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精算师】

第一篇山海经大全集:海内南经

【原文】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第二篇山海经大全集:山海经里的城市_700字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着这样一段传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翼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没错,这就是着名的涿鹿之战。而涿鹿,恰恰便是我的家乡。
  虽说为这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传说而自豪,但身为一个老涿鹿,任何人都无法把那令人热血沸腾的传说与如今的这片土地联系起来吧?
  黄帝斩下蚩尤头颅的时候,这里恐怕还是平坦一片。但隔了五千年的时间,一座座狰狞的钢铁大楼拔地而起,钢筋水泥充斥着整片土地。来来往往的车辆疾驰在马路上,但又时不时被红绿灯给拦下来,乖乖的等待一两分钟。
  北京是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工业发达,但天上的雾霾好似老天皱起了眉头,那不快总也驱不散。
  涿鹿距离北京很近,车程只有不到三小时。但与北京不同,我的家乡并没有雾霾的烦扰。那蓝天仍然是蓝天,从来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的青,甚至少有乌云蔽日,太平的不得了。老舍大夸特夸北平的天气好,四季如春。但涿鹿人都轻轻一笑:北平的天气再好能有我们涿鹿好吗?
  涿鹿人爱吃,所以非常重视农业。温泉屯的葡萄,赵家蓬的土豆……有外地人来游览我的家乡,来时两手空空,但走时,却滑稽的左手提土豆,右手拿葡萄。有时甚至沉重到压的他们头顶冒汗,但他们的手却不肯放松。
  我家乡的土话一脉相传,具有浓重的特色。它朴实却不老土;它独特却不难懂;它豪放却不放荡。说着这样的话,会有谁不自豪呢?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还嗅的到血与火的味道;站在这篇土地上,我似乎还看得到黄帝纵横战场的英姿——涿鹿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啊,总是用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
    初一:任泊润

第三篇山海经大全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_900字

  一本好书,一杯香茗,可谓人生一大乐事。
                                            ——题记
  一段故事,载入《史记》之中,便是历史,而载入这本书中,却更像是一本神话,远古洪荒,孕育着华夏文明,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吧。将历史化作神话,将神话融入历史,相辅相成。或者可以说,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没有《山海经》,是不完整的。尽管那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在古代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但它的历史价值,确实在今天得以显扬。
  午后,即使是在丛林掩映中,那太阳的火热却依旧不减,树下倚树小憩的人,脸上盖着一本早已褶皱的《山海经》,手中还握着半杯没有喝完的白银毫针,那人睡得如此安详,嘴中还在嘟囔着什么,兴许是回味着方才读过的故事吧。
  不知道是什么声响,竟惊动了他,只见他忽然起身,睡眼惺忪的看了一眼远方,确定了仅仅是几只鸟后,再想入睡,却没有那么容易,于是重新倒了一杯茶,静静的喝完,复又捧起书继续看着,思绪也随着书中的故事,飘向了远方……
  黄帝与蚩尤的对决,终是以蚩尤的失败告终,当黄帝正准备坐享其成时,另一个隐患,却悄然来临,那刑天为了炎帝,为了故土,哪里会轻易放过他?可他又哪里是黄帝的对手,最终还不是落了个“身首异处”?
  书中的人激烈地对决着,看书的人紧张而又兴奋着。不知到底谁才是主角?一段早已经看过了几十遍的故事,如今看来,仍旧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每一遍的感觉,陌生而又熟悉,吸引着我流连着它的故事,感慨着这些陌生而又奇异的景物。
  时常,我因为夸父的执着而感动,也经常因为精卫的遭遇而惋惜,当看到刑天为了辅佐炎帝而敢于挑衅黄帝的权威时,我彻底的被这本书征服了。不过,征服我的却并不仅仅是这些故事,更是缔造出的这些远古故事的内涵之意。“神话是文学之母”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倘若没有《山海经》,如此繁荣富庶的精神家园必将空出极大的空白;如果没有《山海经》,中华人民对于远古洪荒的探索,不过是仅仅到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地步;如果没有《山海经》,那么我们今天对于古文化的考究,就有少了一部重要的记载。
  此刻在丛林掩映下的我,早已意识到了这本书的珍贵,轻轻地收好这本书,抿一口茶,静静地回味着方才的一切,默默地寻味。抬眼望去,青树翠蔓,在那山的另一边,在那遥远的远方,烟雾朦胧,群鸟归徙,隐约地,看见那个地方,演绎着一个故事,叫做山海经……
    初三:佐挚恒

第四篇山海经大全集:《朝花夕拾》读后感_5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朝花夕拾读后感(3)
朝花夕拾读后感(4)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朝花夕拾读后感(8)
朝花夕拾读后感(9)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第五篇山海经大全集:鲁迅爱书的故事_750字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五年级:无名英雄2

第六篇山海经大全集:悠悠古人的地理观 ——天圆地方_1500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当你来到茫茫原野,举目四望,只见天空从四面八方将你包围,有如巨大的半球形天盖笼罩在大地之上,而无垠的大地在远处似与天相接,挡住了你的视线,使一切景色都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地方。这一景象无疑会使人们产生天在上,地在下,天盖地的宇宙结构观念。古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更是如此,所以古人由此产生了对地理知识的懵懂认识——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大地由一只巨大无比的大鳖承托着,因为他们真的发现地平线是微微的有点下弯,而鳖背也是弯的,古人对大地的这一丁点认识,竟也与现代地球物理学暗合。还认为天是一个圆穹,象一个巨大无比的“蒙古包”穹顶,由九根大柱支撑着,上面的日月星辰以北极星为轴心,向西北方向旋转。
  我们现在就从古籍中简单探寻一下古人关于地理知识的认识。
  《尚书·虞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

第七篇山海经大全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大全_700字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着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 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第八篇山海经大全集:《茶馆》读后感_900字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光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于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高二:夏超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0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