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汉语四六级】

篇一:[鉴湖情]悠悠鉴湖情_800字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鉴湖的旖旎而痴迷;不知多少窈窕淑女因鉴湖的莞尔而驻足;不知多少革命先烈因鉴湖的悠久而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共同寻觅历史的足迹,品读那悠悠的鉴湖真情。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错,在鉴湖情悠悠流传时,我们怎么能忘了伟大的勾践呢?他虽然起初成为了战败国,成为了吴王的俘虏,但是他在破茅房中卧薪尝胆,在范蠡、文种等贤人共同秘密商讨复国大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国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乘机杀死吴太子,最后吴国不得已于勾践议和。勾践忍辱负重,为了国家的名誉,重振旗鼓,让后人对他钦佩不已。悠悠的鉴湖情中流淌着不忘国耻的精神。
  “秋风秋雨愁煞人”,读着这富有壮志豪情的诗句,我们不禁想起了最敬爱的巾帼英雄——秋瑾。每每我走过家乡的轩亭口,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生为一个女孩,十五岁时便在骏马上驰骋。后来,她参加了光复军,作为领导人员,她研究整顿光复会组织办法,草拟光复会军制,一次次险遭逮捕。可是最后狡猾的敌人还是没有放过她,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她咬牙承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在我们熟悉的轩亭口,她写下了那宏伟的七个大字,将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洒下了热血。她是我们鉴湖儿女的骄傲,悠悠的鉴湖情中流淌着坚贞不屈的精神。
  看今朝,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都奔赴我们的家乡——绍兴,一场场中外宾客的联欢会都在这片飘洒着悠悠鉴湖情的土地上举行。“世界合唱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都在绍兴召开,我们为母亲的美丽富饶而感到骄傲。争创文明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字路口,因为有辛勤工作的交警叔叔们,而不再水泄不通;大街上,因为有挥洒汗水的环卫工人们,而变得焕然一新;学校里,因为有热爱学习的我们而变得生机勃勃。悠悠的鉴湖情中踏走着新时代的步伐。
  马臻建造了鉴湖,而从古到今的鉴湖人民谱写了鉴湖悠久的历史篇章。让时间记载古往今来的鉴湖儿女,让我们为作为一个鉴湖儿女而自豪!
 
    初二:章贝宁

篇二:[鉴湖情]游家乡·绍兴_550字


  在江南之地,有一个繁荣而富庶的地方,那就是我的故乡——绍兴。
  在沈园的那一片绿色中,一朵朵色彩斑斓的花儿舒展着眉头,细细释放着心中的清香,让周围无数的游人都为之倾倒。而那柳树缓缓飘下了柔软的柳絮,仿佛沉睡中的婴儿,如此地玲珑、可爱。在那一座亭子中,老人们正襟危坐着,和对方下着国粹——象棋,一旁的观战者则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谁胜谁负。这时,一只蝴蝶翩翩飞过我的头顶,带着我去了那幽静的地方——兰亭。
  兰亭位处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昔日书圣——王羲之的寄居处。兰亭,顾名思义,必是亭子。缓缓走过一段路程,便可看见鹅湖。湖面波光粼粼,时而有鸟儿飞过,轻轻点一下水面。再往前走,便可看见流觞亭,这里正是千古名作《兰亭集序》的创作地。仿佛能看见,王羲之对酒当歌,与孙统、谢安等人一起在这里写下《兰亭集序》,飘逸的字体将人带入了兰亭美好的梦中……
  梦渐渐醒来,便来到了那令人向往的江南水乡。乡下四处都是老房子,而坐在船上,过了那一座座桥,见到清澈无底的水和一旁幸苦耕作的农民,会感到身心不再疲倦,闭上眼,躺在船上,甚至可以听到水的歌唱,柳树的倾诉和蝉富有节奏的叫声,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是人生一大美景。
  春观夜樱,夏赏繁星,秋看落叶,冬会初雪,实为人生四大美景。所谓“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描述的正是这孕育了众多的名人的绍兴吧!
 
    上海宝山区高境镇第二小学五年级:邺之风雪

篇三:[鉴湖情][2012暑期征文]几片闲绪——绍兴游记_1500字


  雨意,悄悄浸润着这一方江南的泥土与柔情。我,坐在返程的巴士上,静默地看着雨滴滑过车窗,徒留下斜斜长长冷冷的轨迹。不似杭州春游时的艳阳高照,天阴、雨密,给这次的出行,添了几许不着痕迹的慵懒,给此刻的心情,续上冗长冗长的音律……
  About雨
  从风和日丽的黄岩,到了雨脚如麻的绍兴。印象中本该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春游,不免得破碎了一地。“合着我们是从不下雨的地方,硬是跑到了下雨的地方。这是什么事儿啊!”身边的女孩们抱怨着。雨啊,雨啊,铺天盖地的雨,满世界的雨,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踩着被浸湿的球鞋,拎着湿冷冷的裤脚,撑伞撑到手酸不算惨,最悲痛的是还要时刻提防从别的伞上砸向你衣领的雨滴。但是,尽管雨带来了许多意料外的麻烦,也不可否认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料外的惊喜。在细雨中,我们独揽鉴湖的一波春色,烟雨蒙蒙梦幻得像是一层薄薄的轻纱;在细雨中,我们叩问鲁迅的三味书屋,感概万千都随雨丝一齐吞入咽喉;在细雨中,我们遥想沈园的流年花事,婉转流动的哀愁悄悄润湿心底。这场雨,淅淅沥沥绵绵不绝的雨,润湿了这座城市,也剥落了每个人坚硬的外壳,让人真真正正的贴近、感知绍兴的文化,并在心中留下回音悠长的共鸣。哎呦,说不清、说不尽的雨呦……
  About相片
  这次出游,尽管下着雨,也丝毫不影响大家拍照留念的热情。小A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只不过她运气比较差,相机电量不足,还没撑过第一个景点,就罢工了。一路看着别人手拿相机一个劲儿地拍照,她就一路抑郁着。其实我倒是不觉得拍照有什么好。一直认为最美好的事物是难以被记录难以被触碰的。像是亲情友情,它们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抑或游走于丝丝空气之中,你能如何把它们拍下来?一张张相片,只不过是记录了实实在在的建筑与草木。而当你见到某块碑文时被撩拨的心绪,当你触碰花瓣上冰洁的雨珠时沁入心底的凉意又怎能被一张薄薄的彩色纸片所参透?所以,真正的相片只能在你的心里,而不会在你的手里。反观那些忙着“咔嚓咔嚓”拍照的人,你这一秒所拍的景物会成为下一秒你心里的相片吗?你是真的有所感有所悟才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吗?还是说,相机里大把大把的图片不过就像是错题本上潦草的笔记,写下去后就被搁置到了一边?那么,如果让我作选择,我宁可抛开我的相机,不占用内存,不浪费电力,就单纯地用双眼去记录,流连每一幅美景,执拗地要把它死死地印在心里。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About遗憾
  听了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却没能有机会拜访沈园。我们的巴士曾离她是那么近那么近,可终究无奈地擦肩而过。曾试想,假如在参观鲁迅故居时逃跑,并穿过几条街巷偶遇沈园那会怎样。会看到那块题词的石壁吗?会联想到什么景象?又会感悟到些什么?但我终究无法知晓这些问题的答案。迫于集体行动,我的逃跑与偶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个遗憾,也只能默默存于曾为那段故事深深动容的一颗心的背后了。了解了绍兴有名的乌篷船,却同样没有能体验一把。曾听说“不坐乌篷船,就相当于没来过绍兴”,于是小小的乌篷船就承载了我满满的好奇与期待。乘着乌篷船,在城市里密布的水网上穿游,一会儿看看路上行色匆匆了路人,一会儿看看水面粼粼的波纹,该是多么奇特和美妙的经历啊!但是,每一次出行总会有遗憾,就像人生的旅途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一样。雨天、沈园、乌篷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遗憾的存在,才使得这次的旅行变得不同于其他,并且给予你勇气去在未来的某一天给这份遗憾画上句点。就像正是有了失败困苦,才让人生有独特价值和意义,并且给予你对于曙光的希翼去冲破一切阻力。所以,即使有遗憾,我也不遗憾。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巴士也已经下了公路,没几分钟后这次春游就会彻底地结束。是时候收起散落一地的闲绪,毕竟,生活马上要回到原有的轨道上继续前行。
    高三:李星希

篇四:[鉴湖情]游玩绍兴兰亭_700字

  晨光熹微,我们一行五人乘车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驶过波光粼粼的鉴湖,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
  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穿过竹林,翻过一座三曲石桥,便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养鹅的地方。
  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哦哦哦”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遒健妩媚。据说,“鹅”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王献之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怪不得两个字有肥瘦长短之分别呢!由鹅池前行三十余米,就看见了小兰亭。
  看了碑上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越王勾践曾到过这里种兰花,故而得名。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反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过了墨池,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参观完兰亭各处胜迹后,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也更增添了几分。
 

篇五:[鉴湖情]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人物生平
  少能诗文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
  陆游
  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
  朱宣咸中国画《陆游诗意图》
  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名号由来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佑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定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

篇六:[鉴湖情]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着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着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一、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1]。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

篇七:[鉴湖情]为简爱而感动_800字


  记得初二时读过《简爱》。当时也只是粗浅的一看,只是觉得简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人,而如今真是常读常新。
  简一个贫穷低微、长相平平、性格倔强、感情丰富,而且多才多艺。会绘画、弹钢琴、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与别人对话时,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从不多说。
  简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而她在绝望中振作,沉沦中重生。这是一个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离开了姨妈,在慈善学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伦,一个放弃现实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壮美。默默的离开了简。简的失友之痛,加上罗可赫斯特的诋毁,简倔强不屈,用她一张平凡的脸面对一切。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见长大了。
  于是作为一个家庭教师,他来到了桑菲尔德,在某个下午,她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风衣,在路边遇到了罗切斯特,相见时,不知真的像罗切斯特说的那样,是简爱的魔力,把他的马摔倒了,还是别的原因。罗切斯特在简爱的身边摔倒。于是简爱的严肃、自重、认真、自强,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个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声:“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象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哪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而正要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强使她绝然离开了他,最后得知罗切斯特为救跳楼的妻子,双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来到他身边。
  简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可能这就是简人格的写照,也是我喜欢简爱的原因,罗切斯特也曾说过:“jane you strang almost unearthly thing”这可能就是简的特殊之处!
  这也怪不得简爱吧中,有一人写道:看完了《简爱》,让我对简爱这么个人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我想,我将来也得当一个像简爱这样的人。
 
  鉴湖高一:33063635gan

篇八:[鉴湖情]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着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一、人物简介
  基本情况
  曹雪芹(1715年6月4日—1763年2月12日),男,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居士。中国长篇名着《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其子曹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zigekaoshi/9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