪忍受师父的严厉教导,整天就想着逃。他试了很多次,很多次,每一次都失败了,回来后被师父打到半死,后来甚至说自己早被师父打皮实了。
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他带着小豆子成功的逃了,他吃到了他这辈子最想吃的冰糖葫芦,他和小豆子去看了真正的角儿出演的霸王别姬。在所有人都鼓掌大声叫好的时候,小癞子却泪流满面。他说:“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听着怪心酸的。
也是那一看,小豆子拉着小癞子回去了。师父正拿着教鞭狠狠的抽着他的师兄弟,特别是他的大师哥。他勇敢的朝师父走了过去。师父喊着“我打死你”,鞭子狠狠的抽下去了。小癞子吃完了偷偷藏在口袋里的所有冰糖葫芦,然后吊死了自己。他救了小豆子。很多年后,当小豆子成了角儿,成了程蝶衣后,当他听到有人叫卖冰糖葫芦,他回过了头,他愣在了那边,说不上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在想那个小癞子,那个前一秒还活生生的转眼就成万古枯的师兄吧!
片子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们的师父。这真的是一个好严格的老头,一开始,真的非常讨厌他,人,怎么就可以狠到这份上呢,完全的没人性,打人都往死里打,他就不会心疼,没有一丝丝的不忍吗?检查时,背错了台词会被打的半死,背对了还是会挨打,还说:“打你,是让你记着下回也这么背。”
最先改变观点是在小癞子自杀的那一刻,他冲进了房子,我才知道,他的心底,到底有多么爱这些孩子,有多么热爱自己的职业。都说严师出高徒,师父一丝不苟,威严全在他的教鞭上了。他一生不知道带出了多少弟子,不知有多少成了名角,就像段小楼和程蝶衣一样。但是,他依然故我,一代接着一代培养着新人,最后,他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的希望就是,京戏在这一代可以红红火火。
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片子很老了,故事也很老了,就像一个老人在述说着历史一样,充满了沧桑,沾满了尘土,却依然鲜活。
而如今,电影技术不知好了多少倍,却再也拍不出那样的片子,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好可惜。
【篇七:霸王别姬观后感】
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文革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两处情景最让我难以释怀。其一是段小楼结婚的那天晚上,程蝶衣放下剑跑走,段小楼追到门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日本人进城了……”紧接着便是浩浩荡荡趾高气昂的日本兵闯进城来,那种眼看着外人闯进自己的家中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痛心啊。其二便是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部分——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十年。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小龙套为了自己成角的梦想而不断地伤害着那个曾给予他重生机会的程蝶衣,段小楼为了自己能活命而供出蝶衣,逼死菊仙;再加上那爷,师傅,袁四爷等人物的丑恶嘴脸,莫不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只要外界事物危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当然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感情,片中程蝶衣,段小楼以及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挣个活路,必须断去它;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没有退路。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坤角,背弃自身的性别。执拗的蝶衣总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刀坯之苦。但他依旧不肯改口,一错再错,“这其实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坚持,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他甚至企图毁掉自己的手以摆脱唱戏的悲惨命运。蝶衣在学艺中一次又一次反抗苦难的人生,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倔强性格和反抗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艺术功底,并使得他不得不认同和依恋这种充斥暴力的文化和社会。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依恋和期盼,这种依决不是狭隘的男女之爱。然而,这种感情与他对艺术的感情一样并不为世俗社会所理解。在段小楼的世界里,充斥底层社会的谋生智慧,他经常拍砖、拍茶壶为师傅和自己解围;作为戏班里的大师兄,他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段小楼在这一意趣中得到了意外收获——菊仙的爱,这又是一个传统的话本演义中江湖男儿与风尘女子的经典情缘。“程蝶衣+段小楼”的故事上又叠加了“菊仙+段小楼”的传奇。菊仙似乎是蝶衣在世俗社会应有的形象——在权力秩序中安分守己、稍带点练达与狡黠。但蝶衣并没有在这个既定的弱者轨迹中行进,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菊仙与蝶衣的矛盾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程蝶衣与菊仙的人生价值取向冲突在事件中不断升级,段小楼也在世俗力量面前不断妥协,终于导致了蝶衣的绝望。因为程蝶衣只有在虞姬和霸王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从一而终”的知音,在这种精神幻象中,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而当自己连出演虞姬的资格都被取消后,他的精神世界则一片荒凉,艰难的人生自然全无意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了。当小楼劝他服软时,他回答和回敬了一句“虞姬是怎么死的”以示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之后,程蝶衣烧了自己赖以维生和精神象征的行头,面对着“无法直面的惨淡的人生”,他决心以死来抗争。但是,他面临着是“无物之阵”,他知道小楼和菊仙的所作所为也无疑是世俗人生的最佳选择,他不能对这种愤恨追根溯源——没有谁可以为国民性负责。但蝶衣的心已经死了,他换上了新社会的行头,成了世俗社会的冷眼看客。文革结束后,蝶衣和小楼重新回到舞台。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引起了蝶衣内心的百般滋味,他坦然地自刎而死,像虞姬一样从一而终。
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我觉得,这恰巧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同性恋感情。影片里有人说过,他才是北京梨园里的大爷,可见他对京剧的痴迷。在他第一眼看见人戏合一的蝶衣时,蝶衣扮演的正是他最爱的角色——虞姬,他为之倾倒,从此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中。从那个他与蝶衣对戏的桥段能看出,他幻想着自己是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蝶衣恰恰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虞姬。可以说他爱的是虞姬,并不是蝶衣。
片中如果程蝶衣算是真虞姬那段小楼却只能算是个假霸王,就像小楼搂着菊仙离去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一语成谶。舞台上他辜负了虞姬,现实中他辜负了菊仙。我总不能懂得为何要安排蝶衣在雨中偷窥的戏,现在想来,或许是暗示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终究不能相互安慰。你以为他是楚霸王呵,是救你出泥淖安汝之身的盖世英雄呵,你空有虞姬一腔报死意,十娘怜郎情,可他竟不是!是菊仙小姐,在后台为蝶衣盖一袭外衣,是菊仙小姐,拼了命夺回了蝶衣的剑,她最后的一笑里,是否有惺惺之意?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篇五:[朱莉和茱莉亚]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一:电影《地雷战》观后感】
国庆节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盘电影《地雷战》的VCD光盘。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电视上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在反复的看着这部电影。电影那紧张动人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下午观看影片的一幕幕场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地雷,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二:《天将雄师》观后感】
春节期间看成龙贺岁电影《天将雄师》,感觉真的拍得很大气,既有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又有成龙电影一以惯之的动作喜剧风格,堪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不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尤其是在8部新片同时“抢钱”的情况下,从正月初一至初六拿下4亿多元票房,真的很难。
影片开场一战,就保留了不少成龙过往电影常用的功夫喜剧套路,这也让观众误以为成龙会就此风格一路打下去。然而从雁门关一仗群架打完,到与罗马第一勇士卢魁斯遭遇,已经预示了成龙这部电影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特别是片中东西方阵法的对决,为影片最后的终极大决战作了全面铺垫。直到看完全片,你不得不佩服成龙大哥,他不但自己塑造出了一位古代中国动作英雄的形象,而且把一向以文艺小生闻名于影坛的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也调教成了动作戏高手,东方、西方英雄的果断杀伐和凌厉动作,让人感觉这不像一部国产大片,而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战争大片。紧张的情节,精彩的打斗,大气的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肾上腺素飚升,精神会特别亢奋。
特别想强调的是,成龙这部大片无疑是近年来制作水准最高的华语片,就是与好莱坞任何一部战争大片相比也毫不逊色。而成龙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他把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和中国动作电影的精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更层次分明,观之真的引人入胜。
【篇三: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

篇六:[朱莉和茱莉亚]《萧红》观后感

“我本一无所恋,但又觉得到处皆有所恋。”
话剧《萧红》不仅穿插了祖父与幼年萧红的场景,也加入了萧红小说《生死场》里的情节。只是演萧红的女演员太青春靓丽。
四年前的电影《黄金时代》,因为话剧式的叙述与承接饱受诟病,我想,或许对于萧红本身的争议与史料的缺失,真的很难将其一生真实又美好地呈现出来。不顾家庭与汪恩甲订下的婚约,选择与表哥陆哲舜私奔,迫于经济压力回来后又同汪恩甲生活在一起,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又与萧军相爱,欠旅馆一大笔钱趁洪水的契机偷跑掉,孩子一出生后就送人,怀着萧军的孩子时又同端木蕻良在一起…后半生二萧与端木的纠葛可以归结为感情,但前半生说是被命运作弄,但实在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三观不正”。
东兴顺旅馆里怀孕的萧红与萧军相见的一幕,直让我怀疑萧红的所作所为是否太不负责。对于前人的一切,总是有太多谜团。是美是丑,是善是恶,甚至是否真实存在于过去,都只是书中的一幕幕讲解,终究没法亲自验证。
此前,对于逝去的古人,我总是觉得很遗憾,那么精彩的人,怎么也会受命运捉弄,也会有生命的终结。假使时间是一个轮回,或许这些遗憾,本不该追究。
还记得当初喜欢萧红是因为在书上看到了她的遗言,“至此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让别人写了。”一个人一生的漂泊无奈跃然眼前,虽说人生是命运的安排,但个人却自愿成了命运的操盘手。
高三毕业那年看过《生死场》,看不大明白,金枝的故事早已忘却脑后,我更喜欢看萧红写简单的生活。今天又借机重温了一次,金枝和一个男人产生了爱情且怀了孩子,男人也很爱金枝且发誓要娶她。“男人,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心里才装得下女人,等她老了,就会打她,骂她”。婚后,男人的生意不顺,欠了很多债,吃饭都成问题,回到家就拿金枝和孩子出气,一次发怒中甚而想卖掉孩子还债。不过孩子没有卖掉,只是被男人摔死了。日本人也打了进来,金枝在亲人的劝阻下往城里逃命,上门给人缝被子时却会被人扯下裤子摁在床上,作文不从的话就要被打,回到住处还要被同屋的老婆子羞辱。死不好,生也不好。“人和猪狗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想,等以后的生活越变越好,后来的读者,是不是不能切身理解,人性的黑暗不是只存在于贪婪的欲望中,而是根治于基本的饿与生存中呢?
话剧与《黄金时代》有很多相似的场景,东兴顺旅馆的初见,与鲁迅先生交谈,萧军出轨,临汾车站的分别,二萧与端木的纠葛,最后萧红临死前骆宾基的陪伴,当然还有祖父和萧红在后花园里的场景。“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世上还有让我眷恋的东西。”“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有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东西。”“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就该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我死后,我的文字或许会被遗忘,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一个人一生的场景,或许很长,但仔细看,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几件事。四年前,《黄金时代》上映的时候,我从江苏跑去呼兰的萧红故居,在高楼大厦的簇拥下,故居仿古的旧房子尤为显眼,后花园或许还是那个后花园,虽然是东北的十月,但一切都生机盎然。在呼兰河的天边,残阳似血,孩子在河边无忧无虑奔走。四年了,在我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只不过是我毕业了,换了生活的地方,换了身边对话的人。
“去年的五月,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生活的滋味,犹如青杏般的苦涩。”那些苦涩,或许就是吸引我的东西吧。以前我不大相信命运,但现在的我会随遇而安。我想,就算命运很难更改,但生死轮回,有坏运,也总有好运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眼下开开心心地活着。
话剧最后一幕,萧红逝去后,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与祖父,“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的她长大了,可是并没有好。话剧也在三人并行离开中落幕,音乐激扬,风雪飘摇。
在历史苍茫的波涛里,人的一生也就好像是一场话剧。不断有人上场,也不断有人谢幕,故事一点点展开,生命却一点点结束。不知到了生命的尽头,是否还可以和所有人,来一场谢幕,然后,蓦然走进风雪中。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17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