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内审师】

一:[乡愁诗]《乡愁》中凝聚着“乡愁”_650字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年级:董子瑜

二:[乡愁诗]2009年高考思乡诗复习学案

  一、知识梳理
  1.思乡诗主要分游子思乡和征人思乡两类。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名作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都是表达久戍边关的征人思乡之作。
  2.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和征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思乡诗标题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标题还常有寒食、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2008年上海卷)。
  3.思乡诗常运用从对方与自己入笔的虚实结合手法,虚景和实景相互渲染烘托,从而突出思亲怀人主旨。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前两句实写重阳节来临自己思亲怀人之情,后两句从对方入笔虚写,设想家乡兄弟们此时此刻登高、插茱萸、饮黄酒、想念远离家乡的自己等活动,全诗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兄弟们的深挚思念之情。高适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运用了从对方入笔的虚写手法。
  4.明月、杨柳、鸿雁、杜鹃(子规)、宿鸟等都是思乡诗中常见意象。月亮是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益的《从军北征》中“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折杨柳》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听后会激荡起蕴藏心中的乡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全国卷)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语义双关,既指曲名《折杨柳》,又含离别意,自然唤起人们心底思乡之情。大雁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之景常牵动游子的乡思,如赵嘏的《寒塘》(2003年全国春招卷)中“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凄厉鸣叫,最易勾引起游子归思,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见到黄昏时归巢的乌鸦等“宿鸟”,就会油然而生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边关将士思乡诗中,孤城、塞鸿、胡笳、羌笛等意象常与月亮、黄昏结合在一起,通过视听双重感受抒写幽怨乡愁,意境雄浑深远,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讳的《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二、命题预测
  思乡诗在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2002—2008年高考共考10首思乡诗,所选的思乡诗都具有借景抒情特点。分析情感、分析手法和品析炼字是考查思乡诗的三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是命题核心点,思想情感是命题热点。
  三、技法点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分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解析】鉴赏思乡诗首先从思乡诗标题和意象判定是不是思乡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思家”已直接点明是思乡诗。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思乡念亲”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第二句中“抱膝”二字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抱膝孤坐的“影”和“身”互相陪伴,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最后,分析作者表达思乡之情所运用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触景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对方入手、虚实烘托”等表达技巧类术语。《邯郸冬至夜思家》后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作者想象故乡亲人在这个冬至深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把深挚的“思家”之情抒发得更委婉含蓄。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 雁
  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运用了哪些写法突出环境寒冷的?(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三:[乡愁诗]2009年江苏常州中考满文作文:传递(3)_1200字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
  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
  海峡对岸,余光中的乡愁传递而来。这夜月明,余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惆怅了数十年的思绪,都寄予了明月。他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看远山被飘然的白雪覆盖,撷一枝腊梅,把心中的赤热传递给故乡……梦还是醒了!他只能老泪纵横地在高山上远眺,用痛哭将这份悲愁传递,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火烧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百万同胞的期盼传递而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深得无法逾越,游子们用满心的希望把这深渊填满,一座回家的桥梁即将被建立,一道传递爱与真的虹桥在暴风骤雨之后的天空隐约开始显现。游子欣喜,他说故乡一点也不远,就在这海峡对岸,我,可以指给你看!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我站在天涯海角久驻,凝望着海峡的对岸,细听海风传递来一曲令人生疼的《回家》。猛然间,泪如雨下,我放声呼喊:“你快回来!”然后,静静地祈祷,不知这温情的海潮能不能把我的心情传递,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点评:此文立意较深刻,作者从渴盼祖国统一的高度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确实棋高一着。
  所选材料典型而独特。余光中是台湾着名的乡愁诗人,洛夫是享誉国际文坛的“诗魔”,作者选择了两位诗人的乡愁诗作为表现主题的素材,实在是慧眼之举。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1、勾勒诗意的意境,动人的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大陆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四幅画,展示了四个动人的场面。2、间接引用诗人的作品。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反映了作者对诗人的作品很熟悉,作者就是巧妙地引用了诗作来塑造诗人的形象、勾勒画面的。如:“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撷一枝腊梅”等都引自余光中的《乡愁四韵》。3、运用凝练、饱含感情、富有意蕴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下笔,诗意一般的句子就从笔底流淌了出来:“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文中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这样的写作功底一定来自于作者对语文的热爱和平时的勤学苦练。
  总之,此文精致、深情,为中考作文的文风又拓宽了道路。
 

四:[乡愁诗]感觉_2000字

  我第N次提笔,始终寻思不出要写些什么。如果真要去写,总要有目的的。何?我且拦胆问自己一回,答:不知道。或许是为了名声去发表吧!也或是在感情上有点海啸。若是为了名声,那,当然了,“财多了要惹祸,树大招来阵阵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倒是希望那名声能屈能伸。坏人来了,我埋名隐姓。好人来了,我毛遂自荐。说了半天,还是为了这半条小命。可是,写文章,有时还真是一种消遣呢!
  好吧!既然已经开始,且等我酝酿一下感情,这……不妙啊!……实在太不妙了!感情出现危机。这要咎于我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一腔伟大的爱的甚至奋不顾身的热情,让我无暇顾及自己的感觉和情思。当然,这也许是我为自己的空虚所寻来的一个极具安慰性的理由。可是,水深火热之中,我还是会为自己留一块自留地的。我计划在这里开垦一片天地,直至生出我理想的苗,开出感情的花,结出事业的果。嗯!我握紧了笔做的锄头,走了进来……不错,它至少没有完全荒芜。噫!还有!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呢!不错,真的很不错!我转了个弯来到这边,哇!你简直不敢相信!这里不单是朵朵含笑,再走几步,它繁花似锦、满园如春啊!妙极!妙极!我,我要为开头的感情危机的臆断做出正式而深刻的道歉了。对呀!其实我本不该把自己看得如此空虚和荒芜的。就像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我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棵铁树呢!我也要争取开花!开花!……
  噢!不好意思,刚才有点失态。
  先让我喝杯水,压一压这复燃的热情之火!
  “咕咚!…咕!…咚!”
  啊!好多了!可是……可是这杯水同样冲断了我的思维。仿佛思想是从胃里飘上来的,一浇便没了。可这断裂终不是那种钢板崩裂的“咔嚓!”,也不是皮筋开裂时“啪!啪!”的劲爆。而是——而是一种若小溪断流时的不为人察觉的柔缓,且呆呆的、傻傻的样子!目光聚焦在“字里行间”,要把这张纸烧出个孔,慢慢向四周扩散,只剩下一个焦黑焦黄的木头桌面。目光再不移,这硬朗的木板上也要被钻出个火孔了!……我的书本、资料全都在桌洞里燃了起来。熊熊大火吞噬了一切,桌子在木料燃烧的“噼里啪啦”中轰然倒蹋,我赶紧将那“自留地”装在口袋里。这时,我脚下的地板也被灼了一个洞,我摇头晃脑地就跌了进去!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张开嘴大喊……
  当我的嗓子哑了的时候,我睁开了眼,摸了摸口袋,那“自留地”还在,我便放下了心。只是低下头看了看这页纸,纸上全是刚才喊叫时喷洒和溅落的唾液精华,用手那么一抹,那字迹便像一个个阿飞,甩着长长的头发冲过来。溪水的珠子又叮当作响了,思维的清潭又碧波荡漾了。看!热情之火又复燃了。而这热情恰源于我的呆了,怪哉!
  且不管它!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发呆过后是爆发嘛!说到这儿,我开始觉得我的写作是一种消遣了。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这说明我还真达到了一种境界呵!
  每每得空,便顺手牵一张小木桌,压上一杯无色无味的水,铺上纸,拿下笔,捡个小椅儿动情的坐下去。哎嗨!我便要享受这番因思虑不畅而写不出一字的痛苦的而又酸酸的痒痒的美好的而又醉人的感觉喽!混合了闷、急、热、痒的热气从胃里直窜取了口腔的位置,几乎要憋出酸水来,眼里这个珠子也似要膨出水来。哇塞!爽!知道那种感觉吗?
  您!——您总看过盗版碟儿吧!把它放到几十块钱的二手VCD中,“吱!……喀啾!……吱!……”要停又不停,要播又不播。每声吱啾都极准确的在我心脏地的最敏感处像小手一般挠一下。那憋中带痒的滋味,真叫个爽啊!
  突然!眼前“啪!”的一亮,感觉来啦!于是乎从四面八方涌来诸如“豁然开朗、轰然雷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一系列和法非法,真真假假的词争着抢着来给我的感觉做广告!于是,我像飞鹰捉鼠般扑到笔上,抓起来便要哆哆嗦嗦往上写。那真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上下,从头到脚,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不通透豁然。甚至要嗖嗖地喷气,谁闻了也要发狂发颠呢!见过——电视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吃了摇头丸儿在地板上随着“嘣嘣!”的摇滚,在地上摸爬滚打的情景吧!用来形容我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我的心情,就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与辣简直是孪生感觉啊!这就要介绍一下我的口味了。我娘爱吃辣,我“口濡嘴染”受其春风化雨般熏陶,终于达到了吃辣椒时挥汗如雨的境界了。口音与相貌虽与四川人截然不同,口味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诗,若是作者不介意,我定是要加上一句的,“给我一碗辣椒油啊辣椒油,火一样的辣椒油。辣椒油的滋味是心跳的滋味,给我一碗辣椒油啊辣椒油!”写作,需要的就是一把火!
  当我看着纸上的字渐渐排满,胸中之气渐渐排出,我要怀着淡淡的忧伤锁上它的尾巴了!
  端起那杯水,“咕咚!——咕——咚!”
  我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向床边摇过去——摇过去……
  忽如病来山倒般地横切在了床上,“哎——呀——”我呻吟了一声,哼着连我也听不见的小曲,入梦了……梦里,我不知做了些什么,更不知说了些什么……
  史觉得三魂荡荡,五魂悠悠,整个房子在神秘之气的摧腾下,轰然倒踢。好!就让它形成个巨琥珀。而我,正是那只幸福的小苍蝇。
  就将这美好的感觉随时间一并放进梦之路,直到虚无缥缈、晃晃荡荡而又有些醉意的永远吧!
 

五:[乡愁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上海辞书出版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六:[乡愁诗]今宵月色_550字

  月华如练,今宵月色,曾令多少诗人沉醉久久不能自拔。
  一阵悠扬的笛声缠绕着藏蓝天空中那一轮满月,风轻轻一吹,吹落了满地乡愁,让寂寞的诗人捡到,化做千古的绝唱。朴实的房间里,诗人刚刚被惊醒,还来不及穿衣,早以被满地银霜所吸引。抬头望着明月,低头时泪水竟打湿衣裳。多少年了?有多少年不曾回到那想念了千百遍的故乡,我那身体虚弱的老母亲,还安好吗?我的手足兄弟,生活得还好吗?
  月亮伸出千万只触角,将诗人与家乡,拉近点,再拉近点。
  月光挤过树阴,悄悄撒落一地。是谁?在短松冈上独守孤坟;是谁?明月夜,双燕孤飞;是谁?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背面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回想当年,于杨柳岸初遇,于江畔定情,一切,恍若梦里。十年,为何生死两茫茫?不必去细细思量,自是难以忘怀。今宵,本该是团圆之夜,奈何人鬼殊途,望断天涯路!
  月光悄无声息地蔓延,吞噬着,吞噬着哀伤的影子。
  淡酒,一杯接着一杯,可离别的不舍却越来越浓。终于狠下心回头,不料却撞见空中那一轮满月。曾几何时,见过如此不舍的明月:曾几何时,见过如此催人泪下的明月。不禁回首去看那满面泪痕的人儿,即便是一回肠一断,他也认了!于杨柳岸,抬头再望,那月似乎缺了点什么,不再圆了。
  月光下,他走向那乘满着,乘满着眷恋的码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色,承载了太多情感,于千年后的我遇见,撞了个满怀。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就应如此吧。
 

七:[乡愁诗]诗人,明月_800字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被称作蟾蜍的那轮圆盘,明亮亮的,挂在天上。很多年前,一个被后世称做诗仙的人,独自一人,站在花丛中,举着今樽叹月,道出了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邀请的客人,在天上一挂,就是几千年。
  朝代更替,人世兴衰里,她静静地看着,叹着。她一惋惜,中国便多了几个浪漫的诗人;她一微笑,世上便多了一群痴情的恋人;她一回首,整个华夏文学就醉进去了,醉成了尘世里最浪漫的神话。
  月如明镜。诗是静里的乡愁。东坡在镜子里,祈祷着亲人千里之外共享婵娟。他在那镜子里看到的是子由,是家人,是故土,是他已淡漠了年少意气风发的热情与酒色歌声中的轻狂之后的安静,此刻只有着最淳朴最简单的愿望的他,在团聚的日子里,孤独地品味寂静。他胸中万般伤情,都只有告诉月亮。他看着镜里的自己,一点点冷静,一点点淡泊,再一点点感伤,最后在一点点寄托乡思之情。
  月如美人。诗在美人眸里化成了梦。义山在夜空里深情问到,“月楼谁咏伴黄昏?”美人却不是芙蓉似面细柳如眉,吴侬软语款款相偎,而是人生在世的那一点温存。想是不管封了多久,只会越来越浓稍闻一点便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女儿红,一口入心,便暖了一生。月亮就这样伴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让他们心里,多了一点不属于凡俗却美化了凡俗的轻柔。
  月如碧玉。月如梦境。月是数不尽的人的心中一个叫思念的代表,无论关外游子,不论失意诗人,无论落魄情人,不论空虚佳人,月亮,都是他们心中共有的温柔回忆。曾几何时,高楼饮酒独唱,衣衫猎猎,却明眸望月,要在这世上劈出一道永生不忘的亮光,那是何等风情,何等意境!曾几何时,溪水无声,花草无声,人也无语,只听见风中似有似无的曲意,便和着弹唱,一解伤情;或是金戈铁马,轮台冷漠,却一缕月光引你进入梦境……多少诗人因月亮而被成就,他们也成就了那轮明月。
  月是一首诗,一首千百年来被唱了无数写了无数感慨了无数人也把人感慨了无数的诗。她是诗人的情人与挚友,她是最美最清亮最撼人的诗。
  诗,就这样拥有了月。
  诗,就这样被月拥有。
  诗人,则静静做在月光里,与诗谈唱。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kuaijikaoshi/111049.html